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人员名单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案中医院中医全科医⽣规范化培训培养⽅案(试⾏)中医类别全科医⽣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的中医执业医师。
随着医疗诊疗模式的发展,全科医⽣在诊疗活动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
为了加强中医全科医⽣的培养,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要求,特制定本培养⽅案。
⼀、招录对象、⽅法及招收⽐例根据省中医药局统⼀部署,每年定期通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平台,⾯向全国招录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员,或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专业学位研究⽣;招录⽐例不低于当年招收培训学员总数的10%。
⼆、培养时间1.本科学历、科学学位硕⼠研究⽣、科学学位博⼠研究⽣学员:培养时间为33个⽉,其中理论学习1个⽉,临床轮训26个⽉,基层实践6个⽉。
2.专业学位硕⼠研究⽣学员:培养时间为24个⽉,其中理论学习1个⽉,临床轮训17个⽉,基层实践6个⽉。
3.专业学位博⼠研究⽣学员:培养时间为12个⽉,其中理论学习1个⽉,临床轮训8个⽉,基层实践3个⽉。
专业型硕⼠、博⼠研究⽣学员,需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减免培训时间到24个⽉及12个⽉。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三、培训内容(⼀)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军事化训练、医德教育、规培相关制度、病历书写、院感培训、感恩教育等,为期1周。
(⼆)理论学习1.全科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为期1个⽉,学习内容包括:中医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社区常见病症及处理、中医养⽣保健学、医学⼼理与精神卫⽣、预防医学概论、科研⽅法与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等。
中医类别全科岗位培训大纲

附件 1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试行)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概念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达到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
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1 .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采取脱产或者半脱产的集中培训方式。
2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践与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践技能的培训,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与服务模式,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临床诊疗与思维方式。
掌握中医学的健康概念,以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调护等理论。
掌握家庭的定义、结构与功能、家庭与健康及疾病的关系。
掌握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模式与原则。
熟悉病人管理与教育及医源性疾病的预防。
熟悉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及有关问题。
掌握社区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与不同人群的用药特点。
掌握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全科医疗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病历的书写,中医药特色的全科医疗综合模式与医患交流的技巧,掌握社区诊断的方法,熟悉居民家庭档案的建立与运用。
掌握处方药、非处方药区别,老年用药、儿童用药特点,中药、西药合用的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
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社区常见精神疾病(老年痴呆、抑郁症等) 防治的中医药基本知识,熟悉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这些知识与全科医学的关系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意义。
掌握社区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掌握社区常见精神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用药及方法,熟悉社区卫生服务中常见伦理问题的处理。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熟悉疾病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的概念,掌握疾病频率测量的常用指标。
熟悉常用计量、计数资料的分析方法与合用范围。
掌握社区疾病预防策略与三级预防的概念,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预案,了解我国卫生工作基本方针。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培养模式探讨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培养模式探讨现阶段,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入,明显改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但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尤为突出,而全科规范化培养是目前及今后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的主要途径。
本研究结合近几年开展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探索有中医特色的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医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标签:全科医师;中医类别;培养模式全科医学是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整合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内容。
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入,明显改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但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素质不高、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等,并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瓶颈[1]。
培养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成为我国现阶段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1历史及现状中医治疗具有简、便、效、廉、验的特点,这一特点符合高效低耗的卫生经济策略,且中医全科医学的大力发展更加符合我国中医药的现状。
我国中医有着一大优势,在基层医疗卫生系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现我国近80%人口居住于农村和基层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与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
我国现在的中医发展有两大不足:一是中医药基础教育缺失,中医药人才先天不足;二是基层医疗单位的中医药专业人员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多数人缺乏系统学习,对中医药适应技术的掌握程度严重缺失[3]。
2中医院校作为培养载体的优势中医类别的全科医生主要通过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继续教育、中医全科规范化培训、通过转岗培训等多种途经进行培养。
其中全科规范化培养的重要承担者为高等中医院校。
高等中医院校首先是国家认可的,实力雄厚的教育单位;其次每所院校均拥有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附属医院,是中医全科医生很好的临床和社区实践基地[4]。
中西医结合两套专业知识的培养模式是中医院校学生的培养方式,此培养模式经过了整合和设计,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基层群众的医疗需求[5]。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及保障措施为加强中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定义: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大专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定的培训基地中,接受系统、规范的全科医学培训,成为能承担基层全科诊疗工作的医师。
二、培训对象:从事城市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达到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
四、培训时间和方式培训时间:根据上级卫生部门安排决定每批次人员培训时间。
培训方式:1、结合我院及受培训地区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集中培训方式。
2、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践技能的培训,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培训内容及要求1、培训内容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培训计划。
2、培训内容包含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康复学、社区基本诊查技能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等。
六、培训管理(一)医院根据下达的培训学员数和轮转计划,具体安排每位培训学员的轮转时间,做好轮训带教的安排实施工作。
(二)带教老师由医院统一选拔。
带教医师负责具体指导培训期间住院医师的医德医风培养、医疗文书书写、临床医疗实践、“三基”培训、劳动纪律及各项相关的学术活动。
带教医师应关注培训医师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注重培养培训医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培训对象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按照培训大纲和培训细则的要求,接受公共科目、临床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等培训。
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技能临床实践考核

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技能临床实践考核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体观念和平衡理论为基础,注重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而中医全科医师则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具备处理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能力和技巧。
中医全科医师的培训过程非常重要,其中一项关键的环节就是转岗培训技能的临床实践考核。
这项考核的目的是确保中医全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能够熟练地应用中医理论,并能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一、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技能的重要性中医全科医师的岗位要求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具备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转岗培训技能的考核对他们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通过这项考核,他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培养解决复杂病例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技能的具体内容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技能的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医诊断技巧:中医全科医师需要通过考核展示自己在中医诊断中的技巧。
他们需要熟悉并掌握望、闻、问、切的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等信息,来判断病情和病因,并作出正确的诊断。
2. 中医治疗技巧:中医全科医师需要在考核中展示他们在中医治疗方面的技巧。
他们需要能够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针灸、中药、推拿等中医疗法,并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3. 中医药知识:中医全科医师需要有扎实的中医药知识。
通过考核,他们需要证明自己对中药分类、功效、应用方法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还需要了解中药的副作用、禁忌症等安全使用的相关知识。
4. 团队协作能力:中医全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往往需要与其他医生、护士、患者等进行合作。
考核中,他们需要展现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技能的建议为了提高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技能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完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需要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结合。
通过系统的培训,中医全科医师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理论,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全科医生培训内容

全科医生培训内容第一篇全科培训计划《全科医师培训计划》一、入科教育二、师资队伍三、日常考勤管理1、全科医师培训期间按国家规定临床专科医师的工作日进行日常考勤。
临床专科医师的工作日每年应为240天。
因事假、病假及其他事由耽搁的工作日,需在次年内补足。
假期应在本年内根据情况酌情予以安排。
2、请假2天以下(含2天),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指导教师和培训基地主任签字后生效,并在考核表上予以登记。
2天以上者,需经医务处签字后生效。
未办理请假手续离开医院超过3天者,培训基地主任立即报告医务处;未办理请假手续离开医院超过5天者,视情节及原因给予包括终止培训等处罚。
四、业务学习1、培训小组将指派专业技术精良、工作责任心强的副高职称以上专业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对前来学习的全科医师进行系统培训及带教。
每位高年资医师负责带教数名全科培训医生,并对其进行单独辅导与培养,以切实提高全科医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便于科室统一管理。
2、全科医师将在医院的主要科室轮转学习,其中第一年主要在内科(5个月)、外科(3个月)、妇产科(2个月)、儿科(2个月)学习,第二年在继续以上4个科室学习的基础上进入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心电图、放射科、超声、中医科、急诊病房(门诊或病房各1个月)学习,第三年将重点在带教医师的指导下参与急诊病房的工作和各科急诊的工作。
期间将有3个月到卢湾区各社区卫生中心参与病人的诊治工作。
3、全科医师在各科轮转学习期间,将参与相关科室的业务讲座,了解各科室常见病的诊疗常规,以及相关知识的新进展,扩大知识面。
此外,全科医师将参加医院组织的全院业务学习。
五、考核1、日常考核全科培训医师每天将当天完成的工作内容如实填写在培训工作量化登记表上,由指导教师签字。
培训基地兼职管理人员每月审核,并将结果汇总,培训基地主任审核签字后报送医务处。
2、每月考核培训小组每二月对全科培训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寻找差距,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努力提高全科培训工作的教学质量。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一、培养目标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提高全科医生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在全科医学知识岗位培训基础上,通过较为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建立连续性医疗保健意识,掌握全科医疗工作方式,达到全科医生岗位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在从事医疗工作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培训时间:根据上级卫生部门安排决定每批次人员培训时间。
培训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一)临床基础培训1、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头痛、胸痛、腹痛、腰痛、发热、腹泻、失眠、消瘦、乏力等常见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临床基本技能掌握:体格检查操作规范;心电图机操作及注意事项;无菌操作基本步骤与方法;临床常见X线、B超结果解读;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和化验值解读;门诊、住院病历基本内容与书写要求;常用药物合理应用。
(二)科室轮转1、内科(1)心血管系统疾病①实训内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炎。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主要病因、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掌握:循环系统的体格检查;血压的测量、高血压病及其合并症的早期识别、连续性随访管理、高血压的合理用药;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的应急处理;心电图检查方法及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特征。
熟悉:心脏X线特点;超声心动图结果解读;心脏起博器安装的适应症及社区指导原则;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症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呼吸系统疾病①实训内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肺癌、胸膜炎、呼吸衰竭。
②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
③基本技能:掌握:痰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常见呼吸系统疾病X线判读;危重病人吸痰;正确吸氧的方法、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峰流速仪的使用;雾化吸入器和气雾剂的使用方法。
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中医院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为了提高中医类别住院(全科)医师的基本诊疗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更好地系统掌握中医学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规范中医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和《**市中医类别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成立医院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对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考核,保证培训工作规范进行。
组长:(院长)副组长:(分管院长、协作单位领导)成员:(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学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具体事宜,统筹管理培训工作。
各科室成立培训工作小组,由科室负责人任组长,负责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的实施。
各科室培训工作小组组长名单组长:(各临床科室负责人)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拟在本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但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三、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为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必要的西医学有关临床知识和技术,能独立承担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证诊疗工作的合格中医住院医师四、培训招录培训对象的招录将根据我院各专业科室的师资力量和住宿容纳能力来确定每年的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
五、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临床培训和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理论培训以学员自学为主。
跟师学习在专科培训阶段进行。
(一)理论学习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开展理论学习,内容包含中医临床进展、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医籍,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法律法规、人际沟通、中医辨证思维以及相应的公共卫生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合格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单位
1
姜志新
青岛市南华侨诊所
2
刘艳卿
青岛市南君平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3
高跃峰
青岛市南君平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4
夏谊萍
青岛市北洪山坡街道新永安社区卫生服务站
5
任翌良
青岛李沧区浮山路街道308国道社区卫生服务站
6
徐延奎
青岛李沧区九水路街道郑庄社区卫生服务站
118
葛昆文
青岛曲阜路社区
119
姜厚军
青岛黄岛区红石崖医院
120
田爱苗
青岛黄岛区薛家岛医院
121
马群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122
武忠兴
青岛开发区薛家岛医院
123
钱峰
青岛黄岛骨伤医院
124
于英英
青岛黄岛区薛家岛医院
125
孙德勇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126
王维科
青岛黄岛骨伤医院
127
曲延顺
青岛崂山沙子口卫生院
即墨市环秀街道办事处前东城村卫生室
32
张可伟
青岛市市南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33
于磊
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医院
34
刘从豹
青岛开世密封工业有限公司医务室
35
马明昌
青岛市李沧区永清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6
楚振春
青岛四方陆和堂诊所
37
温艳华
青岛静康医院
38
毕晓凤
青岛市南毕继成中医诊所
39
张涛
青岛李沧区九水路街道金水东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16
刘吉本
青岛市李沧区永清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7
马翠荣
青岛市李沧区永清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8
高元良
青岛李沧区永安路街道永年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19
孙英敏
青岛理工大学校医院
20
刘桂芝
山东省青岛疗养院
21
曲宁
青岛市市南区八大关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
鲁好贞
青岛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三休养所卫生所
23
87
焦安雪
青岛虎山路街道社区
88
迟巾栋
李村街道太清宫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89
任恒顺
李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
90
林礼清
崂山区王哥庄中心卫生院
91
郭玉忠
青岛钢铁集团医院
92
由克举
青岛沙子口卫生院
93
蒋声果
青岛观城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94
战为平
青岛市北区医院
95
王成
青岛流亭街道卫生院
96
牟孝启
青岛流亭街道卫生院
97
40
顾海瑾
青门诊部
42
张凌
青岛计划生育科研所
43
王立平
青岛崂山中韩街道春光山色社区卫生服务站
44
兰振宇
青岛李沧区李村街道金岭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45
高佳植
青岛市李沧区李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6
谭爱玲
青岛海生医院
47
王静
青岛市南仁慈诊所
48
姜兆华
青岛李沧区永清路街道同盛园社区卫生服务站
王世钦
青岛延吉路社区服务站
98
徐克诚
青岛河套街道监督疾控工作站
99
李启敏
城阳上马街道北程工作室
100
李青霜
青岛阜外心血管医院
101
张金花
青岛阜外心血管医院
102
王军
青岛市立医院
103
尤阳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104
黄晔
青岛市南区人民医院
105
毛业菊
青岛新阳光医院
106
钟世耀
青岛崂山中韩卫生院
107
王青英
58
张旺波
青岛四方民正医院郑州路诊所
59
纪荣
青岛造纸厂医院
60
于一红
青岛市李沧区兴城路街道乐亭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61
宋健飞
青岛市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2
姜崇博
青岛崂山北宅卫生室-A
63
武声震
青岛市北辽源路街道永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4
韩振友
青岛崂山凯旋中医门诊部
65
于东辉
青岛市李沧区永清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宋晓明
青岛市商业医院
24
施君平
青岛市南君平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25
高斌
青岛造纸厂医院
26
方典美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
27
臧瑞强
青岛李沧区李村街道金岭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28
张小鸥
青岛市市南区金门路街道花莲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29
李青
青岛市市南区金门路街道颐年堂社区卫生服务站
30
臧胜波
青岛市崂山区北宅卫生院
31
高青
兴城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8
王心国
李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
109
王群德
青岛崂山中韩卫生院
110
邵桂珍
青岛崂山中韩卫生院
111
王向东
青岛崂山中韩卫生院
112
李守章
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
113
刘源
青岛静康医院
114
魏鹏
青岛静康医院
115
刘瑞珍
青岛平安医院
116
王会云
青岛黄岛区红石崖医院
117
张琰
广济生中医诊所
76
陈建功
青岛济青中医医院
77
王威
青岛济青中医医院
78
李军艳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
79
李富玉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
80
胡魁君
青岛沙子口卫生院
81
赵江桂
青岛静康社区卫生服务站
82
李玉芬
青岛观城路社区卫生站
83
冯小妹
青岛德民医院
84
高继强
青岛虎山路街道社区
85
王晓蕾
青岛四方区便民诊所
86
王开成
青岛第五人民医院
66
王强
即墨经济开发区东关村卫生室
67
刘宗旭
即墨市通济街道办事处南龙湾村卫生室
68
邓效明
青岛城阳古镇正骨医院
69
支年俊
青岛李沧高淑凤诊所
70
王仕鑫
青岛市市南区银海全科诊所
71
冯曙民
青岛新安中医医院
72
夏素萍
青岛新安中医医院
73
李学增
青岛新安中医医院
74
魏新军
青岛新安中医医院
75
王瑞道
青岛市市南区金门路街道颐年堂社区卫生服务站
49
姜志华
青岛市南君平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50
王云
青岛卫校口腔医院
51
毕兆春
青岛市李沧区永清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2
王冬雪
青岛市南区龙江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53
王向军
青岛市南华侨诊所
54
毕春燕
青岛市南毕继成中医诊所
55
贾乐理
青岛李沧区九水路街道金水东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56
乔立平
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
57
于同伟
青岛城阳夏庄街道史家泊子卫生室3
7
乔守英
青岛李沧区李村街道金岭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8
姜肃
青岛市北区敦化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9
李德立
平度市明村中心卫生院
10
张晓雷
青岛崂山枯桃卫生室-A
11
陈志彬
青岛四方康继堂诊所
12
朱玲
青岛市北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卫生所
13
赵勃
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医院
14
刘卓艺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医院
15
宋君
青岛市南金门路街道长海社区卫生服务站
128
王伦先
棘洪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9
王宇娟
青岛城阳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