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与经济的影响

合集下载

试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试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试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这场战争促使中国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主要靠自给自足、内向发展和贸易顺差维持经济生活。

但是战争导致了贸易顺差的减少,给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带来了负面影响。

随着战争的结束,英国强制签订《南京条约》和《黄埔条约》,迫使中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放弃对外贸易的垄断。

这场战争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状态,经济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原有的经济体系被摧毁,中国陷入了大规模的失业和贫困。

其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和变革。

战争前,中国是封建农耕社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非常封闭和僵化。

然而,战争打破了这种局面,引入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当时中国开始学习列强的政治制度,并开始逐渐改革。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封建死板的观念,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始终滞后。

此外,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一直受到传统价值观的约束,在保守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及其社会一直迟缓地发展。

但鸦片战争的影响改变了中国整个社会的面貌,逐渐走向现代化。

中国开始引入西方文化和技术,推动了一系列的文化和思想的变革。

虽然这些变革并非一帆风顺,但毫无疑问的是,鸦片战争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诸多痛苦,但它同时也引导了中国进入了一个更为现代化的时代。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的演变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的演变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的演变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19世纪初期。

这场战争不仅导致了中国国家的彻底失败,还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探讨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的演变产生的影响。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政治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政治非常封闭,因为中国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

政治制度为封建政治制度,皇帝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有权决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事宜。

但在这种政治体制下,无限制的权力使得统治者醉心于奢侈生活,而对国家和民众的福利漠不关心。

这种封建的统治体制对于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缓慢,并且也限制了中国的文化交流。

这时候,教育的普及率很低,只有极少数的上层阶级才有机会接受教育。

同时,中国的社会等级分明,贫富差距也很大,社会不公现象严重。

二、鸦片战争的爆发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经济和政治形势非常糟糕。

清政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国际间的贸易并不发达。

当时的英国,由于无法获得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产品,因此非常渴望在中国开展贸易。

然而,中国政府对贸易限制非常严格,英国人只能以鸦片作为对外贸易手段。

鸦片在中国流传非常迅速,威胁到了清王朝的统治秩序。

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出鸦片,造成了中国的洋务热,也引起了清廷的警觉。

为了防止鸦片流入中国,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查禁,但都没有效果。

最后,清廷采取军事手段阻止了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并派遣军队进行打击,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三、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政治鸦片战争的败北标志着中国失去自主权,要在国际舞台上受外力的影响。

这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是深远的。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并开放了五个港口用于贸易。

这次战争也导致了中国文化的严重危机,因为中国政府被迫接受西方的文明。

这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崩溃,经济落后的问题更加突出。

虽然后来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受限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并不顺利。

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思考

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思考

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思考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不仅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外交政策,也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历史方向。

本文将就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展开思考。

一、导致政治体制的演变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一直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对外交往十分谨慎。

但随着欧洲列强先后侵略中国,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变化。

1842年,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赔偿巨款。

此后,清政府逐渐放弃了传统的封闭政策,开始与外国建立了贸易关系。

这一政策的演变成为了中国打开大门的标志,也为中国传统的封闭政策画上了一个句号。

二、改变了经济结构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向外国借款,以解决缺乏资金的问题。

这使得以往的自给自足经济开始走向依赖外部资本的经济模式。

而在英国的支持下,中国开始建立起了一条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

从此,中国向现代化经济体制的转型开始了。

三、影响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结构中,财富和权力集中于官僚和地主手中。

但随着欧洲列强的入侵,国家变得越来越弱,经济也逐渐落后,这使得原本占据中国社会主导地位的官僚和地主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开始出现了工商业阶层,而这一阶层的兴起则标志着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四、加剧了文化认同危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在西方的影响下,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的进步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的传统观念。

这使得中国在文化认同问题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

而这种危机,则始终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了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总体而言,鸦片战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方向和结构,对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并不是中西方的文明对决,而更是一个内部冲突和转型的过程。

对于未来,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仍然诸多,但是只有深入思考过去,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史开端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史开端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史开端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引起了国人对于国家状况的高度反思。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包括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

一、社会影响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对外国文化和贸易有着极高的限制。

然而,鸦片战争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局面。

西方列强企图通过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的条约。

这使得中国人民对于外国列强的侵略与压迫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引起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政治影响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与外国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剥夺了清朝的主权与独立,各地发生了多起抵制与反抗运动。

这些事件使得清朝政府陷入动荡,继而在中国社会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变革的浪潮。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这些运动催生了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崩溃与重建,为中国革命的爆发做好了准备。

三、经济影响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开放港口,接触了西方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是中国在这个时期进行的一次力图迎头赶上的现代化运动。

洋务运动加速了中国社会现代化步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洋务派推动了中国船舶、兵器、纺织等行业的发展,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然而,洋务运动也暴露出中国在科学技术和管理体制上的薄弱,导致最终的失败。

总结起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对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唤起了中国人民对于国家状况的高度关注,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变革的潮流,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

然而,鸦片战争也暴露了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来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位置,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研究报告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研究报告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研究报告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之一,它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将详细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战争发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中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相对衰落,国内外各种矛盾交织。

作为贸易品的鸦片进入中国,给中国社会和国家经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鸦片的侵害导致中国政府采取了对外关闭政策,但随后遭到英国的武力侵略。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社会思想观念的冲击:鸦片战争的发生使得中国人民认识到西方列强的军事实力和技术优势,社会思想观念开始发生转变。

中国学者纷纷反思传统观念与制度的弊端,呼吁中国进行自我革新。

2. 政治制度的变革: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封建体制逐渐暴露出其不适应新局势的问题。

清朝开始进行改革,试图引进西方理念,并逐步实行一些政治制度的变革,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3. 经济体系的变化:鸦片战争给中国的经济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中国逐渐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的贸易权利,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的困境。

三、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意义1. 引起中国自强运动: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中国政府和知识分子意识到必须加快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各类维新派开始提出改革方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2. 学习西方实力:鸦片战争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次触动,他们认识到了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

这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鼓舞爱国精神:鸦片战争是中国面对外敌入侵的开始,激起了国人的爱国情怀和反侵略的决心。

这一精神在后续的抵抗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1. 历史不能忽视:鸦片战争让中国人民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历史教育的加强对于塑造民族精神和国家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鸦片战争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鸦片战争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鸦片战争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发生之前,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而欧洲等国家则开始了一系列的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等国家需要寻找新的市场,以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

而中国则成为了他们极力争夺的对象。

中国的上层社会依旧掌握着着重文化、经济、政治实权的儒学,它起到了维持封建秩序、支配下层和限制技术发展的作用。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人的权利受到了限制,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进展实际上较为缓慢。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人口、工业、贸易等方面都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在这样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外来侵略者的不断挑战。

二、事件过程鸦片战争始于1840年9月12日,在广州市附近的海口香港(现中国新界、香港岛、九龙),英国商船“皇家威廉”号在黄埔江被中国护卫船拦截,并被逼停。

此时,该商船上载有鸦片,英方指责中国阻拦了它们合法的商业贸易行为。

而就在这时,英方得到了增援,并向中国宣战,经过数个月的战斗,中国军队终于投降。

1842年8月29日,中国政府通过《南京条约》的形式,向英方割让广州、福州、厦门、上海、香港等五个口岸,赔偿鸦片赔款等屈辱性条款。

这场战争结束了不只是中国对鸦片的禁令的完整执行,也完成了近代中国在国力、文化等方面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三、影响鸦片战争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都可以被明显地体现出来。

首先,鸦片战争加快了中国封建王朝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清朝的垮台和帝制的终结,都是鸦片战争中外力量侵略的结果。

从此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其次,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现代经济的起步。

在此期间,中国不得不面对不同国家对中国领土与市场的严格控制,同时也不得不开始学习外部中心所使用的技术方法。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角度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总结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一、政治影响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中国的封建统治体制受到了严重动摇,封建社会的矛盾更加尖锐暴露。

清朝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使得人民对其统治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剧,社会动荡不安。

其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沿海港口,并赔偿战争赔款。

这使得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国际地位大幅下降。

此后,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国内政治风云变幻,政治稳定面临挑战。

二、经济影响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系列的贸易特权,中国的市场被外国商品所侵占,中国的商品则受到不公平的限制。

这导致中国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国家经济陷入了被动地位。

此外,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逐渐改变。

传统文化产业面临重大的挑战,西方的机器制造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传统手工业遭受到严重冲击,许多手工业者成为失业人口。

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不稳定。

三、社会影响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鸦片战争的失败引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众多的爱国志士开始兴起,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

他们起义、起义探索了中国的革命道路,为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打下了基础。

其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战争带来的动荡,许多封建土地开始流转,农村经济的剪辑逐渐瓦解,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变成无地可种的雇佣农工。

这导致了中国农民起义的高涨,劳动者的抗争意识逐渐觉醒。

【文章可能继续】总结起来,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引发了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困境。

初三历史鸦片战争的影响与教训

初三历史鸦片战争的影响与教训

初三历史鸦片战争的影响与教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它对中国的影响深远,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训。

下面从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我们可以汲取的教训。

一、经济方面的影响和教训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家,对外贸易并不发达。

然而,鸦片战争打破了这一局面。

在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军事技术和经济实力优势使他们占据了中国的优势地位,并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作为条约的一部分,中国不得不开放更多的港口、削减关税并且让列强享有更多特权。

这无疑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鸦片战争的教训之一是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够维护自身的利益。

我们应该努力发展现代工业和先进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内市场的保护,减少对外依赖,避免过度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政治方面的影响和教训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政府的腐败和薄弱变得十分明显。

清朝政府在战争中表现出弱不禁风的形象,无法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这为后来列强的侵略提供了机会。

从政治上看,鸦片战争告诉我们,政治稳定和强大的政府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中国需要一种高效、透明且廉洁的政治体系,以确保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

同时,必须建立强大的国家军力,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

三、文化方面的影响和教训鸦片战争不仅对中国经济和政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西方势力的入侵和文化输出,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压制。

在文化层面上,鸦片战争告诉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虽然我们需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因素,但不能盲目接受一切。

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色,并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四、需要坚决抵制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中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

这给我们的教训是要遵守国际法,坚决抵制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与经济的影响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变化。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侵入的不断深化,几近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权利的不断扩大,带给了古老中国无休止的战火。

那么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鸦片战争爆发的客观必然和它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深远影响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呢?一、鸦片战争爆发的经济背景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而当时英国等一系列欧洲国家都主张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对于经济危机没有过多的考虑。

严重的生产过剩使资本家不敢投资,利润源源不断变成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

1819年为 360万英镑,1820年为820万英镑,1821年为1120万英镑,1822年为1010万英镑,1823年为1270万英镑。

于是,相似的一幕又上演了。

从1821年到1825年,伦敦交易所共对欧洲和中南美洲国家发行了4897万英镑公债,而英格兰银行对国内私人贷款却急剧萎缩。

这些公债转过来又成为对英国商品的购买力。

英国输往中南美洲的棉纺织品从1824年的150万英镑,激增至1825年的395万英镑。

出口猛增一方面刺激生产和投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则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从而再一次使供给严重超过需求。

1825年下半年,物价终于开始下跌,而南美洲投资也被证明是一场豪赌。

投机商人和银行首先大量破产,继之第七次危机席卷英国主要工业部门。

这场危机使纺织工业设备开工率下降了一半,纺织机械如花边机的价格下跌了75%-80%,机器工业首次受到危机的严重袭击。

而此时的鸦片走私贸易,让接连遭受1825年和1837年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大英帝国。

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

1839年6月3日至2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等商人呈缴的鸦片21298箱。

英国殖民主义者再也坐不住了,1840年2月英国内阁正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4月英国国会正式通过,6月由英国全权代表懿律统率4000侵略军,乘舰船40余艘到达广东海面并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此时,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

自此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起义达到高潮的时候,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战争,并以此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获得的利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中国船“亚罗号”上逮捕了12名海盗,英国侵略者借口此事件进行干涉并伴以武装挑衅;同年,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派葛罗率军来华,暗中与英国侵略者结盟并联合美俄构建了四国联合战线。

1857年12月,英法侵略者攻陷广州;1858年5月,侵略军攻陷大沽、天津,此时侵略军的炮筒直指紫禁城!腐朽的清王朝急忙派遣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去天津向侵略者求和。

1858年6月26、27日,清廷分别于英法订立《天津条约》。

11月8日,英法又逼迫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59年6月20日,英法联合发动大沽战役,这场突如其来的没来由的战役,让清军措手不及,只能被迫还击。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人性的贪念让他们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并放火焚烧。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将“万园之园”化为一堆堆败瓦颓垣。

参与焚烧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戈登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1860年10月,无力抵抗的清廷由奕出面与英法侵略者签订《北京条约》,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迅速加深。

二、两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深远影响(一)、海关行政管理制度及对外政策变化两次战争用武力叩开了中国的国门,在此先谈一下清代海关的变化。

早期,清政府对西方各国基本上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当英皇派遣使团出使中国,试图与清政府建立相对开放自由的贸易关系是,当时执政的乾隆皇帝一口回绝,理由倒也简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可是现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用暴力将中国的海关自主权硬生生地剥离,更有一些殖民主义者察觉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列强共同争夺的国家中建立一个完全殖民地性质的海关机构,事实上是很难行得通的。

”咸丰九年(1859),在海关司税李泰国的紧逼下,清廷将总税务司升格为中国海关行政的最高首脑,并委任李泰国为近代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这位大英帝国的海关代表,不仅“霸占”了中国海关的最大权利,还在其任期内将司税改为税务司,税务司的实际地位就相当于各地海关行政之最高长官。

此外清廷的海关系统还包括:海政局、同文馆和邮政局。

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武力、利诱官员等手段进一步控制了清廷海关大权,为其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及初级产品提供了便利。

(二)、清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的积极经济意义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以英国为首的侵略势力在北京直接控制了中国封建政权。

英、美、俄、法等国的公使联合干涉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此时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速相适应是封建政权的显著地买办化。

从清朝封建统治集团本身的变化上说,一批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并与外国侵略势力关系更密切的买办化官僚产生了,即所谓的洋务派。

他们为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扩大本集团的势力,开展各种洋务活动,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以下的积极意义:1)先进生产力及生产方式的引进,特别是新式产业、新经济的出现是中国近代经济领域的巨大变革。

洋务运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内容。

创办近代新式产业的活动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又以创办军事工业为开端。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有1865 年江南制造总局、1866 年福建船政局、1867 年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等,它们主要制造船舶、枪炮和弹药。

中国的海运事业也开始进入新的阶段,开始设立招商局。

招商局在洋务运动期间通过与外国竞争逐渐取得了有利地位。

此外,还开办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漠河金矿等民用性企业20 多个,同时还有百余家小规模的民办企业,修筑了360 多公里的铁路。

洋务派军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后期这类企业开始向商品化生产方向努力,这些都促进了中国生产力和经济现代化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使之趋于合理化。

19 世纪70 年代,军用工业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主要有燃料工业、采掘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支持,同时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洋务派官僚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兴办大量民用工业,以支持军用工业的发展。

随即,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一系列民用工业开始涌现,使中国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生产关系的变化。

在许多军用和民用企业已采取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企业内使用于机器生产的技术工人,大多是从外国在华工厂中招募而来的,这些雇工基本上属于自由的工资劳动者,劳动者的利益开始得到重视与保护。

4)商品的价值与价格。

洋务运动中军用企业生产的产品很大部分是给清军提供新式装备,产品不投入市场,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追求产品的剩余价值。

而民用企业则更多的是追求产品的价值,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从中也可体会到国际竞争的残酷与激烈,怡和、太古与轮船招商局“齐价合同”的鉴定也证明了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三)、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自春秋战国时期确立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到清朝也延续了两千多年,并在国家的整个经济部门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农业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因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衰落的状况;另一方面表现为外国资本入侵的冲击下,逐步走上半殖民地化的道路。

1840年后频繁的国内国外战争,不仅耗空了国库,而且让各省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依赖着大量土地的小农经济发展迟缓,而耕种技术长期的落后,更加速了其衰落。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曾在最初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侵略有过顽强的抵抗,但时间短收效差。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各国的权益扩大和侵略活动的加强,陈旧的封建经济难以抵抗强大的新兴的的资本主义,开始了普遍解体的过程。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是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其解体的具体表现为:1)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解体及其与农业的分离从鸦片战争,特别是七十年代以后,中国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由于外国廉价机制纺织品的轻笑开始广泛解体。

小生产与机器大生产难以竞争,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以来以耕织结合为主的自然经济解体。

2)农产品商品化的增长农业产品商品化发展主要表现在茶、桑、烟草、豆类和罂粟等种植的扩大和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商品率的提高。

以罂粟为例: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输入合法化,腐朽的清政府完全丧失了禁烟能力,却鼓动农民种植罂粟以增加税收。

1856年,苏皖浙省,年产烟达73万担,烟田2303亩;山西几乎“无县无之”;东三省“种罂粟者不下十之六七。

”粮食商品化程度,是考察自然经济状况的重要标志。

鸦片战争后,地区经济作物的广泛扩种占用了原有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导致该地区对于外地粮食的需求大量增加;并且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和商埠经济的发展,粮食的需求量也同时大增,“从道光二十年至光绪二十年(1840-1894),全国粮食商品率友10%增长至16%;然而这一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的增长却是外国资本主义破坏城乡手工业和加紧掠夺农产片,尤其是所需要经济作物原料的结果。

” 从鸦片战争后,特别是七十年代到甲午战争之前的时期内,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倾销下,与农业结合的手工业尤其是棉纺织手工业开始解体,广大农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不得不依赖于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购买者;另一方面,在外国资本主义原料掠夺下,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也迅速扩大,广大农民又成为世界市场的原料供给者,中国农业经济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