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的联系观
辩证法的联系观

(1)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 式来认识事物。
(2)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 考虑产业结构、环境等诸多要素。 (3)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的有序性,精心 组织、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 (4)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断优 化组合影响经济发展的各要素,以实现系统的 更大功能。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
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 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分)企业知名品牌 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企业知名品牌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方 式。(3分)
材料2: 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 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 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宝总 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 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 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速度是 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 现这一目标?
(3)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 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 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 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2011•安徽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 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 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 品牌是国家形象的名片 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奔驰轿车,人们会联想到德 国制造业的高品质;提到海尔电器,人们会联想到中 国商品的高性价比„„知名品牌不仅能使企业盈利, 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这表明企业知名品牌在提 升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作用。 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打造企业知名品牌 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8分)
辩证法联系的观点

辩证法联系的观点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辩证法的基本概念
2.辩证法的核心观点:联系
3.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4.联系的客观性和方法论意义
5.结论:辩证法联系观点的重要性
正文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是一种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反对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在辩证法的众多观点中,联系观点是最为核心和基础的。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这种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性指的是所有的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例外。
多样性则指的是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辩证法强调联系的客观性,即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事物本身的联系出发,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违背事物的内在规律。
联系的观点在方法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要全面地、综合地看。
同时,认识事物也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总的来说,辩证法的联系观点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1页共1页。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指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联系观的概念、内涵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联系观的概念联系观是指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观点。
联系观是一种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方式,它认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发展变化的。
联系观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观的内涵联系观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2.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需要依赖其他事物的条件和因素。
没有其他事物的存在和作用,事物自身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
3.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影响彼此的发展变化。
相互作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事物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内在的联系和变化。
4.联系的多元性: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元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联系的多元性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联系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联系观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联系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自然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联系观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比如在生态学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整体的影响。
2.社会科学领域: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联系观强调了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比如在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经济领域内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哲学思维方式:联系观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辩证法联系的观点

辩证法联系的观点
摘要:
1.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辩证法中的联系观
3.联系观的实际应用
正文:
一、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方法,它主张从联系、发展、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这种变化是由事物内部矛盾推动的。
因此,辩证法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矛盾。
二、辩证法中的联系观
在辩证法中,联系观是其核心观点之一。
联系观主张事物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还体现在事物之间的间接联系。
更重要的是,联系观强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非外部强加的。
三、联系观的实际应用
联系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社会科学领域,联系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
在自然科学领域,联系观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然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自然规律。
辩证的联系观

学以致用
单项选择题
发展是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但又不
是事物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向
前、向上的,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不断推
陈出新的运动状态。上述论断揭示了事物
的
A、存在方式
B、发展过程
C、发展实质
D、惟一特性
学以致用
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回答3-4题。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发展
含义 宇宙中一切事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 新事物产生, 区 不同 物变化和过程 状态或性质的改变 旧事物灭亡
别
特点 不同
作为物质的 存在方式,
是一般的变
化
侧重于状态、性
质的改变,既有
上升、向前、进
步,也有下降、 向后、退步
指明事物中 上升的、向 前的、进步 的变化
联系1 都承认运动,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凝固不变
真正的标准是只看它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 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新 旧事物
A、新中国的成立
B、经济全球化
E、千年虫
C、基因工程 D 航天技术
F、疯牛病 G 、机器人抢险 H 、“大锅饭”观念
(ABCDG)
(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方法论: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点看问题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荀子认为:“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 无端也”这一观点( ) A、否定了事物的运动、变化 B、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C、否定了事物与运动不可分 D、否定了物质运动的普遍性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观原理: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食物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对应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Ⅰ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⑴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于整体⑵整体是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的状态和功能又影响着部分Ⅱ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对应方法论:用综合的思维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应方法论: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Ⅱ要懂得做好量变的准备工作、在适当的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推进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不断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和考验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多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对应方法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要果断抓住十几,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发展,善于抓住基于,才能赢得主动。
坚持适度原则,做事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注重量的变化,学会优化结构。
(排列次序变化出现)【注】量变到质变的两种形式:①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②排列次序的变化引起质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规律or对立统一规律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时间诶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1.矛盾: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比较
通过比较两种方案的各种优缺 点,就可以找到更具实效性的 选择。
分析
分析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 如何与司局内外部要素相互作 用,洞悉其发展规律。
预测
通过联系观的透彻应用使我们 能够更好地预测某些事物的发 展。
联系观对问题解决的启示
1 综合思考
相信任何问题都有多个解 决方案,想方设法地用联 系观解决它们。
2 形成系统思维
每个试图解决问题的人都 应该尝试将其问题放入较 大的背景中考虑。
3 紧密结合实际
通过比较历史变革与当前 变革,得出结论并适用于 未来。
从联系观角度分析实际案例
地铁发展
地铁建设在推动人们步行方式的 改变,之前没想象中,则影响了 城市的大局观。
高楼建筑
当大楼规划时需要思考人群的需 求,如让他们的日常交通和活动 更便利。
工作生产力
工作环境影响生产力,確保工作 效率的关键就在于创立一种紧密 联系的环境。
联系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生产力提升
联系观层级增加生产力,助力创新和进步。
2
展现社会发展
联系观可以清晰地揭示一个社会的创新状态和合案就越明显。
总结与展望
主要论点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诸多问题。
联系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存在都是相互联系
理论依据
2
的整体,反映在联系观中,即所有事物 都是相伴而生的。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深刻哲学根源之
一,它揭示了世界本质上存在的联系和
相互作用。
3
概念贯穿
联系观融入了唯物辩证法的生产、科学、 哲学和许多心理学阐述中。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中,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事物的内部联系与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联系观原理的内涵、联系观原理的重要性以及联系观原理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联系观原理的内涵联系观原理指的是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通过事物内部的各种矛盾的相互联系与作用而实现的,即事物内部各个方面之间、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而实现的。
联系观原理不仅强调了事物内部因果联系的普遍性,还关注了事物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联系观原理的重要性联系观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它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联系观原理帮助人们把握事物的全面性和复杂性。
事物内部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作用影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只有通过联系观原理,才能全面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其次,联系观原理可以帮助人们把握事物的辩证统一性。
事物的各个方面既存在着相互矛盾,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从辩证统一的角度看待事物,才能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
最后,联系观原理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深入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与作用,才能找出改革和发展的路径,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三、联系观原理的运用联系观原理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在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中,需要通过联系观原理去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其次,在实践中,要站在联系观的基础上,积极掌握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系统思考和综合分析。
同时,在指导社会工作和实际操作中,要通过联系观原理去寻找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 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②方法论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区别与联系原理:
方法论要求:
→ 整体与部分的区别:整体居于主
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 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 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 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 体。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相互联系、 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方面
(2)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活动二
社会调查 生活中的重金属污染 2010年12月6日,山东超威电源江苏滨海分公司被有关媒体以《超威江苏滨海再现铅污染 阴影,多名孩子现中毒症状》为题进行了爆光,称其造成了当地严重的血铅污染。引起 了人们强烈的关注,我班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生活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 同学搜集的材料摘录如下:
体验高考
(2010年江苏30).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
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
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
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
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从哲学上看,
这表明 ① 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A
② 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唯物辩证法专题
亭湖区教育局教研室 张志红 2009年3月
唯 联系观
物
辩 发展观 证 法 矛盾观
概念原理
核心原理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
①联系的含义:
②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
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
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活动一
1.传说宋朝时,一次皇宫失火, 宫殿和亭台楼阁都化为墟,大臣 丁谓奉命主持重建。
2.要在短期内清理堆积的废墟垃 圾,运输木材和石材,还需要准备 大量的新土,时间不够怎么办?
3.丁谓想出一个巧妙的方法: 从施工现场向城外挖一条大沟, 挖出的新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 备用。
4.然后从城外把河水引入沟 内,使之成为一条人工河,用 来运输建筑用的木材和石材。
材料二、据专家们介绍,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摄入重金属。一 是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导致食品中重金属超标。如2010年9 月天津的东丽区、西青区和武清县的小麦中镉和锌超标事件等。二是食品在加工或贮藏 过程中受污染。三是通过日常用品“吃”进去重金属。(第七小组提供)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 整体,统筹全局,选 择最佳方案,实现整 体的最优目标,从而 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 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 果。
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
→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
作用,搞好局部,用 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
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的发展。
材料三、2010年,我国有关部门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进行了一项涉及我国15个城 市儿童铅中毒的调查。在被调查的1.7万名0至6岁的儿童中,平均铅中毒率为15.65%, 这就是说,我国城市中的儿童,每100名中就有15名以上的儿童铅中毒。此次调查结果显 示,随着年龄增大,儿童铅中毒率呈上升趋势。铅中毒可对人体的多种脏器造成伤害。 更为严重的是铅中毒可使孩子的大脑细胞受损。导致智力低下、甚至昏迷。(第八小组 提供)
材料一、2010年11月11日,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辛安店吴家林村村委会邀请山东省 职业病防治医院对吴家林村大部分留守老人、儿童进行体检,共计145人。145人中血铅 超过国际铅中毒标准(等于或大于100微克/升)的有121人,尤以儿童最重。村民称是山东 超威电源公司的蓄电池厂造成的。 (第二小组提供)
体验高考
2、(07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宁夏卷23题) 农 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 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 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 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 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5.完成运输任务后,把沟里 水排空,将剩下的废弃物及垃 圾统统填入沟内,重新平整为 平地。
统筹安排,优化目标
6.这个施工方案节约了人力 物力,缩短了工期,工地秩序 井然,都城交通和百姓生活没 受影响。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从实践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方面
从认识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
整体和部1分、的系关系统,的在一含定义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这里A.的整“2体一、和定系部意分义统的上的关”系的基也含本就义是应特系是征统( 和)要素的关系
BC..这整里体强和整凋部了分体整的性体关、系部包分括和着系系统统、和要要素素的之关间系的是关一系致的 D.这里强有调了序整性体、部分与系统、要素的关系有共同点
③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
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①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②方法论要求:1、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反对用主 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2、具体事物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 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请2()同3日学)常思这生考则活:材中(料我1对)们我上的们述哪有材些何料行启说为示明也?了可什能么带?来重金属污染?
易混知识
联系的多样性与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与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体验高考
1、(07高考政治江苏卷第10题)中共中央多次强 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 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 上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
响到部分。
聚焦高考
联系观
10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09年: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08年:联系的客观性;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成语点击
田忌赛马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的顺因序还为,是田就原忌可来调以的整转马、败,优为只化胜是了。调系为换统什了的么出结?场构
③ 整体的功能状态极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 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② ③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