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博客(BLOG)

合集下载

blog的用法及例句

blog的用法及例句

blog的用法及例句"Blog" 是 "weblog" 的缩写,是一种在线日志或博客形式,通常由个人、团体或机构维护,用于发布关于特定主题的文章、观点、新闻等内容。

Blog 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方式,使个人或组织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见解和信息。

以下是 "blog" 这个词的用法及例句:用法:1. 名词: Blog 是一个名词,指代一个博客或网络日志。

•我最近开始了一个新的 blog,专注于美食和旅行。

2. 动词: Blog 也可以用作动词,表示发布或写博客。

•我每周都会 blog 关于科技新闻和创新。

例句:1. "She updates her blog regularly with fashion tips and style inspiration." (她定期更新她的博客,分享时尚建议和风格灵感。

)2. "Last night, I spent some time blogging about my recent travel adventures." (昨晚,我花了一些时间写博客,分享我的最新旅行冒险。

)3. "The company's CEO started a blog to communicate directly with customers and share company updates."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开始写博客,直接与客户沟通并分享公司动态。

)4. "I came across an interesting blog post about sustainable living and decided to share it on social media."(我发现了一篇有关可持续生活的有趣博客文章,决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

BlOG的名词解释

BlOG的名词解释

BlOG的名词解释在数字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各样的媒体形式。

其中,博客(BlOG)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工具,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对博客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并探讨它的发展与影响。

1. 博客的定义与起源博客是由“web”和“log”两个单词组成的合成词,最初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建立的个人日志或在线日记。

博客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末期,当时的个人网站兴起,人们开始通过网络记录自己的生活、思考和经验。

随着技术的进步,博客逐渐从个人表达发展为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平台。

2. 博客的发展与多样性博客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起初,博客主要是靠个人的原创内容推动发展,而现如今,博客已成为了一个综合平台,包括个人、企业、新闻媒体等发布内容的渠道。

博客的发展也延伸到视频博客(vlog)和音频博客(podcast)等形式,这使得读者和观众能够以更多元的方式获取信息。

3. 博客的影响与价值博客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具有多重价值。

首先,它为个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与观点的平台,让个体能够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声音。

其次,博客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竞争力,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博主,发布独立见解和观点。

此外,博客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互动,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新闻、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

4. 博客的优势与挑战博客相比传统媒体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博客具有较低的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开设自己的博客,并迅速发布内容。

其次,博客能够实现实时更新和即时反馈,与读者进行更密切的互动。

然而,博客也面临着信息过载和真假难辨等挑战。

随着博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信息获取的筛选和辨别能力也成为了读者的重要需求。

5. 博客的未来展望博客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形式,在未来会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博客将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

同时,博客也将更加注重内容的质量和可信度,以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高品质需求。

blog的用法

blog的用法

blog的用法Blog的用法Blog是指“网络日志”,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个人或团体信息发布平台。

在Blog上,用户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信息发布和交流。

Blog的使用方式非常灵活,可以用于个人博客、企业宣传、新闻报道等不同领域。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Blog的用法。

一、个人博客1.1 创建个人博客在创建个人博客之前,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

目前比较流行的个人博客平台有WordPress、Wix、Blogger等。

这些平台提供了各种主题和插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和定制。

1.2 发布内容在创建好个人博客之后,就可以开始发布内容了。

用户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信息发布和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博客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可读性,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1.3 与读者互动与读者互动是保持博客活跃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区回复读者留言,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与读者进行互动。

二、企业宣传2.1 创建企业博客企业可以利用Blog进行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

在创建企业博客之前,需要确定好宣传的目标和内容。

博客的主题应该与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特点相符合。

2.2 发布内容在发布企业博客内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行业热点:关注行业热点,及时发布相关文章,吸引读者关注。

(2)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读者从中获得实际收益。

(3)定期更新:定期更新博客内容,保持博客活跃度。

2.3 与读者互动与读者互动是企业宣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回复评论、参与社交网络等方式,可以增加读者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好感度。

三、新闻报道3.1 创建新闻博客新闻机构可以利用Blog进行新闻报道。

在创建新闻博客之前,需要确定好报道的范围和主题。

博客应该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才能吸引更多读者。

3.2 发布内容在发布新闻博客内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报道:及时报道最新事件和热点话题。

(2)准确报道:确保所报道的信息准确无误,避免出现偏差和错误。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活页-“博客”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育人功能研究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活页-“博客”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育人功能研究
综上,本课题研究就是要通过建立班级博客,搭建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人员的共同参与的互动平台,延伸班级管理空间,探索博客育人功能,形成育人合力。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研究现状
博客作为网络交流平台是后起之秀,2000年才开始进入中国,但直到2005年,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开通博客业务,教师、学生、家长才开始尝试建立参与班级博客。2008年以后,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广泛关注博客的教育应用研究,并撰写了大量的科研论文。笔者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班级博客”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一共检索到192篇论文(数据统计于2011年7月),我们把这些研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指出了班级博客的应用前景,包括基于班级博客的教育叙事、利用班级博客进行班级管理和知识管理、利用班级博客学习等。如毛向辉著《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王波著《浅谈博客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等;②记录了自己的班级博客践行之路,这在其中占的数量最多,尤其是德育方面的研究论文居多,显示近年来学术界、教育界对班级博客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如刘洪著《班级博客,学生成长的温馨家园》、许蕾著《我为班级建博客》等;③探讨了班级博客的建立、维护、更新、指导与利用在实践层面的成果。如李海波著《略论班级博客的建设》、赵宏伟著《班级博客,育花的苗圃》、李思迪著《博客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等。这些理论与实践研究关注了博客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应用,有其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高和博客应用的日益广泛,博客所具有的网络班级管理、育人的功能亟待更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
2.班级博客
班级博客是博客的种类之一,是以班级集体为主体的,师生、家长通过发贴和回贴等方式进行思想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助互进的平台,学生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就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学习心得、课堂感受、课外学习经验、课外书利用及课外时间利用、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业余爱好等等发表自己的见解,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班级、学校和家庭),促进学生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所有的学子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不断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什么是博客

什么是博客

什么是博客博客(Blog)一词源自“网络日志”(weblog)的缩写,最早出现在1997年。

博客是互联网上的一种个人内容发布方式,它为个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自己想法、观点、心情等内容的平台。

博客的内容通常以时间倒序排列,最新的内容会显示在最前面,而读者可以通过浏览器等工具访问这些内容。

博客的兴起和发展源于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网络来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

博客则是在这个背景下兴起的一种应用形式。

通过博客,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自由的文字作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博客的特点之一是即时性。

由于博客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发布和传播的,因此博主可以随时更新博客的内容,与读者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

这种即时性的特点,使得博客成为了新闻报道、时事评论、个人日记等实时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方便性。

博客的发布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个网络连接和一个博客平台账号,就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内容。

博客平台通常提供了丰富的编辑工具和模板选择,使得博主可以轻松地编辑和美化自己的博客。

而读者也可以通过订阅博客的RSS订阅功能,方便地获取博客最新更新的内容。

博客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互动性。

博客不仅仅是博主发布内容的地方,读者也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交互操作来与博主进行互动和反馈。

这种互动的特点,使得博客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多声多样的内容平台,读者和博主之间可以进行真实、直接的交流。

博客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最初的阶段,博客主要是以文字为主,博主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后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博客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现在的博客不仅可以包含文字内容,还可以包含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元素,使得博客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博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从最初的个人记录和交流的平台,博客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媒体和营销工具。

许多媒体机构和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博客,通过博客来发布新闻、产品介绍、行业观点等内容,与读者和顾客进行互动和交流。

什么是博客

什么是博客

什么是博客一、博客的含义1、博客的全名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

从理解上讲,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

简单的说博客是一类人,这类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发表心情。

2、博客是继Email(邮箱)、BBS(论坛)、ICQ(即时聊天工具)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就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具体说来,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3、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

博客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

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在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4、随着博客这个行业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的浏览网页心得已相去甚远。

目前网络上数千写博客的人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

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中。

二、博客带来了什么现在,全世界每天传播的媒体内容,有一半是由6大媒体巨头所控制。

其利益驱动、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的审查制度,使得这些经过严重加工处理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求。

媒体的工业化,内容出口的工厂化,都在严重影响其发展。

比如,以美联社为例,有近4000人专业记者,每天“制造并出厂”2000万字的内容,每天发布在8500多种报纸、杂志和广播中,把读者当作“信息动物” 一样。

这种大教堂式的模式主导了整个媒体世界。

这时,以个人为中心的博客潮流却开始有力冲击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新闻界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

博客的产生与发展

博客的产生与发展

博客的产生与发展Credit is the best character, there is no one, so people should look at their character first.博客的产生与发展博客blog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经扎根于我们的生活,博客这个概念业夜深入到我们观念之中.从大量博客网站的兴起、更替和本文搜索了大量的原始资料,试图对blog的产生和发展作出准确阐述.从国外到国内,从原型到初步形成并发展,乃至最后形成独特的网络博客文化,用自己的视角追踪了整个发展过程.关键词:博客商业化个人需求一、博客的产生1、博客的定义“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Blog翻译而来.Blog是Weblog的简称,而Weblog则是由Web和Log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Weblog就是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简称为“网志”.2、博客产生的原因博客,作为网络化的产物之一.它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而诞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很难找到最初的博客模型,但是从着名科幻作家William Gibson在1996年预言了职业博客1:“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为你浏览网络,内容,并以此为生,的确存在着这样的需求”.我们暂且不去评判这个预言的精确性,它生动地提出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博客的产生是因需求而诞生的.每个人其实都有表达欲,有人用唱歌、跳舞、绘画、艺术创作或演讲来表达,有人用沉默、哭泣、自言自语或是体力劳动来表达,同样博客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它给了普通人以讲话的空间.而这一点在网络大潮来临之时显得更加重要.和以往的网络事物不同,首先,博客具有普遍应用性.博客并不是纯粹的技术创新,而是一种逐渐演变的网络应用;其次,博客具有天然的草根性.它根植于个人,服务于个人,带有着浓厚的个人特色;再次,博客简单易用性.它比自己建立个人主页要轻松简便的多,建立个人主页如同平地盖房子,而建立博客就如同在一座已经建成的房屋内进行个性化的装修.于是,当日渐强烈的个人表现欲已经无法通过传统媒体表达时,方便易用的博客就适时产生了.于是在1997年12月,Jorn Barger运行的“Robot Wisdom Weblog”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正式的名字.至今,在博客领域,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Jorn Barger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形式上,他将log的意义从接近航海日志那种无人称、拟客观、机械式写作,转换成较接近旅游日志的“有人称、有个性”的自由书写.形成了blog的基本写作风格.而目前最流行的词汇“blog”,一般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才命名的.2002年5月17日,Peter Merholz在题为“词汇游戏”的帖子中如此回忆道:我一直很喜欢词汇,喜欢一遇到生词就钻到词典里面.我喜欢词汇游戏,词源学更是有趣.没有想到这种爱好居然产生了影响,大约1999年4月或者5月确切的时间已经记不清楚,我在自己的主页上贴出一个帖子:“我决定把weblog发音为wee’- blog,或者缩写为‘blog’”.我也没有多想,就把这个词汇用进了我的帖子中,后来大家发邮件也开始使用.Keith Dawson把blog收进了“行话查询”中.但是,如果不是1999年8月,Pyra发布Blogger 的话,这个词汇可能就无疾而终.Peter Merholz由此将blog变成动词,后来更衍生出blogging、blogger或者I blog、Blogsphere博客世界等的说法2. 1999年,也是博客开始高速增长的一年,主要是由于Blogger、Pita、Greymatter、Manila、Diaryland、Big Blog Tool等众多自动网络出版发布的免费软件的出现,而且它们往往还提供免费的服务器空间.有了这些,一个博客就可以零成本地发布、更新和维护自己的网站.其中1999年8月Pyra公司出品的Blogger是最流行和最有影响的工具.有博客如此写道:“首次使用blogger的服务时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整个接口竟然可以如此容易上手,出版结果也是同样令人感动.若是带着一些经验开始去使用Radio Userland后,眼泪根本就是滴在键盘上.有点像是emacs当年给我的感觉:无所不能、轻松上手.我会将这些软件与服务最主要归功于CSS以及CMS的发展.前者提供内容content与形式layout的分离基础,后者促使程序设计师开始思考并提供一种让更新网页更简单的接口.”有了网络基础,有了表现形式,有了一个专有的代号和一系列方便的工具后,博客就像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从成立之初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开始了蓬勃发展.二、博客的发展1、世界博客的发展第一阶段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萌芽阶段,或者称为启蒙期.追溯博客的源头,无疑是一件难事.有人认为1994年Justin Hall声名狼藉的“网上日记”可以算早期的博客形式,这个家伙在网上及时发布他对吸毒、做爱的赤裸裸体验,吸引了不少眼球.有人说,1998年Jesse James Garrett发表在Camworld的网络旅行日记,是点燃博客社区之火的导火索,从此博客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但更多的人认为博客最正宗的源头还是Pyra,这是一家小小的软件公司,三个创始人为了开发一个复杂的“群件”产品,编写了一个小软件,以博客方式保持彼此的沟通与协同.后来,他们觉得这个简单的小工具对别人也很有用处,于是,1999年8月,就在网上免费发布了Blogger软件.而此前,算得上博客的人大概还只有几打而已.结果,这样一来,如同干柴碰上烈火,许多人利用这个软件作为武器,进入博客队伍.博客队伍开始迅速繁衍开来.Pyra 也因为这个根本没有上心的小软件而名声大振. 总之,这个阶段主要是一批IT技术迷、网站设计者和新闻爱好者,不自觉、无理论体系的个人自发行为.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群体,也没有具备一种现象的社会影响力.在悄悄的演变过程中,也有一些事件和人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启蒙与带头作用.为博客革命准备条件.第二阶段2000年——2006年左右:初级阶段,或者称为崛起期.到2000年,博客开始成千上万涌现,并成为一个热门概念.在博客发展史上,911事件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正是这场恐怖的袭击,使人们对于生命的脆弱、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最即时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个重要的博客门类:战争博客WarBlog因此繁荣起来,可以说对911事件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不在纽约时报,而在那些幸存者的博客日志中;对事情最深刻的反思与讨论,也不是出自哪一个着名记者手中,而是在诸多的普通博客当中.第三阶段2006年——:成长阶段,或者称为发展期.到今天为止,博客们的影响力,却早已超出了他作为个人、甚至作为自己所在行业的原有范围.开始引起主流的媒体的强烈关注,并明显感受到博客崛起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同时,各个专业领域的博客如“雨后春笋”,纷纷浮出水面,越来越成为该专业关注的焦点.除了美国,英国、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博客也形成声势.亚洲,包括中国也开始感受到博客的脉动.估计,在最近一两年内,博客将成为互联网萧条时期最重要的新现象之一,为全社会所关注.2、博客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与所有的网络革命一样,继续保持着一定的“滞后度”.在博客方面也不例外.同样中国的博客发展也经历了萌芽期,崛起期和发展期.第一阶段2001年以前:萌芽期.孙坚华曾在自己的博客论中这样写道:“用我的标准评测,我一直认为中国早就有了自己的博客.只不过,他们当时不叫博客.甚至他们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博客BLOG 或者 BLOGGER.作为一个整体,他们根本不为人所注意.至于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网站上草创于1999年的大洪视点、老魏说法、新媒体观察等也都是典型的博客概念网站.中国证券分析师们的工作室或其个人网站,都具有明显的博客倾向.”不能不说,互联网的冬天大大影响了博客在中国的发展.在各个网站运营商都在勒紧腰带过日子的时候,要求他们提供给个人做博客的空间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宽带还未成为主流,上网还属奢侈消费的时候,博客缺乏一个基本的物质基础.第二阶段2002年-2005年崛起期.2002年,由方兴东、王俊秀开通的博客中国blogchina网站,开启了博客在中国的全面启蒙和推动.而且由其提倡的博客文化也逐渐深入人心.以博客中国为代表,很多网络运营商都提供了基本的博客所需的空间和技术支持,徐徐拉开了博客在中国发展的大幕.而宽带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加剧了这一过程.这一时期的博客用户多集中为一些先期触网的网友,他们的普遍特点是网络技术精通,他们更关注博客本身的架构和技术.所以,这一时期的博客,多为一些技术交流性质,而且更多停留在“网络日记”的层面上.当时它已经具有了博客的基本要素.为第三阶段,即网络的发展期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基础.表1 2002年中国博客大事记第三阶段2005年----今发展期.2005年,木子美让“博客”概念走向大众.木子美对博客概念的普及功不可没,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木子美在中国博客的发展历史上必然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木子美用一种另类的方式阐述了博客的涵义.然后“一群新人在博客上赤膊上阵.这已经不是比喻了,有的真的露出了比胳膊要关键得多的部位,死活要拼出个名人来.可是到了年底,新浪把已经是名人的人都轰上了博客,一下博客地带又成了名人说话的地方.为了维持几百万的眼球,名人们天天在上面写拉稀文字,但是这些人都太会左右媒体和管理自己的公众形象,打死了也不会做出任何超出你想象范围的事情.一下子好不容易能出点新的地方,又被已经过分曝光的人占领了,新人冲刺到名人的距离又拉长了.不是爱因斯坦也能预测出来PK和博客2006年还会流行,但是我猜这两个已经非常疲惫的平台,已经不会再有好玩的新东东了.一个平台一旦被精英们占领了,就没有创作能力了3.”这个时候的博客除了大众的热情参与外,名人的加入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而且网站运营商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更人性化的服务和更完备技术支持,期望能吸引更多的眼球,得到更大的利益.这一阶段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博客商业化,而且看不着边际.三、博客对我们的影响随着博客的发展,博客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说起影响,我们就不能不提起木子美,通过博客把木子美的形象送到千家万户,同时也将千家万户吸引到博客上来.这样的互动每天都在发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但是博客毕竟属于非主流媒体,而且主要以个人博客形式出现的博客很难带给社会多么大的变化.但是正是由于博客的这种大众性,也就决定了它与生俱来的独立性和人文精神.另外作为博客的基本功能之一,它提供给我们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这里真正的体现了:平等,开放,自由,共享的互联网的精神.。

Wiki与Blog的比较

Wiki与Blog的比较

什么是wikispace资料1:1、Wiki与Blog的比较Blog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简写,最早用于项目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后来发展为互联网上流行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和知识社区的平台工具。

“Wiki”一词源于夏威夷语“wee kee”,意思是“快点快点”。

大约是因为“快点快点”地催促暗合了这个系统迫切需要的参与精神,Ward Cunningham就用Wiki命名了以“知识库文档”为中心、以“共同创作”为手段,靠“众人不停地更新修改”这样一种借助互联网创建、积累、完善和分享知识的全新模式。

后来Ward Cunningham为Wiki总结了开放、增长、有组织、通俗、全民、公开、统一、精确、宽容、透明、汇聚等设计原则,凡是基本符合这些设计原则的内容编辑系统都可称之为Wiki。

Wiki和Blog一样,都是自由软件,都是一种花费低、技术简单易用的软件,都体现自由、平等、共享的文化精神。

但Wiki与Blog 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属于个人所有;Wiki则属于社群所有,每一个Wiki空间都属于社群上的所有人共有。

(2)在风格层面上,Blog体现的是个性,个性化是Blog的重要特征;Wiki强调的是协作性,是针对某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

(3)内容层面上,Blog上的知识是个人的积累,是个人知识的展现,人们共享的是个人的知识,Wiki的知识是社群智慧的结晶,是社群的劳动成果,人们所共享的是社群的创造性劳动。

(4)在读者层面上,Blog上的读者可能是内容的浏览者,某一主题的参与者和评价者,是起反馈者的作用;Wiki上的读者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成为著作者。

(5)在存储层面上,Blog是静态存储,上面的内容如果博客者不小心删除,很难恢复;Wiki是动态存储,不担心删除,因为里面有记录,可以随时找到原文件。

2、wiki与blogWiki站点一般都有着一个严格的共同关注,Wiki的主题一般是明确的坚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博客(BLOG)?“什么是博客”成为2004年各大搜索引擎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之一,同时博客(BLOG)也被众多机构和媒体评为2004年最热门的互联网现象。

BLOG也就是WEB LOG的缩写简单来说就是网络日记。

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

Blog,是Weblog 的简称。

Weblog,其实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

Web,指World Wide 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

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

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

通常我们所说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词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为的一类人;也可以作动词用(相当于英文中的Weblog或 blog),指博客采取的具有博客行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视觉感受到的行为,即博客们所撰写的Blog。

因此,“他/她是一位博客,他/她天天在博客”及“博客博什么客?”在中文语法与逻辑上都是正确的。

只是不同场合的用法不同罢了。

二、博客的存在方式博客的存在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博客们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

如英文的、中文的“博客中文站”()等都提供这样的服务;(二)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方兴东建立的“博客中国”站();(三)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

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三、关于博客的一些说法和比喻我搜索了一下,对于博客的说法,网上有如下一些论调和比喻,列举出来,对大家理解博客是有好处的:——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

——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

——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版”:旧媒体(old media)→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 media)。

我们还是冒险地认同这样的一些大胆的判断:到2007年左右,作为一种新的媒体现象,博客的影响力有可能超越传统媒体;作为专业领域的知识传播模式,博客将成为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作为一种社会交流工具,博客将超越E-mail、BBS、ICQ(IM),成为人们之间更重要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四、教师博客1、什么叫教师博客: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edublog)中的一种,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

博客网认为,随着教师博客的大规模普及,将在传统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堂式教育模式”之外,催生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推动人类教育事业的进步。

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是苏州教育工作者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通过Blog 这一社会性软件,用心灵书写日志建设起来的跨越时空的网上头脑风暴群。

认同这一共同愿景并愿意为之辛勤耕耘之人士都可以成为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的成员。

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

在行动研究、教学反思、思想冲撞、心得交流、教育科研、师生互动、组织管理、远程技术支持、情感支撑、资源积淀、知识管理、建立学习路径和提升学习绩效等方面都可以开发出卓越的功能。

教育工作者可以方便地用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研究成果、课件等上传发表,形成属于教师个人的资源积淀,成为支持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途径。

2、教师博客的功能:博客是教师记录生活和相互交流的工具,是教师学习的课堂,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平台,也是教师开阔视野、扩大交际的重要途径,做博客甚至成了一些教师的重要生活方式。

3、博客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使教师有发表自己言论和思想的场所,满足老师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的需求。

记录教学和生活的点滴感悟和瞬间思维火花,有利于教师积累实践性智慧,提高教学的“临床”水平。

通过团队交流,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提高教师的思考水平。

4、教师做博客的动力:先是尝试发表言论和日志,得到回复和鼓励,慢慢觉得自己是有思想有水平的,然后不断添加日志,欲罢不能,成为一种习惯。

博客是对自己思考和写作能力的证明,提高了生命质量。

博客让我们留下一点人生的痕迹,为后代了解历史提供一点素材,使平凡的人生显得不平凡。

5、博客对教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意义。

摆脱传统教研的精英色彩,使教研活动真正面向所有老师,提高教研活动的参与面,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

行政领导通过博客了解教师的思想和需求,获得比较真实的问题信息,提高教学和教育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6、博客建设的统一性和个性化关系:早期博客纯粹作为私人日志的网络发表形式,非常个性化,现在已经演变成较大的社会群体和大众阅读的媒体之一。

教师博客最好有一个主题,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促进高素质教师团队的形成,在这个主题下保持每个博客的个性。

博客群体要由非常个性化的一个个博客组成才有生命力。

庄博士认为,博客现在已呈多元化,教师博客大致可以分成“生活感悟博客”和“教学反思博客”,我们更需要推动后一类博客的发展。

7、如何使博客更吸引读者:多一些原生态的“日志”,少一些“转载”。

多一点感性的教育故事和叙事,少一点长篇的理论阐述,针对课堂、针对某一具体现象发表看法,更能吸引博友的回帖和参与。

连续发表同一主题的日志,例如,“阿汤的味道”的“一个差生的转变教育日志”,“苦丁茶”的“学校教科研系列日志”都很受博友欢迎,回帖率很高。

8、教师博客存在的问题:博客和其他网络形态一样存在泡沫,日志和文章原创的少、不够精致;教师上网时间通常在中午、晚上和节假日,时间和精力付出太多。

回帖少,且质量不高,缺少专家引领。

针对教师博客存在的问题,我们成立南平市教师博客群,其用意就是一个教师们学习-发展的共同体,是教育工作者的网上家园。

开放、互动、交流是教师博客群的基本特征;真诚、分享、互勉是教师博客群成员的基本品质;从事行动研究是教师博客群成员的基本义务;发表与获得认同是教师博客群成员的基本权利;尊重知识产权,自觉为转载内容及其作者(网志、网站)作好链接,拒绝“灌水”与无聊的网络争吵是教师博客群成员的基本道德。

总之,惟有律己,您才能在这个家园中自由地实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价值。

务请谨记!成立教师博客群的目的是为教师们的学习-发展搭建一个平台,构建一个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这个生命环境系统离不开这样一些要素的整合:其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客观背景——新课改;其二,BLOG零障碍的技术支撑;其三,教育BLOG的主体——教育博客们的自觉参与;其四,要素组合——教育博客个体之间“互联的程度和规模将直接决定思想互联的生命系统整体的功能结构”。

实践是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意识觉醒的动力,也是学习、反思、以及BLOG本身发展的源泉。

欢迎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之人士加入南平市教师博客群!在教育信息化生命环境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生命彼此感应,火花彼此碰撞,每一个成员都将在创新教育生活、创新生命价值的学习、实践与发展中获得心灵的升华。

五、作为博客你必须遵守的十大原则在《中国青年》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作为博人你必须遵守的十大原则。

读来觉得有些道理,摘录如下,并辅以自己的注解,以和博客们共享。

1.永远记住什么是一个BLOG——不要太随意。

2.找一个好地方去放你的BLOG——靠共同体来提升自己的水平。

3.尽可能写好第一篇文章——不仅是第一篇,每一篇都要认真写,切莫游戏文字。

4.礼貌行文——让别人喜欢看、有兴趣看。

5.参与讨论,无论是自己的文章还是别人的文章——有交流才能提高,有讨论才有领悟。

6.保持中立——绝对不要试图去攻击别人的言论。

7.在发布前回顾——对自己负责,也对读者负责。

8.在合理的时间发布——博客文章类别不同,对时间的要求也不同。

9.标题即糖精——要有味道、有特点,最好自由一些。

10.对回复作出正确回复——交互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六、基本的博客操作博客使用教程1:用户注册博客使用教程2:模版的选择博客使用教程3:访问与登入访问:还记得你刚刚注册时候申请的二级域名吗?只要在IE 输入刚才申请的二级域名就可以访问了!如:登入:在IE地址栏输入你的博客域名地址后就可以打开你的博客了怎么登入管理呢?在你打开的博客里找到,如图:按登入后就成功登入会出现博客使用教程4:管理中心功能使用与介绍管理中心怎么换观看方式?如图:按下切换分栏你会看得习惯点吗?顶部功能简介如图:博客使用教程5:如何设置你的站点(博客)资料用户在本站首页或登陆页面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登陆成功后,选择“管理中心”即可进入后台管理。

在后台中,选择“参数设置”下的:“站点设置”,即可对你的站点(博客)进行相关设置。

“修改公告”,可进行你的站点(博客)公告进行设置或修改。

“友情链接”,可按照提示设置的你的链接。

“修改个人资料”,可以设置你的昵称等各项资料。

“加密整站”,全站加密后,你所有日志都需要通过密码验证后才能访问。

“申请博客之星”,按照要求填写资料后提交,管理员即可看到你的申请,经审批后即可在本站首页或“博星”栏目显示。

博客使用教程6:如何发表日志(文章)?在后台中,点击“发表”图标或选择“日志管理”——“添加日志”即可看到发表日志的页面。

输入标题——选定你这篇日志的类别(“系统分类”和“我的日志分类”)。

“日志标签”:相当于你这篇日志的关键词。

方便系统的关联和他人对你的日志的搜索。

选中“日志高级选项”,可以进行一些额外设置。

比如,是否允许回复、是否加上密码、是否在自己的首页固顶置顶等。

博客使用教程7:如何在你的相册发表(添加)图片1.登陆进入后台,选择“相册管理”-“添加相片”。

2.点击“上传文件”选项的“浏览”,在你的电脑中找到你要发表的图片,确定后点击“上传”。

3.其它选项与发表文字性文章基本相同。

4.点击“发布相片”,成功发布。

博客使用教程8:如何设置你的博客日志类别1.登陆进入后台,选择“日志管理”-“日志分类管理”。

2.在“添加日志分类”下面,填写你的日志分类名称(比如:电脑技术),点击“添加”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