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点复测记录表(格式)
导线点复测记录

导线点复测记录1、标段水准点、导线点复测及加密内业计算结果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和一级公路测量技术规范道路误差允许范围。
2、标段水准点复测及加密点均采用往返测,加密水准点均设置在已知两个水准点的测量回路之内,测量内业计算结果均满足一级公路测量技术标准±20/L(L指水准点间的测段距离)的误差值允许范围,图纸提供水准点GE70—GE81可以使用。
3、设计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东径118°30′,标段擦药拓普康GPS卫星定位系统进行了复测,测量结果显示图纸设计控制测量成果表S2—13中GE70—GE81点位坐标准确。
4、加密水准点高程计算步骤5、往测:GE72—GE73:△测=-8(mm)。
△容=20/L=±22(mm),△测<△容,反测:GE73—GE72:△测=0(mm)。
△容=20/L=±22(mm),△测<△容,GE72-1=(22.363m+22.362m)/2=22.363m GE72-2=(16.215m+16.214m)/2=16.215mGE72-3= (10.502m+10.496m)/2=10.499m6、往测:GE74—GE76:△测=10(mm)。
△容=20/L=±26(mm),△测<△容,反测:GE73—GE72:△测=-4(mm)。
△容=20/L=±26(mm),△测<△容,GE74-1=(13.909m+13.915m)/2=13.912m GE74-2=(9.55m+9.556m)/2=9.553mGE74-3=(9.74m+9.746m)/2=9.743mGE74-4=(6.218m+6.21m)/2=6.214m7、往测:GE76—GE77:△测=6(mm)。
△容=20/L=±16(mm),△测<△容,反测:GE77—GE76:△测=-2(mm)。
△容=20/L=±16(mm),△测<△容GE76-1=(6.695m+6.701m)/2=6.698m8、往测:GE78—GE80:△测=3(mm)。
闭合导线复测原始记录表及计算表格2

DQ02 126 03 47.25 DQ04
Σ 辅 助 fβ
59 54.16
计 算
5.84
360 00 00
2722.6760
坐标增量计算与调整:
0.0164
0.0164
0
-0.0025
-0.0025
0
fβ =∑β 测﹣(n-2)×1800=-5.85''
容=±5*n^(1/2)=
闭合差的计算:
贵州省六盘水至盘县高速公路(北盘江特大桥项目) 北盘江特大桥控制网闭合导线计算表
承包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贵州科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的限公司
点号 观测角值 (°′″) 角度 改正值 (″) 改正后 角度值 (°′″) 坐标 方 位角 (°′″) 边长 D (m) 计算值 (m) 边长增量Δ X 改正数 (mm) 改正后的 值(m) 计算值 (m) 边长增量Δ Y 改正数 (mm) 改正后的 值(m) X 坐标
角度 改正数:
vβ =-fβ /n=-5.84/4=-1.46''
测量:
计算:
复核:
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坐标 Y
(m) 15 471761.908 471545.8593 471456.1361 471467.6729 471761.9080
日
22 59 54.79 349 46 07.31 168 56 6.71 0 50 0.6 42 00 9.79 138 49 50.81 294.2351 126 03 48.71 192 46 02.1 11.5368 -89.7232
2902404.633 2902901.743 2903694.575 2903358.107
导线点复测记录

导线点复测记录1、性质导线点:是在地面上选系列的点,连成折线,依次测量各折线边的长度和转折角,这条线是导线,这些点是导线点。
水准点:是用水准测定高程的点;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测绘部门已在全国各地测定了许多水准点。
2、作用导线点:在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利用导线点的坐标值,测量每相邻两点间距离和每一导线点上相邻边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用测得的距离和角度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水准点:水准点标志采用的材质为不锈钢,标牌上可以刻字,突出单位名称,或编号,或起警示作用。
3、建立要求导线点:轴线控制网的布设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基础施工平面图、首层平面图、施工段划分及现场条件等合理布设。
;保证在建筑物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能互相通视。
水准点:一般用混凝土制成标石,深埋在地里冻土线以下,顶部嵌有半球形的金属标志,标志顶点表示该水准点的高程及位置;也可将金属标志埋设在坚固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的墙脚上。
导线测量【traverse survey】指的是测量导线长度、转角和高程,以及推算坐标等的作业。
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连成折线,在点上设置测站,然后采用测边、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
导线测量是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一种方法,也是工程测量中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
设站点连成的折线称为导线,设站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每相邻两点间距离和每一导线点上相邻边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用测得的距离和角度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导线测量布设灵活,推进迅速,受地形限制小,边长精度分布均匀。
如在平坦隐蔽、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布设大地控制网是有利的。
但导线测量控制面积小、检核条件少,方位传算误差大。
按国家大地网的精度要求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导线应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以增加检核条件。
导线上每隔一定距离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以控制方位误差。
电磁波测距仪出现后,导线测量受到重视。
导线点复测

导线点复测1、根据交桩情况,结合此段线路所有构造物的特点,对设计院提供的C级和D级控制网进行增设、补设控制点。
2、采用GPS复测C级网,全站仪(Ⅰ级或Ⅱ级测距精度、角度指标差1″或2″)分段符合D级点,角度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四测回),距离采用往返测(四测回),增补的导线点按照同精度进行附测,在复测前所使用的仪器必须进行检校,其指标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照准部旋转时,各位置气泡读数互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2格(按两端气泡读数子和比较为4格);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格(按两端气泡读数子和比较为2格)。
(2)、光学测微器行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1″;DJ2型仪器不应超过2″。
(3)、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0.3″;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0″。
(4)、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绝对值:DJ1型仪器不应超过10″;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5″。
(5)、经纬仪2倍视轴(2C)的绝对值:DJ1型仪器不应超过20″;DJ2型仪器不应超过30″。
(6)、光学对中器旋转180°时,先后标定的两点应重合。
(7)、测尺频率的校正精度应高于1×10-6。
(8)、发射、接受、照准三轴之间应平行和重合。
(9)、周期误差的振幅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6倍,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0.5mm。
(10)、加常数的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5倍;乘常数的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比例误差系数的0.75倍。
3、在测量作业时,仪器要轻拿轻放,键盘按钮、制动锁、微调螺旋要柔手操作,仪器搬站必须装箱,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检校三周轴的平行性与圆水准器及光学对中器。
(2)、视线宜高于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3m以上。
(3)、视线应避免通过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一般要求离开高压线2~5m。
(4)、视线宜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囱等)。
导 线 点 复 测 记 录

3
左192°05′45″
2789149.473
-14982.761
210°07′19″
84.514
-27.345
0.003
-27.342
-79.968
-0.018
-79.986
4
左151°54′30″
2789122.131
-15062.747
279°12′49″
129.444
20.726
-17646.563
∑
1606°45′22″
-2″
3495.619
-957.74
-3171.51
角度闭合差及改正计算
∑β测-8×180°=-166°45′22″
α1~2-α11~12=227°32′16″-60°46′52″=166°45′24″
fβ=166°45′22″-166°45′24″=-2″
fβ容=±16″√n=±16″√9=±48″
改正数V1=- fβ/n=-2″/9=0.2″
结论:合格
坐标增量闭合差之计算
△x=-957.74
XT38-X5202=-957.702
fx=0.038
△y=-3171.51
YT38-Y5202=-3171.728
fy=-0.218
导线相对闭合差之计算
fD=√(fx2+ fy2)
258.04
-174.204
0.003
-174.201
2789361.429
-190.362
-0.018
-190.38
-14474.873
2
左144°19′12″
2789187.228
-14665.253
导线点测量复核记录表

边长 ( m)
坐标增量计算值( m)
△X
△Y
仪器产地型 号
改正后坐标增量
( m)
△X
△Y
南方测绘 NTS-342R
实测坐标
X
Y
注:记录时注明单位
设计坐标
X
Y
384392.283 534050.051
C1
291 11 33 291 11 34.4 179 24 45.4 300.550 -300.534
-35.003
-294.666
-35.007 381625.518 534074.957
A11-1
190 45 31 190 45 32.4 197 31 59.7 285.946 -272.662
-86.143
-272.651
-86.147 381352.867 533988.810
A10
136 29 06 136 29 7.48 154 01 7.25 278.064 -249.962
-57.426
-379.827
-57.431 380495.390 534220.905
C7
184 00 19 184 00 20.48 192 36 10.6 394.622 -385.114
-86.103
-385.099
-86.108 380110.291 534134.797
ZD3
146 10 37 146 10 38.4 158 46 49.1 140.164 -130.661
( m)
△X
△Y
-129.084 -108.516
-129.310
26.250
-373.735 -282.585
导线点复测原始记录表(可编辑修改word版)

X3
1
盘左
ZD2
0°00′01″
225°25′58″
225°25′57″
225°25′59″
247.795
ZD3
225°25′57″
142.919
盘右
ZD2
179°59′58″
225°25′56″
247.794
ZD3
314°34′02″
142.918
2
盘左
ZD2
89°59′59″
225°26′00″
180°46′06″
289.662
X5
89°13′57″
151.180
X5
1
盘左
S6
0°00′01″
10°02′03″
10°02′02″
10°02′00″
151.178
X4
10°02′02″
310.590
盘右
S6
179°59′57″
10°02′01″
151.177
X4
169°57′56″
310.589
161°41′55″
310.587
ZD2
251°41′53″
147.955
盘右
X5
270°00′02″
161°41′56″
310.586
ZD2
108°18′06″
147.954
ZD2
1
盘左
X4
0°00′01″
171°36′24″
171°36′23″
171°36′22″
147.952
X3
171°36′23″
2
盘左
S6
89°59′59″
导线点复测原始记录表

导线点复测原始记录表(共1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导线点复测原始记录表
观测: 记录: 计算: 复核:
导线点复测原始记录表
观测: 记录: 计算: 复核:
导线点复测原始记录表
观测: 记录: 计算: 复核:
导线点复测原始记录表
观测: 记录: 计算: 复核:
导线点复测原始记录表
观测: 记录: 计算: 复核:
导线点复测原始记录表
观测: 记录: 计算: 复核:
导线点复测原始记录表
观测: 记录: 计算: 复核:
导线点复测原始记录表
观测: 记录: 计算: 复核:
导线点复测原始记录表
观测: 记录: 计算: 复核:
导线点复测原始记录表
观测: 记录: 计算: 复核:
导线点复测原始记录表
观测: 记录: 计算: 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