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手术解剖入路及手术技巧
颈椎手术不同术式麻醉方法选择

准评定 ,结果优 29 例 ,良 10 例 ,可 5 例 ,优良率占 88. 6 %。 4 讨 论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的目的是 : ①受压神经组织减压以 缓解疼痛 ; ②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阻止椎体滑脱进一步加重 。 但对滑脱椎体是否复位尚存争议 。本组病例在安装 RF 和 DF 时进行提升复位 ,治疗及随访效果良好 。复位的优点是 : ①防 止畸形进一步发展 ; ②增加融合率 ; ③减少融合节段 ; ④纠正 腰骶后凸 ,消除腰椎过度前凸及骨盆倾斜 ,获得姿态和步态的 改善 ; ⑤恢复椎管的形态和容积 ,纠正神经孔的狭窄 ,避免腰 骶韧带紧张 ,保护神经根不被牵拉 ,有利于神经减压 。
适用的麻醉方法 ,保证术中的安全 ,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 ,对
全身干扰最小 。
5 参考文献
〔1〕 郑友之 ,陈亚军. 前路颈椎手术神经阻滞麻醉探讨〔J 〕. 临床麻醉 学杂志 ,2000 ,16 (6) :311.
〔2〕 陈为民 ,吴秀英 ,崔健君 ,等. 颈椎手术患者全麻下翻身时循环功 能的变化〔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9 ,28 (5) :231.
3 结 果
本组 365 例 ,364 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1 例因局部麻醉下不 能耐受 ,术中改换麻醉方法 ,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 。应用乌 拉地尔降压者共计 21 例 ,应用麻黄碱升压者共计 15 例 。全 麻患者术中维持呼气末 CO2 分压在 30~40 mmHg 之间 。137 例全身麻醉患者 109 例术毕 20 分钟内各种反射恢复 ,完全清 醒 ,术毕拔管后安返病房 ;28 例合并高位截瘫患者进行延迟拔 管 ,术毕送入重症监护病房 ,平均带管时间 8 小时 ,其中 26 例 顺利出 ICU 病房 ,1 例合并严重肺部感染 ,1 例合并严重酸碱 平衡失调 、电解质紊乱 ,10 天后死亡 。
颈椎前路手术入路相关解剖学研究进展

[ 文章 编 号】 6 4 4 2 ( 0 2) 7( 一 0 4 0 1 7 — 7 1 2 1 0 a)0 1 — 3
筋膜后 , 应加 以 区分 的锐 性 分 离 颈 筋膜 中层 , 该 部 位 进 入 在 椎 前 筋 膜是 相对 安全 的 。颈 筋膜 深 层 即为 椎 前筋 膜 , 前 筋 椎 膜 又 分 为深 浅两 层 。浅 层 致 密 , 向外续 行 构 成颈 动脉 鞘 的 内 壁 、 壁、 后 前侧 壁 , 与 来 自前 方 的颈 筋膜 中层结 合构 成 颈 动 并 脉鞘 的前 壁 外侧 部分 及 外侧 壁 。深 层薄 弱 , 颈前 筋 膜 的深 层
颈椎 前 路 手 术 入 路周 围 的解 剖 结 构 特殊 、毗 邻 关 系 复
杂, 伴行 有 重要 的 神经 、 管 , 术 难 度大 、 险高 , 一些 手 血 手 风 被 术医 生视 为手 术 的 高危 区域 。1 5 9 5年 R bn o A等 [ 对 o isnR 1 在 颈筋 膜 深 刻 理解 的基 础上 最 先 应 用 其 行 颈椎 前 方 横 切 口入 路治 疗颈 椎 间盘 突 出症 , 该 术式 仅 适用 于单 阶段椎 间盘 突 但
颈前 部 皮 肤 较 薄 , 横行 的皮 纹 , 以 颈部 手 术 多做 横 有 所 切 口。 切 口有 利于 美容缝合 , 横 减少瘢 痕组织形 成 , 该术 式仅 但 适 用 于单节 段椎 间盘突 出症 的治疗 。 alyR 等【 1 6 年 Bi W 引 90 e 在 描述 了经胸 锁乳 突 肌 前缘 斜 切 口人 路 行 颈椎 骨折 融 合 术 斜
acdf的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

ACDF的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
一、手术前准备
在进行ACDF(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手术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这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以确保手术适应症和病人的一般状况适合进行手术。
对病人进行充分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手术的目的、预期结果、风险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手术切口设计
ACDF手术通常采用颈前侧入路。
切口应设计在病变颈椎节段的颈前皮肤褶皱处,这样可以避免术后瘢痕的形成。
此外,手术切口应足够大,以便于显露和操作。
三、手术操作技巧
在ACDF手术过程中,有几点操作技巧需要注意:
1. 术中应保持颈椎的稳定,以防止脊髓和神经根的损伤。
2. 彻底清除致压物质,包括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质等,以减轻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3. 植骨融合是ACDF手术的关键步骤,需选择合适的植骨材料并进行妥善固定。
4. 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四、手术后处理
手术后,病人需要得到密切的观察和护理。
包括伤口护理、植骨融合情况观察、以及预防感染等措施。
同时,病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颈椎活动度的恢复和肌肉力量的训练。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将有助于病人的全面恢复。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化趋 势 。因此 , 病一 旦 确诊 , 及 时进 行 手术 治 疗 , 该 应 以解 除
C MR 检查 而 确 诊 。术 前行 各 类 保 守治 疗 均治 疗 无 效 , T、 I 且
具有 明确 的手术 指征 并排 除手 术 禁忌 证 。 人选 的 10例脊 髓 0 型颈椎 病患者 中 , 5 男 8例 , 4 女 2例 ; 龄 3 ~ 2岁 , 均 年 57 平 (65 3 ) 。按 日本 骨 科学 会 (O 颈椎 病 评 定 标 准评 分 5 .+ . 岁 5 J A) 病 情分 4级 : 0 4分 为 严重 , 9例 ; - 共 5 8分 为 重度 , 4 例 ; 共 l 9 1 为 中度 。 3 ~ 2分 共 3例 ;3 1 为轻 度 , 1 。将 10 1 ~ 6分 共 7例 0 例
评 分均 与 术前 比较 , 异有 统 计学 意 义 (< . )且 术后 A组 J A评 分 改善 明显优 于 B组 , 异有 统 计 学 意义 (< 差 P 00 ; 5 O 差 P
00 ) .5 。结 论 : 颈椎 前路 减 压植 骨融 合术 、 椎后 路单 开 门椎 管 成形 术 治疗 脊 髓 型颈椎 均 具有 较 好 的疗 效 , 理选 择 颈 合 好 手术 适 应证 , 对提 高 C M 患者 的 J A评 分及 优 良率 , 少并 发症 的发 生 至关 重要 。 S O 减
颈椎间盘切除指征与手术技术-李维新

术后:
a-呼吸功能评价、拔管 b-初步功能评价 c-拔除引流管及尿管 d-脊髓功能评分 e-手术部位拍片 f-评价手术效果 g-康复理疗会诊指导 h-告知手术结果及复查时间点 i-确认通信地址及联系方式 j-留取影像资料、办理出院
颈椎间盘手术治疗的指征
(1)颈椎病出现明显的脊髓、 神经根、椎动脉损害,经系统 的保守治疗无效者 (2)原有颈椎病患者,在外伤
硬膜腹侧减压、处理后纵韧带外侧缘
多用剥离子,参考影像资料及患者症状扩大侧隐窝
处理上下终板、测量并植入融合器或非融合材料
前方放置钛板、分层缝合椎前筋膜、肌肉及皮肤
操作技巧造成的神经损伤
或其他原因作用下症状突然加
重者 (3)伴有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经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颈椎间盘手术治疗的指征
(4)颈椎病患者出现颈椎某一节段明显不 稳,颈痛明显,经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 即使无四肢的感觉、运动障碍,亦应考虑 手术治疗,以终止可以预见的病情发展
颈椎间盘显微切除术,有后侧和前侧两种入路,在治疗软性椎间盘突 出中,其入路选择仍有较大争议。外侧入路治疗单根神经根受损的外侧型 髓核脱出,取得良好疗效,术中小关节突切除的范围依神经根和突出椎间 盘的关系而定。该法的优点是:①操作简便;②切口小、创伤小;③并发 证少,危险性小。但此术仅适用于单侧颈椎间盘突出,而对于合并颈椎管 狭窄及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由于减压范围有限,手术效果差,不宜采用 这些方法
颈椎间盘手术前全
面采集影像资料非
常重要
此例患者不适合单纯 椎间盘切除
手术流程、技术及注意事项
透视确定目标节段
确定切口位置
依次分离皮肤、筋膜、肌肉 暴露双侧颈长肌附着点
再次透视确定手术间隙
不再使用针刺椎间隙方法
颈椎后路手术

第二节颈椎后路手术一、颈椎后方入路后正中人路是行颈椎手术最常用的手术人路之一,此入路可以快速而安全地显露颈椎所有后部结构,此入路有以下适应证:1。
颈椎不稳。
2。
颈椎退行性病变。
3。
颈椎肿瘤.4.颈椎外伤造成的关节突关节脱位等.(一)患者体位患者取俯卧位,胸下垫软枕,头部稍前屈,以打开棘突间隙。
术中应用支具和头架固定,可以控制头颈部的位置,并可减少眼部受压机会,同时便于麻醉师管理气道,也可以使患者采取侧卧位。
体表标志:棘突是脊椎最突出的体表标志。
C2棘突是颈椎较大的棘突之一,C7和T1的棘突也很大,这3个棘突均可在颈部后正中线触及。
有时术中很难区分C7和T1,因此,切口前可在病变节段棘突上插人一注射器针头,然后X线透视准确定位。
因为颈椎关节突关节之间的距离和椎间隙都很小,如果不借助X线片准确定位,可能会过度剥离而破坏颈椎后柱的结构、肌肉止点,以致出现术后轴性症状。
(二)切口剃光头部毛发,以病变节段为中心,做颈后正中直切口,最长上可至枕外隆突上两横指,下可达第七颈椎(隆椎)棘突尖(见图7。
7)。
需要注意的是,颈后部皮肤比颈前部皮肤厚,而且不易移动,因此相应手术瘫痕会较宽,所幸的是头发可以遮盖大部分的瘫痕。
图7。
7 切口(三)神经界面神经界面位于正中线、两侧颈椎椎旁肌之间(颈椎椎旁肌受左、右颈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
(四)浅层手术分离沿棘突向深层切开(见图7。
8)。
跨越后正中线的静脉丛可能会导致少量出血,电刀电凝即可止血.后正中线浅层手术分离很安全.如果术中偏离了后正中线而切人了肌组织,则会引起明显的出血,应立刻电凝止血。
如果患者有明显脊椎裂,则有可能进人椎管而损伤脊髓。
图7.8 颈椎后方显露(五)深层手术分离辨认椎板间的黄韧带,用尖刀从其在下位椎板上缘的附着处切断。
用神经剥离器从正中线、两侧黄韧带之间的间隙进人,将黄韧带与其下方的硬脊膜分开,然后切除黄韧带。
根据需要选择全椎板切除或部分椎板切除,显露其下方蓝白色的硬脊膜,有时硬脊膜被硬膜外脂肪覆盖.辨认椎体后部、椎间隙和可能突出的椎间盘。
颈椎手术案例

颈椎手术案例
颈椎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颈部疼痛、麻木和肌肉无力等症状。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真实的颈椎手术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手术过程及其效果。
患者李先生,45岁,因颈部疼痛、肩部酸痛、手指麻木、握力减弱等症状就诊于我院。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4-5、5-6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和神经根,需要进行颈椎手术治疗。
手术前,李先生接受了全面的术前准备和评估,包括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手术采用了微创技术,经皮椎间孔入路,行颈椎间盘切除椎板成形椎间融合术。
手术过程中,医生精细地清除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缓解了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术后,李先生需要在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包括颈部功能锻炼、康复理疗等,以帮助颈椎尽快恢复功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李先生的颈部疼痛、肩部酸痛、手指麻木等症状明显好转,握力也有所恢复,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颈椎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颈部疼痛、麻木和肌肉无力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的全面评估和康复治疗同样重要。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了解颈椎手术,更加科学地对待颈椎疾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重拾健康的生活。
颈椎前路手术

第一节颈椎前路手术一、前路手术适应症颈椎前路手术作为脊柱前柱原发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因其暴露容易、操作方便、疗效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脊髓压迫和脊髓型颈椎病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对有前方结构的病变,尤其是局限性病变,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或后纵韧带骨化等导致的脊髓前方压迫病例,进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可直接切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去除主要致病因素,疗效明显。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神经功能恢复率或改善率为 80 %~90 %,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中,65%可完全恢复,30%可获得部分恢复。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脊柱融合,可用于治疗颈椎不稳并可预防迟发性后凸畸形,此外还可纠正术前的后凸畸形。
另一优点是术后疼痛缓解明显,在减压和融合术后,疼痛可得到有效缓解。
但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手术技巧要求较高,尤其是治疗严重的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赘和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时。
虽然压迫脊髓的异常骨赘或椎间盘组织可采用“漂浮法”和“无接触技术”从硬膜囊表面解除其压迫,但仍应避免操作中轻微的对已经受压的脊髓的手术损伤,对脊髓呈束带状严重受压的患者更应注意。
严重的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可伴有硬膜囊骨化,术中容易引起脑脊液漏,这种情况需要采用硬膜修补术和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来处理。
训练有素、操作熟练的医师,术中遇到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当然,在术式选择时应将其考虑在内。
二、颈椎前路手术入路颈椎前路手术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特殊、毗邻关系复杂,伴行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被一些手术医生视为手术的高危区域。
1955 年 Robinson RA 等在对颈筋膜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最先应用其行颈椎前方横切口入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但该术式仅适用于单阶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957 年,Sowthwich WO 等详细地阐述了该入路,将其发展到了 C3-T1 并沿用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引流槽
术后X线及回复
患者术后右下肢灵活性明显改善。
1.单节段或两个节段的病变 2.明确至压物来至前方 前路手术比较容易
彭XX 男性 43岁
主 诉:外伤致双上肢疼痛、麻木4小时
专科情况:双侧前臂桡侧肘横纹以下皮肤浅感觉略减 退,痛觉过敏,温觉减退。双侧指屈肌、指伸肌、骨 间肌肌力均为2级,双侧腕屈肌肌力为3级,双侧腕伸 肌肌力4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跟 膝腱反射(+++),双侧Hoffman sign (-), Babinski sign(-)。JOA评分:9分。
自1950年由Smith-Robinson及 Cloward首次提出,时至今日,颈 椎前路减压、融合已成为世界范 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术治疗颈 椎病的方法。
颈前外侧入路(Smith-Robinson)
最常用的术式入路 适用范围:上至第3颈椎(C3),下至颈胸节段交界处。对于C3 至C6水平节段,应避免伤及喉返神经。
由于左侧喉反神经行程较固定,且位于食管气管沟中,解剖位 置比较固定,选择左侧切口,可降低神经意外损伤的风险,很 多外科医生右侧入路亦很少出现喉反神经麻痹症状。
4.分离层次:浅层分离--皮肤切口至筋膜鞘
2.
颈阔肌
颈深筋膜
钝性分离 胸锁乳突肌前缘
钝性分离, 向两侧牵拉
深层分离:分离颈长肌、椎前筋膜、前纵韧带、骨膜,定位
我们倾向于采用颈右侧切口入路,此时颈长肌(LC)被牵引至右侧,而气管(Tr)与食 管(Es)却被牵引至左侧。
脊柱前侧入路的相对适应征
创伤: 1.骨折伴神经压迫,继发于硬脊膜前侧的骨和椎间盘碎片压迫 2.不全脊髓损伤(为获得脊髓恢复)版友硬膜外前侧受压 3.完全脊髓损伤(为获得神经根恢复)伴有硬膜外前侧受压 4.伴有硬膜外前侧受压损伤所致的晚期疼痛或瘫痪 5.椎间盘突出症
软组织损伤:吞咽困难、喉返神经损伤
颈前路多节段融合率问题
1.Wang.Jczhichu 指出
单节段椎体次全切(20例) VS 2节段ACDFs(32例)
融合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别。
2. 三节段 VS 两节段---椎体次全切
三节段融合失败率约50%(Vaccaro)-71%(Sasso)
两节段
9%(Vaccaro)-6%(Sasso)
结论指出: 融合率失败率与椎体次全切节段的多少直接相关
张xx ,女性, 49岁 主诉: 颈肩部疼痛不适3年余,加重并行走不稳1年
术后一年
1.手术操作切除范围
后纵韧带切除与否
间盘及骨槽切除宽度---钩椎关节?
2.颈前路注意
1.准确显露,颈椎拉钩撑开,保证手术视野 2.次全切时应用漂浮原理,先切椎体两侧包围,尽量漂浮 2.置钉位置,保证颈椎稳定性 3.后纵韧带的切除—保证临床效果 4.保证充分引流,次全切可行引流槽
颈椎手术解剖入路及手术 技巧
颈椎手术作为脊柱原发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因其暴露、
操作、疗效、并发症等等因素,长期以来在手术入路方 式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一、正常人体解剖及生理特点
1.颈椎序列曲度:
正常颈椎正常生理序列为生理性前凸,正常前凸曲度约为 20°~34°
Cob角测量
生理应力线
Borden氏法
●椎体前方骨刺压迫或刺症
常见颈前路手术方式
1.单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 2.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 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入路:
1.体位:仰卧位,颈部过伸位 2.体表标志:
舌骨 — C3 甲状软骨— C4、C5 环状软骨--- C6 颈动脉结节—C6 3.切口位置:皮肤皱襞,中线斜行 胸锁乳突肌后缘— 横或斜切口-愈合最佳 左侧 –右侧 ?
病例1—ACDF术
患者中年女性, 因“颈部疼痛不适2年余,加重伴四肢疼痛麻木、无力1月”入院。 查体:C4、C5棘突间压痛,双上肢肌张力增高,双手握力减退,脐以下 皮肤感觉减退,肛门反射消失,髂腰肌、足趾伸肌肌力双侧2级,余关键肌 肌力均3级。 诊断:颈椎病(C4/5,脊髓型,JOA评分:8分,Frankel分级:D级,VAS 评分:8分)
前路手术减压范围
切除致压物
退变椎体后缘骨赘 变性突出椎间盘 后纵韧带及其粘连物 两侧达椎弓基底
显露受压部的硬膜囊
山东省中医院
颈前路减压 :
直接与间接减压示意图
山东省中医院
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
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及上下椎体 的部分骨组织 切除椎管前壁的骨赘及钩椎关 节内侧部 自体髂骨移植+自锁钢板固定
颈椎手术目的
首要目的:1.有效彻底减压 2.坚强固定 3.重建序列曲度
同时减少周围组织损伤、避免手术并发症
影响颈椎手术入路及术式的因素:
1.受压迫部位 2.病变节段 3.颈椎生理序列 4.骨质疏松及椎管发育情况 5.特殊疾病(如颈椎椎体肿瘤、炎症等)
颈椎前路入路 颈椎后路入路 颈椎前路+后路联合入路
感染: 1.切开活检 2.清创术和前路支撑植骨 退行性变 肿瘤、畸形
●有脊髓受压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脱 出症,后纵韧带骨化症(孤立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 反复发作
●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反复晕眩、摔倒症状,经保 守治疗久治无效,并经椎动脉造影,确定可经 手术解释压迫者
●颈椎失稳症、颈椎骨折脱位
术中操作
行ACDF术,术后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明显改善,四肢疼痛
麻木、无力明显改善,JOA评分:8分
15分.
术后X线:
病例分析2
患者中年女性,“右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8月,加重1月” 诊断:颈椎病(C5/6、C6/7,脊髓型,JOA评分:10)
术前影像
术中经过
切开后纵韧带 暴露硬脊膜
放置钛网
2. 脊髓及神经
3. 血运---颈椎椎体
二、常见颈椎病的病理变化
1.突出椎间盘
2.骨赘
3.周围韧带(后纵韧带 、黄韧带 )
4.硬脊膜矢状面弓玄—生理序列(后凸畸形)
颈椎生理序列后凸畸形, 颈髓弓玄,颈髓轴向牵拉, 受前方压迫
—颈部过屈活动
5.硬脊膜冠状面弓玄—颈椎序列紊乱
如未能改变序列后凸,前路减压方有效
山东省中医院
颈椎前路减压与内固定
植骨、必要的内固定 前路内固定方法 钢板螺钉系统 Cage
山东省中医院
减压节段范围
根据病变节段范围 通 常 2~3 间 隙 减 压
节段不宜过多 防止改变生物力学功能
山东省中医院
多节段颈前路手术
1.直接减压,减压更彻底 2.便于纠正后凸畸形 3.术后疼痛少,预防轴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