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

合集下载

【最新精选】导线点复测记录

【最新精选】导线点复测记录

导线点复测记录施记表1 +18″215.15.30107.03.36 93.40观测:×××复测:×××计算:×××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闭合导线:名称表示原理(导线长) D 实测边长总合(角度总和)∑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角度闭合差)F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的秒位数(坐标闭和差)Fx △x计算出的坐标增量之合Fy △y计算出的坐标增量之合(距离闭合差) F Fx平方加Fy平方开根号(导线精度)K F/D(1÷F×D)附合导线:名称表示原理(导线长) D 实测边长总合(角度总和)∑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角度闭合差)Fβ 实测推算出的终点方位角减理论的终点方位角(坐标闭和差)Fx △x总合减(终点x坐标减起始x坐标)Fy △y总合减(终点y坐标减起始y坐标)(距离闭合差) F Fx平方+Fy平方开根号(导线精度)K F/D(1÷F×D)坐标增量计算:△x12=D12×cosa12△y12=D12×sina12D :实测两点间的距离。

a :实测两点间的方位角。

近似平差方法:①将角度闭合差除以测站数:Fβ÷N(N表示测站数)=∩(角度均值),然后将角度均值加到实测右角中。

②将Fx平方加Fy平方开根号,得出距离闭合差,用距离闭合差除以观测边长数得出距离均值,然后将距离均值加到每一条实测边长中。

③从起测点开始,再通过公式△x12=D12×cosa12 、△y12=D12×sina12求出坐标增量。

用上一测站的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就得出平差后的坐标【附加总结类文档一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2015年文化馆个人工作总结在XXXX年X月,本人从XXXX学院毕业,来到了实现我梦想的舞台--XX区文化馆工作。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西秀智能终端产业园区项目部在《导线点复测记录》表(施记表1)中涉及到“角度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这三项,这也是最普通评定导线施测误差的项目。

1、角度闭合差由于市政工程中最常用的是附和导线,所以在此重点阐述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

附和导线如图: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从理论上说,αCD =αAB +∑β-(n-1)×180°也就是说, αCD =αAB +(β1+β2+β3+β4)-(n-1)×180° 这里的n 是指转角数,即是上图中A 、J1、J2、C 四个点。

但是在实际测量中,观测角β1、β2、β3和β4都存在观测的误差,因此就存在了角度观测值和角度理论值存在差异。

这就是角度闭合差(f 测)。

f 测=∑β- (αCD -αAB +(n-1)×180°) 角度闭合差允许围(f 容)要分为几种等级。

一级:f 容=±10n (″) 二级:f 容=±16n (″) 三级:f 容=±24n (″)施工控制:f 容=±40n (″)f 测≤f 容2、坐标增量闭合差理论上在上图的附和导线中,点A 的坐标与点C 的坐标相减应和A 到J1、J1到J2、J2到C 坐标增量相加值相符。

但由于测量的误差,这两个值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是坐标增量闭合差。

fx=(Cx-Ax )-(ΔX (A-J1)+ ΔX (J1-J2)+ ΔX (J2-C)) fy=(Cy-Ay )-(ΔY (A-J1)+ ΔY (J1-J2)+ ΔY (J2-C)) 3、导线相对闭合差f=22)f f y x ()(K= f/∑D D ——导线的边长,在上图中为A-J1、J1-J2、J2-C 因此 ∑D=D (A-J1)+ D (J1-J2)+ D (J2-C)K值要小于规要求。

控制点复测方案

控制点复测方案

控制点复测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控制点复测方案负责人:CY一、目的任务控制点复测是整套道路施工测量的重要步骤。

主要任务是对已有的控制点进行导线点边角测量,检查已有控制点坐标。

通过此次实训任务,能够熟练掌握控制点复测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进行导线点坐标反算,为道路施工提供正确的控制点依据。

二、测区概况此次测区大体范围是从武汉大学本部旁至新教学楼北。

测区整体较平坦,跨过三号草坪,涉及有小土坡和斜坡。

测区内有已知孔控制点四个:D001=E02、D002=XK1、D003=E05、D004=X1 ,均为二等高程控制点。

点位较分散,点位之间通视困难。

三、测区已有资料I级GPS控制点:有D001=E02、D002=XK1、D003=E05、D004=X1四个控制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以下简称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已有控制点成果计算表。

本方案未涉及规定,均按相应测量规范操作五、复测方法仪器人员安排测量方法要求1)平面位置复测要求:利用全站仪按照一级导线测量的要求对控制点进行测量。

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2)高程复测要求:利用DS3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高程测量。

复测方法:1)平面位置复测方法:把仪器架设在控制点上,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该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利用已知的控制点坐标正算出距离和坐标方位角,与已测得的距离和坐标方位角进行对比检查。

2)高程位置复测方法:布设一条四等水准测量闭合路线。

采用双面尺中丝读数法,顺序后—前—前—后。

六、提交资料已知控制点成果表已知控制点水平位置复测导线布置图。

已知控制点高程复测水准路线布置图。

导线点观测原始记录。

导线点复测成果计算表。

高程复测成果计算表。

七、附表控制点复测导线测量成果计算2011-9-20。

(整理)导线复测测量方法与计算.

(整理)导线复测测量方法与计算.

第一篇导线复测一、导线复测的内容当路线线形主要由导线控制时,导线的点位精度及密度直线影响施工放线的质量。

导线测量的内容包括:1、检查导线(网)是否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平差计算是否经过有关方面检查与验收。

2、导线点密度是否满足施工放线的要求,必须时应进行加密,以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工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相互通视。

3、检查导线点的是否丢失、移动、并进行必要的点位恢复工作。

二、导线复测的外业导线复测的外业工作主要包括水准测量和距离测量以及导线点的饿加密等。

(一)、水准角的测量导线的水平角测量应使用不低于DJ6 级经纬仪,按测回法进行观测。

在附和导线中采用测量左角和右角,在闭和导线中均测内角。

(二)、导线边长测量导线边长应优先采用光电测距仪测量,无条件时,也可采用钢尺及经纬仪测距,采用测距仪测量导线边长时,距离和竖直角应往返观测一回,距离一测回读数两次,边长采用往测平距,返测平距仅作参考。

(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各级主要技术参数表1-1测回数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角误差(〞)DJ6 DJ2角度闭合差(〞)相对闭合差一级 4 0.5 5 4 2 10 n 1/15000二级 2.4 0.25 8 3 1 16 n 1/10000三级 1.2 0.1 12 2 1 24 n 1/5000(四)、导线加 D2 D1-1原导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导线点加密,以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间不能通视。

加密的导线点 D1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如线形三角锁、图根导线、交会法等。

然而,随着红 D1-2 (1-1) D1-3外测距仪的广乏使用,特别是全站仪的使用,采用支导线点更为方便。

如图1-1 所示,D1、D2 为已知导线点,待加密点为D1-1、D1-2、……。

现以全站仪支导线为例,简述其导线点加密的一般过程:1、在测站D1 上安置仪器,开机;2、输入测站D1 的坐标、仪器高、棱镜高;3、瞄准后视点D2,输入D2 的坐标或方位角;4、转动望远镜,瞄准待加点D1-1 上的反射棱镜,按下测键,稍后即可得到加密点的坐标。

导线点复测

导线点复测

导线点复测1、根据交桩情况,结合此段线路所有构造物的特点,对设计院提供的C级和D级控制网进行增设、补设控制点。

2、采用GPS复测C级网,全站仪(Ⅰ级或Ⅱ级测距精度、角度指标差1″或2″)分段符合D级点,角度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四测回),距离采用往返测(四测回),增补的导线点按照同精度进行附测,在复测前所使用的仪器必须进行检校,其指标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照准部旋转时,各位置气泡读数互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2格(按两端气泡读数子和比较为4格);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格(按两端气泡读数子和比较为2格)。

(2)、光学测微器行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1″;DJ2型仪器不应超过2″。

(3)、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0.3″;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0″。

(4)、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绝对值:DJ1型仪器不应超过10″;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5″。

(5)、经纬仪2倍视轴(2C)的绝对值:DJ1型仪器不应超过20″;DJ2型仪器不应超过30″。

(6)、光学对中器旋转180°时,先后标定的两点应重合。

(7)、测尺频率的校正精度应高于1×10-6。

(8)、发射、接受、照准三轴之间应平行和重合。

(9)、周期误差的振幅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6倍,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0.5mm。

(10)、加常数的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5倍;乘常数的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比例误差系数的0.75倍。

3、在测量作业时,仪器要轻拿轻放,键盘按钮、制动锁、微调螺旋要柔手操作,仪器搬站必须装箱,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检校三周轴的平行性与圆水准器及光学对中器。

(2)、视线宜高于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3m以上。

(3)、视线应避免通过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一般要求离开高压线2~5m。

(4)、视线宜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囱等)。

导线复测测量方法与计算

导线复测测量方法与计算

第一篇导线复测一、导线复测的内容当路线线形主要由导线控制时,导线的点位精度及密度直线影响施工放线的质量。

导线测量的内容包括:1、检查导线(网)是否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平差计算是否经过有关方面检查与验收。

2、导线点密度是否满足施工放线的要求,必须时应进行加密,以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工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相互通视。

3、检查导线点的是否丢失、移动、并进行必要的点位恢复工作。

二、导线复测的外业导线复测的外业工作主要包括水准测量和距离测量以及导线点的饿加密等。

(一)、水准角的测量导线的水平角测量应使用不低于DJ6 级经纬仪,按测回法进行观测。

在附和导线中采用测量左角和右角,在闭和导线中均测内角。

(二)、导线边长测量导线边长应优先采用光电测距仪测量,无条件时,也可采用钢尺及经纬仪测距,采用测距仪测量导线边长时,距离和竖直角应往返观测一回,距离一测回读数两次,边长采用往测平距,返测平距仅作参考。

(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各级主要技术参数表1-1测回数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角误差(〞)DJ6 DJ2角度闭合差(〞)相对闭合差一级 4 0.5 5 4 2 10 n 1/15000二级 2.4 0.25 8 3 1 16 n 1/10000三级 1.2 0.1 12 2 1 24 n 1/5000(四)、导线加 D2 D1-1原导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导线点加密,以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间不能通视。

加密的导线点 D1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如线形三角锁、图根导线、交会法等。

然而,随着红 D1-2 (1-1) D1-3外测距仪的广乏使用,特别是全站仪的使用,采用支导线点更为方便。

如图1-1 所示,D1、D2 为已知导线点,待加密点为D1-1、D1-2、……。

现以全站仪支导线为例,简述其导线点加密的一般过程:1、在测站D1 上安置仪器,开机;2、输入测站D1 的坐标、仪器高、棱镜高;3、瞄准后视点D2,输入D2 的坐标或方位角;4、转动望远镜,瞄准待加点D1-1 上的反射棱镜,按下测键,稍后即可得到加密点的坐标。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安顺西秀智能终端产业园区项目部在《导线点复测记录》表(施记表1)中涉及到“角度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这三项,这也是最普通评定导线施测误差的项目。

1、角度闭合差由于市政工程中最常用的是附和导线,所以在此重点阐述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

附和导线如图: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从理论上说,αCD =αAB +∑β-(n-1)×180°也就是说, αCD =αAB +(β1+β2+β3+β4)-(n-1)×180° 这里的n 是指转角数,即是上图中A 、J1、J2、C 四个点。

但是在实际测量中,观测角β1、β2、β3和β4都存在观测的误差,因此就存在了角度观测值和角度理论值存在差异。

这就是角度闭合差(f 测)。

f 测=∑β- (αCD -αAB +(n-1)×180°) 角度闭合差允许范围(f 容)要分为几种等级。

一级:f 容=±10n (″) 二级:f 容=±16n (″) 三级:f 容=±24n (″)施工控制:f 容=±40n (″)f 测≤f 容2、坐标增量闭合差理论上在上图的附和导线中,点A 的坐标与点C 的坐标相减应和A 到J1、J1到J2、J2到C 坐标增量相加值相符。

但由于测量的误差,这两个值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是坐标增量闭合差。

fx=(Cx-Ax )-(ΔX (A-J1)+ ΔX (J1-J2)+ ΔX (J2-C)) fy=(Cy-Ay )-(ΔY (A-J1)+ ΔY (J1-J2)+ ΔY (J2-C)) 3、导线相对闭合差f=22)f f y x ()(K= f/∑D D ——导线的边长,在上图中为A-J1、J1-J2、J2-C 因此 ∑D=D (A-J1)+ D (J1-J2)+ D (J2-C)K值要小于规范要求。

(整理)导线复测测量方法与计算.

(整理)导线复测测量方法与计算.

第一篇导线复测一、导线复测的内容当路线线形主要由导线控制时,导线的点位精度及密度直线影响施工放线的质量。

导线测量的内容包括:1、检查导线(网)是否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平差计算是否经过有关方面检查与验收。

2、导线点密度是否满足施工放线的要求,必须时应进行加密,以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工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相互通视。

3、检查导线点的是否丢失、移动、并进行必要的点位恢复工作。

二、导线复测的外业导线复测的外业工作主要包括水准测量和距离测量以及导线点的饿加密等。

(一)、水准角的测量导线的水平角测量应使用不低于DJ6 级经纬仪,按测回法进行观测。

在附和导线中采用测量左角和右角,在闭和导线中均测内角。

(二)、导线边长测量导线边长应优先采用光电测距仪测量,无条件时,也可采用钢尺及经纬仪测距,采用测距仪测量导线边长时,距离和竖直角应往返观测一回,距离一测回读数两次,边长采用往测平距,返测平距仅作参考。

(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各级主要技术参数表1-1测回数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角误差(〞)DJ6 DJ2角度闭合差(〞)相对闭合差一级 4 0.5 5 4 2 10 n 1/15000二级 2.4 0.25 8 3 1 16 n 1/10000三级 1.2 0.1 12 2 1 24 n 1/5000(四)、导线加 D2 D1-1原导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导线点加密,以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间不能通视。

加密的导线点 D1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如线形三角锁、图根导线、交会法等。

然而,随着红 D1-2 (1-1) D1-3外测距仪的广乏使用,特别是全站仪的使用,采用支导线点更为方便。

如图1-1 所示,D1、D2 为已知导线点,待加密点为D1-1、D1-2、……。

现以全站仪支导线为例,简述其导线点加密的一般过程:1、在测站D1 上安置仪器,开机;2、输入测站D1 的坐标、仪器高、棱镜高;3、瞄准后视点D2,输入D2 的坐标或方位角;4、转动望远镜,瞄准待加点D1-1 上的反射棱镜,按下测键,稍后即可得到加密点的坐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
在《导线点复测记录》表(施记表1)中涉及到“角度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这三项,这也是最普通评定导线施测误差的项目。

1、角度闭合差
由于市政工程中最常用的是附和导线,所以在此重点阐述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

附和导线如图:
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
从理论上说,αCD =αAB +∑β-(n-1)×180°
也就是说, αCD =αAB +(β1+β2+β3+β4)-(n-1)×180° 这里的n 是指转角数,即是上图中A 、J1、J2、C 四个点。

但是在实际测量中,观测角β1、β2、β3和β4都存在观测的误差,因此就存在了角度观测值和角度理论值存在差异。

这就是角度闭合差(f 测)。

f 测=∑β- (αCD -αAB +(n-1)×180°) 角度闭合差允许范围(f 容)要分为几种等级。

一级:f 容=±10n (″) 二级:f 容=±16n (″) 三级:f 容=±24
n (″)
施工控制:f 容=±40
n (″)
f 测≤f 容
2、坐标增量闭合差
理论上在上图的附和导线中,点A 的坐标与点C 的坐标相减应和A 到J1、J1到J2、J2到C 坐标增量相加值相符。

但由于测量的误差,这两个值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是坐标增量闭合差。

fx=(Cx-Ax )-(ΔX (A-J1)+ ΔX (J1-J2)+ ΔX (J2-C)) fy=(Cy-Ay )-(ΔY (A-J1)+ ΔY (J1-J2)+ ΔY (J2-C)) 3、导线相对闭合差
f=
2
2
)f f y x ()(
K= f/∑D D ——导线的边长,在上图中为A-J1、J1-J2、J2-C 因此 ∑D=D (A-J1)+ D (J1-J2)+ D (J2-C) K 值要小于规范要求。

一级:1/15000 二级:1/10000
三级:1/5000
施工控制:1/4000
4、举例:
点号X Y
A 3571764.449 506807.063
B 3571523.741 506872.482
C 3573240.291 506336.474
D 3573749.401 506202.401
观测角角度观测值
β1173°28′30″
β2188 °18′05″
β3170 °32′45″
β4188 °07′40″
点到点距离实测值(D)
A – J1 195.987
J1 – J2 830.438
J2 - C 527.581
1)点A到点B的方位角计算:
ΔX(A-B)=XB-XA=-240.708 ΔY(A-B)=YB-YA=65.419
αAB(方)=arctg(ΔY(A-B)/ ΔX(A-B))= arctg (65.419/-240.708)=164°47′43.97″2)点C到点D的方位角计算:
ΔX(C-D)=XC-XD=509.110 ΔY(C-D)=YC-YD=-134.073
αCD(方)=arctg(ΔY(C-D)/ ΔX(C-D))= arctg (-134.073/509.110)=345°14′46.54″3)推算各边的方位角:
αA-J1(方)=164°47′43.97″+173°28′30″=338°16′13.97″
αJ1- A
(方)=180°+338°16′13.97″=518°16′13.97″-360°=158°16′13.97″αJ1- J2
(方)
=158°16′13.97″+188 °18′05″=346°34′18.97″
αJ2-J1
(方)=180°+346°34′18.97″=526°34′18.97″-360°=166°34′18.97″αJ2- C
(方)
=166°34′18.97″+170 °32′45″=337°07′03.97″
αC-J2
(方)=180°+337°07′03.97″=517°07′03.97″-360°=157°07′03.97″αC-D
(方推)
=157°07′03.97″+188 °07′40″=345°14′43.97″
由此看出,按照测角推算的αC-D
(方推)与理论αCD
(方)
存在差值。

这个差值是必然存在的。

在此是举例,差值只有3度,一般在实际测量中,这个差值远大于这个值,只要小于闭合差允许值就行。

如果这个差值大于闭合差允许值,那
么各个观测角必须重新测量。

4)推算各点的坐标增量: ΔX (A-J1)=cos (αA-J1(方))×D (A-J1)= cos (338°16′13.97″)×195.987=182.061 ΔY (A-J1)=sin (αA-J1(方))×D (A-J1)= sin (338°16′13.97″)×195.987=-72.559
ΔX (J1-J2)=cos (αj1-J2(方))×D (j1-J2)= cos (346°34′18.97″)×830.438=807.736 ΔY (J1-J2)=sin (αJ1-J2(方))×D (j1-J2)= sin (346°34′18.97″)×830.438=-192.848
ΔX (J2-c )=cos (αJ2-c (方))×D (J2-c )= cos (337°07′03.97″)×527.581=486.064 ΔY (J2-c )=sin (αJ2-c (方))×D (J2-c )= sin (337°07′03.97″)×527.581=-205.144
5)几个闭合差计算 ①角度闭合差:
αCD (方) -αAB (方)=345°14′46.54″ - 164°47′43.97″=180°27′02.57″
f 测=720 °27′00″ - (180°27′02.57″+(4-1)×180°) =720 °27′00″ - 720°27′02.57″=02.57″=3″ 假设为三级导线,则:
f 容=±24
n =±244=48″ f 测< f 容 符合要求
②坐标增量闭合差:
fx=(Cx-Ax )-(ΔX (A-J1)+ ΔX (J1-J2)+ ΔX (J2-C))=1475.842-1475.861=-0.019 fy=(Cy-Ay )-(ΔY (A-J1)+ ΔY (J1-J2)+ ΔY (J2-C))=-470.589-(-470.551)=-0.038
③导线相对闭合差: f=
22)f f y x ()(+=22
)038.0019.0-+-()(=0.196
K= f/∑D=0.196/4554.006=1/7928.602
取K=1/7000
按照三级导线1/5000的要求,该成果符合要求。

导线点复测记录
施记表1
观测:复测: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