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安全法律法规

合集下载

电网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

电网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741-2010
2010.10.1
122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DL/T755-2001
2001.7.1
123
电力用直流电源监控装置
DL/T856-2004
2004.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88号令
1998.1.1
二、法规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86号
2005.7.15
13
《电网调度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5号
1993.11.1
14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6号
1996.4.17
15
《电力设施保护条列》
GB 6095-2009
2009.12.1
75
焊接与切割安全
GB 9448-2000
2000.5.1
76
足部防护电绝缘鞋
GB 12011-2009
2009.12.1
77
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GB 17622-2009
2009.8.1
7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2009
2009.12.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
2011.2.1
37
关于修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0号
2011.7.1
38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令
2009.5.1
39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令

电力安全法律法规

电力安全法律法规

电力安全法律法规电力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电力行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力安全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一、国家电网公司责任监管办法国家电网公司是我国电力行业的龙头企业,其责任重大。

为了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的运营行为,国家出台了《国家电网公司责任监管办法》,明确了国家电网公司的职责和监管措施。

根据该法规,国家电网公司需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国家电网公司还需每年向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交电力系统的安全报告,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安全生产法为了保障电力生产和供应的安全,我国颁布了《电力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电力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该法规,电力生产企业需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电力生产企业还需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电力设施管理条例电力设施是电力系统的基础,其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电力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我国制定了《电力设施管理条例》,详细规定了电力设施的分类、标准和管理要求。

根据该法规,电力设施需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设施的安全可靠。

同时,电力设施的维护和检修需定期进行,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电力安全管理条例电力安全是电力行业的首要任务,为了加强电力安全管理,我国颁布了《电力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了电力安全的基本要求和管理措施。

根据该条例,电力行业需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同时,电力行业还需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处置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电力设备安全检测规范电力设备是电力系统的核心,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为了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性,我国制定了《电力设备安全检测规范》,详细规定了电力设备的检测标准和程序。

与电力相关的法律

与电力相关的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年1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和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维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力安全运行,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活动。

第三条电力事业应当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超前发展。

国家鼓励、引导国内外的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投资开发电源,兴办电力生产企业。

电力事业投资,实行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

第四条电力设施受国家保护。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危害电力设施安全或者非法侵占、使用电能。

第五条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应当依法保护环境,采取新技术,减少有害物质排放,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

第六条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管理部门,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电力建设企业、电力生产企业、电网经营企业依法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接受电力管理部门的监督。

第八条国家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电力事业。

第九条国家鼓励在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在研究、开发、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2.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98年01月07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全文共六章三十二条,是供电企业开展电力基础建设、加强电力设施保护、规范供用电管理、维护供用电秩序等工作的重要法律法规。

目的:为保障电力生产和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公共安全,特制定本条例。

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已建或在建的电力设施(包括发电设施、变电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及其有关辅助设施,下同)。

电力行业的法规与政策解读

电力行业的法规与政策解读

电力行业的法规与政策解读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受到众多法规和政策的指导和规范。

本文将对电力行业相关法规和政策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电力行业法规1.电力法电力法是我国电力行业的基本法律,在电力市场的开放、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能源监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电力法,电力市场应当实行有序竞争机制,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电力法还规定了电力企业的业务范围、经营许可的程序和条件等方面的要求。

2.能源法能源法是我国能源行业的基本法律,在电力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能源法主要规定了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安全保障、能源节约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在电力行业中,能源法的实施为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3.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法律。

电力行业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法的要求。

根据环境保护法,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承担环境损害赔偿等责任。

二、电力行业政策1.电力体制改革政策电力体制改革政策是我国电力行业改革的总体指导方针。

根据电力体制改革政策,我国电力行业将逐步实现市场化运营,推动电力市场的开放竞争,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分布式电源,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和质量。

2.电力价格政策电力价格政策是电力行业的重要政策之一。

根据电力价格政策,我国电力价格分为国家电网的输配电价格和电力市场的交易电价。

电力价格政策的制定旨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并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3.可再生能源政策可再生能源政策是我国电力行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

根据可再生能源政策,我国将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扶持力度,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电力行业发展趋势1.清洁能源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清洁能源将逐渐取代传统能源成为电力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第2号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第2号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实施日期2015年3月1日发布日期2015年2月17日发布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录1.1?文件发布2.2?政策全文3.3?内容解读文件发布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主任徐绍史2015年2月17日[2]?政策全文编辑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实施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电力事故,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电力监管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发电、输电、供电、电力建设为主营业务并取得相关业务许可或按规定豁免电力业务许可的电力企业。

第三条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依照本办法,对电力企业的电力运行安全(不包括核安全)、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电力工程质量安全、电力应急、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和电力可靠性工作等方面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电力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电力企业具体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电力企业是电力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遵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建立健全电力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完善电力安全生产条件,确保电力安全生产。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和国家有关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投诉和举报,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当依法处理。

第二章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第七条电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电力企业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第八条电力企业应当履行下列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基本职责:(一)依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制定并落实本单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程;(二)建立健全电力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三)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四)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电力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电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风险预控体系,开展隐患排查及风险辨识、评估和监控工作,并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治理、管控;(六)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七)开展电力安全生产培训宣传教育工作,负责以班组长、新工人、农民工为重点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八)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准确、及时、完整报送电力可靠性信息;(九)建立电力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制定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十)按照规定报告电力事故和电力安全事件信息并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对电力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电力系统消防安全执行规定[全解五篇]

电力系统消防安全执行规定[全解五篇]

电力系统消防安全执行规定[全解五篇]第一篇: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电力系统的消防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国境内的电力生产、传输、配电、变电、用电等企业和单位。

第三条消防工作原则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原则。

第二篇:组织管理第四条消防安全责任制电力系统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第五条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电力系统各单位应当设立消防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篇:消防安全管理第六条消防安全制度电力系统各单位应当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包括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火灾应急预案等,并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

第七条消防安全检查电力系统各单位应当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

第四篇:火灾预防第八条火灾隐患整改电力系统各单位对火灾隐患应当及时整改,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

第九条消防设施设备电力系统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第五篇:火灾应急处理第十条火灾应急预案电力系统各单位应当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火灾应急处理的组织、程序、措施等。

第十一条火灾报警和扑救电力系统各单位应当及时报警,并组织扑救,确保火灾事故的及时处理。

第十二条火灾事故调查和处理电力系统各单位应当对火灾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事故责任。

第六篇:法律责任和附则第十三条法律责任违反本规定的,由消防机构依法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附则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以上就是电力系统消防安全执行规定的全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2020版)

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2020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2020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2020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实施电力安全生产监管,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电力安全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三条电力安全生产的目标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保证电力正常供应,防止和杜绝人身死亡、大面积停电、主设备严重损坏、电厂垮坝、重大火灾等重、特大事故以及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发生。

第四条国家提倡和鼓励电力企业使用、研制和不断推广有利于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和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电力生产和经营的电网经营企业、供电企业、发电企业。

第二章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六条按照国务院授权,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电监会)具体负责全国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电力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工作。

第七条电监会设立电力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行使以下电力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一)负责依法组织制定电力安全生产的规章、标准。

(二)组织电力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

(三)负责全国电力安全生产信息的统计、分析、发布。

(四)对全国电力行业发生的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组织调查。

《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全文

《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全文

《电力安全消费监视管理方法》已经国家开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 xx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下面是为您精心的关于电力安全消费监视管理方法全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条为了有效施行电力安全消费监视管理,预防和减少电力事故,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然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消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电力监管条例》、《消费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发电、输电、供电、电力建立为主营业务并获得相关业务容许或者按规定豁免电力业务容许的电力企业。

第三条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按照本方法,对电力企业的电力运行安全(不包括核安全)、电力建立施工安全、电力工程质量安全、电力应急、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和电力可靠性工作等方面施行监视管理。

第四条电力安全消费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方针,建立电力企业详细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视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电力企业是电力安全消费的责任主体,应当遵照国家有关安全消费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建立健全电力安全消费责任制,加强电力安全消费管理,完善电力安全消费条件,确保电力安全消费。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犯本方法和国家有关电力安全消费监视管理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投诉和举报,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当依法处理。

第七条电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消费工作全面负责。

电力企业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履行安全消费方面的义务。

第八条电力企业应当履行以下电力安全消费管理根本职责:(一)按照国家安全消费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制定并落实本单位电力安全消费管理制度和规程;(二)建立健全电力安全消费保证体系和监视体系,落实安全消费责任;(三)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置安全消费管理机构、装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四)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电力安全消费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平安消费条件;(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电力安全消费隐患排查管理制度和风险预控体系,开展隐患排查及风险辨识、评估和监控工作,并对安全隐患和风险发展管理、管控;(六)开展电力安全消费标准化建立;(七)开展电力安全消费培训宣传教育工作,负责以班组长、新工人、农民工为重点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八)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准确、及时、完好报送电力可靠性信息;(九)建立电力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制定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应急物资储藏制度;(十)按照规定报告电力事故和电力安全事件信息并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对电力安全事件发展调查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介支持与服务机制。
• 第二节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 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我国目前法律主要包括以下五大领域 1)宪法和国家机构方面的法律 2)民事方面的法律 3)经济方面的法律 4)行政方面的法律 5)刑事方面的法律
•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和法律效力
1993年
1992年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法规
地方政府 规章
特大安全事故行 政责任追究的规
定2001年
矿山安全法 实施条例
1996年
生产安全事故 报告和调查处 理条例
交通管理条 例1988年
工厂安全卫生规 程1956年
建筑安装工程 安装技术规程
1956年
安全生产违法 行为行政势法 办法2003年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 重大事故隐患管
电力系统安全法律、法规 及经济政策
电力系统安全员培训资料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安全生产方针 第二节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一、法律 二、行政法规 三、部门规章 四、国家标准 五、行业标准 第三节 安全生产经济政策 第四节 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第一节 安全生产方针 ▲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方针“产量第一、质量第二、安全第三”产生质疑。经过全面
计算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还有事故影响
产品质量带来的经济损失,凯理得出了结论:是事故拖垮了企
业。凯理力排众议,不顾股东的反对,把公司的生产经营方针
来了个“本末倒置”,变成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
三”。老凯理首先在下属单位伊利诺伊制钢厂做试点,本来打
这一方针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规律的新认 识,对于指导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 意义。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三者是目标、 原则和手段、措施的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

最早提出“安全第一”公理的是美国人。1906 年,美国
US钢铁公司生产事故迭发,亏损严重,濒临破产。公司董事
长B H 凯理在多方查找原因的过程中,对传统的生产经营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框架(体系)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法规 地方政府规章
宪法
42条:加强劳 动保护、改善 劳动条件
43条:保障职 工的休息权
48条:妇女和 男子有同工同 酬的权利
法律
安全生产法 2002年
消防法 1998年
建筑法 1998年
煤炭法 1996年
劳动法 1994年
产品质量法 矿山安全法
算是不惜投入抓安全的,不曾想事故少了后,质量高了,产量
上去了,成本反而下来了。然后,全面推广。“安全第一”公
理立见奇效,U S钢铁公司由此走出了困境。
•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提出和发展: • 毛泽东主席在劳动部1952年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批示: • “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
利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 的。”
• 1952年12月,劳动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 1957年,周恩来总理——“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
常”。
•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煤矿,安全生产是主要的,生产和安全发生 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
• 1960年,周恩来总理——“你们搞航运的,也要安全第一”。后来“安全 第一”写入了我们党和政府的许多文件里。
• 1979年2月,航空工业部在汇报中提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执行“安 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首先)
(一)安全第一的涵义 1.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第一 2.危险识别第一 3.生产条件安全化第一 4.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第一和安全操作第一 5.生产的安全保障第一 6.安全是评价的第一标准 (二)预防为主的涵义 1.完善安全生产条件,预防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2.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素质 3.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 (三)综合治理的涵义 1、依法治理、以管治理 2、综合利用政府监督、企业自我防范、从业人员自我约束、社会监督及
定2002年
注册安全主任 管理规定
安全生产法规框架表
▲ 法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安全生产法》主要内容 • 《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
议通过。同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70号令予以公布,自2002年11月 1日起施行。 • 《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安全生产的专门法律,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安全生产法》的法律地位,次于宪法的主体法律 • 《安全生产法》是综合规范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法律,它适用于所有的生 产经营单位,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核心
•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保障人民生命和 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在一般法律条文的 第一条就是该法的立法的目地)
• 《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是学法必须知道 的内容)在《安全生产法》第二条规定了安全生产 法的适用范围。在这一条中注意理解“单位”对构 不成单位的应不属于安全生产法的调整范围。
安全卫生监职业安全卫生设 施和技术措施验收办法
1992年
省安全生产条 例2002年
省社会工伤 保险条例 1998年
省实施《矿山 省企业职工劳动
安全法》办法 权益保障规定
1995年
1994年
省劳动安全卫生 监督办法1989

省劳动安全卫 生条例1988年
省重大安全事故 行政责任追究规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体系是指其制定的方式和外 在的表现形式,即是由何种国家机关,通过何种方式 制定的,表现为何种法律规范的形式。不同的层次结 构,法律效力不同。
• 依据国家法律体系总框架,按法律地位及效力等 同原则划分层次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层次划分,依次为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地方 政府规章。
• 《安全生产法》明确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 1、《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立法原则) • (1)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 • (2)预防为主的原则; • (3)权责一致的原则; • (4)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 • (5)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原则; • (6)奖惩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