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学医笔记:罗大伦《古代的中医》之缪希雍

合集下载

明代中医把这个药方当零食,现在贵的出奇,久服百病不侵!

明代中医把这个药方当零食,现在贵的出奇,久服百病不侵!

明代中医把这个药方当零食,现在贵的出奇,久服百病不侵!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话说在中国古代明朝的时候,有位中医学家叫做廖希雍,廖希雍小的时候体弱多病,曾经在一年秋天犯了疟疾,请了很多医生来看病,都没有效果,这个时候他就在想了,难道医术真的有这么难吗?于是他自己钻研了家里唯一的一本医书《黄帝内经》,翻来覆去弄了没几天,竟然让他把自己的病给治好了,于是他下了很大的一个决定,决定自己学医去救人。

这才有了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药方,它的发明人就是廖希雍!关于药方的小故事:上面我们提到的廖希雍从小体弱多病,但是他的性格为人却非常豪爽,在学医之后,也是遍历名山大川,走访田间农村,因为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朋友很多,自己也学了不少别人的绝招,慢慢的他就开始调理自己的身体,直到最后,自己身体强壮长成了一个非常魁梧的名医。

有一天他正在和自己的好朋友讨论医术,他的朋友便问他,为何老见你一天往嘴里塞些东西吃?是不是有什么好吃的零食?为何不给我尝一尝?这里所说的零食,就是廖希雍自己发明的著名药方“补益资生丸”。

补益资生丸:廖希雍便给自己的朋友介绍了这个方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方子:它的成分包含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白扁豆(去皮)、山药、南山楂(炒)、六神曲(麸炒)、麦芽(炒)、莲子、薏苡仁(麸炒)、芡实(麸炒)、泽泻、豆蔻、化橘红、广藿香、桔梗、黄连。

辅料为赋形剂蜂蜜。

主要功效就是调养脾胃,增气力,养筋骨,调和五脏!就像一个人修炼气功一样,从调理好自己身体内部开始,然后由内及外,使人体自身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廖希雍便是每日服用补益资生丸,当时他发明补益资生丸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个药方有这么大的功效,直到他自己亲身实验,自己的体弱多病慢慢的变成了体格强壮,才知道自己已经已成功研制出了这么强大的药方。

药方对现代人的功效:这个药方明面上看起来只是健脾养胃之功效,但其实药方里面的药材功效有很多,打个比方来说,我们晚上吃饱饭是不能够直接睡觉的,肯定是要等消化消化食才能睡觉,但是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补益资生丸就见效了,它可以消除人体内的积食。

我来讲解——缪希雍

我来讲解——缪希雍

繆希雍0明万历年间一天,陈赤石府上,人们脸上愁苦,只有偶尔的呻吟声打破宁静。

原来,督学陈赤石犯了病,大便不出来腹痛,遂滞下纯血。

他请了医生,杭州名医都请了,没效果。

这时大家心里都想到了缪希雍,此时正在苏州。

他会来吗?到夜里时,响起了马蹄声,人们都高兴了。

缪希雍随着仆人来了。

缪希雍电目戟髯。

像侠客一样,一边往里走,一边问患者在哪里?震得墙上掉土。

欲坏墙屋。

一听来了,陈赤石探起身来。

一诊断,表情轻松,不是大病呀,只不过是暑湿内侵而已。

开个方子,于是,开了方。

服下去,一副,滞下就缓解了。

所有人觉得有救了。

可是,缪希雍哪儿去了?公子一边走,一边吟“其术神也”,看到仆人在招手,看到缪希雍睡去多时了。

后来这病只两副药就痊愈了。

这人正是明代医学家缪希雍。

3.缪希雍自幼体弱多病,17岁时瘟疫久治不愈,自己给自己开药,药到病除。

虽然出身官宦之家,却因父亲早逝而家道中落,误入歧途,差点成为街头混混,更为离奇的是,苦读医术十年,却为马上行医出诊,而是云游四方,甚至一度还到北京郊区,兴修水利,4《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丁元荐记下缪希雍的医案,写下《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原形。

这是重要著作。

缪希雍诊务时,他认识了一个人,把他介绍给了东林党,此人即丁元荐。

简单介绍一下东林党,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

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

5《神农本草经疏》本书是以注疏《本经》为主的著作。

其特点,正如缪氏在本书自序中说:“据经以疏义,缘义以致用,参互以尽其详,简误以防其失”,是有其独到之处的,直到清代才被医家重视。

这是一部足堪与李时珍《本草纲目》并驱风云的不朽之作6《本草单方》有缪氏“得秘授,悟真诀”的秘方和验方。

是一部有很高临床参考价值的方书。

9外感热病是“关乎死生之大病”。

对于伤寒病的侵犯途径,缪希雍不从皮毛侵入论述,而提出其与瘟疫之邪均从口鼻而入,认为口鼻为肺胃之门户,“手阳明经属大肠,与肺为表里,同开窍于鼻;足阳明经属胃,与脾为表里,同开窍于口,”“凡邪气之入必从口鼻”。

古朴学医笔记

古朴学医笔记

古朴学医笔记一、阳明腑实证===大承气汤加威灵仙张锡纯邻居,热入阳明大便燥结,医投大承气汤二剂,大便未通,后请张锡纯家乡名医刘肃亭,提笔开方,一味威灵仙,三钱,服药即便。

刘肃亭:威灵仙,通经络,调气机,触发大承气汤药力。

张锡纯:愚闻如此妙论,顿觉心地开通,大有会悟。

罗大伦:听中医大师余瀛鳌讲座(中国中医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中医治病有法治、意治之别,叹刘肃亭意治也。

二、大便燥结===大承气汤加柴胡生麦芽邻村小伙霍印科:小事生气,怒动肝火,又患外感,七八日后,腹中胀满,大便燥结。

前医:处大承气汤,并无泻下,反觉胁下疼痛难忍。

张锡纯:脉沉弦有力,断为肝气郁结,开方:柴胡三钱、生麦芽三两。

半小时,胁下痛解。

再一小时,大便通下,肚子不胀,“病脱然痊愈矣”。

体会:前案加威灵仙,此案加柴胡、生麦芽,“这才是中医”三、喉症===发汗散寒致死村人,喉症,咽喉肿,呼吸困难。

时医:处“发表之剂”,用发汗散寒之药。

张锡纯:“出言驳之”,当辛凉解表。

时医不听,病家不信。

“因年少,人多不相信”,大概22岁左右。

服药后,病情加重,死亡。

体会:医者掌握生死大权,庸医足以杀人四、喘促===小青龙汤邻村武生李杏春,偶感风寒,喘促不休,不发高烧,精神不振,略一合目即昏昏入睡,胸膈满闷,不得进食,舌苔白腻,脉滑而濡。

张锡纯:散风清火利痰之剂数剂,无效。

另请数医,无效。

张锡纯:建议请渤海之滨隐者老中医皮隆伯。

皮隆伯:不难治,小青龙汤尔!一剂,喘止。

再以苓桂术甘汤加味,二剂,病愈。

张锡纯:“愚从此知小青龙汤之神妙”。

从此,攻读伤寒论。

体会:1、张锡纯之胸怀,自己未能治好,推荐良医。

2、经方之神妙,方剂中医之根基。

五、月经量少===一味当归邻家少妇,身体素虚,月经越来越少,经期一点既无。

张锡纯:“时愚初习医未敢疏方”,但记本草:当归妇科圣药,活血化瘀之主药。

告之,日当归八钱,煎服。

到月正常。

“由此知当归生血之效”。

注:据罗大伦老师考证,张锡纯早期单味药较多。

古代名医 缪希雍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 缪希雍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缪希雍生平简介姓名缪希雍字仲淳、仲仁别名自称“江左遗民”去逝时间1627所在朝代明出生地区江苏常熟主要成就变而通之疗伤寒;创三要诀治吐血;重视脾胃善甘润;真假内外辨中风;辛凉发散疗痧疹擅长领域清凉甘润法治病代表作品《神农本草经疏》、《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一、缪希雍简介:缪希雍(约1546-1627年),字仲淳,明嘉靖、天启间人。

17岁患久疟,自检方书治愈,遂嗜医。

生平好游,寻师访友,旨在搜集方药,切磋学问,探讨医理。

曾增益群方,几经修订,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及多部医学典籍。

二、人物介绍: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我国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是李思塘(曾从吴兴名家朱远斋学过医药)之外孙,万历癸丑进士缪昌期的同族兄弟。

原籍江苏常熟,旅居长兴多年,考中秀才,与张时泰同科,移住金坛县,和王肯堂共处一邑。

善用清凉甘润的药物疗病。

行医之余,勤于笔耕,积三十年心血,终撰成多本著作,《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其代表作。

三、主要著作:《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其代表作。

四、学术内容:1.变而通之疗伤寒缪公论治伤寒病,综合时代与地点之不同,颇“多独开门户”,化裁仲景成法,如对太阳之治,弃麻桂而主用羌活汤。

这是因为江南之域,“从无刚劲之风,多有湿热之患。

”而羌活正是祛风散寒除湿之要品,故为君药。

同时,病值秋深冬月加紫苏、葱白。

如病人自觉烦躁,喜就清凉,不喜就热,兼口渴,即欲传入阳明,羌活汤中宜加石膏、知母、麦冬,大剂与之,得汗即解。

2.创三要诀治吐血缪仲淳治疗吐血时,认为吐血病机主要为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肝气升发太过,肝不藏血,气逆火升刑于肺金,伤于阳络。

气逆血亦逆,火升血外溢。

当然,由气火亢旺,肝不藏血引起其他出血如咯血、衄血亦可施用,因此提出论治吐血三要诀,即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

3. 重视脾胃善甘润东垣《脾胃论》治脾,究属偏于升阳刚燥,缪氏虽崇其说,然又有所发展,慎用苦寒克伐之品,如黄连、山桅、黄柏、知母之类,以免伤脾作泄。

资生丸脾胃的阴阳双补方

资生丸脾胃的阴阳双补方

资生丸脾胃的阴阳双补方罗大伦今天,我们再次谈到脾胃,但是倾向一下脾的保养,也就是现代医学里的肠道的保养。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肠道的吸收功能是脾经负责管辖的)现在有很多的朋友,肠道非常的不好,稍微吃不对了,就会泻肚子,可能一起吃的别人什么事情都没有,食物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问题,但是他吃了就立刻要上厕所了。

还有的朋友是喝点酒就不行,马上就坏肚子,很是严重。

还有的人是不能碰到凉风,早晨起早了点,被凉风吹到了,马上就要去厕所,泻一次肚子才算好,有的是被商场的空调吹到了肚子,也立刻就泻,还有的更令人气愤了,就是什么原因都没有也要泻,这样的患者几乎自个儿都晕了,什么原因找不出来,可是一天就是要泻几次,您说这多气人?如果出现了上述这些情况,就说明您的肠道出现问题了,首先,您应该做个检查,尤其是对那种经常是大便干燥和腹泻交替进行的,还有大便的形状改变的,另外就是便出的脓血是暗褐色的,像果酱状的,您该去认真地查查了,要排除肠道肿瘤的可能性。

剩下的,就应该是患上了慢性结肠炎等病了。

那么,中医是怎么认识这些病的,在中医养生的时候又该注意什么呢?首先,我们要从我们的环境谈起。

现在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好了,想吃什么都能吃到,如果您想吃,顿顿吃红烧肉都可以,这在古代可是皇帝的待遇(那乱世的皇帝还没有这个待遇呢),应该这么说,从整个的人类发展历史来看,可能现在的生活环境是最好的,人类的物质生活从来没有这么富裕过,整个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中,饥饿的时候多,眼泪汪汪地看着奔跑而过的鹿群,手里拿着石头,恨自个儿腿太短追不上,后来建立了自己的文明,盖了房子,那也是个别的大款能够吃上好的,老百姓在过年的时候吃顿鸡肉,那也就是好生活了。

几万年一直到最近,日子都是这么过下来的,但是就在最近的这百十来年里,情况变化比较大,突然就能够吃上好的了,这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我看过当年美国牛仔的日记,早些年也是饿得活不下去了,就差穿麻袋片了,新加坡的朋友也告诉我,小时候还到几个街区外拎着桶打水呢,困难得很。

【中医各家学说】缪希壅2

【中医各家学说】缪希壅2

• 缪氏第一次对阴虚的概念下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对阴虚的 证候内容做出大量补充,较之朱丹溪时期更加清晰明确, 尤其是对阴虚的治法,明确提出反对用补气、破气,燥热 辛温、大寒大苦、升提发散、利水等削伐之剂,主张以生 精补血为本,配以清虚热、敛摄、酸寒、甘寒、甘平、咸 寒,略兼苦寒。既继承了朱丹溪滋阴以生精补血为本的思 想,同时又变丹溪以黄柏、知母苦寒为主为以天冬、麦冬、 石斛、牡丹皮、地骨皮、芍药、归身、生地、酸枣仁、牛 膝、五味子、人乳、白胶等酸寒、甘寒、甘平、咸寒药为 主,略兼苦寒,集填精补血与生津润燥于一体,既吸收了 丹溪填精补血之精髓,又扩充了生津润燥药物的应用,扩 大了阴虚的治疗范围,丰富了阴虚的治疗学内容,开创了 后世温病学滋阴之先河,奠定了现代滋阴理论的基础。使 滋阴学说尤其是内伤病的滋阴学说更加完善化、系统化。
• ④补充阴虚证候
• 朱丹溪著作中对阴虚的证候认识也是模糊不清, 据有人统计《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 匮钩玄》、《石表辞》、《丹溪翁传》、《名医 类案》、《续名医类案》七部书中,剔除重复者, 共有丹溪医案358例。其中明确指出证属“阴虚” 者,仅5例,5例之中,用现在的观点分析,仅有1 例属于阴虚,其他4案均为气虚、阳脱。又有当滋
⑶ 邪从口鼻而入,阳明证居多; “凡邪气之入,必从口鼻,故兼阳明证者独 多”。 “伤寒、温疫,三阳证中,往往多带阳明者, 以手阳明经属大肠,与肺为表里,同开窍于 鼻;足阳明经属胃,与脾为表里,同开窍于 口。”
2.杂病治疗经验
⑴发挥滋阴学说
①阐明阴虚概念
指出“阴虚,即精血虚”。滋阴治疗“宜生精补 血”。 缪氏明确提出朱丹溪所指的“阴”是指精血而非指 津液,朱氏滋阴用四物汤和大补阴丸补血填精,即 为“阴虚,即精血虚”的有力佐证。缪希雍的观点 完全符合朱氏的原意,体现了杂病滋阴和温病滋阴 的不同之处,并且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

百家讲坛大国医之缪希雍

百家讲坛大国医之缪希雍

就在缪希雍一边游历求学,一边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也是当时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医生,在古代有句话叫做:同行相倾,那么缪希雍会怎么对待自己的这位同行呢?他们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从此缪希庸和王肯堂不但成为了一生的好朋友,而且他们二人还有时联手,一起去给患者看病。其实在中医的历史上,两位医生一起会诊的情况经常出现,但是,像缪希雍和王肯堂这样的大名医一起给人看病的机会却并不多,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患者,有此种幸运呢?
经历了这段特殊的军旅生活之后,缪希雍已经是一个豪气冲天,身体健壮的年轻人了。于是在离开福建之后,缪希雍又开始四处云游,不断地寻访高人,虚心请教。那么缪希雍都遇到了哪些名医?他们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那么在江苏无锡缪希庸遇到了一位名医,他们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请继续关注中医学博士罗大中先生,继续讲述《大国医》之缪希雍第一集:自学成才。
缪希雍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四处云游、寻访高人,不断地提高医术,就在他将近四十岁的时候,缪希雍已经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医生了,于是他准备结束游历的生活,回归故里,侍奉母亲。但是就是在这个时候,缪希庸却犯了一个让他遗憾终生错误。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请继续关注中医学博士罗大中先生,继续讲述《大国医》之缪希雍第二集:行医趣事。
大国医之缪希雍3
母亲过世的消息让缪希庸悲痛不已,他马上从北京赶回江南老家,在亲手安葬了母亲之后,四十岁的缪希庸便开始在江南一带行医。由于他已经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医生了,于是有很多人慕名前来请缪希庸出诊,但是在行医过程中,他却遇到一系列非常特别的挑战:有时是患者家属质疑他的诊断;有时是患者坚决不肯服用他开的药,甚至还有患者吃了他的药,病情却毫无起色。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缪希雍会如何应对这些难题呢?

古代的中医罗大伦读书笔记

古代的中医罗大伦读书笔记

古代的中医罗大伦读书笔记谁有罗大伦的《古代的中医》全集能分享一下吗《古代的中医》这本书的确写得非常精彩感人,但这也是罗先生读过古人医书和传志后,根据他个人的理解和感悟而写的一本书而已;想要理解中医精髓只有熟读古书,包括四书五经,伤寒杂病论,古代大家中医著作,道经,佛经等等,而后才能融汇贯通成为岐黄传人;只凭借几个经方,汤头歌,脉诀赋而能融汇成大家的,也只是个别天才而已《古代的中医》这本书值得一看,看的是古人对学问追求和做人的精神罗大伦在哪坐诊答:罗大伦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那里有坐诊,他一般坐诊时间是周一、周五、周六、周日。

有的时候有事可能不会出诊。

地址是地址是东直门内南小街北新仓胡同18号中研健康之家。

他现在一般都是以讲课为主,很少出诊,您可以打电话咨询一下扩展资料:罗大伦,1968年生,辽宁沈阳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健管家,原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

罗大伦博士一直致力于将古代的中医文化介绍给现代人,因此广泛地在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上传播中医知识,曾出版了《百家讲坛大国医》、《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等八十多万字的中医科普著作,在《健康时报》等报刊长期撰写专栏文章,被评为“健康中国2012十大风尚人物”。

罗大伦博士在国内诸多商学院如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上海中欧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讲授“正能量—国学中的身心双修之道”课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罗大伦罗大伦的著作《阴阳一调百病消》作者:罗大伦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4简介:生命是一种内稳定状态,这种稳定取决于阴阳的平衡,阴阳就像天平上那两个砝码,一左一右,只有它们重量相当,天平才稳定。

一旦阴阳失调,天平向一方倾斜,平衡被打破了,人就会生病。

所以,人要获得长期的健康,就必须时刻保持阴阳的平衡。

养生养的是什么养的就是阴阳,只有阴阳调和,我们才能过上不生病的生活。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作者:罗大伦著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5-1《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作者:罗大伦著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5-1《家中有本草,健康无烦恼》作者:《养生》栏目组编著,罗大伦主讲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8-1简介:罗博士精选19味最常见的中药,以生动的语言,讲解它们的功效,并辅之以切实可行的现代使用方法,让读者既可以重温国粹经典,又能运用于实际,尽享长寿安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朴学医笔记:罗大伦《古代的中医》之缪希雍
古朴学医笔记:罗大伦《古代的中医》之缪希雍
这位缪大侠,走上学医道路,和朱丹溪差不多。

朱丹溪是母亲病,逼着自己学医。

缪希雍是因为自己疟疾,逼着学医。

他们的启蒙读物都是《黄帝内经》。

一、暑湿内侵
杭州督学,陈赤石。

痢疾,腹中绞痛,想大便便不出,后下脓血。

“医皆难治”。

外地请来缪希雍,诊脉,暑湿内侵。

方“人参五钱、升麻七分、炙甘草一钱五分、乌梅二枚、红曲一钱五分、川黄连三钱、白芍药二钱、莲肉四十粒、滑石五钱。

两付药,痊愈。

二、疟疾
缪希雍,小时候体质不好。

十七岁那年又患了疟疾。

找遍了医生,吃遍了中药,近一年未愈。

后来找来《黄帝内经》自己研读。

从“夏伤于署,,秋必痎疟”。

斗胆自己开方,十多日,痊愈。

从此坚定了缪希雍学医的决心。

三、梅毒
缪希雍老师,无锡名医马铭鞠医案,缪希雍如实记录。

梅毒,前医用水银,结果三天以后,舌烂,牙掉,咽喉溃烂,满屋秽气,吐出腐烂肉如猪肝。

不饮食。

大小便不通。

水银中毒,肚子虽胀,但未坚硬,还有救。

黑铅,用大量甘草、桔梗、金银花熬水。

喝一些。

剩下洗手足。

第二天,患者泻下黑水,病情稳定。

再用药物吹进嗓子里,口服解毒药。

痊愈。

四、喉癣
马铭鞠医案。

患者,喉癣。

多医治疗无效。

喉咙溃烂。

不能进食。

马铭鞠,非外感风火毒。

曾患梅毒否?
否?
父母?
然,三年愈,生己。

毒性遗传。

方:甘草、桔梗、山豆根、草龙胆、射干,土茯苓半斤,加牛黄。

半月而愈。

马铭鞠,可能是中医历史第一个发现梅毒的遗传性,而且可以治愈!
五、身痛
缪希雍朋友,父亲去世,办完丧事,患病。

眼睛痛,眼珠痛如掉出,胸胁、后背如被敲打,昼夜咳嗽,无法睡觉,不饮食。

这位朋友,自认为不行了,与亲朋好友告别。

缪希雍,诊查之后,认为没事。

每天用三岁男孩小便,趁热服用,每天三大碗,连服七日。

七日下黑血无数,身痛止,尚咳嗽。

天冬、麦冬、贝母、苏子、橘红、白芍、鳖甲、青蒿子、桑白皮、五味子、百部、枇杷叶,熬好,兑入竹沥、童便。

连服数日,咳嗽并未好转,病家认为需要补,偷偷加入黄芪二钱。

当晚,胸闷、发热。

不敢再改处方,原方服用。

月余,始愈。

缪希雍:童便,性味咸寒,滋阴降火,能除骨蒸,解劳乏,治疗肺热咳嗽,且可消除瘀血,化瘀生新。

同时期的薛立斋,便是善用童便高手。

六、腰痛
患者,气郁,曾受伤,淤血停滞腰间。

(淤血痛诊断要点:痛在一处,不会串痛,夜间明显,痛感尖锐)
牛膝、紫苏梗、五加皮、橘红、香附(童便炒,细末)、续断。

饿,服童便一大杯。

两幅药,痊愈。

七、资生丸
缪希雍小时候身体不好,后得一秘方,资生丸(现在同仁堂中药===补益资生丸)。

调理脾胃,饿的人吃了,不觉饿;饱的人吃了,可以消食。

缪希雍曾将此方,告诉好友王肯堂(亦是一位名医,《证治准绳》的作者),王肯堂,一开始“颇不信其消食之力”,后来一次饮酒,服用,第二天毫无积滞之感,“始信此方之神也”。

后来王肯堂的父亲,“年高脾弱,食少痰多”,服用此丸,活到九十多岁。

八、发热
缪希雍,自己得病。

发热不已,当做外感,服用辛凉解表药物,病情加重。

请王肯堂诊治。

王肯堂,此非外感,乃淤血。

处以治疗蓄血方剂,当天热退。

第二天,泻下许多黑色大便,痊愈。

后来缪希雍、王肯堂经常一起看病,罗大伦老师称之为“双雄联手”,真实不容易呀!
九、水痘兼血热气虚
水痘,兼血热气虚。

先服用解毒药,毒气下泄,开始泻肚。

接着水痘变瘪,中医称之为内陷,意味着正气不支,是一个危急症状。

缪希雍与王肯堂同来会诊,可谓双雄联手。

缪希雍:五厘鸦片(一点点)、炒莲肉五分,米汤送服,立止。

王肯堂认为,需要补气,“人参二两,黄芪三两,鹿茸三钱”,元气复来,水痘“浆顿足”。

很快痊愈。

十、忽冷忽热
忽冷忽热,吃不下饭,久之,势甚危。

缪希雍,知道后,主动上门诊病。

结果呢,缪希雍望闻问切之后,居然无从下手,因为指针很少。

缪希雍没有马上开方,而是回家认真思考,而且“遍检方书“,把家里书翻了个遍。

可见,作为一个医生,回家翻书也不丢人。

不像现在医生,弄不明白,假装明白,先给你开一个不痛不痒的方子。

就这样,还是认为自己分析不到位,拉上好友王肯堂一起研究。

最后决定用“五饮丸”。

五饮丸是《外台秘要》的方子,就是干姜、茯苓、白术三味药。

治疗长期喝冷饮或者喝茶导致体内停饮。

结果:立愈。

神啊!
学医,真的要博览群书,还要放下面子,更要有菩提心肠。

要是为了钱,您还是选择别的行业。

十一、小儿忽冷忽热
小儿,寒热不已。

他医认为外感,解表无效。

缪希雍,非外感,内伤也。

家人不信。

邻人言,小儿曾高处坠落。

处以活血导滞之药,数服而起。

十二、产后发狂
产后,六日,发狂,欲杀人。

缪希雍,生产失血过多,阴血受伤,肝虚火炎。

先喝一瓶新鲜童便。

安静许。

处方:龙齿、生地、当归、牛膝、茯神、远志、酸枣仁,药量很大。

煮好后,再加一碗童便。

顿服而止。

缪希雍,善用酸枣仁补血。

曾对王肯堂说:“补血须用酸枣仁,余洒然有省”。

治疗心经、肝经血虚,常用此药。

十三、产后气喘
当地风俗,不满月,不能见外人,于是凭着家属叙述,处方:人参、苏木、麦冬。

一付,喘止。

但五天以后,忽然大量出汗,无论白天晚上,只要听到响动,就开始出汗,喝热水亦出汗。

缪希雍在外面转了几圈,开方:人参、黄芪、当归、地黄,认为是虚证。

喝两付,没有效果。

缪希雍认识到,药不对证。

立刻停药,再仔细思考。

又是“遍检方书”,翻到明朝名医戴原礼《证治要诀》,感觉说的很有见地。

戴原礼说:如果出汗使用固表药没有效果,那么就要补心,汗者心之液。

该患者,产后阴血不足,心无所养,导致出汗。

处方:酸枣仁为君,重用到一两。

三十二付以后,还没有什么效果。

缪希雍十分肯定,阴血难生,不要着急,一两天就能见效。

再过十天,产妇觉困,投床大睡,整整四天。

醒后,愈。

还有一个意外收获,患者变得漂亮了,气血充足。

看来美人是睡出来的。

欢迎师友指点:qq:2524630552
群:203490642
2013083121:03于随缘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