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范文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范文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范文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南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课程设计的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零件的分析与毛坯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工艺路线的拟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工序设计及工艺文件的填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夹具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模具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课程设计应交的作业及成绩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应交作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成绩评定细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课程设计中所使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后,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经过本课程设计,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课程知识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经过此次课程设计,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经过机械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及其它有关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测量与公差配合、金属材料等相关知识的能力。

2)经过对某一特定机构的分析、设计,以及正确解决其工艺流程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最终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材料,对运用设计资料(如手册、图册、技术标准、规范等)以及进行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一次综合训练,提高技能水平。

2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学生根据设计任务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机构进行分析,确定各零部件设计方案、设计出其中的重要工序的专用夹具或模具,并绘制相应机械设计图。具体内容如下:

1)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确定由哪些零件组成,并对各零件进行测绘;

2)明确零件在整个机构上的作用、零件的材质、要求,分析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完成总装配图及各零件的设计图。

3)拟定工艺方案,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4)拟定零件的模具加工或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或模具,绘制装配图或大件零件图。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一份完整的说明书一般包括以下一些项目:

(1)目录。

(2)绪论或前言。

(3)对机构的整体分析,各零部件分析说明

(4)对零件的工艺分析,如关键表面的技术要求分析等。

(5)工艺设计,如毛坯选择与说明,工艺路线的确定,工序顺序的安排,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等;

(6)模具或夹具设计,如设计思想,夹具操作动作说明等。

(7)设计总结或心得体会。

(8)参考文献书目(书当前排列序号,以便于正文引用)。

课程设计总时间为三周,表1-1所示为时间进度安排,供参考。

表1-1 课程设计时间进度安排

2.2课程设计的要求

(1)学生应认真对待课程设计,根据设计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和进度,认真地、有计划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2)课程设计是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应刻苦钻研,独立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3)在设计中,查阅参考资料是课程设计的一项基本功训练,因而学生应该独立查阅参考资料,并进行设计方案的分析比

较。

3 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内容分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模具或机床专用夹具设计两大部分,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如下。

3.1零件的分析与毛坯的选择

1、零件分析

零件分析主要包括:分析零件的几何形状、加工精度、技术要求,工艺特点,同时对零件的工艺性进行研究。

a、抄画零件图。

了解零件的几何形状、结构特点以及技术要求,如有装配图了解零件在所装配产品中的作用。确定零件的主视图方向,对零件进行测绘。对零件进行分析。一般而言,零件由多个表面构成,既有基本表面,如平面、圆柱面、圆锥面及球面,又有特形表面,如螺旋面、双曲面等。不同的表面对应不同的加工方法,而且各个表面的精度、粗糙度不同,对加工方法的要求也不同。

b、确定加工表面。

找出零件的加工表面及其精度、粗糙度要求,结合生产类型,可查阅工艺手册中典型表面的典型加工方案和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加工精度,选取该表面对应的加工方法及经过

几次加工。查各种加工方法的余量,确定表面每次加工的余量,并可计算得到该表面总加工余量。

c、确定主要表面。

按照组成零件各表面所起的作用,确定起主要作用的表面。一般主要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都比较严,在设计工艺规程是应首先保证。零件分析时,着重抓住主要加工面的尺寸、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确定毛坯

a、选择毛坯制造方法

毛坯的种类有:铸件、锻件、型材、焊接件及冲压件。确定毛坯种类和制造方法时,在考虑零件的结构形状、性能、材料的同时,应考虑与规定的生产类型(批量)相适应。对应锻件,应合理确定其分模面的位置,对应铸件应合理确定其分型面及浇冒口的位置,以便在粗基准选择及确定定位和夹紧点时有所依据。

b、确定毛坯余量。

查毛坯余量表,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总余量、毛坯的尺寸及公差。余量修正。将查得的毛坯总余量与零件分析中得到的加工总余量对比,若毛坯总余量比加工总余量小,则需调整毛坯余量,以保证有足够的加工余量;若毛坯总余量比加工总余量大,怎考虑增加走刀次数,或是减小毛坯总余量。

3.2工艺路线的拟定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工艺规程设计的中心问题。其内容主要包括:选择定位基准、安排加工顺序、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等。零件的结构、技术特点和生产批量将直接影响到所制定的工艺规程的具体内容和详细程度,这在制定工艺路线的各项内容时必须随时考虑到。

以上各方面与零件的加工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设计时应同时考虑几个方案,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比较合理的方案。

1、定位基准的选择

正确地选择定位基准是设计工艺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零件加工精度的关键。

选择定位基准时,既要考虑零件的整个加工工艺过程,又要考虑零件的特征、设计基准及加工方法,根据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合理选定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基准。一般在制定工艺规程时,总是先考虑选择怎样的精基准以保证达到精度要求并把各个表面加工出来,即先选择零件表面最终加工所用精基准和中间工序所用的精基准,然后再考虑选择合适的最初工序的粗基准把精基准面加工出来。

2、拟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

在零件分析中确定了各个表面的加工方法以后,安排加工顺序就成了工艺路线拟定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机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可概括为十六个字: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基面先行。按照这个原则安排加工顺序时能够考虑先主后次,将零件分析主要表面的加工次序作为工艺路线的主干进行排序,即零件的主要表面先粗加工,再半精加工,最后是精加工,如果还有光整加工,能够放在工艺路线的末尾,次要表面穿插在主要表面加工顺序之间;多个次要表面排序时,按照与主要表面位置关系确定先后;平面加工安排在孔加工前;最前面的是粗基准面的加工,最后面工序的可安排清洗、去毛刺及最终检验。

对热处理工序、中间检验等辅助工序,以及一些次要工序等,在工艺方案中安排适当的位置,防止遗漏。

对于工序集中与分散、加工阶段划分的选择,主要表面粗、精加工阶段要划分开,如果主要表面和次要表面相互位置精度要求不高时,主要表面的加工尽量采取工序分散的原则,这样有利于保证主要表面的加工质量。

根据零件加工顺序安排的一般原则及零件的特征,在拟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时,各种工艺资料中介绍的各种典型零件在不同产量下的工艺路线(其中已经包括了工艺顺序、工序集中与分散和加工阶段的划分等内容),以及在生产实习和工厂参观时所了解到的现场工艺方案,皆可供设计时参考。

3、选择设备及工艺装备

设备(即机床)及工艺装备(即刀具、夹具、量具、辅具)

类型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零件的生产类型、零件的材料、零件的外形尺寸和加工表面尺寸、零件的结构特点等,该工序的加工质量要求以及生产率和经济性等相适应。

选择时还应充分考虑工厂的现有生产条件,尽量采用标准设备和工具。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可参阅有关的工艺、机床和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手册。

4、工艺方案和内容的论证

根据设计零件的不同的特点,可有选择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艺论证:

a)对比较复杂的零件,可考虑两个甚至更多的工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择优而定,并在说明书中论证其合理性。

b)当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是经过两个甚至更多个工序综合加以保证时,应对有关工序惊醒分析,并用工艺尺寸链方法加以计算,从而有根据地确定该主要技术要求得以保证。

c)对于影响零件主要技术要求且误差因素较复杂的重要工序,需要分析论证如何保证该工序技术要求,从而明确提出对定位精度、夹具设计精度、工艺调整精度、机床和加工方法精度甚至刀具精度(若有影响)等方面的要求。

d)其它的在设计中需要应加以论证分析的内容。

3.3工序设计及工艺文件的填写

1、工序设计

对于工艺路线中的工序,按照要求进行工序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

a)划分工步。根据工序内容及加工顺序安排的一般原则,合理划分工步。

b)确定加工余量。用查表法确定各主要加工面的工序(工步)余量。因毛坯总余量已由毛坯(图)在设计阶段定出,故粗加工工序(工步)余量应由总余量减去精加工、半精加工余量之和而得出。若某一表面仅需一次粗加工即成活,则该表面的粗加工余量就等于已确定出的毛坯总余量。

c)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对简单加工的情况,工序尺寸可由后续加工的工序尺寸加上名义工序余量简单求得,工序公差可用查表法按加工经济精度确定。对加工时有基准转换的较复杂的情况,需用工艺尺寸链来求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d)选择切削用量。切削用量可用查表法或访问数据库方法初步确定,再参照所用机床实际转速、走刀量的档数最后确定。

2、填写工艺文件

a)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

工艺过程综合卡包含上面内容所述的有关选择、确定及计算的结果。机械加工以前的工序如铸造、人工时效等在工艺过程综合卡中能够有所记载,但不编工序号,工艺过程综合卡在课程设计中只填写本次课程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

b)填写所设计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

工序卡除包含上面内容所述的有关选择、确定及计算的结果之外,在工序卡上要求绘制出工序简图。工序简图按照缩小的比例画出,不一定很严格。如零件复杂不能在工序卡片中表示时,可用另页单独绘出。工序简图尽量选用一个视图,图中工件是处在加工位置、夹紧状态,用细实线画出工件的主要特征轮廓。3.4夹具设计

夹具设计质量的高低,应以能否稳定的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排屑方便,操作安全,省力和制造、维护容易等为其衡量指标。

一般情况下,夹具设计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即收集和研究有关资料,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绘制夹具总图和确定并标注有关尺寸、公差及技术条件。

1、收集和研究有关资料

为了使所设计的夹具能够满足上述基本要求,设计前要认真收集和研究如下有关资料:

生产批量

被加工零件的生产批量对工艺过程的制定和夹具设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夹具结构的合理性及经济性与生产批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批大量生产多采用气动、液动或其它机动夹具,其自动化程度高,同时夹紧的工作数量多,结构也比较复杂。中小批生产,易采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手动夹具,以及万能通用夹

具或组合夹具。

零件图及工序图

零件图是夹具设计的重要资料之一,它给出了工件在尺寸,位置等方面精度的总要求。零件图是零件加工的唯一依据,图中应标注全部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及热处理。技术要求等。工序图则给出了所用夹具加工工件的工序尺寸,工序基准,已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工序加工精度要求等等,它是设计夹具的主要依据。

零件工艺规程

零件的工艺规程表明了该工序所用的机床,刀具,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工步安排,工时定额及同时加工的工件数目等等,这些都是确定夹具的尺寸,形式,加紧装置以及夹具与机床连接部分的结构尺寸的主要依据。

夹具典型结构及其有关标准

设计夹具还要收集典型夹具结构图册和有关夹具零部件标准等资料。了解本厂制造,使用夹具情况以及国内外同类型夹具的资料,以便使所设计的夹具能够适合本厂实际,吸取先进经验,并尽量采用国家标准。

2、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在广泛收集和研究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着手拟定夹具的结构方案,主要包括:

a)工件的定位原理,确定工件的定位方式,选择定位元件;

b)确定工件的夹紧方式,选择适宜的夹紧装置;

c)确定刀具的对准及导引方式,选取刀具的对刀及导引元件;

d)确定其它元件或装置的结构型式,如定向元件,分度装置等;

e)协调各元件,装置的布局,确定夹具的总体结构和尺寸。

在确定夹具结构方案的过程中,工件定位,夹紧,对刀和夹具在机床定位等各部分的结构以及总体布局都会有几种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因而,都应画出草图,并经过必要的计算(如定位误差及夹紧力计算等)和分析比较,从中选取较为合理的方案。

3、绘制夹具总图

绘制夹具总图应遵循国家制图标准,绘图比例应尽量取1:1,以便使图形有良好的直观性。如被加工工件的尺寸过大,夹具总图可按1:2或1:5的比例绘制;如被加工工件尺寸过小,总图也可按2:1或5:1的比例绘制;夹具总图中视图的布置也应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在能清楚表示夹具内部结构和各元件内部结构和各元件,装置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视图的数目应尽量少。

总图的主视图应取操作者实际工作时的位置,以便于夹具装配及使用时参考。被加工工件在夹具中被看作为透明体,所画的工件轮廓线于夹具上的任何线彼此独立,不相干涉,其外廓以黑色双点划线表示。绘制总图的顺序是先用双点划线汇出工件轮廓外形和主要表面的几个视图,并用网纹线表示出加工余量。围绕工

件的几个视图依次绘出定位元件,夹紧机构,对刀及夹具定位元件以及其它元件,位置,最后绘制出夹具体及连接元件,把夹具的各组成元件和装置连成一体。夹具总图上,还应划出零件明细表和标题栏,写明夹具名称及零件明细表上所规定的内容。

5、确定并标注有关尺寸及技术条件

a)应标注的尺寸及公差

在夹具总图上应标注的尺寸,公差有下列五类:

工件与定位元件的联系尺寸:常指工件以孔为心轴或定位销上(或工件以外圆在内孔中)定位时,工件定位表面与夹具上定位元件间的配合尺寸。

夹具与刀具的联系尺寸:用来确定夹具上对刀,导引元件位置的尺寸。对于铣,刨床夹具,是指对刀元件与定位元件的位置尺寸;对于钻,镗床夹具,则是指钻(镗)套与定位元件间位置尺寸,钻(镗)套之间的位置尺寸,以及钻(镗)套与刀具导向部分的配合尺寸等。

夹具与机床的联系尺寸:用于确定夹具在机床上正确位置的尺寸。对于车,磨床夹具,主要是指夹具与主轴端的配合尺寸;对于铣,刨床夹具,则是指夹具上的定位键与机床工作台上的T型槽的配合尺寸。

夹具内部的配合尺寸:它们与工件,机床,刀具无关,主要是为了保证夹具装配后能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

夹具的外廓尺寸:一般是指夹具最大外形轮廓尺寸。若夹具上

有可动部分,应包括可动部分处于极限位置所占的尺寸空间。

上述诸尺寸公差的确定可分为两种情况处理:一是夹具上定位元件之间,对刀,导引元件之间的尺寸公差,直接对工件上相应的加工尺寸发生影响,因此可根据工件的加工尺寸公差确定,一般可取工件加工尺寸公差的1/3—1/5。二是定位元件与夹具体的配合尺寸,夹紧装置各组成零件间的配合尺寸公差等,则应根据其功用和装配要求,按一般公差与配合原则决定。

b)应标注的技术条件

在夹具总图上应标注的技术条件(位置精度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定位元件之间或定位元件与夹具体底面间的位置要求,其作用是保证工件加工面与工件定位基准面间的位置精度。

(2)定位元件与连接元件(或找正基面)间的位置要求。如图2-6中,为保证键槽与工件轴心线平行,定位元件V型块的中心线必须与夹具定向键侧面平行。

(3)对刀元件与连接元件(或找正基面)间的位置要求。如对刀块的侧对刀面向对于两定向键侧面的平行度要求,是为了保证所铣键槽与工件轴心线的平行度

(4)定位元件与导引元件的位置要求。若要求所钻孔的轴心线与定位基准面垂直,必须以夹具上钻套轴线与定位元件工作表面垂直及定位元件工作表面与夹具体底面平行为前提。

3.5模具设计

一、设计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结构、尺寸、精度、材料等方面);

(2)拟定冲压工序安排方案、画出冲压工序图、画出待设计模具的排样图;

(3)计算冲压力(包括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等)、确定模具压力中心、确定凸凹模间隙,计算刃口尺寸、确定待设计模具的有关结构要素(各个模板的外形尺寸、卸料弹簧或橡胶的自由高度等)、选用模具典型组合等,初选压力机(主要考虑公称压力、装模高度、滑块行程、工作台面尺寸等因素);

(4)设计及绘制模具装配图;

(5)设计及绘制模具零件图;

(6)按规定格式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冲裁模结构设计要点

2.1 排样论证

排样论证的目的是为了画出正确的模具排样图。一个较佳的排样方案必须兼顾冲压件的公差等级、冲压件的生产批量、模具结构和材料利用率等方面的因素。

2.2 选择压力机及确定压力中心

计算压力中心的方法教材上已有详尽的介绍。

2.3 冷冲模国家标准的使用

a. 确定模具的主要结构要素

根据排样方案论证结果,确定应采用的模具结构。在此基础上,尚须确定如下结构要素。

(1) 确定送料方式

模具相对于模架是采用从前往后的纵向送料方式,还是采用从右往左的横向送料方式,这主要取决于凹模的周界尺寸。

(2) 确定卸料形式

模具是采用弹压卸料板,还是采用固定卸料板,取决于卸料力的大小,其中材料料厚是主要考虑因素。

(3) 模架形式

如采用纵向送料方式,适宜采用中间导柱导套模架(对角导柱导套模架也可);横向送料适宜采用对角导柱导套模架:而后侧导柱导套模架有利于送料(纵横向均可且送料较顺畅),但工作时受力均衡性和对称性比中间导柱导套模架及对角导柱导套模架差一些;四角导柱导套模架则常见于大型模具;而精密模具还须采用滚珠导柱导套。

b. 典型组合选择

可从《冷冲模国家标准》查到模具典型组合(GB2873.3-81)。有了模具结构的典型图,模具设计就大为简化。只要根据排样图中凸模或凸凹模的位置,分别把各个凸模或凸凹模画入典型组合可,并相应地在凹模板或凸凹模上开制相应的凹模洞口及

在其它零件上画出漏料孔、打料系统等,就可得到一张完整又正确的装配图。

c. 非标准模具的对照设计

有些矩形凹模板根据计算结果会很难选到一个合适的标准凹模板。解决的办法是根据标准模板找到模具的典型组合,同样根据该典型组合构画装配图,只是把模具内的所有模板的L尺寸全部换成非标准尺寸,进行必要的有限非标准设计。

2.4 绘制模具装配图

一般应根据模具结构典型组合图绘制模具结构草图。

a. 图面布置规范

为了绘制一张美观、正确的模具装配图,必须掌握模具装配图面的布置规范。

1-档案编号。如果这份图纸将来要归档,就在档案编号处编上档案号(且档案号是倒写的),以便存档。不能随意在此处填写其它内容。

2-布置模具结构主视图。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它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有约50~60mm的空白,不要画得“顶天立地”,也不要画得“缩成一团”,这就需要选择一合适的比例。推荐尽量采用1:1的比例,如不合适,再考虑选用其它《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上推荐的比例。

3-布置模具结构俯视图。应画拿走上模部分后的结构形状,

其重点是为了反映下模部分所安装的工作零件的情况。俯视图与边框、主视图、标题栏或明细表之间也应保持约50~60mm的空白。

4-布置冲压产品图。并在冲压产品图的右方或下方标注冲压件的名称、材料及料厚等参数。对于不能在一道工序内完成的产品,装配图上应将该道工序图画出,而且还要标注本道工序有关的尺寸。冲压产品图的方向应与冲压方向(即工件在模具中的位置)一致。特殊情况下不一致时必须用箭头注明冲压方向。

5-布置排样图。排样图上的送料方向与模具结构图上的送料方向必须一致,排样图中应标明料宽(带公差)、搭边值和步距、斜排时工件的旋转角度。

6-写技术要求。简要注明对该模具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技术条件。技术条件主要包括:模具的闭合高度、冲裁模具的间隙、标准模架及代号及装配要求和所用的冲压设备型号等。(可参考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

7-布置明细表及标题栏。标题栏及明细表填写格式可参照国家标准GB/T10609.1-89,GB/T10609.2-89,应注意的要点如下。

(1)明细表至少应有序号、图号、零件名称、数量、材料、标准代号和备注等栏目;

(2)在填写零件名称一栏时,应使名称的首尾两字对齐,中间的字则均匀插入;

(3)在填写图号一栏时,应给出所有零件图的图号。数字序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方向机电一体化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学号 06080729 姓名张森 指导教师 题目名称 CA6140车床拨叉 设计时间 2011年3-6月 2011 年 5 月日

目录 一、序言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 三、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4) 四、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8) 五、工序设计 (10) 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2) 七、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5) 八、设计心得 (17) 九、参考文献 (18) 十、附图 (19)

序言 一、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课程程设计是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血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零件的作用 本次设计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变速齿轮拨叉,用于双联变换齿轮的啮合,输出不同的转速,已达到变速的目的。该拨叉应用在CA6140车船的变速箱变速机构中机构中。拨 孔与变速叉轴联结,拨叉脚则夹在双叉头以φ22mm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8mm 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转速,从而改变车床的主轴转度。 该拨叉在改换转速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叉轴孔mm(H7)和锁销孔φ8mm,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图1-1 拨叉零件图 2.零件的技术要求 CA6140车床拨叉技术要求表1-1

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课程设计实习小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实习小结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虽然种种困难我都已经克服,但是还是难免我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完美总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抱着这个心理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最终完成了我的任务。 十几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 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群体里面,沟通自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在实习设计当中依靠与被依靠对我的触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责任感,把这样一种事情当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的弱势…..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

很多的,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 课程设计也是一种学习同事优秀品质的过程,比如我组的纪超同学,人家的确有种耐得住寂寞的心态.确实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但是我所赞赏的还是他追求的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那种斟酌的态度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务,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我们过去有位老师说得好,有有些事情的产生只是有原因的,别人能在诸如学习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绩,那绝对不是侥幸或者巧合,那是自己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的,这就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它将指引着一个人意气风发,更好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ca6140车床套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序卡片【6张】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 2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零件重量同时加工零件 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45 HB190~ 210 圆钢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名称型号 三爪卡盘 车床CA6140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z) 主轴 转速 (r/ min) 切削 速度 (mm/s ) 基本工 时min 2 1 2 3 夹φ75外圆,粗车一端面,车 外圆φ42.4,长43,外圆φ45.4, 长41,外圆φ70,长5 钻内孔φ23 扩孔φ24.8 掉头装夹,粗车相同参数 切断 45°硬质合金 车刀 Φ23麻花钻 Φ24.8扩孔钻 切断刀 游标卡尺43 45 5 90 90 35 6 4 2 1 1 1 3 3 2 0.6 0.6 0.6 0.20 0.56 500 500 560 200 250 117.8 117.8 122.1 14.45 17.85 1.92 1.60 0.06 2.65 0.714 10.1

卧式铣床X62W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i n) 基本工 时min 5 1 铣开挡5H9,保证尺寸2 6 φ63三面 刃铣刀游标 卡尺 9 1 4 0.06 750 148 0.04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 6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零件重量同时加工零件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45 HB190~ 210 圆钢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名称型号 专用钻床夹具摇臂钻床Z35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r ) 基本工 时min 6 1 钻孔φ7,钻锥孔φ13 φ7麻花 钻 φ13x90 度锪钻游标 卡尺 4.5 2 1 1 4.5 2 0.20 0.20 530 530 11.65 11.65 0.108 0.047 0.155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7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齿轮的零件图样 2.生产类型:成批生产 3.生产纲领和生产条件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 2.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完成某一表面工序设计(如孔、外圆表面 或平面),确定其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 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l套。 4.设计夹具一套到二套,绘制夹具装配图2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三:参考文献 1.熊良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刘长青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目录 说明 (4)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6) 1.1零件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条件 (6) 1.2零件的技术条件分析 (6) 1.3零件的其他技术要求 (7) 1.4零件的材料及其加工性 (8) 1.5零件尺寸标注分析 (9) 1.6检验说明 (9) 1.7零件工艺分析 (10) 第二章齿轮毛坯的设计 (11) 2.1毛坯种类的确定 (11) 2.2毛坯的工艺要求 (11) 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13) 3.1工艺路线的制定 (13) 3.2机床、夹具、量具的选择 (16) 第四章齿轮加工机床夹具设计 (17) 4.1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目的 (17) 4.2机床夹具的作用与组成 (17) 4.3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8) 4.4机床夹具设计的一般步骤 (18) 4.5专用齿轮加工夹具的设计 (20) 心得体会 (21)

说明 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零件之一。汽车同步器变速器齿轮起着改变输出转速、传递扭矩的作用,所以在齿轮加工过程中要求较为严格。变速器齿轮应具有经济精度等级高、耐磨等特点,以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和传动效率。齿轮在工作时,要求传动平稳且噪声低,啮合时冲击应小。 齿轮本身的制造精度,对整个机器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及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其使用条件,齿轮传动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传递运动准确性 要求齿轮较准确地传递运动,传动比恒定。即要求齿轮在一转中的转角误 差不超过一定范围。 (二)传递运动平稳性 要求齿轮传递运动平稳,以减小冲击、振动和噪声。即要求限制齿轮转动时瞬时速比的变化。 (三)载荷分布均匀性 要求齿轮工作时,齿面接触要均匀,以使齿轮在传递动力时不致因载荷分布不匀而使接触应力过大,引起齿面过早磨损。接触精度除了包括齿面接触均匀性以外,还包括接触面积和接触位置。 (四)传动侧隙的合理性 要求齿轮工作时,非工作齿面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贮存润滑油,补偿因温度、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尺寸变化和加工、装配时的一些误差。 齿轮的制造精度和齿侧间隙主要根据齿轮的用途和工作条件而定。对于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心得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为期一学期的课程设计接近了尾声,对于我来说,每一次的课设我都能得到不一样的收获。此次的机械制造课设与以往的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我们第一次自己规划方案,自己设计图纸,自己按照图纸亲手加工。整个过程都得亲自参与。所以在最后实物到我们手中时,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成就感。 我们的方案换了两次,之前的方案因为不适合加工要求,不得不换了第二个方案。从此中我认识到一个设计不止要考虑到美观,实用等方面,还要考虑到能够有良好的加工性,也就是说就像制造课程中所说的要具有零件的相似性,保持原材料尽量相等,比如说我们第一个方案中零件的结构都比较复杂,且单种零件的数量也小,好多也需要二次加工。但是在第二个方案中大多数为杆件,原材料均只用钢板即可。此次加工中我们基本上使用的加工方法为线切割。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线切割时首先要正确的加紧定位钢板,其次是要合理规划零件加工的排版问题。之后还有对切割后的杆件进行打孔,首先对杆件涂抹蓝墨水,然后划线定孔中心的位置,最后使用钻床手动钻孔。 此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主要负责画图纸和编写说明书。因为此次的图纸要作为之后加工的基础,所以再也不能马虎对待,图纸的制作过程中,我错过了好多细节,幸好在之后同学的检查中得到了修改。 此次的机械爪课程设计,首先使我对机械爪的分类,能实现要求的几种典型分类有了一定了解,其次通过这段时间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通过设计实践,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思和竞争意识,熟悉掌握了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也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也加强了我与他人的合作沟通能力,怎样在一次任务当中合理分配,合理调节,使大家的长处得到最大的优化。每一项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的能力。 总体来说,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受益匪浅。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让我体会到了搞设计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后,衷心的感谢王刚老师能够在此次课程过程中给予我们适当的指导。也希望学校在之后能够多开设这种锻炼我们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燕山大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09级机械设计及理论 学号: 0901******** 学生姓名:乔旋 指导教师:许立忠 教师职称:教授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二、传动方案分析................................... .......................... 三、电动机的选择和参数计算........................................ 四、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五、轴的设计...................................................................... 六、键的选择校核............................................................ 七、轴承的校核................................................................... 八、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 九、密封与润滑的选择.................................................... 十、减速器附件及说明................................................... 十一、装配三维图........................................................ 十二、设计小结............................................................. 参考资料...................................................................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夹具设计工艺设计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制订轴承端盖工艺及直径为10mm孔夹具设计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目录 设计任务书 一、零件的分析………………………………………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二)、基面的选择……………………………… (三)、制订工艺路线……………………………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 才的确定……………………………………………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三、夹具设计………………………………………… 四、参考文献………………………………………… 订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艺及夹具设计- 1 -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轴承端盖具有密封,定位的作用,因此结合面要有比较高的表面质量,孔系加工也要求有比较高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这个零件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所有加工表面是以?16mm为中心的,包括:?32H7mm及倒角,尺寸为?11mm,?7mm的沉头孔及螺纹孔,M5螺纹底孔,?11mm,?10mm进油孔,以及?56mm圆柱面,?16mm孔与?56mm柱面同心度为0.025;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些加工表面而言,我们首先加工出?56mm外圆柱面,并以此为粗基准加工出关键部分孔?16mm,并以此为基准加工其它表面,并且保证其它表面与孔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该零件在车床中的受力并保证零件的工作可靠性,零件为中批生产,而且零件的尺寸不大,因此,毛坯可采用金属模砂型铸造。 (二)基面的选择 1 基准选择原则 ①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时,主要要求保证各加工面有足够的余量,使加工面与不加工面间的位置符合图样要求,并特别注意要尽快获得精基面。具体选择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 选择重要表面为粗基准 2) 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粗基准 3) 选择较为平整光洁、加工面积较大的表面为粗基准以便工件定位可靠、夹紧方便。 4) 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因为粗基准本身都是未经机械加工的毛坯面,其表面粗糙且精度低,若重复使用将产生较大的误差。 订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艺及夹具设计- 2 -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杠杆(二) 带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 题目:杠杆(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Φ20H7孔的 夹具设计 班级:机械09-1班 姓名:杨再煜 学号:0907100126 指导教师:刘宏梅 完成日期:2012.06.20

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杠杆(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Φ20H7孔的夹具设计 二、原始资料 (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 1张 (2) 生产类型:(中批或大批大量生产) 三、上交材料 1.所加工的零件图 1张 2.毛坯图 1张 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 4.编制所设计夹具对应的那道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5.绘制夹具装配图(A0或A1) 1张 6.绘制夹具中1个零件图(A1或A2。装配图出来后,由指导教师为学生指定需绘制的零件图,一般为夹具体)。 1张 7.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机床夹具设计全部内容。(约5000-8000字) 1份 四、进度安排 本课程设计要求在3周内完成。 1.第l~2天查资料,绘制零件图。 2.第3~7天,完成零件的工艺性分析,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所加工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3.第8~10天,完成夹具总体方案设计(画出草图,与指导教师沟通,在其同意的前提下,进行课程设计的下一步)。 4.第11~13天,完成夹具装配图的绘制。 5.第14~15天,零件图的绘制。 6.第16~18天,整理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7.第19天,完成图纸和说明书的输出打印。

8.第20~21天,答辩 五、指导教师评语 该生设计的过程中表现,设计内容反映的基本概念及计算,设计方案,图纸表达,说明书撰写。 综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报告

夹具设计课程 ————论文报告 题目:单级圆锥齿轮减速器 镗轴承孔夹具设计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一章产品概述 (3) 1.1 减速器的应用范围 (3) 1.2 箱体的作用 (3) 1.3 箱体的结构 (4) 1.4 箱体的加工部位及相关技术要求 (5) 第二章工艺分析 (6) 第三章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 (7) 第四章毛坯材料、铸造方法及毛坯余量 (7) 4.1 材料选择 (7) 4.2 铸造方法及模具设计 (8) 4.2.1 铸造方法 (8) 4.2.2 箱盖的铸造工艺 (12) 4.2.3 箱座的铸造工艺 (12) 4.3 毛坯热处理 (13) 第五章大致工艺过程和定位基面的选择及分析 (13) 5.1 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13) 5.1.1 箱盖的机加工工艺过程 (14) 5.1.2 箱座的机加工工艺过程 (16) 5.1.3 合箱的机加工工艺过程 (19) 5.2 重要工序的工艺 (20) 第六章镗轴承孔夹具设计 (23) 6.1 夹具设计原则与要求 (23) 6.2 机床的选择 (23) 6.3 刀具的选择 (24) 6.4 量具的选择 (25) 6.5 切削用量以及切削力 (26) 6.6 机动时间及单位时间定额 (26) 6.7 夹具装置的设计 (27)

6.7.1 夹紧机构的设计 (27) 6.7.2 夹紧力 (29) 6.7.3 夹紧气缸的选择 (30) 6.7.4 伸缩销联动气缸 (31) 6.7.5 气压控制回路设计 (32) 6.7.6 定位的选择 (33) 6.7.7 伸缩式一面两销结构 (33) 实习总结 (34) 参考文献 (35) 加工工序卡片 (35) 第一章产品概述 本组的工艺和夹具的设计对象是一款单机的圆锥齿轮减速箱的箱体。 1.1 减速器的应用范围 该产品用于对输入轴降低转速,增大转矩,同时还具有将输入轴的传动方向旋转90度的作用。由于其只有单级减速,减速比小,功能单一,多用于与转速不高的输入轴或者转速要求较高的输出轴相连接。比如,用于传送带减速。 1.2 箱体的作用 箱体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 1)传动机构的载体; 2)润滑机构的载体; 3)冷却机构的载体; 4)密封原件的载体; 箱体一般对于各种运动部件起支撑作用,并且在机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保证各个运动副处于正确的相对位置,同时又吸收冲击、缓和振动的作用。对于在内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机械课程设计过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看来我是无法忘记的了,下面是整理的关于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借鉴!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一为期三周的课程设计终于结束了,这是第一次实践课程设计,需要接触机床加工零件,说实话,机床操作大家都不会,我想没一个人会吧,只是大二精工实习的时候稍微学了一点点,现在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全考研究生学长帮我们操作机床,铣床加工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慢很多很多,大概每组的零件加工都差不多要20个小时. 第一周吧,接到任务都不知道干什么,我们组做的是减速箱盖,当时老师没给我们介绍清楚那个可以自动编程的软件MasterCAM,还以为是和ProE的建模软件,不过网上关于MasterCAM的资料不是很多,和ProE,UG是没得比的,不过感觉很奇怪,这么好的软件用的人这么少,而且这软件之前从没听说过,教程貌似也不多不知道它还有数控自动编程的功能,这个软件真的很强大,绝对很强大。导致第一周大家都不知道干什么,以为要自己手动编程,差不多都放弃了,有个同学叫他朋友帮忙用其它软件编出了程序,不知道他朋友用的是什么软件!第二周的时候才开始学MasterCAM,网上好不容易找到了个X3版本的,带汉化和破解,刚开始的时候是下了最新版本的X4而

且刚升级到MU1,不过下好了按安装说明一步步操作下来,也没出现过什么异常,可是就是打不开,说什么sim找不到,装装卸卸了好几次,终于火了,下了个X3版本的装了,结果一次通过,真是汗颜!之后就马上去图书馆借了相关的教程书,其实关于MasterCAM的书真的很少,找了好久才找到。跑回寝室打开软件,翻开书开始熟悉操作界面,操作界面看起来很复杂,全是按钮,看着头疼。MasterCAM和其他建模软件一样也可以自己画2D和3D图形,不过我没时间从头开始学,直接跳到数控加工编程!第一次不知道直接就把prt文件导进去,想要选择面加工的时候,不像书上那样可以一个一个面选择,我一选就是所有的面都选上了,这样搞来搞去搞了好长时间,软件卸载又安装了好多次,结果还是一样,一气之下就不想学了!后来向同学抱怨的时候,他告诉我要先用ProE保存副本为igs格式文件,不然直接导进去无法使用的,这最重要的一步老师忘了没和我们说,害我浪费了两天时间真是汗呀! MasterCAM算是入门了,其实只是铣床加工入门而已,加工时很多参数需要设置,其实没实际经验,只是按书上差不多设置,根本不知道如何设置能达到最合理,最效率的加工效果,不过做的多了总会慢慢熟悉的!在仿真模拟的时候,基本上能用的加工方式都用过,之后对比那种最终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其实参数的设置很重要,对加工效果影响很大,不过这只能靠经验了, MasterCAM用得多了自然就会知道了!不得不赞叹这软件的强大,不过加工时还是得和实际结合起来,毕竟MasterCAM只是理论上的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实例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拨叉加工工艺规程及钻¢8mm孔夹具设计 学生学部(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 年月日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名称拨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8mm锁销孔工序夹具设计学生学部(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 本次设计是汽车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8mm锁销孔工序夹具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1 确定生产类型,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零件毛坯图);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 4 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各工序切削用量,画出工序简图 5 填写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过程卡、工序卡(可只填写部分主要工序的工序卡片); 6 设计某一工序的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3~5张; 7 撰写设计说明书。 二、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 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与内容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机床夹具设计以及正确选用加工机床,与刀具、量具的正确运用。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制订如下: 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序专用夹具 生产类型:中批或大批生产 三、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1 零件图:1张 2 毛坯图:1张;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 4 机械加工工序片:3~4张; 5 机床夹具装配图:1张; 6 夹具主要零件图(包括夹具体):3~5张; 7 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四、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序号设计(论文)各阶段内容地点起止日期 1 明确任务,分析零件图1-501 10月28日~10月29日 2 零件的工艺,制订工艺路线,绘制毛坯图和工艺过程卡 片 图书馆 11月1日~11 月8日 3 余量、切削用量、工序尺寸等计算,填写工序卡片图书馆11月9日~11月12日 4 抒写夹具方案、绘制夹具装配草图图书馆11月10日~11月14日 5 绘制夹具总图及零件图图书馆11月16日~11月25日 6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图书馆12月2日~12月11日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一: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与小结(600字左右) 总结: 两周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刚开始的两天还没有进入状态,感觉仍没有从暑假的休闲心情中转换过来。可以说课程设计的前两天是一段磨合进入设计状态的过程,刚开始的任务并不重,只是初步了解一下各自小组的题目、设计任务等等,接着就是借绘图板、各种参考手册,这次设计采用的是分小组兼队长负责制。以小组为单位,说明接下来的工作会很重。 果不其然,待画完零件图之后各种问题便一一出现,而时间的紧迫又不允许我们把太多的时间放在一个点上,为了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应的任务,我们决定放弃一些有歧义的问题,把一个大概的轮廓样本给弄出来,之后的空余时间就用来解决那些没有搞懂的问题上,例如,对毛坯某些尺寸的加工余量的不懂确定,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去找老师指导了。

课程设计的前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手绘零件、毛坯图,填写工艺、工序卡;后一周的任务是在机房完成对零件夹具的设计还有编写设计说明书。不知不觉中,课程设计已渐步入尾声,总而言之,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锻炼了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深刻体会到了个人在小组中发挥的作用的重要性以及团结的力量是何其强大,大家各司其职,相互帮忙,互相学习;令我想起高中生涯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攻克难题的那种乐趣;正所谓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最后在此感谢我们的辅导老师,没有老师的细心指导,我们根本完成不了任务更谈不上学到了什么知识;还要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与支持,让我们在学习中增进了友谊。谢谢! 篇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械工艺课程设计心得 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心得 11机械师2班叶凡川20XX095144111 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终于圆满结束了。其中的艰辛和满足只有亲自经历了才能体验到,从刚拿到题目的迷茫,到设计过程中一点点的明了,再到迷茫,再到最终的结果,确实让自己学到了许多东西,不光是对专业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设计过程中让自己学会了面对困难时不 要退缩的精神,要迎难而上。培养了我们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一:设计题目:搓丝机传动装置设计 1.1 设计要求 1) 该机用于加工轴辊螺纹,其结构见下图,上搓丝板安装在机头上,下搓丝板安装在滑块上。加工时,下搓丝板随着滑块作往复运动。在起始(前端)位置时,送料装置将工件送入上、下搓丝板之间,滑块往复运动时,工件在上、下搓丝板之间滚动,搓制出与搓丝板一致的螺纹。搓丝板共两对,可同时搓出工件两端的螺纹。滑块往复运动一次,加工一件。 2) 室内工作,生产批量为5台。 3) 动力源为三相交流380/220V,电动机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 4) 使用期限为10年,大修周期为3 年,双班制工作。 5) 专业机械厂制造,可加工7、8级精度的齿轮、蜗轮。 图1.1: 搓丝机简图 1.2原始技术数据

1.3设计任务 1. 完成搓丝机传动装置总体方案的设计和论证,绘制总体设计原理方案图。 2. 完成主要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3. 完成装配图1 张(用A0 或A1 图纸),零件图2 张。 4. 编写设计说明书1 份。 二:机械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拟定传动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根据系统要求可知: 滑块每分钟要往复运动24次,所以机构系统的原动件的转速应为24r/min。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则需要机构系统有减速功能。运动形式为连续转动→往复直线运动。根据上述要求,可采用曲柄滑块机构,该机构有尺寸较小,结构简洁的特点。利用曲柄和连杆共线,滑块处于极限位置时,可得到瞬时停歇的功能。同时该机构能承受较大的载荷。整个搓丝机由电动机、开式齿轮减速器、一级减速器、曲柄滑块机构、最终执行机构组成。如方案一图所示。 其中,r=148.5mm; l=1371.5mm; e=666mm; 最大压力角α=33°; 急回夹角β=7°,急回特性为k=1.081。 采用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外加开式齿轮减速器,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设计制造,维护方便。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书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设计“阶梯轴”的机械加工工艺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

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 1 备料锻造 2 车 1 三爪卡盘夹持工件,车端面见平,钻中心孔。 用尾顶尖顶住,粗车三个台阶,直径、长度均 留2mm余量. 2调头,三爪卡盘夹持工件另一端,车端面, 保证总长259mm,钻中心孔。用尾顶尖顶住, 粗车另外四个台阶,长度、直径均留2mm余 量 3 热处理调质处理硬度24~28HRC 4 钳修研中心孔 5 粗车 1 双顶尖装夹半精车三个台阶,长度达到尺 寸要求,螺纹大径车到 mm,其余两个台阶直径上留 0.5mm余量,切槽三个,倒角三个 2调头,双顶尖装夹半精车余下的五个台阶。 mm及mm 台阶车到图样规

定的尺寸。螺纹大径车到mm, 其余两个台阶直径上留0.5mm余量,切槽三 个,倒角四个 6 修中心孔用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顶尖加压修研 7 精车双顶尖装夹,车一端螺纹M24×1.6-6g 调头,车另一端M24×1.6-6g 8 划线划出键槽及?5位置 9 铣铣两个键槽及一个止动垫圈槽,键槽深度比图 样规定尺寸大0.25mm,作为外圆磨削的余量 10 磨磨外圆Q、M并用砂轮端面靠磨台肩H、I 调头,磨外圆N、P,靠磨台肩G 11 检验按图纸检验 工序说明: 1、该零件先以外圆作为粗基准,车端面和钻中心孔,再以中心孔为定位基准粗车外又以粗车外圆为定位基准加工孔,此即为互为基准原则,使加工有一次比一次精度更高的定位基准面。

2、螺纹因淬火后,在车床上无法加工,如先车好螺纹后再淬火,会使螺纹产生变形。因此,螺纹一般不允许淬硬,所以在工件的螺纹部分的直径和长度上必须留去碳层。 3、为保证中心孔精度,工件中心孔也不允许淬硬。 4、为保证工件外圆的磨削精度,热处理后需安排研磨中心孔的工序,并要求达到较细的表面粗糙度。 5、为消除磨削应力,磨后安排低温时效工序。

现代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手册

现代机械制造课程 设计手册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南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2) 2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2) 2.2课程设计的要求 (3) 3 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3) 3.1零件的分析与毛坯的选择 (4) 3.2工艺路线的拟定 (4) 3.3工序设计及工艺文件的填写 (6) 3.4夹具设计 (7) 3.5模具设计 (9)

3.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13) 4 课程设计应交的作业及成绩评定 (14) 4.1应交作业 (14) 4.2成绩评定细则 (14) 5 课程设计中所使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15)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后,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经过本课程设计,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课程知识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经过此次课程设计,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经过机械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及其它有关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测量与公差配合、金属材料等相关知识的能力。 2)经过对某一特定机构的分析、设计,以及正确解决其工艺流程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最终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材料,对运用设计资料(如手册、图册、技术标准、规范等)以及进行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一次综合训练,提高技能水平。

2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学生根据设计任务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机构进行分析,确定各零部件设计方案、设计出其中的重要工序的专用夹具或模具,并绘制相应机械设计图。具体内容如下: 1)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确定由哪些零件组成,并对各零件进行测绘; 2)明确零件在整个机构上的作用、零件的材质、要求,分析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完成总装配图及各零件的设计图。 3)拟定工艺方案,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4)拟定零件的模具加工或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或模具,绘制装配图或大件零件图。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一份完整的说明书一般包括以下一些项目: (1)目录。 (2)绪论或前言。 (3)对机构的整体分析,各零部件分析说明 (4)对零件的工艺分析,如关键表面的技术要求分析等。 (5)工艺设计,如毛坯选择与说明,工艺路线的确定,工序顺序的安排,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等; (6)模具或夹具设计,如设计思想,夹具操作动作说明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范本

计算及说明 结果 一、设计任务书 1、设计任务 设计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系统,采用带传动和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2、原始数据 输送带轴所需扭矩 τ=950Nm 输送带工作速度 ν=0.8m/s 输送带滚筒直径 d =350mm 减速器设计寿命为8年(两班制),大修期限四年。 3、工作条件 两班制工作,空载起动载荷平稳,常温下连续(单向)运转,工作环境 多尘;三相交流电源,电压为380/220V 。 二、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方案如图所示:(画方案图) 带式输送机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1将动力传到带传动2,再由带传动传入 一级减速器3,再经联轴器4将动力传至输送机滚筒5,带动输送带6工作 。传动系统中采用带传动及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采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三、电动机的选择 按设计要求及工作条件选用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卧式封闭结构,电压 380V 。 1、电动机的功率 根据已知条件由计算得知工作机所需有效效率 KW Fv P w 17.21000 8 .035.0950 1000=?== 设:η1—联轴器效率=0.97; η2—闭式圆柱齿轮传动效率=0.99 η3—V 带传动效率=0.96 η4—对轴承效率=0.99 η5—输送机滚筒效率=0.96 由电动机至运输带的传动总效率为 8588.096.099.096.099.097.0353 4 321=????==ηηηηηη 工作机所需电动机总功率 KW P w 53.28588 .017 .2P r == = η 由表所列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中可以确定,满足Pm ≥Pr 条件的

电动机额定功率Pm 应取为3KW 计算及说明 结果 2、电动机转速的选择 根据已知条件由计算得知输送机滚筒的工作转速 m i n /68.43350 14.38.0100060100060r d v n w =???=?=π 额定功率相同的同类型电动机,可以有几种转速供选择,如三相异步电动 机就有四种常用的同步转速,即min /3000r 、min /1500r 、min /1000r 、 min /750r 。(电动机空载时才可能达到同步转速,负载时的转速都低于同步 转速)。电动机的转速高,极对数少(相应的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极对数为2、 4、6、8),尺寸和质量小,价格也便宜,但会使传动装置的传动比加大,结 构尺寸偏大,成本也会变高。若选用低转速的电动机则相反。一般来说,如 无特殊要求,通常选用同步转速为min /1500r 或min /1000r 的电动机。 选用同步转速为 min /1000r 的电动机,对应于额定功率Pm 为3KW 的电 动机型号应为Y132S-6型。有关技术算据及相应算得的总传动比为: 电动机型号:Y132S-6 额定功率:3KW 同步转速:1000r/min 满载转速:960r/min 总传动比:21.978 电动机中心高H=132mm ,轴伸出部分用于装联轴器段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 D=38mm 和E=80mm 。 四、传动比的分配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 978.2168 .43960=== w m n n i 由传动系统方案,分配各级传动比 978.21522.598.321=?=?=齿带i i i 五、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传动装置从电动机到工作机有三轴,分别为Ⅰ、Ⅱ、Ⅲ、Ⅳ轴,传动系统各轴 的转速、功率和转矩计算如下: ①Ⅰ轴(电动机轴): m i n /9601r n n m == KW P P r 53.21==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一阶梯状轴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一阶梯状轴

1序言------------------------------------------(1)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步骤---------------------(2-7) 2.1 生产类型及零件分析-------------------------------------- (2) 2.2确定毛坯及各表面加工方法--------------------------------(2-3) 2.3确定定位基准及划分加工阶段------------------------------(3-4) 2.4热处理及工艺路线----------------------------------------(4-5) 2.5工序设计及加工余量选择----------------------------------(6) 3工艺说明----------------------—-------------(7-17) 3.1 工序一 --------------------------------------------(7) 3.2 工序二 --------------------------------------------(7) 3.3 工序三 --------------------------------------------(7-17) 塞规 -------------------------------------------(7-14)深浅样板 -------------------------------------------(15-16)成型车刀 -------------------------------------------(16-17) 3.4 工序四 -------------------------------------------(17) 4课设总结-------------------------------------(18)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范本)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 学生姓名: 组员: 学号:2009219754106 指导教师:邓小林 2013年12月28日

目录 作品内容简介 (2)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3) 2 结构特点 (3) 2.1 绞碎机的结构 (5) 2.2 压榨机的结构 (5) 3 工作原理 (6) 4 性能参数 (7) 5 创新点 (8) 6 作品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8) 7 参考文献 (9) 附图: (10)

作品内容简介 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家用辅助机器的绞碎机和压榨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市面上的绞碎机和压榨器往往只具有绞碎或者压榨的功能,针对上述不足,我们小组经过深入研究分析,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制作了一款同时具备绞碎和压榨功能的绞碎压榨机。 该机主要由螺杆、四叶刀和绞碎筒体组成绞碎系统实现绞碎功能。由双旋向螺杆、压榨活塞和压榨筒体组成的差动螺旋机构实现压榨功能。该机可同时实现绞碎和压榨功能,在具备上述功能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随时拆开,单独作为绞碎机和压榨机使用。 该机具有结构巧妙、拆装方便、使用方便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效率高等特点。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心注重生活的质量,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不法生产商为了谋取暴利,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特别是假冒伪劣食品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更无法谈及高品质生活。例如:阴霾笼罩的食品市场中的劣质肉馅、含化学色素的合成果汁和化学物质合成的速冲豆浆等。这无疑是阻挡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巨大绊脚石。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联系大赛“绿色、环保、创新”的主题,通过走进社会,深入到群众中,我们研究小组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决定设计一台家用绞碎压榨机器。 目前,市场上手动的绞碎和压榨机都是分离的。其中,大部分的绞碎机是针对中小企业或者作坊设计的,结构多为变螺距锥形螺杆与相应的锥筒配合,使用电动机带动实现绞碎功能,但是结构复杂不利于维修,体积大、功耗大不适合家庭使用。压榨机则多为在密闭的空间里通入压缩空气能实现高效率、大规模压榨,但是需要辅助的空气压缩机增大机器设备的体积、功耗大,噪声大不适宜小规模的家用压榨。我们的作品是针对家庭绞碎和压榨,实现全手动驱动而设计的两用家庭绞碎压榨机,具有体积小、噪声小、绿色环保等特点。 该机器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新鲜的肉馅,而且能够提供各种新鲜的果汁等。该机器不仅能够对水果、豆类、瓜类和肉类等进行单独压榨或者绞碎,而且能够对其进行先绞碎后压榨。它是把绞碎和压榨功能集为一体的机械产品,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和绿色环保等的特点。它适用于广大的普通家庭,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因此该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2 结构特点 如图2-1所示是按1:1所绘制的绞碎压榨机三维模型,设计尺寸规格为304mm*476mm*245mm。图2-2为绞碎压榨机的分解图。绞碎压榨机由绞碎机构、压榨机构和机架三部分部分组成。绞碎机构与压榨机构间通过绞碎筒体右端盖14和连接螺母套筒15实现连接,机架11、17与机身8、20通过内六角螺钉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