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语文】第4讲 古诗赏析
初中语文第四课古诗四首

初中语文第四课古诗四首
哎呀,说起初中语文第四课的古诗四首,那可真是韵味十足!就像
一道道精心烹制的佳肴,每一口都饱含着独特的滋味。
先来说说,曹操站在那海边,望着茫茫大海,心里想的那可是宏图
大业!他那豪迈的气概,仿佛能冲破云霄,你能想象到吗?就像一个
勇猛的将军,面对千军万马也毫不畏惧!“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这气魄,难道不让你心潮澎湃?
再看,李白对王昌龄的那份牵挂,就像你对远方好友的思念一样深沉。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愁心随着明月一同飘去,难道不让人感动?这就好比你给朋友寄去的一封充满关怀的信,饱含
着真心。
里,王湾在那北固山下,看着江水悠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新旧交替的景象,不就像我们的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中迎来
新的希望吗?你难道没有这样的感受?
还有,马致远描绘的那幅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是不是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孤独和
忧伤?这就像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你独自一人走在寂静的小路上。
这四首古诗,各有各的魅力,各有各的情感。
它们就像四颗璀璨的
明珠,镶嵌在初中语文的宝库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诗的无穷魅力。
难道你不觉得吗?我觉得呀,读这些古诗,就是在和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与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归纳赏析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关于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死后谥号文正,有《范仲淹全集》。
二、基本内容上阕:写景,展现了一幅荒凉凄清的边塞秋季风光图。
下阕: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情,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情怀。
三、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
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四、诗歌赏析1.上阕的景物紧扣哪一个字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异”。
渲染了战地苍凉萧瑟的气氛。
描绘了衡阳雁去、边声四起、落日中孤城紧闭的画面。
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谈一谈在词中的作用。
画面:在崇山峻岭之中,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
作用:描写出边塞地区孤寂荒凉之景,也暗示出宋朝军队不利的军事形势。
3. 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运用了《后汉书》中窦宪的典故。
正面揭示了将士们矛盾的心理,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
4.“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词中有何作用?运用自然环境描写,借景抒情,写出了戍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
5.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想起千里之外的家乡,征人无法入睡。
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初中语文古诗第四课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第四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望岳》、《春望》、《月夜忆舍弟》和《泊船瓜洲》。
(2)理解每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领略诗中的自然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四首古诗。
(2)理解每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巩固旧知识。
(2)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四首古诗及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四首古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2)结合诗下注释,解释诗中遇到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诗中的意境,领略自然美、人情美。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6. 作业布置(1)正确书写四首古诗,提高书写能力。
(2)熟读并背诵四首古诗,提高朗读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部编教材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考试题赏析(有答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教材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考试题集锦赏析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附:《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后。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主旨: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全文▲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显示了什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
(动静结合)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①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语文九上第4课《诗词五首》精品课件

B.第二句写诗人的小船停泊在秦淮河靠近对岸 酒家的地方。一个“夜”字,既点明时间,也暗指 当时社会的黑暗。
C.第三四句,作者借写歌女批评纵情声色、醉 生梦死的颓靡世风和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 亡的统治者。
D.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表达了诗人对 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虑。
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 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
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3、小结:
前四句(首联和颔联)—抒难舍难分之情,表爱 情的坚贞不渝、至死不变
后四句(颈联和尾联)—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四、扩展延伸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诗,除了歌颂爱情的执著,人们还赋 予了它别的什么意义?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颈联,写景,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五六句
以出色的描写,道出了边塞之景的奇特壮丽和孤
寂之感。“大漠”的“大”写边疆沙漠,浩瀚无
边;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
的那一股狼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
烟”,“孤”是写其景物的单调;沙漠上没有山
峦树木,那横贯其间、渺无尽头的黄河,唯有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采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叙与情
部编九年级语文词四首鉴赏

部编九年级语文词四首鉴赏1、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征人思乡之情。
2、结合全词,说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描绘了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象,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同时也暗示了军情的紧急,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雄豪迈气概,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3、下阕引用“燕然未勒”典故抒情,主要抒发怎样的情怀?抒发了词人的报国之志。
是说现在敌军未退,边境未宁,尽管厌战思归,但又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4、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江城子密州出猎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3、上片描述了怎样的场景?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并表现出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豪放不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沙场秋点兵”与“可怜白发生”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前句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后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引用了“的卢”的典故,有什么作用?引用“的卢”马的典故,从侧面衬托出了战斗的激烈,人物的英勇无畏。
3.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
【复习必备】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文同步讲解素材 新人教版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
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林徽因的诗,就像四月天刚刚萌发的春意,既不华丽,也不冷峻,但却温柔,却绵软,读来如微风拂面,让人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一种愉悦的震颤!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中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她是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她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
林徽因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
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1937年夏,她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
正当她要进行深入研究时,“七七事变”爆发,她被迫中断野外调查工作,不久,北平沦陷,全家辗转逃难到昆明。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鉴赏 评论 送别诗三首《别董大》课件下册语文课件

董大
名叫董庭兰,因排 行第一, 所以称董 大。他是唐玄宗时代 著名的琴手, 在音乐 上有很高的造诣。据 说董大擅长古琴,而 当时盛行胡乐,他倍 受冷落,非常失意。
12/11/2021
《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 诗,原有两首,本诗是第二首.
12/11/2021
•
别董大
别:送别。
董大:董庭兰
题目的意思:送别董大。
12/11/2021
回忆学过的送别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12/11/2021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12/11/2021
高适
河北沧州市人, 唐代 诗人, 早年很不得志。 一度做过封丘县尉,不久 投笔从军。由于他参加军 队的时间很久,熟悉边疆 的自然环境和军事生活, 写了不少边塞诗。他的诗 风格豪迈,气势奔放。
12/11/2021
天下谁人不识君
•谁人:哪个人。 •君:你,指董大。
12/11/2021
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下人有谁不认识您 呢?
12/11/2021
千里黄云白日 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给人 凄凉空旷 之感
12/11/2021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乐观 豁达的胸襟和对朋友的 深情厚谊。
12/11/2021
• 不同之处:诗人的境况不同;朋友出行的 景况不同;诗人体现的情感也不同。
12/11/2021
12/11/2021
• 《别董大》这首诗中的景象是北风 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大雪 纷飞、群雁南飞。诗人在这荒寒壮 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 有无人赏识的音乐家,使人感到一 股寒意,感受到诗人与友人分别时 的沉重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梳理1. 诗以言志说到诗歌,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教你背诵的唐诗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闻啼鸟”……它们都是家喻户晓的古诗。
中国的古诗太多了,以至于人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
古人真的很喜欢诗,诗歌融入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春天的花落了,他们说“一片花飞减却春”;秋天的蟋蟀叫了,他们说“蟋蟀在堂,岁聿其莫”;想家了,他们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科举高中了,他们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为官、旅行、独居、会友,所有的日子,他们习惯以诗来记述;各样的感情,他们习惯以诗来表达。
他们会把诗写在酒馆的墙壁上,写在高山的峭壁上,写在旅亭的柱子上,有时甚至就写在落叶上、瓦罐上。
走进这些诗歌,我们就可以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可以触碰到他们最敏锐的目光和最细腻的心灵。
梁代的钟嵘曾经把从汉代至梁代的五言诗人划分为上、中、下三品,并对他们的创作进行了评价,这就是中国较早的一部诗论著作《诗品》。
古人作诗在艺术手法上讲究赋、比、兴。
钟嵘认为三者恰当使用,自然就可以表情达意,而使用不当,则会出现弊病。
在春去秋来的时节里,在悲欢离合的日子里,诗是人们创造出的最好的东西,所有隐秘的心声都可以通过它来传达。
作诗或许就是平凡生活里最有意思的事情吧!2.引经据典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咏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
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3.文化雅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代诗人王湾有两句名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时的丞相张说是一位文坛高手,他非常欣赏这两句诗,把它们亲自题写在办公的政事堂上,每有善写诗文的人来,总是向他们推荐这两句诗,让他们以此为作诗写文的榜样。
这两句到底好在哪里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鲜明地展现了冬春之际、新日之交的景物特色。
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将那残夜弃于身后;旧年未去,春的气息已然浸染了滔滔江水。
季节的交替不可阻挡,流逝的时间也不可挽留,这深深激起了诗人的归乡之意。
这两句所使用的字词也可见作者的功力,“海日”“江春”,一日一春,极富生机,把它们放在句首,而将“残夜”“旧年”放在句末,更容易烘托出冬去春来、除旧迎新的景象,让读者受到鼓舞,感到兴奋。
两句诗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景色,还渲染出了人们迎接春天的情感。
它们不仅得到同时代人张说的赞赏,就连近千年之后的明代诗评家胡应麟都认为是“妙绝千古”!4.古代诗歌分类二、方法指引1、对分门别类辑古诗①关于爱国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唐)王昌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宋)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②有关思乡的诗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唐·王维《杂诗三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③关于动物的诗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④关于植物的古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⑤关于地名的诗句青海长云晴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唐•王昌龄《从军行》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⑥关于颜色的古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村》唐杜牧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岳》唐杜甫。
2、别出心裁品古诗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但如果从创作方法上来划分,大致有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等几个流派。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
(1)派别分类王孟山水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陶谢田园派:以陶渊明、谢灵运为代表,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在田园山水中寄寓自己的生活情趣。
岑高边塞诗派:以岑参、高适为代表,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从主题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颂战,如卢纶的《塞下曲》。
一类是反战,如柳中庸的《征人怨》。
一类是反映战况或戍边生存状态。
公安竟陵诗派:分为公安派与竟陵派。
公安派以明代后期“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他们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
不仅明确肯定人的生活欲望,还特别强调表现个性。
竟陵派以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他们在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学主张时也反对公安派的俚俗浮浅,他们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汉魏六朝诗派:近代以汉魏六朝诗为标榜的拟古诗歌流派。
主要代表人物为王鹏运、邓辅纶。
江西诗派: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为诗派之“宗”,形成了“一祖三宗”之说的诗歌流派。
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
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
桐城诗派:以姚范(开山鼻祖)、姚鼐、方东树为代表,主张借散文的写作方法锻炼作诗的技巧,拓宽诗的艺术境界,增强诗的艺术表现力。
虞山诗派: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东南诗坛重要流派。
以钱谦益为首,包括其门生冯舒、冯班、瞿式耜,族孙钱曾、钱陆灿及吴历等。
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拟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
建安七子: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永嘉四灵:指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因彼此旨趣相投,诗格相类,工为唐律,专以晚唐贾岛、姚合为法,谓之唐体,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温州古为永嘉郡,遂称之为“永嘉四灵”。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人不同的流派。
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
了解和熟悉它们,对于诗歌欣赏是大有裨益的。
(2)详解①现实主义派流。
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
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
而南北朝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可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
此外,如东汉的蔡谈、王粟、陈琳,中唐的元结、柳宗元、元模、张籍、王建、李绅,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北宋的梅尧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杨万里,金代的元好问,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启。
于谦,清代的顾炎武、吴伟业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而形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着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着在深刻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较多地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②浪漫主义流派。
浪漫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
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早在战国时代就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
在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曹植、左思、郭珍、鲍照等浪漫主义诗人。
唐代的李白,可称浪漫主义大师,他继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
除他之外,唐代还有王之涣、王昌龄、岑参、李贺等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
宋代词坛上的苏拭和辛弃疾,是浪漫主义词家的杰出代表。
清代的龚自珍,是古代最后一个有一定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3、声情并茂诵古诗(1)选择喜欢的古诗,认真领会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设计背景音乐,自己录音,然后全班进行诗歌朗诵录音展播;也可举办现场诗歌朗诵会,评委评比。
(2)收集古诗词改编的歌,如《明月几时有》、《月满西楼》、《烟花三月》等,播放磁带,全班学唱;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用熟悉的曲调,如民谣、校园歌曲、流行音乐等,为自选的古诗配曲演唱,可举办专题演唱会。
4、妙笔生花改写诗(1)选一首喜欢的古诗,揣摩其意境,改写成散文,体会两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2)将诗人与其诗作结合起来,改写成散文诗或小品文。
如《李白衣冠冢》。
(3)将叙事诗改编成微型剧本。
如《石豪吏》。
(4)自选古诗词,设计画面、音乐、人物、服装、道具等,改编成MTV脚本。
(5)全班展览,交流,评优。
三、试题演练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
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
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E.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判断出描写的季节。
B句写夏季,C句写冬季,E句写秋季。
2.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缉古诗】(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的情感,给诗集命名。
(1分)《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望》——杜甫《渔家傲》——范仲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诗集名称:《》【写寄语】(2)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4分)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永,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当主持】(3)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整理的古诗在主题班会上展示,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
(3分)【答案】(1)示例:《思亲集》《思乡集》(2)示例:有的婉转低回,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灿烂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