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点、问题与反思

合集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出新的特点,在我国城乡分治的就业制度和经济社会加速转型背景下,面临着一系列的突出问题。

为此,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针,制定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系列政策措施,以缓和社会矛盾。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新特征突出问题对策身份转变制度政策城乡统筹就业和谐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结构调整转型,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涌现则是这些变化中最大、最突出的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城打工, 谋求发展。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出动因、心理定位、身份认同、发展取向、职业选择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他们对农业生产不熟悉, 对农村生活渐趋陌生,正在从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从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从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与发展转变。

他们的就业经历和成年后的生活历程更多地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然而,由于我国城乡分治的就业制度障碍依然没有被打破,加上处于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期和利益结构加快调整期,他们无法完全融入城市生活之中。

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一种更为漂泊不定的状态,面临着非常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城市和农村双重边缘化的境地。

他们户口在农村但又生活在城市,反映出一种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他们在多方面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待遇,甚至被排斥,只能游离于城市的边缘;另一方面,他们没有种地的经历,不能在农村务农养家。

事实上,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和农村都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正处于双重边缘化的境地。

他们的工资增长缓慢,工资水平普遍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不断增长,但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近几年,有所增长,但仍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他们除去在城市生活的各种开销后基本所剩无几。

由于社会保障不完善,目前大多数农民工并未参保,游离在失业、养老及医疗保险之外。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和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和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和问题一、就业现状随着国家发展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更是其中的主力军。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已经达到了2.8亿,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新生代农民工。

他们通常来自较贫穷的山区或农村地区,通过到城市打工的方式获得收入来补贴家庭经济,成为了家庭重要的经济支柱。

二、问题分析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问题上也面临着许多困境。

比如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和保障待遇不足等问题。

一方面,尽管劳动密集型行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量很大,但是他们获得的工资待遇却偏低,致使他们长时间无法获得门槛更高的工种,这种现象也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维持自身生计的难度加大。

同时,由于他们普遍缺少正式就业的机会,经济上保障方式不完善,导致他们在面临风险的时候显得越加脆弱,生计难以保障。

三、应对之策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呢?政府可以在加大对工资的监管力度、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机构、提供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努力。

具体来说,政府需要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力度,要求企业支付合理的工资待遇和社保缴纳,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权益。

同时,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构,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推出鼓励创业政策,释放人才创新潜力,鼓励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自主创业,提供贷款、税收优惠、技术指导等政策支持。

最终,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加大政策宣传和普及,让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了解自身的权益,并主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体而言,政府需要积极地制定更加合理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政策,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以便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就业权益和合法权益。

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

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16周岁以上的青年农民工,目前,我国这个群体的人数已超过1亿人,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

新生代农民工是有“梦”的一代,他们在城市生活多年,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与他们的父辈即第一代农民工已大相径庭。

他们对城市的认同,要远远大于对农村的认同;他们不愿退回农村,即使回去也做不了合格的农民;他们迫切想融入城市,但又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

新生代农民工就这样怀揣着青春与梦想,“漂”在城乡边缘,面临着不少新的困境,因此亟须对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这些困境予以关注。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困境:(一)脏、苦、累的边缘职业受职业技能低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即使有心摆脱卖苦力的低级打工状态,也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只能从事城市人不愿干的脏、苦、累、风险大等边缘职业,就业环境差,劳动时间长,工作量大,劳动报酬低,基本权益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享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

(二)迫切的婚姻问题受职业限制找不到爱情。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首选通常是一些脏、累、苦,工资待遇不高,风险大的职业,很难获得异性的青睐,也难以获得与异性相处的机会。

职业搭起的围墙正束缚着这些青春萌动的新生代农民工。

(三)非城非乡的身份当前受户籍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定身份仍然是农民。

虽然户口在农村,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城市人,希望能够和城市人一样“体面地活着”。

但城市并未作好接纳他们的准备,相反既有经济门槛,又有素质门槛和福利门槛,这样,新生代农民工只能集中居住在房租低廉、流动人口集中的城市边缘区、老城区,形成一个自我隔离的孤岛,与主流社会脱节,处于非城非乡、进退失据的境地。

(四)矛盾斗争的心理新生代农民工一旦进入城市新环境,乡村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凝聚力失散,原有的自律性丧失,在城市陷入生活困境时,在职业技能低、经济收入差、无住房、受歧视、讨不到老婆等的连锁反应下,贫穷和光棍的结合,对城市社会的冲击将是巨大的。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问题与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问题与对策
山 东 省 农业 管理 干 部 学 院 学报
2 1 生 00
第2 7卷 第 5 期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特 点 、问 题 与 对 策
龚 红 莲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 学院,广 东 广 州 5 6 5 1 ) 03
摘要:新生代农 民工是 一个 比第一代 更充满着 自我 矛盾 的群体 ,关注这个群体 的特 点及其存在 的 问题 ,采取适 当 对策解决其社会 归属 问题 ,对 于我 国城 市化 、农村现代化 、城 乡一体化的顺利进行 ,“ 和谐社 会”的发展 目标的旱
可Hale Waihona Puke 缺 的重要 的后 备劳 动力 资源 。

4、对 家 乡 的认 同度 减 弱 。与直 接脱 胎 于农业 生产 和 农村 生活 的第一 代不 同的是 ,新生代 农 民工 出生于上 世纪 8 O年代 以后 ,从 学校毕业后 就直接进城打 工, 因此虽 被冠
以 “农 民 工 ” 的 称 号 ,但 对 农 业 生 产 并 不 熟 悉 , 既 没 有
下各年龄组均 在 2 %以上 ;年龄在 2 5 6 l 2 岁之 间的达 到 3 . 1
1 ,高 出农 民工总体平均 水平 7 6个 百分点 。同时 ,新 生 据深圳 市总 工会调 查数据显 示 ,深圳老 一代农 民工在 ~个 % .
代 农 民工 中接 受 过 职 业 培 训 的人 员 比 例达 到 3 . % 6 9 ,高 出第 单位最长工作年 限的平均值为 7 ,新生代在 ~个 单位 工作 年
专 的比重 。而 从 2 0世纪 9 0年代起 ,则 是初 中教育 水平 认 同也 在 减 弱 ,对 农 村 的一 些 习惯 和 传 统甚 至 持批 评 态
的 比重 最 高 。2 0世 纪 9 0年 代 中 期 到 末 期 ,农 村 外 出 务 工 度 。在 他 们 看 来 ,外 出务 工 经 商才 是 年 轻人 有 出息 的标 经商 的劳动力 中,初 中水平 的L ̄上升 到 5 %以上,且有 志 。 Lt J O 进 一 步 上 升 的 趋 势 。 另 据 国家 统 计 局 数 据 显 示 ,2 0 0 9年 , 5、 流 动 性 更 强 。与 第 一 代 相 比 ,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流 动 年 限 和 更 换 工 作 的 频 率 这 两 个 方 面 的 数 据 对 比进 行 反 映 。 在 新 生代 农 民工 中接 受 过 高 中及 以 上 教 育 的 比例 , 3 0岁 以 性 更 强 。关 于 这 一 点 ,可 以 从 新 老 两 代 农 民工 在 最 长 工 作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概述:
本文档旨在全面分析和探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包括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等方面。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将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和建议,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

1、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与特点
1.1 定义
1.2 特点
2、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农村经济转型
2.2 农村教育与就业机会的不平衡发展
2.3 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
3、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带来的影响
3.1 社会影响
3.2 经济影响
3.3 政治影响
4、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4.1 教育优先,提升农村人才素质
4.2 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4.3 创新农民工转岗培训机制
4.4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5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附件:
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相关统计数据、调查问卷等资料。

附件
内容详见正文所附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新生代农民工:指21世纪以来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工群体,年龄多在20-35岁之间,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技术能力。

2、农村经济转型:指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经济转
变的过程,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升级、农业科技进步
等方面的变革。

3、城市化进程:指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面积比例不断扩大的过程,包括城市化率的提高、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等。

新生代农民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报告在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外出打工,成为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

他们既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城市建设的劳动力来源。

今天,我们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报告。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由于农村就业机会有限,许多年轻人被迫选择外出打工,以寻找更好的生活。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全国范围内新生代农民工的总数已经超过了2亿人。

他们主要从事建筑、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依然存在。

大部分农民工没有固定的职业身份和合同,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

这使得他们在生老病死、工伤保险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保障,一旦发生意外或疾病,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条件也亟待改善。

由于没有相关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许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劳动工作。

他们常常面临长时间工作、低薪水、缺乏休息等问题,工作环境恶劣,容易出现职业病和劳动争议,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和教育水平也有待提高。

由于大多数农民工早年就进入了打工生活,他们缺乏足够的文化知识和教育背景,这使得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面临许多困难。

例如,他们可能不懂得维权和应对职场歧视,也缺乏金融知识和理财意识,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和误解。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与政策的完善。

政府应当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例如,建立普惠性社会保险制度,确保每位农民工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同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也需要缩小。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农民工回流就业,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报告【正文】一、引言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民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调查分析。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背景与现状1.人口分布与数量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已达到人。

2.教育状况与技能水平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受到更多教育机会的影响,部分农村学校的改善对提升其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缺乏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技能水平仍有待提高。

3.就业情况与收入水平新生代农民工普遍从事低技能、低薪酬的劳动工作,如建筑工、服务员、厂工等。

由于其技能匮乏,很难得到体面的工作机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4.生活条件与社会保障与城市居民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相对较差。

他们常常面临住房不稳定、医疗保障不完善、社会福利不全面等问题。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与挑战1.就业歧视与权益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普遍面临就业歧视,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和缺乏社会保障,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容易被剥夺合法权益,获得较少的社会保障待遇。

2.低技能与职业发展由于教育与技能水平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获得技术性职业培训和晋升机会,缺乏职业发展空间。

3.住房与生活水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面临较高的住房压力。

由于收入相对较低,他们在城市中往往无法获得适宜的居住条件,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4.教育与子女教育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常常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造成子女教育困难,给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政策与对策1.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政策完善应逐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户籍限制问题,改善其社会保障待遇,确保其合法权益的保障。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机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就业需求,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提升技能水平的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及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及思考.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及思考作者:学籍批次:学习中心:层次:专业:指导教师:内容摘要现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一个需要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人数众多,但由于就业岗位有限,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新一代农民工除了与老一代农民工有着相同的就业特点外,还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面临着更多的困境。

因此,对于新一代农民工所面临的困境,需要作出相关对策,突破困境,切实解决新一代农民工就业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点;就业;困境;对策目录一、就业特点.................................................... - 1 -(一)就业能力较老一代农民工强.............................. - 1 - (二)对所从事职业期望高.................................... - 1 - (三)跳槽频繁.............................................. - 1 -(三)职业技能欠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 2 -(一)户籍问题限制.......................................... - 2 - (二)就业渠道面小.......................................... - 3 - (三)民工权益保护问题...................................... - 3 - (四)就业环境差、待遇低.................................... - 4 - (五)就业岗位少............................................ - 4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 4 -(一)深化户籍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4 - (二)加强就业服务体系...................................... - 4 - (三)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 - 5 - (四)加强对民工权益的保护措施.............................. - 5 - (五)改善就业环境,善待民工................................ - 5 - (六)增加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机会............................ - 6 - 参考文献........................................................ - 6 -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困境及思考“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大约有1个亿,约占农民工总数的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及农 民工权益保护等综合性的法律法规共 5 部 , 年发 布的 《 6 占 广东 省 青少 年发 展 报 告 》 示 , 2 . %的 显 有 74 81 ; .% 涉及 取 消不 合理 收 费 , 改善 农 民工就 业 环 境 , 提 新生代农 民工希 望在 务 工城 市买房 成 为新 “ 客家 ” ; 供农 民工就 业 服务 的法 律 法 规 共 7 7部 , 1 . % ; 占 1 1 涉 5 .%的新 生 代农 民工 表 示 “ 得 好 , 意 待 下 去 ” 02 干 愿 ; 及农 民工社 会 管理 的法 律法 规共 4 9部 , 7 ; 占 % 涉及农 “ 干几 年 回家 ” “ 尽 快 回家 ” 加 起 来 只有 不 到 再 或 想 的 民工子 女受 教 育 的法律 法规 共 1 6部 , 2 3 ; 占 . % 涉及农 两 成 。这 与第一 代农 民工从 农 村 到城 市最 后 返 乡 的经 民工 计划 生 育 、 医疗 保 健 的法 律 法 规 共 1 1 , 1 . 历 有很 大 的不 同 。 2 部 占 7
镇 化 率增 长超 出 了 1 百分 点 , 口增长 了 近 3 。 3个 人 亿
2 .%。9 12 0年 代 中期 , 村 外 出劳 动 力 中 , 过 初 中 农 受
城镇 化进 程 的加 速 推 进 , 方 面 意 味 着 大 量 农 村 教育 的则 占到 了 5 % 以 上 , 呈 进 一 步 上 升 态 势 。 一 0 且 ] 人 口的经济 生 产 方 式 经 由第 一 产 业 向第 二 、 三 产 业 20 年 , 部 沿 海 某 地 级 市 外 来 务 工 人 员 的 调 查 表 第 06 东 转变 , 另一 方 面也 意 味着 大量农 民子 女 ( 中相 当一 部 明 , 中文化 程度 的 比例达 到 了 6 .% , 中 以上文 化 其 初 51 高 分 是新 生代 农 民工 ) 的成 长环 境 由农 村 转 移 到 了城 镇 , 程 度 的 比例 也达 到 了 2 .%l 48 1 。2 1 0 0年 8月 , 江苏 省 他 们 面对 的不 再 是 过 去 农 村 的人 和事 , 是 城 镇 中全 农 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 而 江苏 省新 生代农 民
思考。
关键 词 : 生代 新 捉民工 ; 群体特 点; 问题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 : 9 3 5 文献标 识码 : C1. A 文章编 号 :0 8 9 7 2 1 )3—0 2 —0 10 —8 9 (0 10 01 4


新生代农 民工的界定
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正式推行之年 , 从这平等 , 追求工作的发展 性 ; 另一方面 , 由于各种 因素的影 响 , 少新 生代 农 民工又成 了城 市和 不 农村 都很 难融入的“ 边缘 性群 体” 。消解新 生代 农民工群体 的“ 边缘 性” 问题 , 当从 家庭 、 应 学校 、 会三 个向度进行 整体 社
第 2 4卷
第 3期
山 西 青 年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S a x o e efrYo t miitao s o r a h n iC H g o u h Ad nsr tr o
V0 . 4 NO. 12 3
2 1 年 9月 01
S p. 2 1 e , 01
今 的城 乡统 筹 发 展 阶段 。他们 还进 一 步指 出 ,94年 分 都接 受过 初 中 以上 文 化 教 育 。《 国农 民 工 调查 报 18 中

20 0 3年 , 国的建 制 市 由 30个增 加 到 了 60个 , 我 0 6 建 告》 显示 ,O 2 世纪 8 年代从 农村外 出务工或经商的劳 0 动力 中 , 小学 教 育 水 平 的 比重 分 别 高 于 文 盲 、 文 盲 、 半
年龄 在 1 以上 , 6岁 在异 地 以非农 就 业 为主 的农 业 户籍 人 口, 目前全 国约 ] 人 。( ) 18 以后 出生 、 I 亿 j 3 指 9 0年 年龄 在 l 6—3 之 间 、90年 前后 接 受 基 本 教 育 、O 0岁 19 9 年代 中后期 外 出务 工 的农 村 青年 。( ) 18 J 4 指 90年 以 后 出生 , 在异 地 务工 的农 村 青年 , 为 接受 过 大学 教育 分 的智 力型农 民工和 没有 接受 过 大学 教 育 的普 通 型农 民
工 两类 L 。 () 2 4 5 指 0世 纪 8 代 出生 的第 三 代 农 民 和 乡镇企 业 的 突起 , 来 越 多 的农 村 富余 劳 动力 相 继 ] 0年 越 工(0 2 世纪 6 年代 、0 0 7 年代 出生的农民工分别称为第 汇人 打工 者 的 行 列 中。长 三 角 、 三 角地 区更 是 有 一 珠
1 7 —1 8 9 8 9 4年 的恢 复发 展 阶段 ,9 4~19 18 9 2年 的平 稳
新生 代农 民工大 多 出生在 物 质条 件 普 遍得 以改 善
发 展 阶段 ,9 2~2 0 19 0 3年 的加 速 发 展 阶段 ,0 3年 至 的 2 纪 8 代 中后 期 , 20 0世 0年 因此 他 们 当 中 的 相 当 一 部
21
低 的一 个 重要 指 标 就 是 城 镇 化 率 , 一个 地 区常 住 于 影 响 。 即
城 镇 的 人 口 占该 地 区 总 人 口 的 比例 。有 学 者 认 为 , 1 普遍 接受 过 初 中 以上 文 化 教 育 , 望 融 入 城 市 . 渴
生 活
17 9 8年 至 今 , 国 的 城 镇 化 经 历 了 四 个 阶 段 , 我 即
务 工经 历 的 农 村 青 年 。这 是 因 为 , 一 ,9 2年 是 农 化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反映城镇化水平高 其 18
收稿 日期 :0 1 5—0 2 1 —0 9
作者简介 : 刘永生 (9 5 )男 , 17 一- , 湖南茶陵人 , 广东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部讲师 , 史学博士 , 主要研究 中国青年 问题及思想政治教育 。
向纵 深发 展 , 引 了 数 以亿 计 的 以农 民 为 主体 的 外来 吸
认 为 , 生 代 农 民工 以 18 新 9 2年 以 后 出 生 、 龄 在 务工人 员 奔 向沿 海 等 先 行 工 业 化 地 区 , 造 了 中 国 经 年 创 1 6岁 一 8岁之 间 、0年 代 中后 期 接受 基 础教 育 、00 济发 展 的奇迹 。 2 9 20 年 以后 外 出务 工 等 条件 来 界定 , 更 具 代 表 性 和 针 对 则 2 城 镇 化进程 的加速 推进 . 性 。也 就是 说 , 者认 为 “ 生 代 农 民工 ” 现 正 在 异 笔 新 是 “ 城镇 化 ” 一 个 与 “ 市 化 ” 类 似 的概 念 , 是 是 城 相 它 地从 事 非农 工 作 、 有 接 受 过 高 等 教 育 、 1 没 有 0年 以下 指农 村人 口持 续 向城 镇 集 聚 的过 程 , 世 界 各 国工 业 是
新生代 农 民工 较 老一代 农 民 工接 受过 更 高 的文 化 教育 , 这一 方 面使得 他 们可 以通 过 报 刊 、 书籍 以及 网 络 获取 大量 的知 识 和 信 息 为 自己服 务 , 更 容 易 接 受新 也
显, 为保 护农 民工 的相关 权 益 , 国家 和地 方政 府 陆续 出 鲜 事 物 ; 一方 面 , 另 由于他们 当 中的大 多 数 人没 有 务农 台了一 系列 有 关 农 民 工 的法 律 法 规 。据 唐 鸣统 计 , 至 经历 , 感觉 很难 适应 农 村生 活 , 高 的文 化 教育 使 他们 较 20 0 8年 ,我 国涉 及农 民工 的特 别 立 法 共 6 5部 , 中 渴 望成 为 城 里 人 。广 东 省 青 少 年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2 0 “ 9 其 07
始广 大农 村有 了翻天 覆地 的 大变 化 ; 二 , 世 纪 的农 其 新 民工与 2 纪八 九 十年代 的农 民工 相 比 , 代 际 特 征 0世 其

般 来说 , 界 对 于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的界 定 大 致 有 学
以下几种 :1指 出生于 2 世纪 8 ~9 () 0 0 0年代 , 户籍仍 更 明显 。 在农村 , 已进 城 务 工 的 人 员 。这 类 人 口在 中 国约 有 但 二、 新生代农 民工群体成长 的社会 生态环境 90 0 人之 众 …。 ( ) 出生 于 2 纪 8 0 万 2指 0世 0年代 以后 ,
制 镇 由 910个 猛 增至 2 2 4 02 6个 , 城镇 化率 由 2 .6 74 %
上 升 到 了 4 .3 6。资料还 显 示 ,9 5年 , 国 的城 初 中 、 中 、 专 的 比重 , 从 9 O 5 %_ ] 18 我 高 大 但 0年代 起 , 中教 育 水 初 市 人 口为 2 9 .7万 ,0 3年 则 增 长 至 5 7 . 50 7 2 20 23 5 7万 平 的 比重 最 高 。抽 样 调 查 发 现 ,9 6年 外 出的 农 村 劳 18 人 j 。也就 是 说 ,9 4年 至 2 0 18 0 3年 的 2 O年 问 , 国城 动力 中 , 过 小学 教育 的 占 3 .% , 我 受 7 2 受过 初 中教 育 的 占
1改 革 开放 的深入 与 打工 浪潮 的兴起 .
2 纪8 O世 0年代 初 , 革 开 放 的 帷 幕 渐次 拉 开 , 改 我 国迎 来 了经 济社会 发 展 的首个 高 峰期 。广 大农 民除 了 耕种责任 田之外 , 逐渐开始寻求新 的发展机会。尽 管
当时南下或北上务工的农民还仅限于少数“ 先知先觉” 者, 远没 有形 成 上规 模 的 “ 民工 潮 ”但 随着 改革 的深 入 ,
【 青年农 民工专题研 究 】
新 生代 农 民工 的群体 特 点 、 问题 与 反 思
刘 永 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