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国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3篇

中国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3篇中国乳制品德业起步晚,起点低,但进展快速。
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奶业走上了进展的快车道,进入快速增长期。
奶类生产始终着高速增长势头。
现在跟我一起来看看大家对于这个行业是如何分析的吧!中国乳制品德业进展状况(1)乳制品德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进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成为居民日常养分食品,乳制品德业的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乳制品工业总产值由2023 年862.57 亿元提高到2023 年的1874.13 亿元。
尽管由于受到2023 年“三聚氰胺大事”的影响,行业进展中商情报网《2023-2023年中国乳制品市场分析及进展趋势猜测报告》(2)乳制品德业市场状况①乳制品德业供应分析1)供应总量及速率分析近年来我国乳制品德业产量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其中2023 年全行业产量增速达到22.46%的高点,其后在2023 年、2023 年经受了回落。
2023 年全国乳制品产量已达到1,935.12 万吨,增速恢复到6.88%,快速走出了2023 年的行业增速低点。
2023 年全国乳制品产量达到2,159.40 万吨,增速进一步提高到11.59%。
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各大乳制品公司的新生产线竣工投产,产能快速扩大;另一方面,广阔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乳制品消费不断提升。
2)供应结构变化分析第一、乳制品消费仍以液态奶为主《中国奶业统计资料2023》中的相关数据表明,2023 年乳制品消费中,液态奶约占67.21%,酸奶约占15.14%。
而干酪等产品在国外都属大宗产品,在国内基本没有生产,尤其是深加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不能满意市场需求。
乳制品消费仍以液态奶为主。
其次、酸奶供应将大幅增加酸奶的进展是从改善风味和有益于健康开头的,以新奇的牛奶为原料,各种符合卫生要求的功能性添加物(如水果、谷物、蔬菜、维生素、矿物质)的适当采纳和不同组合,使酸奶品种丰富多样。
中国乳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国乳业现状及发展建议1中国乳业现状特点分析乳业是⼀条包括奶⽜饲养及原料奶⽣产、销售和加⼯成乳制品再供消费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
⼈们通常习惯把奶⽜饲养及原料奶⽣产称为奶业,把原料奶销售称为中间环节,把后者称为乳品加⼯业。
1.1中国原料奶⽣产现状中国的原料奶⽣产以奶⽜为主,⽜奶产量约占奶业总产量的90%。
据统计,2006年末,全国存栏奶⽜约1400万头,⽜奶总产量约3500万t 。
2007年全国存栏奶⽜和⽜奶总产量约⽐2006年分别增长8.7%、13.1%,奶⽜⽣产区域主要由牧场区、农区和⼤中城市郊区三部分组成。
内蒙古、⿊龙江和新疆的奶⽜饲养数量较多。
从奶源和⽣产情况看出,中国奶⽜资源严重不⾜,全国1400万头,约93万⼈占有1头奶⽜。
从奶源的区域分布上看,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南⽅和沿海发达地区很少。
西部地区有良种及改良奶⽜约500万头,约占全国总数的⼀半,但产奶量仅占全国的35%,可见西部地区奶业有极⼤的发展潜⼒。
原料奶⽣产除⼤中城市郊区经济发达、奶⽜饲养条件较好、机械挤奶程度⾼外,就全国⽽⾔,机械挤奶不⾜30%。
由于机械化挤奶、原料奶降温、冷藏贮运等没有很好解决,造成原料奶质量差,鲜奶收购标准低于乳业发达国家⽔平,这直接影响乳制品加⼯业⽣产⾼质量的乳制品。
1.2乳品加⼯现状据统计,2001年全国有乳制品加⼯企业434个(国有及年销售收⼊500万元以上⾮国有企业统计数),其中国有企业162个,集体企业44个,外资投资企业51个,乳制品产量74.3万t ,列前⼗位省市为⿊龙江、河北、⼭东、内蒙古、陕西、北京、江苏、浙江、安徽、⼴东。
在产品结构上,奶粉已经不再是主产品。
2006年全国乳制品产量2800万t ,奶粉还占有较⼤⽐例。
奶粉中,全脂奶粉占23.5%,加糖奶粉占22.3%,婴⼉配⽅奶粉占28%,其他奶粉占26.2%。
2006年液态奶产量1400多万t ,在产品结构上,液态奶⽣产以消毒奶为主,约占43%,灭菌奶占35.4%,酸奶约占14.3%,其他奶占7%。
国内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国内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非常迅猛,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
以下是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的概述:
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市场纵深发展,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中国乳制品市场规模已经成为全球乳业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制造方式的更替,中国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结构越来越合理。
大中型乳制品企业投入研发,不断改进乳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
3. 商品质量明显提升:随着严格的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的实施和各大乳企提升质量的积极性,我国乳制品市场的商品质量得到认可,消费者对于高质量的乳制品需求不断增长。
4. 区域发展趋势明显:在乳业发展的过程中,外围地区的产能不断扩大,乳制品生产的产品线也愈加多元化,从资源的特点来看,不同区域的乳业资源有其独特性,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乳业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中国乳制品行业是一个处于大发展期的行业,未来的市场
机遇依然广阔,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赢得市场份额。
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乳制品行业目前正在经历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对高质量乳制品的需求也逐渐上升。
此外,乳制品行业还受益于消费者对营养饮食的追求和对功能性食品的兴趣。
以下是乳制品行业发展的一些现状:
1. 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全球范围内,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逐年增长。
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和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乳制品市场需求增长较为迅速。
2. 创新推动行业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乳制品行业不断进行创新。
例如,乳制品生产商推出高蛋白乳制品、低脂乳制品、有机乳制品等各种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不同营养需求的追求。
3. 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促使他们更加关注食品的成分和质量。
因此,乳制品行业逐渐向更健康、天然和有机产品的生产方向发展。
此外,乳制品也被认为是含有重要营养素的食品,如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等。
4. 供应链改进:乳制品生产商在供应链方面进行了改进,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这涉及到从奶牛的饲养管理、挤奶过程到产品生产和运输过程的严格控制。
5. 国际贸易的增加:国际乳制品贸易量不断增加。
一些乳制品生产国家出口其产品至世界各地,同时也从其他国家进口乳制品。
这种国际贸易促进了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和全球乳制品市场
的繁荣。
总体而言,乳制品行业目前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度继续提升,乳制品行业未来有望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
同时,乳制品生产商需要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乳制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乳制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快速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增加,中国乳制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从牛奶、酸奶到乳粉、乳饮料,乳制品种类繁多,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消费市场之一首先,中国乳制品的生产和供应链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拥有丰富的牧草资源,乳牛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乳制品原料供应得到保障。
同时,国内乳制品生产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加强原奶质量监管,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的乳制品。
其次,中国乳制品消费群体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乳制品的消费触达率提高,乳制品的消费群体从城市向农村扩展。
而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以及增加的上班族家庭,进一步扩大了乳制品的消费人群。
再次,乳制品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过去,中国市场主要以酸奶和牛奶为主。
随着人们对营养均衡和多样化的需求增加,乳酪、黄油、奶粉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此外,功能性乳制品如低脂牛奶、去乳糖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中国乳制品行业曾多次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导致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信任度有所降低。
因此,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提高乳制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乳制品企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其次是品牌竞争。
中国的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知名乳制品品牌都在中国市场争夺份额。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乳制品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通过合理的定价和有效的市场推广来吸引消费者。
针对以上挑战和机遇,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前景仍然广阔。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度提高,乳制品消费需求将继续增长,市场空间仍然巨大。
另一方面,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推进将为乳制品行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农牧业的现代化将进一步提升乳制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中国乳制品行业在未来有望实现更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乳制品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新乳业发展现状

新乳业发展现状
国内乳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呈现出多个特点和趋势。
首先,乳制品消费市场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乳制品作为一种营养丰富且方便消费的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与此同时,乳制品品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牛奶、酸奶、奶粉、奶酪等,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其次,乳制品生产技术不断创新。
为了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保鲜期,乳制品企业不断研发和引入新的生产技术。
比如,采用超高温处理技术可以延长产品的保鲜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尝试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益生菌等功能性成分,将乳制品打造为健康食品,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于营养和健康的需求。
再次,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市场潜力巨大,乳制品成为了众多企业竞相涉足的领域。
国内乳制品企业数量庞大,品牌众多,所以竞争非常激烈。
企业在产品质量、品牌形象、价格等方面展开竞争,力求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同时,国际乳制品巨头也在中国市场投入巨资进行布局,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最后,乳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乳制品市场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消费者对于产品安全和质量的担忧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还受到牛奶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包括乳源地稳定供应、奶牛养殖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乳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综上所述,国内乳业发展现状呈现出市场增长、技术创新、竞争激烈和面临挑战等多个方面。
随着人们对乳制品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乳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需求。
我国奶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奶业发展经过十多年的迅速扩张, 虽然从生产到销售已经 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 包括奶牛养殖、生产加工、销售服务 等多个环节) ,但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配合不协调、发展比 例不合理、利益分配不公平问题严重,致使奶业产业链运转不 畅。
二、我国奶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原料奶产量与质量。由于目 前小规模养殖方式获利较少,资金缺乏,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 弱,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小规模奶牛养殖原料奶生产的支持力 度。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奶畜的遗传繁育、品种改良工作,加快奶 畜的更新;推行规范化饲养和机械化挤奶,积极引导和鼓励奶 农进行专业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奶农加入专业合作 社、专业协会及其他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 (二)加强宏观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政府应加强对奶业的 宏观调控和管理,完善我国奶业发展政策和法规,加快制定奶 业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对奶业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避免过 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在奶业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支持和 引导行业协会的工作,发挥行业协会在奶业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还应高度重视信息服务,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及时收集国内 外奶业发展的动态和市场信息,为奶农和奶类企业提供方便、 快捷的信息服务;通过规划和指导,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促 进奶业在市场经济规律下的健康发展。 (三)整合乳业产业链, 保证各环节利益。奶牛产业链主要 由四部分组成:费者、经销商、乳制品加工企业供货商, 供货 商。整合乳业产业链,保证各个环节的利益, 使得产业链各个环 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从而保证奶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除此之外,政府还应鼓励奶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奶源基地建 设,通过各种方式在奶牛养殖产业链的各环节建立起利益共 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以促进奶业的健康发展。
(下转第 62 页)
2024年乳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乳业市场发展现状引言乳业是指涉及牛奶和乳制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行业,它在全球食品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提高,乳业市场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将探讨当前乳业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主要趋势。
乳业市场概述乳业市场包括牛奶、奶制品以及相关的乳制品附加值产品。
在全球范围内,乳业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链条完整。
乳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涵盖了农业、畜牧业、食品制造业等多个领域。
乳业产品不仅是重要的食品安全源,还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际乳业市场发展趋势1. 健康和功能性产品的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乳制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乳制品中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发育和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功能性乳制品如低脂乳、乳酸菌饮料、高纤维乳等,也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2. 有机乳制品市场发展迅速近年来,有机食品市场持续增长,有机乳制品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有机乳制品以其不含人工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等优点,被认为是优质、安全的选择。
预计随着有机乳业的进一步发展,其市场份额将继续提升。
3. 创新技术的应用推动行业升级乳业行业正逐渐引入智能化生产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创新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乳业企业积极开展研发工作,推出新产品,满足不同需求。
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推动乳业市场的发展。
中国2024年乳业市场发展现状中国乳业市场规模庞大,作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消费市场之一,其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1. 乳制品消费持续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新风潮的兴起,中国乳制品消费量不断增长。
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高端乳制品,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消费者对质量安全和品牌信誉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2. 品牌竞争激烈中国乳业市场竞争激烈,众多国际和国内知名乳制品品牌争相进入。
国外乳业巨头在华设立工厂,本土乳企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宣传提升竞争力。
品牌间的竞争使得市场更加活跃,消费者可享受到更多优质的乳制品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乳业现状特点分析乳业是一条包括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销售和加工成乳制品再供消费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
人们通常习惯把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称为奶业,把原料奶销售称为中间环节,把后者称为乳品加工业。
1.1中国原料奶生产现状中国的原料奶生产以奶牛为主,牛奶产量约占奶业总产量的90%。
据统计,2006年末,全国存栏奶牛约1400万头,牛奶总产量约3500万t 。
2007年全国存栏奶牛和牛奶总产量约比2006年分别增长8.7%、13.1%,奶牛生产区域主要由牧场区、农区和大中城市郊区三部分组成。
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的奶牛饲养数量较多。
从奶源和生产情况看出,中国奶牛资源严重不足,全国1400万头,约93万人占有1头奶牛。
从奶源的区域分布上看,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南方和沿海发达地区很少。
西部地区有良种及改良奶牛约500万头,约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但产奶量仅占全国的35%,可见西部地区奶业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原料奶生产除大中城市郊区经济发达、奶牛饲养条件较好、机械挤奶程度高外,就全国而言,机械挤奶不足30%。
由于机械化挤奶、原料奶降温、冷藏贮运等没有很好解决,造成原料奶质量差,鲜奶收购标准低于乳业发达国家水平,这直接影响乳制品加工业生产高质量的乳制品。
1.2乳品加工现状据统计,2001年全国有乳制品加工企业434个(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统计数),其中国有企业162个,集体企业44个,外资投资企业51个,乳制品产量74.3万t ,列前十位省市为黑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陕西、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广东。
在产品结构上,奶粉已经不再是主产品。
2006年全国乳制品产量2800万t ,奶粉还占有较大比例。
奶粉中,全脂奶粉占23.5%,加糖奶粉占22.3%,婴儿配方奶粉占28%,其他奶粉占26.2%。
2006年液态奶产量1400多万t ,在产品结构上,液态奶生产以消毒奶为主,约占43%,灭菌奶占35.4%,酸奶约占14.3%,其他奶占7%。
1.3乳制品消费现状中国目前乳业人均占有量水平很低,全国人均仅为18kg ,与世界人均占有104kg ,发达国家人均320kg中国乳业现状及发展建议郑秋鹛1,张兰威2(1.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150001;2.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01)摘要:从中国乳业完整产业链出发,分析了原料奶、乳品加工、乳制品消费乃至技术研发的现状,并与世界发达国家对比,找出差距,提出了中国乳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乳业;现状;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2230(2008)10-0047-05China's dairy industr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sZHENG Qiu-Mei 1,ZHANG Lan-Wei 2(1.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2.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 :From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of China's dairy industry based ,analyzed the raw milk ,dairy processing ,dairy products and con -sumer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and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identified gaps ,to advice how the Chinese dairy industry developing.Key words:Dairy industry ;situation ;development proposals收稿日期:2008-06-15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LSZH-04099);黑龙江省海外学人项目基金(1054HZ025)。
作者简介:郑秋鹛(1963-),女,研究员,主要从事产业技术经济研究。
rpgy@中国乳品工业专题论述Monographs的水平相差很大。
最近几年中国乳制品消费快速增长。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液态奶的消费增长达20%-30%。
原因有两个方面:为了刺激乳业的发展,加大了对乳制品的宣传力度。
从举办“牛奶科学论坛”开始,营养学家、医学工作者、业界人士通过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奶及乳制品对改善人们营养健康状况、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方面的饮奶科学知识的宣传,积极引导消费,产生明显效果。
二是乳制品加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乳制品,使不同的消费群体,有选择余地;城市营销配送系统逐步完善,超市上各种奶制品琳琅满目,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我国农村乳制品消费水平低,人均不足6kg,其中有农村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的原因,也有对奶的认识不够和消费习惯等问题。
影响农村乳业消费的另一因素是长期以来我国乳制品加工集中在大中城市,往农村配送具有较大困难。
但农村无疑是潜力很大的乳业消费市场。
1.4中国乳业技术研发现状在涉及原料奶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创新方面政府依然是创新主体。
“十五”期间,我国“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专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部、农业部集中全国奶业科技的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通过现有成熟技术的集成创新、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创新和原创技术的自主创新,在奶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建立了奶牛胚胎移植产业化和性控胚胎生产技术体系,奶牛优质胚胎年供应能力达到了3万枚,国内市场需求量的70%;建立了我国奶牛规范化饲养技术体系,优质饲草产业化生产与加工技术体系,奶牛重大疫病防控和主要疾病防治技术体系;新型乳品包装设备的国产化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
随着乳品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及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乳制品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正实现由政府为主体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面转变。
最近几年大企业逐步增强了研发投入,以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光明乳业、三鹿集团为代表的乳业上市公司纷纷建立了研发中心,其研发投入强度为2% ~5%(研发经费/销售收入),也从产品小改进(1年以内)向新产品开发(2-5年)转变。
2004年,伊利集团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级技术中心,2005年11月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建成我国乳业生物技术平台———“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乳品生物技术产品、乳品新技术的开发及乳品营养研究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标志着我国乳品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方面迈出新的一步。
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开发了中国第一个乳业专利信息平台,2006年11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惟一家乳品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在伊利挂牌,高科技人才的汇集,必将进一步增强伊利集团的研发和技术优势。
蒙牛投入12亿元于2007年建成了汇聚世界乳业尖端技术的高科技研究院暨高智能化研究基地。
为了打造这个“制高点”,蒙牛相继派出高管团队及专业技术设计人员远赴欧、美、澳、亚4大洲20多个国家进行了实地考察,汇聚了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6家国际国内乳品技术提供商及科研单位的领先科技,结合蒙牛自身的研发力量,形成了一条国际领先的、完整的研发生产链,开始打造属于中国的“乳业硅谷”。
蒙牛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与国际一流企业达到同等水平,并投资建设海外研发中心。
由此可见,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具备了较强的创新管理能力。
2中国与世界乳业的差距2.1奶牛品种质量不高,原料奶生产水平低中国目前存栏的奶牛中纯种荷斯坦奶牛所占比例不足一半,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良种覆盖率已经接近100%。
中国奶牛平均单产与世界奶业强国的差距甚远,这也是中国是世界奶业大国而非强国的重要原因。
美国奶牛单产水平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种群遗传素质好。
中国奶牛群在培育过程中一部分是荷斯坦奶牛纯种繁育,一部分是由黄牛改良而成,遗传素质较低。
目前部分养牛户仍在饲养3~4t左右的低产牛和6胎以上的高龄牛,奶牛群中隐性乳房炎牛高达50%以上,结核牛和布病牛也占相当的比例。
这些都是影响奶牛质量、单产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提高种公牛质量,通过与国外先进种公牛站联合的方式,引进优秀种公牛,生产优质冻精,取缔本交配种,加大优质冻精配种的比例,使奶牛群具备良好的遗传素质;其次要加大淘汰力度,提高淘汰率,精养细养,提高奶牛单产和养殖收益。
2.2生产方式和饲养管理水平低在中国奶牛养殖方式主要是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平均规模仅在5头左右,无法形成规模化饲养。
由于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在饲料营养、疾病防治、环境控制等方面上都无法达到要求,造成奶牛难以发挥生产性能,产奶量低下,原奶的蛋白质、脂肪和干物质等各项指标难以达到优质的标准要求。
2.3科技水平落后在中国很多地方奶牛饲养还是采用原始的粗放饲养模式,机械化、自动化技术以及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设备设施匮乏,一些新技术也得不到推广和应用。
Monographs专题论述目前,乳品冷杀菌技术(如高压杀菌技术、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超声波灭菌、抗微生物酶杀菌、微波杀菌技术、磁力杀菌、感应电子杀菌、辐射杀菌、脉冲强光杀菌、紫外线杀菌、臭氧杀菌和电阻杀菌等)在世界乳品工业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应用。
中国的杀菌技术集中在热杀菌上,主要采用巴氏杀菌和超高温杀菌等杀菌技术,其他杀菌技术在中国也正在进行研究,但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将其应用在生产领域。
在国外,超声波技术、生物传感器、免疫学技术和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技术已被应用于乳品检测及在线检测。
中国乳品工业的发展同样也要求使用有效的检测技术对乳制品进行检测,尤其是针对乳中含量甚微,但影响大的活性物质或毒素的检测。
原料奶的自动检测仪器与专用乳制品在线检测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在中国还刚刚起步,现有的快速检测设备多数从国外进口,价格高、数量少。
目前中国原料奶细菌总数的快速检测设备、原料奶的脂肪测定设备与国外比较,还存在很多不足,所以采用的较少,多数企业还都在采用传统经典的检测方法。
2.4乳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中国乳品加工企业有160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少数大型乳品企业也都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真正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同时由于乳品加工技术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因此无法与国际知名乳品企业相抗衡。
中国乳制品工业发展时间短,真正的发展仅有20余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