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思维和表达的特点

合集下载

新闻评论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语言特点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或话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

作为一种具有舆论导向性的新闻报道形式,新闻评论在内容和语言上都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新闻评论在内容上通常会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

与一般新闻报道不同,新闻评论更注重分析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以及对事件的评价和观点的阐述。

评论者通常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通过理性的论证和充分的事实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因此,新闻评论的内容更具有深度和思考性,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思考的角度。

新闻评论在语言上通常会使用较为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评论者通常会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夸张等手段,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同时,评论者还会运用一些专业术语和行业内的概念,以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深度思考。

这些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够更好地传递评论者的观点和立场。

新闻评论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个人立场。

与一般新闻报道注重客观、中立的原则不同,新闻评论更加突出个人的观点和立场。

评论者通常会在评论中表达自己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可能会有明显的倾向性。

然而,好的新闻评论应该能够在表达个人观点的同时,保持理性和客观,提供充分的论证和事实依据。

新闻评论还常常采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评论者会对新闻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批评和指责,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同时,他们还会运用辩证思维,综合各种观点和利益,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这种批判性和辩证性的思考方式,能够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全面的观点,从而使新闻评论更加有说服力和引导性。

总的来说,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形式,具有深度、思考性、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及主观性和辩证性的特点。

通过新闻评论,读者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和思考的角度,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一个事件或话题。

因此,新闻评论在媒体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导公众的思考和舆论的形成,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新闻评论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语言特点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和报道的事实进行综合分析、评论和评价的一种文体。

它是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评判,能够反映社会舆论和公众的意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新闻评论语言具有一些特点,下面就进行具体的解释和描述。

新闻评论语言通常具有客观性和客观性。

新闻评论是对事实的评价和解读,需要基于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因此,在选择词汇和用语时,新闻评论通常采用客观、中立的措辞,避免主观感情色彩的介入。

同时,新闻评论也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需要使用准确、严谨的语言表达观点和意见。

新闻评论语言通常具有辩证性和思辨性。

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新闻评论语言通常会引入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进行对比和比较,以展现辩证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新闻评论也需要对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推理和预测,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和未来性。

新闻评论语言通常具有感情色彩和倾向性。

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的主观评价,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利益和关切。

因此,新闻评论通常会体现出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态度,表达对事件的支持、赞同或批评、反对的立场。

这种感情色彩和倾向性可以通过词语的选择和表达方式来体现,但需要注意保持适度,避免过度情绪化和偏颇。

新闻评论语言通常具有引导性和影响力。

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评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新闻评论语言通常会运用修辞手法和说服技巧,以引导读者对事件产生认同和共鸣。

它可以通过积极的宣传和推广,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反响,对社会舆论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新闻评论语言的使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准确表达观点和意见,避免模棱两可和歧义的表达。

二是要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确保事实真实、客观准确。

三是要注意语言的适度和礼貌,避免使用过激、攻击性的言辞。

四是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使用错误、模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新闻评论语言具有客观性和客观性、辩证性和思辨性、感情色彩和倾向性、引导性和影响力等特点。

新闻评论(第一部分 新闻评论的意义和特点、要素和要求、功能和分类、回顾和发展)

新闻评论(第一部分 新闻评论的意义和特点、要素和要求、功能和分类、回顾和发展)
万吨,尤其是很多都是不可降解的垃圾,如:塑料袋、 胶带等连收垃圾的人都不要,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都 是不可逆的。
迅猛增长的快递垃圾已成为城市垃圾增量主要因素, 不仅严重浪费资源,更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为此, 对快递垃圾不能再视而不见,对国家来说应学习发达国 家的经验,出台落实一些扶持政策,对从事回收、生产、 使用再生资源的行业予以倾斜;组织一些有专业技术的 企业进行科技攻关,生产价格便宜可降解的材料用于
这些新闻你注意了吗?
拿什么驱散特权想象?
重庆帽子姐
这些新闻你注意了吗?
让一记耳光背后的“猫腻” 见见阳光
重人 为什么要 “作死式”吹牛?
重庆帽子姐
这些新闻你注意了吗?
网传保时捷女表情包 警惕 热点事件被“表情包”带 节奏
重庆帽子姐
这些新闻你注意了吗?
品德修养得0分,“小升初” 面试规则得经得起持续

论 证
2.表现方面:论点的表述应该比其他议论文的论点更为鲜明,既容易被读者找到、 理解,也容易被读者记住。
02
新闻评论的要素与要求
论点指作者对所述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论 点

大论



论 证
■论点的表达形式:判断
1.判断的思维特征: 在新闻评论中,作者明确表达的论点是对新闻事实的一个判断。新闻评论的本
讨论:全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公众性的利弊
积极影响
由于人生安全及言论自由 得到保护,信息畅通,能 坦言自己对社会的感受, 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不受 现实利益的影响,实现对 社会全方位的舆论监督。
消极影响
虚假新闻盛行,增加了辨 识难度。负面言论如色情、 暴力、谣言等扰乱民众视 听,言论低俗化和娱乐化。 言论缺乏监督,导致公众 对言论不负责任,社会的 主流价值观受到考验。

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

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

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评论的作用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既然评论如此重要,写好评论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了。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评论呢?评论写作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形可以有不同的路径。

但是种种差异中,我们仍然可以捕捉和梳理出稳定的规则和大致的认识框架。

根据个人的体会,我从内容、品质、力量、语言、心态、风格、语境、思维和感染力等九个方面做一点粗浅的业务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

是灵魂。

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

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

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二、几点写作方法(一)标题人们常说,好文一半题。

说的是,好的文章,一半是因为标题,可见标题的重要性。

一篇好的评论,一定有一个好的标题。

标题就是你的观点,观点正确与否、能否吸引编辑和读者,是评论成功的基础。

标题的几种常见格式:(1)直接揭示主题式标题。

事实上,新闻评论的现实性、战斗性决定了评论题目的“直接性”如《要敢于负责》、《要保护改革的出头鸟》等等,均属于此类。

(2)号召式标题。

评论是为政治服务的,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倾向性是明显的。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第一章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点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新闻评论所满足的社会需求(1)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关于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

(2)新闻评论表达作者特定的认识——对具体新闻事件的认识。

(3)新闻评论帮助人们通过新闻媒体对公共事务进行意见交流——这些意见交流往往由新闻报道而促发。

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1)就本质而言,新闻评论表达作者针对新闻事实(或者涉及新闻事实)的主观认识;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对报道对象保持客观中立的观点。

(2)就表达的内容而言,新闻报道的内容,应当限于记者看到、听到的东西;新闻评论的内容,则不限于作者看到、听到的东西。

(3)就主观性而言,新闻报道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探寻事实和选择材料的过程之中;而新闻评论则在作品中直接表达主观认识。

(4)就语言层面而言,“我认为”、“由此看来”是典型的评论语言,表达的是一个推论性的思维过程,不应当出现在报道中。

(5)就作品的内部关系而言,新闻报道的写作着眼于通过选择和组织材料,反映新闻事实的整体或者某一个局部、侧面;评论的写作,着眼于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围绕着这个任务建立结构。

二、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1)从传播的内容看,是观点传播。

新闻评论主要传播的是意见性信息,而不是事实性信息。

(2)从传播的节奏看,是新闻性议程。

(3)从传播的渠道和对象看,是大众传播。

(4)从主体的角度看,评论中的观点,其主体只有一个,就是评论的作者。

在评论中,可能会引述其他人的观点。

这是作为反驳的对象或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而出现的。

(5)从对象的角度看,新闻评论的观点,总是针对具体的新闻事实(也可能是具有一定新闻性的他人的观点)。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事实或观点的评价和评论,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分析,旨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新闻评论具有以下语言特点:1.客观性:新闻评论应该尽可能客观公正,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干扰。

评论者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并通过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批判性思维:新闻评论常常涉及对新闻事件的批判和质疑。

评论者应当具备批判性思维,对新闻报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逻辑思维:新闻评论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合理地组织和表达观点。

评论者应当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或提出建议。

4.准确性:新闻评论应当基于准确的事实和信息,避免虚假和误导性的言论。

评论者应当对所评论的新闻事件有深入的了解,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确保评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5.语言简练:新闻评论应该言简意赅,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

评论者要善于用简练、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消化。

6.言之有物:新闻评论应该言之有物,有实质性的内容和观点。

评论者应该对所评论的新闻事件有深入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通过对细节的分析和解读,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

7.语气强烈:新闻评论常常伴随着评论者的情感和态度。

评论者可以适当地使用强烈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但也要避免过分夸张和情绪化的言辞。

8.多样性:新闻评论可以涉及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评论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评价,展示多样性和多元性的观点。

9.专业性:新闻评论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专业知识。

评论者应该对所评论的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便能够提供专业的观点和分析。

10.读者导向:新闻评论应该以读者为导向,关注读者的需求和利益。

评论者应该通过自己的观点和分析,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判断新闻事件。

总的来说,新闻评论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既要有客观性和准确性,又要有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语言的简练和言之有物。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形式与思维特征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形式与思维特征

案例1—4 案例 辩证与逻辑: 辩证与逻辑:关于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的评论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4月16日早晨,弗吉尼 亚理工大学发生了重大枪击案。这个震惊世界的 凶案在中国也引起了媒体广泛的关注,一些媒体 还特别策划了专题进行多方位报道,多家媒体在 追踪报道中特别突出了凶手“被悼念”的事情。
(1)辩证思维在认识事物时有哪些长处?又 存在什么问题? (2)为什么说逻辑性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在判 断新闻事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3)倡导批判性思维对提高新闻评论质量、 提升公众认识水平有何意义?
21世纪新闻传播学案例系列教材 世纪新闻传播学案例系列教材
新闻评论案例教程
·
马少华 刘洪珍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形式与思维特征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形式特征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
基本理论概述
一、新闻评论的形式特征 (一)杂文与新闻评论 (二)泛泛而谈与直面对象的判断
二、新闻评论的思维特征 (一)直觉、联想与逻辑 (二)辩证与逻辑
案例1—1 案例
杂文与新闻评论的对比: 杂文与新闻评论的对比:议论官员的三篇作品
此案例包含三篇作品。前两篇的作者 是当代知名杂文作家刘洪波,说的都是有 关犯了错误的官员的话题,第三篇文章与 第二篇选题相同,是比较标准的时评。
案例1—2 案例 直面新闻做判断 本案例包含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发表在时 评专栏下,评论的起点是一件刚刚发生的新闻, 然而后面却很快就依据作者自己联想出来的、跟 新闻事实没有必然联系的话题展开了议论。第二 篇文章前面针对一些评论者面对新闻一味发表泛 泛之论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后面则以同样的新闻 事实为判断对象表达了自己的判断,体现了新闻 评论文本在形式上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点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点

新闻文体、普遍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
1/13/2019(一)传信息功能 传受信息,是新闻评论,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新闻评论=新近的有评论价值事实和问题+人们 思想、态度和认识 美国学者威廉 · 瑞佛斯《言论写作:社论》概 括评论目的和写作的要求:①解释新闻;②补
充背景;③预测未来;④判断评价。
1/13/2019

若无视这些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只是强调节地,甚至以 夺地为目的,胡乱将家庭成员混搭一起,堆到“单个墓位”中 去,节地固然节地,但在普通人看来,“先人庐墓”如何祭奠? 清明时节纷飞的泪雨又将洒向哪里?传统文化尊崇的子孙绵瓞、 生生不息,能通过合葬墓来承载吗?可见,移风易俗也需要循 序渐进。 此外,生态安葬的前提应该是公益安葬。当前,民众在 墓葬问题上的支出越来越大,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死不起”的 现象。这其中,土地资源紧张固然是一个制约性因素,但有关 部门的利益冲动也难辞其咎。
1/13/2019
学习要求:
每天至少读一篇评论 每周写一篇微评(微博发布, 140字,课堂讨论) 做好课堂笔记 储备评论材料(电子或其他 都可)
1/13/2019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
重点:
新闻评论定义、属性 新闻评论的形式与思维特征
1/13/2019
第一节 新闻评论:认识与 意见表达的文本
1/13/2019
如何提高新闻评论所含的信 息质量?
• 信息质量,就是新闻评论给受众提供的信息的 有效程度。主要受到真实性、重要性以及传播 的时效和时机三个因素的影响。 1、真实性。


• • •
①论据的真实和准确。
②论题的真实。 一方面,选题应该着眼于社会现实; 另一方面,问题不仅是现实所存在的,而且对 问题的论述也必须是合乎现实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叫“表达观点”?

“有我” 有对象 有我对对象的看法(认识、判断)
“程子林在解读日前公布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 分规定》时表示,突出表现在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所谓 的政绩,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统计调查对象 篡改统计资料,也有统计对象为了骗取荣誉、利益编 造虚假数据。 ” ——有吗?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拜读你的文章,我感觉你的思 维挺开阔自由。但作为一篇议论性的文章,这篇《电 影入殓师和中日关系》却写得过于散,看不到明显、 确定的认识线索,容易使我在阅读过程中迷失。 明显、确定的认识线索,需要作者在开头和过程中 不断地提起示和和敷设。 容易使人迷失的因素,则可能是为了论证一个环节 的必要性,而插入的内容太多。这涉及到不同成分合 适的比例关系。比如,你由上海殡仪馆418个岗位空缺 吸引了5000名大学生这个消息想到了日本对待入殓师 的态度,再此由想到日本电影《入殓师》,这个线索 是清楚的。但是,“说《入殓师》这部电影之前,有 必要先说说中日之间的纠葛”——此后六个段落就脱 离了原来可以接受的主线,因为,读者并不一定接受 把重述中日纠葛作为了解《入殓师》这部电影的前提。
新闻评论思维和表达的特点
(2009,马少华)
新闻评论教学的基本假定

观点写作是有规律和技术的 学习观点写作也有一些规律和经验


Writing comment is easy. Ask yourself what you think about a subject and write it down. Job down. Now ask yourself another question. 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 read a leading article all the way through? Or even started one? Spilling out opinion may well be easy, but getting people to read them is much more difficult.


叶圣陶:
议论的总旨在于表示作者的见解。所 谓见解,包括对于事物的主张或评论, 以及驳斥别人的主张而申述自己的主张。 凡欲达到这些目标,必须自己有一个判 断,或说“这是这样的”,或说“这不 是这样的”。既有一个判断,它就充当 了中心,种种的企图才有所着力。所以, 如其没有判断,也就无所谓见解,也就 没有言论这回事了。
写作训练经验--写作促进思维


人类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只有 以某种方式将思想表达出来——说出 来或写下来,我们才能够准确地把握 自己的思想。(第2页) 大多数人刚坐下来开始写作时, 可能对他们要想表达的思想还只有一 个模糊的想法,甚至根本不知如何下 笔。在你不得不用话语或文字将你的 思想用符号表示出来之前,你很可能 无法准确地了解你自己的思想。甚至 连你认为已经构思好的第一个思想, 写出来可能都不是十分准确。(第15页)

关于新闻评论的“新闻议程”

在内容中:应该包含一定的新闻信息。 在节奏上:应与新闻报道的节奏相应和(时效性) 理由:新闻评论的受众,往往就是像新闻报道的受众。 人们阅读新闻报道,自然会对报道中涉及的事实的意 义、价值、可能性、相关性、矛盾性、冲突性等一系 列问题的答案产生期待。新闻评论就是满足这种期待 的。 所以,新闻评论不应该是没有针对性的空发议论,或 针对陈年旧事的议论。

所以,你虽然在六段之后说到“说了这么多,是为 了去除我们看日本电影时候的隐形眼镜。”——试图 把读者带回原来的线索,但已很难了。因为阅读,就 是一个冒险的过程,人们在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支配。 再到后面,你更是在电影和日本社会这两个层面上展 开,而离开了原来议论大学生就业的线索。也很难以 标题中的“中日关系”来概括。在大学生就业、日本 电影和对中日关系的议论之间,并没有一条逻辑的线 索。 如果你只是把上海的那条消息作为一个由头的话, 那么你至少应当对你究竟要议论什么做出明示和概括。 而不是迳自带着读者去作思想的漫游。


集中的反面是分散。初学者一般出现 最多的问题,正是观点的分散。 观点和与观点相关的材料呈分散状态, 一篇评论读后给人的印象就不深,似乎 什么都谈到了,却哪一个都没有说清楚。 甚至使人不知所云或不得要领。
集中——思考的集中

为什么会“散”? 一个新闻可以触发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思考, 也会自动的连结作者记忆中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 的思想材料。
(p170)

要写出一篇好的评 论,仅有一个观点是不 够的。你要展示你手边 能够掌握的这个话题的 相关知识、背景材料, 以及你对特定主题的敏 感,而专业技术则帮助 你把这篇文章写得值得 一读或值得一听.
A.
DOUG NEWSOM & JAMES WOOLERT, MEDIA WRITING.
想一想
(马少华《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3期



参考——关于新闻评论的“新闻议程”

……虽然文中没有明确写明新闻由头,但 是发表时机契合媒体报道热点,所议所评之事 是当下社会关注热点,比如2008年4月10日, 程美宝发表《查阅公共档案:公民有权,政府 有责》,评论英国档案馆如何公开透明对待公 众查阅档案,符合当时媒体报道《政府信息公 开条例》之契机,也被看作为新闻评论。

Editorial and Persuasive Writing: Opinion Functions of the News Media.1979

One author has noted: There is nothing so clarifying as writing things down. One may go so far as to say that a man does not know what he thinks until he writes it down. Then, he reads it over, he finds out for the first time what his own thoughts really are.
评论写作经验——论证形成篇章结构



就如Nowwag/Schalkowski所 说,“与其说评论是强调观点的 描述方式,不如说评论是论证观 点的描述方式。 ” 提出观点,说明得出这一观 点的理由,并证明它是正确的、 有道理的,就构成了评论篇章的 “论证性结构”。 “评价”是篇章最核心的行为, “论证” 是篇章第二级的行为。
第二层:新闻评论的内容与传播特点

(1)表达观点(传播内容) (2)大众传播 (传播渠道) (3)新闻议程 (传播节奏)
参考:新闻评论四个构成要素说

1、基于新闻报道的事实或者社会热点 2、意见性的言语 3、有明显可辨别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结构 4、发表在新闻媒体之上。
( 我的研究生翟钟磊论文《当代新闻评论中学者写作研究》)
( 我的研究生翟钟磊论文《当代新闻评论中学者写作研究》)

第三层:新闻评论的思维与表达特点

集中 连贯 有效率
两种思维:

(周姬昌主编:《写 作学高级教程》)
“发散式运思是主体有目的地围绕一点生发, 或受外界信息刺激,引起向四面八方扩散,造 成想象和联想,使信息沟通起和联结起来,产 生新的形象性和观念性信息。”
少华按:

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属于收敛型运思。 它所体现的思维的集中, 第一,集中于对象――也就是新闻事件; 第二,集中于论点――也就是集中于对 新闻事件的判断。
判断所体现的思维特点
判断是一种最直接、最集中、最有效 率的认识形式和认识过程。 以联想对比:它是发散式的,离开了 对象,而不是指向对象自身的。
范荣康:评论写作的三种毛病

以述代论 以引代论 以喻代论
少华按:述、引、喻,都不 足以表达观点。

观点可以从语言中看出来吗?请看下面——




“上海世博会将于明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市中心 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举办。” “大学自重,大学排行榜自清。” “……但舆论显然已经触发,真相彻底为武书连收取赞 助假造排名的嫌疑所取代,加之教育部“不赞成、不支持 大学排行榜,反对借此向高校拉赞助”的表态,大学排行 榜瞬间遭受公信的灭顶之灾。” “程子林在解读日前公布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 定》时表示,突出表现在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 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篡改统计资料, 也有统计对象为了骗取荣誉、利益编造虚假数据。” “从目前情势看,民间机构造假必将丧失社会公信力, 自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例文:

《泼熊事件是精神健康的危险信号》(北青报社评) 《苏必胜,德必败》(解放日报社论)
/comment/shelun/2009/02-28/008@023023.htm
《最好的道歉是避免“躲猫猫”悲剧重演 》(新京报社论)
集中——观点的集中
作者必须做出选择——选择“涌上心头”的其中 一个观点和与之紧密相关的思想材料。 严格的把关程序——相关性判断。不相关的或相关 度不高的,就要坚决“忍痛割爱”。
例文:《电影入殓师和中日关系》
/logs/38574471.html


修改稿
我的回复:
评论写作经验--从判断开始形成篇章
马少华:
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它的写作有其特点: 几乎全文围绕着作为中心论点的判断。我们就 可以从这一个判断开始训练——尝试对任何一 个新闻事件作出自己的判断。 然后考虑:哪些判断是无争议的?哪些判断 是有争议的?哪些判断是无传播价值的?有传 播价值的?试着对那些有争议也有传播价值的 判断做出论证。由此形成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