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局部解剖
关于脊柱的CT诊断

关于脊柱的CT诊断正常脊柱的CT解剖脊柱的颈、胸及腰椎的结构相似,除C1外,每个椎骨均分为椎体和椎弓两部分。
椎弓由椎弓根、椎板、棘突、横突和上下关节突组成。
椎体呈短圆柱形,上下面平坦,周缘较光滑。
椎体主要由骨松质组成,表层皮质较薄,是负重的主要部位,故临床上所见的压缩性骨折均发生于椎体。
椎体和椎弓围成椎管,内藏脊髓、脊神经根和马尾。
1,颈椎共7块,除第1颈椎无椎体,由前弓、后弓和两侧的侧块组成骨环(故又称寰椎),其余的椎体均较小。
⑴颈椎横突孔位于横突根部,为椎动、静脉和神经根所穿行。
⑵钩椎关节也称Luschka关节。
在椎间盘层面C3~7椎体上面两侧缘可见向上突起的骨嵴,称钩突。
它与相邻的上位椎体的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
当钩椎关节受损骨质增生时,可压迫邻近结构,是形成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⑶颈椎椎管呈等腰三角形,从C1~3逐渐变小,C3~7椎管大小相等。
正常颈椎椎管前后径下限为12mm,小于10mm者为椎管狭窄。
2,胸椎胸椎椎体前凸后凹,其前后径与横径大致相等,椎管呈圆形。
胸椎的椎弓根起自每个椎体上半部分,椎板较宽而短,横突较粗。
CT横断位扫描可显示肋椎关节、肋横突关节和关节突关节。
3,腰椎⑴椎体腰椎椎体由表面的骨皮质(密质)和内部的骨松质组成,以骨松质为主。
椎体呈肾形,上下扁平或稍凹,前缘凸。
CT窗位可清楚显示椎体边缘致密的骨皮质及椎体内呈海绵状的骨小梁结构。
⑵椎间孔位于上下椎弓根之间,可分为三段:①上1/3最大,其中含神经根,CT可清楚地显示神经根呈小结节状或条索状,连于椎管内硬膜囊的前外侧,直径为2~mm;②中部相当于椎间盘层面,在神经根下方;③下1/3很小,在上关节突之前及椎体之后。
⑶椎间盘是连接两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由中央髓核和外周纤维环组成。
纤维环为完整的环形结构,它起着髓核包膜的作用。
正常诸腰椎间盘形态相似,与邻邦近椎体形状相一致。
在横断位CT上,L2~4椎间盘呈扁平肾形,年轻人其后缘轻度凹陷;L5~S1椎间盘后缘平直,并可稍隆起。
脊柱课件

下肢静脉曲张
持久体力劳动、站立工作者,栓塞性静脉炎。
7、水肿: 全身性压陷性水肿,常见于 右心衰 双下肢非压陷水肿:低蛋白 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单侧肢体水肿多由于静脉回 流受阻:血栓性静脉炎 淋巴液回流受阻:丝虫病(非 凹陷性水肿)或者象皮肿
象皮肿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单侧肢体水肿
8、 肌肉萎缩:某一肢体的部分或全部肌肉的 体积缩小,松驰无力,为肌肉萎缩现象。常 见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偏瘫,周围神经损 伤.双下肢部分或全部肌肉萎缩多为多发生神 经炎、多肌炎、横贯性脊髓炎、外伤性截瘫、 进行性肌萎缩。
类风湿性关节炎
(近端)指关节梭形肿大畸形
爪形手(鸟形手):尺神经损伤、进行性肌萎缩等
(三)膝关节变 形
❖红肿热痛,运 动受限——风 湿性关节炎
❖轻微损伤后即 可引起关节腔 或皮下出血, 关节增生多为 血友病
❖关节肿胀, 浮髌实验 阳性—— 关节腔积 液
(四)其他 痛风
可出现关节僵硬、肥大、畸形、痛风石、溃破。
脊柱后凸常见原 因:
①佝偻病--多在小 儿
或儿童期发病,坐 位时胸段呈明显均 匀性向后弯曲,仰 卧位时弯曲可消失
佝偻病性脊柱后凸
②结核病--青少年发病 多,常见部位为胸椎下 段,由于椎体被破坏、 压缩,棘突明显向后突 出,形成特征性的成角 畸形。常伴有全身其它 脏器的结核病变如肺结 核、肠结核、淋巴结 核。TΒιβλιοθήκη e End脊柱及四肢 检查
脊柱是维持正常人立位及坐位的 主要支柱,其椎管容纳并保护脊髓。 当脊柱病变时,主要表现为疼痛、姿 势、形态异常以及活动受限等。检查 时应注意 脊柱弯曲度、有无畸形、活 动是否受限及有无压痛、叩击痛等。
脊 柱 解 剖 学(Anatomy of spine)
《脊柱区局部解剖学》

醉的重要标志。
整理课件
三、脊柱的骨性结构
脊柱的组成 由24 块分离椎骨、1块骶 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 韧带和关节紧密连结而成。
脊柱的弯曲
颈曲:凸向前 胸曲:凸向后 腰曲:凸向前 骶曲:凸向后
整理课件
寰椎横韧带
齿突尖韧带
位于寰 椎横韧 带深面, 张于齿 突尖与 枕骨大 孔前缘 之间。 甚薄。 可限制 枢椎向 下移位。
整理课件
覆膜
为后纵 韧带向上 的延续, 覆盖在齿 突后方, 向上附于 枕骨斜坡, 有防止齿 突后移, 保护脊髓 的作用。
整理课件
翼状韧带
位于寰椎横韧 带的前上方, 张于齿突与枕 髁之间,有限 制头部过度前 俯和旋转运动 的作用。 寰椎横韧带和 翼状韧带有合 称寰枢韧带复 合,有稳定寰 枢关节和寰枕 关节的作用。
整理课件
骶骨 由5个骶椎愈合而成,呈倒置的三角形。底向上,底
的前缘中份向前突,称岬。 骶骨前面光滑微凹,有4对骶 前孔。背面隆凸粗糙,有4对骶后孔。由骶椎椎孔连接成 骶管。 骶管向下开口于骶骨背面下部的骶管裂孔,裂孔 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 骶骨侧有耳状面与髂骨耳状面
相关节。
整理课件
四、脊柱的连接
整理课件
髂腰韧带
位于L4、5横突与髂嵴、 骶骨上部的前面之间, 为一肥厚而强韧的三角 形 韧 带 , 起 于 L4 、 5横 突,呈放射状,止于髂 嵴的内唇后半。有防止 L5椎体的旋转、防止L5 椎体在骶骨上超前滑动 的作用,稳定了骶髂关 节。
骶尾后浅韧带
棘上韧带的延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乎 封闭骶管裂孔。
局部解剖学学第9版配套PPT-第六章 脊柱区

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7. 椎内静脉丛的组成与交通。
了解 1. 脊柱区的境界和分区;深筋膜解剖特点;
2. 椎骨与颅骨、肋的连结;
3. 脊髓的血供。
第一节
概述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一、境界与分区
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腰上三角
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 外下界:腹内斜肌 上界:第12肋 底: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 表面:背阔肌
是腹后壁薄弱区之一,腹腔脏器可 经此三角向后方突出,形成腰疝。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腰下三角
前界:腹外斜肌后缘 后界:背阔肌前下缘 下界:髂嵴 底:腹内斜肌 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
第二节
层次结构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
厚而致密,移动性小,有较丰富的毛囊和皮脂腺。
(二)浅筋膜
致密而厚实,含有较多脂肪,并有许多结缔组织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项区上部的浅筋膜 含纤维较多,故特别坚韧,腰区的浅筋膜含脂肪较多。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三)皮神经
一、浅层结构
1. 项区 颈神经后支较为粗大的皮支,包括枕大神经和第3枕神经。枕大神经(greater occipital nerve)是第2颈神经后支的分支,在上项线下方、斜方肌的起点处浅出,伴 枕动脉的分支上行,分布至枕部皮肤。枕大神经与枕小神经在名称上看似相关,但枕小 神经是颈神经前支所构成的颈丛的分支。第3枕神经(third occipital nerve)是第3颈 神经后支的分支,穿斜方肌浅出,分布于项区上部的皮肤。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脊柱局部解剖

棘间肌 横突间肌
下位椎骨棘突 下位椎骨横突
上位椎骨棘突 上位椎骨横突
脊柱后伸 使脊柱向同侧屈
脊神经后支 脊神经后支
②半棘肌在颈椎棘突两侧, 夹肌在半棘肌的后外方。二
者位均于斜方肌的深面,两肌
枕下上部三深角面位为于枕下枕三下角、。项
区上部的深面。①内上界 为头后大直肌
②外上界为头上斜肌 ③外下界为头下斜肌 ④底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
支)和外侧支(后外侧支)。 腰神经后支分出后向后行,经骨纤维孔至横突间肌
内侧缘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①内侧支在下位椎骨上关节突根部的外侧斜向后下, 经骨纤维管至椎弓板后面转向下行,分布至背深肌和 脊柱。第5腰神经内侧支经腰椎下关节突的下方,向内 下行;②外侧支在下位横突背面进入竖脊肌,然后在 肌的不同部位穿胸腰筋膜浅出,斜向外下行。第1~3腰 神经外侧支参与组成臀上皮神经。跨越髂嵴后部达臀 区上部,有时由于外伤等因素,致臀上皮神经炎,引
区,骶外侧嵴:
经骶后孔(八髎
穴)作骶N阻滞
756.肩.麻.肩第肋醉胸胛胛的13骨2棘标冈志突上:。下平角:
8.竖胸脊2、与7第12肋的
肌:
交角称脊肋 角,为肾囊
封闭常用进
第二节 软组织
一、浅层 (一结)构
((皮二三肤)较小):浅厚,脂皮筋, 毛腺神移 囊丰膜致经动 和富密 较::性 皮而 多来厚脂,肪有
第11、12T横突、第1、2L棘突
上项线、第1~3颈椎横 突后结节 肩胛骨内侧角、脊柱缘上 部
肩胛骨脊柱缘
第2 ~5肋角外面
第9~12肋角外面
一侧收缩头转向同侧、 颈神经后支
两侧收缩头后仰
(C2 ~ 5)
提肩胛骨及其下角转 肩胛背神经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要点

脊柱区一、名词解释1.肩胛旁三角(听诊三角)5.项筋膜9.小脑延髓池2.枕下三角 6.寰枢关节10.窦椎神经3.腰上三角7.钩椎关节11.脊柱区(Vertebral4.腰下三角8.硬膜外隙Region)二、填空题1.脊柱区可分为区、区、区和区。
2.胸腰筋膜后层覆盖于肌的后面,中层位于肌与肌之间,前层位于肌的前面。
3.竖脊肌鞘由 ______ 和 _____ 构成;腰方肌鞘由 _____ 和 _____ 构成。
4.属于脊柱区肌肉第二层的是、、、、和后部。
5.听诊三角的内上界为,外侧界为,下界为;底为、和,表面(顶)覆以和。
6.枕下三角的内上界为,外上界为,外下界为,底为和。
三角内有和经过。
7.腰上三角位于 ______ 肌深面,第 ____ 肋的下方。
其内侧界为_____ ,上界为_____ ,外下界为。
浅面为覆盖,底为起始部的腱膜。
底的前面自上而下有、和走行。
8.腰下三角由、和围成。
底为,表面覆以和。
右侧腰下三角前方与和相对应。
9.椎管的前壁由、和构成,后壁由、和构成,侧壁由和构成。
10.腰穿时,针头依次经—、—、—、—、、、—和—后到达终池。
11.小脑延髓池穿刺时,针头依次经—、—、—、—、—、—和—后到达该池。
三、选择题(一)单选题1.关于脊柱区深筋膜的描述,错误的是A.项部的深筋膜分为浅、深两层,浅层位于斜方肌表面,深层位于该肌深面B.腰区的深筋膜又称胸腰筋膜C.胸腰筋膜的中层位于竖脊肌前面D.腰方肌鞘由胸腰筋膜的中层和前层构成E.竖脊肌鞘由胸腰筋膜的后层和中层构成2.脊柱区的肌肉分为四层,其中属于第二层的肌肉是A.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B.夹肌、半棘肌、枕下肌C.肩胛提肌、菱形肌D.竖脊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E.无上述情况3.关于听诊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A.浅面有皮肤和浅筋膜B.外侧界为肩胛骨的脊柱缘C.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D. 下界为背阔肌的上缘E.该三角位于第8肋间隙水平4.有关枕下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A.三角内主要有椎动脉和枕小神经经过B.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C.外上界为头上斜肌D. 外下界为头下斜肌E.位于夹肌和半棘肌的深面5.关于腰上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A.外下界为腹外斜肌后缘B.内侧界为竖棘肌的外侧缘C.位于背阔肌的深面D.上界为第12肋E.底的前面有肋下神经、骼腹下神经和骼腹股沟神经走行6.关于腰下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A.三角的浅面只有皮肤和浅筋膜B.由骼嵴、背阔肌前下缘和腹外斜肌后缘构成C,为临床上腰疝的好发部位之一D.盲肠后位阑尾炎时,此三角可有明显压痛E.三角的底为腹横肌7.胸腰筋膜中层与后层之间包裹的肌肉是A.背阔肌B.腰方肌C.竖脊肌D.菱形肌E.下后锯肌8.听诊三角的底对应A.第4肋间隙B.第5肋C.第5肋间隙D.第6肋E.第6肋间隙9.腰上三角底的前面有三条神经走行,自上而下依次为A.骼腹下神经、骼腹股沟神经、肋下神经B.骼腹下神经、肋下神经、骼腹股沟神经C.肋下神经、骼腹下神经、骼腹股沟神经D.肋下神经、骼腹股沟神经、骼腹下神经E.骼腹股沟神经、骼腹下神经、肋下神经10.临床上,肾手术的腹膜外入路必须经过下列哪个部位A.腰下三角B.肩胛旁三角C.腰肋三角D.腰上三角E.以上都不正确(二)多选题1.关于脊柱区表面解剖的描述,正确的是A.两侧骼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棘突B.骶角是骶管麻醉进针定位的骨性标志C,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平第2胸椎棘突D.肾囊封闭常用的进针部位是脊肋角处E.两肩胛骨下角的连线平对第10胸椎棘突,可作为计数椎骨的标志2.参与椎管前壁构成的结构有A.后纵韧带B.椎间盘后缘C.椎弓根D.椎间孔E.前纵韧带3.不参与椎管后壁构成的结构包括A.黄韧带B.椎弓板C.椎间孔D.椎弓根E.关节突关节4.位于脊柱区第二层的肌肉包括A.夹肌B.菱形肌C.下后锯肌D.腹内斜肌后部E.肩胛提肌5.听诊三角A.内上界位肩胛骨的脊柱缘B.底适对第6肋间隙C.下界为背阔肌上缘D.表面仅覆以皮肤及浅筋膜E.位于肩胛下角外侧6.腰穿时,穿刺针穿经的结构有A.棘上韧带B.黄韧带C.后纵韧带D.硬脊膜E.横突间韧带7.枕下三角A.第2颈神经后支位于此三角8.其内上界为头上斜肌C.底为寰枕后膜及寰椎后弓D.其外上界为头后大直肌E.椎动脉为其内容之一8.小脑延髓池穿刺时,穿刺针穿经的结构有A.项韧带B.棘上韧带C.寰枕后膜D.黄韧带E.蛛网膜9.腰上三角A.位于背阔肌深面B.位于12肋下方C.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D.肾周脓肿时可在此处切开引流E.上后锯肌有时参与构成此三角的一个边10.腰下三角?A.适对盲肠及阑尾B.底为腹内斜肌C.骼嵴后份构成其下界D.背阔肌构成其外上缘E.此处易形成腰疝11.参与竖脊肌鞘构成的结构有A.腹内筋膜B.腹横筋膜C.胸腰筋膜中层D.胸腰筋膜前层E.胸腰筋膜后层12.关于椎间孔的描述,正确的是A,上壁为椎下切迹B.下壁为椎上切迹C.前壁为椎间盘和椎体D.后壁为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E.以上均正确四、简答题1.简述椎管壁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2.在3、4或4、5腰椎棘突间穿刺抽取脑脊液时,穿刺针依次穿过哪些层次结构才能到达终池?3.请写出在项部后正中线上枕骨大孔后缘下方进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时所经过的层次结构。
脊柱

棘突
峡部
椎弓峡部pars interarticularis 为椎弓根与椎弓板移行部,由 于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故又称为关节突间部
椎骨的构造
椎弓根、关节突和横突 主要是骨密质
椎体:内大量骨松质, 外为一层薄的骨密质
棘突:内大量骨松 质,外为一层薄的 骨密质
椎间盘
由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和Sharpey纤维环构成
脊 柱
Vertebral region
提纲
• 脊椎的正常解剖 • 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表现
X线检查 CT检查 MR检查
• 椎间盘病变
脊椎的正常解剖
• 根据部位: 可分为颈段(7个)、胸段(12个) 、腰段( 5个)、骶尾段(5个),1个尾骨和椎间盘、椎间 关节、椎旁韧带等组成。 • 椎骨由椎体、椎弓和从椎弓上发出的7个骨性突起 所组成。 椎弓:椎板、椎弓根、相邻椎弓根之间构成 椎间孔。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
4.椎间盘 呈软组织密度影,CT
值为70±5HU,不能区
分髓核和纤维环
椎间盘 纤维环
5.脊椎韧带
前、后纵韧带均较薄,
CT上不能单独显示。
黄韧带较厚(正常时 ≤3 mm),位于椎板和关 节突的内侧面,密度高于 硬脊膜囊和硬膜外脂肪, 显示较清晰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也 呈细条状软组织密度影。
X线平片
颈椎正侧斜X线平片
腰椎前后位 腰椎侧位 腰椎斜位
• 颈椎的寰椎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枢椎的椎体前上 部有一齿状突起称为齿突。两者形成寰枢关节。
• 齿突与寰椎前弓后缘构成关节,此间隙正常值为儿童不 超过4mm,成人为2.5-3.5mm,否则为脱位。
正常寰枢关节
Luschka关节(钩椎关节) 定义:由C3-C7上位椎骨的下外侧部(唇缘)与下位椎骨
局部解剖第六章脊柱区

表面解剖
1.棘突 2.骶管裂孔、骶角 3.尾骨 4.髂嵴、髂后上棘 5脊肌
第二节 脊柱区的局解
层次结构 椎管及其内容物
椎管减压术
脊柱区的层次结构
一、皮肤和浅筋膜 二、深筋膜 三、肌层 四、肌间三角区 五、血管和神经 六、脊柱
一、皮肤、浅筋膜
• 肾手术时,切断此韧 带可加大第12肋的 活动度,便于显露肾 。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功的路
三、肌 层
第一层 斜方肌、背阔 肌、腹外斜肌后部
第二层 半棘肌、夹肌、 肩胛提肌、菱形肌、 上后锯肌、下后锯肌
第三层 竖脊肌 第四层 枕下肌、横突
棘肌、横突间肌
肌间三角
枕下三角 听诊三角 腰上三角 腰下三角
Luschka关节
椎体钩作用: 可限制上一椎体向侧
方移位,增加稳定性 ,防止椎间盘脱出 椎体钩意义:
颈椎病: 椎动脉型 脊髓型 神经根型 混合型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功的路
2、脊髓被膜和脊膜腔
脊髓 上端平枕骨大孔连于脑 下端终于第1腰椎下缘 ①被膜
硬脊膜 脊髓蛛网膜 软脊膜 齿状韧带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功的路
局部解剖第六章脊柱区
2020年4月27日星期一
第六章 脊柱区
概述 脊柱区的局解
第一节 概 述
境界与分区 表面解剖
境界与分区
—— 枕外隆凸、上项线
项区
—— 第7颈椎棘突、肩峰连线
胸背区
—— 第12胸椎棘突、第12肋下 缘、第11肋前份的连线
腰区
—— 两髂嵴后份及两髂后上 棘的连线
骶尾区
—— 尾骨尖
腰下三角
下界----髂嵴 下外界--腹外斜肌后缘 上内界--背阔肌下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uscle)
• 胸腰筋膜深层 • 腰方肌(quadratus lum-
borum musele)
9. 腰方肌筋膜,腹 内筋膜(abdo-minal ,腹 internal fascia) 横筋膜
10. 髂腹下神经(
iliohypogastric nerve)
和腰方肌。肾手术的腹膜外入路必经此三角。是腰疝的好发区,也是腹膜后 间隙脓肿穿破或引流的部位。
• 腰下三角: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此三角为腹后
壁的又一薄弱区,也可形成腰疝。腰区深部脓肿也可经腰下三角出现于皮下。
返回概述
深部血管和神经
深部的血管:
• 深部的动脉来源与浅部一致,另有椎动脉供血。 • 脊柱区的深部静脉与动脉伴行。 • 脊柱区的深静脉可通过椎静脉丛,与椎管内外、颅内以及盆部等处的深部静
• 颈膨大(cervical ,腰膨 enlargement) 大(lumbar enlargement)
• 齿状韧带
(ligamentum denticulatum)
• 终丝(filum ,马尾 terminale)
(caudaequina)
复习思考题
• 项部皮肤与筋膜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胸腰筋膜的范围
肌肉的层次(二)
肌肉围成的三角
• 枕下三角 :三角的底为软后膜和寰椎后弓,浅面为夹肌和半棘肌,枕大神经
行于其间。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
• 听诊三角:或称肩胛旁三角。三角的底为薄层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6肋间隙,
表面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 腰上三角:三角的底为腹横肌的腱膜,腱膜深面有3条神经,腱膜的前方有肾
关节突副突韧带,上壁为乳突,下壁为副突。 返回概述
椎管及其内容物
组成 内容物
• 脊髓、脊神经根、脊髓被膜、血管和脂肪等组织。
结构
• 前壁由椎骨体的后面、椎间盘及其后面的后纵韧带等构成 • 后壁由椎弓及黄韧带交替组成 • 两侧为椎弓根和椎间孔 • 后面是脊神经进出椎管的通路 • 上端接近圆形,其颈段和腰段,略呈三角形。胸段的椎管容积较小,
脉相交通。
脊柱区的神经:
• 主要来自31对脊神经后支、副神经、胸背神经和肩胛背神经。脊神经后支分
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 骨纤维孔:又称脊神经后支骨纤维孔。其上外侧界为横突间韧带的内侧缘,
下界为下位椎骨横突的上缘,内侧界为下位椎骨上关节突的外侧缘。
• 骨纤维管:又称腰神经后内侧支骨纤维管。前壁为乳突副突间沟,后壁为上
1.观察深筋膜及胸腰筋膜( (或腰背筋膜 thoraco-lumbar fascia) ) 1umbodorsal fascia
2.观察背部浅层肌肉:斜 方肌及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
muscle)
3.起点处切断斜方肌,将 肌片翻向外侧 • 副神经及伴行的颈横动脉 降支 • 肩胛提肌 • 菱形肌, 近棘突切断该肌 翻向外侧 • 观察上后锯肌 • 检查颈横动脉的降支和肩 胛背神经。 • 切断上后锯肌
脊柱的局部解剖
丁忠良
概述
境界与分区
境界 分区 体表标志 骨性标志 肌性标志
脊柱区的层次结构特点
皮肤 浅筋膜
皮神经 浅血管 深筋膜 肌层 血管神经 脊柱 椎管及其内容物
• 皮肤切口
操作
• 浅筋膜
1.显露斜方肌(trapezius muscle )
2.观察浅筋膜并找出有关 血管和神经 • 枕动脉(occipital aal nerve) • 枕淋巴结(occipital lymph node)
呈圆柱形。在骶骨内椎管(也称骶管)变得宽而大。
• 由于胸段椎管较狭窄,所以此部的椎体结核或椎管内肿瘤以及脊椎骨
折等,容易挤压脊髓和神经根而发生截瘫。
返回概述
么重要意义?
• 作椎板减压述时,要暴露出椎板,由浅入深要
切开哪些层次结构?
• 椎静脉丛位于哪些?有何重要意义? • 椎间盘的形态结构特点如何?在什么部位易引
起椎间盘突出症?可产生什么现象?
深筋膜的特点
• 项区的深筋膜分为浅、深二层,浅层覆盖在斜方肌表面,深层在该肌的深面,
称项筋膜。
• 胸背区和腰区的深筋膜也分浅、深层,浅层位于斜方肌和背阔肌的表面;深
层较厚,称胸腰筋膜,包裹竖脊肌与腰方肌,在腰部明显增厚,可分前、中、 后三层。
• 骶尾区的深筋膜较薄弱,与骶骨背面的骨膜相结合。
第二腰椎
返回概述
肌肉的层次(一)
由浅至深大致分为四层:
• 第一层有斜方肌、背阔肌和腹外斜肌后部; • 第二层有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和腹内斜肌后部; • 第三层有竖脊肌和腹横肌后部; • 第四层有枕下肌、横突棘肌和横突间肌等。
肋下神经(subcostal
nerve)
11. 第十二肋 12. 肾旁脂肪(pararenal
fat)
•背部深层及脊柱(the deep layer of back and vertebra)
•清除脊柱两旁的竖脊肌,观察 棘间韧带、黄韧带及锥板。
•椎板锯断
•硬膜外腔:脂肪、疏松结缔 组织和椎内静脉丛
• 深筋膜及肌肉 (续1)
4.解剖颈夹肌、 头夹肌及半棘肌:
• 枕下三角 :枕下 神经 、锥动脉 •枕大神经、枕动脉
5. 腰下三角。
6. 切断背阔肌
• 下后锯肌(serratus
posterior inferior muscle)
• 腰上三角 • 切断下后锯肌于 肋骨上的止点
• 深筋膜及肌肉 (续2)
3、脊神经的后支(dorsal rami of
spinal nerve)
• 内侧支 • 外侧支 • 臀上皮神经
4、肋间动脉和腰动脉时后 支 (dorsa branches of the lumbar artery)
5、腰区 沿腹外侧作一纵切 口,此处脂肪性的浅筋膜与 致密的深筋膜可以明显分开
• 深筋膜及肌肉
是指哪些部位?它和哪些肌肉、神经有密切关连?
• 背部由浅入深由哪些结构组成?请你根据解剖所见谈谈
它们的情况。
• 为什么肾脏的手术入路要从腰部沿第十二肋下做斜切口?
层次如何?应注意什么?
复习思考题(续)
• 椎管各壁由哪些结构组成?椎管的哪一部分最
易引起狭窄?狭窄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 椎管内有哪几层膜和形成哪几个腔隙,各有什
•硬脊膜 ,第二骶椎
•剖开硬脊膜(spinal dura , mater) 观察蛛网膜(arachnoid mater) ,潜 在的硬膜下腔
•切开蛛网膜,观察软脊膜 (spinal pia mater) ,蛛网膜下腔 ,终池 (subarachnoid cavity)
•观察脊髓的外形
• 后正中沟 ,后 外侧沟 ,后根 , 脊神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