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解剖及手术切口入路

合集下载

早读做好肱骨远端骨折手术,从熟悉解剖、分型及手术入路开始!

早读做好肱骨远端骨折手术,从熟悉解剖、分型及手术入路开始!

早读做好肱骨远端骨折手术,从熟悉解剖、分型及手术入路开始!(一)基本概述•占全身骨折的2%,肱骨骨折的33%•肘关节活动度减少50%,上肢功能减少80%•最复杂的关节之一,肱尺关节、肱桡关节、上尺桡关节治疗目标:稳定、有力、无痛、活动范围良好的肘关节。

(二)解剖特点1.解剖生理特点•肱骨远端向下变薄,向两侧变宽、变厚;•外髁与肱骨长轴形成向前30°~50°的前倾角;•内外髁与滑车关节之间形成一薄的骨片;•滑车关节略低于肱骨小头;•肘关节伸直时呈现5°~7°外翻角,称生理性携带角(或提携角);•肱骨内外髁各形成一个骨性隆起,即肱骨内上髁(前臂屈肌总肌腱附着点)和外上髁(前臂伸肌总肌腱附着点);•内上髁后面是尺神经沟的组成部分。

正常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与鹰嘴突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屈肘90°位时此三点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滑车轴相对于肱骨长轴在男性近94°,女性近98°。

滑车轴相对于内外侧髁的连线向外旋转3°~8°。

2.骨骺血供特点•肱骨内、外髁和内、外上髁骨骺内的血管呈向心性分布;•肱骨小头和滑车骺软骨交界处血管呈纵向分布;•鹰嘴窝脂肪垫内丰富血管网,在近骺软骨的部位形成弓背向下的血管弓,该弓发出数条大血管呈放射状进入骺软骨内。

(三)应用解剖1.体表测量和活动度•肱骨内上髁、尺骨鹰嘴、肱骨外上髁呈一定的对位关系;•肘关节脱位时,这种对位关系发生改变;•屈伸0°~150°,旋前旋后80°/85°;•骨折治疗后,最低限度屈伸30°~130°,旋前旋后50°/50°2.“三柱”理论•内侧柱:同肱骨干大约有45°的成角,远端形成内上髁•外侧柱:同肱骨干成20°角,远端包含肱骨小头•滑车:连接拱的部分,4°~6°外翻注意:恢复滑车的宽度3.内固定物安放位置的考量以“三柱”理论为基础•垂直安放:考虑到肱骨远端形态•平行安放:考虑“拱门”生物力学“垂直”、“平行”之争4.前后“三窝”•鹰嘴窝:保证肘关节伸直活动范围•冠突窝、桡骨窝:保证肘关节屈曲活动范围内固定物避免进入“三窝”5.肘关节的运动•铰链式关节:手可放置在空间任何位置•肱骨远端及尺骨近端前倾:保证屈伸范围•提携角:10°~15°6.肘关节的稳定结构•伸直:鹰嘴与鹰嘴窝、前方关节囊及韧带、屈肌的张力•屈曲:屈肌的挤压、冠突与冠突窝、后方关节囊、伸肌的张力•内外翻:滑车与尺骨半月形切迹、内侧副韧带、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外侧副韧带(四)损伤机制1.直接暴力:•年轻人高能量损伤•中老年人肘关节直接撞击2.间接暴力:•年轻人的运动损伤•中老年人上肢伸直手部着地3.骨折线方向与受力因素分析:•屈曲小于90°:前臂接受负荷,单柱或单髁骨折•屈曲超过90°:鹰嘴接受负荷,髁上或双柱粉碎骨折(五)骨折分型1.AO分型A型:关节外骨折B型:部分关节内骨折C型:完全关节内骨折27个亚类,61小类2.肱骨小头或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Bryan&Morrey分型I型:肱骨小头完全骨折,可伴有滑车外侧的少量累及Ⅱ型:肱骨小头前方骨软骨骨折,仅带有少量软骨下骨Ⅲ型:肱骨小头压缩骨折或粉碎骨折Ⅳ型:肱骨小头冠状骨折延伸至内侧累及绝大部分滑车3.肱骨小头或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David Ring分型I型:骨折仅累及肱骨小头及外侧滑车Ⅱ型:Ⅰ型骨折合并外上髁骨折Ⅲ型:Ⅱ型骨折合并肱骨小头后方的外侧柱骨折Ⅳ型:Ⅲ型骨折合并滑车后部骨折Ⅴ型:Ⅳ型骨折合并内上髁骨折(六)骨折评估1.临床评估•肘关节严重肿胀,体表标志往往不能清楚触及•粗略判断尺骨鹰嘴、内外侧髁是否呈现等腰三角形,除外关节脱位•不要尝试反复诱发骨擦音,可能引起血管神经损伤•近端骨折块末端可能损伤桡动脉、正中神经及桡神经•严重肿胀时,要检测是否发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2.影像学评估•X线正位:肱骨远端,但桡骨头内侧、桡骨颈部分与尺骨近端重合•X线侧位:桡骨头、肱骨小头、尺骨鹰嘴和脂肪垫•X线外斜位:减少尺桡骨间影像重叠•X线内斜位:鹰嘴和冠状突•CT扫描:对临床决策有指导意义,常规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七)手术指征及目的1.无移位的A1型髁上骨折可行保守治疗,其他干骺端和关节内骨折多数需手术治疗。

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

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

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苗华本书按照人体的解剖部位共分十一章,依次论述重要结构的配布、手术入路的层次步骤及其相关的应用解剖。

在内容上刻意求新,理论密切联系实践,注重于临床的实用性,并在每章中突出了“神经界面”、“易损伤结构或危险部位”及“手术扩大显露”等新内容。

在撰写形式上,文图并重,以利于读者学习掌握与应用。

书中的插图参考了国内外有关专著及图谱,解剖学专业名词均以1982年版《中国人体解剖学名词》为准。

第一章肩关节第一节肩关节的基本结构一、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配布肩关了是肩部的主要结构,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上端的肱骨头组成。

肩胛骨通过锁骨及连结(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与躯干骨相连;通过肩(肱)关节与自由上肢骨相连;通过周围肌肉将其附连在胸廓上。

从而使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并增大了上肢的活动范围。

第一章肩关节第一节肩关节的基本结构一、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配布二、肩关节的结构特点三、肩关节的血液供应四、肩关节的神经支配第二节肩关节前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肩关节前侧入路二、肩关节前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三节肩关节外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肩关节外侧入路二、肩关节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四节肩关节后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肩关节后侧入路二、肩关节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二章肱骨第一节臂部的基本结构一、肱骨的形态特征二、肱骨的血液供应三、臂肌的配布四、臂的血管五、臂的神经第二节肱骨手术入路一、肱骨前外侧入路二、肱骨远端前外侧入路三、肱骨远端外侧入路四、肱骨后侧入路第三节臂的应用解剖一、肱骨前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二、肱骨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三章肘关节第一节肘关节的基本结构一、肘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配布二、肘关节的结构特点三、肘关节的血液供应四、肘关节的血液供应第二节肘后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肘后侧入路二、肘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三节肘内侧手术入路及应角解剖一、肘内侧入路二、肘内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四节肘后外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肘后外侧入路二、肘内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五节肘前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肘前侧入路二、肘前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四章桡骨和尺骨第一节前臂的基本结构一、桡骨和尺骨的形态特征二、桡骨和尺骨的血液供应三、前臂肌的配布四、前臂的血管和神经第二节桡骨前侧手术入路应用解剖一、桡骨前侧入路二、桡骨前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三节尺骨后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尺骨后侧入路二、尺骨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四节桡骨后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桡骨后侧入路二、桡骨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五节桡骨和尺骨近端后侧手术入路第五章腕和手第一节腕和手的基本结构一、手掌二、手背三、手骨第二节腕背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腕背侧入路二、腕背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三节腕关节和正中神经掌侧手术入路及应用一、腕关节和正中神经掌侧入路二、腕部掌面的应用解剖第四节尺神经掌侧手术入路第五节指屈肌腱掌侧手术入路第六节指屈肌腱侧正中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指屈肌腱侧正中入路二、指屈肌腱的应用解剖第七节手舟骨手术入路一、手舟骨掌侧入路二、手舟骨背外铡入路第八节手部化脓性感染的引流一、甲沟炎的引流二、指腹间隙感染(瘭疽)的引流三、指蹼间隙感染的引流四、指蹼间隙的引流五、腱鞘感染的引流六、掌深间隙感染的引流七、掌深间隙的解剖八、桡侧囊感染的引流九、尺侧囊感染的引流第六章脊柱第一节脊柱区的基本结构一、椎骨的形态特征二、椎骨的连结三、椎骨的血液供应四、脊柱的肌肉与胸腰筋膜五、背部的血液供应六、背部的神经支配七、腰椎前方的大血管第二节颈椎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颈椎后侧入路二、颈椎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三、颈椎1~2后侧入路四、颈椎1~2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五、颈椎前(外)侧入路六、颈椎前(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三节胸椎手术入路应用解剖一、胸椎后外侧入路(肋胸横突切除术)二、胸椎2~12前侧(经胸)入路三、胸椎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四节腰椎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腰椎后侧入路二、腰椎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三、腰椎前侧(经腹膜腔)入路四、腰椎前侧(经腹膜腔)入路的应用解剖五、腰椎前外侧(经腹膜后)入路六、腰椎前外侧(经腹膜后)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五节脊柱特殊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脊柱侧凸的胸腰椎后侧入路_二、脊柱侧凸的胸腰椎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三、切除肋骨的胸廓后外侧入路四、骨移植的髂嵴前侧入路五、骨移植的髂嵴前侧入路六、骨移植的髂嵴前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七章髋关节第一节髋关节的基本结构一、髋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配布二、髋关节的结构特点三、髋关节的血液供应四、髋关节的神经支配第二节髋关节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髋关节前外侧入路二、髋关节外侧入路三、髋关节前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四、髋关节后外侧入路五、髋关节后侧入路六、髋关节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七、髋关节内侧入路八、髋关节内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八章股骨第一节股部的基本结构一、股骨的形态特征二、股骨的血液供应三、大腿肌的配布四、大腿的血管和神经第二节股骨手术入路一、股骨外侧入路二、股骨后外侧入路三、股骨前外侧入路四、股骨下2/3前内侧入路五、股骨后侧入路第三节大腿的应用解剖第九章膝关节第一节膝关节的基本结构一、膝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配布二、膝关节的结构特点三、膝关节的血液供应四、膝关节的神经支配第二节膝关节内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髌旁内侧入路二、内侧半月板切除术入路三、膝关节及其支持结构的内侧入路四、膝关节内侧的应用解剖第三节膝关节外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外侧半月板切除术入路二、膝关节及其支持结构的外侧入路三、膝关节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四节膝关节后侧手术入路及诮用解剖一、膝关节后侧入路二、膝关节后侧入路的应用解剖附:股骨远端的外侧入路第十章胫骨和腓骨第一节小腿的基本结构一、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特征二、胫骨和腓骨的血液供应三、小腿的肌肉配布四、小腿的血管神经第二节胫骨和腓骨的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胫骨前侧入路二、胫骨前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三、胫骨后外侧入路四、胫骨后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五、腓骨入路六、腓骨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十一章踝和足第一节踝和足的基本结构一、踝二、足第二节踝关节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踝关节前侧入路二、踝关节内侧入路三、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四、踝:关节后外侧入路五、踝关节及跗骨前外侧入路六、内踝前侧及后侧入路七、外踝入路八、踝关节入路的应用解剖第三节足后部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足后部外侧入路二、距跟关节外侧入路三、足后部入路的应用解剖第四节足中部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一、足中部背侧入路二、(足母)趾跖趾关节背侧及背内侧入路三、第2~5跖趾关节背侧入路四、趾蹼背侧入路五、足中部入路的应用解剖更多内容请参考:/book/html/?1313.html。

骨科基础经典骨科手术入路汇总

骨科基础经典骨科手术入路汇总

骨科基础经典骨科手术入路汇总上肢部分1、肩关节前方入路(Henry 入路):三种切口的选择、头静脉、胸大肌的止点处理、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确认、大小结节的区分、肩胛下肌止点的特点、邻近臂丛及旋肱前动脉的保护、三边孔、四边孔、小三边孔。

2、肩关节后方入路:切口、三角肌的处理、冈下肌与小圆肌分界、肩胛上神经血管、后方辨认三边孔、四边孔,旋肩胛动脉、腋神经、旋肱后动脉。

3、肩关节外侧入路:切口的选择、三角肌的界分、三角肌起点的处理、腋神经的走行、第二肩关节、肩袖间隙、大结节的处理、髓内针的入点。

4、肱骨干前外侧入路(Henry 入路):肱二头肌外侧、纵劈肱肌、桡神经的显露、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与肘前入路的延续。

5、肘关节前方入路(Henry 入路):切口、肘横纹、桡神经的显露、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肱肌与肱桡肌间隙、肱肌对关节囊的遮盖、前方神经血管(V A N 顺序)。

6、肘关节内侧入路:切口、旋前圆肌与桡侧屈腕肌间隙、肱骨内上髁截骨、尺骨冠突的显露、滑车内侧的显露。

7、肘关节后方入路:切口避开鹰嘴、尺神经的显露及保护、伸肘装置的四种处理方式、必要时打通鹰嘴窝、肘肌的特点及处理、近端延伸桡神经的保护、臂外侧下皮神经对桡神经的指引。

8、肘关节外侧入路(Kocher 入路):肌间隙:三头肌及肘肌与肱桡肌及尺侧腕伸肌间、远近端桡神经的保护或显露。

9、桡骨头颈背侧入路(Boyd 入路):切口:外髁后方至鹰嘴下3~5cm、肘肌与尺侧伸腕肌间、深方下部可见旋后肌纤维、环状韧带的切开、桡骨头安全区、桡神经深支位置10、桡骨前方入路(Henry 入路):肱桡肌内侧切口、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间进入、桡神经外牵桡动脉内牵、桡侧返动脉及肌支、近段旋后肌的处理及桡神经深支、中段旋前圆肌的处理、远段旋前方肌的处理。

11、桡骨背侧入路(Thompson 入路):切口、桡侧腕伸肌与指总伸肌间(自远端找肌间隙)、桡神经深支的显露(体表投影)、近端及远端的解剖学限制。

膝关节的解剖结构与常用手术入路(一)

膝关节的解剖结构与常用手术入路(一)
维普资讯
! 蔓夕卜 杂志(电子版)2007年10月第1卷第4期 Chin J Joint Surg(Electronic Ve ̄ion),October 2007,Vo1.1,N0.4
· 讲 座 ·
膝关节的解剖结构与常用手术人路 (一 )
郑 和平 徐达 传
③ 胫 骨 结 节 截 骨 :将 髌 韧带 止 点 带 一 骨 块 凿 下 ,凿 下 的 骨块 有 助 于 将 髌 韧带 止 点 固定 原 位 。 (待 续 )
(本 文 图 1~7详 见 光盘 ) (收 稿 日期 :2007—07—28)
5.将 髌 骨 翻 向 外 ,显露 髌 骨 后 关 节 面 、翼 状 襞 、髌 下 滑 膜 襞和前 交叉韧带 。
6.进一 步显露 股骨髁 、翼状 襞 、髌下 滑膜襞 和前交 叉韧带 。 四 、手 术 显 露要 点 1.切 口不宜随便 向远端过长延伸 ,可能会切断隐神经的 髌 下 支 (图 7),引起 膝 关 节 外侧 部 麻 木 。
膝 关 节前 侧 手 术 入 路
一 、 适 应 证 在膝 关 节 显 露 中 ,前 入路 适 用 范 围很 广 ,主 要 用 于 全 膝 关 节成 形 术 、股骨 远端 髁 上 骨 折 的治 疗 、交叉 韧 带重 建 术 、髌 骨手 术 、膝 关 节滑 膜切 除 术 ,游 离 体 摘 除 术 、滑 膜 良性 肿 瘤切 除术 、半 月板 探 查 及 摘 除 术 、膝 关 节 囊粘 连松 解 术 等 。 二 、优缺点 优 点 :根 据 需 要 可 随 意 向近 端 或 远 端 延 长 ,切 口 内无重 要的血管神经 。可方便地 进入髌骨 的两侧。此入路降低了膝 关 节 翻 新 术 时 切 口愈 合 的并 发 症 。 缺点 :此入路对后 内侧 角与后外侧角的显露 有限。 三 、手 术 步 骤 (图 6A~F) 1.切 口有 三种 可供 选择 :a 髌 前正 中切 口 :起 自髌 骨上 方 5~6em处 ,沿正中线向下延伸 ,止于胫骨粗隆或其远侧。此切 口 可 在对 皮肤 损伤 较小 的情 况下 获得 大小 相等 的内外 侧皮 瓣 ;h 髌旁内侧切 口:起 自髌骨上方 5~7cm、股四头肌内缘处 ,弓形绕 过髌骨内缘,终于胫骨粗隆或其远侧 .c_髌前斜切 口:切 口起 自

骨科解剖及手术切口入路

骨科解剖及手术切口入路
骨。
扁骨呈板状,主要分布于头、 胸、腹等部位,如颅骨、肋
骨和肩胛骨等。
04
05
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分布 于脊柱、盆骨等部位,如椎
骨、髂骨等。
02
手术切口入路概述
手术切口入路的定义与分类
按照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入路可以分为腹部切口、胸 部切口、头部切口、四肢切口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是骨科手术切口入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 受损。
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手术过程中的牵拉、切割以及压迫等操作,以及骨折端对 神经的压迫。
预防神经损伤的措施包括轻柔的手术操作、避免过度牵拉和压迫神经、及时解除骨 折端对神经的压迫等。
内固定松动与断裂
内固定松动与断裂是骨科手术切口入 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骨折愈 合延迟或失败。
保护功能
颅骨、胸骨和肋骨等组成了人体的保护结 构,保护着内脏器官。
造血功能
骨髓是人体主要的造血器官,负责红细胞 的生成和免疫细胞的发育。
骨骼的分类与结构
长骨由骨干和两端膨大的骨 骺组成,主要分布于四肢,
如股骨和胫骨。
根据形态和功能,骨骼可分 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
则骨等类型。
01
02
03
短骨呈短柱状,主要分布于 手、足等部位,如腕骨和跗
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将为骨科手术切口入路提供更多的选择,如可吸 收材料、抗菌材料等,这些材料能够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促进伤口愈
合。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将在骨科手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智 能化的手术辅助系统,医生能够更加精准地操作、减少手术创伤。

骨科精读锁骨骨折解剖、切口及操作技巧,一定要收藏好!

骨科精读锁骨骨折解剖、切口及操作技巧,一定要收藏好!

骨科精读锁骨骨折解剖、切口及操作技巧,一定要收藏好!锁骨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近年来,随着交通伤等暴力损伤的增加,复杂的锁骨骨折越来越常见。

对于锁骨骨折,想必大家都做过不少。

那么锁骨骨折的相关解剖你都了解吗?你治疗锁骨骨折的时候是否注意了锁骨上神经?锁骨骨折的并发症你都见过吗?如何避免那些并发症呢?锁骨骨折采用什么切口?今天的骨科精读就为大家一一解答!01解剖先回顾一下锁骨的重要结构,最重要的3个东西从它旁边经过:1.锁骨下动脉SCA;2.锁骨下静脉SCV;3.臂丛BP。

那么对于锁骨来说大概位置在哪里?大约就在中间的位置,如果四分锁骨,大约在第二区域。

从胸腔里面的重建CT我们可以看到,锁骨下动静脉经过锁骨和第一肋骨之间穿过。

02锁骨上神经你治疗锁骨骨折的时候是否注意了锁骨上神经?今天小编跟你一起学习一下锁骨上神经的分布与相关手术。

1.神经走行:起于第3、第4颈神经。

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向后下方走行,行于颈阔肌深面,达锁骨附近,穿出皮下,分为内、中、外三支,分布于颈下部、胸上部和肩部皮肤。

2.易卡压部位:胸锁乳突肌后缘中部穿出深筋膜处。

3.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酸沉等不适感。

•①疼痛:急性发作,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疼痛可向头颈部或肩背部放射。

•②活动受限:颈部活动受限,伴有颈僵直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出现痉挛和麻痹。

•③感觉异常:神经分布区域内可出现感觉过敏或减退。

锁骨骨折合并锁骨上神经损伤发生率有学者回顾分析255名患者中,有5名患者在他们在创伤后立即出现肢体的疼痛和功能丧失,而且胸部前面也有感觉异常;有学者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分析发现97%的患者有内外侧的分支。

锁骨上神经的安全范围距胸锁关节距离2.7厘米或距肩锁关节1.9厘米处未见分支,而在锁骨中段则比较常见;骨秘籍口诀:内3外2,胸锁关节3cm,肩锁关节2cm 都是安全的,而中段是有危险的;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在远端2cm的内侧的位置近端3cm之间的范围,需要小心分离锁骨上神经哦!03切口选择锁骨骨折采用什么切口?有学者建议,锁骨中段骨折,可以采用项链弧形切口,其损伤锁骨上神经的几率更小,而且其沿着皮纹,愈合更加美观。

图文详解——髋关节手术入路

图文详解——髋关节手术入路

图文详解——髋关节手术入路01髋关节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en入路)图1 髋关节前侧入路皮肤切口图2 髋关节前侧入路浅层神经界面图3 髋关节前侧入路深层神经界面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是髋关节手术中被广泛应用的手术入路,最先由Bardenheuer等描述,经Smith-Petersen改良而得名。

该切口始于髂嵴中部,向前至髂前上棘,然后转向髌骨外缘方向,向远端延伸10~12cm(图1)。

该入路主要利用两个神经界面:浅层经缝匠肌(股神经支配)和阔筋膜张肌(臀上神经支配)间隙进入(图2),深层则经股直肌(股神经支配)和臀中肌(臀上神经支配)之间暴露(图3)。

01适应证(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2)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4)髋关节成形术。

(5)髋关节融合术。

(6)髋关节滑膜切除术。

(7)髋关节中心性骨折脱位切开复位术。

(8)股骨颈部肿瘤切除植骨术。

(9)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灶清除植骨术。

(10)髋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

02体位图4 髋关节前侧入路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使身体与手术床面呈30°角(图4)。

03操作要点(1)浅层:切开皮肤后,外旋下肢紧张缝匠肌,沿髂前上棘内下方5~7cm 处分辨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的肌间隙,仔细分离皮下组织,注意勿损伤股外侧皮神经,该神经于此处穿出阔筋膜进入皮下,游离股外侧皮神经,向内侧牵开,沿阔筋膜张肌前内侧缘剪开阔筋膜,分别向内外牵开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

沿髂嵴外侧剥离阔筋膜张肌起点,利于显露,注意结扎穿行于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间的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避免出血。

(2)深层:牵开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后即可显露深面的股直肌和臀中肌。

股直肌直头起自髂前上棘,返折头起自髋臼上缘及关节囊,自髂前上棘下1cm处切断股直肌直头,自髋臼上缘切断股直肌返折头,向远侧翻转股直肌,向外侧牵开臀中肌,显露髋关节囊,向内侧牵开位于关节囊内下方的髂腰肌,于骨膜下剥离髂骨前外侧的肌肉,显露髋关节囊,于髋臼盂唇的外侧纵行或者T形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头、股骨颈及髋臼前上缘。

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

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

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引言: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是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它涉及到骨骼结构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准确了解手术入路解剖学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文将介绍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要点。

一、手术入路解剖学的基本概念1. 手术入路:指手术切口或穿刺点的选择和定位,决定了手术器械进入体内的路径。

2. 解剖学: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相互关系的科学,是骨科手术入路选择的基础。

二、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的重要性1. 骨骼结构:骨骼是人体的支撑结构,手术入路需要穿过骨骼,因此了解骨骼的结构和形态对手术入路的选择至关重要。

2. 关节解剖学:骨科手术常涉及到关节,了解关节的结构和解剖关系可以帮助医生准确选择手术入路,避免损伤关节结构。

3. 肌肉解剖学:肌肉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入路需要穿过肌肉,准确了解肌肉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三、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的基本知识1. 骨骼解剖学:骨骼由骨头、关节和韧带组成。

手术入路需要穿越骨骼,因此了解骨头的外形、结构和韧带的位置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2. 关节解剖学:关节是骨头之间的连接点,了解关节的结构和解剖关系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避免对关节造成伤害。

3. 肌肉解剖学:肌肉是骨骼的运动器官,手术入路需要穿越肌肉,了解肌肉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四、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的影响因素1. 年龄和性别: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骨骼结构和关节解剖有所差异,手术入路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调整。

2. 疾病类型:不同疾病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例如骨折、关节炎等,手术入路的选择需要根据疾病类型进行调整。

3. 手术目的:手术入路的选择也与手术的目的有关,例如手术的治疗目的、手术器械的选择等。

五、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的应用1. 骨折手术:骨折手术需要通过手术入路将骨头复位并固定,手术入路的选择需要考虑到骨折的位置和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腋窝顶由锁骨中1/3、第1肋和肩胛骨上缘围成,与颈根部相通。

底为皮肤、浅筋膜及腋筋膜。

前壁由胸大、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外侧壁由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肢肌组成。

内侧壁由前锯肌及其深面的上4个肋与肋间隙构成。

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与肩胛骨构成。

由于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圆肌和肩胛下肌、小圆肌之间,其内侧为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通过;肱三头肌长头与肱骨外科颈之间为四边孔,有腋神经及旋肢后血管通过。

腋窝的内容物腋动脉主要的分支有: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旋肱后动脉,旋肱前动脉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的主要分支有:胸长神经,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锁骨下肌神经,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腋淋巴结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

它是由肩肱关节,肩峰下结构(第二肩关节),肩锁关节,喙锁连接(有时会发展为喙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胸锁关节等6个部分构成的关节复合体。

关节周围的肌肉分为内外两层,又称肌袖。

外层肌袖为三角肌,包围肩关节的前、外、后三面;内层肌袖为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

在关节囊前面内外两层肌袖之间,还有三块肌肉,即胸小肌、喙肱肌及肱二头肌短头。

在肩关节上方,有肩峰、喙突及喙肩韧带共同构成的“喙肩弓”保护。

临床上,在肱骨头置换手术时需要对肩袖的保护或是对肩袖的重建,以保证肩关节的功能及稳定。

由于肱骨头的关节面比关节盂约大3倍;关节囊,尤其是关节囊的下部薄而松弛;关节囊前下方缺乏韧带和肌肉保护等,使得肩关节容易脱位,尤其是肩关节前脱位最为常见。

临床上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时选用的肩关节前侧入路就是在图示位置切开关节囊进入。

上臂上臂浅层结构:臂前区有三条皮神经分布:臂外侧下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分布。

臂后区有四条皮神经分布。

臂外侧上皮神经,臂外侧下皮神经,臂后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

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分别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和尺侧。

到达臂前区后,头静脉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行,最后经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穿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和前臂内侧皮神经走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的下半,它们在臂中点平面出入深筋膜,贵要静脉汇入肱静脉,或直接续干腋静脉。

上臂深层结构前臂前群肌有: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前臂后群肌有:肱三头肌。

肱动脉在大圆肌下缘处续于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深部;自上而下越过喙肱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肌的前方。

其在臂部最重要的分支是肱深动脉,起自肱动脉上端,与桡神经伴行于桡神经沟内,穿肱骨肌管至臂后区;沿途分支营养肱三头肌和肱肌。

两条肱静脉则与肱动脉伴行。

正中神经:伴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在臂上部位于肱动脉的外侧,在臂中点平面越过动脉前方,向下行于肱动脉内侧至肘窝,向下穿旋前圆肌进入前臂。

尺神经:在臂上部位于肱动脉内侧,在臂中点上方离开肱动脉,穿臂内侧肌间隔入臂后区,然后经肘后内侧沟至前臂前区。

桡神经:在臂上部行于肱动脉后方,然后伴肱深动脉沿桡神经沟走行;绕肱骨中段背侧转向外下方,穿肱骨肌管至臂后区。

肌皮神经:起自臂丛外侧束,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行向外下方,发肌支支配上述三肌;其末支从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穿出,在肱二头肌外侧沟下份浅出深筋膜,称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肱二头肌外侧沟下部还有前臂外侧皮神经走行。

肱骨肌管由肱三头肌的内、外侧头、长头与肱骨桡神经沟形成一个绕肱骨中份后面的管道,内有桡神经及伴行的肱深血管,故又名桡神经管。

由于桡神经穿肱骨肌管时,紧贴骨面,故肱骨中段骨折时,易伤及桡神经,致前臂伸肌麻痹,引起腕下垂。

在肱骨髁前面有肱动脉、正中神经,内侧有尺神经,外侧有桡神经,血管神经束前面是坚韧的肱二头肌腱。

一旦肱骨髁上骨折,血管神经容易受损。

一肱骨手术入路肱骨前外侧入路1、皮肤切口:切口从喙突开始,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向下外至三角肌止点处,再根据需要沿肱二头肌外侧缘向远侧延伸。

切口终止于肘关节屈侧皮肤横纹上方5cm处。

2、神经界面:切口近侧,界面位于三角肌(腋神经)和胸大肌(胸前内、外侧神经)之间切口远侧,界面位于肱肌内侧肌纤维(肌皮神经)和外侧肌纤维(桡神经)之间。

3、分离:切口近侧,以头静脉为标志,辩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沿此肌沟分离至三角肌止点。

在胸大肌止点外侧纵行切开骨膜进入。

切口远侧,辩明并分离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的肌间隙,再沿中线将肱肌纤维纵行向两侧分开,直至肱骨,切开骨膜进入。

4、注意事项a.桡神经在肱骨中段后侧呈螺旋形走行的桡神经沟中。

因此要严格执行骨膜下剥离,减少桡神经损伤。

b.在臂远侧1/3前骨筋膜鞘中,桡神经在此处已传出外侧肌间隔,行走在肱桡肌和肱肌之间。

纵行分开肱肌使桡神经在肱肌外侧一半肌纤维的保护下一同牵开,而不受损伤。

c.腋神经行于三角肌深面,向外侧牵开三角肌时,用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腋神经。

肱骨远端前外侧入路1、皮肤切口:自肘上10cm开始,沿肱二头肌外侧缘向下,到肘屈侧皮肤横纹止。

2、神经界面:此入路没有神经界面,由于肱桡肌和肱肌外侧部分肌纤维均由桡神经在近切口处发出的神经分支支配,所以向近侧延伸切口,可能造成肱肌外侧部分肌纤维失神经支配,但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此处切开深筋膜时,要注意损伤自肱二头肌深面穿出的前臂外侧皮神经。

3、分离:沿皮肤切口线切开深筋膜,牵开肱二头肌,显露肱肌和肱桡肌。

自肱肌和肱桡肌之间分离,在肘关节平面,于两肌间解剖出桡神经,将其向外牵开,沿肱肌外侧缘纵向切开,直达骨膜。

4、注意事项:在切开肱肌前,必须先解剖出位于肱肌和肱桡肌之间的桡神经并予以保护,前臂外侧皮神经在切口远侧自肱二头肌深面穿出,行于肱肌和肱桡肌表面,位置浅表,切开深筋膜时,要注意辨认和保护此神经。

前臂浅层结构前臂前区:浅筋膜中尺侧有贵要静脉及其属支,以及前臂内侧皮神经;桡侧有头静脉及其属支,以及前臂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掌支均于屈肌支持带近侧浅出深筋膜。

前臂后区:浅筋膜内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属支,彼此吻合成网。

前臂后神经是桡神经的分支,与前臂内、外侧的皮神经共同分布于该区的皮肤。

深层结构前臂前区的深筋膜向深部发出肌间隔,介于屈、伸肌之间,分别连于尺、桡骨;前臂深筋膜、肌间隔与两骨和前臂骨间膜共同围成前臂骨筋膜鞘。

临床上常由于创伤骨折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引起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挛缩坏死。

前臂肌前群:共有9块,分为3层。

(1)浅层:从桡侧到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及尺侧腕屈肌。

(2)中层:只有指浅屈肌。

(3)深层:桡侧为拇长屈肌,尺侧为指深屈肌,两肌远侧深面为旋前方肌。

前臂肌后群:共10块,分为两层。

(1)浅层:共有5块肌,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

它们以一个共同起点,即伸肌总腱起自肱骨外上髁后面;另外还起自深筋膜深面及各肌之间的肌间隔。

(2)深层:有5块肌,旋后肌位于上外侧部,其余从桡侧向尺侧为: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

桡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行于肱桡肌尺侧缘,此缘是暴露桡动脉的标志。

该动脉上1/3位于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下2/3位于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之间,其远侧1/3位置表浅,为触摸脉搏处。

桡神经浅支:是桡神经干的直接延续,沿肱桡肌深面下行于桡动脉外侧;在前臂近侧1/3,两者相距较远,中1/3二者相伴行,远侧1/3又分开;经肱桡肌腱深面,转至前臂后区,分布于腕及手背桡侧半皮肤,以及桡侧两个半指近节指骨背侧皮肤。

尺动脉:经旋前圆肌深面,穿指浅屈肌腱弓至前臂前区尺侧;在前臂近侧1/3,位于指浅屈肌深面,在远侧2/3,位于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经屈肌支持带的浅面、豌豆骨桡侧入手掌。

尺动脉上端发出骨间总动脉,该动脉分为骨间前、活动脉,分别行于前臂骨间膜前、后方。

尺神经:自肘后尺神经沟下行,穿尺侧腕屈肌腱弓的深面入前臂前区。

在前臂近侧1/3与尺血管相距较远,于远侧2/3伴行于尺血管尺侧,经腕部豌豆骨挠侧入手掌。

尺神经发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于桡腕关节近侧5cm处分出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皮肤。

正中神经:穿旋前圆肌肱、尺二头之间,经指浅、深屈肌腱弓深面,至前臂中1/3位于指浅、深屈肌之间,远侧1/3位于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之间。

手术中应注意与掌长肌腱的鉴别。

正中神经发肌支支配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指浅屈肌,并发出掌支分布于手掌近侧部皮肤。

正中神经的桡侧没有分支,是其安全侧。

骨间前动脉的分支及其伴行静脉是正中神经的伴行血管。

骨间前神经是正中神经的分支,与起自骨间总动脉的骨间前动脉伴行,位于前臂骨间膜前方,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旋前方肌深面。

发支支配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挠侧半和旋前方肌。

桡神经在肘窝分为浅、深二支。

深支行向下后,发支支配桡侧腕长,短伸肌和旋后肌,随后穿入旋后肌,并在桡骨头下方5~7cm处穿出该肌,改名为骨间后神经,发支支配其余诸肌。

骨间后动脉:起自骨间总动脉,经骨间膜近侧缘进入前臂后区,在浅、深层之间伴骨间后神经下行,分支营养临近诸肌,并参与肘关节动脉网。

该动脉有骨间后静脉伴行。

一桡骨和尺骨手术入路桡骨前侧入路1、皮肤切口:切口起自肘屈侧皮肤横纹的肱二头肌腱外侧,向下直至桡骨茎突,作一直切口,切口长度视手术需要而定。

2、神经界面:界面位于肱桡肌和桡侧腕屈肌之间,前者为桡神经支配,后者为正中神经支配。

3、分离a.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找到肱桡及内侧缘。

在切口近侧找到它和旋前圆肌的界线,在切口远侧找到它和桡侧腕屈肌的界线,沿上述间隙向远近侧分离出桡神经浅支。

b.桡骨近侧1/3为旋后肌覆盖,骨间后神经穿经其间达前臂背侧骨筋膜鞘,它是这一入路唯一最易受损的重要结构。

因此要使前臂充分旋后,暴露桡骨前侧的旋后肌附着点,沿旋后肌附着缘切开,向外侧作骨膜下剥离。

c.桡骨中1/3前面为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所覆盖,使前臂旋前以显露桡骨外侧的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止点,切断肌止点,作骨膜下剥离。

d.桡骨远侧1/3部有拇长屈肌和旋前方肌分别起、至于桡骨中下1/3前侧及后外侧,要显露桡骨,需使前臂旋后,切开两肌在桡骨外侧的起、止部骨膜,作骨膜下剥离。

4、注意事项a.骨间后神经在绕过桡骨颈进入旋后肌部最易损伤,只有在前臂充分旋后时,旋后肌止点才能充分暴露以确保安全。

b.桡神经浅支在肱桡肌深面下行,游离并向外牵开“可动肌腹”时较易受伤。

c.在切口近侧,桡动脉行经肱二头肌腱内侧,为避免损伤,手术要保持在肱二头肌腱外侧近侧。

d.桡返动脉起自肘关节稍下方,进入肱桡肌前分成两支,为使桡动脉和桡神经浅支能够移动,必须结扎切断这些动脉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