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系磷化作业指导书-磷化加工处理
常温涂装前处理(锌系磷化) 123

前处理工艺规程一、工艺流程:除油除锈--水洗→中和--表调→磷化→水洗槽液工艺参数:1、除油除锈:以工件除完油锈为止。
2、表调:PH值≥8.0,温度:常温,时间:浸泡2-5分钟,喷淋30秒即可。
每隔2分钟上下提动工件3-5次。
3、磷化:促进剂浓度:5.0-9.0点,槽液温度:0-35℃,总酸:18-35点,游离酸:0-0.5点。
三、槽液配制(按1吨水计算)1、表调槽:(1)表调剂用量,为0.3-0.7%。
每吨水加入3-7kg。
(2)槽液配制程序:向槽中加满水、边搅拌边加入表调剂,搅拌均匀后,即为配槽完毕。
2、磷化槽:(1)每立方米槽液磷化液组份加入量为70kg,约50升。
再加入调整剂7-7.5kg搅拌均匀,再加入C组份(促进剂)加入量为每立方米槽液2升,约2.5kg在搅拌均匀即可。
(2)槽液配制程序:向槽中加入80%体积的水,再加入计算好的磷化液B组份,搅拌均匀后,测量槽液总酸、游离酸的点数,若总酸过低再向槽中补加磷化液B组份。
游离酸过高向槽中加入计算量的调整剂,每加入2kg调整剂,每立方米槽液游离酸下降1个点。
当总酸、游离酸均在要求范围之内时,向槽中加入计算量的磷化液C 组份,搅拌均匀即为配槽完毕。
槽液管理:1、表调槽液:槽液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表调剂的不断消耗,磷化膜会有普遍发粗并有发黄现象(在阳光下清楚看见亮晶晶的结晶),证明表调槽已失去活性,此时应重新配槽(见槽液配制)2、磷化槽液:槽液在使用过程中,总酸及促进剂浓度将不断下降,沉渣增多,当总酸降至工艺要求下限时,及时向槽中加入磷化液B组份。
当游离酸过高时应向槽中加入纯碱降低游离酸,每立方米槽液加入2kg调整剂,槽液的游离酸将下降1个点。
当促进剂浓度降至工艺要求之外时,应及时向槽中加入磷化液C组份,每立方米加入2.5公斤C组份,槽液促进剂点数将上升约5个点。
当槽液沉渣过多时,应及时清除沉渣。
4、注意事项(1)严禁将酸洗后的工件不经水洗直接进入表调或磷化工序。
锌系磷化作业指导书

编写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写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5、再提起胶篮,将产品过清水。
6、放进表调缸1分钟,接着放进磷化缸10分钟左右。
7、将磷化的产品放进烤炉烘烤至水干即可。
注意事项:
1、产品在除油、除锈、磷化、清水过程中,要轻轻地来回摇动胶篮,以达到最佳效果。
2、每种磷化药水和除油缸的除油水要有监控记录,每天检验一次。
除油缸
除锈缸
磷化缸
胶手套
口罩
胶篮
文件名称
锌系磷化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WI-PY-012
版本
A
生效日期
2018.12.1
页次
1/1
工艺流程
加工要求
设备
工装夹具
备注
1、先戴好胶手套、口罩,穿好防水鞋。
2、将磷化的产品检查有无不良再放进胶篮,泡浸在水达80℃以上的除油缸里5分钟。
3、提起胶篮将产品过清水。
4、放进除油缸内除锈,将其表面的锈斑除干净即可(约5分钟)。
磷化作业指导书

磷化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磷化作业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用于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强度。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磷化作业的质量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二、作业准备1. 设备准备:a. 磷化槽:确保磷化槽内部清洁,并检查槽体是否有漏洞。
b. 加热设备:确保加热设备正常工作,温度控制准确。
c. 搅拌设备:检查搅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搅拌效果良好。
d. 水源设备:确保水源供应充足,水质符合要求。
e. 防护设备:准备好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2. 材料准备:a. 磷化液:按照工艺要求准备磷化液,确保其浓度和温度符合要求。
b. 待处理金属件:清洁金属件表面,去除油污和杂质。
三、操作步骤1. 开启设备:a. 打开加热设备,将磷化槽内的磷化液加热至设定温度。
b. 启动搅拌设备,确保磷化液充分混合。
2. 金属件处理:a. 将待处理金属件浸入磷化槽中,确保金属件完全浸没在磷化液中。
b. 根据工艺要求,控制金属件在磷化液中的停留时间,通常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c. 取出金属件,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残留的磷化液。
3. 检查与测试:a. 对磷化后的金属件进行目测检查,确保磷化层均匀、无明显缺陷。
b. 进行相关测试,如腐蚀性能测试、机械强度测试等,以确保磷化作业达到要求。
4. 清洁与维护:a. 关闭加热设备和搅拌设备,将磷化槽内的磷化液排空。
b. 清洗磷化槽,去除残留的磷化液和杂质。
c. 定期检查设备和磷化液的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磷化液浓度和温度符合要求。
四、安全注意事项1. 个人防护:在进行磷化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磷化液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
2. 通风设施:确保作业场所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以排除磷化液挥发产生的有害气体。
3. 操作规范: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作业,避免误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4. 废液处理:磷化液属于有害废液,必须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常温锌系灰膜磷化剂手册

120319-锌系灰膜磷化剂一、产品特性本锌系灰膜磷化剂适用于汽车、摩托车、各种电器等钢铁行业涂装前磷化处理,本锌系磷化剂处理的产品,磷化膜为浅灰至深灰色,膜厚2-4um,磷化膜质地细腻、均匀、致密。
耐蚀性好,指标控制范围宽,操作简单,管理容易。
二、工艺流程脱脂——水洗——除锈——水洗——表调——磷化——水洗——晾干(烘干)三、技术指标指标(一)1.磷化液A:2.磷化液A:中和剂四、使用说明(一)向磷化槽中加入计量好的清水,按照计量好的清水加入指标(一)中的磷化剂,测试总酸度、游离酸度,调至工艺指标范围。
(二)按照计量好的磷化剂的1/3体积加入促进剂B,调整至工艺指标范围。
(三)在生产过程中,磷化剂的浓度会不断下降,因此定期测量槽液并补充磷化剂A或促进剂B至工艺指标范围。
五、注意事项(一)定期打捞磷化槽底的沉定物,以延长使用寿命(二)每天定时测量磷化槽中各项数值4-6次,以确保在工艺指标范围内(三)促进剂应遵循“多次少量”的添加方法(四)严禁向磷化槽中加入过量促进剂B(五)严禁脱脂或除锈工件不经过水洗进入磷化槽中六、安全措施作业人员须戴橡胶手套,若药液沾到皮肤或眼睛,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送医就诊。
八、分析化验(一)磷化槽液总酸度点数取槽处理液10mL加酚酞指示剂3—5滴,再用0.1mol/L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颜色由无色变至粉红色,5—10秒不褪色,即为其终点,此时所消耗0.1mol/L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毫升数,即为总酸度点数。
(二)磷化槽游离酸点数取槽处理液10mL加溴酚蓝指示剂3—5滴,再用0.1mol/L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颜色由浅黄色变至浅蓝色,5—10秒不褪色,即为其终点,此时所消耗0.1mol/L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毫升数,即为游离酸点数。
(三)磷化槽液促进剂浓度用发酵管取处理液至8分满,再加发酵剂约1—2克,使药粉落至发酵管底后,立即使其恢复立姿,然后观察管中所产也生气体的毫升数,即为促进剂的浓度点数。
磷化作业指导书(图文超详细)

磷化作业指导书xxxx公司文件名称磷化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生效时间编制审核批准工序名称图例操作说明1、脱脂1、加清水一半时将脱脂剂加入脱脂漕,再加水至全量(配制比例及方法详见说明书)2、脱脂漕温度应控制在40-50摄氏度3、工件浸泡时间为30分钟4、经常打捞液面上的浮油,以免工件重新粘上油污5、脱脂漕的酸碱度应控制在12-16点,碱度每上升1点,应补充1.6kg/t脱脂剂6、定期检测脱脂漕的酸碱度(漕液碱度检测方法:取10毫升漕液于锥形瓶中,加入3-4滴酚酞指示剂,用0.1NH2SO4标准溶液滴至粉红色消失,所消耗的滴定液的毫升数即脱脂剂的点数)2、水洗1、水洗漕存放清水2、将脱脂后的工件放入水洗漕中浸泡2-3分钟后捞出3、产看是否存在油脂,若存在,继续浸泡在脱脂漕中浸泡3、除锈1、除锈漕的盐酸与水的比例为35%:65%2、将工件放入除锈漕浸泡30分钟左右4、水洗1、除锈后的工件放入清水漕中浸泡2-3分钟5、中和1、中和漕内放入液碱(NaHO),保证中和漕内的酸碱度维持在8—9之间2、将除锈后的工件从清水漕放入中和漕浸泡5-10分钟,以充分中和酸碱6、表调1、先将一半的清水加入漕中,按照0.1%—0.35%的比例加入“钛盐表调剂”,完全溶解后加足水量2、将中和后工件放入表调漕中浸泡,消除碱性除油或酸性除锈引起的腐蚀不均等缺陷,增加晶核数量,提高磷化膜的致密性和抗蚀性,改善磷化膜的外观。
3、表调漕的酸碱度维持在5-7之间,保持弱酸性。
4、工件在表调漕浸泡2分钟左右,待表面光滑整洁后取出7、磷化1、按50公斤/顿加入磷化液(301型常温锌系磷化剂),同时加入1公斤/顿氢氧化钠,开始生产前加入2-4公斤促进剂,搅匀。
2、磷化漕的酸碱度维持在2-3,称强酸性。
3、磷化漕的总酸度应维持在25-33点,总酸度测定方法:取漕液10毫升,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氢氧化钠溶液滴至呈浅红色,20秒不退色,所消耗碱液毫升数即为点数。
作业指导书(磷化)

作业指导书(磷化)作业指导书(磷化)引言概述:作业指导书是在工作场所中为员工提供指导和规范的重要文档。
本文将重点介绍作业指导书的磷化部份,包括磷化的定义、作用、应用范围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一、磷化的定义1.1 磷化的概念:磷化是一种化学反应,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磷化层来改善金属的性能。
1.2 磷化的原理:磷化的过程中,金属表面与磷化剂反应生成磷化物,形成致密的磷化层,提高金属的耐磨、耐腐蚀性能。
1.3 磷化的分类:磷化可以分为无机磷化和有机磷化两种,无机磷化主要应用于金属表面处理,有机磷化则广泛用于涂料、塑料等材料的改性。
二、磷化的作用2.1 提高金属表面硬度:磷化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可以有效提高金属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2.2 增强金属的耐腐蚀性:磷化层能够形成致密的保护层,阻隔氧气和水分的侵蚀,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2.3 促进润滑:磷化层具有一定的润滑性,可以减少金属零件的磨擦损耗,降低噪音和能耗。
三、磷化的应用范围3.1 汽车工业:磷化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表面处理,如发动机缸体、曲轴、减震器等,提高零部件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
3.2 机械创造业:磷化可以应用于各类机械零件的表面处理,如轴承、齿轮、链条等,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3.3 电子行业:磷化可用于电子元器件的表面处理,如电子插座、连接器等,提高元器件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四、操作注意事项4.1 安全措施:在进行磷化操作时,应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磷化剂对皮肤和眼睛的直接接触。
4.2 操作环境:磷化操作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避免磷化剂的挥发对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4.3 操作流程:磷化操作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使用适量的磷化剂,以确保磷化效果的稳定和可靠。
结论:作业指导书中的磷化部份是为了指导员工在金属表面处理中正确、安全地进行磷化操作。
磷化能够提高金属的硬度、耐腐蚀性和润滑性,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创造和电子行业等领域。
作业指导书(磷化)

作业指导书(磷化)作业指导书(磷化)引言概述:作业指导书是一种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重要工具,它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步骤,以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作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作业指导书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磷化领域的应用。
一、作业指导书的重要性1.1 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作业指导书能够明确规定作业的目标和要求,使学生清楚知道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
这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并确保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不偏离主题。
1.2 提供详细的步骤和流程作业指导书详细说明了完成作业所需的步骤和流程。
这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操作,并避免遗漏关键步骤。
同时,它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1.3 促进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指导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供一些提示和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作业指导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作业指导书在磷化领域的应用2.1 磷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业指导书应该首先介绍磷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磷化的定义、磷化反应的机制以及磷化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
这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后续的内容。
2.2 磷化实验的步骤和要点作业指导书应该详细介绍磷化实验的步骤和要点。
这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
通过清晰的指导,学生将能够正确地进行磷化实验,并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2.3 磷化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作业指导书还应该列举磷化实验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实验设备的故障、实验条件的调整以及实验结果的异常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法,将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要点3.1 简明扼要作业指导书应该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的叙述和复杂的语言。
它应该以清晰的语言和简洁的句子来传达信息,以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跟随。
3.2 结构清晰作业指导书的结构应该清晰,以便学生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磷化作业指导书

磷化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磷化作业是一项重要的工业生产过程,用于在金属表面形成磷化层,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和润滑性。
为了确保磷化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特编写本指导书,以提供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保操作场所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b. 确保操作人员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c. 检查磷化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确保其正常运行。
d. 准备所需的磷化液和辅助材料。
2. 表面处理a. 清洗金属表面,去除油污和杂质。
b. 使用酸性溶液进行酸洗,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c. 冲洗金属表面,确保表面干净无残留。
3. 磷化操作a. 将金属工件浸入磷化液中,确保彻底覆盖。
b. 控制磷化液的温度和浸泡时间,根据不同金属材料和要求进行调整。
c. 确保磷化液的浓度和PH值处于合适的范围。
d. 定期检查磷化液的质量,如有需要,及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4. 后处理a. 将磷化后的金属工件取出,进行冲洗和除锈处理。
b. 对磷化层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和厚度符合要求。
c. 如有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如涂层、烘干等。
三、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磷化作业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2.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吸烟、饮食和饮水,以防止误食有害物质。
3. 避免与磷化液长期接触皮肤,如有接触,应及时用清水冲洗。
4. 磷化液应定期更换,避免使用过期或者变质的磷化液。
5. 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避免因操作磷化液而导致健康问题。
6.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洁和维护磷化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根据历次磷化作业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磷化液的浓度和PH值对磷化层的质量和厚度有重要影响,应严格控制。
2. 磷化液的温度和浸泡时间应根据不同金属材料和要求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效果。
3. 磷化作业的环境条件对磷化层的质量有一定影响,应保持操作场所的通风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锌系磷化作业指导书-磷化
加工处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锌系磷化作业指导书
(一)工艺流程
(二)工艺说明
1.上线预检
1.1目的:保证成品的合格率,降低药剂的损耗,针对特殊工作分批处理,提高生产率。
1.2工艺要求
1.2.1装挂合理,利于清洗液流动、沥干。
2.2.2针对特殊工作宜用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
2.除油
2.1开槽:除油粉4%,碱性除油剂1-3%
2.1.1除油池温度控制在内45℃左右。
2.2除油槽浓度的检测
2.2.1全碱度的检测:取10ML工作液于锥形瓶中,加入30ML纯水,滴入3滴酚酞批示剂,以0.1N H2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刚刚裉去,计所用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槽液点数.
2.2.2除油工作液中全碱度的控制一般为25-35点,碱度在正常值时补充碱性除油剂即可.
2.3操作要求
Ⅰ.每日按处理数量添加,一般根据工件的油污情况进行添加,维持碱度,补充除油剂.
Ⅱ.定期清理工作液表面浮油及其它杂物,防止油分子第二次吸附。
3.水洗
3.1目的:清洗工件表面杂质及残留液。
3.2操作条件
流动清水100%
处理温度:常温
控制参数PH值=(酸洗后水洗)5-7,(除油后水洗)7-8
清洗水应该保持常溢状态。
4.酸洗
处理时间以锈腐蚀程度决定,以锈蚀除尽为止,酸槽酸度要求于400-600点之间,
补充硫、盐酸和酸性除油剂,特殊情况下(如夹缝工件处理)使用磷酸等有机酸进行特殊处理。
酸槽酸度的检测:取10ML工作液放入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到刻度100ML摇匀,再取该溶液10ML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溴酚兰批示剂,用0.1N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消失为止,计所用的标准液毫升V×10就为酸槽的点数。
(无容量瓶可直接取1ML槽液进行滴定)
5.表调
5.1目的5.11清除表面粗化效应,提高表面活性均一化:
5.1.2增加表面活性中心,提高磷化速度;
5.1.3细化晶体,提高磷化膜质量。
5.2工作液组成及操作条件
胶钛表调剂:2KG/吨
处理温度:常温
处理时间:1-2分钟
控制参数:PH值8-9
5.3每日用PH试纸检测PH值,控制参数在要求范围内。
使用的过程中,应配合搅拌,若工作液出现沉淀和黄色混浊,且补充仍不能获得理想效果时,应更换槽液。
5.4一般每处理1000平方工件应补充0.5公斤表调剂,每5-7个工作日更新槽液。
6.磷化
6.1目的
Ⅰ.形成一层结晶连续均匀、致密的磷化膜,提供良好的防护底层;
Ⅱ.为提供良好的涂装底层创造条件,增强涂层的耐腐蚀性和附着力。
6.2工件液的配制与维护
6.2.1建槽(以一吨槽为例):向槽内注入八成清水,加入50-80公斤磷化液,再将1.5-2KG的中和剂溶解于10升水中,然后再加入槽内(注意加入时应缓慢及配合搅拌),加水至规定水位,确认酸度,调整游离酸到0.8点左右,处理前30分钟加入2KG促进剂(用水冲稀),搅匀。
(注:在1吨磷化工作液中加入2KG左右中和剂可降低游离酸度1个点)
处理条件:总酸度:约25-45
游离酸度:0.2-1.2点
促进剂浓度:1.0-3.0点(10ML管测)
时间:6-15分钟左右
6.3参数测定:
总酸度总游离酸度促进剂浓度
★总酸度:取10毫升处理液于三角瓶中,加入30ML水,再滴入3滴酚酞指示剂后,用0.1N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到粉红色为止.计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为总酸度的点数.
★总游离酸度: 取10毫升处理液于三角瓶中,加入30ML水,再滴入3滴酚酞指示剂后,用0.1N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由黄色消失为止.计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为总酸度的点数.
★促进剂浓度:将U形管注满处理液(磷化工作液),加入1-2克氨基磺酸,迅速有拇指堵上U形管口,倒转U形管,让氨基磺酸倒流到U形管另一端后,再倒转回来,观察U形管中所冒的气泡体积毫升即为促进剂浓度值.
6.4工作液的调整(即工艺参数的控制)
1.总酸度:过高了可以用自来水稀释降低,过低则补充磷化液至控制范围.
2.游离酸度:高了可用中和剂来调整,将适量中和剂兑适量水,待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磷化槽中搅拌.低了可以加入磷化液或适量的磷酸提高,搅拌均匀即可.
3.促进剂浓度:低了先用适量水冲稀后缓慢加入配合搅拌,若加入过快会产生大量的沉渣,若高了没有高出5点可继续工作,超出5点则加强搅拌待搅拌挥发降低.
4.处理液的颜色变化
褐黑色—亚铁离子过多,加强风动搅拌.
--总酸度过低,加入磷化液补充至适量.
巧克力色—促进剂浓度偏低了加入促进剂补充至适量.
6.5沉渣控制与清理
a.产生原因—促进剂含量过高或添加方法不当或促进剂本身不良、中和剂添加不妥(过快、过浓、搅拌不匀等).总酸度、游离酸度过大、PH值过高等.
b.减少措施:提高单位溶液的处理面积负荷率,使用中和剂时,搅拌均匀,避免局部过度碱化.促进剂宜量少勤加.
c.沉渣清理:定期翻槽或连续过滤,采用专用收集装置,定期集中处理.
6.6操作要求
6.6.1经常检测各组控制参数,按加工量添加各种药剂.
6.6.2膜层应结晶致密均匀、连续、颜色灰白.
6.6.3每天清理底部沉渣,防止过多淤积.
6.6.4磷化液调整及添加宜专人负责进行.
6.7游离酸度、促进剂浓度、总酸度与磷化液的关系
6.7.1总酸度的过高会造成磷化速度过快,造成过快地达成膜平衡(到达成膜平衡后是成膜与膜溶解过程)速使磷化液额外的消耗,使磷化槽液沉渣多且游离酸度降低得过快,槽液不稳定
6.7.2游离酸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磷化后膜层不完整、发黄、上彩等.沉渣过多,槽液不稳定等情况出现.
6.7.3促进剂的含量一般来说为:促进剂在正常的范围值为宜.不同板材促进剂的浓度不一,一般在2-3点左右,过高则会使工件膜层上彩,钝化不上膜,沉渣多,挂灰等现象.过低则上膜慢,不完整,发黄等.
7.水洗
7.1目的:清洗残留在工件上的酸性物质及沉渣.
7.2清洗水要求为工业用水,不能含有大量金属离子.
8.封闭后的处理
8.1目的:在工件表面形成一种致密的单分子拒水膜,封闭和修复磷化膜晶体间的孔隙,抵抗水汽和盐雾、酸雾等对金属的腐蚀,提高工件及涂层的防腐性能.
8.2工作液的组成和操作条件
D-70封闭剂:50KG/吨
处理温度:常温
处理时间:1-5分钟
控制参数PH值:8.0-9.5
8.3定时检测槽液PH值,PH值小于8时可用D-70封闭剂及中和剂调整,工件过程中定量添加,每5-10个工作日更换.
9.水洗
9.1目的:清洗残留工件表面多余封闭剂及残渣.
9.2清水要求溢流,PH值于6-7,保持清洁.
10.干燥:可烘或太阳直照下晒至水分清除.
11.喷涂上线要求
1.上线工件不能发黄、生锈、工件表面不能有油污及挂灰.
2.工件的搬运及挂装必须着干净的手套,预防手上的油渍及汗渍二次污染工件.
3.所有磷化后的工件最好在24小时内完成喷涂.
磷化槽的常见弊病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