导线点复测记录(完美显示角度、自动计算精髓版)

合集下载

导线点复测记录

导线点复测记录

1.基准线的数量应满足勘测和建设的需要,其间距一般应规定如下:在平原丘陵地区,不得超过2km;此外,在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大中型桥梁的两侧,隧道出入口,山口和其他大型人工建筑物上,均应加标杆。

2.基准线应靠近中心线,将来不应因爆破或行驶而损坏。

通常,基岩应保持恒定的高度且不易风化,或应设置永久性建筑物的底部(标尺点标记“4”并用红色油漆染成红色)。

如果附近没有可用的固定物体,则可以埋入10×10×100cm的大木桩或桩。

混凝土桩的顶部比地面高20-30cm,用大头铁钉钉牢或镶嵌在上面。

标尺设置的便利性。

3.基准标记应按顺序编号,并用红色油漆标明BM编号,测量单位,年份等。

为了将来找到基准标记,可以画出位置草图以及路线的大致方向和距离。

在调查记录簿上绘制。

4.通常,一组工具用于基础水平调查,而两组工具可用于在两个基准点之间进行单向观测。

一般而言,两个基准点(或两个单向)之间的允许闭合误差为(毫米),其中l是单向调平路线的长度,以公里为单位。

如果测得的高程在允许的闭合误差范围内,则平均值应为两个基准线之间的高程差。

否则,有必要重新测量直到关闭。

5,对于具有较高水准要求的路线,水准测量的精度不仅要满足两个水准基点的允许误差,还要满足多次里程测量后累计的闭合误差不超过(mm)的要求。

可以通过绘制水平关闭误差曲线图来检查该检查方法。

模板记录如下:扩展数据:建立移动点的标准1.轴控制网络的布局应根据总体设计图,基础施工图,一楼平面图,施工区间划分和工地条件合理安排。

2.确保在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相邻的导线可以互相看见。

3.应在视野开阔的地方选择该点的地形。

4.导体的位置应选择在不受结构影响的安全稳定的地方。

永久性混凝土预制桩应通过浇筑混凝土进行埋置和加固。

钢筋头部应标有“十字”。

5.埋设时,所有电线的尖端应略低于地面,然后用铁盖或其他板盖加以保护,并标有统一编号。

图中显示了在横移点处标记石的放置。

导线点复测记录(闭合+附合)

导线点复测记录(闭合+附合)

83.763
-35.063 71677.571 82183.884 支点3
01″
239.973 239.973 -0.278
239.973
-0.278 71917.544 82183.606 支点4
20″
55.24 -2.415 55.187
-2.415
55.187 71915.129 82238.793 支点5
48″ fx=
412.518 -406.584 0.00m fy= -69.718 0.00m
-406.584
-69.718
辅 助 计 算
导线全长闭合差fD=SQRT(fx^2+fy^2)= 相对闭合差 容许相对闭合差 K < K=fD/∑D= K容= K容
0.000m 0/1832= 1/20000= 合格 0 0.00005
0.000
0.000
辅 助 计 算
导线全长闭合差fD=SQRT(fx^2+fy^2)= 相对闭合差 容许相对闭合差 K < K=fD/∑D= K容= K容
0.000m 0/1832= 1/20000= 合格 0 0.00005
fβ 容 =40″SQRT(n)= 106″ fβ #REF! fβ 容
观测:

工程名称: 杭州高新区(滨江)冠山隧道北接线 点号 1 J2 支点1 322° 02′ 34″ 46° 支点2 249° 02′ 14″ 337° 支点3 157° 21′ 01″ 359° 支点4 87° 25′ 33″ 92° 支点5 82° 46′ 24″ 189° fβ =∑β -(n-2)× 180 =1259° 59′00″1260° =-1′ =43′ 30′ 56′ 17′ 19′ 观测角 (右角β ) ° ′″ 2 188°

导线点复测记录计算

导线点复测记录计算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
在《导线点复测记录》表(施记表1)中涉及到“角度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这三项,这也是最普通评定导线施测误差的项目。
1、角度闭合差
由于市政工程中最常用的是附和导线,所以在此重点阐述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
附和导线如图:
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
从理论上说,αCD=αAB+∑β-(n-1)×180°
3)推算各边的方位角:
αA-J1(方)=164°47′43.97″+173°28′30″=338°16′13.97″
αJ1- A(方)=180°+338°16′13.97″=518°16′13.97″-360°=158°16′13.97″
αJ1- J2(方)=158°16′13.97″+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18′05″=346°34′18.97″
-470.551
坐标增量点号
ΔX
ΔY
A-C
1475.842
-470.589
fx=(Cx-Ax)-(ΔX(A-J1)+ΔX(J1-J2)+ΔX(J2-C))=1475.842-1475.861=-0.019
fy=(Cy-Ay)-(ΔY(A-J1)+ΔY(J1-J2)+ΔY(J2-C))=-470.589-(-470.551)=-0.038
施记表1
单位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复测部位:日期:
测点
测角
°′″
方位角
°′″
距离
(m)
纵坐标增量△X
(m)
横坐标增量△Y
(m)
纵坐标X
(m)
横坐标Y
(m)
备注
B

导线点复核记录excel应用(呕心沥血自动计算)

导线点复核记录excel应用(呕心沥血自动计算)

导线点复核记录excel应用(自动计算)角度,是工程测量这一行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的,而电子表格EXCEL软件也是测量人员最爱的计算工具软件之一,如何在EXCEL 中输入、输出(显示)角度,这的确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却很繁琐的问题。

笔者虽是工程资料员,但十分重视excel的应用,也酷爱在excel中编辑函数来进行表格的输入与计算。

譬如下面这张表格,测量员能使用测量仪测出的数据有:测点、方位角、距离,除此之外,像纵坐标△X 、横坐标△Y ,以及坐标X 与坐标Y 必须通过计算求得。

要想完整无缺的在excel中填好这张表格,我们必须解决几个难题。

现在我们能够轻松输入的只有测点和距离。

纵坐标△X值=cos(方位角) *距离,横坐标△Y =sin(方位角)*距离,然后,坐标X =X1(上一点)+△X,坐标Y =Y1(上一点)+△Y。

好,公式都编辑好了,将公式输入相应的位置。

譬如:在E6单元格中输入:=cos(C6) *D6,在F6单元格中输入=sin(C6)* D6,在G7单元格中输入=G6+E7,在J7单元格中输入=J6+F7,将公式复制到其它单元格,现在只要在这张表格中相应位置分别输入方位角与距离的值,对应的其它空格就会以上面的公式直接计算出结果。

以上是excel中简单的函数应用,几分钟就轻松搞定了。

重点和难点是测角与方位角的输入。

在excel某一单元格中输入=cos(180°),它无法计算结果,因为excel中默认的是弧度制,所有三角运算都是弧度制运算。

所以,=cos(180°)是无法计算的,我们需要将角度转化成弧度,180°=π=3.1415926,我们以=cos(3.1415926)代替=cos(180°)时才能顺利计算结果。

现在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要填写的表格。

表格中测角和方位角的单位是288°32′45″,因为我们使用测量仪时,得到数据都是以度、分、秒的格式出现的,而excel中格式设置中不存在这种格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