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六种构造方式演示教学
汉字结构图文教程

写好汉字:汉字结构组合规律图解汉字全体字组合模式可分为四大类十三小类:1、并列结构。
(1)左右并列结构,如:银、枝、灯(2)左中右并列结构,如:鸿、淋、衔2、上下结构(1)上下结构,如:朵、泉、灾(2)上中下结构,如:煎、塞3、包围结构(1)全包围结构,如:困、囱、团(2)上三包围结构,如:闲、闰、阅(3)左三包围结构,如:匡、臣、匠(4)下三包围结构,如:函(5)上左包围结构,如:厢、床、庄(6)上右包围结构,如:氮、句、可(7)下左包围结构,如:逵、毯、勉(8)下右包围结构,如:斗、头4、框架结构,如:坐、乘、巫附:汉字偏旁、部首、笔画组合与字根有什么区别?1.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
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
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
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
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
2.部首是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定义的。
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时【贵州的书法家】,根据汉字的形义关系排列汉字。
他把含有相同表意成分的字排列在一起,并把这种排字方法叫做分别部居。
每部第一个字就是部首。
可见,部首也是偏旁,是用来作为排列和检索汉字依据的特殊偏旁。
3.字根是从汉字最小的离散结构单位着眼分析汉字形体得出的结果。
现代汉字的字根不同于传样的字根为木、羊;惞的字根为忄、斤、欠;颉的偏旁为士、口、页;韶的字根为立、曰、刀、口。
4.传统文字学中两分法及偏旁部首的概念不能满足现代汉字结构分析实践的需要。
因为:①偏旁不是汉字结构中最小的离散单位。
有许多汉字的偏旁本身还包括几个互相离散的构字成分,如:赢、幂、谬、隋、蒯、剜、撅、阔、胸等;②有些偏旁是一个合体字,可以继续拆分。
字和偏旁界限不清,缺乏明确的逻辑关系.如:贺——加、贝/力、口、贝;章——音、十/章——立、早/立、日、十;韶——音、召/立、日、刀、口;孀——女、霜/女、雨、木、目;③部首仍然使用,但是,确定部首的原则和标准已经从义类原则变为检字法原则。
汉字构成的六种方法

汉字构成的六种方法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种文字并不是从一而终的,汉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
汉字的构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也正是这些构成方式的多样性,使得汉字拥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象形字象形字是汉字构成中最早也最基本的一种方式。
它是通过对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形态、灵动、简洁以及功能特点进行描绘、模仿和抽象,来构成汉字的。
比如:“日”字就是用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的形态,来表达太阳这一自然现象。
2. 指事字指事字是汉字构成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的方式,来表达它的意思。
比如,“上”字就是人体仰卧时头部所指的方向。
这种汉字构成方式简洁、清晰,易于理解。
3. 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构成的一种方式,它是由形旁(表示字形)和声旁(表示音韵)两部分组成。
形旁通常是象形字或指事字,用来表达汉字的本义;而声旁则用来表达汉字的音义。
这样的构成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述语言的含义。
比如,“艺”字,其中“意”为意思的意思,是其意义所在;“爾”则是表示这个字的音。
4. 会意字会意字是通过两个或更多的意义相近或相反的汉字或汉字部分合并而成的。
这种汉字构成方式也叫做联合意义。
例如,“众”字由“人”和“从”两个部分构成,表示三人以上聚在一起。
这一构成方式在汉字的演变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 假借字假借字又称借音字、音义借字,是指通过已有的字来借用其音而另立新义。
这种汉字构成方式的形成与汉语言的发展密不可分。
比如,“乒”本是一种击球的声音,而现在则表示撞击的意思。
6. 转注字转注字是汉字构成的一种方式,也称转注意。
它是通过对一个字或词语的意思进行转换或解释而构成的。
这种构成方式多出现于后期汉字演变中,而且主要是属于字形演变中的一种,比如:“压”字就是“卧”字的变化。
综上所述,汉字构成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以上六种方式,还有破音、声旁加字旁、换形旁等等。
汉字的结构PPT课件

小结:部件、偏旁与部首
部件是汉字外部结构分析得到的结构单位, 是字形结构中的构字成分,如“云”中的 “二、厶”,“竖”中的“刂、又、立”, 都是部件。
偏旁是会意字和形声字的组成部分,或表 音或表意。
一般地说,部首是表义的偏旁。部首也是 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与部首 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 ,一要认真观察标识,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正确辨别标识中的各个部分,思考各部分所表 达的意思;二要紧密结合题干中的介绍(“沈阳 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将图形和“沈阳 ”“读书”等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三要用准确 、简明、连贯的语言将思考分析的内容表述出 来,字数要符合要求。
【答案】 (示例)以“沈阳”“书”的首写字母为 元素体现地域及活动主题。翻开的书和两书交 汇处的眼睛对“开卷有益”作出微妙表达。色 彩律动的画面寓意知识之窗,给人现代感、明 快感。
汉字图形: 书山有路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汉字结构知识的运用:猜字谜
五、暗示法:交待谜底匿于某字之中 。如“走在上边,坐在下边,堆在左边 ,挂在右边”。意即谜底在“走”字的“ 上边”,“坐”字的“下边”,“堆”字的“ 左边”,“挂”字的“右边”,显然是个“ 土”字。
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

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
汉字的构造方法主要有六种:象形法、指事法、会意法、形声法、转注法和假借法。
1.象形法:通过模仿自然界的物体或事物的形状、特征、动作来构造汉字。
例如,“日”字象征太阳,形状就像太阳的光芒;“山”字象征山脉,形状就像山的轮廓。
2.指事法:通过通过用线条来表示具体的指事物。
例如,“上”字通过一个竖线表示向上的方向;“下”字通过一个横线表示向下的方向。
3.会意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表示新的意义。
例如,“心”字和“忄”(心的变形部分)形成的汉字都带有与情感相关的意义。
4.形声法:将一个字的字形部分与另一个字的音旁部分组合起来,表示与原字相近或相关的意义。
一个汉字往往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构成。
例如,“居”字的“车”部分表示“形”,“且”部分表示“声”,合起来表示居住。
5.转注法:通过在古代文献中的注释中使用一个字的解释来表示另一个字的意义。
例如,古代注解中用“孔”解释“恐”字,后来就用“恐”表示害怕的意思。
6.假借法:通过借用一个字的音义来表示另一个字的意义。
例如,“台”字本来表示高地,后来也用来表示台子的意思。
2016秋人教七上语文课件汉字六书六种造字法

-假借字是借用一个字的发音或形状,来表示另一个意义。例如:“又”字,原意是右手,假借表示“再次”的意思。
(2)重点: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法的识别和应用。
-象形字是通过对实物形状的模仿来创造字。例如:“日”字,形状像一个圆形的太阳。
重点和难点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几个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2.实践环节的随堂练习设计;
3.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的准确性;
4.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性。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1)难点:形声、转注、假借三种造字法的区分与理解。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发音。例如:“岛”字,左边是形旁“山”,表示与山有关,右边是声旁“鸟”,表示发音。
a.请举例说明汉字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法。
b.分析以下汉字,判断它们属于哪种造字法:茶、笔、泪、休。
2.答案:
a.象形:日、月、山、水等;指事:上、下、一、二等;会意:明、休、森、炎等。
b.茶:形声;笔:会意;泪:形声;休:会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汉字六书六种造字法的基本知识。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学习,如研究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汉字文化等,提高语文素养。
2.练习难度要适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挫败。
3.练习应具有实际意义,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知的词汇进行设计。
三、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的准确性
在作业设计中,要确保题目清晰明确,答案准确无误。例如:
汉字的构造ppt课件

46
4.改换形声字偏旁:
振 :“振”引申有赈济的意思,后来把“振” 字的“手”旁改换成“贝”旁,分化出“赈” 字,来专门表示这种意义。
又 如:绵—棉、赴—讣 改变意符的:暖—煖、说—悦 改变音符的:袴—裤、螾—蚓 声符、意符全换的:村→邨。
汉字的构造
1
“六書”的說法最初見於《周禮·地 官·保氏》:
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 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 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 數。
2
漢代的學者把六書解釋爲關於漢 字構造的六種基本原則。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說:古 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飬 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 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 之本也。
象形字在汉字系统中占比不大,《说 文解字》收字9353个,象形字仅为264 个,约占2.8%。
是最简单的造字法,很难表示意义抽 象的或没有具体形象的概念,显示出很 大的局限性。但是它却为指事、会意、 形声字的构成创造了条件。
18
二、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 也。”“视而可识”,是说一眼看上去就可 以认识大体,“察而见意”是说仔细观察就 能发现意义所在。
又如:戚—慼 、舍—捨
43
2)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
取:本表示“获取”,后来引申而有 “娶妻”义,为了区别,加注“女”旁 分化出“娶”字来表示这个引申义。
士:本义是男子、君子,因古代只有男 子才能做官,故引申而有“做官”义, 后加注“人”旁分出“仕”来表示此引 申义。
又如:昏—婚
44
3)为明确本义而加注意符:
38
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 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 的优越性:
汉字的构造PPT(包括汉文化、六书、形声字、汉子发展历程)

声旁表义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 从AB声。A为形,B为声。
例如,哑,从口亚声,“亚”是声旁,兼有“次 的”之意,形容无法说话之人说话功能有障碍。
② 从AB省声。A为形旁,B为声旁,声旁省略一 部分。即省声字。
例如,“雷(靁)”,从雨,畾(léi)省声。 畾为声旁,同时表示雷声相连之形。
③ 从A省,B声。A为形旁,形旁部分省略,B为 声旁。
例如,“星”,从晶省,生声。晶象形,生在 古汉字中有大地之意。
声旁的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形
一是利用声旁可识读生僻的形声字,提高识字效率。
声
如揆(kuí),跏(jiā)。
中
二是可以类推帮助记忆一组普通话字音。
各
如“正”(zhèng)的声母是舌尖后音,以“正”为声旁
部
的“政”也是舌尖后音。
的
三是可以推求字形,避免写错部件。
据统计,金文约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 零四字,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 小篆。
(三)大篆
定义:又称籀(zhòu)文、钟鼎文、金文。
时间:战国时期
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 金文、籀文以及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其他文字。 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也就是小篆 的直接源头。狭义的大篆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代表。
5、转注 词在发展中,或演变出新的意义与词性, 或分化出新的读音等人们改造旧字形再造 新字,就是转注造字法。
比如《说文解字》:"老,考也。"
6、假借
借用六已书有分的别字属,于表“示造同字音之而法不”同还义是的“用字。 例如造:字《之说法用文:字解象之字字形法之》、:法指转中”事注,?、、会假意借、形声
汉字的构造(讲义).pptx

2
Hale Waihona Puke 书山有路虎、止、又、女、行、贝、鼎、眉、皿、页、文、州、瓜、果、龟、虫、鱼、木、鸟、牛、羊、马、犬 等等
①整体象形 所谓“整体象形”,即描摹出事物的整体形象。如: “日”,《说文》:“ ,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囗一。象形。” 既曰“从囗一”,便是会意字,不得又谓“象形”。许慎因不明“日”字形体的变化,误将字形析作 “从囗一”。早期金文作 ,象太阳之形;或于中间加点作饰笔,如 、 。甲骨文作 、 、 , 与
“亦”,《说文》:“,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
甲骨文作 ,在正面的人形的臂腋处加指事符号。小篆作 ,与古文字一致。秦简作 、 ,人的
两臂与身躯稍讹。汉隶作 、 是原来的指事符号。
,两臂和身躯变成了一点和一横划,两腿变成了两竖笔,左右两点即
“寸”,《说文》:“ ,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从一。” 按《说文》的体例,段玉裁谓“寸”是会意字。其实,所谓“一”并不是表意的构件,它只是一个 指事符号,指示寸口之所在。秦简作 ,在手的寸口5 处加指事符号。汉隶作 ,将象手指形的曲笔简
甲骨文作 、 ,或作 、 、 、 ,因为如果不画出“目”形,便难以使人明了是眉毛。
3
书山有路
金文或同甲骨文,如 ;或字形稍讹,毛与“目”离析为二,如 、 、 。小篆是其进一步讹 变。许 慎据已讹之小篆将本象毛形的“ ”当作頟理,误甚。《段注》附会许说,谓“ ”“象眉之形”, 谓 “ 在 两眉上”“象頟理”,与古文字不合。
“州”,《说文》:“ ,水中可居曰州。周遶其旁,从重川。…… ,古文州。”
商代金文作 ,甲骨文作 、 ,旁象川流,中央象土地。西周金文同甲文,如 、 ,《说 文》古文稍讹。小篆字形当是两边笔形受中间同化的结果。许慎不明,析成“重川”,不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的六种构造方式
汉字的六种构造方式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
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
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转注
属于“用字法”。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
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
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
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
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
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结合方式有:
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或者形旁在内,声旁在外。
例如:
左形右声:材偏铜冻证骑秧破 .
右形左声:攻颈削瓢放鹉雌故 .
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界字 .
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膏凳赏 .
外形内声:固病庭阀园匾裹衷 .
内形外声:闷问闻辫 .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
站着吃
一个外国女孩嫁到中国来,在早饭时,不会吃油条的她被人指点说:“你蘸着吃。
” 她马上站了起来。
结果还是被人告诉“你蘸着吃!” 她一头雾水,委屈地说:“让我站着吃,我已经站起来了,还要站到哪儿去?”
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猪耳包好,塞进口袋里。
回到县衙,师爷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 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有“机”可乘
有一个商品推销员去广州出差,到北京后,由于想乘飞机前往,因怕经理不同意报销,便给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有机可乘,乘否?”经理接到电报,以为是成交之“机”已到,便立即回电:“可乘就乘。
” 这个推销员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时,经理以不够级别,乘坐飞机不予报销的规定条款,不同意报销飞机票的费用。
推销员拿出经理回电,经理口瞪口呆。
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
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的事。
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
”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
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
磬里有鱼
佛印是苏轼的好朋友,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
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
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
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