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绪论
药用植物栽培学复习

药用植物栽培学复习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1.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其中渗透多门学科的知识,如植物生理、生态、保护、育种、遗传、土壤、肥料、气象、真菌、药用植物、中药化学、中药资源等学科。
药用植物栽培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用植物的产地和生态环境、种质资源和良种繁育、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态学特点、规范化栽培技术、优质高产的田间管理、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中草药的质量控制、采收加工和贮运等。
三、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3、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4、中药材的道地性与特产栽培道地药材:指大家公认的、生长于某特定地区的、质量优良和疗效好的正品药材。
全国道地药材约有200种,约占常用药材的2/5。
5、药材市场的特殊性药材市场与一般农产品的市场不同,药材生产的服务对象是中医院、中药制药企业等。
第二节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现在药用植物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1.种质资源退化问题突出。
2.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问题。
3.中药材产地不同引起质量差异。
4.产地采收加工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
5.野生或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破坏严重。
第三节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与发展方向1、GAP的概念: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AgriculturalPracticeforChineseCrudeDrugs)此过程的简称。
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
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是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各生态因子),也包括人为的干预。
所谓中药材的生产全过程,以植物药为例,即指从种子经过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到形成商品药材(产地加工或加工的产物)为止的过程。
此过程一般不包括饮片炮制,一般炮制可看作是中药制剂的前处理。
药用植物栽培学___绪论

第四节 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 • 一、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矿物药材三大类。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据调查,我国 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有1 000~1 200种。 二、 我国主要药用植物的分布 (一) 我国各主要区域适宜发展的药用植物种类 西南地区栽培种类 以黄连、杜仲、川芎、乌头、三七、郁金和麦冬等为代表, 野生种类则以川贝母、冬虫夏草、羌活为代表。 • (二) 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适宜发展的主要药用植物种类
•
• 山 东 忍冬、北沙参、栝楼、酸枣、远志、黄芩、山 楂、茵陈、香附、牡丹、徐长卿、灵芝、天南星。
小结
• •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是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种类和品种的要求,提 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 探讨并建立药用植物稳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 • • • • • •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主要有: 研究对象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 多数药用植物的栽培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 中药材的地道性与特产栽培; 生产规模的有限性。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 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 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
SOP的制定是企业行为,是企业的研究成果和财富。SOP是检查 和认证以及自我质量审评的基本依据,是一个可靠的追溯系统,也是 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生产人员的培训教材之一,因此必须认真研 究制定。 • SOP的制定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实验, 并经过生产实践证明操作的可行性,具有科学性、完备性、实用性和 严密性。
药用植物栽培学--绪论

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与发展方向
二、中药材GAP的内容:
银杏GAP基地
太子参GAP基地
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与发展方向
三、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 产量和质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 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 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药用植物栽培学也 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直接服务于中药材生产 的科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作物栽培学与耕作 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特点
性质
药用植物栽培学概念
研究对象
新兴学科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特点
研究任务
了解药用植物
栽培、管理、抚育
形态、特性、生长条 选地、整地、繁殖、播种、
件
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
产量、质量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特点
件栽条( )培件自 环境 条 、 然
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二、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 1、秦汉以前 2、秦汉时期 3、北魏时期 4、隋唐时期 5、明清时期 6、新中国成立以前
三、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药用植物栽培事业也得到了 迅速发展。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1 000余种中 药材中,常用的为500~600种,其中主要依靠 人工栽培的已达250多种,且近一半已大部分 或全部来源于人工栽培,如菘蓝、地黄、人参 等,其生产总量已占市场总需量的70%左右。 此外包括西洋参和番红花在内的20多种国外名 贵药用植物已在我国成功栽培。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2.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第一章--药用植物栽培绪论11

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内涵
➢ 药用植物: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药用植物种类多、涉及范围广,许多农作物也是重要的传统中 药材的基原植物。
2
22:48
《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简介
药用植物栽培是指从药用植物的选地、整地、播种、育 苗、移栽、田间管理到采收与产地加工的整个生产过程,以 及对野生药用植物采取野生抚育方法等.
13
22:48
(2)我国中药资源丰富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蕴藏 着极其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 动物和矿物药材3大类。
14
22:48
(3)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建国后制定了一系列 方针政策,1958年务院发表了《关于发展中药材生产问题的 指示》(以下简称《指示》),将中药材生产纳入国家计划指 导,使一直盲目状态的中药材生产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 行。
④保护生态环境。中药材的常年大量采挖,野生资源日趋 减少,由于过度采挖,有的药用植物资源已濒临枯竭,越来越 多的野生中药材已被列入保护品种,药用植物栽培将缓解野 生药用植物尤其是濒危物种资源的巨大压力,解决药材市场 的供求矛盾.
12
22:48
2)药用植物栽培概况
(1)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 早在2600多年前的《诗 经》中即记述了蒿、芪、葛、芍药等100多种药用植物的栽 培,枣、桃、梅等当时已有栽培,既供果用,又供入药。
22
22:48
23
22:48
24
22:48
25
22:48
26
22:48
27
22:48
28
22:48
29
22:48
30
22:48
药用植物栽培学 绪论

• 我国药用植物及其栽培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神农本草
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著。也是我国本草的 启蒙者,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37种,概括地论述了 药材的生境、采集时间及贮藏等。 • 唐朝苏敬等编著的《新修本草》(657-659)(又称《唐本
草》)全书载药850种,新增药物114种,被认为是我国第一
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组合,强调的是对防病治
病的实际效果。因此,在药用植物的栽培管理
中,还要与医药学密切联系,需要在现代医药
理论指导下,与药物化学、药理、临床医学、
制药学等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研究,采取
“研究、示范、推广”相结合,实现中药材生
产管理规范化、技术指标化、产品标准化。
第三节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
2005.3.
切实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加强市场引导。 10 发展中药材生产时,处理好中药材和特色农 1991.4. 5 1996.4. 2001.4. 产品的关系,招商引资(发展中药材生产与 0 企业结合,互惠互利),开发天然植物药原 料、绿色保健品等。
第四节 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 与发展方向
一、中药材GAP概述
道地性受气候、土质等多种因素影响,这
种因素的影响,不单单是限制生长发育,更重 要的是限定了次生代谢产物及有益元素的种类
和存在状态,这是引种后不能入药或药效不佳
的主要原因。
薄菏Mentha haplocalyx Briq.有四个化学型 1 薄荷酮-胡薄荷酮型-----广布 2 香芹酮-柠檬烯型------西南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对立统一;
“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各个功能系统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
辨证施治是以整体的宏观状态的调节为基础。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本章小结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药用植物栽培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实施GAP目的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方向第一章绪论中药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菌物及矿物药材,其中药用植物为其主要来源。
药用植物栽培在保证药材供应、满足中医临床和中药制药企业用药的需求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药用植物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是中医药学的物质基础。
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药用植物栽培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药用部位的质量、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从而研究制定优质、高产、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是研究并建立药用植物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中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生产目标。
与多个学科相互联系如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化学和植物保护学,是多学科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二、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药用植物栽培学研究的容广泛,包括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种质资源、良种繁育、田间管理、病虫防治、农药残留、重金属和药用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等。
三、研究容四、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围广我国药用植物有11000多种,其中常用中药约500余种,依靠栽培的主要药用植物有250种左右。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以传统经验为基础,并逐步渗入现代科学理论的一门科学。
它是祖国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一部分。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目前,多数药用植物栽培沿用传统种植技术,依靠药农的经验进行生产,虽然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多,但多数药用植物主要依靠采挖野生资源。
随着中药开发利用力度的加大,许多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已濒临灭绝。
药用植物学课件-绪论

二、细胞后含物及生理活性物质
后含物:属于贮藏物质或废弃物质,以成形 或不成形的形式分布在细胞质或液泡中。
生理活性物质,它们对细胞内生物化学反应 和生理活动起着调节作用,它们含量少,但 效能很高。
2019/12/26
一、后含物ergastic substance 1、淀粉starch
2019/12/26
细胞质的流动能促进细胞内营养物质的 流动。电镜下可见:
质膜:细胞质与细胞壁相接触的膜,主 要功能包括:选择透性:渗透现象:
2019/12/26
细胞器organelle 位于细胞质中,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成分和功能,并有膜包围的微器官,也 称拟器官。
2019/12/26
初生分生组织primary meristem: 在原分生组织(生长锥)的后部。是
边分裂边分化的组织。
2019/12/26
次生分生组织secondary meristem: 如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与根、茎的加粗和重新形成保护组织 有关。
2019/12/26
据所处的位置可分为: 顶端分生组织apical meristem : 位于根、茎顶端的生长锥,能较长时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理论课讲授,还有实 验课动手解疑,更有野外实习课观察对比.
2019/12/26
上篇
植物的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2019/12/26
2019/12/26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一、细胞的定义
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 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一般细胞直径在10~100µ m微米
(一)表皮: 通常是一层生活细胞,排列紧密,有
教案(药用植物栽培)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20
30
30
20
一、杜仲、肉桂的概述。
二、杜仲、肉桂的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三、杜仲、肉桂的栽培技术。
四、杜仲、肉桂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陈述
讲解
讲述
讲述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名 称
12.全草类药材
目的
要求
1掌握细辛、薄荷、鱼腥草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自学后
阐述
讲解
讲解
分析、讲解
讲解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名 称
5.根及根茎类药材
目的
要求
1掌握人参、西洋参的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2掌握人参、西洋参的栽培技术
2了解人参、西洋参的概述。
4掌握人参、西洋参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重点
难点
重点:人参、西洋参的栽培技术。
难点:人参、西洋参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时间
教学组织
重点
难点
重点:药用植物繁殖与播种技术
难点: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防治方法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20
30
50
一、播种材料和繁殖,播种材料的特点与繁殖方式。
二、播种,种子准备及播种量,种子清选和处理。
三、保护地育苗,露地育苗,无土育苗。
四、栽植前的准备,栽植时期和方法,栽植密度,移栽,栽后保苗措施。
教学方法
15
25
40
20
一、龙胆、黄芪、甘草、山药的概述。
二、龙胆、黄芪、甘草、山药的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三、龙胆、黄芪、甘草、山药的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汉代张骞多次出师西域,带回的红蓝花、大蒜、
胡麻、胡桃、石榴等,都引种在长安,现在在我国很
多地方已经广泛栽培。
•
黄连
麦冬
• 魏晋南北朝时期,左思的“蜀都赋”更是讴歌了 蜀都周围盛产药物,如川芎、黄连、当归、红 花、 辛夷、花椒等,“神农是尝,卢跗是料”,就 是引神农来尝药,卢跗(扁鹊)来采购药材。贾思勰 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的第一步农书,记载了24种 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如胡麻、兰香(罗勒)、姜、 蘘荷、木瓜、红蓝花、地黄、吴茱萸等。
药用植物栽培基础
第一章绪论
张建海 教授
一、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特点
• 1.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
• 药用植物:
•
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植物。
• 药用植物栽培学:
•
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质量构成因
素及其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调控途径,以其理论与技
术为指导,使药用作物获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
•
怀山药
怀牛膝
怀地黄
怀菊花
• 宋代非常重视,组织力量普查药材、编修 本草,其中唐慎微编撰的《经史证类备急本 草》,收载的药材达1784种,人工栽培的药 用植物72种,如川芎、姜黄、百合、葫芦巴、 山药、广藿香、地黄、茯苓、栀子等。沈括 的《梦溪笔谈》中论采药一文,就是对各类 药材适收期的科学总结。据统计宋代出口的 药材至少有58种,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宋代 药用植物栽培事业的发展。
红花、薏苡等为阳生植物,喜充足光照;细辛、黄连、人参等位阴生
植物,应栽培于隐蔽的环境。
•
•
繁殖方法多种多样:如川苓子为单茎节扦插繁殖、山药用零余子
繁殖等。有的栽培技术很独特,如附子要修根、地黄要倒栽等。
•
•
综合性强:与很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如药用植物学、植物生
理学、遗传育种学、植物化学、生态学、农业气象、土壤学、肥料学、
长发育规律研究不深。
•
药用植物病虫害研究肤浅、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措施不多:
种类与鉴定;分布于危害特点;病原、虫害生活史与习性;发
生与环境关系;成灾规律;被害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栽培技
术措施;无机生态因子(温度、湿度、雨量、光照、风);环
境与有机生态因子植物间套作、杂草、天敌。
川贝母
(暗紫贝母、卷叶 贝母、梭砂贝母、 甘肃贝母、、太白 贝母)
用矿物80种,它们是中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药饮片和中
成药的原料。
•
实施中药材GAP,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
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
有效”的重要措施。
三、中药材GAP产生的背景、内容和特点
• 中国政府开创性推行中药材GAP: • 1998年12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成立了《中
二、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
隋唐五代时期,政府重视药材的种植,隋朝皇宫太医署下设
有药园师,“以时种莳,收采诸药”。唐朝政府组织编写的《新
修本草》,首载了四川绵州种植附子。孙思邈著的《千金翼方》
记载了20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如枸杞、百合、牛膝、合欢、 车前子、黄精、牛蒡子等,其中枸杞就有四种栽培方法。
二、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
元代历史很短,但中外药材贸易很活跃,通过海
上出口的大宗药材,如姜、肉桂、黄连、大黄等,大
都是栽培的,农学著作《王祯农书》记载了不少药用
植物的栽培技术,如姜、莲、芡、乌梅、木瓜、山楂、
皂荚、红花、紫草、枸杞等。其中姜在生长期刨出老
姜出售、木瓜包花纸生产花木瓜的技术等,至今沿用。
•
枳壳
•
明代药材生产又有较大发展,栽培药用
植物已经达到200多种。据《本草纲目》记载,
明代变野生为家种的药用植物有35种,如荆
芥、麦门冬、黄连等,此时药用植物的栽培
已不拘泥于道地药材传统产地,而以药效为
主要标准,重视栽培技术的创新。
二、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
清代药用植物栽培药市兴衰影响很大。当药市兴盛
湖北贝母 浙贝母
•
药用植物栽培缺乏标准的操作规程(SOP):目
前中药材栽培大都按照当时传统经验进行操作,因而
同一药材不同地区栽培的品质差异很大,甚至外观形
态都有差异。
•
缺乏科学、客观的质量标准:目前对中药材的评
价仍然主要靠传统经验,即靠外观形状评价。既是有
内在质量标准,也不能客观全面,因而也在一定程度
一、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特点
• 4、药用植物栽培的道地性
•
道地性也称为地域性。中药材的分布与自然环境条件有着
不可分割的联系,他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都收到一定地理区域
的自然条件的制约。事宜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传统的道地药材,
如四川江油的附子、青城山的川芎、河南怀庆的地黄、甘肃岷
县的当归、宁夏中宁的枸杞、浙江鄞县的浙贝母等。因此,发
•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薏苡是我国栽培最
早的药用植物。
•
赵晓明等著《薏苡》考证:“薏苡这一特殊的禾本科作物在中国至
少有6000-10000年的栽培驯化历史。”书中详实考证了夏商时代甲骨文
中有薏苡从沼田、湿地转移到上田种植,以及收获、加工、脱粒、选种、
酿酒的描述,并且印证了浙江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薏苡种子有6000年以 上的历史。书中还考证了《山海经》记载的“木禾”即薏苡的古名。 •
的一门科学。
银杏
菊花
•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
•
是药用植物栽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我国广大药农和科研人员,是通过传承和提炼而成的具有指导推
广价值的技能技巧。
•
环境要求不同:甘草、麻黄等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喜气候和土
壤干燥的环境。泽泻、菖蒲、莲灯则生长在湿地中;地黄、金银花、
有40多年的历史,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员较少,分布于药材产区
的研究人员更少,因此目前药用植物栽培大多仍采用传统技术。
杭白菊
银杏
• 3、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 • 药用植物栽培除要求一定的产量外,更注重
药材的质量。有效成分的含量的多少,受药用植 物的品种、栽培技术、栽培年限、采收部位、采 收期、加工方法及贮藏条件等的影响。
上制约了中药材栽培的发展。
二、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 (2)发展方向
• 提高中药材的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是中药材栽培的永恒主题。
•
开展紧缺中药材资源再生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对重要野生药用植物生物学
特性、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为野生变家种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对野生资源的
依赖和破坏。
• 加强绿色中药材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注意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
• 加强药用植物栽培中的生态学原理的探讨:每种植物都有其特定的生长环境,应
该研究药用植物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近缘类群的成分变化规律,
了解其自然分布区,分析不同产地的有效成分含量,用于指导药材生产上的合理
布局。
杜仲
• 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良种选育研究:中药材品种选育应 以“选”为主,以“育”为辅,选育并顾,在现有农家品种的 基础上,通过筛选、纯化、比较后确定优良品系,直接用于生 产。
时往往会促进当地及其周边地区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
而且会促进地区间引种,如四川安县的山茱萸是清代
从陕西引种的,四川中江的白芍是清乾隆年间从渠县
引种,渠县白芍又是从浙江杭州引种。
• •
佛手
• 民国时期中医药发展受到抑制,抗战时期由于日 本军国主义侵略、封锁和掠夺,药用植物栽培的面积、 产量、种类全面锐减,但是药用植物栽培仍然有新的 发展。当时的国民政府农林部、军政部在南川三泉建 立常山种植场,专门进行黄常山野生变家种的研究, 并且引种不少药用植物。同时在江苏和广西建立起药 物种植场。四川专门组织专家等调查川芎、泽泻产地 的种植研究。
银杏
川芎
• 春秋战国
• 药用植物栽培与农作物栽培的发展 是同步的,春秋战国时代的《论语》就 记载孔子有“不撤姜食”的生活习惯, 说明这时山东已有姜的栽培。
二、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
秦汉时期药用植物栽培有很大的发展,已有种药
致富的农户,据司马迁著《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若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
冬虫夏草
• 1、中药材GAP产生的背景
•
1998年3月在布鲁塞尔会议上,欧洲特殊药物制造业协会提
出GAP国际化问题,从此拉开了国际社会关注天然 药物GAP的
序幕。
•
中药材是天然药物。我国是中药材资源大国,无论中药材
的种类、蕴藏量,还是栽培的面积、产量,均居世界之首。据
全国多次普查,我国有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中,药
• 2001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讨论起草 《国际传统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时,我国的《中 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成为世界卫生组织 的重要参考资料。
• 2002年4月17日由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试行)》,并于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展药用植物栽培应以发展道地药材为主,注重药材生长的适宜
性。
泽泻
红花
• 5、药材市场的特殊性
•
药材市场与一般农产品市场不同,它的
形成和发展与药材生产的发展与用药需求有
关联。药材为特殊商品,服务于病人用药的
需求,需求量有限,价格波动较大。
二、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 1、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概况
•
半夏
•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药用植物 栽培学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各 省、市、自治区的研究所相继建立了栽 培室、药材种植试验场、同时各医药学 校相继开设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