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水资源情况及配置

合集下载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水质与底质质量特征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水质与底质质量特征
1 2

70 0 600 5 00 400
薯6
3 O
3 0 0 2 0 0
10 O





2 O l 6 1 2
天 津地 处 海 河 下 游 , 湿地资源 丰富, 占天 津 国土
历史演变及现状特征 , 以期为天津滨海湿地生态环境 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总面积的 2 0 . 8 7 %l l j , 但随着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天津滨海新 区水资源短缺 以及水体 富营养化 问题 日 趋严重 ; 同时 , 由于蒸发量远高于补水量 , 浅层地
( 1 .T i a n j i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U 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j i n 3 0 0 3 8 7, C h i n a ; 2 .T i a n j i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B u r e a u , T i a n j i n 3 0 0 1 9 1 ,C h i n a ; 3 .T i a n j i n A c a d e my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 T i a n j i n 3 0 0 1 9 1 , C h i n a ;
2 2 9 8 0 m g / k g , 均为重度盐碱 化 ; 相 比前人研究结果 , 天津滨海 湿地水 体 T N和 T P有不 同程度 的改善 , 底质变化 则不 明
显, 均存在严重 的氮磷 污染 。 关键词 : 滨海湿地 ; 环境质量 ;水质 ; 沉 积物 ; 天津

关于滨海新区情况与特点及今后发展规划的调查报告

关于滨海新区情况与特点及今后发展规划的调查报告

关于滨海新区情况与特点及今后发展规划的调查报告滨海新区是被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布局,是天津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是全市人民多年努力的结果。

摆在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是进一步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地搞好滨海新区的规划和建设。

这将关系到天津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天津开发区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但是,在滨海新区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期的今天,仍需深入思考开拓创新,如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问题,生态型工业园区的建设问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问题,宜居型城市建设的问题以及保证各个阶层和谐等大问题。

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区域内土地、石油、石化、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全力打造国家级生态石化基地。

同时,天津港必须加快实施国际贸易航运服务中心、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保税港等一系列工程项目,为加快滨海新区建设做出天津港应有的贡献。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从而赋予了滨海新区作为环渤海和北方地区经济中心的重要使命,标志着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然而,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滨海新区要成为真正意义的“第三增长极”,就必须创新区域发展模式,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的潮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从而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一、滨海新区的宜居生态建设宜居生态,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当前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宜居生态是天津城市总体定位和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基本要求。

国务院明确将天津定性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天津滨海新区水资源配置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水资源配置研究

l 滨 海新 区概 况 滨海 新 区位 于天 津市 东部 ,紧临 渤海 ,包 括 塘 沽、 沽、 汉 大港 3个 行 政 区和东 丽 、 津南 、 青 区 的部 西
分 地 区 , 面 积 2 2 0k 。2 0 总 7 mz 0 4年 , 住 人 口 1 5 常 3
22年 。 0 0 滨海 新 区总 人 口 3 0万 . 中城 市人 口 2 0 0 其 9 万 、 村人 口 1 农 0万 。 2 滨 海新 区需水预 测 滨海 新 区需水 预测 是采 用定 额法 将 用水 户按 生
学合 理 高效 配 置 . 能 满足 滨 海 新 区 生 活 、 产 和 生 态环 境 需 水 要 求 。 才 生 关 键 词 : 化 配 置 ; 水 淡 化 ; 津 滨 海新 区 优 海 天 中图 分 类 号 : V 1 . T 23 9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4 7 2 (0 6 0 一 0 6 0 1 0 — 3 8 2 0 )3 O O — 4
维普资讯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0 年 6月 06
天津滨海 新 区水资源 配置研 究
李保 国 ,王 建卉
( 津 市水 利 勘 测 设 计 院 , 津 天 天
30 0 ) 0 24
摘 要 : 滨 海 新 区 经 济 快速 持 续发 展 提 供 水 资 源保 障 , 学 预 测 滨 海 新 区经 济 社 会 需 水 情 况 , 出充 分 挖 掘 各 种 可利 为 科 提 用 的 水 源 构 建 多水 源供 水 格 局 的 方 案 , 证 2 1 保 00年 南水 北调 通 水 前 的 水 源供 应 ; 时 , 为做 好 通 水 后 水 资 源 的 科 同 认

滨海新区水资源生态发展模式和对策

滨海新区水资源生态发展模式和对策

正在进行的工程: 1. 为使滨海新区的水资源实现良性循环,新 区将构建以再生水为补充水源的人工生态湿地 系统,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预计4月 份建成。同时,以再生水为水源的景观河道今 年底将超过40千米。 2. 天津市政府在今年上半年已连续发出了3个 节水通令,采取了近三十项节水措施,包括停 止农业用水、关闭所有的冲水洗车点、严控企 业耗水大户、对居民限量使用生活用水、提高 水价等。 3. 天津还以节水文化建设为目标,从节水宣 传入手,开展节水教育,培育节水文化,组织 动员全市各行业、各部门和全市人民自觉节约 用水,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节水合力。
生态城市和生态水利
现今国内一些主要城市以及部分省份已提出了建立生 态城市或省的目标,天津市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省级实 施生态建设的城市。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最早是前苏联生态 学家亚尼茨基提出的。它是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 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是对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认识。生 态城市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发展持续 的社会-自然-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 生态城市是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的高度协同、和谐的 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信息 反馈调节、经济效益最好、社会高度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机能城市。
滨海新区的简单介绍和水资源现状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部, 紧临渤海, 包括塘沽、汉沽、大港3 个行政区和东丽、 津南、西青区的部分地区, 总面积2 270 km2。2009年11月9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塘沽、 汉沽、大港3 个行政区合并为一个行政区-滨海新区。真正意义上拉开了滨海新区发 展的大幕。
滨海新区地处海河的最下游,由于地域 条件及先前发展不平衡和不规范的影响, 滨海新区未来的发展会面临各方面的挑战。 而摆在第一位的就是水资源的问题。 水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是最大 消费品和污染传输和转化的载体。城市水 系统是生态城市的重要支撑系统和保障系 统,也就是生命线系统,因而也是生态安全 最大风险源。

滨海新区介绍

滨海新区介绍

天津滨海新区简介我国只有三个“副省级新区”,即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

滨海新区正在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后,带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一、基本情况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也是中国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202万。

天津滨海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储备,拥有水面、湿地700多平方公里;1200平方公里盐碱荒地可供开发;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

二、功能布局与产业特色1、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2、功能布局滨海新区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发展策略。

“一核”指滨海新区商务商业核心区,由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开发区商务及生活区、解放路和天碱商业区、蓝鲸岛生态区等组成。

“双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九区支撑”指通过滨海新区九个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调整、空间整合,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8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区,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新区发展,发挥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

“龙头带动”指通过加快“一核双港九区”的开发建设,凸显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加快天津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3、产业特色(1)先进制造业产业区: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东区和西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区。

潍坊滨海区水资源保障分析及对策

潍坊滨海区水资源保障分析及对策

潍坊滨海区水资源保障分析及对策周岩;孙延芳【摘要】通过对潍坊市滨海区水资源供需情况的分析,提出下一步水资源保障工作重点,为该区域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2页(P39-40)【关键词】潍坊市;滨海区;水资源;分析对策【作者】周岩;孙延芳【作者单位】潍坊市水利局,山东潍坊 261061;潍坊市水利局,山东潍坊261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潍坊市北部,全区面积677 km2,总人口约20万,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国家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三角洲优先发展重点区域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41亿元。

由于滨海区淡水资源缺乏,所需淡水几乎全部依靠外部调入,因此,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保障滨海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战略课题。

1 滨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1 潍坊市水资源状况潍坊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64.8 mm,天然水资源量为27.28亿m3,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310 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也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目前,全市年用水总量约15亿m3,其中地下水开采量约9亿m3,采补基本平衡。

从近10年的用水构成情况看,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分别占总用水量的85%、13%和2%,其中农业灌溉用水依然是潍坊市的用水大户,多年平均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1%。

1.2 滨海区水资源状况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81.2 mm,平均径流量9 800万m3,大多以汛期洪水的方式经白浪河、弥河、虞河等河流入海,水质较差,加之缺少水利工程,基本无法有效利用。

区内无浅层地下淡水,只有少量的深层淡水或微咸水,由于补给困难、开发成本高,不宜作为可持续利用的淡水资源。

1.3 滨海区供用水现状目前滨海区主要水源地为峡山水库和寿光寒桥2处。

全年供水总量约3 900万m3,其中本区地下微咸水约100万m3,峡山水库调入森达美水库水约3 000万m3,寒桥水约 800万 m3;从近几年的用水构成情况看,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分别占总用水量的92.1%、7.6%和0.3%,其中工业用水量占90%。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正文:----------------------------------------------------------------------------------------------------------------------------------------------------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随着我区的进一步开发开放,持续高强度的开采地下水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由地面沉降引发的地面标高损失、排水系统失效、防汛能力降低、建筑物地基下沉等灾害已经严重危胁到我区的城市建设和区域开发。

为缓解因地面沉降对城市建设和区域开发造成的影响,切实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地下水资源禁采、限采管理城市建成区(包括核心城区及汉沽城区、大港城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再审批地下水取水许可。

开发建设区(包括高新产业区、临港经济区、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旅游区、中新生态城、北塘经济区、中心渔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轻纺经济区)限制开采地下水,年均地面沉降≥30mm的,不予审批地下水取水许可,年均地面沉降<30mm且无地表水源的,可视情况审批地下水取水许可。

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包括设施农业、园林绿化项目)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建设项目规模较小或开凿农业机井的可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表,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办理取水许可证。

对未依法完成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建设项目,审批机关不予批准。

三、严格规范地热(温泉)井的审批管理凡在新区行政区划范围内开凿地热(温泉)井的,必须报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再报市有关部门办理取水许可证。

凡未经批准开凿地热(温泉)井并取用地热水的,由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按照《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予以处罚。

滨海新区总体情况介绍

滨海新区总体情况介绍

滨海新区总体情况介绍一、基本情况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现有常住人口240万人。

滨海新区区位条件优越,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距首都北京120公里,内陆腹地广阔,辐射中国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综合性港口,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是东、中亚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有中国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使滨海新区成为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

滨海新区发展资源丰富,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的盐碱荒地,已探明的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

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集中了中国27%的科技资源,可以为滨海新区直接利用。

滨海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理想区域,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滨海新区的高度开放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涉外经济、金融、科技等十个方面先行试验重大改革措施。

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开发开放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富有竞争力、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

滨海新区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是中国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近年来,滨海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统筹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009年区域生产总值达到3810亿元,增幅23.5%,比重超过天津市的一半;地方财政收入455.6亿元,增长50.3%。

产业基础非常雄厚。

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现代冶金、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空客A320大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百万吨乙烯、300万吨造船等引擎项目,构筑起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的四梁八柱,汽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辆,无缝钢管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手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达到17%,正逐步成为中国最大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和世界级石化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1滨海新区当地地表水资源状况(一)地表水资源量降雨量:根据1956~2000年降水系列分析,滨海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5.2mm,见表2-4-1。

表2-4-1 滨海新区行政分区降水量单位:mm当地地表水资源量:根据1956~2000年当地地表径流系列分析,滨海新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81亿m3,见表2-4-2。

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不仅受降水量的影响,还受降水集中程度、土壤湿度变化及不透水面积变化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地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大于降水的年际变化。

受降水年分配及产汇流条件影响,当地地表水资源量年分配极不均匀,水多集中在汛期(6-9月),约占全年的70%-80%。

表2-4-2 滨海新区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单位:亿m3(二)入境水量地处海河流域下游,入境水量受上游地区水利工程和水资源开发的影响,五、六十年代上游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入境水量随之减少,特别是1963年大水后,海河流域进行大规模流域治理工程,开挖多条直接入海通道,使流域发生改变,本市部分河道功能随之改变,使得入境水量有明显减少趋势,直至六十年代末,流域治理工程基本完成,以后的入境水量也基本能代表现状情况,因此入境水系列考虑采用基本能代表流域现状的1970~2000年观测成果。

滨海新区大部分地处大清河淀东平原区,汉沽全区和塘沽的一小部分在北四河平原区。

北四河平原各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3.26亿m3,50%、75%、95%分别为11.80、7.43、3.45亿m3;大清河淀东平原各河流除大水年有洪水入境外,其余年份基本无入境水量。

由于滨海新区近年来入境水量很少且大部分集中于汛期,在此期间当地用水有限,受当地蓄水工程蓄水能力的限制,各河大部分水量直接入海而无法利用。

(三)地表水水质状况根据《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市滨海新区围地表水水质污染严重、水质恶化,其水质指标绝大部分为地表水Ⅴ类或劣Ⅴ类标准。

2.4.2滨海新区地下水资源状况(一)地下水资源量滨海新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矿化度<2g/L)0.57亿m3,没有可供开采的矿化度<2g/L的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可开采量为0.57亿m3,详见表2-4-3。

表2-4-3滨海新区地下水可开采量(<2g/l)单位:亿m3注:滨海新区围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与可开采量均为0。

(二)地下水水质状况第二含水组为市的重要供水岩组,也是当前的主要可采层位。

滨海新区围的汉沽大部分地区,第二含水组地下水符合饮用水标准,塘沽区主要是氟超标,东丽、津南部分主要超标组份为氟、矿化度和氯化物。

平原区第二含水组地下水矿化度由北向南逐渐增高。

在东丽、津南区沿海河一带和大港区,矿化度一般超过饮用水标准;氯化物分布也与矿化度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东丽区西南、津南区西北沿海河一带及大港南部地区氯化物一般超标。

2.4.3外调水源情况市在1983年建成引滦入津工程后,主要采用滦河家口水库蓄水为城市主要水源。

在蓄水不够分配时,由黄河水补充。

到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引江水将成为市又一个重要城市水源。

2020年南水北调东线水参与水资源配置。

2.4.3.1引滦水源根据国务院国办发(1983)44号文规定,在75%年份,家口水库调节水量19.5亿m3,市分水量10.0亿m3;在95%年份,家口水库调节水量11.0亿m3,市分水量6.60亿m3。

引滦入市区净水量,在保证率75%、95%时分别为7.50、4.95亿m3。

预计引滦水源保护工程新建引滦州河段暗渠输水、将引滦明渠全部衬砌,在工程建成后,每年将减少输水损失0.26亿m3,即可增加供水量0.26亿m3,则扣除损失后入市区净水量在保证率75%、95%时将分别为7.76、5.21亿m3。

目前引滦入津已建向滨海新区供水的工程有:(ⅰ)引滦入塘沽和入开发区输水管道:由尔王庄附近高庄户泵站提水,经宝坻区、宁河县,中途经北淮淀泵站再次加压,送入塘沽水厂和开发区水厂。

(ⅱ)引滦入港和引滦入石化聚酯输水管道:由尔王庄附近的小宋庄泵站提水,经宝坻区、东丽区穿海河过津南区,送入大港、石化乙烯、油田等水厂。

(ⅲ)引滦入汉沽输水管道:由尔王庄引滦入汉泵站提水,经宝坻区,沿引滦入塘管线到北淮淀泵站,穿潮白新河,中途由乐善沽泵站再次加压,送入汉沽区水厂。

2.4.3.2引黄水源当遇引滦特枯年份,市供水不足时,需应急启动引黄供水。

引黄济津工程从省聊城市位山闸引黄河水,经位临干渠至引黄穿卫倒虹,进入清凉江,再经清南连接渠在泊头市入南运河,在九宣闸进入市。

从位山闸到九宣闸全长440km。

将黄河水引入市区通过两种途径:南运河~子牙河输水线路,经由九宣闸沿着南运河,通过西河闸进入海河干流向市区供水,输水线路长60km;另一部分水经马厂减河进入北大港水库存蓄,待引黄济津调水结束后,再由北大港水库放水,经十里横河,通过独流减河,再经洪泥河进入海河向市区供水,线路长80km。

引黄用水指标为10亿m3,收水量为3-5亿m3。

2.4.3.3引江中线水源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线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岔渠首多年平均分配给市水量为10.2亿m3,总干线和干线输水损失率15%。

干线末端以下至水厂,输水管渠损失率和调节水库蒸发渗漏损失率合计6%,入水厂净水量多年平均8.16亿m3。

根据《市南水北调中线市配套工程规划》,南水北调中线与引滦(包括于桥水库)多年平均合计可供水量16.71亿m3,90%保证率可供水量为15.00亿m3。

其清河淀东平原多年平均可供水量13.62亿m3,50%、75%、95%保证率可供水量分别为13.44亿m3、13.07亿m3、11.41亿m3。

2.4.3.4引江东线水源根据《南水北调东线(东平湖-)工程规划》(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共同为市供水。

考虑到东线工程向供水量正在落实中,因此2010水平年东线工程供水量不参与配置,2020水平年多年平均分水量按5.0亿m3考虑,干线末端以下至水厂,输水管渠损失率和调节水库蒸发渗漏损失率合计20%,入水厂净水量多年平均为4.0亿m3。

2.4.3.5外调地下水源由宝坻下仓水源地供大港石化工业用水0.18亿m3,宁水源地供经济技术开发区0.22亿m3,共0.40亿m3供给滨海新区。

2.4.4其它可利用水源情况包括海水、再生水和地下水中的微咸水(矿化度为2~3g/L)。

鉴于水资源紧缺和滨海新区地处滨海的条件,淡化利用海水或直取海水是对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补充。

目前北大港电厂直接利用海水作为电厂冷却用水年取用海水量14.0亿m3,北大港电厂还有日产7200吨淡水的海水闪蒸淡化设施,年产淡水200万吨;另有塘沽的海水净水厂一座,生产能力1万吨/日,用于碱厂溶碱用水。

再生水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及循环经济的要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将是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再生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城市绿化或林地灌溉、河湖环境、市政杂用和工业冷却等方面。

微咸水是指矿化度在2~3 g/L的浅层地下水。

滨海新区的微咸水主要分布在东丽区、津南区,主要用于农业灌溉。

3.1滨海新区需水量滨海新区总需水量:南水北调通水前采用紧缩指标为58024万m3,南水北调通水后为64849万m3,2020年为95501万m3,其水量已考虑管网漏损及未预计水量,见表3-1。

表3-1规划期总需水量预测表单位:万m33.2滨海新区可供水量可供滨海新区利用的水资源有:当地及过境地表水、当地地下水和市水源地地下水、引滦水、引江水、海水淡化或直接利用、再生水等,引黄水也可通过将中心城区的引滦水指标临时调剂到滨海新区,起到间接供水的作用。

考虑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前和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2020年南水北调东线水参与配置。

在可供水量中,深层承压水为0.57亿m3,这部分地下水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中不作为资源量,因此限制当地承压水的开采,在水源不足时临时开采使用,仅做为距离城镇较远、供水管网覆盖不到的农村生活用水水源。

预计滨海新区可供水总量: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前为5.92亿m3,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为8.21亿m3;2020年滨海新区可供水总量为11.29亿m3,见表3-2。

表3-2滨海新区可供水量预测成果表(90%保证率)单位:亿m3注:本表中0.57亿m3深层承压水仅做为距离城镇较远、供水管网覆盖不到的农村生活用水水源。

3.3滨海新区水资源配置根据滨海新区覆盖多个行政区的特点和产业功能区布局的实际情况,在水量配置时,考虑按照划定的供水区域配置。

考虑到滨海新区的的产业区布局和居住区的建设规划的实际情况以及水厂分布情况,将滨海新区划分几个相对集中的供水区域,从整体来考虑配置各种可能水源的可供水量。

在区域划分中主要考虑供水距离比较近,供水水源大致相同,易于布置供水系统等因素,将滨海新区分为4个供水区,每个分区的围为:东丽供水区:包括临空产业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西区(泰达西区)、海河下游工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和海河新城、新立组团、空港物流组团、东丽湖组团、海河下游工业区等生活组团,主要供水水源以外调水为主,供水区域相对集中。

区域围为:南部、西部、北部为滨海新区区域分界线,东与塘沽供水区之间以黑潴河分界;塘沽供水区:包括核心区(塘沽城区)、泰达东区、港、临港工业区和临港产业区;区域围为:东至渤海,北与汉沽供水区以永定新河分界,南部为塘沽区边界,西与与东丽供水区之间以黑潴河分界;大港供水区:包括大港城区、滨海化工区(三角地石化工业区、油田化工区),区域围为:大港行政区界围;汉沽供水区:包括汉沽城区、海滨休闲旅游区,区域围为:北部、东部、西部为汉沽区区界,南与塘沽供水区以永定新河分界。

水源配置过程中,考虑各种水源的使用条件,按照如下原则考虑:外调地表水:是国家为保证市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而批准的跨流域调水,由于调水成本较高,水质优良,在配置中原则上考虑仅供城市生活和工业,即使水量充沛,也不考虑向湿地和农业供水。

外调地下水:是我市为保证东南部地区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而批准的调水工程,调水成本较高,水质优良,在配置中原则上考虑仅供城市生活和工业,即使水量充沛,也不考虑向湿地和农业供水。

海水淡化和直用:海水淡化水质优良,适合做工业锅炉补充水,但作为生活饮用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处理,同时考虑海水淡化的坐落位置,宜就近使用,因此,在配置中海水淡化水原则上仅配置给沿海区域的工业用水;海水直用,考虑海水的引用条件和水质情况,配置中仅配置给沿海区域的工业,作为工业的冷却用水。

在实际配置中,考虑北部汉沽供水区相对其它供水区需水量相对较小,而海水淡化规模较大,在配置中,未能全部配置,可考虑在全市水源调配中向与汉沽邻近的宁河供水。

当地地表水:考虑可利用水量和水质条件,在配置中原则上考虑仅供作为农业和湿地供水,并优先供农业用水,如有余水供湿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