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美丽中国》观后心得5篇

《美丽中国》观后心得5篇这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全面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极为罕见的优秀纪录片。
纪录片的内容涵盖整个中国的辽阔疆域: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一遗漏。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美丽中国》观后心得,欢迎阅读!《美丽中国》观后心得1美丽不仅仅的用眼睛才能看到的,有的美丽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
用你的心去感受,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美,你一定会被它的美丽所感染。
《美丽中国》这部中英合作的自然人文风光历史纪录片中,我看到了许多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形形色色的动物们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还了解到很多我从没有去过的地方的人文知识,都深深地感染着我。
面对如此地大物博的中国,面对如此众多的我没有走过和领略过的地方,面对如此多的我没有听过的精彩故事、没有见过的宏伟场面,瞬间,一种强烈的自卑感油然而生,我是如此的渺小。
我生在这个美丽的国家,却对这个国家的本来面貌了解那么一点点。
度过了12个春夏秋冬,也经历了风霜雨雪,却从不曾见过那些美景,不曾了解过那些可爱动物的生活,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伤与遗憾。
它的美丽感染着我,让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多去看看自己不曾见过的美景,聆听自己不曾听过的故事,完成自己一直想做却没有实现的梦想。
我看到了神奇的梯田,层层叠叠,疏密有致。
简直有如童话般神奇,一直延伸到天边,有要飞到九霄云外的悬浮感。
还有点像茄子片,一层一层叠加而成的。
我了解到,这是古代人聪明才智的见证,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是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为了种植水稻而建的梯田,一直遗留到现在。
既有特色又美丽,真有种冲动想立刻高中生作文到梯田上面,观望四周,感受那里的静谧,所有的辽阔,尽收眼底。
我还看到了池鹭吃青蛙,一口吃一个。
一开始真的是被吓了一跳,看到青蛙就那么被吞,心里有点隐隐作痛。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今天青蛙被池鹭吃掉了,也许明天池鹭也没别的动物俘虏了。
命运就是这么的无常。
青蛙被吃的一瞬间,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同时也联想到了社会的残酷,你是弱者,就注定要接受强者的摆布,命运就会掌控在别人的手中。
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美丽中国》是一部从各个地域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纪录片。
内容说了中国辽阔疆域的美丽风景。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欣赏一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美丽中国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美丽中国观后感1最近,我读完了《美丽中国》这本书,我认为现在美丽中国最重要的还是环境保护问题。
保护环境就要我们每个人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一同努力,由此我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我的梦想。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做一位出色的蛋糕师,之后我又喜欢上了各种各样的笔,又想开个文具店。
现在,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光荣的环保志愿者。
你们想知道原因吗?那就听我来说给你们听听吧:现在城市里的建筑物越来越多,生活小区里为了自己的私家车有个停车位,不惜破坏绿化带。
而且城市发展不仅带来了交通堵塞,还带来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城市垃圾的处理水平较低,大量垃圾未经合理、安全的处理就堆放在城市的周边地区,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水体污染。
还有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电池,它的危害可真不小,1粒电池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完全失去肥力,能污染600吨水。
600吨水是一个人20年的用水量啊!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乱扔电池啊!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提倡少开机动车,多骑自行车;去空地上植树造林,让我们身边的空气更加新鲜。
我们家乡的农村,原本是个风景美如画,环境优美很适合居住的地方,但是现在已经大不同从前了。
听爸爸辈们说他们小时候夏天在河里学游泳,摸鱼摸虾。
再看看现在河里臭气熏天,农田灌溉都成问题了。
生活中从瘦肉精到有毒菜,从食品污染到土壤退化。
农业污染如:过量或不当使用化肥及滥用农药带来化学农药残毒。
去超市购物,使用白色塑料袋,在菜市场,有的黑心商贩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等等。
我们家乡的农村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因为大家不重视环境卫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不让畜生粪便和废水汇入河中,少洒农药,不焚烧秸秆,不用少用塑料袋,不乱扔垃圾,这样我们才能有良好的生存环境。
美丽中国观后感500字

美丽中国观后感500字(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一、引言二、影片《美丽中国》的简介三、观影感受四、影片中的中国美景五、影片对环保的启示六、结论篇1正文【引言】一部好的影片,不仅可以让人得到精神享受,还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
近期,我观看了一部名为《美丽中国》的纪录片,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美丽中国》的简介】《美丽中国》是一部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和英国 BBC 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它以全新的视角展示了中国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影片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生动的叙述,带领观众走进了中国的壮美山河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观影感受】观看这部影片,我被中国的大好河山深深吸引,同时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
影片中展现的中国的自然风光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也让我更加珍视我们的生态环境。
【影片中的中国美景】影片中,中国的美景如同画卷般展现在我的眼前。
从高原到平原,从雪山到沙漠,从大海到河流,每一帧画面都让我感到震撼。
特别是影片中展现的长江、黄河、珠峰等中国标志性的自然景观,让我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了更深的理解。
【影片对环保的启示】然而,影片中除了展现中国的美景,也揭示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过度开发、污染等问题让我感到深深的忧虑。
影片提醒我,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不能容忍我们的家园被破坏。
【结论】总的来说,《美丽中国》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更加了解我们的祖国,也让我更加珍视我们的生态环境。
篇2 目录一、引言二、影片《美丽中国》的简介三、影片的视觉效果和故事情节四、影片中所展示的我国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五、影片的教育意义六、总结篇2正文【引言】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的国家。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名为《美丽中国》的纪录片,它让我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影片《美丽中国》的简介】《美丽中国》是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自然纪录片,它以全新的视角,展示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
《美丽中国》观后感

《美丽中国》观后感《漂亮中国》观后感1说真的,《漂亮中国》给人的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淘洗。
对于纪录片,贯彻的宗旨就是客观,客观是纪录片的本质。
《漂亮中国》创作者富有理性与关怀,执著追求真相与探究心灵,并且能够开启这一项打动世人内心的工程。
《漂亮中国》远离现代城市的浮华,把镜头瞄准了自然中的生物与沿袭了几千年传统生活的人们,表现出中国历史长河中根深蒂固的和谐淳朴与天人合一的观念。
这个定位是非常精确且适时的,因为在现代都市的快生活中,中国的古典特质已经日渐湮灭了。
许多事物是我第一次得以如此近距离欣赏,有时候真的内心在疑问,这真的是中国嘛?看到在巨大的洞窟中的小学校,既有怜悯也有艳羡。
西藏几千年的对自然的敬畏,爱护了当地原始的自然生态。
那里的人们贴靠着大地,向着朝圣路,他们一心向善,信仰今生爱护关爱这片圣洁之土与万物,定会有美妙的来生。
而如今我们大部分人类生活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没有想到中国许多地方,人与自然还是那么融洽,他们可能在世俗眼中是穷苦贫乏的,但事实是这些人的心灵才更为清澈与充溢。
镜头呈现了奇趣的动物与绝伦的景色后总会加上诸如此类的解说:此物种已经面临灭亡,此环境带已经严峻缩减。
这沉重的事实令我不禁生出无限忧心。
纪录片目的是记录,更是留给大众以思索。
中国面临的不止是环境危机、还有文化危机,我很难想出代表现代中国的符号是什么?看吧,外国人没有把镜头对准拔地而起的高楼,真正的中国不在大都市,而是在小巷胡同、竹林深处,在香格里拉,在楼兰。
民族的信仰就在那些与自然生活了上千年恋恋不舍的村民心中。
他们会坚守到最终一刻,只为那圣洁的天地。
喜马拉雅的雄伟山峦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众多文明的源头,几千年繁衍不息。
然而再过30年,80%的冰川将不复存在,领会了神圣的恢宏之余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一遗漏。
整部片子的背景音乐、画面、解说词协作得简直是令人无可挑剔。
尤其是里面的解说词,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
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篇一:美丽中国《美丽中国》观后感我是在我同学的电脑上找到这个纪录片的,当时同学想我推荐,我怀着不是很放心的心情去看,结果实在让我震惊了!!因为这是我看过拍中国最美的纪录片!!!它的英文名叫《Wild China》,中文官方译名最后被定为《美丽中国》。
该片是由世界闻名的英国BBC自然历史制作小组和中央电视台影视制作主力——中视传媒——合作制作的一部关于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的系列记录片,也是BBC和中国电视台的首次合作。
《美丽中国》分为“富饶华南”、“彩云之南”、“青藏高原”、“长城以外”、“龙之疆域”、“喧闹海岸”6集。
这部投资达500万英镑(合计人民币7500万元)的纪录片延续了BBC狂野系列的概念,但却将视角扩展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BBC环球公司首席执行官史约翰先生说:“我们很自豪地将这个宏伟的系列片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所有镜头都是高清拍摄。
”这里我选择了它的第二集,也就是拍云南的那集,告诉了我中国美丽的动植物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片名也叫做《香格里拉》。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它能供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栖息,这就是选择那里的首要条件吧。
按气候划分,既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动物,也有寒带的动物。
按植被类型划分,既有高山森林、草甸种类,又有河谷,平原种类,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均有,动物种类南北东西交汇的奇特现象,被誉为“动植物王国”,这可是全世界都很有知名度的。
片子依次呈现出的分别是傣族的庆典仪式与节日,穿插剪辑的是一尊佛像与傣族女人们去取水,然后是一些同期声的打击乐,这里很欣赏的是对脚部给的特写,这种足部特写在片中有多处。
接下来的剪辑有点快,有个剪辑是不知道是哪种鸟的眼睛切到了佛像的眼睛,这就让仪式内与外界联系到了一起,类似的还有剪辑进孔雀羽毛和大象的眼睛。
紧接着用很轻快的打击乐带入到了一个欢快的泼水节的场面,那晶莹的水珠和欢乐的人们所构成的画面,人们尽情的泼水玩闹,加上那么轻快和优美的音乐,让人觉得舒心、愉快。
《美丽中国》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The most heartbreaking distance is not that you say indifferently that you no longer care, but that you let go, butI will always live in regrets and cannot forget!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美丽中国》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美丽中国》观后感1《美丽中国》从技巧、内容、精神上都是纪录片创作的典范,它生动、深刻地展示了自然类纪录片应该如何从纪实的品格上升到思维的品格,引发人们对人与大自然的重视审视与深刻反思。
同时,作为普通观众,人们在欣赏自然类纪录片时,不能简单停留在一种表象的震撼上,应当怀有一种思维品格,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来欣赏和思考自然类纪录片所展现的美丽的、震撼的视觉语言。
《美丽中国》这部投资达500万英镑(合计人民币7500万元)的纪录片延续了BBC狂野系列的概念,但却将视角扩展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BBC环球公司首席执行官史约翰先生说:“我们很自豪地将这个宏伟的系列片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所有镜头都是高清拍摄。
”这里我选择了它的第二集,也就是拍云南的那集,告诉了我中国美丽的动植物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片名也叫做《香格里拉》。
然而,不仅如此,纪录片《美丽中国》中更有一种陷于画面和音乐背后的、厚实的浓浓的情怀,一种博大警世的人文关怀流淌其中,它不仅给我一种视觉的震撼,更让我有了对自然的震撼与敬畏。
《美丽中国》中的人文精神。
在整部纪录片中,没有清晰的人物对白,解说词只是展示性的,可以说主要是在用视觉语言和影像的力量展示着自然,更展示着不朽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些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它能供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栖息,这就是选择那里的首要条件吧。
按气候划分,既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动物,也有寒带的动物。
按植被类型划分,既有高山森林、草甸种类,又有河谷,平原种类,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均有,动物种类南北东西交汇的奇特现象,被誉为“动植物王国”,这可是全世界都很有知名度的。
《美丽中国》观后感

《美丽中国》观后感《美丽中国》观后感1《美丽中国》这本书讲述了如何实现强国富民、建设文明强国、建设幸福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及建设强大国防和坚持党的领导。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五章的“建设美丽中国”。
这一章主要讲述在面对自然资源越来越紧张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我们要懂得保护生态环境,利用自然规律,不能去破坏它们。
记得那次全家到河对岸踏青,看着明明好好的一个沙滩却被人们弄得到处都是垃圾。
其中包括:塑料袋、一次性碗筷……在妈妈的'带领下,我们全家总动员的当上了“清道夫”。
最后虽然大家都累的满头大汗,但是看着那干净的沙滩和平静的水面时心里却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又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了一份力。
是啊,要想建设美丽中国,就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首先,我们应该要好好的学习文化知识。
其次要学会节约能源,比如说:拒绝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和绿色出行。
这样我们敬爱的祖国就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丽!《美丽中国》观后感2读了这本书,一处处优雅的地方,使作为中国人的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但是,看这美丽的风景,令我感到的不是自豪,而是为那些伐木人感到羞耻。
人类过度砍伐,使森林变得寸草不生,一片荒凉。
所以我希望伐木人不要砍伐那么多树,不然美丽的地球就会变成沙漠,就不会有那些青海湖等那么美的地方了。
看了第五课的小康生活后,里面说到的汽车,令我想到汽车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的气体。
大家都知道一氧化碳是有毒的.,二氧化碳如果浓度过高,会使人昏迷或死亡。
而且汽车排放出的尾气还会污染环境!火力发电厂释放大量气体也会造成环境污。
这本书记录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东西,我从中知道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我还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中国的科技一天天,一年年的进步。
我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感到无比的骄傲!《美丽中国》观后感3读了《美丽中国》这本书,最让我深有感触的一章是《让流水更净》,因为这章讲述了水的重要性,更讲述了一些人爱水的故事。
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通用13篇)

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通用13篇)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篇1《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是震撼的视觉冲击,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洗涤。
《美丽中国》远离现代城市的浮华,把镜头瞄准了自然中的生物与沿袭了几千年传统生活的人们,表现出中国历史长河中根深蒂固的和谐淳朴与天人合一的观念。
这个定位是十分准确且适时的,因为在现代都市的快生活中,中国的古典特质已经日渐湮灭了。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学校,既有同情也有羡慕。
西藏几千年的对自然的敬畏,保护了当地原始的自然生态。
那里的人们贴靠着大地,向着朝圣路,他们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护关爱这片圣洁之土与万物,定会有美好的来生。
而如今我们大部分人类生活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没有想到中国很多地方,人与自然还是那么融洽,他们可能在世俗眼中是穷苦贫乏的,但事实是这些人的心灵才更为澄澈与充实。
镜头展现了奇趣的动物与绝伦的景色后总会加上诸如此类的解说:此物种已经濒临灭绝,此环境带已经严重缩减。
这沉重的事实令我不禁生出无限忧心。
纪录片目的是记录,更是留给大众以思考。
中国面临的不止是环境危机、还有文化危机,我很难想出代表现代中国的符号是什么?看吧,外国人没有把镜头对准拔地而起的高楼,真正的中国不在大都市,而是在小巷胡同、竹林深处,在香格里拉,在楼兰。
民族的信仰就在那些与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舍的村民心中。
他们会坚守到最后一刻,只为那圣洁的天地。
喜马拉雅的巍峨山峦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众多文明的源头,几千年繁衍不息。
然而再过30年,80%的冰川将不复存在,领略了神圣的恢宏之余更多的是对人类自我糟蹋,导致古老文明危在旦夕的震撼。
从香格里拉到丝绸之路,从蒙古草原到喜马拉雅,从大兴安岭到热带海洋,整个系列看下来,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居住的土地,以及土地上几千年的人与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美丽中国》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主办,北京中视雅韵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一档人文自然纪录片电视栏目。
以下是XX精心准备的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观《美丽中国》有感【1】
又看了一遍《美丽中国》,再次感慨万千,不得不为摄影师的独特视角和中国博大的人文情怀所折服。
冰清玉洁的雪山,雄奇秀丽的山川,一望无际的草原,诗情画意的湖泊,波澜壮阔的大海,层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
机灵可爱的金丝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威风凛凛的东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顶鹤,珍贵稀有的扬子鳄,如此丰富的多样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全面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极为罕见的优秀纪录片。
纪录片的内容涵盖整个中国的辽阔疆域: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一遗漏。
整部片子的背景音乐、画面、解说词配合得简直是令人无可挑剔。
尤其是里面的解说词,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
它时而俏皮,时而深沉,不经意间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启迪着我们的思想。
《美丽中国》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为优秀的纪录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国的魅力所吸引,还有为国家今后的发展的担忧,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国文明史时间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十三多亿的人口,五
十六个名族,各型各色的传统生活方式。
虽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及环境保护问题,但还是有它最美的一面。
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海拔米的珠穆朗玛峰,中国有宽广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仅次于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温差可以从灼热高温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国有云雾迷茫的丛林庇护者稀有动物,一望无际的旷野草原及丰饶的热带海洋。
而如今的中国面对的是怎么样的环境问题?令人瞩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中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中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中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有很多稀有物种已经永远的消失,我们就不能让现在还存在着的东西消失,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让我们国家越来越美丽。
《美丽中国》观后感【2】
说真的,《美丽中国》给人的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
是一种心灵上的淘洗。
对于纪录片,贯彻的宗旨就是客观,客观是纪录片的本质。
《美丽中国》创作者富有理性与关怀,执著追求真相与探索心灵,并且能够开启这一项打动世人内心的工程。
《美丽中国》远离现代城市的浮华,把镜头瞄准了自然中的生物与沿袭了几千年传统生活的人们,表现出中国历史长河中根深蒂固的和谐淳朴与天人合一的观念。
这个定位是十分准确且适时的,因为在现代都市的快生活中,中国的古典特质已经日渐湮灭了。
很多事物是我第一次得以如此近距离观赏,有时候真的内心在疑问,这真的是中国嘛?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学校,既有同情也有羡慕。
西藏几千年的对自然的敬畏,保护了当地原始的自然生态。
那里的人们贴靠着大地,向着朝圣路,他们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护关爱这片圣洁之土与万物,定会有美好的来生。
而如今我们大部分人类生活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没有想到中国很多地方,人与自然还是那么融洽,他们可能在世俗眼中是穷苦贫乏的,但事实是这些人的心灵才更为澄澈与充实。
镜头展现了奇趣的动物与绝伦的景色后总会加上诸如此类的解说:此物种已经濒临灭绝,此环境带已经严重缩减。
这沉重的事实令我不禁生出无限忧心。
纪录片目的是记录,更是留给大众以思考。
中国面临的不止是环境危机、还有文化危机,我很难想出代表现代中国的符号是什么?看吧,外国人没有把镜头对准拔地而起的高楼,真正的中国不在大都市,而是在小巷胡同、竹林深处,在香格里拉,在楼兰。
民族的信仰就在那些与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舍的村民心中。
他们会坚守到最后一刻,只为那圣洁的天地。
喜马拉雅的巍峨山峦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众多文明的源头,几千年繁衍不息。
然而再过30年,80%的冰川将不复存在,领略了神圣的恢宏之余更多的是对人类自我糟蹋,导致古老文明危在旦夕的震撼
有时候常常面对匪夷所思的镜头就想人家是怎么拍的,为什么可以在雪山高峰之间平稳地穿梭,拍一年四季的变化得经历如何漫长的等待。
一部优秀纪录片最为重要的是创作的精神,团队意识,敢于冒险又耐得住寂寞。
《美丽中国》关注了自然与人生存的大命题。
更多了种人文关怀,对古老的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入地了解。
人与自然的不断疏离违背了宇宙的规律,纪录片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自身环境的审视。
自然不会毁灭,即便人类灭绝,天也照蓝,归根结底,人类毁灭的只是自己。
从香格里拉到丝绸之路,从蒙古草原到喜马拉雅,从大兴安岭到热带海洋,整个系列看下来,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居住的土地,以及土地上几千年的人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