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节 绦虫病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动物蠕虫病学-绦虫

第三节 绦虫病
一,绪 论
形态, (一) ,形态,发育与分类 1,形态构造 , (1). 外部形态 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背腹扁平,左右对称,呈白色或乳白色 不透明的带状虫体. 不透明的带状虫体.p\2-2-1.jpg
头节 虫体 颈节 许多体节(亦称链体) 许多体节(亦称链体)
1.1 头节
细小,球形或梭形, 细小,球形或梭形,其上有不同形状和 数量的固着器官. 数量的固着器官.
p\2-2-6.jpg p\2-2-7.jpg
子宫为盲囊状,不向外开口; 子宫为盲囊状,不向外开口;生殖孔位 于侧面;卵黄腺呈实体状. 于侧面;卵黄腺呈实体状. 圆叶目 虫卵圆形或圆形, 虫卵圆形或圆形,产出时已含有发育成 熟的六钩蚴; 熟的六钩蚴; 虫卵(卵壳) 胚层→胚膜( 绦虫纲 虫卵(卵壳)→胚层→胚膜(上无纤 六钩蚴. 毛)→六钩蚴. 子宫向外开口,子宫孔, 子宫向外开口,子宫孔,生殖孔位于腹 节片不脱落;卵黄腺滤泡状. 假叶目 面; 节片不脱落;卵黄腺滤泡状. 虫卵呈圆形,具卵盖,似吸虫卵, 虫卵呈圆形,具卵盖,似吸虫卵,需在 水中发育. 水中发育.
1.2 生活史
终末宿主: 终末宿主:犬,猫等肉食动物 中间宿主: 羊等动物及人. 中间宿主:猪,牛,羊等动物及人. 2. 流行病学 3. 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 4. 诊断 5. 治疗 6. 预防
(六 )豆状囊尾蚴病 带科带属的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 (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肉膜,肠系 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肉膜, 兔的肝 膜及直肠浆膜上所引起的疾病.p\2-2-26.jpg 及直肠浆膜上所引起的疾病. 虫卵→豆状囊尾蚴( 虫卵→豆状囊尾蚴(兔)→成虫(犬,猫 成虫( 等肉食兽小肠) 等肉食兽小肠)
2 流行病学
2.1 2.2 2.3 2.4 2.5 分布 猪带绦虫患者是唯一感染源 肉检制度不严或未建立 饮食习惯不好, 饮食习惯不好,烹调不良 环境卫生差, 环境卫生差,猪的饲养方式及管理不当
一,绪 论
形态, (一) ,形态,发育与分类 1,形态构造 , (1). 外部形态 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背腹扁平,左右对称,呈白色或乳白色 不透明的带状虫体. 不透明的带状虫体.p\2-2-1.jpg
头节 虫体 颈节 许多体节(亦称链体) 许多体节(亦称链体)
1.1 头节
细小,球形或梭形, 细小,球形或梭形,其上有不同形状和 数量的固着器官. 数量的固着器官.
p\2-2-6.jpg p\2-2-7.jpg
子宫为盲囊状,不向外开口; 子宫为盲囊状,不向外开口;生殖孔位 于侧面;卵黄腺呈实体状. 于侧面;卵黄腺呈实体状. 圆叶目 虫卵圆形或圆形, 虫卵圆形或圆形,产出时已含有发育成 熟的六钩蚴; 熟的六钩蚴; 虫卵(卵壳) 胚层→胚膜( 绦虫纲 虫卵(卵壳)→胚层→胚膜(上无纤 六钩蚴. 毛)→六钩蚴. 子宫向外开口,子宫孔, 子宫向外开口,子宫孔,生殖孔位于腹 节片不脱落;卵黄腺滤泡状. 假叶目 面; 节片不脱落;卵黄腺滤泡状. 虫卵呈圆形,具卵盖,似吸虫卵, 虫卵呈圆形,具卵盖,似吸虫卵,需在 水中发育. 水中发育.
1.2 生活史
终末宿主: 终末宿主:犬,猫等肉食动物 中间宿主: 羊等动物及人. 中间宿主:猪,牛,羊等动物及人. 2. 流行病学 3. 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 4. 诊断 5. 治疗 6. 预防
(六 )豆状囊尾蚴病 带科带属的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 (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肉膜,肠系 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肉膜, 兔的肝 膜及直肠浆膜上所引起的疾病.p\2-2-26.jpg 及直肠浆膜上所引起的疾病. 虫卵→豆状囊尾蚴( 虫卵→豆状囊尾蚴(兔)→成虫(犬,猫 成虫( 等肉食兽小肠) 等肉食兽小肠)
2 流行病学
2.1 2.2 2.3 2.4 2.5 分布 猪带绦虫患者是唯一感染源 肉检制度不严或未建立 饮食习惯不好, 饮食习惯不好,烹调不良 环境卫生差, 环境卫生差,猪的饲养方式及管理不当
03绦虫3

猪囊尾蚴在心脏
囊 尾 蚴 病
囊尾蚴病感染途径
自体感染:孕节
呕吐
挠肛门→吃饭
异体感染:生吃粪中虫卵污染的蔬菜、 食物、饮水 • 据报道约有16%~25%的有钩绦虫病患者伴有囊尾蚴 病; • 而囊尾蚴病患者中约55.6%伴有有钩绦虫寄生。
绦虫病的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 (1) 硫双二氯酚:绵羊 100mg/kg 体重,牛为 50mg/kg 体重, 一次口服。 (2)氯硝柳胺:绵羊 75 ~ 80mg/kg体重,牛60 ~ 70mg/kg 体 重,制成10%水悬液灌服。
膜壳科(Hymenolepididae) 膜壳属(Hymenolepis) 鸡膜壳绦虫(H.carioca)
• 成虫长3-8厘米,细似 棉线,节片多达500个。 • 头节纤细,极易断裂, 顶突无钩。 • 睾丸大,3个。
第三章
绦虫学思考题
• 一、圆叶目、假叶目绦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及 二者的区别。 • 二、圆叶目、假叶目绦虫的中绦期、发育史 特点。 • 三、带科、裸头科、假叶目绦虫卵的形态结 构特点。 • 四、带科、裸头科、假叶目绦虫的生活史特点。 • 五、畜禽主要绦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发育史。
节片戴文绦虫生活史
赖利属(Raillietina)
四角赖利绦虫(R.tetragona)
虫体长达25cm,是鸡体内最大的绦虫。 头节较小,顶突上有1-3圈小钩。 吸盘椭圆形,上有8-10圈小钩。 生殖孔规则开口同侧。孕节形成50~100个卵袋,每个卵袋含6-12 个虫卵。
棘沟赖利绦虫(R.echinobothrida)
赖利绦虫生活史
步行虫
三角绿步行虫
虫卵被中间宿主食入后经 14 ~ 16 天发育为似囊 尾蚴。鸡啄食含似囊尾蚴的昆虫而感染,约经
鸭鹅绦虫病防治措施

饲养管理策略
跨学科合作
进一步改进饲养管理方式,提高饲养环境 的卫生条件,降低绦虫的传播风险。例如 ,定期清理饲养场、消毒饮水设施等。
加强兽医、畜牧、生物、环境等多个学科 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鸭鹅绦虫病的综 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鸭鹅舍和饲养环境 进行彻底的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有效杀灭环境中的绦虫卵和幼虫, 防止再次感染。
中药治疗
驱虫中药
可选用具有驱虫作用的中药,如黄连、黄柏、苦参等,通过煎汤或制成中药散 剂,供鸭鹅口服。中药治疗相对安全,但疗效较慢,需要持续使用一段时间。
调理身体
同时,可配合一些具有健脾开胃、调理气血的中药,如山楂、神曲、当归等, 提高鸭鹅的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鸭鹅绦虫病防治措施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绦虫病简介 • 预防措施 • 治疗措施 • 总结和展望
CHAPTER 01
绦虫病简介
绦虫病的定义
• 寄生虫感染: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在鸭鹅肠道内 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病。
绦虫病在鸭鹅中的危害
01
02
03
生长发育受阻
感染绦虫的鸭鹅会出现食 欲不振、体重下降,严重 影响生长发育。
辅助治疗
营养补充
在治疗期间,注意给鸭鹅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补充蛋白质 、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增强鸭鹅的体质和抵抗力。
管理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鸭鹅舍的干燥清洁,定期清理粪便,减 少绦虫的滋生和传播。避免过度拥挤,降低鸭鹅之间的应激 反应,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CHAPTER 04
总结和展望
防治效果评估
根据当地疫情和兽医建议,及时为鸭鹅接种疫苗 ,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绦虫病

生活史—续
流行病学
1. 主要流行于我国三北地区和西南 2. 成虫大量散播病原 3. 与人的粪便管理(连茅圈)及猪的饲养方式密
切相关 4. 与人的卫生习惯和食肉方法相关
致病作用与症状
脑部: 出现神经症状 眼部: 失明或视力障碍 喉头: 呼吸困难,可听见呼噜声 肌肉: 运动障碍 重症病猪:两肩显著外展,臀部不正常肥胖宽
流行病学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全球性分布 牧区发病较多
致病作用
感染初期:六钩蚴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进入脑,幼虫 沿脑膜血管移行,先进入皮质后进入脑深部,由于幼虫 移行,刺激和损伤脑组织引起急性脑膜脑炎。
感染后期:由于多头蚴增大,压迫脑组织,引起神经症 状、脑贫血、萎缩、眼底出血、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等。
五、棘球蚴病(包虫病)
本病是由带科、棘球属四种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 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的幼 虫—棘球蚴寄生于牛、羊、猪、人等的肝、肺及其他器 官中所引起的疾病。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内。
棘球蚴体积大,生长力强,并可寄生于人、畜体内任何 部位,不仅压迫周围组织,还易造成继发感染。如果蚴 囊破裂,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死亡,是一类重要的人 兽共患寄生虫病。
(二)体壁
体壁——由皮层和肌肉系统组成(又称皮肌囊)。
(三)实质
在体壁与器官之间充满实质组织。
(四)消化系统:无;吸收营养物质靠皮层外的微绒毛。 (五)循环及呼吸系统:无 (六)神经系统:神经节、神经联合、神经干 (七)排泄系统:纵排泄管,焰细胞
(八)生殖系统:
多为雌雄同体。 雄性生殖器官: 睾丸→输出管→ 输精管→ 贮精囊→ 射精管→ 雄茎→雄 性生殖孔。贮精囊、射精管、前列腺、雄茎的大部分都 包含在雄茎囊内。 雌性生殖器官:卵模在雌性生殖器官的中心区域,卵巢、 卵黄腺、子宫、阴道等均有管道与之相连。
第三节 曼氏迭宫绦虫

多累及眼睑或眼球,出现眼睑红肿且有虫爬感, 多累及眼睑或眼球,出现眼睑红肿且有虫爬感, 严重时出现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严重时出现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3版 寄生虫学检验》 皮下裂头蚴病
可在躯干、 可在躯干、四 肢、外阴或全身的皮 下,形成游走性皮下 结节, 结节,局部瘙痒有虫 爬感。发生炎症, 爬感。发生炎症,可 有间歇或持续性疼痛 及触痛。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3版 寄生虫学检验》
【致病性】 致病性】
1. 成虫致病 成虫致病力不大,一般无明显的症状。 成虫致病力不大,一般无明显的症状。 有时会有消化系统轻微症状 。 2. 幼虫致病 裂头蚴寄生人体引起曼氏迭宫裂头蚴 病,其危害远比成虫大。其危害严重因裂 其危害远比成虫大。 头蚴的移行及其寄生部位而异。 头蚴的移行及其寄生部位而异。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3版 寄生虫学检验》
【流行与防治】 流行与防治】
1.流行分布 1.流行分布 2.流行因素 2.流行因素 成虫寄生人体的报告不多见, 成虫寄生人体的报告不多见,裂头蚴病 (1)局部敷贴生蛙肉或生食蝌蚪; (1)局部敷贴生蛙肉或生食蝌蚪;(2) 局部敷贴生蛙肉或生食蝌蚪 多见。我国以南方为主。 多见。我国以南方为主。 生食蛇、猪及其他转续宿主的肉;(3)饮用生水或游泳 生食蛇、猪及其他转续宿主的肉;(3)饮用生水或游泳 吃进含原尾蚴的剑水蚤; 吃进含原尾蚴的剑水蚤; 3.防治 3.防治 术摘除。 术摘除。 加强卫生宣教,阻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宣教,阻断传播途径。成虫可用槟 榔、南瓜子、吡喹酮、丙硫咪唑驱虫,裂头蚴主要靠手 南瓜子、吡喹酮、丙硫咪唑驱虫,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3版 寄生虫学检验》 皮下裂头蚴病
可在躯干、 可在躯干、四 肢、外阴或全身的皮 下,形成游走性皮下 结节, 结节,局部瘙痒有虫 爬感。发生炎症, 爬感。发生炎症,可 有间歇或持续性疼痛 及触痛。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3版 寄生虫学检验》
【致病性】 致病性】
1. 成虫致病 成虫致病力不大,一般无明显的症状。 成虫致病力不大,一般无明显的症状。 有时会有消化系统轻微症状 。 2. 幼虫致病 裂头蚴寄生人体引起曼氏迭宫裂头蚴 病,其危害远比成虫大。其危害严重因裂 其危害远比成虫大。 头蚴的移行及其寄生部位而异。 头蚴的移行及其寄生部位而异。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3版 寄生虫学检验》
【流行与防治】 流行与防治】
1.流行分布 1.流行分布 2.流行因素 2.流行因素 成虫寄生人体的报告不多见, 成虫寄生人体的报告不多见,裂头蚴病 (1)局部敷贴生蛙肉或生食蝌蚪; (1)局部敷贴生蛙肉或生食蝌蚪;(2) 局部敷贴生蛙肉或生食蝌蚪 多见。我国以南方为主。 多见。我国以南方为主。 生食蛇、猪及其他转续宿主的肉;(3)饮用生水或游泳 生食蛇、猪及其他转续宿主的肉;(3)饮用生水或游泳 吃进含原尾蚴的剑水蚤; 吃进含原尾蚴的剑水蚤; 3.防治 3.防治 术摘除。 术摘除。 加强卫生宣教,阻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宣教,阻断传播途径。成虫可用槟 榔、南瓜子、吡喹酮、丙硫咪唑驱虫,裂头蚴主要靠手 南瓜子、吡喹酮、丙硫咪唑驱虫,
绦虫病讲课PPT课件

公共卫生问题:绦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需要重视和解决。
管理措施: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绦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家畜管理和粪便 无害化处理,减少感染源;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防止绦虫病传播。
预防控制:推广家畜疫苗接种,提高家畜免疫力;加强肉类检验检疫,确保肉类安全;开展大 规模普查普治,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
牛带绦虫病等
病原:绦虫
感染方式:摄 入含有绦虫卵
的食物或水
传播途径:接 触感染者的粪 便或污染的食
物、水
生命周期:绦虫 在人体内寄生, 繁殖迅速,可产 生大量虫卵,随 粪便排出体外,
污染环境
传染源:主要是猪和牛,人是偶然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通过生食或半生食猪肉或牛肉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和青少年感染率较高 流行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
临床表现:绦 虫病患者可能 出现腹痛、腹 泻、体重下降
等症状。
诊断方法:通 过粪便检查发 现绦虫卵或成 虫节片,可确
诊绦虫病。
疾病分期:根 据病情轻重可 分为急性期和
慢性期。
并发症:绦虫 病可引起营养 不良、贫血、 肠道炎症等疾
病。
绦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吃 生食,特别是肉类和蔬菜类
公共卫生意义:绦虫病的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管理对于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健康教育:普及绦虫病知识,提高公众认识和预防意识 社会参与:政府、社区、学校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防控合力 宣传推广: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传播防控知识和技能 监测评估:定期开展绦虫病监测和防控效果评估,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支持治疗: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营养状 况等。
绦虫纲

1)圆叶目绦虫需一个中间宿主 2)假叶目绦虫需二个中间宿主 3.基本发育阶段:虫卵 — 幼虫 — 成虫
一、链状带绦虫
(一)形态 1.成虫:
1)外形:乳白色,扁长如带,2-4m,700-1000节 2)头节:球形,4个吸盘,1个顶突,小钩 3)颈节:再生 4)链体:(幼节、成节、孕节)
猪肉绦虫活体
如寄生在肝脏可有肝区痛等; 在肺可有呼吸急促、胸痛等呼吸道刺激症状; 寄生脑可引起癫痫及头痛,呕吐等; 寄生于骨胳易造成骨折等 2)过敏反应 3)继发性棘球蚴病
肝棘球蚴病69.9%
最常见为肝包虫病(69.9%)
肺棘球蚴病 19.3%
双肺多发性棘球蚴病
骨棘球蚴病
脑棘球蚴病
肠系膜棘球蚴病
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思考题
1.猪肉绦虫约 米,成节卵巢分 叶,孕节子宫分支为 支。
2.带绦虫卵形态特征是什么?
3.区别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形态特征。
4.区别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包生绦虫生活史特点。
5.食入猪绦虫卵有可能患 病,食入猪囊尾蚴有可能患 病。诊断
猪绦虫病可查 、
、
。
6.诊断猪囊尾蚴病的方法有哪些?
7.牛肉绦虫全长约
经口、自体感染 4)宿主:
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猪、人
(二)生活史
人体感染猪肉绦虫卵的方式是什么?(即人体患猪囊尾蚴病的方式) a.异体感染 b.自体体外重复感染 c.自体体内重复感染
(三)致病
1.成虫致病 1)致病机制: ①夺取营养 ②机械作用 ③毒性及过敏反应 2)所致疾病 ①猪带绦虫病→食入什么而患此病? ②临床表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
活裂头蚴
致病:
(1)成虫致病: 少见 ★(2)裂头蚴
一、链状带绦虫
(一)形态 1.成虫:
1)外形:乳白色,扁长如带,2-4m,700-1000节 2)头节:球形,4个吸盘,1个顶突,小钩 3)颈节:再生 4)链体:(幼节、成节、孕节)
猪肉绦虫活体
如寄生在肝脏可有肝区痛等; 在肺可有呼吸急促、胸痛等呼吸道刺激症状; 寄生脑可引起癫痫及头痛,呕吐等; 寄生于骨胳易造成骨折等 2)过敏反应 3)继发性棘球蚴病
肝棘球蚴病69.9%
最常见为肝包虫病(69.9%)
肺棘球蚴病 19.3%
双肺多发性棘球蚴病
骨棘球蚴病
脑棘球蚴病
肠系膜棘球蚴病
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思考题
1.猪肉绦虫约 米,成节卵巢分 叶,孕节子宫分支为 支。
2.带绦虫卵形态特征是什么?
3.区别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形态特征。
4.区别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包生绦虫生活史特点。
5.食入猪绦虫卵有可能患 病,食入猪囊尾蚴有可能患 病。诊断
猪绦虫病可查 、
、
。
6.诊断猪囊尾蚴病的方法有哪些?
7.牛肉绦虫全长约
经口、自体感染 4)宿主:
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猪、人
(二)生活史
人体感染猪肉绦虫卵的方式是什么?(即人体患猪囊尾蚴病的方式) a.异体感染 b.自体体外重复感染 c.自体体内重复感染
(三)致病
1.成虫致病 1)致病机制: ①夺取营养 ②机械作用 ③毒性及过敏反应 2)所致疾病 ①猪带绦虫病→食入什么而患此病? ②临床表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
活裂头蚴
致病:
(1)成虫致病: 少见 ★(2)裂头蚴
绦虫病 家禽绦虫病(共9张PPT)

节片戴文绦虫的中间宿主是蛞蝓和陆地螺,在鸡体内2周发育成熟。
节机片械戴 阻文塞绦:虫大的量中感机间染宿时械主虫是体损蛞积伤蝓聚和成:陆团地,小螺导,致沟在肠和鸡阻体塞吸内、肠2盘周破发裂固育、成着腹熟膜肠。炎。粘膜,引起损伤、出血、发炎。
3、有轮赖利绦虫:虫体小,一般不超过4cm。
夺取营养: 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
诊断:根据鸡群的临床表现,粪便查获虫卵或节片,剖检病鸡发现虫体便可确诊。 成节的生殖孔位于一侧。 鸡啄食含似囊尾蚴的昆虫而感染,经20天发育为成虫。 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 节片戴文绦虫的中间宿主是蛞蝓和陆地螺,在鸡体内2周发育成熟。 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蝇类和甲虫。 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 0mm,4~9个节片。
绦虫病 家禽绦虫病
第1页,共9页。
(一)病原特征
1、四角赖利绦虫:长可达25cm,是鸡的最大绦虫。头节较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顶突上有1~3圈 小钩,吸盘上有8~10圈小钩。成节的生殖孔位于一侧。 6~12个虫卵在一个卵囊内。
2、棘沟赖利绦虫:颇似四角赖利绦虫,顶突上有2圈小钩,吸盘上有8~10圈小钩。生殖 孔位于节片一侧边缘上,每一卵囊内含虫卵6~12个。
四角赖利绦虫和棘羽沟赖毛利绦蓬虫的乱中,间宿头主为颈蚂蚁扭。 曲,蛋鸡产蛋量下降或停产,最后衰竭死亡。
第6页,共9页。
第7页,共9页。
第8页,共9页。
(四)诊断与防治
诊断:根据鸡群的临床表现,粪便查获虫卵或节片,剖检病 鸡发现虫体便可确诊。
治疗:多种驱绦虫药。 预防:定期驱虫,及时清除鸡粪、无害化处理;扑杀鸡舍内外
3、有轮赖利绦虫:虫体小,一般不超过4cm。头节大,顶突宽而厚,形似轮状,上有2 圈共400~500个小钩。吸盘上无钩。生殖孔不规则交替排列在体侧。每个卵囊内仅 有一个虫卵。
节机片械戴 阻文塞绦:虫大的量中感机间染宿时械主虫是体损蛞积伤蝓聚和成:陆团地,小螺导,致沟在肠和鸡阻体塞吸内、肠2盘周破发裂固育、成着腹熟膜肠。炎。粘膜,引起损伤、出血、发炎。
3、有轮赖利绦虫:虫体小,一般不超过4cm。
夺取营养: 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
诊断:根据鸡群的临床表现,粪便查获虫卵或节片,剖检病鸡发现虫体便可确诊。 成节的生殖孔位于一侧。 鸡啄食含似囊尾蚴的昆虫而感染,经20天发育为成虫。 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 节片戴文绦虫的中间宿主是蛞蝓和陆地螺,在鸡体内2周发育成熟。 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蝇类和甲虫。 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 0mm,4~9个节片。
绦虫病 家禽绦虫病
第1页,共9页。
(一)病原特征
1、四角赖利绦虫:长可达25cm,是鸡的最大绦虫。头节较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顶突上有1~3圈 小钩,吸盘上有8~10圈小钩。成节的生殖孔位于一侧。 6~12个虫卵在一个卵囊内。
2、棘沟赖利绦虫:颇似四角赖利绦虫,顶突上有2圈小钩,吸盘上有8~10圈小钩。生殖 孔位于节片一侧边缘上,每一卵囊内含虫卵6~12个。
四角赖利绦虫和棘羽沟赖毛利绦蓬虫的乱中,间宿头主为颈蚂蚁扭。 曲,蛋鸡产蛋量下降或停产,最后衰竭死亡。
第6页,共9页。
第7页,共9页。
第8页,共9页。
(四)诊断与防治
诊断:根据鸡群的临床表现,粪便查获虫卵或节片,剖检病 鸡发现虫体便可确诊。
治疗:多种驱绦虫药。 预防:定期驱虫,及时清除鸡粪、无害化处理;扑杀鸡舍内外
3、有轮赖利绦虫:虫体小,一般不超过4cm。头节大,顶突宽而厚,形似轮状,上有2 圈共400~500个小钩。吸盘上无钩。生殖孔不规则交替排列在体侧。每个卵囊内仅 有一个虫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绦虫踞肠 驱虫后继以健脾丸调理脾胃, 驱虫后继以健脾丸调理脾胃,若脾胃虚弱之象 明显,应先调补脾胃,后予驱虫. 明显,应先调补脾胃,后予驱虫.腹痛较重加延胡 索,香附行气止痛;腹胀加厚朴,苍术行气燥湿; 香附行气止痛;腹胀加厚朴,苍术行气燥湿; 夜寐不安加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 夜寐不安加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心脾亏虚可 用归脾汤. 用归脾汤.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理化检查: (1)理化检查: 肠绦虫病:大便检查发现绦虫卵或绦虫节片. ①肠绦虫病:大便检查发现绦虫卵或绦虫节片. ② 寻找节片是简便而可靠诊断方法, 阳性率高于检 寻找节片是简便而可靠诊断方法 , 查虫卵. 查虫卵. 检查虫卵可用肛门拭子法或直接涂片法, ③ 检查虫卵可用肛门拭子法或直接涂片法 , 由于绦 虫虫卵不直接排入肠道, 虫虫卵不直接排入肠道,故并非每一病例皆可从粪便 中查获虫卵. 中查获虫卵. ④ 免疫学诊断: 抗原皮内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乳 免疫学诊断 : 抗原皮内试验 , 补体结合试验 , 胶凝集试验等可选用,阳性率为73 73. 99. 胶凝集试验等可选用,阳性率为73.3%~99.2%. 对可疑病例做肠道钡餐检查,有助于诊断. 对可疑病例做肠道钡餐检查,有助于诊断.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绦虫病的发生,主要是进食了含有囊尾蚴的生的, 绦虫病的发生,主要是进食了含有囊尾蚴的生的, 或未煮熟的猪,牛肉所引起. 或未煮熟的猪,牛肉所引起.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 被猪或牛吞食后,在肌肉组织中发育成囊尾蚴, 被猪或牛吞食后,在肌肉组织中发育成囊尾蚴,人若 食入含有囊尾蚴的猪,牛肉即可受感染. 食入含有囊尾蚴的猪,牛肉即可受感染.
[概述] 概述]
三,特点: 特点: 本病分布甚广, 多发生在喜食生的或未煮熟的猪, ① 本病分布甚广 , 多发生在喜食生的或未煮熟的猪 , 牛肉的地区,甚至形成流行. 牛肉的地区,甚至形成流行. 感染绦虫的人是绦虫病的传染源, ② 感染绦虫的人是绦虫病的传染源 , 人也可以作为 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 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 ③肠绦虫病预后一般良好. 肠绦虫病预后一般良好.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2.囊虫移行 猪带绦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 猪带绦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可在许多部位 停留,但以皮下肌腠, 眼等处多见. 停留,但以皮下肌腠,脑,眼等处多见. 虫居人体,脾胃虚弱,湿浊内生,蕴积成痰, 虫居人体,脾胃虚弱,湿浊内生,蕴积成痰, 可致气血凝滞; 可致气血凝滞; 幼虫夹痰夹瘀,蕴结皮肤肌腠之间, 幼虫夹痰夹瘀,蕴结皮肤肌腠之间,形成囊虫 结节; 结节; 幼虫夹痰浊上犯头目,使脑络受阻, 幼虫夹痰浊上犯头目,使脑络受阻,则头目部 囊虫. 囊虫.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2.鉴别诊断 囊虫病症状具有多样性, 囊虫病症状具有多样性,皮下或肌腠的结节 易误诊为痰核瘰疬,活体组织检查可以鉴别. 易误诊为痰核瘰疬,活体组织检查可以鉴别. 脑囊虫病癫癎型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癫癎相 鉴别. 鉴别. 囊虫病患儿多同时有肠绦虫病或曾有绦虫病 史,故检查是否有肠绦虫病感染对鉴别诊断有 很大帮助. 很大帮助.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说:"食生 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 肉……变成白虫."若误食猪带绦虫卵,或由 ……变成白虫. 若误食猪带绦虫卵, 变成白虫 于肠腑气机逆乱, 于肠腑气机逆乱,小肠内的绦虫妊娠节片返流 入胃中,虫卵中的六钩蚴孵出, 入胃中,虫卵中的六钩蚴孵出,穿过胃壁进入 血液,可在人体不同部位发生囊虫病. 血液,可在人体不同部位发生囊虫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囊虫病: ②囊虫病: 大便检查发现绦虫卵或绦虫节片. 大便检查发现绦虫卵或绦虫节片. 皮下或肌肉结节活体组织检查有囊尾蚴头节. 皮下或肌肉结节活体组织检查有囊尾蚴头节. 囊尾蚴寄生时间长,可钙化而在X线检查时显影. 囊尾蚴寄生时间长,可钙化而在X线检查时显影. 脑囊虫病可作脑CT MRI扫描 CT, 扫描. 脑囊虫病可作脑CT,MRI扫描. 眼囊虫病用眼底镜检查易于发现病灶. 眼囊虫病用眼底镜检查易于发现病灶.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⑴有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牛肉的饮食史. 吃生的或未煮熟的 牛肉的饮食史. 的饮食史 ⑵肛门自动逸出或大便排出乳白色扁长如带状绦虫 节片; 节片; 腹痛,泄泻,恶心,食欲减退或亢进,及头痛, ⑶腹痛,泄泻,恶心,食欲减退或亢进,及头痛, 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猪绦虫病合并囊虫病者皮肤肌腠可扪及结节; ⑷猪绦虫病合并囊虫病者皮肤肌腠可扪及结节; 重者癫癎发作,恶心呕吐,头痛瘫痪,视力减退, ⑸重者癫癎发作,恶心呕吐,头痛瘫痪,视力减退, 甚至失明. 甚至失明.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1.虫踞肠腑 囊尾蚴进入小肠,在胆汁的刺激下, 囊尾蚴进入小肠 , 在胆汁的刺激下 ,头节 翻出吸附于肠壁,长出节片,形成链体, 翻出吸附于肠壁,长出节片,形成链体,约经 个月发育为成虫. 3个月发育为成虫. 虫体在肠内扰乱气机,损伤脾胃,致腹痛, 虫体在肠内扰乱气机 , 损伤脾胃, 致腹痛 , 腹胀,恶心呕吐,饮食异常,大便不调. 腹胀,恶心呕吐,饮食异常,大便不调.虫踞 肠中,劫夺精微,气血化源不足, 肠中,劫夺精微,气血化源不足,使患儿面色 萎黄,消瘦乏力. 萎黄,消瘦乏力.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ELISA) 免疫学诊断可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 酶联 EITB) IFAT) 免疫电印迹试验 ( EITB),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 IFAT), IHA) 间接血凝试验(IHA)等,过去多用这些方法检查抗囊 尾蚴抗体,但阳性不能说明是既往感染还是现症感染, 尾蚴抗体,但阳性不能说明是既往感染还是现症感染, 不能说明患者是否已经治愈. 不能说明患者是否已经治愈. 检测循环抗原,优于检测抗体,能早期诊断, 检测循环抗原,优于检测抗体,能早期诊断,并能 考核临床治疗效果, 常用方法有各种ELISA ELISA及其改良 考核临床治疗效果 , 常用方法有各种 ELISA 及其改良 方法, EITB) 方法,酶联免疫电印迹试验(EITB),斑点免疫金染色 法(dot-IGS),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等. dot-IGS) dot-IGSS)
中医儿科学
第九章 寄生虫病 第三节 绦虫病
[概述] 概述]
一,定义: 定义: 绦虫病是各种绦 ( 涛 ) 虫成虫或幼虫寄生于人体所 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以腹痛,泄泻,饮食异常, 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以腹痛,泄泻,饮食异常,乏 力,大便排出绦虫节片为特征. 大便排出绦虫节片为特征. 二,发病情况: 发病情况: 本病以青壮年多见, 10岁以下儿童及 60岁以上 岁以下儿童及60 本病以青壮年多见 , 10 岁以下儿童及 60 岁以上 老人少见,儿童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增高. 老人少见,儿童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增高.
[概述] 概述]
三,特点: 特点: 病程长者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④病程长者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猪带绦虫引起的囊 虫病,远较肠绦虫病对人体的危害性大,可引起癫癎, 虫病, 远较肠绦虫病对人体的危害性大, 可引起癫癎 , 瘫痪,甚至失明. 瘫痪,甚至失明. 绦虫中的带绦虫 蛔虫, 蛲虫在我国古代统称为 带绦虫和 ⑤ 绦虫中的 带绦虫 和 蛔虫 , 蛲虫 在我国古代统称为 三虫" "三虫". 绦虫患者大便中排出扁平而白色脱落节片, ⑥ 绦虫患者大便中排出扁平而白色脱落节片 , 故称 寸白虫" 白虫" 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 " 寸白虫 " ," 白虫" ; 如 《诸病源候论 寸白虫候 》 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寸而色白, 说 : " 寸白者 , 九虫内之一虫也 . 长一寸而色白 , 形 小褊" 对绦虫的形状作了具体的描述. 小褊".对绦虫的形状作了具体的描述. 绦虫的种类很多, 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最常见. 绦虫的种类很多,以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最常见.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2.治疗原则 肠绦虫病以驱绦下虫和调理脾胃为基本法则. 肠绦虫病以驱绦下虫和调理脾胃为基本法则. 病初体实者,当驱泻虫体; 病初体实者,当驱泻虫体; 病久体虚者,以驱虫为主,辅以调理脾胃, 病久体虚者,以驱虫为主,辅以调理脾胃,或先 调脾胃,再予驱虫,或驱虫与调理脾胃并举. 调脾胃,再予驱虫,或驱虫与调理脾胃并举. 囊虫病的治疗应驱虫与化痰熄风,活血化瘀, 囊虫病的治疗应驱虫与化痰熄风,活血化瘀,软 坚散结等法结合,并注意标本兼顾, 坚散结等法结合,并注意标本兼顾,驱虫后及时调 理脾胃,恢复其运化功能. 理脾胃,恢复其运化功能. 囊虫病治疗根据其寄生部位,可选择手术摘取. 囊虫病治疗根据其寄生部位,可选择手术摘取.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以脏腑辨证为纲.肠绦虫病病情相对较轻, 本病以脏腑辨证为纲.肠绦虫病病情相对较轻, 几乎所有的患儿都有排绦虫节片史,初起多属实证, 几乎所有的患儿都有排绦虫节片史,初起多属实证, 病久脾胃虚弱之象渐显,部分患儿可能并发虫瘕或肠 病久脾胃虚弱之象渐显, 痈. 囊虫病病情轻重不一, 临床症状复杂多样, 囊虫病病情轻重不一 , 临床症状复杂多样 , 从无症 状到引起猝死不等,轻者仅皮下或肌腠结节沉着多年, 状到引起猝死不等,轻者仅皮下或肌腠结节沉着多年, 重者多为脑囊虫病或眼囊虫病,囊虫病病程进展缓慢, 重者多为脑囊虫病或眼囊虫病,囊虫病病程进展缓慢, 多在5年以内,个别长达17 25年 17~ 多在5年以内,个别长达17~25年.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绦虫踞肠: ⑴绦虫踞肠:大便发现白色节片或节片自肛门自动逸 肛门作痒, 患儿有腹胀或腹痛泄泻, 食欲异常, 出 , 肛门作痒 , 患儿有腹胀或腹痛泄泻 , 食欲异常 , 大便不调; 少数患儿有夜寐不宁, 磨牙肤痒; 大便不调 ; 少数患儿有夜寐不宁 , 磨牙肤痒 ; 病程长 者伴体倦乏力,面黄肌瘦,纳呆便溏,舌淡脉细. 者伴体倦乏力,面黄肌瘦,纳呆便溏,舌淡脉细. 治法:驱绦下虫.方药:驱绦汤. 治法:驱绦下虫.方药:驱绦汤. 常用南瓜子,槟榔驱杀绦虫; 常用南瓜子,槟榔驱杀绦虫; 槟榔尚有泻下虫体的作用. 槟榔尚有泻下虫体的作用. 取南瓜子(带壳)50~120g炒熟去壳,晨起空腹服之,2 带壳) 50~ 120g 炒熟去壳, 晨起空腹服之, 10~40g 40~60ml 顿服. 小时后取整槟榔10~40g打碎水煎取汁40~60ml,顿服. 无泄泻者半小时后可服泻药,如玄明粉或硫酸镁. 无泄泻者半小时后可服泻药,如玄明粉或硫酸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