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合集下载

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5篇

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5篇

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5篇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5篇《美丽中国》是一部从各个地域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纪录片。

内容说了中国辽阔疆域的美丽风景。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欢迎借鉴学习!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1《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是震撼的视觉冲击,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洗涤。

《美丽中国》远离现代城市的浮华,把镜头瞄准了自然中的生物与沿袭了几千年传统生活的人们,表现出中国历史长河中根深蒂固的和谐淳朴与天人合一的观念。

这个定位是十分准确且适时的,因为在现代都市的快生活中,中国的古典特质已经日渐湮灭了。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学校,既有同情也有羡慕。

西藏几千年的对自然的敬畏,保护了当地原始的自然生态。

那里的人们贴靠着大地,向着朝圣路,他们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护关爱这片圣洁之土与万物,定会有美好的来生。

而如今我们大部分人类生活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没有想到中国很多地方,人与自然还是那么融洽,他们可能在世俗眼中是穷苦贫乏的,但事实是这些人的心灵才更为澄澈与充实。

镜头展现了奇趣的动物与绝伦的景色后总会加上诸如此类的解说:此物种已经濒临灭绝,此环境带已经严重缩减。

这沉重的事实令我不禁生出无限忧心。

纪录片目的是记录,更是留给大众以思考。

中国面临的不止是环境危机、还有文化危机,我很难想出代表现代中国的符号是什么?看吧,外国人没有把镜头对准拔地而起的高楼,真正的中国不在大都市,而是在小巷胡同、竹林深处,在香格里拉,在楼兰。

民族的信仰就在那些与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舍的村民心中。

他们会坚守到最后一刻,只为那圣洁的天地。

喜马拉雅的巍峨山峦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众多文明的源头,几千年繁衍不息。

然而再过30年,80%的冰川将不复存在,领略了神圣的恢宏之余更多的是对人类自我糟蹋,导致古老文明危在旦夕的震撼。

从香格里拉到丝绸之路,从蒙古草原到喜马拉雅,从大兴安岭到热带海洋,整个系列看下来,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居住的土地,以及土地上几千年的人与生物。

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美丽中国》是一部从各个地域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纪录片。

内容说了中国辽阔疆域的美丽风景。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欣赏一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美丽中国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美丽中国观后感1最近,我读完了《美丽中国》这本书,我认为现在美丽中国最重要的还是环境保护问题。

保护环境就要我们每个人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一同努力,由此我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我的梦想。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做一位出色的蛋糕师,之后我又喜欢上了各种各样的笔,又想开个文具店。

现在,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光荣的环保志愿者。

你们想知道原因吗?那就听我来说给你们听听吧:现在城市里的建筑物越来越多,生活小区里为了自己的私家车有个停车位,不惜破坏绿化带。

而且城市发展不仅带来了交通堵塞,还带来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城市垃圾的处理水平较低,大量垃圾未经合理、安全的处理就堆放在城市的周边地区,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水体污染。

还有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电池,它的危害可真不小,1粒电池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完全失去肥力,能污染600吨水。

600吨水是一个人20年的用水量啊!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乱扔电池啊!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提倡少开机动车,多骑自行车;去空地上植树造林,让我们身边的空气更加新鲜。

我们家乡的农村,原本是个风景美如画,环境优美很适合居住的地方,但是现在已经大不同从前了。

听爸爸辈们说他们小时候夏天在河里学游泳,摸鱼摸虾。

再看看现在河里臭气熏天,农田灌溉都成问题了。

生活中从瘦肉精到有毒菜,从食品污染到土壤退化。

农业污染如:过量或不当使用化肥及滥用农药带来化学农药残毒。

去超市购物,使用白色塑料袋,在菜市场,有的黑心商贩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等等。

我们家乡的农村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因为大家不重视环境卫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不让畜生粪便和废水汇入河中,少洒农药,不焚烧秸秆,不用少用塑料袋,不乱扔垃圾,这样我们才能有良好的生存环境。

纪录片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后感

纪录片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后感

纪录片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后感纪录片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后感篇一随着《美丽中国》纪录片的结束,我带着甜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

梦中,我手握一支画笔,在纸上涂鸦。

每一笔都铿锵有力,每一笔都富有激情,每一笔都勾勒着我的梦,我的美丽中国梦。

我的梦,是建造一座“美丽中国”的城堡。

中国,一个饱经五千年风吹雨打的悠悠古国,一个辉煌的国家,一个站在亚洲之巅的雄鸡。

这是一个高达13亿人口的国家。

这里,拥有海拔高达8844。

34的珠穆朗码峰,这里,还有全世界最长的云端廊桥……中国的地大物博、风景壮美,散发着她独特迷人的魅力。

雾霾,一个白色的魔鬼,从远方扑天盖地袭卷而来。

它伸出了手,抓住了中国母亲的心脏――北京。

外出的人们戴着帽子,围着一条长长的围巾,戴着一个厚厚的口罩,双手插进衣服口袋里,行色匆匆地赶往自己的目的地。

看到这,我不禁惆怅起来,我们的美丽中国是不是一去不复返了呢?可随着“美丽中国”纪录片的播放,路边一棵棵银杏树、一朵朵野花、空中飞翔的小鸟、海里自由畅快傲游的鱼、还有广场上带着小孙子出来散步的老爷爷……这,才是美丽中国。

我的梦,是要让中国成为美丽中国。

为了我的梦,我们拿着工具到荒山去植树;我们拿着笤帚去清理垃圾;爸爸把家里的灯泡换成了节能的;妈妈出门很少开车。

你一言,我一语;你一行,我一动。

“美丽中国”的城堡正在一砖一瓦地搭建着,而我,正在纸上涂鸦,梦想在纸上开花,我的中国梦的轮廓也渐渐变得清晰。

纪录片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后感篇二《美丽中国》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全面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极为罕见的优秀纪录片。

纪录片用独具中国气质的磅礴、浑厚、包容的声音结合美丽的中国自然画面。

这些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视听享受,更是一种让我们身心完全融入的精神交流。

看过后给了我深深的触动。

这部长达6小时的大型纪录片的特点是以自然为对象,以平等的视点关注人与自然界中的生物。

以纪实的手法和写意的风格,来抒写和展示自然的奇观和生命的奇迹,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地观赏中国大自然中生存的各种生命,在观赏中感受自然的壮观、神奇与美妙,感受生命的庄严、神圣与美丽,同时也对自然法则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

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引言《美丽中国》纪录片是一部展示中国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的影片,通过在全国各地元素进行采访和记录,展现了中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观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对中国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深受启发。

自然风光的壮丽《美丽中国》纪录片通过高清摄影和精彩的画面,展示了中国境内的壮丽自然风光。

从青海的茫茫草原到湖南的悬崖峭壁,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到新疆的广袤沙漠,每一个景观都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些自然风光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云冈石窟。

那些千年历史的佛像和壁画,展示出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

通过镜头的展现,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文化传承的魅力除了自然风光,纪录片还通过探访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京剧到民间艺术,从传统手工艺到民俗节庆,这些文化传承不仅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更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在纪录片中,我特别被扬州的扬剧所吸引。

扬剧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其细腻的表演和优美的旋律深深地震撼了我。

通过观看扬剧的演出和采访,我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环境保护的呼唤在《美丽中国》纪录片中,我也看到了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努力和成就。

从青海湖的保护到三峡大坝的建设,中国政府和人民都意识到了自然资源的珍贵和保护的必要性。

然而,纪录片也暗示了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仍然面临的挑战。

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仍然存在,例如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观看纪录片后,我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对未来的思考《美丽中国》纪录片给了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但也面临着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我认为,中国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经济繁荣和生态平衡的共赢。

在纪录片中,我还看到了中国人民对于美丽中国的热爱和奉献。

无论是环保志愿者还是文化传承者,他们的努力和付出都令人敬佩。

《美丽中国》观后感【优秀6篇】

《美丽中国》观后感【优秀6篇】

《美丽中国》观后感【优秀6篇】《美丽中国》观后感篇一纪录片作为“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电影电视艺术形式”,其手段在于对真实素材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其目的在于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

但,自然类纪录片因为较少有人的参与,缺少人与人之间一目了然的矛盾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与社会类的纪录片相比,它更多地表现为单纯的猎奇与对真实镜头的捕捉,在思维品格上难以胜出。

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者在拍摄纪录片之前,先要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思考。

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态度,纪实的品格上升为思维的品格,才能使创作进入审美的层次。

《美丽中国》从技巧、内容、精神上都是纪录片创作的典范,它生动、深刻地展示了自然类纪录片应该如何从纪实的品格上升到思维的品格,引发人们对人与大自然的重视审视与深刻反思。

同时,作为普通观众,人们在欣赏自然类纪录片时,不能简单停留在一种表象的震撼上,应当怀有一种思维品格,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来欣赏和思考自然类纪录片所展现的美丽的、震撼的视觉语言。

《美丽中国》这部投资达500万英镑(合计人民币7500万元)的纪录片延续了BBC狂野系列的概念,但却将视角扩展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BBC环球公司首席执行官史约翰先生说:“我们很自豪地将这个宏伟的系列片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所有镜头都是高清拍摄。

”这里我选择了它的第二集,也就是拍云南的那集,告诉了我中国美丽的动植物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片名也叫做《香格里拉》。

然而,不但如此,纪录片《美丽中国》中更有一种陷于画面和音乐背后的、厚实的浓浓的情怀,一种博大警世的人文关怀流淌其中,它不但给我一种视觉的震撼,更让我有了对自然的震撼与敬畏。

《美丽中国》中的人文精神。

在整部纪录片中,没有清晰的人物对白,解说词只是展示性的,可以说主要是在用视觉语言和影像的力量展示着自然,更展示着不朽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些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

美丽中国观后感500字

美丽中国观后感500字

美丽中国观后感500字(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一、引言二、影片《美丽中国》的简介三、观影感受四、影片中的中国美景五、影片对环保的启示六、结论篇1正文【引言】一部好的影片,不仅可以让人得到精神享受,还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

近期,我观看了一部名为《美丽中国》的纪录片,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美丽中国》的简介】《美丽中国》是一部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和英国 BBC 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它以全新的视角展示了中国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影片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生动的叙述,带领观众走进了中国的壮美山河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观影感受】观看这部影片,我被中国的大好河山深深吸引,同时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

影片中展现的中国的自然风光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也让我更加珍视我们的生态环境。

【影片中的中国美景】影片中,中国的美景如同画卷般展现在我的眼前。

从高原到平原,从雪山到沙漠,从大海到河流,每一帧画面都让我感到震撼。

特别是影片中展现的长江、黄河、珠峰等中国标志性的自然景观,让我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了更深的理解。

【影片对环保的启示】然而,影片中除了展现中国的美景,也揭示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过度开发、污染等问题让我感到深深的忧虑。

影片提醒我,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不能容忍我们的家园被破坏。

【结论】总的来说,《美丽中国》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更加了解我们的祖国,也让我更加珍视我们的生态环境。

篇2 目录一、引言二、影片《美丽中国》的简介三、影片的视觉效果和故事情节四、影片中所展示的我国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五、影片的教育意义六、总结篇2正文【引言】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的国家。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名为《美丽中国》的纪录片,它让我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影片《美丽中国》的简介】《美丽中国》是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自然纪录片,它以全新的视角,展示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

美丽中国观后感(通用12篇)

美丽中国观后感(通用12篇)

美丽中国观后感(通用12篇)美丽中国观后感(通用12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丽中国观后感(通用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美丽中国观后感篇1说真的,《美丽中国》给人的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淘洗。

对于纪录片,贯彻的宗旨就是客观,客观是纪录片的本质。

《美丽中国》创作者富有理性与关怀,执著追求真相与探索心灵,并且能够开启这一项打动世人内心的工程。

《美丽中国》远离现代城市的浮华,把镜头瞄准了自然中的生物与沿袭了几千年传统生活的人们,表现出中国历史长河中根深蒂固的和谐淳朴与天人合一的观念。

这个定位是十分准确且适时的,因为在现代都市的快生活中,中国的古典特质已经日渐湮灭了。

很多事物是我第一次得以如此近距离观赏,有时候真的内心在疑问,这真的是中国嘛?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学校,既有同情也有羡慕。

西藏几千年的对自然的敬畏,保护了当地原始的自然生态。

那里的人们贴靠着大地,向着朝圣路,他们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护关爱这片圣洁之土与万物,定会有美好的来生。

而如今我们大部分人类生活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没有想到中国很多地方,人与自然还是那么融洽,他们可能在世俗眼中是穷苦贫乏的,但事实是这些人的心灵才更为澄澈与充实。

镜头展现了奇趣的动物与绝伦的景色后总会加上诸如此类的解说:此物种已经濒临灭绝,此环境带已经严重缩减。

这沉重的事实令我不禁生出无限忧心。

纪录片目的是记录,更是留给大众以思考。

中国面临的不止是环境危机、还有文化危机,我很难想出代表现代中国的符号是什么?看吧,外国人没有把镜头对准拔地而起的高楼,真正的中国不在大都市,而是在小巷胡同、竹林深处,在香格里拉,在楼兰。

民族的信仰就在那些与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舍的村民心中。

他们会坚守到最后一刻,只为那圣洁的天地。

喜马拉雅的巍峨山峦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众多文明的源头,几千年繁衍不息。

美丽中国观后感

美丽中国观后感

美丽中国观后感美丽中国观后感12篇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丽中国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中国观后感1我们人类生活了上万年的地球是如此的美妙神奇。

而在地球上的生命更是形态丰富多彩,正因如此,世界才变得生机勃勃,绚丽多彩。

而生命是何时产生的呢?我可以大概的告诉你是三十八到四十亿年前。

而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仍然是一个谜。

需要孕育生命,就需要一个美丽的`家园。

而这几年人类持续不断的砍伐树木,让世界上将近五百种树木已经有了濒临灭种的危险。

我们可曾想过这样的举动会让多少生命失去家园,难道你在砍树时没有丝毫羞愧吗?我们应该植树造林,让地球变得美丽。

许多哲学家说:“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

强大富裕但环境污染,也不是美丽中国。

”随着我国环境的严重污染不堪负重的地球在哭泣。

现在许多城镇都开起了一家家化工厂。

而化工厂天天都有大量废气和废水排入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流之中。

从此,河流变得臭气熏天,就连河里的鱼虾也死的一点不剩。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可能只是举手之劳,只要肯去做,地球便会再是“最美星球”。

美丽中国观后感2美丽的中国,不但我们的祖国,它更是我们的“母亲”,在我们心中它是最美丽的国家,可是我们的祖国一直能这么美吗?这倒是一个令人发思的问题。

中国地域辽阔,风景自然也是极佳,仰望祖国的壮丽山河,不禁想起珠穆朗玛峰,长江,黄河这些奇景,它们雅俗之中透露出一种伟岸,这神奇而又美丽的国土,正是我生活的乐园,中国是美丽的,是由内而外散发出去的一种艺术文艺之美。

我们要去保护这种美,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有效的利用可持续发展节约现有的资源,保护现有的资源,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且不失美丽。

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这才使中国更加文明昌盛,当初有那么多的国家都想要吞并中国,但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所以说国之强大来源于人民的`团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签:标题]篇一:美丽中国观后感《美丽中国》观后感我是在我同学的电脑上找到这个纪录片的,当时同学想我推荐,我怀着不是很放心的心情去看,结果实在让我震惊了!!因为这是我看过拍中国最美的纪录片!!!它的英文名叫《Wild China》,中文官方译名最后被定为《美丽中国》。

该片是由世界闻名的英国BBC自然历史制作小组和中央电视台影视制作主力——中视传媒——合作制作的一部关于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的系列记录片,也是BBC和中国电视台的首次合作。

《美丽中国》分为“富饶华南”、“彩云之南”、“青藏高原”、“长城以外”、“龙之疆域”、“喧闹海岸”6集。

这部投资达500万英镑(合计人民币7500万元)的纪录片延续了BBC狂野系列的概念,但却将视角扩展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BBC环球公司首席执行官史约翰先生说:“我们很自豪地将这个宏伟的系列片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所有镜头都是高清拍摄。

”这里我选择了它的第二集,也就是拍云南的那集,告诉了我中国美丽的动植物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片名也叫做《香格里拉》。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它能供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栖息,这就是选择那里的首要条件吧。

按气候划分,既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动物,也有寒带的动物。

按植被类型划分,既有高山森林、草甸种类,又有河谷,平原种类,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均有,动物种类南北东西交汇的奇特现象,被誉为“动植物王国”,这可是全世界都很有知名度的。

片子依次呈现出的分别是傣族的庆典仪式与节日,穿插剪辑的是一尊佛像与傣族女人们去取水,然后是一些同期声的打击乐,这里很欣赏的是对脚部给的特写,这种足部特写在片中有多处。

接下来的剪辑有点快,有个剪辑是不知道是哪种鸟的眼睛切到了佛像的眼睛,这就让仪式内与外界联系到了一起,类似的还有剪辑进孔雀羽毛和大象的眼睛。

紧接着用很轻快的打击乐带入到了一个欢快的泼水节的场面,那晶莹的水珠和欢乐的人们所构成的画面,人们尽情的泼水玩闹,加上那么轻快和优美的音乐,让人觉得舒心、愉快。

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画面,一个解放军穿戴的人被人泼水而自己这是憨厚的傻傻的笑着,帽子上的国徽标志不由得使我想到这部片子是否还是有政治宣传色彩呢,毕竟这是全球播放的片子啊,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元素在里面。

不过这样还是很隐晦的,潜移默化式的渗透容易使人接受。

介绍地理环境的时候不是像我以前看过的那样是用地图了,而是用地球,这个逼真啊,这部分的山脉拍的很大气,上面的水汽般的浮云又增加了动感,使原本不懂的景观“活”起来了,还有种仙境般的感觉。

流云和水汽的镜头在片子中运用多次。

金丝猴出场前是飘着雪花的场景介绍,特写的树挂很精致,这在北方很常见,不知道云南那个地方怎么也有。

金丝猴也拍的可爱,可以和法国人PK一下了,几个头部的特写,感觉猴子的表情好像很忧郁。

“雪后的猴子就开始觅食了”,虽然解说是这样,但看画面总感觉是换了一个季节,至少也是雪都化没了。

片中详细的介绍了其食物是那种半菌半植物的地衣,这片子中生物学知识充足,也是半科教性质的。

介绍中国红色熊猫的时候,还是很可爱的小动物,没有太出彩的地方。

后面的一些植物的特写(集中在花朵上)还不错,比如那朵娇美的蓝色花,上面还有一只小昆虫在爬来爬去;白玉般的花朵和完整的蕊等,都很精致。

中间接了一段关于植物猎人的历史资料与介绍(黑白),画面上是有差距的,可能是因为叙述线索的需要,才用的吧,虽是珍贵的史料,但不是很喜欢,与整体的感觉不太协调。

用绳索过怒江峡谷那部分让人感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连交通都是如此特别,配上音乐,感觉很心惊胆战,生拍绳索上的人会掉下去。

看着纵横交错的绳索和绳上人的大无畏的神情,又不由得佩服当地人们的创造力和勇气。

杜鹃开花红艳艳,不过吸引人的是那里的小鸟,看着它们吸食花朵中的蜜,灵巧的动作。

音乐和画面给人一种悬念,那么下面出现的又会是那种动物呢?局部的拍摄让我误以为要出现什么庞然大物呢。

这是红腹角雉,这一段很值得看,一只公的角雉以独特的偷窥方式去追求母角雉,像那种正反打的剪辑方式。

看到公角雉鲜艳的肉垂一抖一抖的,还配以翅膀拍打发出的独特声音,这样的追求真的很好笑。

剪辑很有技巧,故布疑阵般的制造悬念。

松动的土慢慢探出一个嘴巴、头、身体、尾巴,这就是两栖动物鳄鱼蝾螈。

特写镜头里甚至可以看到它的鼻孔。

同样的从泥土里钻出一种植物,竹子瞬间迅速成长,这是采用逐格摄影(或称延时摄影)用照相机拍摄完成的。

场面不大,但拍出了一种震撼的效果,谁有会想到那小小的竹子竟是这样迅速的成长。

竹蝙蝠是一种很小,像蜜蜂那样大小的动物,它居住在竹子中空的洞穴里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

需要拍摄竹蝙蝠的洞穴生活,BBC的工作人员用自己制作的摄像头伸到狭窄的洞穴里,捕捉到了洞穴内蝙蝠生存的画面,那个自制摄像头,其实就是英国随处可见的家用夜视闭路系统作出来的。

那里面一个小蝙蝠张嘴的镜头,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口腔内部,牙齿和舌头都是清新可见的。

晚上拍摄飞翔的小蝙蝠的片段很是漂亮,应该是用红外拍的,拍出了小蝙蝠的质感,也在它们穿梭在洞口的时候看到它们的小嘴,小脑袋,甚至看清了它们的骨头和肉质。

在竹林里飞翔的小蝙蝠和当时的静谧的音乐构成了那个安静的夜晚,竹蝙蝠们轻扇翅膀在翩翩起舞。

这样的夜突然间出现了危机,那是一条蛇,意欲去吃小蝙蝠,一边是无所知的小蝙蝠,另一边是慢慢靠近的蛇,加上音乐的烘托,气氛很紧张。

可是最总由于洞口太小,蛇没有得逞,只好爬走了,这里还有一个从洞口向外拍的蛇头的特写,真不知怎么拍的。

“在拍摄竹蝠的时候,竹叶青(也就是那条蛇)就近在咫尺,吓得摄影师大气都不敢出。

”看过这段材料,我才知道他们还是很危险的,应该还有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艰辛,纪录片人啊,很不容易。

以竹子为线讲述它与人的好处,再来就是动物——竹鼠。

看着好好的竹子被拖到了地下,进而看到了主角,是嗅觉很好以竹子为食的动物。

怎么拍的那么清晰,对我来说很是一个迷,只有看了才知道什么是不可思议。

同样的,只看到树枝在动,不知道又被什么动物拉扯,这是就轮到野生亚洲大象出场了。

看此片之前,我是不知道中国境内有大象。

下面还有那种独特的捕蜂方法,很有技巧,不过最后以人们掠夺了蜂窝,然后吃幼虫来结尾,还有那个人耍宝似的吃法,真的很气愤,难道我们要展示我们吃动物的残忍,这是中外合拍,虽然真实,但也不要以点带面,为啥不来个我们保护小动物的呢?象芋开花这组镜头,里面的解说词解说了我们从画面看不到的味道,还有部分使用热感摄像机来拍摄,以冷色和暖色来表现花的温度在上升,表现这个森林女巫的与众不同的一面。

她利用埋葬虫来授粉,你可以看到雄蕊释放黄金花粉,真是一种奇妙的植物。

画面的精美与细致,这段就很有代表性。

我看的版本不是最高的,听说高版本的画面是“无以伦比的美丽”。

后面还介绍了野生长臂猿,它们是音乐名手,有一只大约才一天的幼猴的画面,听说很珍贵,就是很难得的意思了,下来就是橡胶林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只是特别欣赏这里的画面的美丽。

结尾部分大象又出来了,在看到游客们后离开了。

看到那只在水里挣扎的小象,我突然想到了在《白色星球》里结尾的那只找不到可以支撑它上岸的厚冰的镜头,同样的手法,同样的主题,在这种数量稀少的物种身上透出的一种无奈。

这段的解说也是佐证:山脉目前暂时还是一片绿意盎然,迷惑的单纯,苍穹之下也许有中国最丰饶的自然宝藏,脆弱而无与伦比,在云雾袅袅之下,一个动植物与人类紧密相连,错综复杂的世界。

整体来说,这部片子不论是从视角、摄影还是配乐,都是我看过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中最棒的!其中有些野生动物和风景的镜头从未在银幕上出现过。

视角平和,基本做到了真实、客观和公正;摄影技术是顶级的,自不必再多说;总体感觉完全中国风,该磅礴的磅礴该精致的精致,与背景融合为一体。

中国竟然有这么多野生动物、这么多如此美丽的地方,有机会一定要去走走。

这部片子的画面都可以和摄影作品媲美了,相信在全球放映之后,会有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美丽的中国。

希望大家都可以去看看,然后更加的爱我们的大好河山。

明白了古人丧国时,看到大好河山是多么的痛苦。

让我们爱护好我们可爱的祖国吧!篇二:美丽中国观后感美丽中国观后感09601115李飞鸿09商日3班纪录片作为“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电影电视艺术形式”,其手段在于对真实素材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其目的在于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

但是,自然类纪录片因为较少有人的参与,缺少人与人之间一目了然的矛盾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与社会类的纪录片相比,它更多地表现为单纯的猎奇与对真实镜头的捕捉,在思维品格上难以胜出。

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者在拍摄纪录片之前,先要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思考。

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态度,纪实的品格上升为思维的品格,才能使创作进入审美的层次。

《美丽中国》从技巧、内容、精神上都是纪录片创作的典范,它生动、深刻地展示了自然类纪录片应该如何从纪实的品格上升到思维的品格,引发人们对人与大自然的重视审视与深刻反思。

同时,作为普通观众,人们在欣赏自然类纪录片时,不能简单停留在一种表象的震撼上,应当怀有一种思维品格,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来欣赏和思考自然类纪录片所展现的美丽的、震撼的视觉语言。

《美丽中国》这部投资达500万英镑(合计人民币7500万元)的纪录片延续了BBC狂野系列的概念,但却将视角扩展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BBC环球公司首席执行官史约翰先生说:“我们很自豪地将这个宏伟的系列片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所有镜头都是高清拍摄。

”这里我选择了它的第二集,也就是拍云南的那集,告诉了我中国美丽的动植物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片名也叫做《香格里拉》。

然而,不仅如此,纪录片《美丽中国》中更有一种陷于画面和音乐背后的、厚实的浓浓的情怀,一种博大警世的人文关怀流淌其中,它不仅给我一种视觉的震撼,更让我有了对自然的震撼与敬畏。

《美丽中国》中的人文精神。

在整部纪录片中,没有清晰的人物对白,解说词只是展示性的,可以说主要是在用视觉语言和影像的力量展示着自然,更展示着不朽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些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它能供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栖息,这就是选择那里的首要条件吧。

按气候划分,既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动物,也有寒带的动物。

按植被类型划分,既有高山森林、草甸种类,又有河谷,平原种类,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均有,动物种类南北东西交汇的奇特现象,被誉为“动植物王国”,这可是全世界都很有知名度的。

张家界深山溪水中的娃娃鱼,贵州山间的叶猴,茫茫雪山中被呼为“山中野老”的滇金丝猴,迁徙途中在鄱阳湖歇脚的浩荡鸟群,上海郊区寺庙中400余岁高龄的斑点龟,贵州岩洞中的蝙蝠。

傍晚时分,古老爹倚在窗前,仰头远眺,看着遮天蔽日从北方飞来的成群雨燕,计算着它们南来的日子,并以此盘算着插秧的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