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三级数据库技术笔记+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汇总

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汇总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指按照特定
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是在数据库设计、安全、
查询和优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本文将介绍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
技术的知识点汇总。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1. 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
据的系统。
它是数据的集合,包括数据、数据结构和数据的关系等。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
它提供了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和数据查询
等功能。
3. 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是用于描述数据库结构和数据之间
关系的概念图。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
型等。
4. 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指基于关系模型构建的数据库系统。
它以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并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的操作和查询。
5. 非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是指不使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它以文档、图形或键值对等形式存储数据,并使用不同的查询语言进行数据的操作和查询。
6. 数据库事务:数据库事务是指由一系列数据库操作组成的逻辑工作单位。
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库设计与规范
1. 数据库设计的三范式:第一范式指数据表中的每个字段都是不可再分的;第二范式指数据表中的每个字段都依赖于整个主键;第三范式指数据表中的每个字段都只依赖于主键,而不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字段。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笔记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笔记
一: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应用
1、计算机硬件系统一般由五大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通常统称为中央
处理器(CPU)。
存储器包括高数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储器、外存储器。
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ALU),它接收由存储器送来的二进制代码并对此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
控制器控制计算机各部分自动相协调的工作,完成对指令的解释和执行。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它的主要工作是存放程序和储存数据。
输入设备是外部向计算机传送信息的装置,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模/数转换器、光笔、声音识别输入等。
,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打输出设备是计算机将计算机内部的二进制形式的信息转化成人们
所需要的或者其他设备所能接受和识别的信息的设备印机、显示器、数/模转换器等。
存储器容量大小的单位有字节(B)、KB、MB、GB等,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GB=210MB,1MB=210KB,1GB=220KB≈1000000KB。
数据库三级考试笔试笔记

存储管理器:高效的利用辅助存储器来存放数据,并使得数据能够被快速存取。
具体负责外存储器中的数据存储管理和访问、索引的管理、内存中的缓冲区管理等// 撤销进程的实质是撤销PCB。
一旦PCB撤销,进程就消亡了// Maste r:通过跟踪诸如用户账户、可配置环境变量和系统错误信息,控制用户数据库和SQL SERVER的整体运行情况。
Model:为创建新的用户数据库提供模版或原型。
Pubs:提供一个SQL Server的示例数据库,作为练习的工具。
Msdb:为调度信息和作业历史提供存储区域。
// SQL Server 2000服务器端组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SQL服务器服务;(2)SQL 服务器代理;(3)分布式事务协调服务;(4)服务器网络实用工具// 几种特殊的视图:(1)行列子集视图:若一个视图是从单个基本表导出的,并且只是去掉了基本表的某些行和某些列,但保留了主键,称这类视图为行列子集视图。
(2)带表达式的视图:若一个视图带有由基本数据经过各种计算派生出的虚拟列,这样的视图称为带表达式的视图。
(3)分组视图:若一个视图在创建它的SELECT语句中使用了聚集函数GROUP BY子句,这样的视图称为分组视图。
(4)连接视图:若一个视图在创建它的SELECT语句中使用了两个或多个表的连接,这样的视图称为连接视图。
对于带表达式的视图、分组视图和连接视图,CREATE VIEW中必须明确定义组成该视图的各个属性名,并且不能像行列子集视图那样可以如同使用基本表一样使用视图。
// 对象定义语言ODL被设计成支持ODMG对象模型的语句结构,并且独立于任何特定的编程语言。
// 若设XY W U,若X→→Y,在R(U)上成立,则X→→Y在R(W)上成立;反过来若X→→Y在R(W)上成立, X→→Y在R(U)上不一定成立。
若X→→Y在R(U)上成立,且Y'Y,我们不能断言X→→Y'在R(U)上成立。
数据库技术三级总结

数据库技术三级总结1. 数据库基础知识
- 数据库系统概念
- 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
- 关系数据库理论
- 语言
2. 数据库设计
- 概念设计
- 逻辑设计
- 物理设计
- 数据库规范化
3. 数据库管理系统
-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 数据库存储管理
- 数据库事务管理
- 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库应用开发
- 数据库编程接口
- 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
- 数据库对象管理
- 数据库性能优化
5. 数据库新技术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 并行数据库系统
-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
- 数据库
6. 数据库实践
- 数据库设计案例
- 数据库应用开发实例
- 数据库管理和维护
- 数据库项目实践
以上是数据库技术三级总结的大致内容框架,包括了数据库基础理论、设计、管理、应用开发、新技术以及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在每一个部分,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和展开。
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

⑴ 机器语言:能被计算机直接理解和执行,速度快,但该种语言难记、难学、难懂。
⑵ 汇编语言:用英文助记符和十进制数代替二进制码,使机器语言变成了汇编语言。汇编语言属于低级语言。汇编语言要通过汇编程序把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计算机才能执行。
17、MPC的组成:具有CD-ROM、具有A/D和D/A转换功能、具有高清晰的彩色显示器、具有数据压缩与解压缩的硬件支持
18、多媒体的关键技术: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芯片与插卡技术、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
19、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概念:
(1)超文本是非线性非顺序的而传统文本是线性的顺序的。
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txt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段荒唐;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声叹息。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 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
15、TCP/IP参考模型
(1)TCP/IP协议的特点:a、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最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梳理总结

最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梳理总结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梳理总结篇一1.DML有两类:一类是(宿主)型语言,一类是(自含)型语言。
前者的语句不能独立使用而必须(嵌入)某种语言中使用。
而后者能够独立使用,一般能够供用户以(交互式)使用和以(批处理式)使用。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数据库操纵语言(DML)及它的翻译程序,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操作,包括数据插入、删除、更新和(检索)。
3.数据库系统必须提供三个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安全性)、(完整性)和(并发性)。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库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等四个方面。
5.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和程序之间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主要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梳理总结篇二1.一般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之上的。
2.数据库是指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在(外存)上的相互联系的数据的集合。
3.概念模型最常见的方法是(ER方法)。
4.数据库系统核心是(数据管理)系统。
5.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的计算机之中并被计算机程序所处理的(符号)。
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梳理总结篇三1.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中,以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是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的是(模式)。
2.关系数据库的关系演算语言是以(谓词演算)为基础的DML语言。
3.在关系代数运算中,从关系中取出满足条件的元组的运算称为(选择)。
4.数据库中对数据的操作能够记录为单位,也能够(数据项)为单位。
5.实体完整性是对(主键)的约束,参照完整性规则是对(外键)的约束。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背诵资料:数据库系统技术基础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背诵资料:数据库系统技术基础第四章数据库系统技术基础1、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语义解释2、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人员和用户构成。
3、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数学形式框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4、数据模型的分类: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逻辑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和关系模型等;物理模型。
5、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6、概念模型,信息世界建模,E-R模型是常用的概念模型。
EER扩充E-R 模型,面向对象模型、谓词模型。
E-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1)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2)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
(3)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7、逻辑模型,面向数据库管理系统。
传统逻辑模型(层次、网状、关系)基于记录的模型。
层次、网状模型用记录和链接表示数据和联系,关系模型用二维表表示数据,记录值表示表间联系。
面向对象的模型,对象-关系模型都属于逻辑模型,面向对象模型既是概念模型又是逻辑模型。
8、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的。
9、模式(Schema):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外模式是保证数据库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0. 数据库的二层映像与数据独立性:外模式/模式映像,包含在各自的外模式描述中。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模式变,外模式不变);模式/内模式映像,包含在模式描述中,模式/内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物理模式变,模式不变,外模式不变)。
三级数据库完整笔记重点

第1章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数据库系统(DBS):主要提供应用数据的组织、存储、维护、访问等数据管理。
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为用户提供数据管理功能,根据具体应用领域业务规则,通过数据库应用程序,实现更为复杂的数据处理功能。
1.1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1.1.1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方法1.瀑布模型:六个阶段:项目规划、系统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调与集成测试、运行维护。
2.快速原型模型:快速分析、设计构造原型、运行原型、评价原型、改进原型。
3.螺旋模型:四个象限,项目规划、风险评估、工程实现、用户评估软件产品特征: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
1.1.2DBAS生命周期模型: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与部署、运行与维护。
1.2规划与分析1.2.1系统规划与定义(1)任务陈述(2)确定任务目标(3)确定范围和边界(4)确定用户视图1.2.2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3)操作可行性(4)开发方案选择1.2.3项目规划(1)项目团队(2)项目环境(3)项目活动(4)成本预算(5)进度计划1.3需求分析1.3.1数据需求分析:是从对数据进行组织与存储的角度,从用户视图出发,分析与辨识应用领域所管理的各类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形成数据字典的主要内容。
数据字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
1.3.2功能需求分析:主要针对DBAS应具有的功能进行分析,是DBAS需求分析的核心环节。
1.)数据处理需求分析2)业务规则需求分析1.3.3性能需求分析:DBAS应具有的性能指标:1)数据操作响应时间,或数据访问响应时间。
2)系统吞量。
可表示为每秒事务数据TPS。
3)允许并发访问的最大用户数。
4)每TPS代价值(Price per TPS)。
衡量系统性价比的指标。
影响DBAS性能的主要因素:1.系统硬件资源。
2.网络通信设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