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的解剖基础-手术显露(骨骼)
骨科解剖学

切口、桡侧腕伸肌与指总伸肌间(自远端找肌间隙)、桡神经深支的显露(体表投影)、近端及远端的解剖学限制。
12、桡骨远端掌侧入路:
切口及其延长、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间进入、桡神经已外行、桡动脉外牵、远端旋前方肌的处理、尽可能不破坏关节囊。
13、桡骨远端背侧入路:
3、股骨骨折移位、髓内针固定方法:
4、膝关节的主要韧带结构:
1)核心韧带: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起于股骨外髁的内侧面,止于胫骨髁间嵴之间(非关节负重区)。分为前内束和后外束,在膝关节伸直位,后外束紧张;在屈曲位,前内束紧张。主要功能为限制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起于股骨内髁的外侧壁,向后止于胫骨平台后缘中央区域,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后移,并且有一定的限制膝关节过伸的作用。
2、髋臼及骨盆后方入路(Kocher-Langenbeck 入路):
俯卧位及侧卧位的利弊、切口、臀大肌纵劈、臀中肌后方进入、外旋肌群的处理、后柱及后壁的显露、三把撬的位置、坐骨结节肌起的处理、坐骨神经的保护、臀上动脉神经的保护。骨的形态特点,钢板的预弯,后路对前柱的处理。
3、耻骨联合前方入路(Pfannenstiel 入路):
20、跟骨扩展外侧入路:
切口、腓肠神经的显露与保护、皮瓣连同腓骨肌腱完整掀开、三枚克氏针阻挡皮瓣、跟骰关节的显露、骰骨形态特点。
(二)相关骨科问题涉及的解剖学知识:
1、骶髂关节螺丝钉的打入方法:
复位,螺钉入点定位、入口位、出口位及侧位影像学意义,偏前、后行钉的并发症。
2、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
肌间隙:三头肌及肘肌与肱桡肌及尺侧腕伸肌间、远近端桡神经的保护或显露。
9、桡骨头颈背侧入路(Boyd入路):
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

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苗华本书按照人体的解剖部位共分十一章,依次论述重要结构的配布、手术入路的层次步骤及其相关的应用解剖。
在内容上刻意求新,理论密切联系实践,注重于临床的实用性,并在每章中突出了“神经界面”、“易损伤结构或危险部位”及“手术扩大显露”等新内容。
在撰写形式上,文图并重,以利于读者学习掌握与应用。
书中的插图参考了国内外有关专著及图谱,解剖学专业名词均以1982年版《中国人体解剖学名词》为准。
第一章肩关节第一节肩关节的基本结构一、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配布肩关了是肩部的主要结构,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上端的肱骨头组成。
肩胛骨通过锁骨及连结(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与躯干骨相连;通过肩(肱)关节与自由上肢骨相连;通过周围肌肉将其附连在胸廓上。
从而使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并增大了上肢的活动范围。
第一章肩关节第一节肩关节的基本结构一、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配布二、肩关节的结构特点三、肩关节的血液供应四、肩关节的神经支配第二节肩关节前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肩关节前侧入路二、肩关节前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三节肩关节外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肩关节外侧入路二、肩关节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四节肩关节后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肩关节后侧入路二、肩关节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二章肱骨第一节臂部的基本结构一、肱骨的形态特征二、肱骨的血液供应三、臂肌的配布四、臂的血管五、臂的神经第二节肱骨手术入路一、肱骨前外侧入路二、肱骨远端前外侧入路三、肱骨远端外侧入路四、肱骨后侧入路第三节臂的应用解剖一、肱骨前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二、肱骨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三章肘关节第一节肘关节的基本结构一、肘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配布二、肘关节的结构特点三、肘关节的血液供应四、肘关节的血液供应第二节肘后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肘后侧入路二、肘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三节肘内侧手术入路及应角解剖一、肘内侧入路二、肘内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四节肘后外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肘后外侧入路二、肘内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五节肘前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肘前侧入路二、肘前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四章桡骨和尺骨第一节前臂的基本结构一、桡骨和尺骨的形态特征二、桡骨和尺骨的血液供应三、前臂肌的配布四、前臂的血管和神经第二节桡骨前侧手术入路应用解剖一、桡骨前侧入路二、桡骨前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三节尺骨后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尺骨后侧入路二、尺骨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四节桡骨后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桡骨后侧入路二、桡骨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五节桡骨和尺骨近端后侧手术入路第五章腕和手第一节腕和手的基本结构一、手掌二、手背三、手骨第二节腕背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腕背侧入路二、腕背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三节腕关节和正中神经掌侧手术入路及应用一、腕关节和正中神经掌侧入路二、腕部掌面的应用解剖第四节尺神经掌侧手术入路第五节指屈肌腱掌侧手术入路第六节指屈肌腱侧正中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指屈肌腱侧正中入路二、指屈肌腱的应用解剖第七节手舟骨手术入路一、手舟骨掌侧入路二、手舟骨背外铡入路第八节手部化脓性感染的引流一、甲沟炎的引流二、指腹间隙感染(瘭疽)的引流三、指蹼间隙感染的引流四、指蹼间隙的引流五、腱鞘感染的引流六、掌深间隙感染的引流七、掌深间隙的解剖八、桡侧囊感染的引流九、尺侧囊感染的引流第六章脊柱第一节脊柱区的基本结构一、椎骨的形态特征二、椎骨的连结三、椎骨的血液供应四、脊柱的肌肉与胸腰筋膜五、背部的血液供应六、背部的神经支配七、腰椎前方的大血管第二节颈椎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颈椎后侧入路二、颈椎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三、颈椎1~2后侧入路四、颈椎1~2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五、颈椎前(外)侧入路六、颈椎前(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三节胸椎手术入路应用解剖一、胸椎后外侧入路(肋胸横突切除术)二、胸椎2~12前侧(经胸)入路三、胸椎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四节腰椎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腰椎后侧入路二、腰椎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三、腰椎前侧(经腹膜腔)入路四、腰椎前侧(经腹膜腔)入路的应用解剖五、腰椎前外侧(经腹膜后)入路六、腰椎前外侧(经腹膜后)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五节脊柱特殊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脊柱侧凸的胸腰椎后侧入路_二、脊柱侧凸的胸腰椎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三、切除肋骨的胸廓后外侧入路四、骨移植的髂嵴前侧入路五、骨移植的髂嵴前侧入路六、骨移植的髂嵴前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七章髋关节第一节髋关节的基本结构一、髋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配布二、髋关节的结构特点三、髋关节的血液供应四、髋关节的神经支配第二节髋关节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髋关节前外侧入路二、髋关节外侧入路三、髋关节前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四、髋关节后外侧入路五、髋关节后侧入路六、髋关节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七、髋关节内侧入路八、髋关节内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八章股骨第一节股部的基本结构一、股骨的形态特征二、股骨的血液供应三、大腿肌的配布四、大腿的血管和神经第二节股骨手术入路一、股骨外侧入路二、股骨后外侧入路三、股骨前外侧入路四、股骨下2/3前内侧入路五、股骨后侧入路第三节大腿的应用解剖第九章膝关节第一节膝关节的基本结构一、膝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配布二、膝关节的结构特点三、膝关节的血液供应四、膝关节的神经支配第二节膝关节内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髌旁内侧入路二、内侧半月板切除术入路三、膝关节及其支持结构的内侧入路四、膝关节内侧的应用解剖第三节膝关节外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外侧半月板切除术入路二、膝关节及其支持结构的外侧入路三、膝关节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四节膝关节后侧手术入路及诮用解剖一、膝关节后侧入路二、膝关节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附:股骨远端的外侧入路第十章胫骨和腓骨第一节小腿的基本结构一、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特征二、胫骨和腓骨的血液供应三、小腿的肌肉配布四、小腿的血管神经第二节胫骨和腓骨的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胫骨前侧入路二、胫骨前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三、胫骨后外侧入路四、胫骨后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五、腓骨入路六、腓骨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十一章踝和足第一节踝和足的基本结构一、踝二、足第二节踝关节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踝关节前侧入路二、踝关节内侧入路三、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四、踝:关节后外侧入路五、踝关节及跗骨前外侧入路六、内踝前侧及后侧入路七、外踝入路八、踝关节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三节足后部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足后部外侧入路二、距跟关节外侧入路三、足后部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四节足中部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足中部背侧入路二、(足母)趾跖趾关节背侧及背内侧入路三、第2~5跖趾关节背侧入路四、趾蹼背侧入路五、足中部入路的应用解剖更多内容请参考:/book/html/?1313.html。
骨科医学课件--骨科解剖学入门精简版

骨骼系统的分类和命 名
包括长骨、短骨、扁骨和 不规则骨,各具特定的形 态和功能。
骨骼系统的解剖学结构
骨头和骨骼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骨头通过关节连接,形成支持身体和使运动成为 可能的结构。
关节和关节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关节以不同方式连接骨头,实现不同范围和方向 的运动。
骨骼系统的运动学
1 骨骼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均衡饮食
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和蛋 白质,以促进骨骼的健康。
适度运动
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如散 步、跑步和力量训练,有助 于骨骼的强化。
避免损伤
采取安全措施,避免高摔跤、 高碰撞和过度使用关节。
结论
结构与功能 运动学
分类和命名 临床意义
解剖学结构学课件--骨科解剖学入 门精简版
本课件介绍骨骼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骨骼的组成、在身体中的作用,以 及骨骼系统的分类、命名、解剖学结构和运动学。欢迎探索骨科医学世界!
骨骼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骨头、关节、韧带和肌 肉组成,形成稳定的支撑 结构。
骨骼在身体中的作用 和功能
提供支撑和保护内部器官, 参与运动和代谢。
配合肌肉和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完成复杂的运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 和姿势。
骨骼系统的临床意义
1
关节炎
2
关节炎是关节疾病的总称,常见的类 型包括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3
骨折
损伤骨骼结构,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 闭合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低钙症
钙是骨骼的重要成分,低钙症可能导 致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
预防和保护骨骼
解剖骨科知识点

解剖骨科知识点骨科是医学中研究和治疗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的学科。
它涉及到对骨骼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解剖骨科知识点。
1.骨骼系统的组成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韧带和肌肉组成。
骨骼是由骨头组成的,它们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通过韧带稳定关节。
肌肉与骨骼相连,并通过肌腱传递力量。
2.骨的分类根据形状,骨骼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长骨是指长度大于宽度的骨骼,例如股骨和尺骨。
短骨是指长度与宽度相近的骨骼,例如手腕骨。
扁骨是指宽度大于厚度的骨骼,例如胸骨和髂骨。
不规则骨是指形状不规则的骨骼,例如颅骨和脊椎骨。
3.骨的结构骨骼由骨头、骨皮质和骨髓组成。
骨头是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由骨小梁和骨髓腔组成。
骨小梁是由骨细胞和骨基质组成的细小结构,它们通过血管系统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
骨皮质是位于骨头外部的坚硬层,它提供了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
骨髓是位于骨骼内部的柔软组织,它产生新的血液细胞。
4.骨骼系统的解剖结构人体骨骼系统包括206块骨头,它们分布在头部、颈部、胸部、腰部、盆腔和四肢。
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支持身体结构、保护内脏器官、提供肌肉附着点以及参与运动和代谢过程。
5.常见骨折类型骨折是指骨骼的断裂。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横向骨折、斜向骨折、螺旋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骨折的治疗通常包括复位、固定和康复。
6.常见关节疾病关节是骨骼连接的地方,它们允许骨骼相对移动。
常见的关节疾病包括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关节脱位。
这些疾病可以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运动功能受限。
7.韧带损伤韧带是连接骨骼的弹性组织,它们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
韧带损伤通常发生在关节扭伤或运动过度时。
常见的韧带损伤包括前交叉韧带损伤和侧副韧带损伤。
韧带损伤的治疗通常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修复。
8.脊柱解剖脊柱是由椎骨组成的,它们通过椎间盘连接在一起。
脊柱具有支撑身体重量、保护脊髓和神经根以及维持身体姿势的功能。
骨科解剖及手术切口入路

扁骨呈板状,主要分布于头、 胸、腹等部位,如颅骨、肋
骨和肩胛骨等。
04
05
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分布 于脊柱、盆骨等部位,如椎
骨、髂骨等。
02
手术切口入路概述
手术切口入路的定义与分类
按照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入路可以分为腹部切口、胸 部切口、头部切口、四肢切口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是骨科手术切口入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 受损。
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手术过程中的牵拉、切割以及压迫等操作,以及骨折端对 神经的压迫。
预防神经损伤的措施包括轻柔的手术操作、避免过度牵拉和压迫神经、及时解除骨 折端对神经的压迫等。
内固定松动与断裂
内固定松动与断裂是骨科手术切口入 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骨折愈 合延迟或失败。
保护功能
颅骨、胸骨和肋骨等组成了人体的保护结 构,保护着内脏器官。
造血功能
骨髓是人体主要的造血器官,负责红细胞 的生成和免疫细胞的发育。
骨骼的分类与结构
长骨由骨干和两端膨大的骨 骺组成,主要分布于四肢,
如股骨和胫骨。
根据形态和功能,骨骼可分 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
则骨等类型。
01
02
03
短骨呈短柱状,主要分布于 手、足等部位,如腕骨和跗
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将为骨科手术切口入路提供更多的选择,如可吸 收材料、抗菌材料等,这些材料能够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促进伤口愈
合。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将在骨科手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智 能化的手术辅助系统,医生能够更加精准地操作、减少手术创伤。
股骨近端的功能解剖骨科基础

股骨近端的功能解剖骨科基础股骨颈股骨颈与股骨干有两个重要的角度关系。
在额状面上,颈干轴线相交构成颈干角。
在水平面上,胫骨颈轴线与股骨内外髁横轴形成前倾角。
颈干角使股骨干向盆骨外侧偏置,以适应髋关节大幅度活动的需要。
成人正常颈干角为125°~135°,平均127°。
前倾角个体差异较大成人平均在12~15°。
在骨性关节炎病人,该角度会有增加。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人,有时,前倾角可以超出正常值10°~14°,并且这个角度会随着髖关节脱位程度而有所不同。
导致手术难度增加,特别是对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股骨颈干角示意图。
X:颈干角前面观 Y:颈干角侧面观股骨前倾角示意图股骨颈内部部由松质骨组成,松质骨形成排列有序的骨小梁系统,内侧为抗压缩骨小梁,起自股骨干内侧,向上扩展至股骨头。
外侧为抗张力骨小梁,从股骨干的外侧弯曲向上,终于颈的上部和头的下部。
髋内翻、髋外翻畸形可改变影响这两套骨小梁系统的结构。
当髋内翻时,由于股骨颈承受压缩力减少,使抗张力骨小梁增加,抗压缩骨小梁减少。
反之,当髋外翻时,可出现相反现象。
因而,可以通过骨小梁结构的改变来反映股骨颈负荷与应力的变化。
两组骨小梁呈60°交叉,Ward三角位于两组骨小梁间区,此区承受力最小,骨小梁数量也最少。
股骨颈皮质骨越近下端越厚。
股骨距股骨距实际上是股骨干后内侧皮质骨的延伸,其厚度也基本相同。
位于股骨颈与股骨干连接部的内后方,为多层致密骨构成的纵行骨板。
上极与股骨颈的后侧骨皮质连接。
股骨距的存在,大大加强了颈干连接部对应力的承受能力,是直立负重时压缩应力最大的部位。
对于非骨水泥假体,股骨距可以起到很好的后方直接支撑作用。
股骨颈处骨小梁结构示意图大转子大转子内侧与股骨颈松质骨连接,后上部游离与股骨颈形成转子窝。
其外侧面及后缘是来自臀部、盆骨和闭孔的肌肉附着点,这些肌肉对旋转和外展下肢起重要作用。
创伤骨科解剖基础PPT参考幻灯片

• 凹:小的凹陷称为凹(如股骨头凹) • 沟:长形的凹称为沟(如肱骨的结节间沟) • 压迹:浅的凹陷称为压迹
平滑的骨面
• 面:平滑的骨面称面 • 缘:骨的边缘称缘 • 切迹:边缘的缺口称切迹
6
骨的空腔
• 腔:骨内的腔洞称为腔、窦、房 • 小房:骨内的小腔洞称为小房 • 口:长形的腔洞称为口、孔 • 裂孔:不整齐的口称裂孔
axis)、矢状轴(sagittal axis)、冠状轴 (frontal axis)。
• 人体的三个面为:矢状面(sagittal
plane)、冠状面(frontal plane)、水平面 (horizontal plane)。
3
骨的分类
• 长骨 • 短骨 • 扁平骨 • 不规则骨
4
骨的表面形态
骨端的膨大
• 头:较圆的称头或小头 • 颈:头下略细的部分称为颈 • 髁:椭圆的膨大称为髁 • 上髁:髁上的突出部分称为上髁
7
骨的结构
• 骨质:可分成骨密质、骨松质两种,骨密质质地致密,配
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组 成,布于骨的内部,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 力的方向一致,因而能承受较大的重量。
骨面突起:
• 突:突然高起的称为突 • 棘:骨面较尖锐的小突起称为棘 • 隆起:基底较广的突起称为隆起 • 粗隆:粗糙的隆起称为粗隆(如尺骨粗隆) • 结节:圆形的隆起称为结节(如肱骨大结节、
肱骨小结节)
• 嵴:细长的锐缘称为嵴 • 线:低而粗涩的嵴称为线
5
骨的表面形态
骨面的凹陷
• 窝:大的凹陷称为窝(如肱骨的 桡窝、冠突
33
肘关节X-rays
34
• 桡腕关节:由舟骨、月骨、三角骨的近侧
骨科解剖学 ppt课件

四.足肌
55
1.桡尺近侧关节 2.桡尺远侧关节 3.前臂骨间膜 (四)手关节
包括桡腕关节、腕骨 间关节、腕掌关节、 掌骨间关节、掌指关 节和指间关节。
22
.下肢骨的连结
(一)髋骨的连结
1.骶髂关节 2.骶骨与坐骨间的韧带
连结
骶结节韧带 骶棘韧带 坐骨大小孔的构成?
3.耻骨联合
23
.下肢骨的连结
(二)骨盆 pelvis 骨盆以界线为界, 分为上方的大骨盆 和下方的小骨盆。 小骨盆分为骨盆上 口、骨盆下口和骨 盆腔。
47
(二)内侧群 浅层
48
(二)内侧群
中层和深层 内收肌群的作 用:使大腿内 收和外旋。
49
(三)后群 1、股二头肌 屈膝,伸大腿, 在屈膝时,可使 小腿旋外。 2、半腱肌 3、半膜肌 屈 膝,伸大腿,使 小腿旋内屈膝。
50
大腿横切面
前群肌受股神经支配 内侧群肌受闭孔神经支配 后群肌受坐骨神经神经支配
临床解剖学
(附肢骨与肌肉)
1
临床解剖学 Hippcrates
Hippocrates----希波克拉 底(公元前460~377) 古希腊名医、解剖学鼻祖。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1. 锁骨clavicle 位置:横架于胸廓前上方。 形态:内侧2/3突向前,外侧1/3突向后, 上面平坦,下面粗糙。 好发骨折部位:锁骨中外1/3交界处
肩峰端
胸骨端
7
2.肩胛骨scapula: (1)位置:贴于胸廓后外面 (2)形态:肩胛下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解教研室
切开髂胫
束,沿股外侧
肌后缘即股外
侧肌间隔向深
面分离。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在上方切断旋股
外侧动脉的横支,下
方切断膝上外侧动脉,
牵拉股外侧肌向前,
即可从后外侧显露股
骨干。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2)侧方进路:
直接切开股外
侧肌进入,但出
血较多。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3)前外侧进路:
则需将神经向外 牵开,动脉向内
牵开。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3.尺骨:
沿尺骨后缘骨
嵴做纵切口,即
可显露其全长。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切口的外侧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尺侧腕伸肌,内
侧为尺侧腕屈肌。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4.股骨:
(1)后外侧进路:
由股骨大转子向下
做切口,止于股骨外 上髁,即可显露股骨 干全长。
应用骨科解剖学
上部切口注意保
护腓总神经。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②显露腓骨下1/3段 时,可在腓骨短肌之
前、第3腓骨肌之后
做切口。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如显露腓骨全 长,则在腓骨
长、短肌的后
方做切口进入。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如在外侧做切口,
则与桡神经走行方向 相同;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如在内侧做切口,
则在正中神经与尺 神经之间。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3)全部骨干:
切口起自喙突尖,沿
头静脉走行向下至肘平
面,再沿前臂前面正中
线下行至上、中1/3交界
处。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由于肱肌外侧1/4部
3)桡神经紧贴肱骨
绕桡神经沟。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显露方法:
常有3种:
上1/3段
下2/3段 全部骨干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1)上1/3段:
切口与肩关节前方
进路相同,即在三角 肌与胸大肌间,沿头 静脉上段做切口。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2)下2/3段:
沿内侧或外侧肌 间隔做切口。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第三节 手术显露(2)
骨骼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二、骨 骼
1.肱骨:
肱骨暴露较股 骨困难,其原因 为有3: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1)肱骨体上端内 侧与腋窝神经血管
关系密切;下段前
面与臂部神经血管
紧密关联。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2)肌皮神经在前面 由内上斜行向下外。
在股骨大转子平
面,沿髂前上棘向 下至髌骨外侧缘做
纵行切口。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切开阔筋膜,分
开股外侧肌与股直
肌,将神经血管束 牵拉向上内方,切 开股中间肌,直达 骨骼。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5.胫骨:
胫骨与尺骨相似,
沿其皮下前缘及前 内侧缘做切口,即 可显露其全长。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未被肱二头肌覆盖,因 而可直接切开肱肌直达
肱骨外上髁上方3cm处,
从而避免进入肘关节。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2.桡骨:
沿肱桡肌前缘
做切口,可显露
桡骨的全长。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沿切口分离肱 桡肌,并向外翻 拉,可显露桡动
脉和桡神经的浅
支,将其牵向内 侧。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而在前臂下半,
6.腓骨:
注意保护绕过腓
骨颈的腓总神经及
骨干上2/3段外侧 面的腓深神经。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①显露腓骨上
2/3段时,可在 后外侧缘沿后肌 间隔做切口。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在显露腓骨上 1/3段时,从腓 骨长肌与比目鱼 肌之间分离。
应用骨科解剖学
人解教研室
在显露腓骨中 1/3段时,从腓骨 长肌与姆长屈肌之 间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