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诗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七诗词鉴赏

八诗词鉴赏(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1(10济宁) (3分)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第一问抓住“花欲燃”,一个“欲”字,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最后一句抓住“归”字,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2(10南充)(3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1分)答:深秋晚景图(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1)题目就点名了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夕阳西下”;(2)抓住“断肠人在天涯”这一主旨句,因漂泊在外思念家乡而极度悲伤。
3(10眉山)11.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
(3分)蒹葭(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1分)苍、霜、方、长、央。
解析(1)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伊人”是所追求的人,极力追求,她却始终在“水中央”,求之不得而苦闷;(2)考查对诗的押韵知识的把握,都押“ang”韵。
4(10南京)【品诗句】(3分)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C )(3分)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
生花妙笔细心品,披“诗”入情寻路径——2010年中考当代诗歌赏析题例析

研 读演 练 毋
~
…
~
不信 , 请看 那朵流 星 ,
是 他们提 着灯 笼在 走 。
() 首诗节奏 舒缓 , 合 朗读 。下面 四项 中朗读节 奏 ( 1这 适 用“/” 示) 标 和 重音处 理 ( 字下 面用“ ” 文 ・ 标示) 正确 的一 项是 () 都 A、 远远 的 /街灯 / 明 了, 像 /闪着 / 好 无数 的 , 明星 。
品析 , 是肤 浅地 、 立 地 思 考 , 不 能 从整 首 诗 的 角度 去 品味 , 懂 得 总 孤 而 不
、
“ 词不离句 , 句不离段, 段不离章 ” 的道理 。那 么 , 新颖别致的现 当代诗歌 面对 赏析试题 , 到底如何答题 ? 有没有什么方法和技巧?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我们
就结合部分地区 2 1 中考现当代诗歌赏析试题 一起来分析 、 0 0年 探究 。
研读 演练 球
\ ~~
生花妙笔细心品 ,
⑩ ⑧
【 点透视】 考
一一 靖 繁
湖南
” 情寻路径 ⑧ 入
当代 诗 歌 赏析 题 例 析
王礼 平
⑧
随着 新课改 的不 断深入 , 为与古 典诗 歌迥异 的文体 , 当代 诗歌 愈 作 现 来愈 受到人 们 的关注 。 纵观 近几年 中考 语文 试题 , 发现 以现 当代 诗歌为材 料 的阅读题 已频 频亮相 , 了又~ 道亮 丽 的风 景 。然 而 , 成 怎样解 答 现 当代
B我想 / 、 那缥 缈 的 / 中, 然有 /美丽 的 / 市 。 空 定 街 C那 / 、 隔着河 的 / 郎 / 女 , 牛 织 定能 够 / 着牛 儿 / 骑 来往 。
⑩ ⑧
⑩ @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课内部分)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课内部分)所选试题篇目明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7.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
(3分)18.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1分)②美的具体表现:(2分)【参考答案】17.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1分) 诗人孤独、思乡(2分)18.(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1分)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2分)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1分)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2分)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
(1分)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2分)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
(1分)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2分)(2010广西百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将军角弓不得控.控:②瀚海阑干..百丈冰阑干:7、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暗示归途艰险,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
2010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年广东省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一、基础(28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绿树村边合,口口口口口。
(孟浩然《过故人庄》)(1分)(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龚自珍《己亥杂诗》)(2分)(3)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4)口口口口口口口,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5)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分)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习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B.渔人甚异之/或异二者之为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玉盘珍羞直万钱D.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
人生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计得失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清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ào’àn( ),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
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如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深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语言,。
人生需要的是德行的mùyù( )、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2分)ào’àn( ) mùyù( )4.联系上下文,仿照划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2分)5.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
(3分)扬鞭策马倔强海阔天空坚韧按要求完成6~8题。
广州将举办第l6届亚运会,学校拟选派l0名同学参加滨海市中学生拉拉队,届时到亚运会赛场为运动员呐喊助威。
中考诗歌鉴赏十二种题型(有详细讲解和答案)

201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12大题型:1.炼字品析2.内容理解3.描绘画面4.情感体味5.主旨领悟6.形象感知7.景物描写8.意境欣赏9.名句鉴赏10.表达赏析11.典故溯源12.综合评价1.炼字品析题型阐释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精题回放例一(2009·陕西)湖上(宋)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二(2009·浙江台州)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闯关方略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在诗句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
如例一的“乱”,字面意思是“杂乱”“纷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例二的“衔”“横”,字面意思是“用嘴含”“横着坐”,词性是动词。
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可能是什么。
如例一,可能最初是“花开红树数莺啼”,例二可能是“山连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跨牛背”。
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方面多了一些什么。
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
2010年中考诗歌赏析

2010年中考诗歌赏析2010年中考诗歌赏析《观沧海》——东汉、曹操(乐府诗体)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
2、本诗描写实景的句子,体现出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桓,大获全胜,基本上平定了中国北部。
这首诗是曹操在行军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是我国写景诗中最早的名作。
开头两句,叙写游览的地点,一个“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写观海所见景物。
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写诗人观海所见。
一个“何”字写出了游客惊叹的神情;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掀起连天巨浪,其声势更是令人惊心动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
这吞吐宇宙的大海,不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吗?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去的,与诗的正文没有关系,但有加强表达感情的效果。
这首诗的重要特点是借写景来透露感情。
全诗写景,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的,但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五言律诗)1、这是一首写景诗。
2、诗中的千古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尾联的意思及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让我把家书托给谁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封家信到洛阳。
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切。
4、全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既写出了作者可访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七言律诗)1、本诗是写早春景色,是一首写景诗。
2、本诗的线索:游人的游踪。
3、本诗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1)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
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
(2)、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进行景物描写。
4、最能体现出早春景色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是一手观赏西湖风景的诗,是白居易写景诗中的名篇。
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
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然后点明环境。
2010年中考必背古诗词篇目汇集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古诗词(4) 》: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 孟浩然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64.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韦应物
65.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 杜甫
66.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
67.送友人(青山横北郭) 李白
68.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李白
69.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汉乐府
70.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70+1.逢入京使 岑参 (无要求背诵)
《古诗词(8) 》:
71.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
72.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
7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7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
75.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 王磐
76.从军行(烽火照西京) 杨炯
16.龟虽寿(神龟虽寿) 曹操
17.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18.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孟浩然
19.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朱熹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古诗词(3) 》: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己亥杂诗中考题_共10篇.doc

★己亥杂诗中考题_共10篇范文一:己亥杂诗中考题《己亥杂诗》中考试题汇编(一)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本诗开头两句,以“”修饰离愁,以“”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1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一)(甲)10.笼近酒家(2分)11.D(2分)(乙)10.浩荡白日斜或天涯(2分)11.D(二)阅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下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分)2..请你谈谈名句C、“落红”指落花。
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E、全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顽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范文二:己亥杂诗中考题载]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词鉴赏(三)(2012-02-2422:15:38)转载▼标签:转载分类:阳光分享原文地址: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词鉴赏(三)作者:冰儿(2010年湖北襄樊)(一)阅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10-11题。
(4分)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考诗、词、曲阅读理解 考试说明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也是中考语文试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应引起我们的继续关注。
这类题目以课外的诗词为主,难度较大;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为此,我们平时诵读古诗词时要善于作一些理解分析;题型以主观题居多,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有时兼顾传统的选择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阅读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对古诗词阅读的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知识疏理一、诗歌的概念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它要求以精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且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二、诗歌的基本特点1、高度的概括性2、饱含浓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的想象性3、语言凝练而富有音乐美三、诗歌的分类⎪⎩⎪⎨⎧散文诗自由诗格律诗按语言的表现形式分)2( (3)中国古典诗歌⎪⎪⎪⎪⎪⎪⎩⎪⎪⎪⎪⎪⎪⎨⎧⎪⎪⎩⎪⎪⎨⎧⎩⎨⎧⎩⎨⎧⎪⎪⎩⎪⎪⎨⎧⎪⎩⎪⎨⎧七言律诗五言律诗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绝句近体诗曲”“吟”等名称行”“歌行”“引”“诗题上有加上“歌”“乐府诗成熟于唐代七言古体诗成熟于汉代五言古体诗出现最早《诗经》四言古体诗古体诗古体诗诗)(::: 复习策略(一)从三个层面入手赏析1、理解——从语言上字、词(色彩、动作的字词)、句(修辞手法及哲理性)的层面上来理解诗意2、赏析——①了解诗人、作品(生平、风格等)②掌握常识(修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③把握意境(景、事、 情、物)3、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了解相关知识1、方法及表达效果。
——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反问、用典(表志向与情趣)等。
2、手法(表达技巧)——渲染、烘托、映衬、反衬、虚实结合、含蓄、象征、联想、想象3、方式(抒情方式):——A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直抒胸臆)——B 、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层次)(三)依类别来鉴(1)山水诗(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景中传达出的思想:喜悦或感伤。
(即:写什么样的景,抒什么样的情)。
(2)咏史诗的鉴赏A、感慨个人遭遇,抨击、讽谕社会现实;B、称颂、仰慕英雄C、自比自况,表理想、追求(诗中用典)(3)咏物诗的鉴赏(物与志) ——借物来表志向、情趣或隐射社会现实。
(4)边塞诗的鉴赏A、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痛苦,控诉战争B、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表达离恨别愁;C、描写塞外风光……主旋律是:爱国主义(5)送别诗——表朋友间的深情厚意、难舍之情;表对友的关心、牵挂及美好的祝愿(四)诗的语言特点: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委婉含蓄、婉约缠绵忧郁苦闷、悲壮旷达豪迈飘逸、激越雄健(五)教会学生清晰表述、规范答题。
例:鉴赏语言的答题句式:某个动词用得好,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展现了(表达了、揭示了)……的画面(思想感情、哲理)。
解题指导1、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
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2、主观题解题方法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典型考题解析例1: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解:懂得,明白。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是托物寓意。
请分析此诗讽喻了什么?(讽刺、揭露生活中那些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人间自有正义,最终必无好下场)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在文意上也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请简述理由。
(天地好,“天地”是指代人间。
“清霜”是指代正义。
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正义之气充满人间)——可从修辞、句式及写此诗的用意,主题来析例2: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诗人是怎样描绘春景的?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山光”“物态”交相辉映,生机盎然的春景图,然后创设了一种天气晴朗,云烟缥缈,水气蒙蒙的意境。
2、分析诗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所蕴含的哲理。
生活中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退缩或止步不前,而应克服困难,积极进取。
知识储备七—九年级诗词理解与赏析注:带﹡的是苏教版的篇目,其他的是苏教版、人教版、语文版的共同篇目。
【七年级上册】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富于生活哲理,说明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在我们所学的诗词中,包含此相同哲理的诗句还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浓浓的乡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也表达了这种感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王湾《次北固山下》交代作者行踪的句子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6)《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3、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
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画面。
[答]“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句意:(就是下阕的翻译)哲理: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作者的情感: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其他诗词曲中的句子,只要符合题意即可)(4)曹操的《龟虽寿》中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也表达了这种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月光满地。
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相近。
(2)诗中写月夜静谧的景色的句子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诗句的妙处。
[答]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