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典故:镇江宝华山传说

合集下载

镇江历史名人

镇江历史名人

玄奘玄奘幼时在镇江金山寺出家,县志和后来的《西游记》都提到过海龄清镇江都统,鸦片战争时的民族英雄,率部下与英军血战,全部牺牲,恩格斯评价:“如果他们(指英军,中子星注)到处受到这样的抵抗,------,绝对到不了天津!”太史慈三国东吴第一名将家乡,今北固山下有太史慈墓孙权镇江丹阳人,三国时孙权为控制刘备,遂有北固山甘露寺桥国太招亲,另外据学者考证,美女大乔,小乔皆为镇江人王羲之他曾在镇江读书十年,在焦山留下“瘞鹤铭”,被成为“碑中之王”,“大字之祖”,“书法冠冕”,“天下第一书法”萧统梁朝昭明太子,古龙小说中有,他可没练“葵花宝典”,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人物,他隐居镇江南山招隐寺,编纂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选集《昭明文选》,后来陈独秀,鲁迅,胡适在“五四运动”中高呼要打倒“文选妖孽”,“桐城缪种”(指安徽桐城学派,中子星注),盖《昭明文选》名气太大刘勰学文科的人不知道他,可以回家种地,他是萧统请来的文坛盟主,在招隐寺附近的文苑写书----《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世界《文心雕龙》研究学会”经常来开会,我听过,只听懂一点点,据说萧统每个月给他500两黄金,那阔气,让人眼馋也!米芾米芾是宋朝书画第一名家,所谓的“米黄苏蔡”,米芾父子在镇江定居了50年,现在南山附近黄鹤山下有米芾墓,他创造出“米氏云山"画法,风靡世界,大词人李清照是他的干女儿赵声镇江人,字伯先,黄花岗起义总指挥,被追授上将,他有两个妹妹,一个嫁给胡汉民,一个嫁给黄兴,孙中山题词“民国英雄”(另外,“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五位是镇江人)周敦颐学过《爱莲说》吧,他写的,他是镇江人,在南山鹤林寺留下“茂叔莲池”,在池旁写他的《爱莲说》苏轼他在镇江做官时,在鹤林寺留下一座“苏公竹园”,在里面写了一首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三茅祖师茅山派道士的祖师爷,三个兄弟,传说同时升天成仙,地点在镇江句容境内,成仙的地方叫茅山,后来成了陈毅元帅的新四军总部所在地,三茅道派在道教地位很高,好像现在北大在大学中的地位,是三大道派之一,和武当山张三丰,龙虎山张道陵齐名,茅山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是东南道教的中心陆羽大名鼎鼎的“茶神”,将镇江金山寺附近的中泠泉评为“天下第一泉”,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辞海》蒙敖秦朝大将,路过镇江瑞山后,向秦始皇打小报告,说瑞山有“王气”,秦始皇下令将“瑞”字的“王”字去掉,用“口”将瑞气围住,改名叫“圌(读chui中子星注)山”,典故在《太平御览》,圌山上的报恩塔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塔”乾隆这家伙数下江南,六到镇江,在北固山题字“天下第一江山”(他不是第一个,孙权也题过,中子星注),又在镇江宝华山隆昌寺设一个修行替身(代表皇帝修行),宝华山是佛教律宗第一山,专宏戒律(见《中国佛教大辞典》,中子星注)诸葛亮他和孙权在镇江西津渡和孙权定下“火烧赤壁”的计谋,西津渡古时称“江南第一渡口”,李白,孟浩然,苏轼,陆游都在此登陆,陆游还住过几年,西津渡上有英国领事馆,电影《南京大屠杀》主要在那里拍的,元代马克.波罗的游记中详细描写了西津渡刘裕镇江人,南朝开国皇帝,字寄奴,挥师北伐,功亏一篑,被辛弃疾批评,中学语文书里有,篇名忘了王昌龄贬官镇江时,写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安石在镇江写下“京口(即镇江古名,中子星注)瓜州一水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刘义庆镇江人,著有《世说新语》沈括被西方评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科学家”,当过宋朝的钦天监,攻击过王安石,最后贬官镇江,终老而死,虽说人品有人怀疑,但毕竟写了一部百科全书----《梦溪笔谈》(被老外誉为“十一世纪全人类的科学坐标”,首次提到了“石油”----“日后必大行于世”,提出磁偏角理论,比西方早了几个世纪(或是一千多年?中子星记不清楚了)杨一清镇江人,明朝大名臣,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明朝那些事儿》书中作者当年明月把他捧上了天张玉书镇江人,清朝三朝名相,著作太多,只讲两部最有名的:《康熙字典》,《明史》董永镇江句容人,《天仙配》中人物梁山伯镇江丹阳人,《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人物许仙镇江京口人,历史上确实有其人,和《白蛇传》中一样,开药铺韩世忠宋朝名将,和岳飞,张浚并列为“三大名将”,在镇江黄天荡大败金太子兀术梁红玉韩世忠之妻,在金山寺顶上“擂鼓战金兵”被传为千古佳话岳飞曾在镇江大败金军马可.波罗著名旅行家,在镇江生活过,《马可.波罗游记》中多次提到镇江赛珍珠父亲是美国传教士,她出生在镇江,一直生活到上大学才离开,以镇江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出《大地》,获得了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萧衍镇江丹阳人,梁武帝,萧统之父李德裕镇江人,唐名相,和牛僧孺“党争”多年辛弃疾曾任镇江知府,豪放派大词人雪舟在日本有“千古画圣”之誉,在镇江生活多年华危楼世界中医骨科第一人,大泰斗萧道成镇江丹阳人,南朝齐高帝李岚清镇江人,原中共第一副总理,教育专家,其母尚在茅以升镇江人,桥梁专家,其设计的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的现代化大桥,建国后长期担任铁道设计院院长,和詹天佑齐名陈光甫镇江人,世界级金融家符恼武镇江人,世界语运动开创者杨济川镇江人,华生电扇发明者,华生电扇是中国第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民族品牌吕叔湘镇江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第一人,王力好友闻捷镇江谏壁(那儿有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吴邦国曾任厂长)人,先锋派诗人马相伯镇江人,有名的爱国老人,复旦大学创始人,拯救过邹韬奋等“七君子”,反抗过日本侵略者,活了将近110岁,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李白在镇江写下“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杜牧在镇江写下“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范仲淹在镇江写下“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萨都刺在镇江写下“野人一过竹林寺,无数竹林生白烟”冷士嵋在镇江写下“槛外晴川甘露寺,窗外秋水玉圌峰”葛洪镇江句容人,晋朝道教理论家,神仙体系开创者,医学家,著有《抱朴子》,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火药葛玄镇江人,医药学鼻祖,学医的人太熟悉他啦吕凤子镇江人,著名美术家唐家璇镇江人,原中共外交部长,国务委员,有名的“鹰派”,敢于和美国叫板刘鹗镇江人,语文书上有他的《老残游记》,另一部重要作品为《铁云藏龟》马建忠镇江丹阳人,著有《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汉语语法专著,被誉为“当代的《文心雕龙》”柳诒(dai)徽镇江人,历史学家秦大观镇江人,军事迷都知道他,中国航空制造界的泰山北斗级大师铭山镇江人,宗教界大宗师,原焦山定慧寺CEO,中国宗教协会副会长,精通六国语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威望,地位更在金山寺原CEO慈舟之上,他的书法很有造诣,中国书法第一人启功对他的字推崇备至李竟成,解朝东镇江人,辛亥名将巴玉藻镇江人,飞机制造专家周华锋镇江人,传奇地下党员,新四军,曾潜伏军统,在中共情报界享有盛誉,建国后任教育局长许杏虎,朱颖镇江人丹阳人,新华社夫妻记者,1999年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两人不幸殉难陶弘景镇江人,南朝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李时珍最崇拜的偶像法海镇江人,宋朝人,金山寺鼻祖,与《白蛇传》不同,法海绝对是一位让人尊敬的大圣僧,今金山寺存有法海坐像杨百万镇江人,“十大股神”之一,有“拨云圣手"之誉冷橘镇江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慈舟镇江人,原金山寺CEO江珊镇江人,演员陈怡镇江人,主持人,以主持《非常周末》成名臧荣绪镇江人,《晋书》作者徐陵镇江人,与大诗人庾(读yu)信齐名,有《玉台新咏》,学文科的必背苏颂移居镇江多年,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宗泽移居镇江多年,抗金名将,岳飞被他赏识和提拔,在镇江去世,临终前牵挂北伐,高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大宗师镇江人,下岗工人,1997年以5000元投资股市,十年后,身家接近20亿,不知羞煞多少号称“股神”之辈,为人低调,捐款数千万元而不留名,癖好收藏古董字画,所藏珍奇囊括古今宇内,余曾以半吊子古玩行家身份(实为骗吃骗喝去也)前去一览,方知其乃“土老帽”也,盖“战国”转眼“民国”也,相谈甚欢,大笑而归。

宝华山素有

宝华山素有

宝华山素有“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四大奇景山中有座气宇轩昂、风格独特的隆昌寺该寺始建于梁朝,扩建于明代,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建筑宏伟,有999间半之称。

由于寺庙建在山坳之中,史称“山为莲花瓣,寺在莲心中”。

古寺被青山环抱,古木掩映,常年云锁雾罩,清静绝尘,盛夏无暑,真乃佛门名刹。

历代达官贵人、名流雅士纷纷登山浏览,留下千古佳句,诗文百余篇。

梁武帝、清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曾驾临,史载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六进隆昌寺,留下千古传说。

明清时代,不仅全国70%的僧尼来此受戒,而且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僧尼也慕名专程赶来受戒。

寺内至今珍藏着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家教徒赠送的玉佛、石佛、铜磬、法器,钦定镇山玉印,皇帝用过的万寿枕头、九龙杯和光绪年间铸造的可煮千斤大米的5口铁锅及铜殿、无梁殿等。

隆昌寺位于南京汤山镇北约2公里的宝华山上(靠近句容县)。

宝华山,因盛夏季节黄花满山而得名,周围36座山峰似36片莲花瓣,隆昌寺如莲房一般端坐其中。

山间云雾缥缈,溪连流水叮咚,一年四季,松柏常青,确是一方非同寻常的佛教胜地。

隆昌寺号称有殿宇九百九十九间半,网络独特,四合方形宛若一座法坛。

与众不同的是山门面北偏东,既小又僻。

原来因皇上驾临寺院,故改山门面北以示接驾。

至于山门较小,是因为律宗寺院戒律严格,将山门造小使僧人不能随便进出,也可避去尘俗烦扰。

隆昌寺地位崇高,为明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佛教律宗传戒场所之一,故而称之“律宗第一名山”。

宝华山为我国佛教名山之一,主要是因为隆昌寺在佛教中属律宗,专门制定佛教法规,颁发戒牒。

有了隆昌寺的戒牒,云游到其他寺庙的僧人是不用“挂单”的。

隆昌寺严明的戒律,“为金陵四百八十大梵刹之最上者”。

每年,各地求戒僧众蜂拥而来。

僧众在取得隆昌寺戒牒后,走遍全国名山古刹,都会受到热忱的接待。

据说,不仅全国70%的僧尼来此受戒,而且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僧侣也慕名来此朝佛受戒。

正因为如此,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之时,曾六上宝华山,想笼络地位崇高的隆昌寺,以巩固统治。

关于镇江金山寺的神话故事

关于镇江金山寺的神话故事

关于镇江金山寺的神话故事镇江金山寺——神话与传说的寄托镇江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金山街,它是一座历史悠久、庄严肃穆的佛教寺庙。

这座寺庙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许多神话故事和传说。

在这些故事中,金山寺被赋予了神秘、奇幻的色彩,使得这座寺庙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一个容纳着无数美丽神话的地方。

根据传说,在金山寺的鼎盖岳峰上,有一座宛如琼楼玉宇的神殿。

这是一个神秘而神圣的地方,它被尊称为“金山神殿”。

相传,这座神殿是道教中的黄粱梦境的缩影,是一个超乎寻常的世外桃源。

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人,都会被这座神殿所吸引,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神话的世界。

据说,在金山寺的金山神殿里,生活着一位神秘的仙女。

她华丽而婀娜的仙姿,充满了诱人的魅力。

传说中,只有处于纯洁无瑕,心地善良的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位仙女的美丽容颜。

因此,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到金山寺,希望能够一睹这位仙女的风采。

他们虔诚地在金山神殿中献上祷告,希望得到这位仙女的眷顾与祝福。

还有一个与金山寺相关的神话故事是关于一只灵狐的传说。

据说,在金山寺的金山林中,有一只灵狐长年居住。

这只灵狐聪明而灵巧,它的身上闪烁着金色的毛发,散发出一种神秘的光芒。

相传,只要能够与这只灵狐相遇,就能得到好运和幸福。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金山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灵仪式,吸引了许多信众前来参与。

在金山寺的金山洞中,还有一段由来已久的故事。

相传,金山洞里居住着一位老仙人,他守护着金山洞中的宝藏。

据说,只有那些魂魄纯正,忠诚善良的人才能够得到老仙人的保佑,成功找到宝藏。

因此,许多人来到金山洞,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善行与善念,得到老仙人的眷顾,并找到宝藏。

话故事和传说都给予了金山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色彩。

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着许多人,他们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

然而,现实中的金山寺也并非完全只有神话和传说。

它同时也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的佛教寺庙。

金山寺倚山而建,气势宏伟,殿堂庄严。

句容地名

句容地名

句容城镇有关地名城镇公元239年筑土城,1554年筑砖城,民国,以东西大街为界,大街以南为华阳镇,大街以北为崇明镇,故名城镇。

北阳门唐代句容城修筑东、西、南、北、白羊(今北阳门)、上羊六城门,白羊(今北阳门)句容六门之一。

马槽巷原名昇仙街。

元代,至大2年,公元1309年,句容郡王王府设在柴巷、轿巷、马槽巷一带。

马槽巷,王府养马的地方。

传说每年十二月二日茅君驾白鹤于此会众仙,元至大二年(1309年)武宗封绰和尔为句容郡王,为郡王养马处,明改为马槽巷,沿用至今。

柴巷为柴草贸易市场,又说是郡王堆放柴草处,明朝起名柴巷,沿用至今。

轿巷原名废巷,元为郡王放轿处,清朝改为轿巷至今。

王府存放轿子的巷子。

鲜鱼巷口传说因张邋遢卖鲜鱼而得名。

四牌楼原名四桂坊,明,天顺六年(1462年),举人戴仁、胡汉、曹澜、李澄四人共建四桂坊,弘治元年(1488年)改为四面牌坊。

东为正本清源,南为承流宣化,西为奉法循里,北为节用爱人。

清代置匾额。

位于十字路口而得名。

马疲岗弘治县志载,此岗较高,坡陡,马上岗吃力疲倦故名。

樊家巷公元1275年,樊渊任广东宣慰司,母死,孝母辞官,元皇庆二年(1313年)封孝廉,告老住此而得名。

寺街此街通崇明寺,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因崇明寺而得名。

寺巷寺街西边的一条小巷,故名。

宋元佑八年(1093年)建大圣塔在巷北,现东起寺街,西至华阳路,沿用至今。

土巷宋元祐8年,公元1093年,建大圣塔取土的地方。

传说,大圣塔建成,将一部分土堆此而得名。

井巷公元516年,梁武帝时在巷内凿井而得名。

南起西大街,北通凌家圆。

十八弯巷内左右弯曲多而得名。

庙巷(今文化巷)此巷有孔庙、城隍庙而得名。

后因文化馆、电影院等设在此巷,1978年改文化巷。

凌家园过去巷内有凌家花园而得名。

建于明代,毁于清咸丰年间,园前原为扇子巷、白露巷。

小宝塔此地原有小宝塔一座而得名。

明代为白塔巷,民国时期称小宝塔街,因有大圣塔,故称小宝塔(塔已毁).。

江苏导游资格考试镇江面试——宝华山导游词

江苏导游资格考试镇江面试——宝华山导游词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一、简介欢迎大家来到闻名遐迩的生态名山、佛教圣地宝华山!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知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

宝华山位于句容市西北部,距南京市区约30公里。

详细说是:“东临铁瓮(镇江),西控金陵,南负句曲(句容),北俯长江”,公路、铁路、水路,高速四通八达,从南京市区经312国道驱车至宝华山仅40分钟车程。

其实早在明清时代宝华山就属金陵,很多古籍资料中都有描述(宝华山属江宁府,句容之西北)。

整个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相接南京栖霞,濒临长江黄金水道,337省道、312国道和沪宁高速公路呈“n”字型紧临宝华镇。

宝华山中静卧了一座闻名遐迩的千年宝刹,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隆昌寺。

下面,我就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宝华山的总体概况。

宝华山,层峦叠嶂、逶迤环绕、形似莲花,主峰海拔437米宛如花蕊高踞群山之中,宝华山原名花山,因盛夏时满山石蒜黄花而得名,同时因古时“花”和“华”通用,亦称华山。

南朝梁代高僧宝志和尚(句容人)晚年登山结草为庵,设坛讲经传教,致使此山名声大振,宝志圆寂后,为纪念这位开山祖师,改称华山为宝华山。

宝华山为宁镇山脉第二高峰,其群峰之中,浅谷之坡藏着气势雄伟,建筑庞大的隆昌寺,宝华山寺庙周围36座山峰似36片莲花瓣,寺庙若莲房端坐其中。

宝华山隆昌寺始建于南朝梁代,扩建于明代,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宝华山之所以成为我国佛教名山之一,是因隆昌寺在佛教中属律宗,专门制定佛教法规,被佛教界称为“律宗第一名山”。

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世宗令宝华山律院住持、律师赴京放皇戒(即受御戒),宝华山的名望随之日高。

该院先后授戒70余期,全国僧尼均来此受戒,因为正宗,不仅闻名全国,而且播誉海外。

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宝华山隆昌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

隆昌寺是国内保留下来的一座最大的律宗道场,也是明、清以来影响最大的传戒道场,全国有百分之七十的僧尼来此受戒。

特别是隆昌寺第七代祖师率众僧赴京参加放皇戒(即授御戒)以后,威望愈来愈高。

镇江市简介

镇江市简介

镇江市简介镇江是历史上有名的江南古城,地处江苏省南部的长江中下游南岸。

镇江下辖句容、丹阳、扬中3个县级市和京口、润州、丹阳、新区4个区。

历史上,镇江曾有朱方、谷阳、丹徒、京口、南徐、润州等称谓,早在秦始皇东巡江南时,始皇就被镇江雄伟的地理环境所震惊,为破其王气,发了300囚徒来此劈山断脉,镇江才有了丹徒之称,随着历史的变化,从隋代起镇江就被命名为润州。

后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变化,宋徽宗将润州升格为镇江府,镇江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镇江依山傍水,三面山峰含黛,逶迤起伏,一方江流如带,波光粼粼,自然景观十分秀丽壮观,名胜古迹甚多。

最著名的风景区是沿江夹峙的三山——北固山、金山、焦山和南郊风景区。

金山以绮丽著名,焦山以熊秀见长,北固山以险峻称雄,南郊则以幽静取胜。

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称其为“城市山林”。

如今,润扬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镇江的市花和市树分别为广玉兰和杜鹃花。

镇江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

镇江古塔:铁塔、昭关石塔、僧迦砖塔铁塔位于北固山后峰东南面,昭关石塔坐落在云台山北麓,石塔不远处是有名的古渡——西津渡,它是古时去金山和江北瓜州的主要渡口。

僧伽砖塔坐落于南门鼎石山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所描述的地点是镇江一带镇江历史名人是祖冲之和沈括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和镇江有关丹阳有许多六朝陵墓石刻是因为其紧邻六朝古都南京,丹阳是南朝齐梁两帝的故里,中国人有叶落归根的传统。

佛教在中国的八大宗派:三论宗、瑜迦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斋宗镇江句容宝华山被誉为“天下律宗第一山”丹阳茅山镇江蒜山又名算山。

位于云台山上,因云台山上多产山蒜,故名为蒜山。

而算山是由于周瑜和武侯议拒曹操谋算与此,故而得名。

长江三大名楼为: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苏多景楼(坐落于北固山甘露寺后面)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北固甘露寺冠山。

金山寺庙规模宏大,建筑依山就势,层层楼台自山脚直至山顶,似乎把整个山林严严实实包裹起来,无论远瞻近瞩,只见寺塔不见山林。

镇江旅游文化

镇江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琐谈——镇江旅游文化在中国,有那么一座城市,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界处;有那么一座城市,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有那么一座城市,被誉为“城市山林”。

这就是——镇江。

一、镇江历代名称早在3000多年前,镇江就是商代土著居民荆蛮族的聚集之地。

镇江最早的名称叫做“宜”。

在镇江博物馆内珍藏着代表了镇江历史的最早象征——宜侯夨簋的仿真品,真品已收藏于故宫博物馆内。

这是1954年在镇江东郊大港烟墩山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底部有铭文126个字,铭文表达的意思是武王、成王伐商和康王改封虞侯夨为宜侯,并赐他土地,器物和奴隶等内容。

这块土地即为镇江,故称之为“宜”。

春秋时期名为朱方,相传是有虞氏国封尧的儿子丹朱于此而得名。

吴国被越国消灭后,楚国又灭掉越国,楚即将朱方之名改称谷阳。

秦统一中国后,又取名为丹徒。

三国时期,孙权于公元209年在今鼓楼岗上(北固山前峰山麓)建筑了一度城廓,名铁瓮城。

古义“绝高为京”,故名京城,因其居高临江,故又称京口。

东晋初,因北方战乱,许多北方人渡江南迁至镇江,从此,镇江又叫南徐。

隋唐朝时又改名为润州。

到了北宋时期建镇江府,始称镇江,取镇守长江之意。

镇江之名至今巳沿用了800多年。

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

二、镇江与中国四大名著众所周知的四大名著与镇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一个地方被四位作者写进自己的小说里,确实不多。

而镇江,却能从四大名著里寻找到片片足迹,可见镇江在历朝历代的名气之大。

《水浒传》中第一百一十一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则全是以镇江为故事背景,写了金山、焦山、北固山,其中对镇江的山雄水险的军事要地作了描写,并用一篇长赋讴歌当时的金山胜景。

第一百一十二回中又写宋兵克城后,再取丹徒。

第一百一十九回写到宋江等归朝受封,李逵授“镇江润州都统制”,一起当上了宋朝统治镇江地方高级军事长官。

可好景不长,在一百二十回中写到奸臣用毒酒陷害宋江后,竟连夜使人往润州唤取李逵,骗其喝下毒酒,再告以实情。

梁祝传说与“华山畿”故事渊源考

梁祝传说与“华山畿”故事渊源考

梁祝传说与“华山畿”故事渊源考作者:王宁邦来源:《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1年第01期摘要:“华山畿”故事流行于六朝。

古今多认为梁祝传说与“华山畿”故事存在附会。

《乐府诗集》所载“华山畿”故事存在错误,学界对故事的认识亦存在诸多误区。

“华山畿”之“华山”为镇江句容的宝华山。

梁祝传说起源与“华山畿”故事并无关联。

关键词:梁祝;华山畿;华山;宝华山中图分类号:J8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21)01-0063-07关于梁祝传说的由来,学界多认为其与六朝时期著名爱情民歌“华山畿”故事存在关联。

考证表明,古人记录的“华山畿”故事存在错误,“华山畿”之“华山”为镇江的宝华山;梁祝传说与“华山畿”故事是独立发展的,二者之间不存在承袭或附会。

一、“华山畿”爱情故事“华山畿”故事由来已久,主要叙写年青男女爱情故事,生前未成连理,死后家人安排二人合葬的传奇故事。

今所见“华山畿”故事,最早出自宋代郭茂倩(1041-1099)《乐府诗集》:《古今乐录》曰:“《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

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

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

母问其故,具以启母。

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

少日果差。

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

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

’母从其意。

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

女曰‘且待须臾。

’妆点沐浴,既而出。

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棺应声开,女遂入棺。

家人叩打,无如之何。

乃合葬,呼曰‘神女冢’”。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闻欢大养蚕,定得几许丝。

所得何足言,奈何黑瘦为?夜相思,投壶不停箭,忆欢作娇时。

……长鸣鸡,谁知侬念汝,独向空中啼。

腹中如乱丝,愦愦适得去,愁毒已复来。

[1]《古今乐录》为南朝陈沙门智匠所辑,原书已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说典故:镇江宝华山传说
这个民间传说,给人们一个启示:任何事都不能违拗生态规律,破坏生态环境!
传说,乾隆很小的时候,祖父康熙和父亲雍正就分别告诉过他,佛门最讲究的就是戒律,而句容的宝华山乃是天下律宗的第一名山,可是他们因种种原因,都没能去成,深为遗憾。

所以乾隆初下江南时,就亲临宝华山,想替圣祖和先皇了这个心愿。

乾隆爷决定亲自来听戒,和尚们便把讲经台设在了隆昌寺的庭院里。

乾隆爷坐在那里从早上听到下午,连中饭都忘了吃。

当大律师(律师即方丈)结束讲经时,人们忽然发现,庭院里居然多了一群野鸡、百灵、八哥之类的飞禽,还多了一大群毛绒绒的金丝鼠,仿佛都是来听经的。

乾隆爷的手下惟恐这些小禽兽惊动了圣驾,想把它们赶走,乾隆爷却不让,并伸出双手,对着这些金丝鼠柔声唤道:"来,来,朕是不会伤害你们的。

"
说来也怪,这些金丝鼠居然纷纷把乾隆爷团团围住,有的舔他的手指,有的扯他的龙袍,和他十分亲热。

乾隆爷虽然在皇宫里有几十条名贵的哈巴狗,却没有一条能如这些金丝鼠淘气和可爱。

大律师告诉乾隆爷,这些金丝鼠是宝华山的一宝,不但从来不糟蹋隆昌寺的粮食、衣物和经书,还经常帮助和尚们清理寺院屋瓦上的野草、落叶等。

乾隆爷听后有点不信,他派人从寺中的粮仓里抓出一把白米,撒在地上,喂这些金丝鼠。

谁知这些金丝鼠不但不领情,还冲着那人龇牙咧嘴,以示抗议。

最后,这些白米全被它们衔进了粮仓。

乾隆爷大喜,当即题诗一首,其中就有"庭落禽听呗,库来鼠守粮"之句,以对这些金丝鼠进行嘉奖。

事后,乾隆爷赏赐了宝华山许多钱物,并向大律师提出一个要求:"请送给朕几只金丝鼠带回京城,好与联时时作伴。

"
大律师微微一笑,说:"皇上,万事俱有缘,就不知这些金丝鼠肯不肯听旨了。

"
乾隆爷当即对这些金丝鼠说道:"你们愿不愿随朕进京,尽享天下应享之乐?"可是他连唤数声,这些金丝鼠不但不肯上前,反而连连退缩。

乾隆爷老大不高兴,道:"天下之人对朕所言,无不趋之若鹜,你们怎么这般不识抬举?来人,替朕逮上几只,关进笼子,送进京城!”
谁知金丝鼠们听了乾隆爷这话,只只须毛倒竖,口儿大张,做出随时准备咬人的样子。

大律师双手合十,道:"皇上,江南的甜橘到了江北,便成苦枳,这些金丝鼠世世代代居住在宝华山中,和我们这些山僧作伴惯了,您就别再为难它们了吧。

"
乾隆听罢,仰天长叹:圣祖和先皇啊,宝华山果然名不虚传,就连隆昌寺中的金丝鼠都被调教得如此有道行,更别说天下来隆昌寺受戒的僧人了!
从此,乾隆爷每次下江南,行程再紧,都要亲登宝华山,一来
听听大律师讲经戒,二来会会那些可爱的金丝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