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水稻生育期基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节点
早稻育秧需抓好分段培管粮油,病害防治

早稻育秧需抓好分段培管粮油,病害防治“秧好一半稻”。
早稻育秧直接影响早稻产量,事关全年粮食生产开局。
针对水稻秧苗生育特点,早稻育秧要具体抓好三个阶段的管理。
第一阶段:扎根现青期,即芽谷下泥至秧苗不完全叶长出。
培管的重点是管好水分,保证通气供氧,促芽谷扎根竖针,保证一播全苗。
无论哪种育秧方式都要坚持湿润而不淹灌,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
如遇一般低温寒潮,露地秧只加覆盖物,不必灌水上秧厢。
如遇暴雨时,为防打翻、冲走芽谷,可事先灌满厢水,但暴雨一过,应立即排干。
此期应抓好绵腐病的防治,药剂可选用硫酸铜、敌克松等。
第二阶段:现青至三叶期,即秧苗扎根现青后至长出3片真叶。
培管的重点是育苗,防倒芽、溶芽和死苗。
芽谷现青后,秧苗抗寒力逐渐减弱,2至3叶期秧苗抗寒力最弱,俗称“断奶期”。
此时是防止烂秧的关键时期,在培管上首先要调节好秧田的水气关系,以水保温。
有孔地膜秧可不揭膜,只保持厢面湿润;无孔地膜秧,齐苗后在阴雨天和夜晚要密封保温,晴天预计膜内温度可能超过30℃时,要在上午9时左右揭开地膜两头,通风降温;露地秧在二叶前一般不必灌深水,只加覆盖物。
进入二叶期后,晴天灌浅水上秧厢,天雨放干沟水,低温寒潮来临前灌深水护苗,寒潮过后,逐日降低水位,防生理失水和青枯死苗。
其次,适时施好以腐熟人畜粪为主的“断奶肥”,秧龄短的可在一叶一心期施用。
同时注意施药防治烂秧。
撒播在三叶期以前田间半沟水,阴水田放干水,秧苗到二叶一心时,应及时防治杂草并进行移密补稀。
第三阶段:三叶期后,即秧苗长出三片真叶至移栽前。
培管重点是主抓壮苗。
一是亩用尿素5至6公斤施提苗壮苗肥。
二是浅水灌溉,既要防脱水,又要防止深水淹苗。
秧田灌水,中苗带土秧以保湿旱育秧为主,稀播洗插秧,秧龄短的三叶期后可灌浅水,秧龄长的干湿交替控制生长,拔秧前再灌水到底。
三是施好“送嫁肥”,洗插秧在移栽前5天左右,带土秧在移栽前2至3天施用,每亩施尿素2至3公斤。
撒播则应重施分蘖肥。
水稻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水稻生产管理基础知识一、水稻生育期水稻的生育期一般为120-140天左右。
根据不同阶段生育特点,主要可以分为生长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时期。
生长期:一般为种子萌发至二、三叶完全展开的时期,即从播种后5~10天至15天左右。
主要特点是,幼苗迅速生长,根系增长迅速,初期生长迅速,日增长率较高,生长状况较稳定。
分蘖期:两叶及两叶以上分蘖至旗叶全展开之间的生育时期,即从15天至35~40天左右。
分蘖期是水稻生长关键时期之一,水稻在分蘖期的增长主要是由分蘖和叶片生长发育引起的,这一时期是穗粒形成与发育的重要阶段。
拔节期:主茎第1节细胞分裂停止至主茎第2节开始分裂之间的生长发育时期,即从40~50天至70天左右。
拔节期是水稻分蘖停止再生的时期,茎秆的许多细胞开始快速分裂,同时,叶片和根系也加速生长。
这一阶段是稻株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的最高峰期。
抽穗期:稻株穗部形成和分化的生长发育时期,即从70-85天左右。
抽穗期的重要任务是花荚的形成和分化,是形成高产主茎的前提。
水稻进入抽穗期后,茎秆高度开始逐渐增长,最高花序的花荚开始形成和分化,茎秆粗度逐渐增加,花序逐日加重。
灌浆期:从颖花开花后开始至稻谷完全灌浆成熟的时期,一般为55~70天左右。
灌浆期是谷粒大小和水分含量调控的关键时刻,稻谷水分占全谷重的80%以上,各项化学成分也在这一阶段发生巨大变化。
成熟期:稻宽叶开始变黄,稻粒开始呈褐色而形成死亡的时期,即从110~125天左右。
稻谷的水分含量要求在12%-18%,坚实度在90%以上。
成熟期稻谷愈合力增强,出现愈合缝,稻茬熟透、脆性降低、易于割取。
二、我国主要水稻产区分布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的河谷平原和三角洲地带是我国水稻主产区。
此外,云南、贵州的坝子平原,浙江、福建沿海地区的海滨平原,以及台湾省西部平原,也是我国水稻的集中产区。
水稻各生育期特点及田间管理关键节点浅析

农技推广59NEW FARMERS新农民NO.26 2019水稻各生育期特点及田间管理关键节点浅析刘凤君(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纪家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 长春 130052)摘 要:本文主要从水稻生长发育过程讲述水稻各生育期特点及各时期田间管理关键节点。
关键词:水稻;生育特点;田间管理关键节点水稻生长发育包括营养生长阶段、营养、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生殖生长阶段。
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发芽期、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营养、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包括穗分化至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期;生殖生长阶段包括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
发芽期:这个时期主要指从种子发芽到第一片叶子长出这段时间。
通常在播种后3d长出。
这一时期主要目标是要苗齐、苗壮。
想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催芽播种;其次要严控播种量。
一般平盘机插秧每盘催芽种100~120g,钵盘育苗每孔3~5粒。
发芽期作物长势的判断依据是水稻出苗的整齐度,出苗整齐有利于水稻苗期管理。
幼苗期:该时期是从第一叶长出到第一个分蘖出现前,是水稻出苗到插秧这一时期,是水稻的秧田期,一般要30d左右,在这一时期中,种根和五片叶子已长成。
水稻幼苗期秧田管理关键是温度、水分管理及苗期恶苗病和立枯病防治。
水稻幼苗期作物长势的判断依据主要进行秧苗素质调查,调查的项目主要有苗高、叶片数、茎基宽、壮苗率等。
返青期:这一时期是水稻插秧到缓苗结束时期,一般7d左右。
这一时期评估水稻长势好坏的判断依据是秧苗的成活率及缓苗时间长短。
决定秧苗成活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是秧苗素质、插秧质量及插秧时的气温等。
所以要想缓苗好、缓苗快应该选择适宜的插秧时期,不能插太早,并且秧苗素质要好,要尽量浅插。
分蘖期:这个时期是从第一个分蘖出现一直到达最大分蘖数为止。
是水稻返青结束到分蘖结束这段时期,一般38d左右。
分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两部分,有效分蘖期一般28d左右,无效分蘖期10d左右。
这一时期是水稻保证棵数的最佳时期,也是保证水稻产量因素每穴穗数的基础。
《水稻全生育期》课件

水稻产生花穗并进行授粉的阶段。
生长期
水稻生长并形成植株的阶段,包括分蘖、分 株等过程。
结实期
水稻结实并成熟的阶段,颗 度范围是多少?
湿度
水稻对湿度的要求 有哪些?
光照
水稻需要多少光照 才能正常生长?
土壤
哪种土壤适合水稻 生长?
四、管理措施
1
水稻田基本管理
土地准备
如何进行水稻种植前的土地准备工作?
施肥
合理的施肥方案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除草剂
如何控制水稻田中的杂草?
七、结语
总结
通过学习水稻全生育期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 好地管理和种植水稻。
展望
未来的研究和技术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 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如何合理管理水稻田?
2
营养管理
水稻需要哪些营养素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3
病虫害防治
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水稻的病虫害?
五、水稻生长规律
1 生长速度
水稻生长速度与哪些因 素相关?
2 生长趋势
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趋势 是怎样的?
3 生长规律
水稻的生长有一定的规 律性吗?
六、水稻全生育期技术措施
种植方法
选择适宜的种植方法对水稻生长起到重要作用。
《水稻全生育期》PPT课 件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了解其全生育期对科学种植至关重要。本课件 将介绍水稻的全生育期划分、生长环境、管理措施以及生长规律,帮助您更 好地了解和掌握水稻种植技术。
一、引言
水稻全生育期的定义和目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二、生育期划分
萌芽期
水稻从种子发芽到幼苗形成的阶段。
浅析水稻育秧及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水稻育秧及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实现农产品丰产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的育秧和栽培管理技术是决定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将对水稻育秧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浅析。
一、水稻育秧技术要点1.选择优质水稻种子:选择种子时要选择品质优良、种质纯正、病虫害抗性强的水稻种子,以保证良种的供应。
2.适时浸种:农户在水稻田中播种前,应进行水稻种子的浸种处理,浸种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能够提高种子的活力和出苗率。
3.秧田整地:育秧田需要平整、疏浚,以便储水,保证田地内有充足的水源。
4.合理施肥:在水稻育秧时,需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水稻生长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
一般来说,可选择有机肥和矿质肥进行混施。
5.控制水位:适时调整水位是水稻育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育秧期,田间积水要保持在5-6厘米左右。
6.做好病虫害防治: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保证秧田的健康生长。
1.合理排水: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气候和土壤湿度情况,及时进行排水工作,以保持土壤湿润程度适宜。
2.定期翻耕:在拔秧后,需要对田地进行一次翻耕,促进土壤通气和根系的再生。
3.科学施肥: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求,合理施肥,做到草根相得益彰。
4.及时除虚秧: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及时除去虚秧,保证良种的生长环境。
5.合理密植:在水稻栽培过程中,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和品种特点,选择合理的栽植密度,保证每株水稻的生长空间。
6.及时病虫害防治:在栽培过程中,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
7.勤浇适时灌溉: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源,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情况,适时进行浇水和灌溉工作。
8.定时收割: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和品种特点,选择合适的收割时间,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对水稻育秧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的浅析,可以看出,科学合理的育秧和栽培管理技术是保证水稻良种供应和生产高产高质量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做好育秧和栽培管理工作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水稻生长的良好环境和高产。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范本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前言稻田灌溉是水稻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水稻生长期间,需要不断地吸收水分,稳定的灌溉系统能够保证水稻生长的均衡发展,并且有效提高产量。
本文将重点讨论水稻不同生育期对灌溉技术的要求。
生育期划分水稻的生育期通常分为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不同的生育期对灌溉技术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将在以下几个部分中详细介绍。
幼苗期幼苗期是水稻生长阶段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灌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尽量避免水分过多,以免病虫害的滋生。
2.灌水的同时要注意排水,以避免积水导致根部缺氧从而影响生长。
3.灌溉的间隔时间应该不要过长,以避免土壤中的水分流失过多。
分蘖期分蘖期是水稻生长中一个生长迅速的时期,水分是保证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灌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分蘖期需要保证土壤湿度,以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
2.灌溉要均匀,可采用喷水式灌溉进行喷雾式灌溉,以提高土壤湿度并避免土壤掉渣。
3.分蘖期灌溉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宜过长。
拔节期拔节期是水稻生长中重要的生长期,也是生长最迅速的时期之一。
在灌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拔节期需要充足的湿度,但不要过多,以免腐烂。
2.拔节期适合采用稻田膜覆盖灌溉,以便提高土壤湿度,避免水分蒸发。
3.拔节期间隔时间宜适当延长,不要过于频繁。
抽穗期抽穗是水稻生长的急速期,灌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抽穗期的水需求相对较低,但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度,以免影响生长。
2.抽穗期间可采用早上灌水晚上排水的方式,以便提高花药的美好程度。
3.灌溉的间隔时间应该不要过长,以避免影响后期的生长。
灌浆期灌浆期是水分需求大的生长期,也是提高稻谷吸收力的最佳时期之一。
灌溉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灌浆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以保证稻谷的飞米充实度。
2.灌浆期可采用稻田膜覆盖式灌溉,以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3.灌溉的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避免出现水分过于饱和的情况。
水稻稻丛的株数变化特点

水稻稻丛的株数变化特点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稻株数量的变化特点与产量密切相关。
以下是对水稻稻丛的株数变化特点的详细介绍:一、生育期的株数变化特点1. 种植初期:种植后15天左右,水稻开始萌芽,此时株数不可见。
约20~25天左右,水稻正式出土,每平方米约有50~60株,整齐排列。
2. 生长期:此后一段时间内,水稻进入生长期,生长速度较快,每天都有新的叶子生长。
在这个阶段,稻株数量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最后达到一个峰值,通常是在开始拔节前约40~50天左右。
此时,每平方米的株数达到最大值,约为180~200株。
3. 拔节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水稻的生长势头减缓,拔节的时间也是稻株数量的关键点。
因为在拔节前后,枝梢的生长力得以迅速提高,让水稻枝梢数量增加,从而实现产量大幅提升的目的。
一般来说,拔节期开始的第3~4天是水稻株数剧烈变化的时期,此时每平方米的株数逐渐减少,约为150~170株。
4. 开花期:水稻开花期是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水稻株数变化的转折点。
花后稻谷逐渐形成,原先的小穗逐渐变得紧凑,稻穗数量和分枝数明显减少。
同时,在灌浆期开始后,稻穗的分支额外减少,使得稻穗的产沙能力更加强大。
二、不同水稻品种的株数变化特点不同的水稻品种之间,其株数变化特点也会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不同品种的株数变化速度和稻株数量峰值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山东地区,普通稻株数的峰值在8~10叶前,而粳稻在10~12叶时较高。
而在江淮地区,晚稻株数峰值一般在10~12叶左右,早稻则在6~8叶左右。
总之,水稻稻丛的株数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特点,生育期的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稻株数量,而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也需要根据具体地区和栽培条件来进行针对性的掌握。
水稻培育壮苗的关键期

水稻培育壮苗的关键期双阳区水稻属于寒地稻区,生育期间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多。
因此,培育出插后返青快,适时进入分蘖的健壮秧苗尤为重要。
培育壮秧主要抓住四个关键时期。
第一个关键时期:管理重点是促进种子根长粗、伸长、须根多,根毛多,吸收更多养分,为壮苗打好基础。
此期一般不浇水,过湿处散墒,过干处喷补,顶盖处敲落,露籽覆土补水。
温度以保温为主,如遇33°C以上的温度,开口降温,保持32°C以下,最适温度25-28°C,最低温度不低于10°C,秧苗露尖及时撒出地膜。
第二个关键时期: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地下促发鞘叶节5条根系生长。
此期温度最高不超过28°C,适宜为22-25°C,最低不低于10°C。
第三个关键时期: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1-2叶叶耳间距和2-3叶叶耳间距各1厘米右右;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根8条健壮生长。
因此,要进一步做好调温、控水及灭草、防病、以肥调匀秧苗长势等管理工作。
温度管理,2-3叶期,最高温度不超过25°C,适宜温度二叶期为22-24°C,三叶期为20-22°C,最低温度均不低于10°C。
特别是在2.5叶期,温度不超过25°C,以免出现早穗现象。
水分管理要三看浇水:一看早、晚叶尖有无水珠;二看午间高温时新展开叶片是否卷曲;三看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状况,如早晚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宜早晨浇水并一次浇足。
1.5叶和2.5叶期各浇一次酸水(PH4-4.5)。
第四个关键时期:适龄秧苗在移栽前3-4天开始,在不使秧苗萎蔫的前提下,不浇水,蹲苗壮根,以利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在移栽前一天,做好秧苗“三带”即一带肥(每平方米施磷酸二铵40-50克);二带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喷雾处理,预防潜叶蝇;三带增产菌等,壮苗促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水稻生育期基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节点
水稻的生长从种子萌发开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生育期,直到有新的种子成熟为止,这些时期大致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等。
苗床、返青、分蘖盛期、分蘖末期
移栽后25天(圆杆拔节)
移栽后40天(穗分化6期末7期始,离抽穗10天)
移栽后50-60天破口前(主茎鱼肚白)
破口前7天、齐穗期、灌浆期
按照水稻各生育期的不同生育特点,一般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水稻的营
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一般全生育期,早稻约为110天,双季晚稻约为120天,一季晚稻约为130天,一季中稻约为130-150天。
不同品种间,生育期差异较大。
水稻生育期示意图
早稻生育期(长江中游)
晚稻生育期(长江中游)
一季稻生育期(长江中游)
水稻类型:
按起源分为:籼稻和粳稻。
按生长季节来分:早稻、中稻和晚稻。
根据品种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耐旱性来划分:水稻和旱稻。
根据淀粉性状分为:粘稻和糯稻。
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
南方地区,温度较高,热量资源丰富,可以种一季,也可以种两季;北方地区只能种植单季稻。
水稻的栽培方式:抛秧、移栽(人工、机械)、直播(水直播和旱直播)。
水稻生育期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节点
1、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分蘖期-拔节期,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
水稻有效分蘖是指在成熟期能抽穗并能结籽10粒以上的分蘖,否则为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决定最终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
只有1-2叶的分蘖为无效分蘖,具有3叶的分蘖有可能成为有效穗,具4叶以上的分蘖一般都能成为有效穗。
水稻生产上,通过晒田控制水稻无效分蘖。
晒田遵循“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根据田地、肥力、苗势而定。
“时到” 一般指在水稻移栽后25天左右,“苗到”一般指田间基本苗数达到计划苗数的85%左右。
2、水稻破口期
稻穗分化完成后,单个穗子开始从最后1片叶(亦称剑叶,叶鞘呈环形包裹着未伸出的稻穗)的叶鞘(剑叶叶鞘及其包裹着的稻穗叫稻苞)中伸出,露出谷粒,称作破口。
破口后稻穗继续伸长的过程叫抽穗。
水稻破口期,是防治稻曲病,穗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最佳时期。
确定稻曲病防治最佳时期
一般在“叶枕平”之后,剑叶叶枕和倒二叶枕相距3-5厘米施药最好。
水稻剑叶叶枕高出倒二叶叶枕四五厘米时,距水稻破口抽穗约有5天时间,是用药防治稻曲病的适宜时期。
3、水稻扬花期
一般来说,水稻开花有以下习性:早稻开花时间大多在上午8时至下午1时,9~11时为开花盛期;晚稻开花大多在上午9时至下午2时,10~12时为开花盛期。
水稻开花时,颖壳张开、花丝急速伸长,将花药伸出颖壳外。
此时施药药液会进入花器,杀死或杀伤花粉、花药、子房等,同时药液还会将花粉冲落,严重影响授粉,导致不实率增加,颖壳变成褐色,造成减产。
生产上应避免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喷药,若一定要喷药时,应避开开花时段,在颖壳已闭合的下午3时以后进行,而且动作要轻捷,尽可能不碰伤稻穗、碰折穗颈。
来源丨头条号云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