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就要为孩子长远考虑

合集下载

爱孩子心得体会

爱孩子心得体会

爱孩子心得体会爱孩子心得体会爱孩子是每个家长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责任。

作为一个家长,我深深体会到爱孩子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关怀、陪伴和教育的方式。

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一些我对爱孩子的心得体会。

首先,爱孩子就是要真心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情感。

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他们需要得到家长的关注和关心。

我发现,只有当我真正关心孩子并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时,他们才会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所以,我常常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识别和表达情感,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其次,爱孩子就是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和独立空间。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记住,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动能力。

虽然我们需要照顾和保护他们,但过度干涉和过分控制只会束缚他们的成长。

因此,我努力给孩子们提供适当的自由和独立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自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愿意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但不会代替他们去解决问题。

再次,爱孩子就是要给予他们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向孩子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我相信,只有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正确和善良的,他们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我注重给予孩子们正面的榜样和指导,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行为和选择。

最后,爱孩子还意味着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只有当孩子们感到与我们建立了亲密的联系和信任,他们才会敢于和我们分享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因此,我努力与孩子们保持紧密的沟通和交流,尊重他们的观点和需求。

我积极参与他们的兴趣和活动,与他们一起玩耍和学习,通过共同的体验建立感情的纽带。

总之,爱孩子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和责任。

爱孩子需要我们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情感,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和独立空间,正确引导和教育他们,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文言文《触龙说赵太后》古文赏析

文言文《触龙说赵太后》古文赏析

《触龙说赵太后》古文赏析【作品介绍】《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

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

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

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

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

触龙在这种严重的形势下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出质齐国,解除了赵国的危机的故事。

【原文】触龙说赵太后出处:《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1),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2),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3)。

太后盛气而揖之(4)。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5),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6)。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7),和于身也。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8),最少,不肖。

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9),以卫王宫(10)。

没死以闻(11)。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12)。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13)。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14),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15)!’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16),至于赵之为赵(17),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18),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关于爱孩子的名言警句

关于爱孩子的名言警句

关于爱孩子的名言警句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小编收集了关于爱孩子的名言名句,欢迎阅读。

爱孩子的教育名言【经典篇】1. 喜欢孩子,但不溺爱。

(李旭)2. 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3.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

鲁迅4. 父母关心孩子的性健康,等于给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马文会)5. 让孩子吃点苦,他会倍感生活的甘甜。

(薛灿芝)6. 只有将学到的东西通过去实践,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顾欣)7.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比让孩子自信更重要的了。

(元曲)8. 父母关心孩子的性健康,等于给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马文会)9.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卢梭)10. 不过,一切纪律都当小心地施用,除了诱导学生去把他们的工作完全作好以外,没有别种目的。

夸美纽斯爱孩子的教育名言【精选篇】1. 让我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2.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让尊重伴随他们的成长。

3. 关爱每一个孩子,他们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4. 信赖尊重,让每个孩子都有灿烂的微笑!5. 首先做研究者,其次才做管理者。

6. 我愿将自己全部的爱献给孩子们,让他们在人生起跑线上跑好第一步。

7. 热心对待工作,真心呵护幼儿。

8. 幼儿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们自豪,因为我们选择了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

我们把爱心奉献给孩子,孩子把微笑传递给我们。

9. 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

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

10. 幼教事业是一座大花园,教师的奉献就是其中最美丽的花。

11. 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个孩子,让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精彩。

12. 让每个孩子快乐的成长,让每个孩子接受到平等的关注和关爱,让每个孩子拥有自主大胆探索的空间是我工作的信条。

13. 爱每一个孩子,他们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14. 用爱倾听每一个孩子心底的声音。

15. 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父母为子女则为之计深远什么意思

父母为子女则为之计深远什么意思

父母为子女则为之计深远什么意思
1、父母为子女则为之计深远的意思是:天下之大爱就是父母爱子女的那种爱,他们为子女的长远考虑,把子女的未来都考虑好了。

2、出自:《战国策》的《触龙说赵太后》。

3、原文: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4、原文释义: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

老太太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

真正爱孩子的七个方法

真正爱孩子的七个方法

真正爱孩子的七个方法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无私而真挚的,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

然而,有时候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他们的爱,或者他们并不清楚应该如何展现自己对孩子的爱。

下面是真正爱孩子的七个方法。

1.给予孩子时间和陪伴时间是最珍贵的礼物,而陪伴是最深沉的爱。

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并与他们共度时光,展示你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意。

无论是一起做家庭作业,还是参加他们的课外活动,你的陪伴将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支持。

2.倾听孩子的需求和观点孩子需要有一个倾听他们的观点和需求的环境。

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

当孩子感到他们的声音被重视和尊重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和愿意与父母分享他们的困惑和问题。

3.注重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各种情绪和挑战,他们需要父母的支持和理解。

表达对孩子情感的理解和共鸣,帮助他们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

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他们情感上的安全感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而积极的情感发展。

4.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爱并不意味着纵容孩子。

相反,爱是为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规则和界限应该合理且一致,并且父母应该在孩子与他人互动时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榜样。

5.鼓励孩子发展他们的独特能力和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发展他们的独特潜能。

提供他们参与各类活动的机会,并支持他们探索新的领域。

通过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认可他们的成就,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和积极性。

6.培养和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父母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在这里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和支持。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尊重应该是常态,冲突和矛盾应该以积极的方式解决。

家庭活动和聚会是促进家庭关系的好机会。

7.教育孩子自尊和尊重他人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自尊和尊重他人,这是他们成长道路上非常重要的品质。

父母应该对孩子表达出诚挚的关心和鼓励,让他们知道他们是被接纳和尊重的。

爱孩子的十大方法

爱孩子的十大方法

一、要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养分。

二、要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爱的微笑是爱的语言,今天,很多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会笑了。

三、要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发现孩子的长处,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是需要发现的。

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的孩子。

四、要用爱的耳朵倾听孩子。

一说教育,就谈起了说,认为说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听比说还重要。

人长了两个耳朵一张嘴,要多听少说。

家庭教育中缺少的就是倾听,其实父母送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就是听孩子说。

听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很了不起,他们很有才干。

五、要用爱的语言激励孩子。

今天孩子什么都有了,衣服也有了,房子也有了,钱也有了,车子也有了,但是,就是没有爸爸妈妈激励的语言。

六、要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爱是产生在渴望之后的。

今天的孩子没有了渴望,也就没有了快乐。

我们小时候渴望过年吃点好吃的,过节穿件新衣服。

现在的孩子平常吃的都和过年一样,平常穿的就跟过节一样。

所以,什么都准备好了,孩子也就没有了渴望。

七、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真正的爱是细节的爱,润物细无声啊。

八、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爱不是溺爱,不能放纵,一定要有管束。

管束就是一种真正的爱。

管束孩子第一点绝对不允许任何孩子对自己的父母不礼貌;第二点就是不要让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任何好处。

九、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我觉得天下最大的心灵就是父母的心灵,父母的心灵要包容世界、包容一切,当孩子犯了错误,不要说“你给我滚出去”,如果他滚出去,他就真的成了罪犯,因为你是他的父母,他即使犯了罪,永远是你的孩子。

所有的家长应该把家庭变成一个港湾。

十、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爱孩子是满足感,接受孩子的爱是幸福感。

做母亲的、做父亲的,你接受过孩子给你的爱吗?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是满足感,往外拿才是成就感和幸福感。

如果你真爱孩子,就要把爱的机会还给他们,让他们从小懂得爱别人。

爱孩子的总原则

爱孩子的总原则

爱孩子的总原则:1、别富养孩子。

父母总希望可以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这其中最宝贵的,并不是多少财产,而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殊不知,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孩子就越不懂得感恩,慢慢变得自私。

过度富养,实则是害了孩子。

反之,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

2、别帮孩子逃脱责任。

责任感的养成要从小开始。

比如孩子上学忘记带作业,被老师批评。

此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去学校跟老师解释清楚,让孩子自己回家拿作业。

然后告诉孩子,家长去学校解释,是出于爱你,但没带作业是你的错,被老师惩罚也是应该的。

3、要学会读懂孩子。

只有读懂了孩子,才不会觉得孩子的行为是“怪的”,就会理解孩子,充分接纳孩子,也就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成长空间。

4、不要让孩子说“我不行”。

世界是勇敢者的。

所以,喊着“我不行”的长大的孩子,将来肯定竞争不过喊着“我能行”长大的孩子。

父母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孩子打造勇于面对、勇于挑战的素质,让孩子体验成功,这远比让孩子认为自己不行强得多。

5、有些事情让孩子自己做。

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

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他会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

6、学会控制自己,才能给孩子以足够的尊重。

父母之所以经常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出发点无非是大人有自己的“标准答案”,想让孩子按大人的条条框框来做事。

说穿了就是大人利用身高、阅历、权威在行使自己的“控制权”。

“控制权”用好了,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但如果用得不好,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孩子要么反抗不从,要么执行时不情不愿。

爱孩子,就要给他归属感和价值感

爱孩子,就要给他归属感和价值感

1⊙佚 名爱孩子,就要给他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样说:我们不但要有一个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

蹲下来,你才能看到和孩子眼里一样的世界。

儿童-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是压力最大的群体,也是主动寻求帮助最少的群体。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恐惧和焦虑往往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出现严重后果才引起注意,其实预防比事后补救更重要。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所以我们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要赢得孩子的心,而非赢了孩子。

有些家长无论什么事都要自己说了算,在家长与孩子之间,孩子永远是输家。

孩子可能不再会说真心话,剩下的就是敷衍了。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多听少说,认真倾听,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尊重孩子。

当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尴尬、窘迫全都告诉你,你的安慰和鼓励就会有效果,你的陪伴才会让孩子感到安心。

你传递给孩子的,基本上不是你嘴上怎么说,而是你真正认同什么并且怎么做,如果家长说一套做一套,孩子的价值观就会很混乱。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据调查74%的孩子希望妈妈不唠叨,而当有一个直升机式的父母,什么事都盯着,父母过度的紧张,会造成孩子的焦虑。

很多时候父母的唠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绪需求,要尽可能的关照孩子的需求,教育孩子不要追求道理,要追求效果。

要把孩子每一次犯错当作一个学习的机会,而非一个谴责的机会。

大量的自我伤害的事件与低自尊有关系,所以要培养一个孩子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自尊就是自爱、自信、自我观。

每一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归属感和价值感。

归属感就是知道有人爱他,价值感就是知道自己有能力。

这是对孩子最主要的养分。

让孩子在成长中减压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就。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所以行动起来,让你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自《健康时报》)Copyright 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孩子就要为孩子长远考虑
1孩子能感到的爱
我们中国人的感情比较含蓄,不习惯于轻易表达,这种情况父亲多一些,但母亲也并非没有,以致于尽管父母们爱孩子爱得很深切,但是孩子却感受不到。

比如有的父母认为自己跟孩子讲话不用客气,而实际上态度很凶,以致于孩子渴望成为“客人”以便家长对他和蔼一些;
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比较严厉,孩子经常处于被惩罚和训斥的威胁之下,对父母有很重的畏惧心理;
比如有的父母向孩子提出要求,却不说明理由,以致于孩子感到自己处处被支配,不仅体会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还会埋怨父母侵犯自己的独立;
有的父母或者由于工作忙或者因为忙于自己的娱乐而很少与孩子呆在一起,以致于让孩子产生被父母疏远或者被父母遗忘或者在父母心中自己无足轻重等错觉。

故事4中的小凡为了能让妈妈对自己和蔼些,宁愿生病。

我们不能说这是孩子的幼稚,这其实是妈妈的失职,不管大人生活多忙,不管大人有什么遭遇,孩子都应该得到母爱。

孩子感觉不到的爱,对孩子来讲,是没有意义的。

2稳定的爱
人类是一种十分情绪化的动物,有时候这是我们可爱的地方,有时候
它也是我们的弱点。

有的妈妈心情好的时候,就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做的不对,也迁就;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迁怒于人,一点小错就小题大做,即便没错也找出错来指责,甚至气势汹汹,让孩子恐惧。

这对孩子是一种很大误导和伤害。

它首先向孩子做了“不理智”的榜样,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情绪夸张、喜怒不加控制;其次,因为自己的情绪变化而不是因为孩子的行为来采取对孩子的态度,是一种十分不公正的表现,父母是强势,孩子是弱势,孩子无法反抗,孩子还要依赖父母,如果更认真地想,我们甚至能看到这是父母对孩子的“欺压”,无形中示范了强势可以向弱势任意发脾气的做法。

(孩子可能不知道“强势”“弱势”这两个词,但是他能感到这种区别,比如他对比他弱小的孩子和对比自己强大的孩子态度不同。

)
3非功利的爱
许多父母脸上的“天气”随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急剧变化:成绩好态度就好,孩子什么要求都答应;成绩不好就冷若冰霜,孩子想干什么都不成,让孩子感到父母不是喜欢自己,而是喜欢自己的成绩。

其实,考砸的时候,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怀和接纳。

我曾听说有一位母亲带着他刚刚出狱的儿子上街,逢人便讲,他曾经是个罪犯,但他永远是我的好儿子。

以此来恢复孩子的自信心。

这样的母亲才是真正的母亲。

把自己的态度与孩子的成败挂钩,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却非常容易伤害两代人之间的感情。

爱孩子,并且让孩子感到爱。

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我
们会更高兴;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感到家庭是个避风港和加油站;做孩子某项活动的玩伴;能够和孩子在一起愉快地闲聊,仅仅是闲聊……这样才是更为和谐的爱。

4有教育导向的爱
古语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

就是说,我们爱孩子,就应该为了孩子长远考虑。

就是不要只为了孩子短暂的满足而妨碍了孩子将来的发展。

诚如前面所言,爱孩子是人类尤其是母亲的天性,以至于孩子满足的时候,妈妈从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所以妈妈们就乐此不疲的满足孩子,结果不知不觉中满足了孩子不该满足的,导致了溺爱为害的结果。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但不允许一个命令或者要挟;我们有责任提供孩子一切成长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但是我们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让孩子奢侈和虚荣。

前者是关于情绪和人格的,后者是关于物质的。

两者都是有分寸的。

我们有责任训练孩子克制欲望、忍受痛苦、不慕虚荣。

比如说,小孩子很小的时候贪吃,我们就鼓励孩子控制自己对喜爱食物的食量;比如孩子跌倒了或者遭遇什么挫折了,我们不马上急于去安慰,而是等孩子稳定下来,我们再参与;比如孩子受到外界价值观的影响开始攀比,我们就逆其道而行之,孩子越想攀比,我们就越降低孩子的物质条件,孩子越不虚荣,我们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以便断绝孩子把自尊和自信建立在物质的优越上,从而激发孩子真正的自尊和自信。

文/孟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