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5篇

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5篇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5篇《美丽中国》是一部从各个地域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纪录片。
内容说了中国辽阔疆域的美丽风景。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欢迎借鉴学习!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1《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是震撼的视觉冲击,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洗涤。
《美丽中国》远离现代城市的浮华,把镜头瞄准了自然中的生物与沿袭了几千年传统生活的人们,表现出中国历史长河中根深蒂固的和谐淳朴与天人合一的观念。
这个定位是十分准确且适时的,因为在现代都市的快生活中,中国的古典特质已经日渐湮灭了。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学校,既有同情也有羡慕。
西藏几千年的对自然的敬畏,保护了当地原始的自然生态。
那里的人们贴靠着大地,向着朝圣路,他们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护关爱这片圣洁之土与万物,定会有美好的来生。
而如今我们大部分人类生活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没有想到中国很多地方,人与自然还是那么融洽,他们可能在世俗眼中是穷苦贫乏的,但事实是这些人的心灵才更为澄澈与充实。
镜头展现了奇趣的动物与绝伦的景色后总会加上诸如此类的解说:此物种已经濒临灭绝,此环境带已经严重缩减。
这沉重的事实令我不禁生出无限忧心。
纪录片目的是记录,更是留给大众以思考。
中国面临的不止是环境危机、还有文化危机,我很难想出代表现代中国的符号是什么?看吧,外国人没有把镜头对准拔地而起的高楼,真正的中国不在大都市,而是在小巷胡同、竹林深处,在香格里拉,在楼兰。
民族的信仰就在那些与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舍的村民心中。
他们会坚守到最后一刻,只为那圣洁的天地。
喜马拉雅的巍峨山峦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众多文明的源头,几千年繁衍不息。
然而再过30年,80%的冰川将不复存在,领略了神圣的恢宏之余更多的是对人类自我糟蹋,导致古老文明危在旦夕的震撼。
从香格里拉到丝绸之路,从蒙古草原到喜马拉雅,从大兴安岭到热带海洋,整个系列看下来,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居住的土地,以及土地上几千年的人与生物。
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美丽中国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美丽中国》是一部从各个地域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纪录片。
内容说了中国辽阔疆域的美丽风景。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欣赏一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美丽中国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美丽中国观后感1最近,我读完了《美丽中国》这本书,我认为现在美丽中国最重要的还是环境保护问题。
保护环境就要我们每个人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一同努力,由此我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我的梦想。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做一位出色的蛋糕师,之后我又喜欢上了各种各样的笔,又想开个文具店。
现在,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光荣的环保志愿者。
你们想知道原因吗?那就听我来说给你们听听吧:现在城市里的建筑物越来越多,生活小区里为了自己的私家车有个停车位,不惜破坏绿化带。
而且城市发展不仅带来了交通堵塞,还带来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城市垃圾的处理水平较低,大量垃圾未经合理、安全的处理就堆放在城市的周边地区,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水体污染。
还有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电池,它的危害可真不小,1粒电池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完全失去肥力,能污染600吨水。
600吨水是一个人20年的用水量啊!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乱扔电池啊!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提倡少开机动车,多骑自行车;去空地上植树造林,让我们身边的空气更加新鲜。
我们家乡的农村,原本是个风景美如画,环境优美很适合居住的地方,但是现在已经大不同从前了。
听爸爸辈们说他们小时候夏天在河里学游泳,摸鱼摸虾。
再看看现在河里臭气熏天,农田灌溉都成问题了。
生活中从瘦肉精到有毒菜,从食品污染到土壤退化。
农业污染如:过量或不当使用化肥及滥用农药带来化学农药残毒。
去超市购物,使用白色塑料袋,在菜市场,有的黑心商贩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等等。
我们家乡的农村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因为大家不重视环境卫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不让畜生粪便和废水汇入河中,少洒农药,不焚烧秸秆,不用少用塑料袋,不乱扔垃圾,这样我们才能有良好的生存环境。
美丽中国观后感300字范文5篇-5068儿童网

美丽中国观后感300字范文5篇 - 5068儿童网《美丽中国》用镜头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别样的自然,一个率真的自然,同时也用可能因为人类的破坏而瞬间消失的美景警醒人们,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美丽中国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美丽中国观后感1别人拍的中国,说实话,真不错!记得高中时英语课文讲到有关这部分的,老师就放了《彩云之南》给我们看过,我也只看过这部分的!!看完就只有一个词--神奇!神奇的大自然,神奇的地貌,神奇的当地人,神奇的美丽中国!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奇峋的山谷,流淌这清凉干净的地脉水;美丽神奇的梯田一片连着一片,大自然缔造出来的神奇地貌。
丰沛的雨水哺育这稻田,随便滋养这田里的鱼儿!一水多用,这也是神奇的当地人慢慢摸索出来!鱼儿长大时,把稻田里的水放了,稻谷也成熟了!把鱼儿烘干,再拿去卖,多么懂得生活啊!用鸟这样捕鱼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觉得当地人真的好聪明!五个不同的地方,五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恰好应验了那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丽中国观后感2今天,我看了一本《美丽中国》的书,书的内容介绍了我们的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饶美丽,我不由地赞叹中国的变化。
可是有谁能回过头仔细地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带来的?可能你会说: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回来的,是毛主席为我们拼搏而来的。
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那些为我们祖国添砖加瓦的发明家,由于发明家们发明了许许多多的科技,很多产品都在中国生产,从而使中国成为工业大国,产品畅销海外,创造了财富,所以说,没有发明家的付出,我们的祖国也不会成为一个发达的国家。
爸爸常常教育我:做人要诚实、有信心,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未来。
我想,祖国给了我们美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就应该好好的珍惜。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所以我希望长大以后可以成为一名教师,把我所学到的知识灌满给孩子们,虽然这个工作很普通,但是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和本领,去为我们的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这多有成就感和意义啊!中国,我爱您,让我们一起去完成这个中国梦吧!美丽中国观后感3祖国是美丽的,祖国有秀丽的黄山,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神奇的九寨沟,布达拉宫,喜马拉雅山,西双版纳等等。
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引言《美丽中国》纪录片是一部展示中国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的影片,通过在全国各地元素进行采访和记录,展现了中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观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对中国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深受启发。
自然风光的壮丽《美丽中国》纪录片通过高清摄影和精彩的画面,展示了中国境内的壮丽自然风光。
从青海的茫茫草原到湖南的悬崖峭壁,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到新疆的广袤沙漠,每一个景观都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些自然风光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云冈石窟。
那些千年历史的佛像和壁画,展示出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
通过镜头的展现,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文化传承的魅力除了自然风光,纪录片还通过探访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京剧到民间艺术,从传统手工艺到民俗节庆,这些文化传承不仅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更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在纪录片中,我特别被扬州的扬剧所吸引。
扬剧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其细腻的表演和优美的旋律深深地震撼了我。
通过观看扬剧的演出和采访,我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环境保护的呼唤在《美丽中国》纪录片中,我也看到了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努力和成就。
从青海湖的保护到三峡大坝的建设,中国政府和人民都意识到了自然资源的珍贵和保护的必要性。
然而,纪录片也暗示了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仍然面临的挑战。
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仍然存在,例如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观看纪录片后,我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对未来的思考《美丽中国》纪录片给了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但也面临着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我认为,中国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经济繁荣和生态平衡的共赢。
在纪录片中,我还看到了中国人民对于美丽中国的热爱和奉献。
无论是环保志愿者还是文化传承者,他们的努力和付出都令人敬佩。
《美丽中国》观后感【优秀6篇】

《美丽中国》观后感【优秀6篇】《美丽中国》观后感篇一纪录片作为“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电影电视艺术形式”,其手段在于对真实素材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其目的在于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
但,自然类纪录片因为较少有人的参与,缺少人与人之间一目了然的矛盾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与社会类的纪录片相比,它更多地表现为单纯的猎奇与对真实镜头的捕捉,在思维品格上难以胜出。
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者在拍摄纪录片之前,先要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思考。
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态度,纪实的品格上升为思维的品格,才能使创作进入审美的层次。
《美丽中国》从技巧、内容、精神上都是纪录片创作的典范,它生动、深刻地展示了自然类纪录片应该如何从纪实的品格上升到思维的品格,引发人们对人与大自然的重视审视与深刻反思。
同时,作为普通观众,人们在欣赏自然类纪录片时,不能简单停留在一种表象的震撼上,应当怀有一种思维品格,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来欣赏和思考自然类纪录片所展现的美丽的、震撼的视觉语言。
《美丽中国》这部投资达500万英镑(合计人民币7500万元)的纪录片延续了BBC狂野系列的概念,但却将视角扩展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BBC环球公司首席执行官史约翰先生说:“我们很自豪地将这个宏伟的系列片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所有镜头都是高清拍摄。
”这里我选择了它的第二集,也就是拍云南的那集,告诉了我中国美丽的动植物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片名也叫做《香格里拉》。
然而,不但如此,纪录片《美丽中国》中更有一种陷于画面和音乐背后的、厚实的浓浓的情怀,一种博大警世的人文关怀流淌其中,它不但给我一种视觉的震撼,更让我有了对自然的震撼与敬畏。
《美丽中国》中的人文精神。
在整部纪录片中,没有清晰的人物对白,解说词只是展示性的,可以说主要是在用视觉语言和影像的力量展示着自然,更展示着不朽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些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
《美丽中国》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

《美丽中国》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概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美丽中国》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方便大家学习。
《美丽中国》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1BBC和CTV中视联合摄制的《美丽中国》经得起这样的礼赞。
本片半年前正式播出后,终于有机会感受它带来的震撼。
高速镜头下的中国大地是如此壮丽迷人,恢宏镜头下南中国乡村生活纯朴淡定。
六集虽然才看过两集,我已经无法不怀疑我是否了解这个伟大文明的人文地理。
中国文明起源于乡村,也在乡村中形成大势臻于成熟,既为乡民,必对其周围山川河流,花草果木在数千年历史绵延中形成独特的知识和感悟,而却不为今人所道,则文明也必为衰落。
现代社会城市化急速突进下给原始生态环境造成了几乎致命的损害,遑论仰赖于此的农耕文化;如今欲望让我们对自然的索取疯狂地深入地下,强力释放存于其中数百万年的二氧化碳,慢慢改变这个星球的气候和这个国家残存的秀美身姿。
一个细节:怒江边的人们依铁索渡江展露了自然的尖锐锋芒,也剥开了贫穷落后的外衣,文化相对主义可能并不认为这是落后,只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情感上却无法不向他们为这样坚强智慧辛酸的生活献上深深敬意——历经百年却还未架起一座桥。
人和自然可以相处,但一定充满了暴力,无论多么美丽的自然也需要为人类至高无上的生命权让路(生命的价格此处不表),从文明开化到现代化,人与自然的链条越绷越紧,即使偏远如怒江也应当且必须为人类让路,保持微妙的平衡。
“国人都应对本国史存一份温情与敬意”,我们也应对上苍给予中国文明繁衍发展千年的壮阔大地饱含深情和充满敬畏,去认识这片大地上的独特风情和奇巧生物,至少可以了解到这个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国度仍然保有脆弱但令人窒息的美丽,为我们的乡村骄傲,为我们的环境改善做出最少一点点的努力。
就此向BBC致敬。
《美丽中国》是一部从各个地域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纪录片。
内容说了中国辽阔疆域的美丽风景。
美丽中国观后感500字

美丽中国观后感500字(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一、引言二、影片《美丽中国》的简介三、观影感受四、影片中的中国美景五、影片对环保的启示六、结论篇1正文【引言】一部好的影片,不仅可以让人得到精神享受,还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
近期,我观看了一部名为《美丽中国》的纪录片,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美丽中国》的简介】《美丽中国》是一部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和英国 BBC 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它以全新的视角展示了中国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影片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生动的叙述,带领观众走进了中国的壮美山河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观影感受】观看这部影片,我被中国的大好河山深深吸引,同时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
影片中展现的中国的自然风光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也让我更加珍视我们的生态环境。
【影片中的中国美景】影片中,中国的美景如同画卷般展现在我的眼前。
从高原到平原,从雪山到沙漠,从大海到河流,每一帧画面都让我感到震撼。
特别是影片中展现的长江、黄河、珠峰等中国标志性的自然景观,让我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了更深的理解。
【影片对环保的启示】然而,影片中除了展现中国的美景,也揭示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过度开发、污染等问题让我感到深深的忧虑。
影片提醒我,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不能容忍我们的家园被破坏。
【结论】总的来说,《美丽中国》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更加了解我们的祖国,也让我更加珍视我们的生态环境。
篇2 目录一、引言二、影片《美丽中国》的简介三、影片的视觉效果和故事情节四、影片中所展示的我国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五、影片的教育意义六、总结篇2正文【引言】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的国家。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名为《美丽中国》的纪录片,它让我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影片《美丽中国》的简介】《美丽中国》是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自然纪录片,它以全新的视角,展示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
美丽中国观后感(通用12篇)

美丽中国观后感(通用12篇)美丽中国观后感(通用12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丽中国观后感(通用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美丽中国观后感篇1说真的,《美丽中国》给人的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淘洗。
对于纪录片,贯彻的宗旨就是客观,客观是纪录片的本质。
《美丽中国》创作者富有理性与关怀,执著追求真相与探索心灵,并且能够开启这一项打动世人内心的工程。
《美丽中国》远离现代城市的浮华,把镜头瞄准了自然中的生物与沿袭了几千年传统生活的人们,表现出中国历史长河中根深蒂固的和谐淳朴与天人合一的观念。
这个定位是十分准确且适时的,因为在现代都市的快生活中,中国的古典特质已经日渐湮灭了。
很多事物是我第一次得以如此近距离观赏,有时候真的内心在疑问,这真的是中国嘛?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学校,既有同情也有羡慕。
西藏几千年的对自然的敬畏,保护了当地原始的自然生态。
那里的人们贴靠着大地,向着朝圣路,他们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护关爱这片圣洁之土与万物,定会有美好的来生。
而如今我们大部分人类生活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没有想到中国很多地方,人与自然还是那么融洽,他们可能在世俗眼中是穷苦贫乏的,但事实是这些人的心灵才更为澄澈与充实。
镜头展现了奇趣的动物与绝伦的景色后总会加上诸如此类的解说:此物种已经濒临灭绝,此环境带已经严重缩减。
这沉重的事实令我不禁生出无限忧心。
纪录片目的是记录,更是留给大众以思考。
中国面临的不止是环境危机、还有文化危机,我很难想出代表现代中国的符号是什么?看吧,外国人没有把镜头对准拔地而起的高楼,真正的中国不在大都市,而是在小巷胡同、竹林深处,在香格里拉,在楼兰。
民族的信仰就在那些与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舍的村民心中。
他们会坚守到最后一刻,只为那圣洁的天地。
喜马拉雅的巍峨山峦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众多文明的源头,几千年繁衍不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篇一:美丽中国《美丽中国》观后感我是在我同学的电脑上找到这个纪录片的,当时同学想我推荐,我怀着不是很放心的心情去看,结果实在让我震惊了!!因为这是我看过拍中国最美的纪录片!!!它的英文名叫《Wild China》,中文官方译名最后被定为《美丽中国》。
该片是由世界闻名的英国BBC自然历史制作小组和中央电视台影视制作主力——中视传媒——合作制作的一部关于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的系列记录片,也是BBC和中国电视台的首次合作。
《美丽中国》分为“富饶华南”、“彩云之南”、“青藏高原”、“长城以外”、“龙之疆域”、“喧闹海岸”6集。
这部投资达500万英镑(合计人民币7500万元)的纪录片延续了BBC狂野系列的概念,但却将视角扩展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BBC环球公司首席执行官史约翰先生说:“我们很自豪地将这个宏伟的系列片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所有镜头都是高清拍摄。
”这里我选择了它的第二集,也就是拍云南的那集,告诉了我中国美丽的动植物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片名也叫做《香格里拉》。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它能供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栖息,这就是选择那里的首要条件吧。
按气候划分,既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动物,也有寒带的动物。
按植被类型划分,既有高山森林、草甸种类,又有河谷,平原种类,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均有,动物种类南北东西交汇的奇特现象,被誉为“动植物王国”,这可是全世界都很有知名度的。
片子依次呈现出的分别是傣族的庆典仪式与节日,穿插剪辑的是一尊佛像与傣族女人们去取水,然后是一些同期声的打击乐,这里很欣赏的是对脚部给的特写,这种足部特写在片中有多处。
接下来的剪辑有点快,有个剪辑是不知道是哪种鸟的眼睛切到了佛像的眼睛,这就让仪式内与外界联系到了一起,类似的还有剪辑进孔雀羽毛和大象的眼睛。
紧接着用很轻快的打击乐带入到了一个欢快的泼水节的场面,那晶莹的水珠和欢乐的人们所构成的画面,人们尽情的泼水玩闹,加上那么轻快和优美的音乐,让人觉得舒心、愉快。
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画面,一个解放军穿戴的人被人泼水而自己这是憨厚的傻傻的笑着,帽子上的国徽标志不由得使我想到这部片子是否还是有政治宣传色彩呢,毕竟这是全球播放的片子啊,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元素在里面。
不过这样还是很隐晦的,潜移默化式的渗透容易使人接受。
介绍地理环境的时候不是像我以前看过的那样是用地图了,而是用地球,这个逼真啊,这部分的山脉拍的很大气,上面的水汽般的浮云又增加了动感,使原本不懂的景观“活”起来了,还有种仙境般的感觉。
流云和水汽的镜头在片子中运用多次。
金丝猴出场前是飘着雪花的场景介绍,特写的树挂很精致,这在北方很常见,不知道云南那个地方怎么也有。
金丝猴也拍的可爱,可以和法国人PK一下了,几个头部的特写,感觉猴子的表情好像很忧郁。
“雪后的猴子就开始觅食了”,虽然解说是这样,但看画面总感觉是换了一个季节,至少也是雪都化没了。
片中详细的介绍了其食物是那种半菌半植物的地衣,这片子中生物学知识充足,也是半科教性质的。
介绍中国红色熊猫的时候,还是很可爱的小动物,没有太出彩的地方。
后面的一些植物的特写(集中在花朵上)还不错,比如那朵娇美的蓝色花,上面还有一只小昆虫在爬来爬去;白玉般的花朵和完整的蕊等,都很精致。
中间接了一段关于植物猎人的历史资料与介绍(黑白),画面上是有差距的,可能是因为叙述线索的需要,才用的吧,虽是珍贵的史料,但不是很喜欢,与整体的感觉不太协调。
用绳索过怒江峡谷那部分让人感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连交通都是如此特别,配上音乐,感觉很心惊胆战,生拍绳索上的人会掉下去。
看着纵横交错的绳索和绳上人的大无畏的神情,又不由得佩服当地人们的创造力和勇气。
杜鹃开花红艳艳,不过吸引人的是那里的小鸟,看着它们吸食花朵中的蜜,灵巧的动作。
音乐和画面给人一种悬念,那么下面出现的又会是那种动物呢?局部的拍摄让我误以为要出现什么庞然大物呢。
这是红腹角雉,这一段很值得看,一只公的角雉以独特的偷窥方式去追求母角雉,像那种正反打的剪辑方式。
看到公角雉鲜艳的肉垂一抖一抖的,还配以翅膀拍打发出的独特声音,这样的追求真的很好笑。
剪辑很有技巧,故布疑阵般的制造悬念。
松动的土慢慢探出一个嘴巴、头、身体、尾巴,这就是两栖动物鳄鱼蝾螈。
特写镜头里甚至可以看到它的鼻孔。
同样的从泥土里钻出一种植物,竹子瞬间迅速成长,这是采用逐格摄影(或称延时摄影)用照相机拍摄完成的。
场面不大,但拍出了一种震撼的效果,谁有会想到那小小的竹子竟是这样迅速的成长。
竹蝙蝠是一种很小,像蜜蜂那样大小的动物,它居住在竹子中空的洞穴里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
需要拍摄竹蝙蝠的洞穴生活,BBC的工作人员用自己制作的摄像头伸到狭窄的洞穴里,捕捉到了洞穴内蝙蝠生存的画面,那个自制摄像头,其实就是英国随处可见的家用夜视闭路系统作出来的。
那里面一个小蝙蝠张嘴的镜头,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口腔内部,牙齿和舌头都是清新可见的。
晚上拍摄飞翔的小蝙蝠的片段很是漂亮,应该是用红外拍的,拍出了小蝙蝠的质感,也在它们穿梭在洞口的时候看到它们的小嘴,小脑袋,甚至看清了它们的骨头和肉质。
在竹林里飞翔的小蝙蝠和当时的静谧的音乐构成了那个安静的夜晚,竹蝙蝠们轻扇翅膀在翩翩起舞。
这样的夜突然间出现了危机,那是一条蛇,意欲去吃小蝙蝠,一边是无所知的小蝙蝠,另一边是慢慢靠近的蛇,加上音乐的烘托,气氛很紧张。
可是最总由于洞口太小,蛇没有得逞,只好爬走了,这里还有一个从洞口向外拍的蛇头的特写,真不知怎么拍的。
“在拍摄竹蝠的时候,竹叶青(也就是那条蛇)就近在咫尺,吓得摄影师大气都不敢出。
”看过这段材料,我才知道他们还是很危险的,应该还有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艰辛,纪录片人啊,很不容易。
以竹子为线讲述它与人的好处,再来就是动物——竹鼠。
看着好好的竹子被拖到了地下,进而看到了主角,是嗅觉很好以竹子为食的动物。
怎么拍的那么清晰,对我来说很是一个迷,只有看了才知道什么是不可思议。
同样的,只看到树枝在动,不知道又被什么动物拉扯,这是就轮到野生亚洲大象出场了。
看此片之前,我是不知道中国境内有大象。
下面还有那种独特的捕蜂方法,很有技巧,不过最后以人们掠夺了蜂窝,然后吃幼虫来结尾,还有那个人耍宝似的吃法,真的很气愤,难道我们要展示我们吃动物的残忍,这是中外合拍,虽然真实,但也不要以点带面,为啥不来个我们保护小动物的呢?象芋开花这组镜头,里面的解说词解说了我们从画面看不到的味道,还有部分使用热感摄像机来拍摄,以冷色和暖色来表现花的温度在上升,表现这个森林女巫的与众不同的一面。
她利用埋葬虫来授粉,你可以看到雄蕊释放黄金花粉,真是一种奇妙的植物。
画面的精美与细致,这段就很有代表性。
我看的版本不是最高的,听说高版本的画面是“无以伦比的美丽”。
后面还介绍了野生长臂猿,它们是音乐名手,有一只大约才一天的幼猴的画面,听说很珍贵,就是很难得的意思了,下来就是橡胶林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只是特别欣赏这里的画面的美丽。
结尾部分大象又出来了,在看到游客们后离开了。
看到那只在水里挣扎的小象,我突然想到了在《白色星球》里结尾的那只找不到可以支撑它上岸的厚冰的镜头,同样的手法,同样的主题,在这种数量稀少的物种身上透出的一种无奈。
这段的解说也是佐证:山脉目前暂时还是一片绿意盎然,迷惑的单纯,苍穹之下也许有中国最丰饶的自然宝藏,脆弱而无与伦比,在云雾袅袅之下,一个动植物与人类紧密相连,错综复杂的世界。
整体来说,这部片子不论是从视角、摄影还是配乐,都是我看过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中最棒的!其中有些野生动物和风景的镜头从未在银幕上出现过。
视角平和,基本做到了真实、客观和公正;摄影技术是顶级的,自不必再多说;总体感觉完全中国风,该磅礴的磅礴该精致的精致,与背景融合为一体。
中国竟然有这么多野生动物、这么多如此美丽的地方,有机会一定要去走走。
这部片子的画面都可以和摄影作品媲美了,相信在全球放映之后,会有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美丽的中国。
希望大家都可以去看看,然后更加的爱我们的大好河山。
明白了古人丧国时,看到大好河山是多么的痛苦。
让我们爱护好我们可爱的祖国吧!篇二:美丽中国观后感美丽中国观后感09601115李飞鸿09商日3班纪录片作为“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电影电视艺术形式”,其手段在于对真实素材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其目的在于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
但是,自然类纪录片因为较少有人的参与,缺少人与人之间一目了然的矛盾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与社会类的纪录片相比,它更多地表现为单纯的猎奇与对真实镜头的捕捉,在思维品格上难以胜出。
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者在拍摄纪录片之前,先要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思考。
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态度,纪实的品格上升为思维的品格,才能使创作进入审美的层次。
《美丽中国》从技巧、内容、精神上都是纪录片创作的典范,它生动、深刻地展示了自然类纪录片应该如何从纪实的品格上升到思维的品格,引发人们对人与大自然的重视审视与深刻反思。
同时,作为普通观众,人们在欣赏自然类纪录片时,不能简单停留在一种表象的震撼上,应当怀有一种思维品格,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来欣赏和思考自然类纪录片所展现的美丽的、震撼的视觉语言。
《美丽中国》这部投资达500万英镑(合计人民币7500万元)的纪录片延续了BBC狂野系列的概念,但却将视角扩展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BBC环球公司首席执行官史约翰先生说:“我们很自豪地将这个宏伟的系列片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所有镜头都是高清拍摄。
”这里我选择了它的第二集,也就是拍云南的那集,告诉了我中国美丽的动植物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片名也叫做《香格里拉》。
然而,不仅如此,纪录片《美丽中国》中更有一种陷于画面和音乐背后的、厚实的浓浓的情怀,一种博大警世的人文关怀流淌其中,它不仅给我一种视觉的震撼,更让我有了对自然的震撼与敬畏。
《美丽中国》中的人文精神。
在整部纪录片中,没有清晰的人物对白,解说词只是展示性的,可以说主要是在用视觉语言和影像的力量展示着自然,更展示着不朽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些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它能供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栖息,这就是选择那里的首要条件吧。
按气候划分,既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动物,也有寒带的动物。
按植被类型划分,既有高山森林、草甸种类,又有河谷,平原种类,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均有,动物种类南北东西交汇的奇特现象,被誉为“动植物王国”,这可是全世界都很有知名度的。
张家界深山溪水中的娃娃鱼,贵州山间的叶猴,茫茫雪山中被呼为“山中野老”的滇金丝猴,迁徙途中在鄱阳湖歇脚的浩荡鸟群,上海郊区寺庙中400余岁高龄的斑点龟,贵州岩洞中的蝙蝠。
傍晚时分,古老爹倚在窗前,仰头远眺,看着遮天蔽日从北方飞来的成群雨燕,计算着它们南来的日子,并以此盘算着插秧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