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秋月舞蹈赏析

合集下载

汉宫秋月舞蹈观后感500字

汉宫秋月舞蹈观后感500字

汉宫秋月舞蹈观后感500字我最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汉宫秋月舞蹈表演,这场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从舞蹈的形式、舞者的表现力和舞蹈背后的意义三个方面来分享我的观感和体会。

首先,汉宫秋月舞蹈以其独特的形式令人赞叹不已。

整个舞台布置非常典雅,背景以汉宫为主题,精致的道具和布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宫廷之中。

舞蹈团的编排也非常精彩,通过组合和分散的形式展现了舞者们的舞技和协作能力。

尤其是舞者们婀娜多姿的舞姿,不仅展现出优雅和美丽,还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敬意。

其次,舞者们的表演力也是我观看这场舞蹈最令我称赞的地方。

他们通过精准的技巧和身姿的控制,将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观看舞者们跳动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在舞蹈中所展现的情感和内心的世界。

他们用身体的力量和灵魂的表达,向我们展示了汉宫秋月这段历史的美丽与哀愁。

最后,汉宫秋月舞蹈背后的意义让我深思。

舞蹈中所传达出的深情故事,让我想起了古代宫廷中繁华与坠落的背后。

这其中所蕴含的寓意和情感,使我开始思考我们现代人对于历史文化的看待与传承。

作为观众,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并学习历史的智慧,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历史的魅力。

总结而言,我对汉宫秋月舞蹈表演有着非常深刻的观感和体会。

这场舞蹈不仅形式独特,舞者表现力强,更有着深远的意义和指导意义。

通过这样的艺术表达,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魅力,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思考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相信只有通过对历史的传承和敬重,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让我们一起珍惜并传承历史的智慧,在今后的生活中汲取养分,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舞蹈《汉宫秋月

舞蹈《汉宫秋月

舞蹈《汉宫秋月》的赏析过程“今夕是何夕,汉皇几易难将息。

重廊嵯峨兮,宫墙慥慥寒冰砌。

”宫似海深,人比月远,诉不尽宫门千万重,只一场寥寥秋雨洗蚀了星辰般的明眸。

这是我对于第一次感受《汉宫秋月》这支舞蹈时,她对我大脑的直观触动;接下来,我不断的反复看,反复听,开始对这支古典舞有了理性的理解。

我从小是看《还珠格格》和87版《红楼梦》长大的,我的妈妈经常会在清晨开始看花鼓戏等节目,我耳濡目染着一些古典的音乐以及古典韵味,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往往看到古典的东西,我都会凑过去看看。

在遇到《汉宫秋月》时,我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接着听见一声凄清的女声念着悲惋的诗。

这是一个群舞,反应了汉宫女子被封建强权压制着命运,悲惨的生活让她们憎恨却无力反抗,女子美好芳华被残酷的宫廷制度摧花折柳。

一、从外形上:编剧利用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与一位年迈的老人形成对比,少女黑发如丝绸老妇白发稀疏;少女衣着整齐汉服而老妇着破旧衣裳;少女脸蛋儿白皙稚嫩而老妇脸满是皱纹;通过这外在形象的三组强烈对比突出汉宫对少女的青春的摧残,社会的残酷。

二、从队形上:编剧利用人墙来移动,比换着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半弧等较为规矩的队形来表达一种古代皇宫制度的条条框框拘谨着人的个性发展,死板的队形变化使之让观者产生各种联想,压抑的宫廷氛围,简单阐述了宫廷生活的枯燥乏味,时光流逝,剩下的只有无边无际的等待。

三、从动作上:古典舞均是拧、倾、园、含的特点,而舞者的每一个扭曲的动作,都是在批判这个皇宫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心灵的扭曲,而少女的动作干净快速与老妇的缓慢形成了对比,岁月是把无情的刀,老妇从回忆的走廊慢慢认清现实,不得不向命运妥协,用一些夸张狰狞的动作,反映舞者内心的反抗,却只能是徒劳。

四、从音乐上:不得不说的是音乐的配合,最先迷住我的是音乐,时而沉郁时而明快时而阴森,在短暂的七分钟里,让舞者说出了自己想表达的故事,紧而有序的音乐节奏,不得不让听众与之融入,因为音乐的催化,观者是想不落泪都不行,这个就充分的证明了编剧将这个音乐插入这只舞蹈是正确的选择。

舞蹈汉宫秋月舞蹈赏析

舞蹈汉宫秋月舞蹈赏析

舞蹈汉宫秋月舞蹈赏析
舞蹈汉宫秋月舞是中国传统舞蹈之一,以《汉宫秋月图》为题材
而创作。

舞蹈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开场、正式舞蹈和尾声。

开场部分从画面中选取2-3位精美的女子同舞,以“礼仪舞”的
形式,轻而有力地点出舞者的姿态及特色,展现画卷中秋月明亮,花
木扶疏的氛围。

正式舞蹈部分则由主舞者担纲,其他舞者起伴舞的作用。

正式舞蹈分上、中、下三段,采用伴群伴对的形式,以清丽的步
伐和轻盈的动作,表现出舞者的华丽绝伦。

最后的尾声则是对整段舞
蹈表演的总结和回顾,也是舞者最终总结形式的展现。

汉宫秋月舞以优雅编排的步伐、轻柔动作及流畅的姿态,充分展
现出中国传统舞蹈的宏大风貌,带给观众一种恬恬的愉悦与心醉意境。

这部经典而优美的舞蹈,打动着观众的心神,让人神往古典舞蹈气质
中恬静绝美的氛围。

舞蹈《汉宫秋月》的鉴赏小记

舞蹈《汉宫秋月》的鉴赏小记

《汉宫秋月》是一支以唐代宫廷舞蹈为基础,融合了现代舞蹈元素的作品。

整个舞蹈以“秋月”为主题,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和舞蹈动作,表现出秋月的清冷、高洁和神秘。

首先,舞蹈的音乐非常具有古典气息,以传统的乐器为主,如古筝、琵琶、笛子等,配合上舞者的动作,让人感受到了古代宫廷的氛围。

同时,舞蹈中也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如电子音乐和合成器等,使整个舞蹈更加现代化。

其次,舞蹈的服装和道具也非常精美,舞者身穿古代宫廷服装,头戴发髻,手持扇子,配合上舞台上的月亮和花瓶等道具,营造出了一个充满古典美感的场景。

最后,舞蹈中的编排也非常精妙,舞者们在舞台上的移动和排列,呈现出一种优美的几何美感,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美学上的享受。

在舞蹈的表现手法上,舞者们通过身体语言和舞蹈动作,将秋月的清冷、高洁和神秘表现得淋漓尽致。

舞者们的舞姿优美,手臂的舞动、身体的扭曲和跳跃,都表现出了秋月的柔美和高贵。

同时,舞者们的面部表情也非常丰富,通过眼神和微笑等细节,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舞者们对秋月的情感表达。

总的来说,舞蹈《汉宫秋月》是一支非常精美、优雅的舞蹈作品,它将古代宫廷文化和现代舞蹈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服装、道具和舞者的舞蹈动作,将秋月的清冷、高洁和神秘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美学上的享受。

舞蹈汉宫秋月舞蹈赏析

舞蹈汉宫秋月舞蹈赏析

舞蹈汉宫秋月舞蹈赏析
舞蹈汉宫秋月舞蹈赏析
舞蹈汉宫秋月舞(汉宫秋月)是中国古典舞蹈中的佳作,也是一
支经典的国家级民族舞蹈。

汉宫秋月舞以品格高贵、富有浪漫主义情
调的节奏调性、精致而细腻的肢体动作、优美而悦耳的旋律、流畅而
优雅的编曲,展现了一幅月亮下的女子姿态,这种姿态表现的是理想
的爱情和神秘的特质。

汉宫秋月舞的步法有四层结构,步法比较复杂,多不同的动作组成,以盘旋、脚步为主要特征。

气势上清刚有力,以旋转为主,舞者
身形总转动不停,表现出梦幻的气氛,仿佛散发出淡淡的梅香,意境
宁静空灵。

音乐中节奏明快,旋律悠扬,配合汉宫秋月的舞蹈造型,
使观众沉醉在梦幻的旋律之中。

汉宫秋月舞的动作细腻柔和,肢体曲折却又不失庄重。

连续的街
舞动作,使舞者的柔美的身体动作充满诗情画意。

舞姿柔和俊美,犹
如梦境般幽谷,文采脱俗,节奏平婉舒缓,把舞者带入一种梦中之境。

以婉转为主,动作细腻而宁婉,舞姿又美、又轻,反映出舞者自然、
温柔、素雅、恬静的形象,引人入胜。

汉宫秋月舞的节奏特别引人入胜,即使是熟悉的曲调,每一拍都
可以触动人心,让人如沐春风般感受到它的独特美感。

旋转、翻腾、
转圈、挥洒,风姿令人难以置信。

汉宫秋月舞描绘出一幅安宁祥和的
画面,让观众沉醉在它的迷人旋律之中。

总之,汉宫秋月舞是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传统舞蹈,将传统文化
中的美好精神展现出来,体现出女性古典、柔美、安静的精神,让人
们在心中产生深厚的感觉,令人动容。

《汉宫秋月》舞蹈构图的隐喻分析

《汉宫秋月》舞蹈构图的隐喻分析

《汉宫秋月》舞蹈构图的隐喻分析作者:齐晓冬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7期摘要:本文通过对舞蹈隐喻以及舞蹈构图隐喻等多方面理论内容的分析与整合,充分说明舞蹈构图隐喻对于提升舞蹈作品观赏价值、深化舞蹈作品表达思想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本文以《汉宫秋月》为研究案例,从《汉宫秋月》舞蹈的空间构图及调度构图的具体展现情况与隐喻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到通过舞蹈构图隐喻方法的运用不仅可在丰富《汉宫秋月》的作品本身内容的同时,激发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感受,使作者的内心想法与观众之间形成共鸣。

关键词:《汉宫秋月》:舞蹈构图;舞蹈构图隐喻中图分类号:J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078-02一、引言隐喻修辞主要研究的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区别。

舞蹈作品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达,无论是舞蹈的动作、构图还是完整舞蹈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意义指向,都存在与事实较远的舞蹈化处理。

这样就使得舞蹈作品本身与生活原型存在相似性,却又区别于生活原型。

舞蹈构图隐喻是舞蹈创编者营销舞动意象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形成多种舞蹈图形结合舞台上的多样化调度,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在舞台上形成一种视觉化的冲击,营造创编者想要表达的意象空间。

舞蹈作品《汉宫秋月》是表现汉代宫女生活的群舞,编导以汉代宫廷中老年宫女的回忆为线条,将历史故事搬上现代舞台。

其通过舞蹈调度以及空间上的变化,逐步的将舞蹈作品的内容加以展现。

故而,本文以《汉宫秋月》为例对其舞蹈构图隐喻中的空间构图隐喻及舞蹈调度隐喻进行分析,以此了解其静态构图及动态构图的隐喻表达形式及效果。

二、《汉宫秋月》舞蹈空间构图的隐喻(一)《汉宫秋月》空间构图基本情况《汉宫秋月》编创者在空间构图方面选用的表现形式是通过点与线之间的关系与动静结合,配以独舞及群舞等综合的表现手法,在充分体现出舞蹈隐喻具体内容的同时也将《汉宫秋月》的作品思想及内涵切实的表达给了观众。

音乐鉴赏报告之《汉宫秋月》赏析报告

音乐鉴赏报告之《汉宫秋月》赏析报告

音乐鉴赏报告之《汉宫秋月》赏析报告音乐鉴赏报告之《汉宫秋月》赏析报告2010-11-0712:58《汉宫秋月》为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但乐曲的历史并不长。

原为崇明派琵琶曲,乐曲要表达的主题不是很具体。

不少相关文章对此曲解题时都模糊地称,此曲旨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细腻深远的幽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有的文章称,此曲细致地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流露出对爱情的强烈渴望。

该名曲描述了在秋高气爽,明月高悬的寂静夜晚,被禁锢在深宫大院中的汉朝宫女,以月当人,诉说自己在宫中的悲惨遭遇,发泄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不满。

此曲情思缠绵,伤感动人,如泣如诉,悲愤凄凉,充分表达了宫女哀怨愤懑的心情。

这首乐曲是"山东大板筝曲"典型慢板乐曲之一。

山东筝派演奏时多用右手大指,刚劲有力,又以大指连"托"的下花指为多,左手则"吟、揉、按、滑",刚柔并蓄。

乐曲一开始,右手大指"连托"一个6连音,每个音从高音5-→中音5都要弹得清楚、干净,明亮,时值平均,描述宫女思乡的心情。

15小节后的一系列大指"托、劈"要有力、干脆,体现宫女悲愤心情,第25、26小节,连续运用了中指有力的"双音连勾"并上滑,紧接大指连托一个三连音的指法,加强和突出了重音,使音乐表现力上出现"激烈"的情绪,很好地丰富了乐曲内容。

左手以吟、揉、按、颤、上下滑音等指法,配合右手,充分表达了宫女们复杂的内心情感。

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一为二胡曲,由刘天华先生所传。

本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筝曲演奏运用了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二胡曲则速度缓慢,用弓细腻多变,旋律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音乐时断时续,加之各种复杂技法的运用,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汉宫秋月》舞蹈构图的隐喻分析

《汉宫秋月》舞蹈构图的隐喻分析

2020-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乐舞歌赋《汉宫秋月》舞蹈构图的隐喻分析齐晓冬(海南大学,海南海口570000)摘要:本文通过对舞蹈隐喻以及舞蹈构图隐喻等多方面理论内容的分析与整合,充分说明舞蹈构图隐喻对于提升舞蹈作品观赏价值、深化舞蹈作品表达思想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本文以《汉宫秋月》为研究案例,从《汉宫秋月》舞蹈的空间构图及调度构图的具体展现情况与隐喻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到通过舞蹈构图隐喻方法的运用不仅可在丰富《汉宫秋月》的作品本身内容的同时,激发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感受,使作者的内心想法与观众之间形成共鸣。

关键词:《汉宫秋月》;舞蹈构图;舞蹈构图隐喻中图分类号:J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1-0078-02一、引言隐喻修辞主要研究的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区别。

舞蹈作品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达,无论是舞蹈的动作、构图还是完整舞蹈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意义指向,都存在与事实较远的舞蹈化处理。

这样就使得舞蹈作品本身与生活原型存在相似性,却又区别于生活原型。

舞蹈构图隐喻是舞蹈创编者营销舞动意象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形成多种舞蹈图形结合舞台上的多样化调度,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在舞台上形成一种视觉化的冲击,营造创编者想要表达的意象空间。

舞蹈作品《汉宫秋月》是表现汉代宫女生活的群舞,编导以汉代宫廷中老年宫女的回忆为线条,将历史故事搬上现代舞台。

其通过舞蹈调度以及空间上的变化,逐步的将舞蹈作品的内容加以展现。

故而,本文以《汉宫秋月》为例对其舞蹈构图隐喻中的空间构图隐喻及舞蹈调度隐喻进行分析,以此了解其静态构图及动态构图的隐喻表达形式及效果。

二、《汉宫秋月》舞蹈空间构图的隐喻(一)《汉宫秋月》空间构图基本情况《汉宫秋月》编创者在空间构图方面选用的表现形式是通过点与线之间的关系与动静结合,配以独舞及群舞等综合的表现手法,在充分体现出舞蹈隐喻具体内容的同时也将《汉宫秋月》的作品思想及内涵切实的表达给了观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宫秋月》以汉代封建体制为历史背景,从一位老宫女的视角,表现深宫高墙内宫女们孤苦凄惨的人生经历。

作者以回忆为手段,时间为线索,展现出宫女们人生的变幻无常、酸甜苦辣。

在这个阴森寒冷的宫廷里,老宫女悲惨的一生被无数个宫女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没有尽头……
《汉宫秋月》是表现汉代宫女生活的群舞,编导用汉宫中老宫女的记忆为明线,把汉代宫中宫女的故事展现给大家。

在语汇方面,舞蹈借鉴了汉代乐舞的风格特点;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编导选择了古代宫廷中的边缘人物——宫女。

作品以“时空对比”“人物对比”为主旋律,力求利用“起、承转、合”来表现叙事舞蹈的结构特点。

(一)强烈的情感表达
作为一个叙事性舞蹈,“事”本身是不可缺少的创作素材,它不仅支撑着全舞的故事框架,更为情感的表现提供了必要的形式基础。

但叙事性舞蹈描写的决不仅仅是事情本身,而是借事抒情,喻情于理。

舞蹈《汉宫秋月》以“事”为框架,意在表现出更深层次的情感,突出情感在全舞中所占的主要地位,老宫女那饱受沧桑的面容和喷薄欲出的情感,突出情感,在视觉和心理上都给观众以强烈的冲击。

值得一体的是,编导并不是一味枯燥地表现老宫女的痛苦,而是通过悲与喜的对比、肢体语言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这两种创编手法来赋予舞蹈生命力和感染力。

编导将老宫女的悲哀、失落与年轻宫女们的喜悦、憧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舞蹈创作中使用“圆场”这一动作来突出显示舞台的调度感,单人舞和多人舞的互相配合体现出多层次的空间感,老宫女多次重复悲伤的擦地动作,而群舞则在喜悦地舞动着,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老宫女的凄凉心境,塑造出老宫女这一孤寂形象。

她有怨恨,有不甘,但在制度森严的古代王朝中,这一切情绪最终都化为了浓浓的衰愁。

老宫女渴望宫外的生活,想念家乡的亲人,可是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悲哀地接受封建制度的摧残与剥削。

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是舞蹈之所以与其他艺术表演形式不同的主要表现。

动作的表现不仅表达了情感,也增强、扩大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训练比较好的的肢体动作可以帮助演员用自己情感去更好地跳好舞蹈,塑造出具体可感的舞蹈形象。

从舞蹈《汉宫秋月》中我们可以看到肢体语言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老宫女的驼背形象与重复的跪地擦地动作贯穿着舞蹈始终。

同时,肢体语言不仅指双臂、双腿和腰身,更包含着演员的面部表情,这些共同构成了这支叙事性舞蹈的旋律主线。

把文字语言化为动作语言,这种内心世界的外化把老宫女内心的伤痛和小宫女的年少轻狂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汉宫秋月》不单单是描写了宫女的悲惨生活,也拌击和批判了古代主建制度,站在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汉代的宫廷生活,给予了观众心灵的震撼,让人回味不绝。

(二)独特的时空设计
舞蹈中固定的宫中景象通过多次使用舞台调度来完成,表现时空的变化。

多人的“虚境”,与一人的“实境”形成较强的比较作用,更好地突出老宫女悲凉凄惨的人生。

在《汉宫秋月》中,舞蹈开始时老宫女与年轻宫女们站在一起,一边唱词的响起,一边她抬头看着月亮,然后立即两条腿跪在地上开始了她日复一日的“工
作”——擦地,在此处编导用实际具体的动作显现了老宫女的凄惨悲凉的命运,她的眼神里折射出无望与无奈,在她的后面,多人舞演员“圆场”排列成“围墙”,营造出宫中压抑沉闷的场面,丝竹乐响起,露出一名刚进宫的小宫女,她愉快地舞着、跳着,老宫女抬头眼神看向前方,颇带爱怜地望着兴奋的小宫女,而后摇摇头继续她手中没干完的活。

群舞通过圆场转换空间,形成人墙,将年纪大的宫女和年纪小的宫女隔到两个地方,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观众仿佛看到老宫女刚进宫时天真浪漫的样子,这时音乐开始急便起来,多人舞用比较流畅的“圆场”进行调度,老宫女则步履蹒跚地追逐,她时而惊慌,时而下跪,最终她跟着人潮卷入了一个写满她记忆的漩涡中,她伸手想抓住一丝光亮,却发现那只是海市蜃楼,这里编导营造出虚幻的空间环境,反映出老宫女悲伤气愤、无可奈何的心情。

她低头向圆心走去;群舞退开成两个半圆,舞蹈第二段徐徐展开。

群舞动作中,年轻宫女们用“跪地梳妆”表现了宫女们想见到帝王那种激动的心情,希望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来博取帝王的好感。

而老宫女则是用手捧起一汪水,她看见了自己老去的面容,也明白在帝王宫廷中色衰而爱驰的道理。

一个转身、向前摇臂,她抚摸着自己斑白的鬓发,落寞地蹲在原地。

这时,一名年轻的小宫女过来拍拍她的肩膀,她惊讶地回头找寻,才知道是嬉闹的时间结束了。

她捋捋凌乱的头发,将双手掩在下飘前,随着年轻宫女的步伐,眼跟跑跑地移动着,被年轻宫女们不断碰撞着。

随后,她摆了摆手,嘴角还挂着微笑,却摇着头跪下来卷起袖子继续擦地。

群舞慢慢围上来,这里运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将老宫女置身在外。

虚与实,动与静这一手法再次把老宫女在深宫里不见天日的悲惨哀怨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后,年轻宫女中出现骚动,她们看见帝王的銮舆向这边驶来,她们开始整理衣服和妆容,脸上表现出兴奋之情。

老宫女也开始整理自己的头发,怀着无限的渴望第三次张开双臂想抓住渺茫的希望,这套动作里编导设计了一连串的向各个方向抱头旋转,老宫女双手在身体前紧握,用潮腰的动律一次次地把动作重复。

这一套动作表现了老宫女的无奈与悲愤,她满怀希望地进宫,得到的却是这样扭曲人性的生活,她无法将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向他人诉说,只能忍气吞声地承受命运的安排。

此时她看见年轻宫女们都在嘲笑她,她用碎步快速移动到舞台的后方,开始向前用力擦地,她被年轻宫女多次地踢倒在了地上,然而又一次次地爬起来继续擦。

忽然,她拾起头满眼泪水地看向前方。

编导在这里用了三个动作较好地表达了老宫女的内心情感——单手捂嘴、折肩折臂、双手扼颈。

这三个动作表达了老宫女无力逃脱黄金玉砌的牢笼,封建帝制的残酷像一双无形的剑子手要掐断一息尚存的她的活着的希望。

最后音乐逐渐辉煌,年轻宫女们紧密的“圆场”调度,展现了新一轮王朝的更替老宫女弯着腰瘫在地上,她也知道自己将会在冷宫里,孤独终生。

(三)舞蹈与音乐的完美配合
舞蹈用古曲《汉宫秋月》命名,开始时的女声低声吟唱把人们带回了那遥远的时代,压抑,痛苦开始展现出来。

随后密鼓声紧随而起,象征着老宫女心中的忙乱、仓促,时钟像是瞬间倒回,音乐刹那停止,她开始陷入回忆。

第二段音乐将汉代丝竹管弦乐与现代西洋管弦乐结合,用舒缓的交响乐来叙述老宫女过去的故事。

如流水般绵绵不断的乐句像是老宫女的思绪,缓缓流淌。

她看到了她刚进宫时的天真烂漫;看到了她梳洗打扮时的娇艳美丽;看到了她与伙伴们玩耍时的无忧无
愁;看到了她面见君王时的情窦初开。

随即音乐声开始变得急促,老宫女开始慌忙地擦地,一次次地被踢倒,一次次地爬起再继续。

弦乐突然间骤停,周围群舞都凝视着老宫女,只有鼓声在继续,越来越猛烈,直到她被新一轮的宫女淘汰,她清醒了,却已太晚弦乐重新响起,这一次可以用“辉煌”二字来诠释,可以说是改朝换代、新带登基,也可以说是过去与她同甘共苦的好伙伴晋升了等级、服侍君王左右。

这一次在如此“辉煌”的音乐中,老宫女只是在步履蹒跚地向后走去。

结尾,宫廷大门的一声关闭,像是
老宫女的心门被封建社会残忍地关闭了,她再无希望,也即将会在宫廷里结束她悲惨的一生。

“音乐不仅对决定舞蹈作品的主题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往往通过音乐的构成还能表现主题。

”《汉宫秋月》中的音乐把这一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看时,常常让观众觉得舞蹈中的音乐就像是老内心的情绪,看不到,却听得到。

但是,舞蹈并不仅仅是服从音乐。

在传统的音乐与舞蹈的配合上往往急保的音乐用力度型的动作和技巧来编排,抒情的音乐用缓慢的动作来编排,而在《汉宫秋月》中,在某个段落,这两点恰恰相反,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日]江口隆哉,金秋译,舞销创作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2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