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绪论

合集下载

药用植物学PharmaceuticalBotany

药用植物学PharmaceuticalBotany
3、 注重概念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4、 注意生物学的基本规律——进化规律
5、 甘于寂寞,努力积累
药用植物学教学参考文献目录
书籍:
1. 华东师大主编《植物学》 2.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 3. 汪劲武编《种子植物分类学》 4. Sumnel b.Jones‘Plant systematics’ 5. 郑俊华主编《生药学》第三版 6. 黄璐琦主编《分子生药学》第三版 7. 中国植物学会编《中国植物学史》 8. 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和各地方植物志 9. 伦德勒编《有花植物分类学》 10. 江苏植物所主编《新华本草纲要》 11. 《全国中草药汇编》及彩色图谱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彩色图谱 13. 《本草纲目》及其他本草学著作、《本草纲目彩色药图》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7/23/2
020 2:48:41 AM02:48:412020/7/23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7/23/2
谢 谢 大 家 020 2:48 AM7/23/2020 2:48 AM20.7.2320.7.23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23-Jul-2023 Ju ly 202020.7.23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7 月上午2 时48分 20.7.23 02:48J uly 23, 2020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7 月23日 星期四2 时48分 41秒02 :48:412 3 July 2020
•Leabharlann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2时48 分41秒 上午2时 48分02 :48:412 0.7.23

高职药用植物学优秀教案1绪论

高职药用植物学优秀教案1绪论

教师授课方案附:讲稿第一章绪论一、这是一门什么课程?药用植物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生药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药剂学、药物化学、药事管理等药学专业课中也有涉及,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

药用植物的知识与中药鉴定的基原鉴定、形态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都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学好药用植物学知识对鉴定中药真、伪、优、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药大多来源于植物,由于品种繁多,在临床中经常出现一些外观相似以致错用的现象。

如佩兰和泽兰,它们是两个不同科属的植物,佩兰来源于菊科,泽兰来源于唇形科。

菊科植物茎为圆形,花序为头状,唇形科植物茎为方形,花序为轮伞花序。

因此,鉴定二者只要从茎的形态、花序类型,就可一目了然把两者区别开。

二、了解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1、两个概念(1)药用植物:有治疗、预防疾病和保健功能的植物。

(植物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2)药用植物学:利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药用植物学研究内容: 研究药用植物形态、组织构造、生理功能以及分类等方面的规律,而达到合理利用它们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目的。

据统计已有记载的药用植物为11020种。

而中药的绝大部分来自于植物,约占总数的87% 。

资源最为广泛,最为丰富的是被子植物。

2、我国药用植物的发展状况-发展简史古代由于药物中植物类药占大多数,所以古代把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把药学称为“本草学”。

汉代: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37种。

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将药物按其自然属性分类。

唐代:李勣、苏敬等新修本草载药844种,我国第一部药典。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整的文献。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方11096条。

是我国16世纪以前祖国药学或中药学的全面总结。

清代:赵学敏编撰的《本草纲目拾遗》,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

药用植物学绪论PPT课件

药用植物学绪论PPT课件

29.09.2020
29
(一)细胞壁的结构: 1、胞间层inercellular layer
2、初生壁primary wall 3、次生壁secondary wall (二)纹孔和胞间连丝:
(1)单纹孔simple pit (2)具缘纹孔bordered pit (3)半缘纹孔half bordered pit
29.09.2020
9
29.09.2020
10
三、研究观察植物细胞的工具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内部结构,通常称为显微 结构。
显微镜的种类可分为: 光学显微镜显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或亚显微结构。
29.09.2020
11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构造
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细胞的构造,将各种植 物细胞的主要形态特征都集中在一个细胞里 加以说明,这个细胞称典型植物细胞或模式 植物细胞。
29.09.2020
30
29.09.2020
31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分裂
植物细胞的分裂通常有三种方式: 有丝分裂mit9.09.2020
33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
版权所有,谢绝拷贝。
29.09.2020
34
2020/9/29
组织:许多来源相同,形态、结构 相似,生理功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 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29.09.2020
23
二、细胞后含物及生理活性物质
后含物:属于贮藏物质或废弃物质,以成形 或不成形的形式分布在细胞质或液泡中。
生理活性物质,它们对细胞内生物化学反应 和生理活动起着调节作用,它们含量少,但 效能很高。
29.09.2020
24
一、后含物ergastic substance 1、淀粉starch

药用植物全套PPT课件

药用植物全套PPT课件

2.1.1.2细胞器:在结构上,质体和线粒体(细胞
核)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溶 酶体、圆球体、微体、液泡具有单层膜结构,
核糖体、微管和微丝为无膜结构。
2.植物的细胞-基本结构
2.1植物细胞的结构
2.1.1原生质体 2.1.1.2细胞器
核膜 (1)细胞核
核仁 核液 染色质
2.植物的细胞-基本结构
2.1.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
并有膜包围的细小器官。包括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 察到的质体(包括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线
粒体、液泡和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的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圆球体、微体、微管 和微丝等。
2.植物的细胞-基本结构
2.1植物细胞的结构 2.1.1原生质体
2.1.1.2细胞器
(1)细胞核 细胞核的功能:
传递和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调节细胞内物质的代谢途径,
绪 论
三、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观察、比较和实验的 方法。做到几个相结合:
课内、课外(自学)相结合;教材与参考资料相结合;
课堂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
单独钻研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学习和科研相结合。
药用植物学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教学目标
△ 1.能解释细胞的概念 △ 2.能说明细胞的结构 ☆ 3.能说明细胞各部分的作用 4.解释显微结构、亚显微结构的概念 5.说出后含物的类型及其在中药鉴定中的意义 能力目标:会识别植物细胞及后含物的形态结构 ( △——重点 ☆——难点)
1.植物的细胞-概述
1.细胞的定义: 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 的。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 活动的基本单位。 根据植物体所含细胞的多少将植物分为: 单细胞植物 例如:衣藻、小球藻、细菌等 多细胞植物 例如:种子植物等大多数植物。

药用植物学课件-绪论,植物细胞

药用植物学课件-绪论,植物细胞
按照原生质体内物质的作用、形态及组分上 的差异,又分为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等。
(一)细胞质cytoplasm
细胞质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为半透明、 半流动的基质。
细胞质可相对划分为三层,即细胞质与细胞 壁相接触的膜称作细胞质膜,与液泡膜相接 触的称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部分称为中 质。
(二)细胞器organelle:是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 组成和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器官,也称拟器官。
存在:在种子的胚乳和子叶细胞里多 含丰富的蛋白质,以糊粉粒的状态贮 存在细胞质或液泡里,或一无定形的 状态分布在细胞中 .
性质:化学性质稳定的无生命的物质, 与构成原生质体的活性蛋白质完全不 同。
(四) 脂肪fat和脂肪油fixed oil:
存在:植物各器官尤其是种子中。
鉴别:遇苏丹Ⅲ溶液显橙红色、红色 或紫红色。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它与 液泡、质体一起构成了植物细胞与动 物细胞不同的三大结构特征。
(一)细胞壁的分层:细胞壁分为胞间层、 初生壁、次生壁三层。
细胞壁的层次图
(二)纹孔和胞间连丝
1.纹孔:细胞壁形成时,次生壁在初生壁上 不是均匀地增厚,未增厚的部分形成凹陷, 称纹孔. 纹孔没有次生壁,只具有胞间层和初生壁。 有利于水和其它物质的交换 . 纹孔的类型
国内相关书籍期刊杂志
《中国药用植物志》、《中国中药资源》、《中国 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中国药材 资源地图集》、《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国高等 植物图鉴》、《中药辞海》、《中药大辞典》(上、 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 《中国植物志》(共125卷册)、《中国真菌志》、 《中国地衣植物图鉴》、《中国药用孢子》。
肉桂木质化的细胞壁

《药用植物学绪论》PPT课件

《药用植物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绪论
• 引言
➢单一的化学“活性成分”可能会 产生
各种不良的“副作用”,不过从整 体植物当中提取的“混合”组分却 很少发生,因为组分当中其它的一 些成分可能会以目前还未了解的方 式 早在调2和0万这年些前活,性中成国分人的祖先就吃过
芡实的种子。许多许多世纪以后,人 们认识其药用价值,便将其载入到中国 最早的草药学书籍当中。《神农本草经》
1.
蓼科、马兜铃科、毛茛科(2学时)
2.
木兰科、罂粟科、十字花科(2学时)
3.
石竹科、景天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2学时)
4.
五加科、伞形科(2学时)
后生花被亚纲(合瓣花亚纲)
1.
木犀科、龙胆科、旋花科、紫草科、车前科(2学时)
2.
唇形科、茄科、桔梗科、菊科(2学时)
•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2学时)
• 功效: 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和抗 癌作用。
第一节:菌类植物概述
第三章 菌类植物
• 自然界的菌类植物约有12万种(含细菌),分布 极广。菌物体为单细胞或丝状体,一般不含光合 作用的色素,不能自养。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的,均具有细胞壁或某一阶段具有细胞壁, 这 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 按传统,常分为细菌、粘菌和真菌三个门。目前, 常将真菌和粘菌统称为菌物(Mycophyta)。
第一节:概述
第二章:藻类植物
• 藻类植物Βιβλιοθήκη 植物界中一群最原始的低等类群。它们的 基本构造和功能与高等植物有着本质差别,在植物学 上常把藻类植物称为原植体植物 (thallophytes)。
• 主要特征:藻类植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藻类植物 体构造简单,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多为单 细胞、多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和枝状 体等,仅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

一、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人们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接触并了解到某些动植物对人体可以产 生影响,进而逐步创造了原始医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七十毒 "(《淮南子· 修务训》)的传说,则充分反映出我们祖先从十分遥远 的时代,便开始在实践中认识药物、应用药物。这个时期没有药用 植物栽培,也谈不上中药材质量,人们只是采挖野生植物资源供药 用。
中药材GAP在国际上才是近几年刚开始的,是以天然药材为原 料的药品生产质量控制配套技术规范来研究的。日本1992年厚生省 药物局组织编撰并发行了《药用植物栽培与品质评价》,相当于药 用植物GAP中的操作规范。日本药用植物栽培与评价的主要项目涵 盖植物名、利用部分、植物性状、药材性能及产地、栽培种特性、 栽培法、特性分类、栽培历史和资料9个方面,对药材生产的全过 程分别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1998年3月欧共体药协会制定了《药用与芳香植物种植管理规 范(GAP)》。从种子繁殖材料、栽培、收获、初加工、包装、贮 存运输、设备、人员及设施、文体记录、教育和后期保证11个方面 进行了严格规范,特别强调在栽培过程中严禁重金属和其他化学物 质污染产地环境(土地、水体、大气)。
二、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是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种类和品种的 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充 分发挥其遗传潜力,探讨并建立药用植物稳产、优质、高效栽培的
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中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的生产目标。药用植物栽培涉及保证“植物-环境-措施”这一农业 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各项农艺措施,包括了解不同药用植物的特征 特性,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选地 整地、繁殖和播种、田间管理、防病治虫等各种栽培技术措施 。 研究药用植物栽培,必须掌握与药用植物群体(生物学特征和

药植绪论

药植绪论

积雪草 垂盆草
史载于《本草纲目》,咽喉肿痛、乳腺炎、 中耳炎、疮痈肿毒、颈淋巴结核。 玉簪
传统药用茶,清热散风、解毒、除烦止渴、 消肿、抗风湿、调节血压、调节血脂。
苦丁茶
道地:“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江东以来,小小杂药,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 本邦”(陶弘景)
“好道地药材” (元代汤显祖《牡丹亭调药篇》)
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理论 和临床经验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多在中医古籍 有记载,药房有售包括中药材、中药汤剂和中成 药。




中药和草药两者可互相转化: ① ,如《神农本草经》 中的杜若、积雪草、泽漆等。 ② 被中医采用,运用中医理论指 导 ,如垂盆草、百蕊草、白毛夏枯草 等。
三、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
1、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及其基源种类
“同名异物”
东北蓼科蓼蓝
大青叶 华东十字花科菘蓝 华南蕨床科植物马蓝 江西、湖北等地马鞭草科 路边青
“同物异名”
人参:
鬼盖、人衔、神草、人微、土精、地精 石柱参、东洋参 、高丽参、长白参 :生晒参、白人参(糖参)、红参
野参、圆参、籽扒参
三七:
本草是中草药的另一种说法. 古人有大量关于 中草药的著作以本草命名,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 草、食疗本草、滇南本草、证类本草。
本草化妆品:
所用本草特点: (1)、配方必须完全公开,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须经医 学文献和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且不含公认的致敏源。 (2)、配方精简,不含色素,香料,防腐剂及表面活性剂。 (3)、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针对性强,较一般保养品功 效显著。
具体如下:
1.培养兴趣(广东的凉茶、靓汤)。
2.准确掌握植物形态、植物解剖的名词术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草纲目拾遗》
• 作 者:赵学敏。 • 成书年代:1765年。 • 载药数目: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中国植物志》
三、药用植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 生药学(中药鉴定学) • 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 • 中药学 • 药材营销等
四、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 注重系统性 联系实验,理解基本概念 注重概念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注意生物学的基本规律——进化规律
并且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 草》]
•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 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 • 载药数目:844种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 简称《证类本草》]
• 唐慎微 1082-1083年 • 载药数目:1500余种
《本草纲目》
• 作者:李时珍 • 成书年代:初稿1578年,定稿1592年,出版
• 扩大药用部位(四)利源自植物生物技术,扩 大繁殖濒危物种,培养活性成 分高含量物种和转基因新物种
• 对中药品种进行更深入客观的鉴定研究 • 生物个体的扩增及大规模培养 • 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
(五)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 药用植物基因资源合理保护与利用
二、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神农本草经》
药用植物学 绪论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沃森和克里
我国是世界上药用植物种类最 多,应用历史最久的国家。
• 药用植物383科 • 11020种 • 占中药资源的总数的87%
一、药用植物学的 研究内容及任务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防治疾病和保 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用植物学的知识 和方法来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 功能,化学成分,分类鉴定,资源开发 和合理利用的学科,它是药学专业和中 药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1596年。 • 载药数目:1892种 • 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
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 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 传播海外,先后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 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 《本草品汇精要》 • 刘文泰 • 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
(一)研究中药原植物的种类, 来源,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 同名异物:同一名称药材植物来源不同
• 同物异名:同一药材各地区,各时期名 称不同
• 使用正名 • 摒弃异名 • 一物一名
运用植物学的知识确定物种,研究药用植物的外 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地理分布,就能解决植物类 中药长期存在的名实混淆问题,对中药材生产、 科研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以及资源开发都具 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研究,合理利用植 物资源
• 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从植物中寻找新的 有效成分研制新药。
• 同一药材中往往含有不止一种可供药用 的有效成分,未被利用的成分也常具有 生理活性,因此药材中含有的各种生理 活性物质应综合考虑,充分利用。
(三)根据植物间亲缘关系,结
合相关学科,寻找药材的新资源。
• 应用有效成分为指标,从近缘科、属中 扩大药源
•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 成书年代 :公元一到二世纪 • 载药数目:365种 • “三品分类法” • 所记各药功用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 《本经》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
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草经集注》
• 梁代(公元500年前后) 陶弘景 • 收载药物730种 • 用朱写《本经》文,墨写《别录》文 • 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 • 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