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意思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意思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意思“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桂枝香·金陵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桌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8)繁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9)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0)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11)凭高:登高。

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12)谩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

这是作者的感叹。

(13)商女:歌女。

(14)《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登上高处,面对着这千古以来便不曾变化的景色,徒自叹息六朝诸国的兴衰败亡。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苍绿的颜色。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赏析】词的下阕抒登临所感,作者的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

古诗金陵怀古·忆昨天兵下蜀江翻译赏析

古诗金陵怀古·忆昨天兵下蜀江翻译赏析

古诗金陵怀古·忆昨天兵下蜀江翻译赏析《金陵怀古·忆昨天兵下蜀江》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

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

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

【前言】《金陵怀古四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主旨为感慨兴亡。

第一首诗表面上是怀古吊今的嗟叹,其实隐含着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具有必然性的思想。

其余三首则在第一首的基调上进行推衍演绎。

后三首的前半部分都是对宋太祖夺取金陵统一全国的勋业的歌颂,后半部分则多为寄托兴亡的感慨,概括历代政权盛衰的规律。

全诗语言高度概括精练,主题鲜明,情感充盈,既包含着诗人的丰富感情和想象,也包含着思想家深沉的睿智和政治家匡时忧国的怀抱。

【注释】⑼黄旗:古代军中用旗。

⑽堞:也叫女墙,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赏析】第四首诗再次回顾旧事,探寻原委,指出那些割据江东的小国,只因不修内政而进入日暮途穷的境地。

因此赵宋的王者之师在挥戈南下、进军金陵的时候,没有经过什么艰苦战斗就降服了敌国,好似摧枯拉朽。

敌国君主的运数已尽,作为帝王仪仗的黄旗不复飘扬,所谓“‘三百年王气”黯然而终。

如果这里的天上还有什么紫气的话,这不过是过去埋在地下的龙泉、太阿这类宝剑的剑气而已。

但这些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了,而如今这里残破的城楼上已是树木丛生,倾圮的宫殿中再也看不到昔日的门墙和轩窗了。

用不着为这些旧事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玉杯中的美酒吧。

这首怀古诗基本上是模仿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两相比较,高下立见。

刘诗前半追叙史实,洗炼紧凑,表现出王浚摧枯拉朽之势,气势何等豪迈,笔墨非常淋漓酣畅。

而王诗叙事欠洗炼紧凑,“忆昨”两字纯属多余,下句繁杂,缺乏一气流转的顺畅感。

颔联无论在气势上,还是在深沉感上都明显弱于刘诗。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住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来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

未神宗时,他任宰相,想缓和政治经济危机,改变国家的贫弱状况,推行斩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后因受到地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反对和其他原因而失败。

他是政治家,同时也是文学家。

金陵,它在唐宋以前曾经作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国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王安石晚年住在这里,这首词可能就写于这个时候。

上片描绘金陵的景色,下片通过怀古,抒发感慨。

假若这是一幅图画,我们就会从大江边上、龙盘虎踞的地方看到一个凭栏眺望的老人,他便是王安石。

“登临送目”,“登临”,指登山临水。

“送目”,是远望的意思。

紧接下去,作品用“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来点明游览的地方和季节。

“正”,是说恰逢。

这里的“国”,指国都。

因为金陵曾经是六朝的京城,所以称它为“故国”。

“肃”,形容秋季的天高气爽。

这三句是说,登上这个古城远望,正好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通过上述真切的叙写,作品把读者引入远眺的境界。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是写远望中的江和山。

“澄”,清澄。

“似练”,象白绸子。

”簇[cù]”这里是形容攒聚的山头。

这两句词是说千里长江在盒陵城外流过,它澄清得象一匹白绸子似的:远山青翠可爱,山峰象层峦叠嶂那样围绕着主峰聚集起来。

作者作了这样概括的描写之后,又进一步用“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谈,星河鸳起”四句来细致地刻画他的登临所见。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原文、赏析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原文、赏析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原文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归帆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创作背景: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王安石《桂枝香》词赏析

王安石《桂枝香》词赏析

王安石《桂枝香》词赏析王安石《桂枝香》词赏析《桂枝香》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王安石《桂枝香》词赏析,更多热点杂文阅读欢迎您继续访问(/wenxue)。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3)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4)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5)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6)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

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

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7)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8)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9)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0)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11) 凭高:登高。

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12)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

这是作者的感叹。

(13)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它们都建都金陵。

(14) 商女:歌女。

(15)《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翻译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注释、翻译

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注释、翻译

《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原文】: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1、谩嗟:空叹。

2、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3、“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4、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翻译】我登山临水驰骋目力,正是建康晚秋的时候,天气刚刚变得肃杀萧索。

千里长江澄澈得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像箭头般尖利。

来往的船只在残阳中穿梭于江面上,酒旗背对着西风斜斜地插着。

五彩的画船仿佛出没在天边淡淡的云层里,白鹭在银河似的长江江面上飞起,就算是画图,也难以描绘得这般的清丽。

感念往昔,人们竞逐繁华。

可叹隋兵已经到了城门外面,然而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还在城楼头上寻欢作乐,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地继续着。

千百年来凭高的人面对着这历史遗迹,徒然叹息荣辱兴废。

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不还,只有寒冷的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歌女还时时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曲子。

【赏析】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退居金陵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这首词作于词人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片侧重写景,写词人登高所见。

在一派飒爽的晚秋天气中,词人登高临远,大笔挥洒,描绘秋日晚暮江山如画的景色,视野开阔,气象壮观。

北宋词卷四:《桂枝香·金陵怀古》

北宋词卷四:《桂枝香·金陵怀古》

北宋词卷四:《桂枝香·金陵怀古》导读:本文北宋词卷四:《桂枝香·金陵怀古》,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桂枝香·金陵怀古宋代: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归帆一作:征帆)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注释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

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

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意思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意思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意思“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出自宋朝代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桂枝香·登临送目》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桌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①“六朝”两句:意谓六朝的往事像流水般消逝了,如今只有寒烟笼罩衰草,凝成一片暗绿色,而繁华无存了。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它们都建都金陵【翻译】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

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orG,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

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

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

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鉴赏】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

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

“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

此处用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全文作者翻译赏析[译文]六朝的兴亡旧事已随流水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寒烟笼罩着的衰草还凝聚着绿色。

[出典]王安石《桂枝香》注: 1、《桂枝香》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注释】(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3)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语出。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4)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5)去棹(zhào):停船。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6)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

星河,指长江。

(7)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8)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9)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0)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11)凭高:登高。

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12)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

这是作者的感叹。

(13)商女:歌女。

(14)《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

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译文1: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妍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豪华淫靡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译文2: 登高远眺,六朝故都金陵此时正是深秋,天气开始变冷。

千里长江像条白绸,翠绿的山峰像箭头一样峭拨。

船只在斜阳中往来穿梭,酒旗在西风中飘舞。

彩舟仿佛浮游于去端,白鹭就像在银河翩然飞起,即使多彩的笔也难以将如此美景绘出。

想当初这里曾是繁华的六朝故都,可叹的是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和张丽华等爱妃还在楼头酣饮,六朝亡国的悲恨一代代地继续,却没人吸取教训。

古往今来,多少人来此登高凭吊,但面对这美丽景色也只能空发议论,徒然感慨沧海桑田,兴亡荣辱。

六朝的繁华都已随着流水消逝了,如今只见烟笼寒水,衰草凝绿。

可到现在那酒楼的歌女居然还一直在演唱陈后主的亡国之音!4、“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靡靡亡国音,拳拳爱国心,写尽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南北朝时期,陈国最后一位国君,后主陈叔宝在位时,北朝的隋文帝杨坚任贤纳谏,整饬军备,随时准备攻占江南富饶之地。

而陈后主却无视隋文帝的勃勃雄心,和贵妃们日夕达旦地饮酒赋诗、征歌逐色,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

甚至在隋朝大将韩擒虎率军兵临城下时,陈后主还在金陵城中与宠妃张丽华寻欢作乐,演奏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杜牧为此写下诗句“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讥讽他们。

如果只是商女不知亡国恨,或许无关大局。

然而,现在却是宋朝的统治者没有吸取历史教训,他们不思改革,麻木不仁,整天宴饮玩乐,豪奢铺张,这怎能不让王安石忧心忡忡?他带着一怀愁绪,在六朝故都登高远眺,千古得失,时事云烟,一齐涌上心头。

他情不能已,唱出了这首沉雄悲壮的《桂枝香》。

东吴开始,东晋、宋、梁、陈及南唐皆在金陵建都,也亡国于此,李白、刘禹锡、杜牧、韦庄,包括南宋辛弃疾等许多着名文人曾来此怀古凭吊,留下不少精美作品,但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立意高远,笔力峭劲,气象宏阔,雄浑深沉,被推为绝唱。

连苏轼读完这首词,也拍案叫绝。

王安石一生的最大志向并非诗词文章,而是政治改革。

他对作词持轻视态度,曾嘲笑晏殊:“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因此,王安石存词较少,但还是留下了《桂枝香(金陵怀古)》这样意境开阔、风骨凛然的经典名篇。

王安石为人刚正,处事敢于坚持己见,百折不挠,人称“拗相公”.他身居宰相高位,仍清廉自守。

黄庭坚称赞他“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声色”,是“世之伟人”.连政敌司马光,也赞扬王安石“其人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污点”. 王安石时期的宋朝,社会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国家越来越衰弱。

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但没有得到仁宗的支持。

直到宋神宗即位,王安石才有了用武之地。

宋神宗立志革新,他于熙宁二年(1069年)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于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了。

王安石变法推行了几十年,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改革本身的缺陷和用人不当,许多小人成了王安石的亲信,举着改革大旗为非作歹,为已谋利,百姓苦不堪言。

王安石众叛亲离,二次被罢相,最后闲居江宁,过起隐居生活。

宋哲宗即位后,此前的新法全部被废除,王安石痛惜不已,悲愤难当,没过多久便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正如词人所担忧的,腐朽保守、不思进取的大宋王朝在亡国之音的乐曲声中,一步步走向衰亡。

王安石生平见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5、古来有学识、有抱负的文士,一旦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那愁又不是区区个人私情,而常常是日月之迁流,世途之坎壈,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一齐涌上心头,奔赴笔下,遂而写成了名篇佳作,历久长新,此等例真是举之不尽,而王半山的这一阙《桂枝香》,实为个中翘楚。

作者这次是在南朝古都,金陵胜地,而时值深秋,天色傍晚,他在此意境之间,临江揽胜,凭高吊古。

他开门见山,表明时地。

试看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

一个“正”字领起,一个“初”字吟味,一个“肃”字点醒。

笔力遒举,精神振敛,无限涵咏,皆从此始。

以下两句,已尽胜概,然而如此江山,如何“刻画”?不过一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一出自家随手拈举。

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全是大方家数,盖在此间容不得半点描眉画鬓。

然后即遗山光而专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

更一凝睛细审,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

帆樯为广景,为“宏观”;酒旗为细景,为“微象”;而皆江上水边之人事也。

故词人之领受,自以购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

然而,学文之士,却莫忘他一个“背”字,一个“矗”字,又是何等神采,何等警策!写景到此,全是白描高手。

为文采计,似宜稍稍刷色。

于是乃有“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

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仍归于大方家数,不肯入于镂镌饾饤一路;虽曰“刷色”,亦非外铄之比。

即如“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仍是来自实景,而非但凭虚想也。

词到下片,便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经荒乐而相继亡覆。

其间说到了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

“门外韩擒虎(敌已逼门),楼头张丽华(犹恋美色)”,用杜牧《台城曲》句以为点染,亦简净之法则所在。

词人走笔至此,辞意实已两尽。

我们且看他王介甫又以何等话语收束全篇。

不意他却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并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名句也,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于以弥永。

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遒,其境界之朗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周汝昌评王安石《桂枝香》 6、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

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

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

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

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

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

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

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词的上阕写登临所见,作者在一派肃爽的晚秋天气中登高临远,看到了金陵最有特征的风景: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争相聚在一起;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来来去去,岸上酒家斜矗的旗招迎着西风在飘扬。

极目远眺,那水天一色处的各种舟楫在淡云中时隐时现;一群白鹭在银河般的洲渚腾空而起。

如此壮丽的风光真是“画图难足”啊!词的下阕抒登临所感,作者的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

用“念往昔”三字拉开了时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统治者竞相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致像陈后主那样,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这里“门外楼头”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语意)。

最后六朝君主就像走马灯似地一个接一个地国破家亡,悲恨相继不断。

对此作者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六朝旧事随着东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复返了,剩下的只有几缕寒烟和一片绿色的衰草。

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

这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同时,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成就,它体现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

词本倚声,但王安石说:“古之歌者,皆先为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显然是不满意只把词当作一种倚声之作。

这在当时是异端之论,但今天看来却不失其锐敏和先知先觉之处。

北宋当时的词坛虽然已有晏殊、柳永这样一批有名词人,但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词风柔弱无力。

他曾在读晏殊小词后,感叹说:“宰相为此可乎?”(魏泰《东轩笔录》引)。

所以他自己作词,便力戒此弊,“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卷四),指出向上一路,为苏轼等士大夫之词的全面登台,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