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草根创业达人的励志故事
草根创业励志故事3篇

草根创业励志故事3篇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
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下面跟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励志创业故事吧!草根创业故事:从卖蛋女到保健品大王说话、做事大大咧咧,一口义乌普通话,举手投足有股豪侠之风,这就是俞巧仙给人的第一印象。
虽然已是浙江颇有名气的女企业家,她多次表示,不管企业多大,不管赚了多少钱,她都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卖过皮蛋的农家女。
她的第一桶金就是皮蛋。
在经历一段令人眼花缭乱的商界风云后,她最终又回归农业,种起了一种传说中无法培植的铁绿色植物。
一垄垄田地上,整齐地生长着一种铁绿色的植物,5-8厘米长的茎,其上生长着像冬青树般的叶子。
这就是有“植物黄金”之称的铁皮石斛。
义乌佛堂镇剡溪江畔,到处是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田。
这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名贵珍稀中药种植基地之一,在500多亩种植基地上,栽培着1500万株石斛苗,整个基地光是围墙就有3.8公里多。
这里的女当家就是俞巧仙。
十多年前,她在深不可测的义乌商界便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
从卖蛋女到保健品大王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出身贫寒,白手起家后历经千辛万苦,才闯出了一番局面。
比如楼忠福、徐文荣、李书福等人。
俞巧仙也不例外。
俞巧仙是义乌城西镇蒋母塘村人,父母均为农民。
1980年她15岁那年,俞巧仙初中毕业,迫于家境贫困,她不得不过早地步入社会。
打过短工,摘过茶叶,俞巧仙最终选择了卖蛋。
一开始,她挨家挨户收鸭蛋,加工成皮蛋后,挑到十几里路外的城里卖。
后来,她学会了到农村的代销店和城里的副食品商店推销,让店家代销自己的皮蛋。
生意慢慢做大,3年后,俞巧仙成了远近闻名的皮蛋大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问世,俞巧仙在其中的副食品市场摆起了摊位。
她对此记忆犹新,“刚进副食品市场时,摊位摆在水泥台上,每天不等天亮,就得拉着一车的皮蛋上路,晚上总是要最后一个收摊。
90后草根网络创业励志故事_90后草根创业成功案例

90后草根网络创业励志故事_90后草根创业成功案例只需动动手指呼叫“菜小二”,就能吃到各种组合的新鲜美味水果,还可免清洗免切,在重庆邮电大学,学生们就能享受这样的服务。
头戴小二帽,脚踏摩托车穿梭于各个宿舍楼之间,“菜小二”团队成员为学生送去了价廉质优的水果杯。
实验室聊天聊出创业想法团队成员个个都是“牛人”姜军和王健乐是“菜小二”项目的两个股东,都是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二年级学生,“菜小二”的创业想法来自两个合伙人一次在实验室的聊天。
12月的一天,王健乐在实验室做实验,姜军给他送吃的,看见王健乐在写东西,姜军很好奇。
王健乐告诉他自己想做社区生鲜蔬菜配送的想法,这一下激起了姜军的兴趣,与王健乐不同,姜军想的是做高端写字楼的生活服务配送。
但这个想法只是放在脑袋里面,他们没有付诸实践。
1月,两人决定一起创业,不过创业服务的对象不一样,于是两人先对市场进行了分析。
因为对学生市场很熟悉,目标人群最终锁定在整个邮电大学,配送暂定为水果,做好了再拓展至生鲜。
目前,“菜小二”团队约有20人,从研究生到本科生,聚集计算机、经管、传媒、通信、软等专业的各大牛人。
目标锁定“水果杯”网上下单线下配送想吃水果,吃两个太多,吃一个不过瘾,想吃多种水果,又怕每一样买点吃不完容易坏,去买路边的拼盘水果,又担心卫生问题,这让这个团队看到了商机。
在“菜小二”的网站,看到他们所销售的产品分成个人套餐和商务套餐专区。
价格最高的是“女神套餐”水果拼盘,包括桑葚、芒果、木瓜、圣女果、草莓、火龙果等,还有“英语不挂科”等等奇特的名字。
项目成员焦运森透露,各种水果制成的水果杯都是他们在非常干净卫生的环境下切好、装盒的,因为品种多,价格低,外面根本买不到,所以生意非常好。
据了解,水果都来自批发市场,水果杯售价最低6元最高18元。
创业之初,由于每天的量不算大,只能在菜园坝水果批发市场批发水果,水果只能一件一件拿,有时会产生积压,对于他们来说,成本不小,当水果店老板知道他们是大学生创业时,就决定给这几个小伙子免费配送水果。
90后白手起家创业故事3篇

一名叫傅泳豪的小球员在参加了“太空翼”组织的足球特训营后写了一篇日记,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第四天,正在踢比赛,忽然下起了大暴雨。我想:‘下雨了,衣服都湿了,赶快回去吧。’但是教练却说比赛还没有结束,继续努力……”就这样,他们一直踢到比赛结束。
不仅锻炼了毅力,足球这样注重团队合作的运动还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家长这样对蒋沈雄说,“儿子本来很内向,但是接触足球后有了很大变化,不仅在比赛中敢抢敢拼,与队友鼓励互助,还在比赛间隙和对方球员聊天说笑,这太让我们欣慰了。”
尽管创业才一年多,“太空翼足球教育”执教过的小球员已经逾1000人,年龄段跨越4岁到14岁。蒋沈雄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让更多孩子走入球场、感受足球、享受比赛,得到身心全方位的成长。“真希望有更多家长愿意把孩子带进足球的世界,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中国青少年足球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创业活动是人类商品生产活动中的最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形态,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劳动就业等都表现出了愈来愈紧密的联系。那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90后白手起家创业故事3篇,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90后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一:
蒋沈雄:北大学子建太空翼足球教育作儿童足球培训
由于证券公司与银行打交道比较多,一年后,已经升为主管的他,跳槽远赴广西柳州银行,做起了大堂经理。然而,在银行拿着高薪的高燎燃,渐渐对朝九晚五的生活心生厌倦。“我要开公司自己做。”不甘于平淡的他,萌生出这样的想法。
90后大学生创业奋斗事例.doc

90后大学生创业奋斗事例90后大学生创业奋斗事例一一道龙虾月入50万! 陈小虾炼成记在四川、重庆等其他西南地区,老百姓都有在夏天喝夜啤酒吃江湖菜的习惯,而小龙虾则是当地人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吃小龙虾的旺季是在每年七、八、九三个月,陈竹旺和李沅埙清楚的知道能不能把校草陈小虾的名号打出去就看这三个月的了。
2014年4月,校草陈小虾在绵阳涪城区正式开业了。
开业没多久陈竹旺就带着他部分团队去了成都、南京、武汉等一些做小龙虾好的地方去考察,不断调试陈小虾的口味。
品类也由开业最初的7道菜变为了现在的15道菜,不仅增添了新口味还加入了新菜品。
对于做餐饮的老板来说,除了产品自身的口味,食品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
李沅埙告诉我们,他们店铺里的虾子都是由陈竹旺亲自到市场上去挑选,下锅之前还要清洗三遍。
洗虾子的过程,只要消费者愿意都是可以看到的,对于食品安全这一块我们十分重视。
为了配合吃虾子旺季的到来,陈竹旺和李沅埙还带领着他们的团队在绵阳当地高校举办评选校草活动,在当地高校引起了巨大反响。
利用电台、网络,微信进行推广、活动策划、话题引爆这应该是陈小虾做的十分到位的一点了,店铺经常会结合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举办一系列的落地活动,同时还邀请了四川电视台绵阳电视台等美食栏目前来录制专题节目。
他们清楚的知道,培养粉丝的粘连性是需要真实互动.这些宣传推广活动对于陈小虾品牌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李沅埙告诉我们这应该和他们工作经历相关,陈竹旺以前是做活动策划执行的,脑子很活泛,我是当兵的,所以执行力很强。
这样默契十足的配合对于才开始创业的一对年轻人实属不易。
小龙虾的旺季如期而至,而对于陈竹旺和李沅埙来说,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两兄弟起早贪黑的去市场挑选虾子,买菜,和掌勺师傅一起研究新菜品,培训团队,学习管理,李沅埙甚至开始学习做小龙虾,不懂不怕,但干了就要钻进去,餐饮要求就是精细,我知道我们能做的更好。
开业的第一个月,营业额达到了40万元,这让他们兄弟二人十分振奋,在龙虾旺季的三个月里,校草陈小虾的营业额更是达到了平均每个月50万的销售额。
草根英雄的事迹材料

草根英雄的事迹材料草根英雄是指那些来自普通人家庭,没有特殊背景和资源,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人。
他们的事迹鼓舞着无数人,成为了社会的榜样。
下面是一些草根英雄的事迹材料,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的故事。
1. 张小平:中国农民工中的创业典范张小平,来自中国贫困农村的农民工,他的创业故事令人感动。
年轻时,他辍学外出打工,历经艰辛,却始终怀揣着创业的梦想。
他利用工地上的废弃材料,自学修建房屋的技巧,并在闲暇时间经营小生意。
凭借勤奋和聪明才智,他逐渐积攒了一笔资金,成功创办了一家建筑公司。
如今,他的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知名的建筑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2. 玛拉拉·优素福扎伊:女权教育斗士玛拉拉·优素福扎伊是巴基斯坦的一位女孩,她为女性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她的家乡,女性受到严重的歧视和限制,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
玛拉拉不甘心接受这样的命运,她勇敢地站出来,公开发表演讲,呼吁社会关注女性教育问题。
然而,她的勇气也引来了恐怖分子的威胁,最终导致她被极端分子开枪击中。
幸运的是,她经过手术获救,并继续坚持她的事业。
她的事迹激励了全球范围内的人们,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马克·扎克伯格:社交网络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是著名的社交网络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
他出生在普通的家庭,没有特殊的背景,但他天赋异禀,对计算机和编程有着深厚的兴趣。
在大学期间,他与几位同学共同创办了Facebook,通过不懈努力和创新思维,将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
他的成功故事鼓舞了无数年轻人,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和努力,任何人都有机会取得成功。
4. 霍华德·舒尔茨: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是星巴克咖啡公司的创始人,他的事迹被誉为现代商业的奇迹。
年轻时,舒尔茨来自一个贫困家庭,曾经靠打工支付自己的大学学费。
他在一家咖啡公司工作期间,看到了咖啡文化的巨大潜力,并决心创办自己的咖啡店。
草根人物创业成功经历

草根人物创业成功经历成功的比例幸运占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能,勤以创业,俭以聚财,诚以待人,逊以自处。
看看草根人物创业成功经历,学习他们的方法,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草根人物创业成功经历一:王莹莹:95后女孩创业爱上萤火虫树林、星空、萤火虫……都市人群对遥远乡村生活的记忆,总是那么浪漫和唯美。
忽闪忽闪的萤火虫在城市中更是难得一见,成为很多人儿时的记忆。
在十堰,湖北医药学院一群90后学生,敏感地捕捉到这一情感载体,利用专业所长,将萤火虫孵培这一科研项目运用到了商业领域。
95后女孩爱上萤火虫卵冻技术获得专利95后女孩王莹莹是十堰人,圆脸、长发、语速平缓,第一面给记者的印象十分沉稳。
在她的QQ空间里,70%以上内容都在记载萤火虫的培育过程。
透过显微镜拍摄的萤火虫,从虫卵到幼虫,再到成虫,不同的阶段呈现粉色、紫色、橙色等,美丽得像一幅幅抽象画。
现在还在上大二的她,是湖北医药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
在指导老师陈绚丽的带领下,渐渐接触到萤火虫培育技术。
一开始,她对这些小虫子很恐惧,但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些小家伙。
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王莹莹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比如,萤火虫主要吃螺蛳、蜗牛、贝类等,位于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城市里没有萤火虫是因为空气、光电、声音等污染,让它们没有生存空间。
萤火虫幼虫分为水生和陆生,从虫卵到成虫整个生命周期为一年,而萤火虫成虫的寿命只有短短五六天。
成年雄虫在这短暂的生命里抓紧时间利用发光讯号招徕雌虫,雌虫也以发光形式回应,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大自然闪烁的光影美景。
众所周知,萤火虫只有在夏天才能看到。
然而,去年底,王莹莹所在的医药学院出名了,原因就是他们实验室研发出了萤火虫卵冻技术,实现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萤火虫。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科普为主商业为辅闪闪亮光带来财富“除了卵冻技术,我们还可以人工培育,在室内繁育萤火虫。
另外,可以生态复育,就是在萤火虫稀少或消失的区域引入适宜品种,复育成生态景观地。
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范文七篇

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范文七篇第1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开网店不是闹着玩的,这里面学问大着呢!”面对种种质疑和不理解,方正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下决心要做出一番成就给周围的人看看。
“第五天的晚上,我清楚的记得大概是七八点钟,突然一个顾客跟我交谈起来。
”说起第一笔生意,方正突然兴奋了起来,声音也提高了不少。
“那名顾客很爽快,简单问了几句尺码大小之类的问题,就提交订单付款了,这对我来说,简直是莫大的鼓舞!”第2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在方正看来,自己经营网店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做成这样,最大的秘诀就是口碑。
除了衣服质量以外,服务也是关键。
如今网上的商家良莠不齐,消费者经常会购买到一些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这也让消费者对网购心存芥蒂,而方正则尤其重视产品质量的问题。
一旦有买家反映质量问题,他都是第一时间去解释道歉并检查自己的产品,服装产品他是严格把关滴!第3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禹化普来自山东临沂市蒙阴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学时便跟随父母放羊,种花生、地瓜……他说,小时候的自己还不敢有梦想,只盼望能快点走出山村,减轻家庭负担。
如今的禹化普早已实现了这个愿望,不过,在他看来,一切才刚刚开始,他渴望的是,不断颠覆。
第4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坚持终于有了回报,不到一年的时间,方正的网店收益在逐渐增加,最高记录是时候他是月赚近2万元,而且收入还在持续增长中。
第5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2023年3月初,方正注册了网店。
一个跟时尚完全不太搭边的男孩,开始把握女装的市场定位和潮流趋势。
方正说,网店筹备初期,他会时刻关注一些风向标似的杂志和网站。
“看看流行的服装款式,以及畅销的款式,在货源寻找的时候有独特眼光。
”第6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大三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禹化普接触到负责推广“台湾手抓饼”的许少波,于是两人合作在沙坪坝陈家桥开了第一家店。
“当时我找同学借了三四万,进货卖货全部自己来,虽然身体劳累却干劲很足。
九零后创业成功事例

九零后创业成功事例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
那么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九零后创业成功事例,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零后创业成功事例一:卢启辉:放弃20万年薪回乡卖果蔬包子开20家包子店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90后长沙伢子卢启辉放弃年薪20万的麦当劳中高管职位,回到长沙创业卖包子,一群90后大学生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加入到他的创业团队。
如今,卢启辉的果蔬包子店在全国开出了20多家连锁店,被称为“创业传奇”。
事业高峰期却辞职创业1981年,卢启辉出生于长沙县江北镇,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贫困。
卢启辉从小懂事的他成绩非常好,2000年一举考入南华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
在校期间,为了赚取生活费,他做过家教、发过传单,也当过保险业务员,还参与学校洗衣房的勤工俭学,“每天我都去各大寝室收同学们的衣服,分类洗好后,再准确送回去,每趟自己可以赚5块钱。
”卢启辉告诉记者,虽然运送的过程很辛苦,但这培养了我较强的服务意识,也为今后进入餐饮行业打下了基础。
2004年卢启辉大学毕业,虽然很想自主创业,但刚出校门什么也不懂,还是选择先积累工作经验。
于是他南下深圳,在麦当劳南山分店当一名见习经理。
由于从小能吃苦耐劳,进入餐饮行业后,他都是主动参与打扫卫生、炸薯条、裹鸡翅等工作,加上为人亲和,工作能力强,很快他与基层员工打成一片。
工作之余,卢启辉一直不忘给自己充电,他积极参与麦当劳餐饮管理的课程学习,去过北京、上海、香港等多地进修,并能每次在结业考评中获得优秀奖项。
十年的时间里,他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从一名小小的见习经理升为副店长、店长、再到麦当劳南区总部的运营经理,管理的店面也扩大到十几家,年薪更是高达20多万。
去年初,就在自己的事业处于“顺风顺水”时,卢启辉却作出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举动——放弃年薪20万的职位,选择回长沙创业。
回长沙后,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在市区开了一家咖啡店,半年后,因亏损只得关门歇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后草根创业达人的励志故事
禹化普来自山东临市蒙阴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学时便跟随父母放羊,种花生、地瓜……他说,小时候的自己还不敢有梦想,只盼望能快点走出山村,减轻家庭负担。
如今
的禹化普早已实现了这个愿望,不过,在他看来,一切才刚刚开始,他渴望的是,不断颠覆。
童年:永远是班里最后一个交学费的孩子
在进入大学前,禹化普还从没有出过自己家的小乡村。
在禹化普的记忆里,小时候除了学习,就是和哥哥光着膀子在地里干活的情景。
那时的家里到底有多贫困呢?一个简单
的例子是,从小学3年级开始,每次禹化普的学费都是班里最后一个交的,而且全是几块、几毛的零钱拼拼凑凑。
“每学期开学之前,我都会跟母亲哭上好几回,希望可以早一点拿到学费。
但是真的
没办法,每回等到母亲凑够了,已经又是班里最后一个。
”禹化普回忆道。
但贫穷也给了禹化普成长上了最重要的一课。
“那时母亲总是想尽办法供我们兄弟俩
上学,她看到别人做什么能赚钱就也跟着去学,卖过豆腐,也做过很多其他小生意。
”母
亲的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给了禹化普最深的童年记忆,带着这份耳濡目染下的执着,禹化普走进了他渴望已久的大学校园。
大学:从自卑的阴影里走出文具批发开始创业路
创业,对于禹化普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生活所迫。
交完第一学期的学费,禹化普全身上下就只剩下了几百元钱了。
而除了要利用这几百元在接下来的四五个月生存下去,积攒下学期的学费也迫在眉睫。
那时,刚入学的他听哥哥说新生刚入学时会购买很多生活用品,灵机一动,向哥哥借了500元做起了文具批发生意。
“我因为刚到城市里,性格也比较内向,所以有很强的自
卑感。
”每次上门推销,禹化普都会先在别人宿舍门口徘徊很久,把接下来要说的话在脑
里过上好几遍,但是推开门,他便又会紧张得脸红。
每天早上5点,禹化普便已经起来进货,忙到晚上10点多才关门回家,常常一天只
能吃一顿饭。
一学期下来,禹化普瘦了10多斤。
不过,伴随创业的辛苦而来的是,禹化
普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以及迈出第一步后越来越自信的自己。
不久后,他又在学校租下了一个铺面,销售鼠标、散热器等电脑配件,同时还出租游戏碟,由于是独家生意,每个月都能收入一万多。
转型:第一次做餐饮惨遭失败沉寂一年寻找方向
大三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禹化普接触到负责推广“台湾手抓饼”的许少波,于是两人合作在沙坪坝陈家桥开了第一家店。
“当时我找同学借了三四万,进货卖货全部自己来,虽然身体劳累却干劲很足。
”
但6个月后,他的手抓饼店就因人气不足关门谢客了,当时亏了4万多元。
“资金不足、选的位置不好,但更重要的是,有点太急于求成了。
”禹化普道,“有时候还抱有侥幸心理,希望一夜暴富,这心态明显是有问题的。
”
之后的一年,禹化普没有再做生意,而是尝试了很多其他的事情,帮工厂招工、为小卖部供货、卖文化衫,与形形色色的各种人打着交道。
“那是我最迷茫也是最痛苦的时候,一个项目做了发现不合适,马上就开始寻找另一个项目,但总是重复着失败。
”看着周围的同学陆续找到了工作,而自己一无所成,无形的压力让禹化普的自卑感又回来了,失眠也成为常事。
“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学会让自己沉下心来做事情,在不断的失败后,也更明白如何寻找到商机。
”这一次,禹化普选择重新回到手抓饼的事业里,他成功了。
颠覆:“我做的不仅仅是手抓饼我希望做自己的社区”
做手抓饼,禹化普已经拥有了一套自己的秘诀,“饥饿营销”、“慢工出细活”、“看重选址”,但现在的禹化普,更看重的是自己独家的服务。
“没有让顾客感动惊讶和感动的为零服务,天热了我们会给排队的顾客提供饮用水,还会有人举着电风扇帮忙降温。
”禹化普希望达到的是,依凭自己良好的服务,可以获得粉丝效应,以此发展出自己的“社区”。
什么是“社区化”?禹化普解释道,“这是一种互联网思维,卖的是理念。
就像我现在虽然在卖手抓饼,但明天如果我卖的是别的任何东西,同样会获得粉丝群体的认同,就和雷军卖小米,罗永浩卖手机一样。
”这是这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小伙对自己专业的回归,同时,也是一次颠覆。
“手抓饼是传统行业,现在我的推广方式——直营、加盟也非常传统。
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颠覆传统。
”禹化普预计,等到自己的社区构建成熟,预计会达到四五十万粉丝,卖什么,将不再是需要担心的问题。
“我是一个总比别人快一步的人”,禹化普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业经历,在大学别人还忙着打游戏、恋爱的时候开始创业,在有一定成果后开始筹划转型……现在的他,每天依然坚持看书的习惯,不断充实自己,也不断寻找着创新的可能。
90后创业感悟
在采访的末尾,禹化普给我看了他手机里刚刚分享的一则小故事:“毛竹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绳子,仅仅用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高,用半年的时间,它就能长到50-60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
我想,这也是禹化普在那一年最失落的时候,想告诉自己的东西,厚积而薄发,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创业对于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少年来说,会面对太多的困难,他的解决方式是,创造条件而非制造障碍,想尽办法用一万块钱做出十万块能做的事。
这个曾经会脸红的少年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了创业精英,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