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区局部解剖学
合集下载
《脊柱区局部解剖学》

的连线构成,当腰、骶、尾椎骨折时,此区变形。 ⑥骶正中棘: ⑦骶外侧棘:骶椎横突构成,是经骶后孔行骶神经麻
醉的重要标志。
整理课件
三、脊柱的骨性结构
脊柱的组成 由24 块分离椎骨、1块骶 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 韧带和关节紧密连结而成。
脊柱的弯曲
颈曲:凸向前 胸曲:凸向后 腰曲:凸向前 骶曲:凸向后
整理课件
寰椎横韧带
齿突尖韧带
位于寰 椎横韧 带深面, 张于齿 突尖与 枕骨大 孔前缘 之间。 甚薄。 可限制 枢椎向 下移位。
整理课件
覆膜
为后纵 韧带向上 的延续, 覆盖在齿 突后方, 向上附于 枕骨斜坡, 有防止齿 突后移, 保护脊髓 的作用。
整理课件
翼状韧带
位于寰椎横韧 带的前上方, 张于齿突与枕 髁之间,有限 制头部过度前 俯和旋转运动 的作用。 寰椎横韧带和 翼状韧带有合 称寰枢韧带复 合,有稳定寰 枢关节和寰枕 关节的作用。
整理课件
骶骨 由5个骶椎愈合而成,呈倒置的三角形。底向上,底
的前缘中份向前突,称岬。 骶骨前面光滑微凹,有4对骶 前孔。背面隆凸粗糙,有4对骶后孔。由骶椎椎孔连接成 骶管。 骶管向下开口于骶骨背面下部的骶管裂孔,裂孔 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 骶骨侧有耳状面与髂骨耳状面
相关节。
整理课件
四、脊柱的连接
整理课件
髂腰韧带
位于L4、5横突与髂嵴、 骶骨上部的前面之间, 为一肥厚而强韧的三角 形 韧 带 , 起 于 L4 、 5横 突,呈放射状,止于髂 嵴的内唇后半。有防止 L5椎体的旋转、防止L5 椎体在骶骨上超前滑动 的作用,稳定了骶髂关 节。
骶尾后浅韧带
棘上韧带的延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乎 封闭骶管裂孔。
醉的重要标志。
整理课件
三、脊柱的骨性结构
脊柱的组成 由24 块分离椎骨、1块骶 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 韧带和关节紧密连结而成。
脊柱的弯曲
颈曲:凸向前 胸曲:凸向后 腰曲:凸向前 骶曲:凸向后
整理课件
寰椎横韧带
齿突尖韧带
位于寰 椎横韧 带深面, 张于齿 突尖与 枕骨大 孔前缘 之间。 甚薄。 可限制 枢椎向 下移位。
整理课件
覆膜
为后纵 韧带向上 的延续, 覆盖在齿 突后方, 向上附于 枕骨斜坡, 有防止齿 突后移, 保护脊髓 的作用。
整理课件
翼状韧带
位于寰椎横韧 带的前上方, 张于齿突与枕 髁之间,有限 制头部过度前 俯和旋转运动 的作用。 寰椎横韧带和 翼状韧带有合 称寰枢韧带复 合,有稳定寰 枢关节和寰枕 关节的作用。
整理课件
骶骨 由5个骶椎愈合而成,呈倒置的三角形。底向上,底
的前缘中份向前突,称岬。 骶骨前面光滑微凹,有4对骶 前孔。背面隆凸粗糙,有4对骶后孔。由骶椎椎孔连接成 骶管。 骶管向下开口于骶骨背面下部的骶管裂孔,裂孔 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 骶骨侧有耳状面与髂骨耳状面
相关节。
整理课件
四、脊柱的连接
整理课件
髂腰韧带
位于L4、5横突与髂嵴、 骶骨上部的前面之间, 为一肥厚而强韧的三角 形 韧 带 , 起 于 L4 、 5横 突,呈放射状,止于髂 嵴的内唇后半。有防止 L5椎体的旋转、防止L5 椎体在骶骨上超前滑动 的作用,稳定了骶髂关 节。
骶尾后浅韧带
棘上韧带的延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乎 封闭骶管裂孔。
局部解剖学学第9版配套PPT-第六章 脊柱区

构成,椎管各壁的解剖结构特点及临床联系; 6. 脊髓的被膜,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的层次关系,内容及临床联系;脊髓
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7. 椎内静脉丛的组成与交通。
了解 1. 脊柱区的境界和分区;深筋膜解剖特点;
2. 椎骨与颅骨、肋的连结;
3. 脊髓的血供。
第一节
概述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一、境界与分区
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腰上三角
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 外下界:腹内斜肌 上界:第12肋 底: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 表面:背阔肌
是腹后壁薄弱区之一,腹腔脏器可 经此三角向后方突出,形成腰疝。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腰下三角
前界:腹外斜肌后缘 后界:背阔肌前下缘 下界:髂嵴 底:腹内斜肌 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
第二节
层次结构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
厚而致密,移动性小,有较丰富的毛囊和皮脂腺。
(二)浅筋膜
致密而厚实,含有较多脂肪,并有许多结缔组织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项区上部的浅筋膜 含纤维较多,故特别坚韧,腰区的浅筋膜含脂肪较多。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三)皮神经
一、浅层结构
1. 项区 颈神经后支较为粗大的皮支,包括枕大神经和第3枕神经。枕大神经(greater occipital nerve)是第2颈神经后支的分支,在上项线下方、斜方肌的起点处浅出,伴 枕动脉的分支上行,分布至枕部皮肤。枕大神经与枕小神经在名称上看似相关,但枕小 神经是颈神经前支所构成的颈丛的分支。第3枕神经(third occipital nerve)是第3颈 神经后支的分支,穿斜方肌浅出,分布于项区上部的皮肤。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7. 椎内静脉丛的组成与交通。
了解 1. 脊柱区的境界和分区;深筋膜解剖特点;
2. 椎骨与颅骨、肋的连结;
3. 脊髓的血供。
第一节
概述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一、境界与分区
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腰上三角
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 外下界:腹内斜肌 上界:第12肋 底: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 表面:背阔肌
是腹后壁薄弱区之一,腹腔脏器可 经此三角向后方突出,形成腰疝。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腰下三角
前界:腹外斜肌后缘 后界:背阔肌前下缘 下界:髂嵴 底:腹内斜肌 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
第二节
层次结构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
厚而致密,移动性小,有较丰富的毛囊和皮脂腺。
(二)浅筋膜
致密而厚实,含有较多脂肪,并有许多结缔组织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项区上部的浅筋膜 含纤维较多,故特别坚韧,腰区的浅筋膜含脂肪较多。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三)皮神经
一、浅层结构
1. 项区 颈神经后支较为粗大的皮支,包括枕大神经和第3枕神经。枕大神经(greater occipital nerve)是第2颈神经后支的分支,在上项线下方、斜方肌的起点处浅出,伴 枕动脉的分支上行,分布至枕部皮肤。枕大神经与枕小神经在名称上看似相关,但枕小 神经是颈神经前支所构成的颈丛的分支。第3枕神经(third occipital nerve)是第3颈 神经后支的分支,穿斜方肌浅出,分布于项区上部的皮肤。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脊柱区局部解剖PPT课件

• 5、尾骨coccyx:尾骨尖
.
31
• 颈肋 • 腰肋 • 腰椎骶化:可引起慢性腰痛 • 骶椎腰化:可引起慢性腰痛
• 脊柱裂:两侧椎板后端不融合,常见于腰 骶部。内容物可由此膨出
.
32
• (二)、椎骨连结: • 1、椎体间的连结:
–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连结 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纤维软骨板(颈1、 2之间除外),成人23个。外周部为 纤维环,中部为髓核。
.
49
.
50
.
51
• 椎管内容物:
– 脊髓被膜:
• 硬脊膜:硬膜外隙(腔)硬膜下隙(腔) • 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腔) • 软脊膜:
– 脊髓 – 椎静脉丛
.
52
.
53
.
54
• 椎间孔与脊神经
– 枕骨与寰椎间,寰枕关节后面与寰枕后膜前缘间形成 一孔,穿行C1和椎动脉。
– 寰枢关节与黄韧带之间形成一孔,穿行C2。
.
33
.
34
.
35
.
36
• 2、椎弓之间连结:
– 黄韧带ligamenta flava:连于相 邻两个椎弓板之间的韧带,由黄 色弹性纤维构成。为短韧带。
– 棘间韧带interspinal ligaments: 连于相邻两个棘突之间的韧带, 短韧带。前连黄韧带,后移行为 棘上韧带。
– 棘上韧带supraspinal ligament: 连结各棘突尖的韧带。纵行长韧 带。
– 前面观:
– 后面观:
– 侧面观:4个生理弯曲:
• 颈曲cervical curve:凸 向前,为后天。
• 胸曲thoracic curve:凸 向后,为先天。
.
31
• 颈肋 • 腰肋 • 腰椎骶化:可引起慢性腰痛 • 骶椎腰化:可引起慢性腰痛
• 脊柱裂:两侧椎板后端不融合,常见于腰 骶部。内容物可由此膨出
.
32
• (二)、椎骨连结: • 1、椎体间的连结:
–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连结 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纤维软骨板(颈1、 2之间除外),成人23个。外周部为 纤维环,中部为髓核。
.
49
.
50
.
51
• 椎管内容物:
– 脊髓被膜:
• 硬脊膜:硬膜外隙(腔)硬膜下隙(腔) • 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腔) • 软脊膜:
– 脊髓 – 椎静脉丛
.
52
.
53
.
54
• 椎间孔与脊神经
– 枕骨与寰椎间,寰枕关节后面与寰枕后膜前缘间形成 一孔,穿行C1和椎动脉。
– 寰枢关节与黄韧带之间形成一孔,穿行C2。
.
33
.
34
.
35
.
36
• 2、椎弓之间连结:
– 黄韧带ligamenta flava:连于相 邻两个椎弓板之间的韧带,由黄 色弹性纤维构成。为短韧带。
– 棘间韧带interspinal ligaments: 连于相邻两个棘突之间的韧带, 短韧带。前连黄韧带,后移行为 棘上韧带。
– 棘上韧带supraspinal ligament: 连结各棘突尖的韧带。纵行长韧 带。
– 前面观:
– 后面观:
– 侧面观:4个生理弯曲:
• 颈曲cervical curve:凸 向前,为后天。
• 胸曲thoracic curve:凸 向后,为先天。
局部解剖学背部

精选课件
14
腰下三角 Inferior Lumbar
Triangle
位置:位于腰区下部,腰 上三角的外下方。
境界:其内上界为背阔肌的前下缘,外侧界为腹外斜肌 后缘,下界为髂嵴,底为腹内斜肌,顶为皮肤和浅筋膜。
临床意义:为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可形成腰疝;盲肠 后位阑尾炎时,右侧腰下三角有明显压痛。
精选课件
第四层
枕下肌 横突棘肌 横突间肌
精选课件
10
四、 深部血管神经
动脉 枕动脉 肩胛背动脉 椎动脉
静脉 神经
脊神经后支:分为内、外侧 支
副神经 胸背神经 肩胛背神经
精选课件
11
重要的局部 结构
听诊三角 腰上三角 腰下三角
精选课件
12
听诊三角
➢定义:在斜方肌的外下方, 肩胛骨下角的内侧有一肌间 隙,临床称听诊三角或肩胛 旁三角。 ➢境界:斜方肌的外下缘、肩 胛骨脊柱缘;底为薄层脂肪 组织、深筋膜和第6肋间隙, 表面覆以皮肤和浅筋膜。 ➢意义:
精选课件
21
15
精选课件
16
直接连结 骨 连 结
间接连结
纤维连结: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棘上韧带 “三长”
黄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
“三短”
软骨连结:纤维软骨联合---椎间盘 “一软骨连结”
骨性结合:骶椎骶骨 尾椎尾骨 “二骨性结合”
-----关节突关节、寰枕与寰枢关节
“三关节”
精选课件
17
总结
———————————————————————
精选课件
13
腰上三角
Superior Lumbar Triangle
位置:位于背阔肌深面, 第12肋的下方。
局部解剖学-01.绪论和脊柱区.ppt

2020/10/5
基本解剖技术
• 剥皮 • 解剖神经和血管 • 解剖肌肉
2020/10/5
2020/10/5
2020/10/5
解剖方法
• 尸位和皮肤切口 • 翻皮 • 浅筋膜-皮神经
2020/10/5
2020/10/5
深层结构
• 肌肉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
• 听诊三角 • 腰下三角 • 腰上三角 • 肾手术切口
lymphatic node) • 神经(nerve)
2020/10/5
解剖尸体应遵循的原则
• 先预习、后解剖 • 由浅入深、主次分明 • 分工协作、勤思善问 • 爱护和尊重尸体
2020/10/5
器械用途和操作方法
• 解剖刀(scalpel) • 血管钳(hemostatic forceps) • 镊子(forceps) • 剪(scissors)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 主讲:李 波
2020/10/5
绪论
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区域内结构和 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 科学。
局部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的区别和联系
2020/10/5
人体结构层次概述
• 皮肤(skin) • 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 • 深筋膜(deep fascia) • 肌(muscle) • 血管(blood vessel) • 淋巴管和淋巴结(lymphatic vessel and
2020/10/5
深层结构
• 肌肉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
• 听诊三角 • 腰下三角 • 腰上三角 • 肾手术切口
2020/10/5
深层结构
• 肌肉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
2020/10/5
基本解剖技术
• 剥皮 • 解剖神经和血管 • 解剖肌肉
2020/10/5
2020/10/5
2020/10/5
解剖方法
• 尸位和皮肤切口 • 翻皮 • 浅筋膜-皮神经
2020/10/5
2020/10/5
深层结构
• 肌肉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
• 听诊三角 • 腰下三角 • 腰上三角 • 肾手术切口
lymphatic node) • 神经(nerve)
2020/10/5
解剖尸体应遵循的原则
• 先预习、后解剖 • 由浅入深、主次分明 • 分工协作、勤思善问 • 爱护和尊重尸体
2020/10/5
器械用途和操作方法
• 解剖刀(scalpel) • 血管钳(hemostatic forceps) • 镊子(forceps) • 剪(scissors)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 主讲:李 波
2020/10/5
绪论
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区域内结构和 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 科学。
局部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的区别和联系
2020/10/5
人体结构层次概述
• 皮肤(skin) • 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 • 深筋膜(deep fascia) • 肌(muscle) • 血管(blood vessel) • 淋巴管和淋巴结(lymphatic vessel and
2020/10/5
深层结构
• 肌肉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
• 听诊三角 • 腰下三角 • 腰上三角 • 肾手术切口
2020/10/5
深层结构
• 肌肉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
2020/10/5
局部解剖学课件:上肢下肢脊柱区

• 肩胛冈Spine of scapula • 肩胛骨下角 Inferior angle of scapula • 第12肋 12th rib
33
(二)层次结构
• 浅层结构 ✓ 皮肤 ✓ 浅筋膜 ✓ 皮神经 ✓ 浅血管 • 深筋膜 • 项筋膜 nuchal fascia • 胸腰筋膜 thoracolumbar fascia
13
• 下肢分部 • 臀部,股部,膝,小腿,踝和足
14
浅层
大隐静脉
(1)走行:
足背静脉弓内侧
内踝前方
穿隐静脉裂孔
股静脉
(2)属支:
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 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 侧浅静脉。
15
小腿前区
隐神经:伴行大隐静 脉。 腓浅神经:于小腿外 侧中、下1/3交点处穿 出深筋膜。
16
34
• 胸腰筋膜:分三层,形成两个肌鞘 35
• 肌 层
• 第一层 ✓ 背阔肌 ✓ 斜方肌 ✓ 腹外斜肌后
部
36
• 第二层 ✓ 夹肌 ✓ 肩胛提肌 ✓ 菱形肌 ✓ 上后锯肌 ✓ 下后锯肌 ✓ 腹内斜肌后部
37
• 第三层 ✓ 竖脊肌 ✓ 腹横肌后部 • 第四层 ✓ 枕下肌 ✓ 横突棘肌 ✓ 横突间肌
38
• 深部血管神经
• 动脉 ✓ 枕动脉 ✓ 肩胛背动脉 ✓ 椎动脉 • 静脉 • 神经 ✓ 脊神经后支:分
为内、外侧支 ✓ 副神经 ✓ 胸背神经 ✓ 肩胛背神经
39
听诊听三角诊或三肩胛角旁三角。
境界:该三角的内上界 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 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 下界为背阔肌上缘,当 肩胛骨向前外移位时, 该三角的范围会扩大。 ➢意义:是背部听诊呼 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33
(二)层次结构
• 浅层结构 ✓ 皮肤 ✓ 浅筋膜 ✓ 皮神经 ✓ 浅血管 • 深筋膜 • 项筋膜 nuchal fascia • 胸腰筋膜 thoracolumbar fascia
13
• 下肢分部 • 臀部,股部,膝,小腿,踝和足
14
浅层
大隐静脉
(1)走行:
足背静脉弓内侧
内踝前方
穿隐静脉裂孔
股静脉
(2)属支:
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 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 侧浅静脉。
15
小腿前区
隐神经:伴行大隐静 脉。 腓浅神经:于小腿外 侧中、下1/3交点处穿 出深筋膜。
16
34
• 胸腰筋膜:分三层,形成两个肌鞘 35
• 肌 层
• 第一层 ✓ 背阔肌 ✓ 斜方肌 ✓ 腹外斜肌后
部
36
• 第二层 ✓ 夹肌 ✓ 肩胛提肌 ✓ 菱形肌 ✓ 上后锯肌 ✓ 下后锯肌 ✓ 腹内斜肌后部
37
• 第三层 ✓ 竖脊肌 ✓ 腹横肌后部 • 第四层 ✓ 枕下肌 ✓ 横突棘肌 ✓ 横突间肌
38
• 深部血管神经
• 动脉 ✓ 枕动脉 ✓ 肩胛背动脉 ✓ 椎动脉 • 静脉 • 神经 ✓ 脊神经后支:分
为内、外侧支 ✓ 副神经 ✓ 胸背神经 ✓ 肩胛背神经
39
听诊听三角诊或三肩胛角旁三角。
境界:该三角的内上界 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 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 下界为背阔肌上缘,当 肩胛骨向前外移位时, 该三角的范围会扩大。 ➢意义:是背部听诊呼 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脊柱区解剖图

位于腰椎乳突与副突间后壁上关节突副突韧带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五级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肩胛背神经副神经肩胛背神经胸背神经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五椎管及其内容物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五级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椎管壁的构成意义
脊柱区
制作:陕西中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第一节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上界:枕外隆凸和上项线 斜方肌前缘 腋后线的延长线
境界 侧界 髂嵴后份 髂后上棘
下界:尾骨尖
项区 分区 胸背区
腰区 骶尾区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二、表面解剖
1.棘突 2.骶管裂孔和骶角 3.尾骨 4.髂嵴和髂后上棘
副神经
肩胛背神经
胸背神经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五、椎管及其内容物 (一) 椎管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1. 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 后壁: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 侧壁:椎弓根和椎间孔
意义: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 突出(L4、5)、黄韧带肥 厚可使椎管腔变形或变狭 窄,压迫其内容物而引起 症状。(截瘫)
成腰腿痛。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腰肋韧带:胸腰筋膜中 层上部张于第12肋与 第1腰椎横突之间的部 分增厚形成。
肾手术时,切断此韧 带可加大第12肋的活 动度,便于显露肾。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三、肌层
(一)肌肉分层: 第一层:斜方肌、背阔肌、腹外斜肌后部 第二层: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下后
脊柱区
制作:陕西中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第一节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上界:枕外隆凸和上项线 斜方肌前缘 腋后线的延长线
境界 侧界 髂嵴后份 髂后上棘
下界:尾骨尖
项区 分区 胸背区
腰区 骶尾区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二、表面解剖
1.棘突 2.骶管裂孔和骶角 3.尾骨 4.髂嵴和髂后上棘
副神经
肩胛背神经
胸背神经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五、椎管及其内容物 (一) 椎管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1. 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 后壁: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 侧壁:椎弓根和椎间孔
意义: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 突出(L4、5)、黄韧带肥 厚可使椎管腔变形或变狭 窄,压迫其内容物而引起 症状。(截瘫)
成腰腿痛。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腰肋韧带:胸腰筋膜中 层上部张于第12肋与 第1腰椎横突之间的部 分增厚形成。
肾手术时,切断此韧 带可加大第12肋的活 动度,便于显露肾。
陕西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课件——脊柱
三、肌层
(一)肌肉分层: 第一层:斜方肌、背阔肌、腹外斜肌后部 第二层: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下后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背区)

• Cadaver is placed in the prone position
• A median vertical incision • Two transverse incision • A curve incision • 3 transverse incision and a median
枕动脉 肩胛背动脉 椎动脉-分4段
颈椎病
(二)静脉(了解)
2020/3/5
(三)神经
1.脊神经后支
骨纤维孔:位于椎间孔的后外侧。 上外界:横突间韧带 下界:下位椎骨横突 内侧界:上关节突
通过的结构:腰神经后支 骨纤维管:位于腰椎乳突与副突间
前壁:乳突副突间沟 后壁:上关节突副突韧带 上壁:乳突 下壁:副突 通过202的0/3/结5 构:腰神经后内侧支
4. Muscles
Suboccipital triangle Triangle of auscultation Superior lumbar triangle Inferior lumbar triangle
2020/3/5
5. Deep blood vessels and nerves
(1) arteries
vertical incision on the back of upper limb
2020/3/5
Chapter 8 The back and vertebral region
I. Boundaries and divisions
II. Suface anatomy
Spinous process Sacral hiatus, Sacral cornu Coccyx Iliac crest and posterior iliac spine Apine of scapula Inferior angle of scapula The twelfth rib Erector spinae
• A median vertical incision • Two transverse incision • A curve incision • 3 transverse incision and a median
枕动脉 肩胛背动脉 椎动脉-分4段
颈椎病
(二)静脉(了解)
2020/3/5
(三)神经
1.脊神经后支
骨纤维孔:位于椎间孔的后外侧。 上外界:横突间韧带 下界:下位椎骨横突 内侧界:上关节突
通过的结构:腰神经后支 骨纤维管:位于腰椎乳突与副突间
前壁:乳突副突间沟 后壁:上关节突副突韧带 上壁:乳突 下壁:副突 通过202的0/3/结5 构:腰神经后内侧支
4. Muscles
Suboccipital triangle Triangle of auscultation Superior lumbar triangle Inferior lumbar triangle
2020/3/5
5. Deep blood vessels and nerves
(1) arteries
vertical incision on the back of upper limb
2020/3/5
Chapter 8 The back and vertebral region
I. Boundaries and divisions
II. Suface anatomy
Spinous process Sacral hiatus, Sacral cornu Coccyx Iliac crest and posterior iliac spine Apine of scapula Inferior angle of scapula The twelfth rib Erector spina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纵韧带
黄韧带(弓间韧带)
是连接相邻椎弓后部的弹性 结缔组织膜,由弹性纤维构 成,坚韧而富有弹性。参与 围成椎管的后外侧壁。厚 0.2-0.3cm,但其厚度和宽度 在脊柱的不同部位有所差异, 颈段薄而宽,胸段窄而稍厚, 腰段最厚,随着年龄的增长, 黄韧带可出现增生肥厚,以 腰段为多见,常导致腰椎管 狭窄,压迫马尾,引起腰腿 疼。
翼状韧带
前纵韧带:
全身最长的韧带,很 坚韧,位于椎体的前 面,上自枕骨大孔前 缘,下达第1或第2骶 椎体,与椎体边缘及 椎间盘结合较紧。前 纵韧带有防止脊柱过 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 的作用。
后纵韧带
位于各椎体 和椎间盘的 后面(椎管 前壁),它 较前纵韧带 狭窄,起自 枢椎,终于 骶管前壁。 它有限制脊 柱过分前屈 和防止椎间 盘向后脱出 的作用。
较细,其上、下缘各有一切迹,分别称为椎上切迹和 椎下切迹。
椎孔:椎弓与椎体围成一孔,称为椎孔。全部椎骨的椎
孔连成一管,称为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和脊神经根等。 椎上切迹 椎体 椎孔 椎弓根 横突 椎下切迹 上关节突 椎弓板
棘突
椎间孔:
椎骨迭连时, 上位椎骨的下 切迹和下位椎 骨的上切迹围 成一孔,称为 椎间孔(主要名 词),有脊神经 和血管通过。
乳副突韧带
上关节突的后缘, 有一卵圆形的隆起 称为乳突,横突根 部的后下侧,有一 小结节称为副突。 副突和乳突间有乳 副突韧带,韧带深 面有腰神经后内侧 支通过,该处韧带 肥厚或骨质增生, 均可压迫该神经。
髂腰韧带
位于L4、5横突与髂嵴、 骶骨上部的前面之间, 为一肥厚而强韧的三角 形韧带,起于L4、5横突, 呈放射状,止于髂嵴的 内唇后半。有防止L5椎 体的旋转、防止L5椎体 在骶骨上超前滑动的作 用,稳定了骶髂关节。
髓核 椎间盘
②韧缓冲压力,允许脊柱运动
椎间盘
终板
软骨终板
软骨终板有与其他软骨细胞一样的圆形细胞构成。软 骨终板在椎体上、下各一,其平均厚度为1mm,在中央 区更薄呈半透明状。软骨终板有许多微孔,是髓核的 水分和代谢产物的通道,在婴幼儿软骨终板的上下面 有微细血管穿过,在出生后8个月血管开始关闭到20— 30岁完全闭塞,故一般认为成人椎间盘是属于无血管 组织。软骨终板内无神经组织,故其损伤后即既不产 生疼痛,也不能自行修复。椎体上下的软骨终板如同 膝、髋关节的关节软骨一样,可以承受压力,防止椎 体椎骨遭受超负荷压力保护椎体,只要软骨终板保持 完整,椎体不会因压力而发生吸收现象。软骨终板还 可视作半渗透膜,在渗透压下水分可以扩散至无血管 的椎间盘。
三、脊柱的骨性结构
脊柱的组成 由24 块分离椎骨、1块骶 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 韧带和关节紧密连结而成。 脊柱的弯曲 颈曲:凸向前 胸曲:凸向后 腰曲:凸向前 骶曲:凸向后 脊柱的功能 保护、支持和运动
颈 曲
胸 曲
腰 曲
骶 曲
椎骨数目:
颈椎(7块) 胸椎(12块) 腰椎(5块) 骶椎(5块) 尾椎(4-5块) 颈椎(7块) 成 人 胸椎(12块) 腰椎(5块) 总数26 骶骨(1块) 块 尾骨(1块) 总 数 - 块
33 34
幼 儿
椎骨的一 般形态
椎体(前面)
椎弓(后面) 七个突起(椎弓上) 椎上切迹
一对横突
一对上关节突 一对下关节突
棘突
椎体 椎孔 椎弓根 横突 椎下切迹
棘突
上关节突 椎弓板
椎体:
为椎骨的前部,呈短圆柱状, 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 质。椎骨的负重部位。 压缩性骨折 。
椎弓:是椎体后方的弓形骨板,弓与椎体连结的部分
• 纤维环 • 纤维环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胶原纤维组成, 内层由纤维软骨带组成。各层之间有粘合样物质,使 彼此之间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纤维环的前侧和两侧部 分最厚,近乎于后侧部分的两倍。纤维环前侧部分由 前纵韧带加强,纤维环后侧部分较薄弱,各层之间粘 合物质也较少,不如前、外侧坚实,但也得到后纵韧 带的加强。 • 纤维环的相邻纤维层呈交叉排列,可能与髓核对其所 施的内部压力有关,短纤维较长纤维更易遭受巨大的 应力,不利于两椎骨间的运动,可引起放射状撕裂。 纤维连接相邻椎体,使脊柱在运动时作为一个整体, 纤维环甚为牢固,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保持着脊 柱的稳定性。脊柱外伤时,必须有巨大的力量使纤维 环广泛撕裂,才能引起椎体间脱位。纤维环可使相邻 椎体可以有轻度的活动,但运动到一定限度时,纤维 环紧张,又起节制的作用,限制旋转运动。
覆膜
为 后 纵 韧带向上 的延续, 覆盖在齿 突后方, 向上附于 枕骨斜坡, 有防止齿 突后移, 保护脊髓 的作用。
翼状韧带
位于寰椎横韧 带的前上方, 张于齿突与枕 髁之间,有限 制头部过度前 俯和旋转运动 的作用。 寰椎横韧带和 翼状韧带有合 称寰枢韧带复 合,有稳定寰 枢关节和寰枕 关节的作用。
寰椎横韧带 位于齿突后方,较 坚韧,有限制齿突 向后方移动的作用。 寰椎十字韧带 寰椎横韧带中部向 上、下各发出一纵 行纤维束,分别附 于枕骨大孔前缘和 枢椎体后面,有限 制齿突后移的作用, 当暴力损伤韧带时, 齿突向后移位,可 压迫脊髓有致命危 险。
寰椎横韧带
齿突尖韧带
位于寰 椎横韧 带深面, 张于齿 突尖与 枕骨大 孔前缘 之间。 甚薄。 可限制 枢椎向 下移位。
髓核内的压力分布
韧 带
• 寰枕前膜 位寰椎前弓 上缘与枕骨 大孔前缘之 间的结缔组 织膜,宽而 致密,中部 有前纵韧带 加强,并与 之愈合。
寰枕前膜
寰枕后膜
寰枕后膜
• 位于寰椎后 弓与枕骨大 孔后缘之间, 位于枕下三 角深面,其 外侧部有椎 动脉和第一 颈神经穿过, 成人皮肤至 寰枕后膜约 4~5cm。
横突间韧带
• 横 突 间 韧带 分 为 内外 两 部 , 内侧 部 呈 腱弓 排 列 , 保护 脊 神 经后 支 及 血 管, 其 厚 度由 上 向 下 逐渐 增 厚 。 在 上 腰 椎 横突 间 隙 , 外 侧 部 发 育不 良 , 仅为 薄 的 筋 膜层 , 在 下两 个 腰 椎 横突 间 隙 , 参 与 构 成 髂腰 韧 带 , 在 腰5骶1之间,横突间 韧 带 即 髂腰 韧 带 的腰 骶部。
• 髓核
• 出生时的髓核比较大而软,位于椎间盘的中 央,不接触椎体,在生长发育中髓核的位置 有变化,到成年时髓核位于椎间盘偏后。髓 核约占椎间盘横断面的50—60%。 • 依据年龄的不的同,水的含量可占髓核的 75—90%,在承受压力下,髓核使脊柱均匀 地负荷,在相邻椎骨的运动中,髓核具有支 点作用,如同滚珠,随脊柱屈伸向后或向前 运动。髓核虽不能被压缩,但具有可塑性, 在压力下可变为扁平,加于其上的力可平均 向纤维环和软骨终板各个方向传布。 • 髓核在椎体与软骨终板间起液体交换的作用, 直立时压力加大,其内含物中的液体可借渗 透压扩散至椎体,躺下时压力消除,肌张力 减小,液体经终板渗透至髓核。髓核的营养 靠软骨终板渗透,软骨终板与松质骨紧密相 连,椎体的松质骨内有丰富的血供。
关节突关节 • 各关节囊松紧不一,颈部松弛易于脱位,胸部 较紧张,腰部紧而厚。前方有黄韧带,后方有 棘间韧带加强,关节突关节参与构成椎间孔的 后壁,前方与脊神经相邻,颈段还有椎动脉穿 行。关节突关节有脊神经后支分支支配,该神 经受压或被牵拉,均可引起颈背腰痛。
颈椎关节突关节
• 颈椎关节突关节与全身各 种大关节一样属滑膜关节, 由上、下两关节突组成。 关节突与椎体平面约呈 40°~45°,关节面平滑, 覆有透明软骨,关节囊较 松弛。颈椎间小关节有引 导和限制运动节段的运动 方向的作用。如颈椎前屈 时,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 在下位颈椎上关节突上向 前滑动,但关节囊限制其 过度前屈。颈椎小关节排 列虽有利于屈伸活动,但 较不稳定,易受损伤。
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由3-7颈椎的椎体钩与上 位椎体的唇缘所组成。5岁以后随着颈段脊柱的运动而逐 渐形成,是由直接连结向间接连结分化的结果。
骶尾后浅韧带
棘上韧带的延续,几 乎封闭骶管裂孔。
关 节
寰枕关节 由枕骨髁与寰 椎上关节面构 成,关节囊松 弛,可使头作 前俯、后仰和 侧屈运动。借 寰枕前、后膜 加强关节的稳 定性。
寰枕关节
• 寰枢关节 • 包括3个关节,两侧由寰椎下关节面和枢椎上关节面构成 寰枢外侧关节,左右各一,相当于其他椎骨间的关节突关 节。 • 中间由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的齿突凹构成的环齿关节; 枢椎齿突与寰椎横韧带之间构成的寰枢正中关节,可使头 旋转。
椎下切迹 椎上切迹
椎间孔
各部椎骨的特征
颈椎:椎体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第3-7颈椎椎体上面侧缘 有明显向上的嵴样突起, 称椎体钩,下面侧缘的相 应部位有斜坡样的唇缘, 两者构成钩椎关节,椎体 钩的作用是限制上一椎体 向两侧移位,增加椎体间 的稳定性,并防止椎间盘 向外后方脱出。 椎体钩
颈椎横突根部有横突孔,孔内有椎动、静脉和交 感神经丛通过。横突末端分为横突前、后结节,第6颈椎前 结节前方有颈总动脉,结节间有脊神经通过,前结节是肋骨 的遗迹,有时第7颈椎前结节长而肥大,形成颈肋,可深达 斜角肌间隙或第一肋上面,压迫臂丛、锁骨下动脉和静脉。
横突肋凹
下肋凹
胸椎棘突细长向后下方 倾斜,彼此掩盖成叠瓦状。
腰椎
椎体粗壮椎孔呈三角形,比胸椎大,但比颈椎小。棘突 短、宽,水平伸向后方棘突间空隙较大,临床上常在此 作腰椎穿刺。第3腰椎横突最长,有较多的肌附着,穿行 于肌筋膜的腰神经后外侧支,可因肌筋膜损伤而引起腰 腿部疼痛,即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第4、5腰椎横突逐渐 变短,第4腰椎横突略向上翘,第5腰椎横突变得粗大。
横突
第1颈椎又称寰椎,主要特点是无椎体,横突较长。 第2颈椎又称枢椎,主要特点是有齿突,棘突粗大。
椎动脉沟
胸椎:
椎体呈短柱状,横切面呈心形,其矢状径比横径长,在椎体的 后外侧上、下缘各有一半圆形肋凹,上肋凹(大),下肋凹 (小),上下位椎骨的肋凹与肋骨头相关节。横突末端前面有 横突肋凹。 上肋凹 横突肋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