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产运作过程的空间组织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产运作管理PPT

企业组织内部的职能
任何组织的成立都要 追求一定的目标。群体的协 同努力比个人的单独工作更 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典型的 企业组织有三个基本职能: 营销、财务、生产与运作。
通常一个组织的成功不 仅依赖于某个职能发挥得如 何,而且还依赖于这些职能 相互的协调程度。
)
组织 营销 生产与运作 财务
生产与运作
营销 财务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体系2)
第一篇 概论
第1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
第二篇 规划与设计(设计) 第2章 生产运作战略
第3章 企业选址
第4章 生产过程的组织
第5章 工作设计与人机工程
第三篇 计划与控制(运行)
第6章 需求预测 第7章 年度计划与主生产计划
第8章 物料需求计划
第9章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
)
生产管理的概念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or Industrial Management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生产与运作管理
Operation)s Management(OM)运作管理
3. 生产与运作管理.刘丽文,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 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
生产运作管理概述
可 生产运作战略
生产系统布局
选 工作设计、人机工程与流程再造 物料需求计划(MRP、MRPII、ERP、ERPII)
内 项目管理 后勤(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容 质量管理(6 sigema) 精益制造 生产计划 排序(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运作过程组织 产品开发与设计 流水生产系统的设计 设备的维护管理与可靠性 现场管理 )
生产运作过程的空间组织课件

提升企业竞争力
01
03
02
04
01
02
03
04
数据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物流数据,识别物流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为优化提供依据。
流程再造
对物流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消除冗余和低效环节。
引入技术
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如自动化仓库、智能物流系统等,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合作与协同
加强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空间组织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01
02
03
04
根据生产工艺和流程的要求,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使生产要素能够更好地满足生产需要。
确保空间组织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避免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
空间组织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功能性原则
安全与环保原则
生产运作过程的空间组织课件
CONTENTS
生产运作过程概述空间组织概念及原则生产布局类型生产运作过程的空间组织优化生产运作过程的物流优化生产运作过程的案例分析
生产运作过程概述
01
根据生产类型和特点,生产运作过程可以分为流水线生产、批量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等类型。
根据生产方式,生产运作过程可以分为自动化生产、手工作坊和定制化生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能源和人力成本,从而降低整体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合理的空间组织有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差错和缺陷,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优化空间组织,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02
04
01
03
02
04
01
02
03
04
数据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物流数据,识别物流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为优化提供依据。
流程再造
对物流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消除冗余和低效环节。
引入技术
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如自动化仓库、智能物流系统等,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合作与协同
加强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空间组织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01
02
03
04
根据生产工艺和流程的要求,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使生产要素能够更好地满足生产需要。
确保空间组织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避免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
空间组织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功能性原则
安全与环保原则
生产运作过程的空间组织课件
CONTENTS
生产运作过程概述空间组织概念及原则生产布局类型生产运作过程的空间组织优化生产运作过程的物流优化生产运作过程的案例分析
生产运作过程概述
01
根据生产类型和特点,生产运作过程可以分为流水线生产、批量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等类型。
根据生产方式,生产运作过程可以分为自动化生产、手工作坊和定制化生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能源和人力成本,从而降低整体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合理的空间组织有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差错和缺陷,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优化空间组织,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02
04
04生产过程的空间与时间组织

二、十个常用的优先调度规则
1、FCFS(先到先服务):按订单送到的先后顺序进行 加工。 2、SOT(最短作业时间):所需加工时间最短的作业首 先进行,然后是加工时间第二最短的,如此等等。这个 规则等同于SPT(最短加工时间)规则。 3、交货期--最早交货期最早加工。将交货期最早的作 业放在第一个进行。Ddate--当指的是全部作业交货期 时,用Ddate表示;OPNDD--当指的是下一个作业交货期 时,用OPNDD表示。 4、开始日期--交货期减去正常的提前期(最早开始的 作业第一个进行)。 5、STR(剩余松弛时间):STR是交货期前所剩余时间 减去剩余的加工时间所得的差值。STR最短的任务最先 进行。
M1 M2 M3 M4 T平顺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4.三种移动方式的比较 移动方式 顺序移动 平行移动 平行顺序移动
优缺点
(1)管理简单, (1)周期最短, 设备不停歇,可 (2)零件等待少, 充分负荷。 设备有停歇。 (2)有等待现 (3)运输频繁, 象,加工周期长。 管理复杂。
四、布置方法
(一)作业相关图法 1、思路:根据各部门之间的活动关系密切程 度布置其相互关系。 2、关系密切原因: ①使用共同的原始记录; ②共用人员;③共用 场地;④人员接触频繁; ⑤文件交流频繁;⑥ 工作流程连续;⑦做类似的工作;⑧共用设备; ⑨其它。 3、关系密切程度分类: A---绝对必要; E---特别重要; I---重要; O---一般; U---不重要; X---不能接近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生产运作计划》课件

。
物料需求计划的优化方法
减少库存
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和计划,降低库 存水平,减少库存成本。
提高计划灵活性
考虑多种产品和物料的需求,提高计 划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协同供应链
与供应商和生产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 关系,协同制定物料需求计划,提高 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采用先进的计划工具和技术
利用先进的软件和技术工具,提高物 料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和效率。
详细描述
生产运作计划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计划,它是在市场预 测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任务、生产 进度、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规划,实现对企业生产活动的有效 控制和协调。
生产运作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总结词
生产运作计划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升企 业竞争力。
详细描述
动情况,计划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计划的制定
01
02
03
确定市场需求
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了 解市场需求和产品需求, 为制定生产能力计划提供 依据。
分析现有生产能力
评估企业现有设备和工艺 装备的生产能力,了解企 业实际的生产能力水平。
制定生产能力计划
根据市场需求和现有生产 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能 力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 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PART 03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种基于产品需求计划,通过物料清单、库存状态和主 生产计划等信息,推算出所需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的计划方法。
作用
确保生产所需的物料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可用,以满足生产计划的要求,同时优 化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
进度控制
物料需求计划的优化方法
减少库存
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和计划,降低库 存水平,减少库存成本。
提高计划灵活性
考虑多种产品和物料的需求,提高计 划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协同供应链
与供应商和生产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 关系,协同制定物料需求计划,提高 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采用先进的计划工具和技术
利用先进的软件和技术工具,提高物 料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和效率。
详细描述
生产运作计划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计划,它是在市场预 测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任务、生产 进度、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规划,实现对企业生产活动的有效 控制和协调。
生产运作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总结词
生产运作计划旨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升企 业竞争力。
详细描述
动情况,计划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计划的制定
01
02
03
确定市场需求
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了 解市场需求和产品需求, 为制定生产能力计划提供 依据。
分析现有生产能力
评估企业现有设备和工艺 装备的生产能力,了解企 业实际的生产能力水平。
制定生产能力计划
根据市场需求和现有生产 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能 力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 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PART 03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种基于产品需求计划,通过物料清单、库存状态和主 生产计划等信息,推算出所需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的计划方法。
作用
确保生产所需的物料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可用,以满足生产计划的要求,同时优 化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
进度控制
生产过程组织与管理(PPT29页)

第五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做什么?)
生产运作管理是对将投入转化为一最终产品和服务的 生产系统所有方面的管理。也就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 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监管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理顺 优化生产流程,按质按量完成目标计划。
★管理——通俗地说:就是既管[监管(监督、管理)一 切的生产过程],又理[理顺不合拍的环节]
企业高层
部门中层
特点
涉及资源获取 资源利用
作业层计划
短(月、旬、周)
细(小时、分)
车间、班组 详细 低 低层
日常活动处理
企业各种计划之间的关系
用户订货 市场需求预测
经营计划
企业长远发展规划
技术发展计划
销售计划
生产运作计划
物 劳生 设 生 料 动产 备 产 供 工技 维 安 应 资术 修 排 计 计准 计 计 划 划备 划 划
生产过程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
市场调研
确定企业经 营目标
产品开发 技术引进
左图就是企业运营的基本工作任务
售后 服务
产品 销售
产品 生产及运作
生产管理就是整个工作过 程的一个节点——产品生产 与运作中的管理。
第二节、生产运作管理概念
生产——就是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
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 程。
排序,以确定产品的最后产出时间。
设 ABCD四种产品在十天内完成
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订单数 当量值
A产品进度 产出数
10 5 5 5 5
30
4
B产品进度 产出数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生产过程空间组织概述(ppt 58页)

工厂布置包括平面布置和立面布置,平面布置又分为
工厂总平面布置和车间平面布置
一、工厂总平面布置
(一)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任务
决定企业各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站、 办公室及其它单位在平面图上的相互位置和面积大小。
由此,决定了物料的流向和流程、厂内外的运输方式,以 及厂内运输系统。
(二)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所需资料
二、影响生产单位组成的因素
1、产品结构和工艺特点 2、企业的生产专业化和协作水平 3、企业的生产规模
三、生产单位组成的专业化原则:
1、工艺专业化原则 是指按照不同的工艺性质分别建立工艺 专业化的生产单位。
(1)特点:三“同”一“不同” 铸造车间、机加工车 间、 装配车间。
锻工车间
热处理 电镀车间
(五)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方法
2、物料运量图法
物料运量图法,就是根据各车间(仓库、站场)的物料运量 大小来进行工厂总平面布置。相互间运量大的车间应靠近布 置;反之,相互间运量小的车间可以布置得远一些。
为了清楚地表明各车间之间的运量,可以绘制物料运量从 至表。
物料运量表
至一
车
间 01 02 03 04 05 06 总计
4. 修理车间
A-2 I-5、8 O-3、4 U-6、7
6. 中间零件库
A-1、5 I-8 O-3、4 U-6、7
5. 生产车间
A-3、5 I-8 O-1、2 U-6、7
3. 工具车间
E-5 I-8 U-1、2、3、4、7
7. 餐间
A-2、3、4 E-6、8 I-1 U-7
8. 办公室
A-4、5
I-8 O-1、2 U-6、7
二、车间的总体布置
工厂总平面布置和车间平面布置
一、工厂总平面布置
(一)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任务
决定企业各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站、 办公室及其它单位在平面图上的相互位置和面积大小。
由此,决定了物料的流向和流程、厂内外的运输方式,以 及厂内运输系统。
(二)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所需资料
二、影响生产单位组成的因素
1、产品结构和工艺特点 2、企业的生产专业化和协作水平 3、企业的生产规模
三、生产单位组成的专业化原则:
1、工艺专业化原则 是指按照不同的工艺性质分别建立工艺 专业化的生产单位。
(1)特点:三“同”一“不同” 铸造车间、机加工车 间、 装配车间。
锻工车间
热处理 电镀车间
(五)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方法
2、物料运量图法
物料运量图法,就是根据各车间(仓库、站场)的物料运量 大小来进行工厂总平面布置。相互间运量大的车间应靠近布 置;反之,相互间运量小的车间可以布置得远一些。
为了清楚地表明各车间之间的运量,可以绘制物料运量从 至表。
物料运量表
至一
车
间 01 02 03 04 05 06 总计
4. 修理车间
A-2 I-5、8 O-3、4 U-6、7
6. 中间零件库
A-1、5 I-8 O-3、4 U-6、7
5. 生产车间
A-3、5 I-8 O-1、2 U-6、7
3. 工具车间
E-5 I-8 U-1、2、3、4、7
7. 餐间
A-2、3、4 E-6、8 I-1 U-7
8. 办公室
A-4、5
I-8 O-1、2 U-6、7
二、车间的总体布置
各种生产运作系统概述.pptx

统、电子数据通讯、制造资源计划等现代信息化生产 技术与管理手段应运而生。
(三)生产运营的柔性化
1.生产运营柔性化的涵义。 2.生产运营系统的基本矛盾。 3.高效快速反应的柔性制造模式,即敏捷制造模式。
(四)生产运营的集成化
三、生产过程组织
(一)生产类型
1.按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划分
⑴ 单件生产 ⑵ 大量生产 ⑶ 成批生产
⑴ 工艺专业化 ⑵ 对象专业化 ⑶ 混合形式
①在对象专业化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工艺专业化形式; ②在工艺专业化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对象专业化形式。
2.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⑴ 顺序移动方式 ⑵ 平行移动方式 ⑶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四)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
1.流水线生产方式
⑴ 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涵义。 ⑵ 流水线的特点。 ⑶ 流水线生产的分类。 ⑷ 组织流水线生产的条件分析。 ⑸ 流水线的优缺点。
设备的合理使用包括 : ⑴ 合理安排设备与生产任务 ⑵ 科学配置设备与人 ⑶ 有效激励与培训员工 ⑷ 建设技术规范与管理制度体系 ⑸ 创造良好的环境与配套设施
4.设备的维护和修理 ⑴ 设备磨损 ⑶ 设备检查
5.设备的更新改造
⑵ 设备保养 ⑷ 设备修理
设备改造; 设备更新。
(二)物资管理
1.物资管理的任务
(一)设备管理
1.设备综合管理的涵义与要求
⑴ 技术上的先进性。
2. 设备的选择原则
⑵ 生产上的适用性。 ⑶ 经济上的合理性。
⑷ 企业长期发展上的适应性。
3.设备的合理使用
影响与决定设备使用效率与效益的因素主要有: 人-机-环境-管理。如图所示。
管理
人
机
环境
目标 影响设备使用因素
设备的合理使用包括 : ⑴ 合理安排设备与生产任务 ⑵ 科学配置设备与人 ⑶ 有效激励与培训员工 ⑷ 建设技术规范与管理制度体系 ⑸ 创造良好的环境与配套设施
(三)生产运营的柔性化
1.生产运营柔性化的涵义。 2.生产运营系统的基本矛盾。 3.高效快速反应的柔性制造模式,即敏捷制造模式。
(四)生产运营的集成化
三、生产过程组织
(一)生产类型
1.按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划分
⑴ 单件生产 ⑵ 大量生产 ⑶ 成批生产
⑴ 工艺专业化 ⑵ 对象专业化 ⑶ 混合形式
①在对象专业化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工艺专业化形式; ②在工艺专业化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对象专业化形式。
2.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⑴ 顺序移动方式 ⑵ 平行移动方式 ⑶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四)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
1.流水线生产方式
⑴ 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涵义。 ⑵ 流水线的特点。 ⑶ 流水线生产的分类。 ⑷ 组织流水线生产的条件分析。 ⑸ 流水线的优缺点。
设备的合理使用包括 : ⑴ 合理安排设备与生产任务 ⑵ 科学配置设备与人 ⑶ 有效激励与培训员工 ⑷ 建设技术规范与管理制度体系 ⑸ 创造良好的环境与配套设施
4.设备的维护和修理 ⑴ 设备磨损 ⑶ 设备检查
5.设备的更新改造
⑵ 设备保养 ⑷ 设备修理
设备改造; 设备更新。
(二)物资管理
1.物资管理的任务
(一)设备管理
1.设备综合管理的涵义与要求
⑴ 技术上的先进性。
2. 设备的选择原则
⑵ 生产上的适用性。 ⑶ 经济上的合理性。
⑷ 企业长期发展上的适应性。
3.设备的合理使用
影响与决定设备使用效率与效益的因素主要有: 人-机-环境-管理。如图所示。
管理
人
机
环境
目标 影响设备使用因素
设备的合理使用包括 : ⑴ 合理安排设备与生产任务 ⑵ 科学配置设备与人 ⑶ 有效激励与培训员工 ⑷ 建设技术规范与管理制度体系 ⑸ 创造良好的环境与配套设施
4-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

2024/8/14
38
代数式法
(7)如此反复不断地运算剔出后,可得 A2B13C32D42E52方案。即A置于2号区,B 置于1号区,C置于3号区,D置于4号区, E置于5号区。其中B1、C3、D4、E5的高 次方,表示该生产单位于该小区是同时满 足了多个约束条件或优化目标。
2024/8/14
39
(4)进行代数式运算后,予以排斥
( D3E5+D4E5+D5E5)(B12E5+B1B2E5)(C1+C2+C3+C4)(E1+E2+E3+ E5)(C3D4+C4D5)(B1A2+B1A3+B2A1+B2A4)
上 式 中 , D5E5 表 示 D、E 两 生 产 单 位 同 置 于 5 区 ; B1B2E5表示B生产单位既置于1区,又置于2区。均为 不允许的方案。
根据优化目标⑤有E5; 根据优化目标⑥有(C3D4+C4D5); 根据优化目标⑦有B1E5; 根据优化目标⑧有(B1A2+B1A3+B2A1+B2A4)。
2024/8/14
35
代数式法
(3)所有可能方案如算式:
(D3+D4+D5)(B1+B2)(C1+C2+C4+C4)(E1+E2+E3+E5)E5(C3D4+C4D5)B1E 5(B1A2+B1A3+B2A1+B2A4)
2024/8/14
31
代数式法
约束条件(限制) ⑴ D子系统不允许靠近厂前马路; ⑵ B子系统必须靠近厂前马路; ⑶ C 子系统不能置于5区; ⑷ E 子系统不能置于4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00 200
400
20
16
14
0
2400
40
30
8
0
2200 1400 2600 1000
2800 2000 2400
运费:2200×10+1400×16+200 ×14+2400 ×8=64400 (元)
X方案下:76000元 Y方案下: 64400元
(2)追求供应过程运费最小
工厂
生产能 力(吨/
1800
45
24
15
0
2100 2100 2100 300
能力
2400 2400 1800
运 费 : 2100×15+2100 ×12+300 ×15=91800(元)
月)
从工厂到仓库的单位运费(元)
P
Q
X
Y
A
2400
15
27
48
51
B
2400
27
12
24
27
C
1800
45
24
9
15
市场需求(吨/月) 2100
2100
2100
2100
假定X被选定,运输问题的最优解
工厂 P
仓库
Q
X
虚拟
A B C 需求
2100
300
15
27
48
0
2100 300
27
12
24
0
1800
权重 0.25 0.10 0.20 0.25 0.20 1.0
厂址一 70 80 70 90 90 80
厂址二 100 70 60 80 80 80
厂址三 80 100 60 90 80 80.5
决策方法:第三.加权和法 结论:应选厂址三,但综合来看,优势不明显。应取多个
专家打分平均值!
[例1]加权评分:考虑在某城市的高速发展 区域新开设一医疗诊所,其相关因素及权 重如下表,求该选址的加权评分。
区域; (5)综合分析,确定具体厂
址。
4 选址的评价方法
4.1 量本利分析法 4.2 评分法 4.3 线性规划运输问题算法
4.1 量本利分析法
R
成本
TC1
TC2
R :收入
TC1 :厂址1总成本 TC2 :厂址2总成本
FC2 FC2 :厂址2固定成本
FC1 FC1 :厂址1固定成本
0
V
V0 V1 V2Vw
求的目标不同
D. 判别的标准具有动态性。D. 判别的标准具有动态性
2 影响选址的因素
(1)经济因素
货运卡车
劳动力
运输
运输、劳动力、能源、售价
(2)政治因素 (3)社会因素
(4)自然因素
政治因素:
政治局面、法制、税赋、投资环境等
猜一猜:
有某外商考察一个城市的投资环境,提出 四点要求:
1)有麦当劳
第四章 生产运作过程的空间组织
第一节 厂址选择 第二节 平面布置 第三节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生产服务设施选址和平面布置
•设施选址(Facility Location):在何处建 厂和建立服务设施。它决定企业外部物流
•设施布置(facility Layout):是指合理安排 企业或某一组织内部各个生产作业单位和辅 助设施的相对位置以及车间内部生产设备的 位置。它决定企业内部物流
400
20
16
14
0
2400
30
22
12
0
2200 1400 2600 1000
能力
2800 2000 2400
运费:2200×10+1400×16+200 ×14+2400 ×12=76000(元)
假定Y被选定,运输问题的最优解
工厂 U
仓库
V
W
虚拟
能力
A B Y 需求
2200
600
10
24
36
0
2
第一节 厂址选择
1 选址的重要性和困难 (1)重要性
成本
收益
变动
(2)困难
A. 选址的因素相互矛盾。
B. 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很难确定和度量。
C. 不同决策部门利益不
(2)困难 A. 选址的因素相互矛盾
同,所追求的目标不同。
B. 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很难确 定和度量
C. 不同决策部门利益不同,所追
销售量
缺点: 只考虑了经济因素
13
4.2 评分法
(1)最大值法
选址因素
最高分数
能源可获性
300
水资源供应
100
劳动力供应
250
生活条件
150
运输条件
200
环境污染
50
税收稳定性
50
合计
1100
决策方法:
第一. 淘汰法
第二.设置最低值标值
厂址一 200 80 220 120 160 30 30 840
工厂
生产能力 (吨/月)
从工厂到仓库的单位运费(元)
U
V
W
A
2800
10
24
36
B
2000
20
16
14
X
2400
30
22
12
Y
2400
市场需求(吨/月)
40 2200
30 1400
8 2600
假定X被选定,运输问题的最优解
工厂
A B X 需求
仓库
U
V
W
虚拟
2200
600
10
24
36
0
1400 200
45
24
9
0
2100 2100 2100 300
能力
2400 2400 1800
运 费 : 2100×15+2100 ×12+300 ×24+1800 ×9=80100(元)
假定Y被选定,运输问题的最优解
仓库 工厂
P
Q
Y
虚拟
A B C 需求
2100
15
27
300
51
0
2100 300
27
12
27
0
地理位置因素
人口密度 设施利用率 紧急出诊平均往返时间 高速交通易达到程度 土地费用与建造成本 员工的偏好程度
权重(a) 评分(b) 加权评分(a×b)
25
4
100
20
3
60
20
3
60
15
4
60
10
1
10
Hale Waihona Puke 10550
选址的加权评分
340
17
4.3 线性规划运输问题算法
产品运输
发运
供应
(1)追求产品发运过程运费最小
服务业:服务设施必须靠近顾客群。
9
猜一猜
通用汽车选一“装配分厂”,列出 的影响因素有几百个,以下因素中, 你猜一猜,他们列为最主要的因素 是哪一个: (1)土地价格 (2)运输条件 (3)工会的态度 (4)劳动力价格和供应
返回10
3 选址的步骤
(1)确定选址总体目标; (2)收集有关资料; (3)收集目标地区资料; (4)评价目标地区,确定选位
厂址二 250 90 200 120 160 40 40 900
厂址三 220 80 200 100 140 30 30 800
(2)加权和评分法
步骤: (1)列出相关因素清单 (2)制定权重 (3)制定评分标准 (4)打分 (5)加权评分 (6)进行选址
15
(2)加权法
选址因素 交通条件 土地状况 场地可获性 公众态度 扩展潜力 合计
2)有香格里拉
3)有高尔夫球场
4)?
返回 7
社会因素: 风俗习惯 文化教育水平 宗教信仰 生活条件
自然因素: 地质条件 气候 水资源
返回 8
影响因素之间的权衡和取舍
➢分清主次,抓住关键; ➢不同情况下,同一因素影响作用不同; ➢注意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区别:
制造业必须考虑:劳动力条件、与市场的接近程度、 生活质量、与供应商和资源的接 近程度、与企业其它设施的相对 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