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石矿石性质
广东省海丰县大道山锡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广东省海丰县大道山锡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矿床产出于花岗岩体与侏罗系下统金鸡群变质砂岩、绢云母片岩的接触带中,矿化体呈浸染状、细脉状、脉状,主要矿化体矿石中有电气石、黄玉等矿物,矿化体矿石以锡矿为主伴有黑钨矿、毒砂、黄铁矿及辉钼矿等礦物,围岩蚀变以云英岩化为主,矿床成因类型为气成-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标签:花岗岩体云英岩化充填交代大道山锡矿位于广东省海丰县境内,周围发育有长埔锡矿点、银瓶山锡矿点、牛头山锡矿点、洛坑锡矿点等。
地理坐标:东经115°11′00″,北纬22°58′00″。
矿区民窿较多,一般开采深度几米至数十米,开采不系统、不连续,上个世纪50年代生产人数一般为数十人,民工开采以1960年最盛,人数达数百人,年采金属锡26吨。
1961年勘查工作结束后交由地方开采,经多年开采后浅部矿产已基本开采完。
花岗岩体接触内外带近缘形成锡矿—石英脉或云英岩型锡矿,离花岗岩体较远者则常见硫化物型锡矿。
海丰银瓶山锡矿在粤东也很著名,产于接触外带,硫化物型,海丰纸寮山锡矿、晋宁鸡笼山锡矿等,为接触边缘内带锡矿,海丰大道山锡矿为接触边缘外带锡矿[1]。
无论是岩体内,还是接触带,不同矿床类型的分布存在内在联系,均属于与岩体侵位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系列,只是因剥蚀与保存条件不同而以不同类型出现[2]。
1矿区地质构造背景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群地层,分第一亚群和第二亚群。
侏罗系下统金鸡群第一亚群(J1jna)地层走向总体呈北东向,倾向北西或南东,因处于区域动力热力变质带中,多成为变质砂岩。
侏罗系下统金鸡群第二亚群(J1jnb)粉砂质泥岩、泥质页岩、砂岩夹煤层。
第一亚群变质砂岩具有良好的结构构造和力学性质,有利于裂隙的发育和矿液的充填,因此第一亚群内的变质砂岩成为锡矿的主要赋存层位。
1.2岩浆岩及含矿性区内岩浆岩发育,岩浆活动分两个期次:燕山三期和燕山五期。
燕山三期(γ52(3))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呈岩钟状,见于矿区北西部的纸寮山一带,并出露矿区外,面积约15平方公里(矿区内面积约1.8平方公里),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黑云母,中—粗粒花岗结构。
江西石城松岭矿区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步探讨

江西石城松岭矿区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步探讨江西石城松岭矿区位于中国江西省西部,是中国锡矿资源的主要产地之一。
锡矿地质特征和成因研究对于锡矿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对石城松岭矿区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一、石城松岭矿区锡矿地质特征1.石城松岭矿区位于竹山-石城地块的中西部,矿区岩石类型以花岗岩、正长岩为主,地形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
2.石城松岭矿区内主要的锡矿类型有黑云母花岗岩型锡矿和石英脉型锡矿,其中石英脉型锡矿为主要类型。
3.锡矿在石城松岭矿区内主要存在于花岗岩和正长岩中的石英脉中,这些石英脉都发育在岩体内部或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
4.锡矿矿石主要成分是锡石矿物,其中含有大量的锡石、方铅矿、闪锌矿及硫化物等。
5.石城松岭矿区内的锡矿矿床主要呈现出薄层状、细脉状、裂隙状及蚀变状等不同类型的矿床。
二、石城松岭矿区锡矿成因1.石城松岭矿区内的锡矿成因主要与岩浆晚期和构造作用有关。
该地区花岗岩和正长岩在岩浆晚期与围岩交互作用,形成了石英脉和蚀变带,富集着锡等矿物元素。
2.构造作用是石城松岭矿区内锡矿形成的重要因素。
该地区的构造运动使得石英脉形成,并且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锡等矿物元素得以向上集聚,形成了锡矿矿床。
3.地质历史漫长,古地幔物质混有更丰富的金属矿物,火山活动、岩浆侵入和构造运动是很重要的。
石城松岭地区的火山岩浆活动,使得锡矿物质从地底深处迁移而成矿,加上构造运动和热液改造的作用,使锡矿化定义呈现出了多样性。
综上所述,石城松岭矿区的锡矿成因主要与岩浆晚期和构造作用有关。
在地质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火山活动、侵入作用和构造运动等都曾起到过重要作用,形成了石城松岭矿区丰富的锡矿资源。
研究石城松岭矿区的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对于深入开展矿产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中国锡矿资源的主要产地之一,石城松岭矿区的生产状况备受关注。
下面将列出近几年石城松岭矿区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一、石城松岭矿区锡矿产量自2017年至今,石城松岭矿区的锡矿产量达到了近1万吨。
锡的基本性质

第1章绪论锡矿资源的分类与锡矿的基本知识1.1.1锡的地球化学知识地壳岩石圈中锡的丰度为2×10-6,属于含量较低的元素,与其他金属的丰度相比,约为钢的1/27,铅的1/6,锌的1/35,故将锡称为稀有金属。
锡的原子半径为0.15nm,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价态为+2价和+4价,其离子半径分别为0.093nm和0.069nm。
由于离子半径、电负性的相似,离子Sn2+可与Cn2+、In2+、Fe2+等呈类似同像置换;离子Sn4+可与Fe3+、Sn3+、In3+、Nb5+、Ta5+、Ti4+等呈类质同像置换。
锡常赋存于钛酸盐和钽酸盐的类质同像混合物中或铌、钽以类似质同形式存在于锡石中。
锡矿床与酸性岩浆岩的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专属性。
于锡矿生成物有关的含锡花岗岩岩石成分长具有高硅、高钾钠、贫钙镁、富氟的特点。
1.1.2锡的矿物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系矿物有50多种,可以分为自然元素、金属互化物、硫化物、氧化物(锡石)、氢氧化物、硅酸盐(硅锡矿)、硫锡酸盐(黄锡矿)、硼酸盐等几类。
在地壳岩石圈中的系矿物主要是以锡石状态存在,常见矿物还有黝锡矿,辉锑锡铅矿、硫锡矿、硫锡银矿、圆柱锡矿、硼钙锡矿、马来亚石、钽锡矿等十余种,其他的锡矿很少,只有地质学和矿物学的意义。
锡的工业矿物很少,以现有选冶技术条件,有工业价值的锡矿物仅有锡石和黝锡矿,且以锡石为主。
纯锡石(SnO2)含锡78.8%,但由于天然锡石中常含有铁、锰、铟、钽、铌、钨、镓、锗、钒、铍和钪等元素,其中以铁最多,所以天然锡石的含锡量仅为70%~77%。
纯锡石无色透明的,天然锡石因含杂质元素的不同而使其颜色不同,一般常见为褐色和棕色。
锡石的莫氏硬度位6~7,性脆。
密度6.8~7.0g/cm3。
锡石矿床在成因上与酸性岩浆岩,尤其是与华港呀有密切的关系。
在各类型锡矿床均有锡石产出,其中以锡石石英脉和热液锡石硫化物矿床最具有工业价值。
原生锡石矿经风化破坏后,常形成砂锡矿。
锡矿石简介介绍

锡矿石常常与其他矿物共生,如钨、铋、铅、锌 等元素的矿物。
03
锡矿石的用途
锡矿石的用途
• 锡矿石是锡的重要来源,它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耐腐蚀 、延展性好等特点。锡矿石的开采和冶炼对于工业、食品、医 疗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4
锡矿石的开采和提炼
锡矿石的开采方法
露天开采
适用于埋藏较浅的矿体,通过剥离表土和岩石,将锡矿石分离出 来。
总结词
锡矿石的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青铜器时代。
详细描述
锡矿石的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青铜器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锡矿石的开采技术和应用领域也不断 发展。在古代,锡主要用于制作青铜器,而在现代,锡在电子、化工、冶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对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02
锡矿石的种类和特征
锡矿石的种类
锡石
最常见的锡矿石,含有 较高的锡含量,通常与
其他矿物共生。
锡铅矿石
含有锡和铅两种元素, 常见的有方铅矿和白铅
矿等。
锡钨矿石
含有锡和钨两种元素, 常见的有钨锡石和钨铅
矿等。
锡铋矿石
含有锡和铋两种元素, 常见的有辉铋矿和铋铅
矿等。
锡矿石的物理性质
硬度
锡矿石的硬度通常在4-6之间, 属于中等硬度矿物。
锡矿石的分布
总结词
锡矿石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 区和南美洲。
详细描述
锡矿石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如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此外,南美洲的智 利和秘鲁也是重要的锡矿石产地。这些地区的锡矿石储量大 、品位高,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锡矿石的开采历史
THANKS
锡矿石特征

锡矿石特征
锡矿石是一种含锡量较高的矿物,通常出现在花岗岩、斑岩和砂岩中。
锡矿石的主要特征是其颜色、形态、成分和产地。
颜色方面,锡矿石通常呈黑色或灰色,但也有些矿物是黄色或褐色。
黑色的锡矿石是最常见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锡石,它是一种含锡量非常高的矿物。
形态方面,锡矿石通常呈现出典型的晶体形态,例如六方形、四方形、菱形等。
但也有些锡矿石呈现出块状、簇状、针状或者粉状。
这些不同形态的矿物通常是由于不同的生成环境所引起的。
成分方面,锡矿石主要由锡、铁、铜、铅、锌、硫等元素组成,其中锡的含量往往超过50%。
此外,锡矿石还含有一些稀有元素,如银、金、铋等。
产地方面,锡矿石的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锡矿石生产国之一,主要产地有江西、福建、云南、广西等省份。
锡矿石的开采主要分为地下采矿和露天采矿两种方式。
地下采矿主要适用于以脉状矿床为主的矿区,而露天采矿则主要适用于以层状矿床为主的矿区。
在采矿过程中,为了提高锡矿石的品位,通常需要进行选矿处理,即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将矿石中的杂质去除,提
高锡的含量。
锡矿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矿石,其含锡量高、分布广泛。
了解锡矿石的特征对于锡矿石的开采、加工和利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锡石U-Pb同位素定年的理论基础及方法进展

The 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ical Progress of U-Pb Isotope Dating of Cassiterite
Yang Liu , Xu Yaojian, Zheng Ping
(Hunan Engineering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151)
。相对于围岩
矿物,矿石矿物的年龄更能有效代表成矿及矿 化时间,因此矿床学研究中更趋向于直接对矿石 矿物进行测年,来获取成矿时代信息。在锡矿矿 床学研究中,锡石作为各类锡矿最主要的矿石矿 物,其晶格中通常赋存有较高含量的 U U-Pb 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适合条件。
[3, 4]
,并且
结晶后不易受后期热液蚀变的影响,具备开展
,是定量
[16~18]
。从扩散动
力学角度对不同温度条件下锡石中 U、Pb 的迁 移行为进行分析,可为判断锡石 U-Pb 测年方法 的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张东亮等 [19] 曾从扩散 动力学角度对锡石中 U-Pb 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性 做了详细的论述,得出 U-Pb 同位素体系在锡石 中的封闭温度为(图 2):冷却速率为 10℃ /Ma 的体系中,有效扩散半径为 1μm 的锡石颗粒 中封闭温度为 560℃,1 mm 级的锡石颗粒中为 860℃;当冷却速率为 1 ℃ /Ma 时,有效扩散半 径 1μm 的锡石颗粒中 Pb 的封闭温度为 520℃, 1 mm 级的锡石颗粒中封闭温度为 790℃。而以
锡石 U-Pb 同位素定年的理论基础及方法进展
杨柳 *,徐耀鉴,郑平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摘 要 锡石是最主要的锡矿矿石矿物,常见于部分花岗岩中,其晶格中常富含的 U 可作为定年矿物。 近年来随着 U-Pb/Pb-Pb 同位素年代学的发展,锡石应用于 U-Pb 同位素定年日趋广泛。本文介绍了锡石 用于 U-Pb 同位素定年的前提条件及理论基础,阐述了锡石的利用历史及其研究现状,并对测试方法的进 展做了较系统的叙述,提出锡石年代学在矿床学及岩石学研究中具备更宽广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锡石 U-Pb 定年;研究现状;方法进展;封闭性 中图分类号:P579 文献标识码:A
锡石:锡的主要工业矿物

锡石:锡的主要工业矿物
锡石:锡的主要工业矿物
锡石是提炼锡的主要原料,化学式为SnO2,常含混入物Fe、Nb、Ta,尚可含Mn、Ti、Zr、W等微量元素。
晶体结构属于四方晶系复四方双锥晶类,晶体常呈双锥状、双锥柱状,有时呈针状。
集合体常呈不规则粒状。
颜色较丰富,无色者少见,一般因含混入物而呈褐色,含Fe高时可呈黑色,含Nb、Ta高者可呈沥青黑色。
半透明,金刚光泽,断口油脂光泽。
解理不完全,断口不平坦至贝壳状。
性脆,摩氏硬度6~7,密度6.8~7.0。
一般无磁性,富铁锡石可具电磁性。
锡石矿床通常与花岗岩有关,主要包括云英岩型、花岗伟晶岩型、石英脉型、接触交代型等矿床类型。
锡石提取锡的最主要原料矿物。
黄褐色至暗褐色的完好晶体可作宝石。
中药“锡矿”即为锡石,外敷用于治疗疔肿。
褐色锡石
褐色锡石
深褐色锡石
黑色锡石
(以上图片来源:)
锡石(透射光、正交偏光,颜色鲜艳的粒状-短柱状矿物为锡石)
锡石(反射光、单偏光,深灰色柱状矿物为锡石)。
锡矿石特征

锡矿石特征
锡矿石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其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性质。
本文将从锡矿石的形成、种类、用途和开采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全面了解锡矿石的特征。
1. 形成
锡矿石主要形成于花岗岩、变质岩和砂岩中,通常与石英、长石等矿物伴生。
锡矿石的形成过程主要是由于地壳中的岩浆活动和矿物质的沉积作用,经过漫长的时间才形成了可供开采利用的锡矿石矿床。
2. 种类
锡矿石主要有柱状锡石、石英锡石、黄锡矿等多种类型。
其中,柱状锡石是最常见的一种锡矿石,其形态呈柱状或块状,含锡量较高;石英锡石则是由石英和锡石组成的矿石,含锡量一般较低;黄锡矿则是一种含硫的锡矿石,常常伴生有其他金属矿物。
3. 特征
锡矿石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如金属光泽、臭味、硬度适中等。
金属光泽是锡矿石的主要特征之一,使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臭味则是锡矿石中含有硫化物所致,有时会散发出特殊的气味;硬度适中使得锡矿石容易进行加工和提炼。
4. 用途
锡矿石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广泛用于冶炼锡、制造合金、电子产品等领域。
在现代工业中,锡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食品包装、建筑材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5. 开采
锡矿石的开采主要通过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进行。
露天开采是指直接开采露出地表的矿石,适用于矿床较浅的情况;地下开采则是通过井下隧道和采矿设备进行开采,适用于矿床较深的情况。
总的来说,锡矿石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广泛的用途。
通过对锡矿石的形成、种类、特征、用途和开采等方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锡矿石资源,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锡矿石的特征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石中银矿物种类较多,嵌存状态更为复杂多样,详见表3-7。从表3-7中可以看出,银黝铜矿与黄铜矿和方铅矿的关系最密切,有近90%的银黝铜矿与黄铜矿和方铅矿呈连晶的共生关系,且多嵌布在黄铜矿和方铅矿与其它矿物的颗粒间,约占10%的银黝铜矿被脉石矿物包裹,但由于其浸染粒度相对较粗,故也较易回收;辉银矿绝大多数包裹在黄铜矿和方铅矿中,所以可被选入铜、铅的精矿中;金银矿有62.36%包裹在方铅矿中,这部分可随方铅矿选入铅精矿中,占17.14%的金银矿包裹在的脉石矿物中,这部分银较容易损失在尾矿中;辉锑银矿与黄铜矿的关系紧密,大部分嵌布在黄铜矿与其它矿物的颗粒间,较容易单体解离;自然银几乎全部为包裹银,且有67.28%的自然银包裹在脉石矿物中,这部分银很难单体解离,但由于自然银相对含量很少,故对银矿物的整体回收影响不大。可见欲提高银矿物的回收率,除控制好磨矿细度外,还要保证铜、铅矿物的回收率。
毒砂:
毒砂是矿石中含砷矿物,以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产出,浸染在脉石中,颗粒较粗大,以自形晶产出的颗粒较少。毒砂颗粒比较碎,粒间和裂隙中被黄铜矿和方铅矿等充填胶结、并被溶蚀交代(见照片15、33、34)。
磁黄铁矿:
磁黄铁矿在矿中含量不多,以粗大的不规则粒状或集合体产出,与毒砂、黄铁矿相互交替,相互包裹,关系密切,磁黄铁矿的裂隙被方铅矿等矿物充填胶结(见照片12、35),另外部分磁黄铁矿蚀变为黄铁矿和白铁矿,另外有极少量以细小乳浊状颗粒分布在闪锌矿中(见照片5、16)。
3.3主要矿物浸染粒度
对矿石中主要矿物: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锡石的粒度进行了测定,统计结果见表3-5。
表3-5主要矿物粒度统计结果(%)
分粒级(mm)
布率
矿物
>0.15
0.15~0.1
0.1~0.075
0.075~0.053
0.053~0.037
<0.037
黄铜矿
个级
65.23
11.90
7.17
绢云母:
绢云母是另一种主要脉石矿物,广泛分布,以细小鳞片状及其集合体产出,胶结石英颗粒,与白云母伴生。
长石:
长石以不规则粒状产出为主,颗粒多蚀变成高岭土、绢云母等矿物,仅保留长石的外形。
高岭土:
高岭土以细小粒状产出,由长石蚀变而成,
白云母:
白云母以叶片状、片状产出,与绢云母共生,含量较少,分布较集中。
表3-3矿石中铜、铅、锌化学物相分析结果(%)
铜
名称
硫化物中的Cu
氧化物中的Cu
合计
含量
0.615
0.114
0.729
分布率
84.36
15.64
100.00
铅
名称
硫化物中的Pb
氧化物中的Pb
合计
含量
0.862
0.060
0.922
分布率
93.49
6.51
100.00
锌
名称
硫化物中的Zn
氧化物中的Zn
合计
闪锌矿:
闪锌矿在矿石中以不规则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产出,颗粒粗大,部分闪锌矿边缘有黄铜矿、方铅矿等矿物与之呈连晶共生关系(见照片3、10、24)。闪锌矿沿黄铁矿、毒砂等矿物的粒间、裂隙充填胶结,且溶蚀交代黄铁矿、毒砂和锡石等(见照片10、24)。闪锌矿中普遍包含有因固溶体分离作用形成的乳浊状的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细小颗粒,有的乳浊状颗粒在闪锌矿中呈定向排列(见照片4、5、9、16、19);闪锌矿的裂隙较发育,裂隙被细脉状的黄铜矿、方铅矿和脉石等矿物充填,形成脉状、网脉状构造(见照片1、9、19、24、28、29),另外有的闪锌矿中包裹着非常细密的其他矿物的机械混入物。另有少量的闪锌矿在黄铜矿中形成毛十字型、“丫”字型的骨晶(见照片13)。
0.002
0.9
0.01
0.1
元素
Ti
V
W
Zn
Zr
Ga
Si
Ca
含量
0.1
0.01
0.00
>1
0.002
0.000
>1
>1
元素
Mg
Al
Fe
Pt
Pd
Rh
Ir
含量
>1
>1
>1
--
--
--
--
3.1.2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3-2。
表3-2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
元素
Au(g/t)
方铅矿:
方铅矿主要以他形晶产出,与黄铜矿、闪锌矿等呈连晶关系,并相互包裹,相互交替,少部分以不规则状产于脉石矿物中(见照片7、11、27)。方铅矿单独或与黄铜矿、闪锌矿一起沿磁黄铁矿、毒砂等的粒间、裂隙充填胶结并溶蚀交代(见照片12、15、34、35)。在方铅矿中,常包含有细小的辉银矿颗粒,另外在方铅矿与其他矿物的颗粒间常有银黝铜矿嵌布(见照片34、35)。方铅矿是辉银矿的主要载体。
表3-7银矿物嵌存状态统计结果(%)
银矿物
分布率
嵌存类型
银黝铜矿
辉银矿
金银矿
辉锑银矿
自然银
包
裹
银
Cp
20.18
15.13
12.88
10.27
Ga
0.35
83.41
62.36
3.67
Sp
1.59
0.60
17.07
Py
1.71
G
9.41
17.14
67.28
粒
间
银
Cp-G
0.98
Ga-G
7.07
1.10
Sp-G
100.00
金银矿
9.83
36.56
52.04
1.57
100.00
辉锑银矿
50.91
39.55
9.54
100.00
自然银
79.48
20.52
100.00
3.5.4银矿物产出特征
银黝铜矿:
银黝铜矿以不规则状产出,与黄铜矿和方铅矿连生(见照片31),少部分被黄铜矿和方铅矿包裹,大部分嵌布在黄铜矿和方铅矿与其它矿物的颗粒间隙,粒度相对粗大。
3.5 银矿物特征
3.5.1银矿物的相对含量
矿石中银矿物有银黝铜矿、辉银矿、金银矿、辉锑银矿和自然银,其相对含量见表3-6。
表3-6银矿物的相对含量统计结果(%)
银矿物名称
相对含量
备注
银黝铜矿
86.04
辉银矿
7.81
金银矿
3.77
辉锑银矿
2.28
自然银
0.10
合计
100.00
由表3-6可见,银黝铜矿的相对含量最多,达86.04%,其次为辉银矿、金银矿和辉锑银矿,其相对含量分别为7.81% 、3.77%和2.28%,自然银相对含量最低,只有0.10%。
锡石:
锡石为主要的锡矿物,以自形,半自形粒状产出,多产于脉石矿物中(见照片30),颗粒较粗大,有的锡石粒间有黄铜矿等矿物充填胶结,并有轻微的交代(见照片20、23、24、32)。
黄铁矿:
矿石中的黄铁矿以不规则粒状和胶状产出,两种形态的黄铁矿相互嵌布(见照片8),常有黄铜矿、方铅矿等矿物沿其边缘交代溶蚀(见照片10、13、14、18、22、31);部分黄铁矿颗粒的边部蚀变成白铁矿,白铁矿呈板状、矛状,与黄铁矿交替互层。
8.48
St-G
0.22
Cp-Ga
6.67
Cp-Sp
0.10
Cp-St
0.08
Cp-Ar
4.18
4.55
Cp-Py
23.18
Ga-Sp
0.80
5.96
Ga-Ar
36.56
Ga-Ph
0.66
1.93
Py-G
0.62
Cp-Ga-Sp
11.57
Cp-Sp-G
50.91
Cp-St-G
0.10
Cp-Py-G
0.32
表3-8银矿物嵌布粒度统计结果(%)
粒级(mm)
分布率
银矿物
0.075~
0.056
0.056~
0.037
0.037~
0.01
0.01~
0.005
0.005~
0. 001
‹0. 001
合计
银黝铜矿
31.78
26.46
24.27
10.99
6.44
0.06
100.00
辉银矿
32.29
44.85
22.68
0.18
黄铜矿
2.22
方铅矿
1.06
土状赤铁矿
0.99
毒砂
0.59
锡石
0.48
磁黄铁矿
0.26
板钛矿
0.11
磁铁矿
0.11
黝铜矿
0.10
褐铁矿
0.01
辉铜矿
微量
黝锡矿
微量
银矿物
微量
脉
石
矿
物
石英
36.01
绢云母
31.54
泥质矿物
8.01
长石
3.72
碳酸盐矿物
1.06
高岭土
0.53
白云母
0.31
合计
100.00
4.42
4.67
6.61
累计
77.13
84.30
88.72
93.39
100.00
方铅矿
个级
88.35
2.39
3.06
0.88
1.64
3.68
累计
90.74
93.08
94.68
9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