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骨科基本技术操作

骨科基本技术操作

通过电流刺激患处周围的神经和肌肉,促 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再生,缓解疼痛和肌肉 萎缩。
运动疗法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被动或主动运动, 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
缩。
肌力训练
通过抗阻运动和等长收 缩练习,增强肌肉力量 和耐力,提高关节稳定
性。
平衡与协调训练
通过平衡板、平衡垫等 工具,训练患者的平衡 感和协调性,提高身体
麻醉和体位
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复杂程度, 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并使患 者处于适当的体位。
观察和诊断
通过关节镜观察关节内部的情 况,诊断病情。
术后处理
缝合伤口,进行必要的术后护 理和康复训练。
关节镜手术的术后护理
疼痛控制
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医 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
适当的止痛药或镇痛泵。
伤口护理
手术部位消毒
手术前应对手术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消毒时应遵循无菌 原则,使用合适的消毒液和消毒方法。
02
骨折固定技术
石膏固定技术
总结词
通过在患处外部包裹石膏,利用其硬度和形状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详细描述
石膏固定技术是骨科常用的骨折固定方法之一。通过将特制的石膏材料包裹在患处周围, 形成坚硬的固定层,为骨折部位提供稳定的支撑,防止移位。适用于不同部位和类型的骨 折,尤其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固定。
认知与心理训练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方式, 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提 高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05
骨科康复技术
物理疗法
温热疗法
冷敷疗法
通过热源(如热水、热石、电磁波等)作 用于患处,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消退,缓 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骨科手术基本知识

骨科手术基本知识
骨科手术通常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操作,以最 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和恢复患者的骨 骼功能。
骨科手术的分类
根据手术部位,骨科手术可以分为上 肢手术、下肢手术、脊柱手术等。
根据手术目的,骨科手术可以分为矫 形手术、重建手术和功能恢复手术等 。
根据手术方式,骨科手术可以分为切 开手术、微创手术和关节镜手术等。
03
骨科手术的过程
手术室环境与设备
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应保持无菌状态,温度和 湿度应适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
手术设备
骨科手术需要一系列专业设备, 如手术刀、止血带、牵引器、内 窥镜等。
手术步骤与操作
消毒与铺巾
手术区域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并铺上无菌巾以减少感染的风 险。
手术操作
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骨骼或关 节修复、重建或置换等操作。
备血备皮
根据手术需要,可能需要 备血或备皮,即预先准备 好血液或手术部位的皮肤 。
患者及家属的注意事项
了解手术过程
患者在手术前应了解手术 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以便 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手术 。
遵循医嘱
患者在手术前应遵循医生 的医嘱,按时服药、定期 回诊复查。
心理准备
患者及家属应对手术有正 确的认识,保持良好的心 态,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
骨科手术基本知识
目录
• 骨科手术简介 • 骨科手术前的准备 • 骨科手术的过程 • 骨科手术后的护理 • 骨科手术的常见疾病与治疗 • 骨科手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骨科手术简介
骨科手术的定义
骨科手术是指通过外科手段对骨骼系 统进行修复、重建和治疗的手术。它 主要用于治疗骨折、关节疾病、脊柱 疾病以及骨骼肿瘤等疾病。

骨科手术常识

骨科手术常识

骨科手术常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

手术效果是否理想,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

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配合都可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并指导病人有关手术的一般知识,以便其积极配合,早日康复。

【心理指导】骨科病人依手术性质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心理:外伤病人由于伤口出血、疼痛和突然受到刺激而产生恐惧和紧张不安;矫形病人常担心术后的功能恢复程度;破坏性手术(如截肢)病人则为以后的生活质量或生命的长短担忧。

因此需向病人及家属进行以下方面的指导:1、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能取得的效果、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2、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告等。

3、致残手术之前,向病人讲清术后假肢的安装使用与功能及生活能力的程度,介绍有关效果理想的病例,增强自信心。

4、对无法根治的姑息手术,其预后情况只能向家属说清楚,以取得理解。

【术前指导】1、饮食:(1)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粗纤维、维生素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多饮水,以保证营养供给,并保持大便通畅。

(2)一般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以防止在麻醉手术过程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

2、活动与休息:(1)卧硬板床,以预防骨折后骨折端刺伤血管、神经肌肉而加重损伤。

(2)脊柱结核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以预防病变组织压迫脊髓而致瘫痪或病情加重。

3、特殊检查指导:磁共震检查常用于检查脊髓和软组织损伤及病变情况。

检查前,应除身上的金属物如项链、手表、骨牵引针等,以免相互干扰。

4、特殊治疗指导:高压氧治疗常用于外伤后肢体血运不良或神经营养障碍之病人。

进入氧舱前,应穿纯棉制品,拿掉身上所有易燃易爆用物(如打火机),以免产生火花或引起火灾。

5、胃肠道准备:(1)术前3日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不习惯卧床排便而致便秘和尿潴留。

(2)连续3日无大便者,需告诉护士使用药物通便。

(3)术前日需排除肠道淤积大便,以减轻术后腹胀,并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还可预防麻醉后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

骨科知识点笔记总结

骨科知识点笔记总结

骨科知识点笔记总结一、骨科常见疾病1. 骨折骨折是指骨骼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的情况,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简单骨折、复合骨折、开放性骨折等。

骨折的治疗包括固定和复位,有时还需要手术治疗。

2.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患者骨密度降低,易于发生骨折。

治疗包括补充钙质、维生素D,运动锻炼等。

3. 脊柱侧凸脊柱侧凸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疾病,可能会导致脊柱畸形、肌肉不平衡等问题。

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脊柱矫正术等。

4. 髋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适用于髋关节炎、髋骨坏死等疾病。

手术目的是换取更适合的髋关节假体,以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

5. 脊柱压缩性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是一种脊柱骨折的类型,常常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等原因引起。

治疗包括休息、固定、药物治疗等。

二、骨科常用检查方法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检查方法,能够直观地显示出骨骼的形态和结构,常用于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断。

2.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出骨骼的结构,对于骨骼畸形、骨折复杂等情况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3.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出软组织、韧带等结构,对于关节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

4. 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是一种评估骨质疏松程度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质疏松症的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骨代谢情况,包括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有助于了解患者的骨骼状况。

三、骨科常见手术治疗1. 骨折固定术骨折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通过内固定或者外固定的方式来固定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

2. 关节置换手术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治疗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包括膝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等,通过更换受损的关节假体,恢复关节功能。

3.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包括微创手术、开放手术等,通过清除压迫神经的间盘组织,缓解神经症状。

骨科手术基本技术 手术基本技术

骨科手术基本技术 手术基本技术
切剪。如遇到血管应及时钳夹,结扎后剪断。遇到神 经则游离并加以保护。
锐性分离主要用于分离关节附近的肌腱、韧带的 附着处,瘢痕组织,肿瘤周围及有粘连的组织等。
⒉ 钝性分离 常用刀柄、止血钳、剥离器、手指及纱布等逐步进
行分离。可在非直视下凭手指的感觉操作。 主要用于无主要血管、神经组织的部位,如分离皮下
组织、正常肌肉、筋膜及良性肿瘤包膜外的疏松结缔组织 等。
分离时注意不要造成主要组织结构的损伤和大面积的 撕裂伤 。
1.结扎止血法 2.电凝止血法 3.纱布压迫法 4.骨腊封闭法
三、止血
结扎止血法是指用血管钳钳夹出血部 位的血管,然后予以结扎或缝扎。此 法在手术中最为常见。
四、结扎
⒈结扣的种类 常见的有方结、外科结、三重结
二、解剖分离
按正常解剖组织层次进行,这样操作简便,对组织损 伤小,出血也少,也不会误伤正常组织或器官。
但在遇到手术部位的组织粘连或瘢痕时,操作起来就 比较困难。此时不能在瘢痕处直接分离,而是应稍稍延长 切口,然后从正常组织的解剖层次入手,逐步向瘢痕处分 离。
锐性分离和钝性分离
⒈锐性分离 用手术刀或手术剪,在直视下,看清楚后再进行
一、术野显露
1.选择合适的切口。 2.避开主要血管、神经。 3.切口走向要与皮肤、肌肉垂直,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皮
肤,右手执刀,力求一次切开皮肤全层,整个切口的边 缘要整齐,深度均匀,防止斜切。
⒈执弓式 为最常用的一种执刀方法,用拇指及食、中指捏 刀,示指置压在刀背上,刀柄置于手掌下方,力量放在腕部。 用于脊背部、四肢较长的皮肤切口以及胸腹部切口等。
促使肺膨胀。
结处,然后稍向上倾斜45°剪断线
拆线是指皮肤切口愈合后,将缝线拆除。有时也 可分期拆除。拆线时先消毒切口处,然后将线结 用镊子提起,线剪置于线结之下靠近皮肤处剪断 缝线,随即呈45°左右将缝线抽出

骨科手术学知识点总结

骨科手术学知识点总结

骨科手术学知识点总结一、骨科手术学的基本理论1. 解剖学基础解剖学是骨科手术学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人体骨骼结构和关节解剖特点,才能进行安全、有效的手术操作。

骨科医生需要掌握骨骼系统各个部位的解剖结构,包括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以便在手术中避免损伤到重要的解剖结构。

2. 病理学基础骨科手术学还需要结合病理学知识,了解各种骨骼系统的疾病病理特点,包括骨折、骨肿瘤、骨关节炎等。

深入了解疾病的病理过程,有助于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术前的准备工作。

3. 生理学基础骨科手术学还需要结合生理学知识,了解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修复机制。

这有助于医生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4. 临床诊断学基础骨科手术学需要掌握临床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包括骨骼系统的常见病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实验室检查指标等。

只有准确诊断了疾病,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

二、骨科手术学的诊断技术1. 影像学检查在骨科手术学中,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包括X射线、CT、MRI等检查。

通过这些检查手段,医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患者的骨骼结构和病变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实验室检查在骨科手术学中,有时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查手段来了解患者的体内情况,包括血液指标、骨骼代谢指标等。

这些检查手段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3. 术前评估在进行骨科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通过综合评估,医生能够为患者制定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案。

三、骨科手术学的治疗技术1. 骨折手术骨折是骨科手术中的常见疾病,对于严重的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内固定、外固定、骨移植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2. 骨肿瘤手术骨肿瘤是骨科手术中的重要疾病,对于恶性骨肿瘤,需要进行彻底的切除手术和辅助治疗。

对于良性骨肿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肿瘤切除、软组织修复等。

医学骨科学基础知识项操作

医学骨科学基础知识项操作

医学骨科学基础知识项操作医学骨科学基础知识操作骨科学基础知识操作的掌握对于医学专业学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骨科学的基础知识操作,包括骨骼解剖、常见骨折类型及其处理方法,以及骨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流程。

一、骨骼解剖1.1 骨骼组成人体骨骼主要由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

长骨如股骨、胫骨等,短骨如腕骨、踝骨等,扁骨如胸骨、肩胛骨等,不规则骨如脊椎骨等。

1.2 骨骼结构骨骼由骨质和骨髓组成,骨质包括硬质骨和骨小梁,骨髓则填充于骨腔内,分为红髓和黄髓。

1.3 骨骼功能骨骼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参与运动以及造血等。

二、常见骨折类型及处理方法2.1 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处与外界环境相通,易感染,处理时应先处理伤口,止血后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

2.2 闭合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未破裂,处理时应先进行X线检查确诊,然后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

2.3 骨折处理方法常见的骨折处理方法包括牵引复位、外固定和内固定,选择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类型进行。

三、骨科手术基本操作流程3.1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如X 线、CT等)、术前讨论等。

3.2 手术操作手术操作包括麻醉、切口、骨折复位、固定等步骤,操作时应注意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

3.3 术后处理术后处理包括伤口缝合、固定装置的固定、患者的护理和康复训练等,术后定期复查以确保骨折的愈合情况。

结语骨科学基础知识操作的掌握对于医学专业学生至关重要,通过学习骨骼解剖、常见骨折类型及处理方法,以及骨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流程,可以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1-第一章-基础知识-术前准备

1-第一章-基础知识-术前准备

医嘱书写方法:称体Fra bibliotek( )Kg. 麻醉式:连硬外 ,腰麻 ,全麻
(处理影响手术的内科疾病) (确认麻醉时间)
12.必要时,请内科会诊 13.进入手术室前,带一路液体(通道) 14.若急诊为创伤性休克 需将休克纠正,才能进入手术室 ●医嘱书写方法: 各相关医嘱
15.必要时,伤肢牵引 目的 (1)陈旧性关节挛缩畸形 (2)先天性关节挛缩畸形 ●医嘱书写方法: 跟骨牵引术 牵重( )kg
药名+剂型+剂量/单包装+用量/次+次/天+天
青霉素 针 80万u ×8 (支)×3(天) sig: 640万u Bid im H( )
(2)止血药(术前三天) 目的: 若肝功能较差,或出凝血时间较长 避免术中、术后出血过多。 医嘱书写方法: Vit K3 8mg qd im
4.术前术区备皮(三天) 备皮目的:减少暂驻细菌, 清除长驻细菌, 以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 术区:手术野。备皮方法:剃毛、清 洗、消毒、包扎。 医嘱书写方法: 术区备皮 qd
同时一台手术的完成,
是从术前准备开始直至术后处理、 患者康复才算结束。 因此, 手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系统工程。
正确的进行手术治疗 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 (2)正确合理的术中操作 (3)精心细致的术后处理
第一节 术前准备
充分做好手术前的
各项准备工作, 是整个手术成功的前提和 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术后遗留手术瘢痕。 影响患者容貌、肢体外表。 ⑤因损伤过重导致 截肢术后,遗留伤肢残疾。
4.签字内容: “患者及家属等对上述术中及术后可 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自愿承担 全部责任及后果,同意手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可控制手术出血,减少出血量,并
使解剖层次清楚,缩短手术时间。
1、驱血带及其应用:是一种5~8cm宽的
橡皮带子,经灭菌后,供手术前驱使肢体
血液回流躯体。
驱血带、止血带及电动冲汽机
☆ 2、充气止血带及其应用: 绑扎止血带的部位: 上肢——上臂上1/3处,
下肢——大腿上2/3处
☆重点、难点问题,要求 掌握。 △次重要点,要求熟悉。
三、止血
手术过程中止血的方式方法很多,多半用止 血钳对出血点进行迅速而准确的钳夹,或电 凝、纱布垫压迫等均有止血效果,以及外用 明胶海绵,骨髓腔出血用骨腊封闭等。
四、打结方法
五、缝合
1 缝合 方法:单纯对合缝合,内翻缝合 和外翻缝合三类,每类又分间断缝合和连 续缝合二种。
2 剪线
剪线,剪断后的丝线留1~2mm。正确剪线法 是在直视下将剪刀尖端稍张开,沿着拉紧的 缚线滑至结节处,并稍向上倾斜剪断线
讨论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式、手术计 划,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防治措施等。 同一骨科手术有几种手术方法,选择其中 之一的方法要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局部 病变情况。
术前讨论 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1、术前:麻醉意外。 2、术中:失血、误伤神经血管、诱发或加 重重要器官病变(重点是心、脑、肺) 3、术后:切口感染涉及到深部、骨不愈合 或延迟愈合、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术前症 状改善不满意,内固定物松脱、断裂、术后 复发、迟发性畸形等。
术前会诊
术前请相关科室会诊,治疗内科并发症: 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肺炎等。
(三)、术前酌情备血。
术中输血
(四)、术前用药
1、抗菌素皮试。 2、手术前半小时使用抗菌素。
(五)术前牵引
(六)术前选择手术器械 特殊器械准备:
(七)、术前与患者亲属及工 作单位领导谈话
病人的诊断,手术目的,手术 方式,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患者 及家属意见和签字同意。
六、引流
引流是用引流条(管)的一端插置于伤口 内,另一端留在伤口外,以引导伤口内分 泌物、积血流出的一种局部性治疗方法。
包扎伤口
手术成功
△第六节、术后处理
1、术后生命体征监护:心电、血压、呼 吸、血氧饱和度监护24小时。 百岁老人术后:
2、抗生素预防感染。 3、预防并发症。 全麻病人早期易 出现呼吸停止现 象,晚期易出现 肺部感染。
方法:
少数患者的伤肢由于石膏的固定,皮肤上 留有一层痂皮与汗毛紧密粘结,可在术· 前一周以前用无刺激性肥皂水每日轻轻擦 洗一遍,暴露于外界,约一周时间痂皮可 自行脱落,然后再开始术前备皮。
皮肤的准备范围
2.备皮范围皮肤的准备范围,依手术部 位而不同。对四肢的皮肤准备一般要 超过手术部位的上、下各一个关节,为手 术中需临时扩大手术范围作准备。
步骤: (1)、在上止血带部位,放置衬垫(血垫) (2)、缠绕止血带,外面用绷带包绕2~3层
缠绕止血带,外面用绷带包绕2~3层
消毒皮肤、铺巾
驱血: (3)、抬高患肢,用橡皮驱血
带由远而近驱血。
(4)、向止血带充气,到达所需压 力后,夹紧充气管 压力:上肢 成人250~300mmHg , 儿童 200mmHg 下肢 成人300~400mmHg , 儿童 250mmHg (5)、时间:一般控制在1小时左右,如手 术时间较长,应在1.5小时内松开5-10分钟, 然后再充气绑扎。
术前检查
3、放射科检查: 照片及CT,MRI检查、 定位等。
术前检查
4、化验室检查:心、肺、肝、肾, 凝血机能,血糖、血磷、血钙和碱性 磷酸酶。 卫生部规定必查项目: 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5、心电图检查 百岁老人术前检查:
术前讨论
手术者根据病人的全部资料作出正确的诊 断,然后制订出可行的手术方案。
手术同意书: 患者本人和 家属必须同 时签字,不 会签字者要 印手印,未 成年人可由 家属签字。
(八)、禁食、更衣。
第五节、骨伤科手术基本技术操作
一、显露 显露手术野的重要步骤是选择合适的切口
△二 解剖分离
应按正常解剖组织层次进行,这样操作起 来既容易简便,对组织损伤也小,也不会 误伤正常组织或器官。
△ 3、使用止血带的禁忌症
对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淋 巴管炎禁用。 幼儿和明显消瘦患者一般不用。 对恶性肿瘤或局部炎症的患者,可使 用止血带,但不能驱血。★第三节术前准备(一)、术前拟定手术方案
术前要根据病史、检查、辅助检查, 明确诊断,避免误诊,。
1、病史:发病原因、发展过程和治 疗经过。 2、检查:局部体征和全身系统检查。 局部检查要按照望、触、叩、 动、量 进行检查。
4、早期功能锻炼。 髌骨折 术后, 早期屈 膝功能 锻炼。
5、抬高患肢。 6、注意血运及切口渗血、神经功 能检查。 7、术后引流,记量,术后24~48 小时,视手术部位及引流液情况拔 出。 8、床边拍片复查。 9、防止石膏及皮牵引压迫。 10、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二)术前备皮
目的:作好手术区皮肤的准备,避免切口 感染。 1.时间与方法 开放性、复杂性骨折需要争分夺秒抢救生 命和伤肢,在短时间内要完成必要的术前 备皮。 其它四肢骨、躯干骨、关节矫形手术以及 肌肉、肌腱、韧带等手术,是选择性手术, 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术前备皮。
方法:
手术前三天,作清洁消毒。把患者备皮区 毛发剃净,修剪指(趾)甲,然后沐浴, 用肥皂和自来水洗擦全身,备皮区需洗擦 1~2遍。更换衣服和床单。 术前二天,开始作灭菌消毒。用2.5%碘 配、75%酒精按常规消毒,然后用无菌手 术巾包扎。 术前一天再作一次灭菌消毒、包扎。 现在都是备皮一天就行!
骨伤科手术学
广西中医学院瑞康医院骨科 王大伟
上篇 基础手术 第一章
骨科手术的基本知识
定义:
骨伤科手术学是研究人体脊柱、四肢 骨与关节及软组织病(运动系统)手 术治疗的一门学科。
第一节 骨伤科一般手术器械
电钻
拉钩
骨膜剥离器
骨凿
持骨器
刮匙
咬骨钳
骨剪
椎板咬骨钳
骨锉、锤、钳
第二节 止血带与驱血带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