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荆州闲话“大意失荆州”[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大意失荆州_400字

大意失荆州_400字

大意失荆州_400字
生活,学习就象是一条小河,拍打着朵朵浪花,充满乐趣,摘朵浪花送给你,让你一起分享我的"苦恼"。

一,一字之差。

星期二早晨,天气还算不错,可老师却安排了默写古诗。

我们只得拿起故事摘记本,声情并茂的背起了古诗,悠闲自得。

时间可真如流水一般飞快,10分钟转眼飞逝,同学们这下紧张了,刚才的轻松跑到了九霄云外,人人都想多看几眼那古诗。

默写开始了,我瞥了一下同学们,只见有的挠头搔耳,苦思冥想;有的探着脖子,两只眼贼溜溜的;有的同学则是奋笔疾书,不采取任何行动,应该是把古诗背的滚瓜烂熟了吧。

我嘛,还算顺利,没遇到"拦路虎",一会儿,就默写完成。

我胸有成竹的走上去,断定自己一定会100。

轮到我了!我兴奋地等待着,幻想眼前出现了一个100分正在向我招手。

"95",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声。

我一听,以为是别人的。

可一看,天啊!黄色的纸上,一个鲜红的95,我的心情一下子从崖上跌到了谷底,这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

抱着本子回到座位,仔细检查,原来是"尽"写成了"进",我立刻象泄气的皮球,彻底焉了,诶,就因为一个大意,而失去了"荆州",真是骄兵必败啊!
好后悔啊!。

大意失荆州_小学作文

大意失荆州_小学作文

大意失荆州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大意失荆州,感谢您的阅读!
这一个多星期,我读了一本少儿版的《三国演义》,刘备的二弟叫关羽。

关羽英勇善战,打过很多胜仗: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等。

但是在一次战斗中,关羽却失败了,还丢了性命。

关羽那么英勇善战的大将怎么会失败呢?
详情是这样的:孙权送关羽一件新战袍,关羽以为孙权害怕自己了,他就把荆州大军调走了,只留下了几个小分队来看守荆州。

孙权听到这个消息就来偷袭打下了荆州。

关羽带着一只小分队逃向麦城。

不料半路又中了孙权的埋伏,关羽最后也被杀害了。

关羽不仅丢了荆州,还丢掉了性命,这都是因为大意轻视别人造成的。

生活中,我因大意做错题而考的不好,爸爸由于大意忘关煤气,差点造成爆炸事件,所以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大意。

别以为是一个小问题,如果养成大意的坏习惯,什么事情也办不好。

马虎失街亭,大意失荆州

马虎失街亭,大意失荆州
忽一日,有人从江东驾小舟而来,直至寨前。小校引见关平。平视其人,方巾阔服,臂挽青囊,自言姓名: “乃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佗,字元化。因闻关将军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来医治。”平曰:“莫非昔日医 东吴周泰者乎?”佗曰:“然。”平大喜,即与众将同引佗入帐见关公。时关公本是臂疼,恐慢军心,无可消遣, 正与马良弈棋,闻有医者至,即召入。礼毕,赐坐。茶罢,佗请臂视之。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视。佗曰: “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 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佗曰:“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 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 线缝其口,方可无事。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令设酒席相待。公饮数杯酒毕,一 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
关羽大意失荆州
典故概述
演义原文
关羽当时远征樊城,荆州空虚。曹操采纳司马懿之计,一面调五万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联结东吴,叫孙权 暗袭荆州。那时,东吴守将是大将吕蒙,很厉害。关羽为防吕蒙,留下重兵防范,吕蒙难攻。这时,陆逊献计说: ‘关羽自恃英勇无敌,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将军辞职,关羽一定中计。’吕蒙依计而行,关羽果然中计,便把荆 州重兵调来攻打樊城。结果,吕蒙率吴军攻破荆州。关羽被迫走麦城,结果被吴军设计俘虏并杀害。
却说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进;一面令辛毗、孙礼二人领兵五万,往助曹真。二人奉诏而 去。且说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出关下寨,请先锋张郃至帐下曰:“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 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今必出军斜谷,来取郿城。若取郿城,必 分兵两路,一军取箕谷矣。吾已发檄文,令子丹拒守郿城,若兵来不可出战;令孙礼、辛毗截住箕谷道口,若兵 来则出奇兵击之。”郃曰:“今将军当于何处进兵?”懿曰:“吾素知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 城,名列柳城: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诸葛亮欺子丹无备,定从此进。吾与汝径取街亭,望阳平关不远矣。亮若 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彼若回动,吾提兵于小路击之, 可得全胜;若不归时,吾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俱以兵守之。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吾擒矣。”张 郃大悟,拜伏于地曰:“都督神算也!”懿曰:“虽然如此,诸葛亮不比孟达。将军为先锋,不可轻进。当传与 诸将:循山西路,远远哨探。如无伏兵,方可前进。若是怠忽,必中诸葛亮之计。”张郃受计引军而行。

[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大意失荆州读后感

[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大意失荆州读后感

[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大意失荆州读后感【--朋友&聚会祝福语】大意失荆州的故事相信各位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讲的就是关羽,读了之后,感慨呀!大意失荆州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关羽大意失荆州》。

关羽这个名字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他可是三国时响当当的人物。

他武功盖世,可最后却功亏一篑,这是为什么呢,这都和他失荆州有关。

当年关羽驻守在荆州,他骄傲自大,蛮横无理,使得孙刘关系进一步僵硬。

他不但蛮横的拒绝了孙权儿子的求婚,还抢了孙权湘关的存粮。

最后由于骄傲大意,丢失了荆州。

致使他败走麦城丢了性命。

总结关羽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骄傲自大。

任何人都不能骄傲自大,否则最后必然失败。

关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就是因为他骄傲自大不尊重他人,如孙权,陆逊,糜芳。

陆逊等人正是利用这一点让他得意忘形失去了警惕防范,借机攻杀他,占领了荆州。

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骄傲过,都因此而失败过。

我们不能像关羽那样,骄傲自大,否则必定重蹈覆辙!大意失荆州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关羽大意失荆州>。

关羽这个名字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他可是三国时响当当的人物。

他武功盖世,可最后却功亏一篑,这是为什么呢,这都和他失荆州有关。

当年关羽驻守在荆州,他骄傲自大,蛮横无理,使得孙刘关系进一步僵硬。

他不但蛮横的拒绝了孙权儿子的求婚,还抢了孙权湘关的存粮。

最后由于骄傲大意,丢失了荆州。

致使他败走麦城丢了性命。

大意失荆州读后感。

总结关羽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骄傲自大。

任何人都不能骄傲自大,否则最后必然失败。

()关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就是因为他骄傲自大不尊重他人,如孙权,陆逊,糜芳。

陆逊等人正是利用这一点让他得意忘形失去了警惕防范,借机攻杀他,占领了荆州。

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骄傲过,都因此而失败过。

我们不能像关羽那样,骄傲自大,否则必定重蹈覆辙!大意失荆州读后感【3】如果你问我:“最喜爱的书是哪一本?”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三国演义》。

大意失荆州读后感

大意失荆州读后感

大意失荆州读后感说起“大意失荆州”,这可真是一个让人感慨万千的故事。

关羽,这位威震华夏的猛将,却因为一时的大意,丢失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败亡。

每次想到这儿,我都忍不住连连叹息。

想那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威风凛凛,战功赫赫。

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多么的英勇无敌!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怎么就犯下了如此致命的错误呢?在仔细琢磨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眼目睹了一切的发生。

关羽在镇守荆州的时候,起初那可是把荆州守得固若金汤。

他的威名让敌军闻风丧胆,百姓们也对他充满了敬仰和信任。

那时候的荆州,在关羽的治理下,一片繁荣安定的景象。

集市上热闹非凡,人们来来往往,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城墙上的士兵们精神抖擞,时刻保持着警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羽的骄傲情绪逐渐膨胀。

他觉得自己天下无敌,对敌军的威胁渐渐掉以轻心。

当曹军和东吴的孙权暗中勾结,准备对荆州下手的时候,关羽却没有察觉到丝毫的危险。

有一次,关羽决定出兵攻打曹军,把大部分的兵力都带走了。

这时候的荆州城,防守变得十分空虚。

而关羽却自信满满,觉得即使这样,也没人敢来打荆州的主意。

我仿佛能看到关羽在出兵前那自信的神情,他大手一挥,豪迈地喊道:“区区曹军,何足为惧!待我前去,必能大胜而归!”他的士兵们也被他的豪情所感染,个个热血沸腾,跟着他就冲了出去。

可是,关羽万万没有想到,东吴的吕蒙早就瞅准了这个机会。

吕蒙带着士兵,悄悄地逼近了荆州。

他们打扮成商人的模样,瞒过了荆州的守军。

当他们进入荆州城后,立刻露出了真面目,迅速占领了各个要害部位。

而此时的关羽,还在前线奋勇杀敌,对后方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当他得到荆州被夺的消息时,整个人都懵了。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大本营怎么就这么轻易地被敌人给占了。

我能想象到关羽当时的愤怒和懊悔,他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通红,“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他的吼声在空旷的战场上回荡。

大意失荆州读后感

大意失荆州读后感

大意失荆州读后感说起“大意失荆州”,那可真是一个令人感慨万千的故事。

关羽,这位威震华夏的猛将,却因为一时的疏忽,让荆州落入敌手,自己也落得个败走麦城的结局。

关羽的威名,那是没得说。

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彰显着他的英勇和智慧。

在战场上,他宛如战神一般,令敌人闻风丧胆。

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怎么就犯下了如此致命的错误呢?我仔细琢磨了这个事儿,觉得关羽的失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太自信了。

自信本来不是坏事,可过度自信就容易出问题。

他觉得自己战无不胜,觉得荆州城坚不可摧,对东吴的威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就拿东吴的吕蒙来说,人家那可是用了心思的。

吕蒙装病,让陆逊接替自己,陆逊又故意写信吹捧关羽,把关羽捧得飘飘然。

关羽一看,这东吴的将领都是些小角色,不足为惧,于是就把防守荆州的兵力抽调去攻打樊城了。

咱就说这打仗,哪能这么轻敌啊!可关羽就这么干了,他一心想着在樊城建功立业,却没想到自己的后院起火了。

我想起有一次自己参加考试的经历,和关羽这事儿还有点相似。

那是一次挺重要的考试,我平时成绩都还不错,所以考前就有点飘了。

觉得这考试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根本没认真复习。

考试的时候,我也是做得飞快,觉得题目都太简单了。

结果成绩出来,傻眼了,好多不该错的地方都错了,分数比我预期的低了好多。

当时我那个后悔啊,就跟关羽丢了荆州后的心情估计差不多。

我这才明白,不管自己有多厉害,都不能轻视任何一个问题,都得认真对待。

关羽丢了荆州,不仅让蜀汉失去了重要的战略要地,也对整个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自己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再想想我们生活中,其实也经常会有因为大意而犯错的时候。

比如说出门忘了带钥匙,做饭忘了关火,工作中疏忽大意导致出错等等。

这些看似小小的失误,有时候也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关羽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哪怕自己已经很有经验,很有能力,也不能掉以轻心。

初二叙事作文:大意失荆州

初二叙事作文:大意失荆州

大意失荆州“骄傲自满”是人类的老朋友了,从古到今,它一直是改写历史的“神笔”,打败人类的“武器”。

——题记东汉后期刘备自立为王后,封了五虎大将。

镇守荆州的大将关云长居五虎之首。

由于他智勇双全,战功卓越,越来越刚愎自用,骄傲自负。

此时,孙、刘两方为了荆州搞得关系紧张。

一日,诸葛瑾前来见关羽,想让孙权的儿子与关公的女儿结成婚姻,而关公听后,却忘记孙明的八字方针,结怨东吴,终于使蜀吴联盟破裂,致使吴魏相联共谋荆州。

现代樱子的学习一直不错,而最近这几天又考得特别好。

数学100分,英语100分,科学100分,语文95分。

接二连三的喜悦让樱子觉得有些飘飘然了,照这样的局面发展下去,这个月的班级第一非我莫属。

一想到这,樱子的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欢乐。

她开始看不起周围的人,忘记了“孤芳自赏,骄兵必败”带来的后果。

东汉后期关羽受孔明之命攻打樊城,屡战屡胜,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名大震,华夏皆惊。

而此刻,曹军正与孙权商量。

让孙权命令大将吕蒙去荆州。

吕蒙回到陆口,见荆州兵马严阵以待,便设了一计,托疾辞职,把陆口交给陆逊把守。

现代樱子的考运真是好,在接下来的三次小测、听写中,居然全数答对,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尔后,樱子开始浮躁起来,她认为自己的智慧50%以上是父母遗传——樱子的父母都是博士后。

东汉后期关公所担心就是这位守将吕蒙。

如今听说吕蒙病危,他信以为真,不以江东为忧,尽起荆州兵马,赴樊城调用。

出师前,糜芳、博士仁两位先锋官由于饮酒疏忽,致使账内起火,云长没有团结,宽容他俩,撤了他俩的先锋官,重。

大意失荆州读后感

大意失荆州读后感

大意失荆州读后感“大意失荆州”这个典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关羽一时的疏忽,导致了荆州的失守,最终给自己带来了致命的后果。

每次读到这段历史,都让我感慨万千。

想当年,关羽威名赫赫,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

那是何等的威风!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豪杰,却因为自己的大意,落得个败走麦城的下场。

荆州,那可是兵家必争之地。

对于蜀汉来说,荆州的战略意义极其重大。

关羽奉命驻守荆州,责任重大。

一开始,他把荆州守得是固若金汤。

可随着一连串的胜利,关羽有些飘飘然了。

他觉得曹军不过如此,自己天下无敌。

这种骄傲自满的情绪,逐渐让他失去了应有的警惕。

当东吴的吕蒙装病,陆逊示弱的时候,关羽竟然没有察觉到一丝一毫的异样。

他把大量的兵力调去攻打樊城,后方空虚。

而吕蒙则趁机白衣渡江,轻而易举地拿下了荆州。

我想起自己曾经也有过类似因为大意而吃亏的经历。

那是一次学校组织的知识竞赛,我平时成绩不错,对这次竞赛也是信心满满。

在准备阶段,我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认真复习,心里想着凭自己的本事,应付这次竞赛绰绰有余。

比赛那天,我一开始做得很顺利,题目都感觉挺简单的。

心里还暗自得意,觉得自己的判断没错,不需要那么辛苦复习也能取得好成绩。

可没想到,后面的题目越来越难,而且题型也变得更加灵活多变。

我这才发现,自己好多知识点都掌握得不够扎实,因为大意,很多本该会的题目都答错了。

当时的我,就像关羽失去荆州时那样懊悔不已。

看着其他同学认真思考、奋笔疾书的样子,我心里那个着急啊!可再着急也没用,自己种下的苦果只能自己咽下去。

最终,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名落孙山。

那时候的心情,真的是糟糕透顶。

我不停地自责,后悔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大意,如果能认真准备,结果肯定不是这样。

从那以后,我就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能重蹈覆辙,不能再因为大意而错失机会。

就像关羽因为大意失去了荆州,失去了自己的性命,也给蜀汉的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时的大意而犯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意失荆州-闲话“大意失荆州”[散文
欣赏]
闲话“大意失荆州”
陈宣章
“大意失荆州”是多少年来众所周知的“定论”,其实不然。

首先,荆州是战略要地。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按照诸葛亮“隆中对”,刘备要统一天下必须夺取荆州和益州,“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表死后,曹操占领襄阳县、当阳县、江陵县与整个南郡。

曹操收降刘表小儿子刘琮,南郡首县江陵被周瑜占领后,襄阳县无所隶属,不得不县升格为郡。

赤壁之战后,江陵及几个其余的县落入周瑜之手;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

南郡只剩下襄阳等县尚在曹军之手。

刘备则上表给汉献帝,荐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为荆州刺史,又派兵以刘琦名义征服四个太守,赵范不可靠,由赵云做桂阳太守,其余三个
太守未更动。

如果没有周瑜火烧赤壁,刘备与刘琦不足两万的兵力早就被曹操的几十万兵消灭。

刘琦病故,刘备叫部下公推他为“荆州牧”。

油江口在江陵对岸,孙权曾经同意刘备驻扎。

油江口原属武陵郡孱陵县,是刘琮地盘。

刘备筑新城,取名“公安”。

孙权除了救刘备以外,又把年轻的妹妹送他当“续弦夫人”。

结果这位老妹婿竟然一举”偷”得四个郡: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孙权只获得一个半郡:江夏与半个南郡;曹操占领一个半郡:南阳与半个南郡。

刘备还“借”了孙权的南郡油江口。

赤壁之战最大的得利者是刘备。

刘备入川时,马步兵五万,庞统为军师、黄忠为前部、魏延为后军,自与刘封、关平在中军。

诸葛亮总守荆州五郡;关公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拒襄阳要路,当青泥隘口;张飞领四郡巡江;赵云屯江陵,镇公安。

周瑜死前,曾从江陵专程去见孙权,建议:1。

请孙权批准他与奋威将军孙瑜
西征刘璋与张鲁,事成后留孙瑜守益州与汉中,和马超结援。

2。

请孙权与他由南郡共取襄阳,对曹操进迫。

孙权批准后不久,周瑜去世,鲁肃接管江陵。

南郡太守程普继任。

攻取益州的计划因鲁肃不赞成而作罢。

注:当时,名义上的官员与实际控制地区有差异。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

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

’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

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

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也就是以湘水为疆界,重新划分荆州各郡:孙权把南郡送给刘备,刘备把长沙、桂阳送给孙权。

关羽接防江陵,程普回任江夏太守。

这就是孙权对刘备第一次翻脸:刘备的荆州四郡被夺了三郡,而且孙权任命了三郡太守。

其中长沙与桂阳是望风
投降,此时赵云已不在桂阳,零陵太守郝普不肯投降被攻破。

刘备亲自由益州赶到公安,派关羽与鲁肃、吕蒙对敌。

孙权亲自赶到陆口,坐镇指挥,派鲁肃带一万人进驻益阳。

于是发生了鲁肃与关羽“单刀赴会”。

曹操听说孙、刘相拚,下命令进军汉中收拾张鲁,准备进一步攻取益州。

于是刘备主动向孙权让步:荆州、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要孙权交换南郡。

双方言归于好,荆州问题暂告解决。

其实,军师庞统身故后,孔明曰:“既主公在涪关进退两难之际,亮不得不去。

”亲自统兵入川,先拨精兵一万,教张飞部领,取大路杀奔巴州、雒城之西,先到者为头功;又拨一枝兵,教赵云为先锋,溯江而上,会于雒城。

孔明随后引简雍、蒋琬等起行。

而留文官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将糜芳、廖化、关平等辅佐关羽守荆州三郡。

此时,荆州兵将被调走许多,荆州重任全部交给关羽。

关羽失荆州绝非“大意”。

1。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称万人敌,为世虎臣。

然刚而自矜。

”他不但对外骄横,连蜀国的武将没有一个放在眼里。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这里可见:对于关羽的骄矜,刘备、诸葛亮都是采取放纵忍让的态度。

2。

关羽孤军在荆州,北有曹操,东有孙权,理应联吴抗魏。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相反,曹操采取分化瓦解政策:“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

曹公遣于禁助仁。

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

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梁、郏、
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

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曹公从之。


3。

关羽对部下蛮横轻视。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

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糜芳是刘备糜夫人的哥哥、南郡太守,竟然被逼叛变。

4。

关羽北敌曹操,“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

”但是自己的家园起火,“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吕蒙、陆逊看透了关羽毛病,设置连环计蒙蔽关羽,使之头脑膨胀,乘虚偷袭荆州,导致三郡失陷。

5。

关羽留守荆州时,大致48岁左右;219年失荆州时,年纪已经60岁。

而和关羽长期对峙的东吴经历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代人。

东吴的实力远远超过关羽,只是因为主要敌手是曹操,才采取联蜀抗魏。

而关羽偏偏要轻视、藐视、敌视东吴,自取灭亡。

6。

从关羽攻樊城、失荆州到兵败身亡,蜀国至少有半年时间救援关羽,但是却没有增援。

关羽拒绝孙权联姻后,诸葛亮说:“荆州危矣!”可是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关羽攻打樊城,并没有如“隆中对”所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相反,初战告捷,诸葛亮也胜利冲昏头脑,丧失救助时机。

毛泽东说:“关羽是愚蠢的,可悲的”邓公说:“诸葛亮用人是讲手段的,但对关羽就非常迁就甚至不讲原则,助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故后来铸成大错。


其实,刘备手下留守荆州最佳人选是赵云:跟随刘备仅次于关羽张飞;对刘备忠心耿耿;长坂坡救甘夫人与刘禅,出生入死;武艺高强,胆略超群,心细
智勇;头脑清醒,始终坚持联吴抗魏方针。

就在刘备讨伐东吴,诸葛亮都不敢阻拦时,赵云当面直谏。

可是,刘备一直不信任、重用赵云。

错用关羽,不仅使他失了荆州宝地,也导致了蜀国最后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