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河南灵宝硫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合集下载

东秦岭稀有金属矿床成矿与分布特征——以河南省卢氏、南召两地区几个矿床为例

东秦岭稀有金属矿床成矿与分布特征——以河南省卢氏、南召两地区几个矿床为例
异交代 型铌钽矿床 。 关键 词 : 稀有金属矿 ; 成矿母岩 ; 成矿时代 ; 晶岩型 ; 伟 矿石矿物 中图分类号 :DI4 2 T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6— 6 2 加 1 )4—0 1 0 10 20 ( 1 0 0 8— 4
பைடு நூலகம்
T A T QI L NG AR T L D P I E —F M HE E S N I R E ME A E OST OR OR
收稿 日期 :0 l—o 0 21 4— 7 作者 简介 : 王令 全( 9 3一) 男 , 级工程 师 , 16 , 高 长期 从事 矿产勘 查及 管 理 工作 。
第3 5卷 第 4期
王令全等 : 东秦岭稀有金属矿床成 矿与分布特征
・1 9・
斜 , 向 10 , 级 褶 皱 及 小 断 层 、 隙 十 分 发 育 。 轴 2。次 裂
AND STRI DI BUTI ON CHAR A
— —
CTERI TI S CS
Taki e e a p st n e n ng s v r lde o is i H na LuS n Nan hia d Zha r a s e am pl o a e sa x e
云母 型 。稀 有金 属 花 岗伟 晶岩属 白云母 型和锂 云母 型 。根 据伟 晶 岩 K—A 法 同 位 素 年龄 资 料 , 龄 值 r 年 为 32— 1 9 4 0百万 年 , 加 里东 早期 。矿 田范 围 内及 属
量介 于 白云母微 斜 长 石 型和 锂 云 母 钠 长 石 型之 间 。
1 卢氏官坡矿 田( 共含 3个矿床 )
1 1 区域成 矿 背景 .
该矿 田位 于卢 氏官坡蔡家沟西 至豫 陕省界附

Sedex型矿床与VMS型矿床对比研究

Sedex型矿床与VMS型矿床对比研究
VM S矿床是与火山相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 V ol canic assoc iated m assive su lfide deposits) 的 简 称 [ 3] 。 So lom on等人为了避免成因的涵义, 称之为 火山 块 状硫化物矿床 ( volcan ic m assive sulfide deposits), 或 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 vo lcanic hosted m as sive sulfide deposits) [ 4] 。
( 2) 向上循环: ∋ 卤水中 H2 和 C 含量增加, C + 2H 或 2C + 3H2 % CH4 或 C2H6, 产生强烈还原富含碳 氢化物的高盐度流体, 金属元素从更多的硅酸盐矿物 中析出进入卤水。
( 3) 在海底喷出系统中, (( 近海底 ) 压力释放引 起的沸腾, 蒸汽爆发角砾岩化; 浅部循环富硫含盐海水 与深部循环还原卤水发生混合及反应; 在裂隙中沉淀 F eS、F eS2、CuF eS2、SiO2; 气液对喷口系统震裂多孔岩石
第 23卷 第 3期 2009年 6月
资源环境与工程 R esources Env ironm en t& Eng ineering
V o.l 23, N o. 3 June., 2009
Sedex型矿床与 VM S型矿床对比研究
王玉奇
( 中国地质大学 研究生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为了区分 Sedex型矿床和 VM S型矿床的差 异, 从两者的 成矿构造背 景、控矿因 素、成矿模 式、成
Sed ex 主要形成于硅铝冒地槽环境, 具体构造背 景是受 大地构造背景 裂谷控制的克拉通内或其边缘的沉降盆地 矿体形态 层状、似层状、透镜状 条带状构造、纹层状构造、粒级层理、韵律 层和软 矿石结构构造 沉积滑动变形构造

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研究》2023-10-29•河南省铁矿资源概述•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战略分析•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策略建议•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的未来发展趋势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河南省铁矿资源概述河南省铁矿资源分布与特点铁矿资源分布01河南省铁矿资源主要集中在豫西、豫北和豫东南地区,其中以豫西北地区为主,涉及洛阳、焦作、安阳、鹤壁等城市。

不同地区的铁矿类型和特点各不相同。

铁矿类型02河南省铁矿资源主要包括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等,其中以磁铁矿为主。

不同矿种的储量和品位存在差异,对开采和选冶技术有不同的要求。

铁矿特点03河南省铁矿资源具有储量大、埋藏浅、易采选等特点,对于发展钢铁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部分铁矿还伴生有铜、钴等有价金属,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开发历史河南省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开采和冶炼的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进入了大规模、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开发现状目前,河南省拥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如安阳钢铁集团、舞阳钢铁公司等,这些企业拥有自己的矿山和选冶生产线,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还有一批小型矿山企业从事铁矿开采和选冶。

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的历史与现状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保障我国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钢铁工业也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战略意义在开发利用铁矿资源的同时,需要重视环境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对于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废水和废气等,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的重要性02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战略分析河南省作为中国的中部大省,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对铁矿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大。

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分析国家对矿产资源开发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但同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河南灵宝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河南灵宝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银 家 沟 硫 铁 多金 属 矿 床 位 于河 南 省 灵 宝 市 朱
地 层 总体 呈 近东 西 向展 布 , 耳 群 主要 分布 于矿 区 熊
阳镇境 内。该矿床于 2 世纪 6 0 0~9 0年代历经省 地质四队等不同地质部 门多年多阶段地质勘查 , 于
18 提 交 详 查 报 告 ,9 0年 提 交 金 银 矿 远 景 调 94年 19 研 一普查 地质 报告②,96年提交 了勘探 报告 ② 19 。查 明硫 铁 矿具 大 型规 模 , 、 和铁 具 中 型规 模 , 、 铜 金 银 锌、 铅具 小型 规 模 , 具 良好 的找 矿 前 景 。笔 者 在 钼 20 04~ 2 0 0 5年从 事河 南 卢 氏 一栾川 地 区铅 锌银 矿 I 评 价 项 目一 艮 沟 铅 锌 银 普 查 过 程 中 ,发 现 了 家 S 7 、03等 5条 锌 、 多金 属矿 化 带 , 算 (3 00 S7 银 估 34) 资源量 铅锌 1.6万 t 银 161 。从该 矿床 独具 01 , 1. 9 的 多元 复合 型 矿 床学 价 值 出发 , 该 矿床 的成 矿地 对 质 条 件及 找矿 方 面加 以探讨 , 今 后 的铜 、 、 矿 为 金 钼 找矿 工作提 供 建议 。
矿区位于华 北地 台南缘华 熊台隆及洛南 一栾川 台 I 褶带接合部_ l _ 。区内地壳具双层结构 , 基底为新太古
界 太华 岩 群变 质 岩 系 ( 区内未 出露 )盖 层 出露 中元 , 古 界熊 耳 群 、 道 口群 以及 第 四系沟 谷 沉积 。 区域 官
发稿 日期 : 0 7— 1 6 2 0 0 —2 责任编辑 : 刘新秒
基金项 目: 国土地质大调查项 目: 河南卢 氏 一栾川地区铅锌银矿评价之银 家沟铅锌银普查项 目( 2 2 1 5 20 ) 1 10 0 3 4 5 作者简 介: 颜正信( 9 6 , , 16 一)男 地质工程师 ,9 8年毕业于郑州地 质学校地质调查与找矿专业 , 18 现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及

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几种常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几种常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几种常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毛光周;王向军;邓冰红;曹明平;刘晓通;安鹏瑞【摘要】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是矿床地球化学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不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不同,同种矿床甚至同一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也会有不同.成矿物质来源包括成矿元素和成矿流体两方面,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通过研究六种常用同位素(氢、氧、硫、钕、锶、铅)的组成和演化特征,简述同位素在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为矿床成因、成矿模式等研究工作以及同位素方法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11页(P19-29)【关键词】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成矿元素;同位素;物质源区【作者】毛光周;王向军;邓冰红;曹明平;刘晓通;安鹏瑞【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浙江大昌建设集团大昌爆破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舟山31600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成矿物质来源是研究矿床成因,建立成矿模式等工作的基础[1-4]。

广义的物质来源指成矿元素及其搬运介质——成矿流体,因而成矿物质来源可分为成矿元素和成矿流体两方面[2,5-6]。

二者有时同源,有时异源。

矿床通常具有成矿物质多源性、成矿作用多期性的特点。

成矿物质来源是矿床地球化学、成矿规律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成矿作用研究的重点[2,7]。

金属矿床物质来源研究主要采用构造地质学、矿床学、流体动力学以及地球化学等理论,探讨成矿物质的宏观及微观信息[8-10]。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同位素在地质体中的分布及其运动规律研究,解释岩石和矿石的物质来源及其成因等地质问题[11-17]。

灵宝市基本概况

灵宝市基本概况

灵宝市基本概况【位置面积】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南依小秦岭、崤山,同陕西省洛南县,河南省卢氏县、洛宁县接壤;北临黄河与山西省芮城县、平陆县隔河相望;东与河南省陕县毗连;西与陕西省潼关县为邻。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1′18″~111°11′35″和北纬34°07′10″~34°44′21″之间,东西长76.4公里,南北宽68.7公里,总面积为3011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灵宝市历史悠久。

汉元鼎3年(前114年)置弘农县,隋开皇16年(596年)置桃林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桃林县为灵宝县;阌乡县最初名为湖县,北周更名湖城县,隋称阌乡县。

1954年6月撤阌乡入灵宝县,仍名灵宝县。

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灵宝县更名为灵宝市。

【行政区划与人口】2006年10月前,灵宝市共辖10镇(大王镇、阳店镇、尹庄镇、城关镇、函谷关镇、焦村镇、朱阳镇、阳平镇、故县镇、豫灵镇)、5乡(川口乡、寺河乡、苏村乡、五亩乡、西阎乡)。

2006年11月,根据灵发[2006]19号《中共灵宝市委灵宝市人民政府关于组建涧西区、涧东区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意见》,组建了涧西区、涧东区2个管理委员会。

年末实有10镇5乡2个城区管委会,下设440个村,21个居民委员会;总户数214974户,总人口738425人。

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19478人,男性人口379743人。

按民族结构划分,汉族占绝大多数,回、满、蒙古、壮、傣、朝鲜、苗、土家、锡伯、维吾尔、彝族等14个少数民族人口仅占总人口的4.4‰。

少数民族中以回族、满族居多,主要分布在豫灵镇、故县镇、大王镇、朱阳镇和寺河乡。

【地质地貌】在大地构造位置上,灵宝地区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属华北地台南部边缘豫西断隆的组成部分,南邻秦岭地槽褶皱系。

其发生发展主要受华北地台基底控制,并受秦岭古海槽和中生代滨太平洋构造活动的强烈影响。

灵宝地区可划分为5个地质构造单元(即黄河断凹盆地、太华山拱隆起、朱阳镇断凹盆地、崤山隆起和秦池隆起),2种地质构造(即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河南省灵宝秦南金矿区金矿成因分析

河南省灵宝秦南金矿区金矿成因分析

河南省灵宝秦南金矿区金矿成因分析矿区含矿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五里村背斜从矿区北东部通过,矿区的含金石英脉在两翼均有分布,3号矿脉带分布在背斜北翼;南倾斜断裂组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北倾斜断裂组为韧性断层,其中F5、3号矿脉带断裂内赋存有金矿体。

矿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

金矿床的形成时代属燕山晚期,是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脉状矿床成因类型。

小秦岭绿岩是金矿的重要矿源层,断裂对金的成矿具有明显的多级控制作用,燕山期花岗岩为金的成矿作用提供了热液-热动力条件。

标签:构造金矿热液矿床1引言小秦岭金矿田地处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小秦岭台穹,矿区位于小秦岭金矿田的北矿带,区内主要出露晚太古代花岗-绿岩带,构造运动频繁,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以金为主的矿产资源。

从50年代至今地质工作基本查明了本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根据从事该区金矿勘查工作的认识,试对秦南金矿床成因进行探讨。

2矿区地质2.1地层矿区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下部的焕池峪组和第四系。

焕池峪组(Arh)分布在矿区的北中部,厚度出露不全。

岩性主要为混合花岗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夹大理岩和零星石英岩,岩石普遍混合岩化,有条痕条带状混合岩及混合片麻岩。

地层产状受背斜轴控制,大理岩为焕池峪组的标志层。

2.2构造2.2.1褶皱五里村背斜从矿区北东部通过,大致和F5平行,区内局部还见有次级小揉皱构造。

矿区的含金石英脉在两翼均有分布,3号矿脉带分布在背斜北翼。

2.2.2断裂矿区断裂构造按产状不同可分为近东西向断裂、北西向断裂、近南北向断裂、北东向断裂等。

其中,近东西向~北西西向断裂最为发育,也是本区主要控礦断裂。

按倾向不同分为南倾斜断裂组和北倾斜断裂组。

2.2.2.1南倾斜断裂组在矿区较发育,主要分布于五里村背斜南翼,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矿区内0Ⅰ~0Ⅷ金矿脉均受该组韧性断层控制。

2.2.2.2北倾斜断裂组为韧性断层,在区内也较发育,主要分布于背斜的北翼。

矿床成矿模式(PPT83页)

矿床成矿模式(PPT83页)

奥林匹克南 铜金铀矿床
~30 mt Cu, 930 000 t U3O8 1200 t Au 6700 t Ag ~10 Mt REE
矿床埋埋藏在350多米的盖层下
土屋式斑岩铜钼矿找矿模型
据朱裕生,1998
三建立区域成矿模式
1.区域成矿模式的内容:
建立区域成矿模式对象是成矿亚区、矿田 ,内容是: (1)区域地质环境(附区域矿产地图)构造单
4、P1q-孤峰组;P2L-龙潭组为海陆互相和海浸沼泽相沉积,以灰 岩和含煤碎屑岩为主。老鸦岭铜硫矿床赋存在P2L层位的下 部的含铜砂岩中。
5、P2l-P2d P2l-龙潭组;P2d-大隆组,属陆棚 内缘相和开阔台地相的碳酸盐岩沉积。赋 存有铜、钼(铁、金)矿床。老鸦岭铜铁 (金)矿床主矿体赋存在P2d底部,P2d顶 部硅质岩和黑色页岩中属含钼矿层。
澳林匹克坝IOCG 矿床模型图
(引自施俊施2009.12.21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讲演)
澳林匹克坝
实例 奥林匹克坝
Oxide Cu-Au deposit:
Cu: 20 millions t (2000万吨);
Au: 1,200 t; U: 1.2 million t;
Fe: Several billion t
(1)赣南钨矿“五层楼+地下室”模式示意图
(2)老矿山深部深部找矿成效显著
淘锡坑矿区: 根据“五层楼+缺位
矿床”模式,通过对地 表矿脉分布特征分析和 深部隐伏岩体顶面的预 测,经钻孔验证,矿体 延伸了400余米,还揭 露岩体顶面强云英岩化 矿化带的云英岩钨锡型 矿床。最终新增钨资源 量12万吨
Ⅱ--富氧化物、
挥发份的熔浆析
出形成的黑钨矿
石英脉;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河南灵宝硫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豫西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南缘,夹持于黑沟-栾川-维摩寺-羊册断裂、潘河-马超营-拐河-沙河店断裂之间;该区的硫铁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豫西卢氏和栾川一带,以银家沟、后瑶峪、骆驼山矿床为代表。

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处于灵宝县南64km处的朱阳乡,自1958年发现以来,经过几次勘查工作,目前为大型硫铁矿矿床,伴/共生的铁、钼、铜、铅、锌、银、金等有用组分均达到中-小型矿床规模。

标签:硫铁多金属矿床热液交代型矿床花岗斑岩硫铁矿成矿模式1成矿地质背景(1)区域地层。

豫西地区沉积了中新元古界熊耳群、官道口群、栾川群等地层,以含火山岩、富镁、高硅、多碳沉积为特征。

中元古代熊耳期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使海水中聚集了大量金属物质,这些物质在火山期后沉积下来,成为后期成矿的有利矿源层。

(2)区域侵入岩。

区域燕山期中酸性斑岩体较为发育,斑岩多为小型岩株,其岩石化学特点为:ω(SiO2)=60%~70%,ω(K2O)=3%~6%,K2O/Na2O=2,ω(Al2O3)>15%,ω(Fe2O3)>1.6%,ω(CaO)>1%,ω(MnO )=0.05%;岩体中富Pb,Ag等成矿元素。

这类小岩株与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为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岩体。

(3)区域构造。

黑沟—栾川大断裂为区域性的主干断裂,并派生出一系列近EW 向次级断裂,同时区域的NE-NNE向断裂也很发育,并与近EW 向断裂构造交汇,在断裂交汇处形成众多中酸性小岩体。

这些小岩体往往具有等距性,各带间距7~8km,岩体间距5~6km。

近EW 向和NE-NNE向断裂构造成为区域的控岩控矿构造。

2矿区地质特征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区位于杜关向斜南翼近轴部,地层为向N倾的单斜岩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龙家园组和巡检司组底部的黄绿色页岩,地层产状340°~350°∠18°~20°。

矿区断裂可分为近EW 向、NNE向、NWW 向和NNW 向4组。

矿区位于吉家坡—十三亩地和庄科—大村2条EW 向断裂之间和银家沟一夜长坪NNE向断裂带的北段。

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破碎带)是硫-铁-锌矿体产出的主要部位。

岩体内的构造裂隙对钼矿体起控制作用;外接触带白云岩中的断裂构造,特别是产状平缓的层间裂隙,是铅、锌、银多金属矿的重要赋存场所。

几种不同类型的控矿构造在空间上连接交错,时间上往往叠加,使矿化富集程度增强,多种成矿元素累积,同时又造成矿体形态、产状的复杂多样。

银家沟花岗斑岩体是以黄铁矿为主的多金属矿体的成矿岩体,呈不规则菱形,东西长1150m,南北宽500~600m,面积约0.6km2。

岩体四周多岩枝,以NNE向最发育。

岩体东部、南部及西北部的接触面向内倾斜,倾角72°~82°;北部和西南部的接触面微向外倾,倾角80°~86°。

中心相为钾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斑岩构成不完整的边缘相。

另外,还有二长花岗斑岩、黑云二长花岗斑岩及黑云石英二长斑岩、闪长玢岩脉。

银家沟岩体属于超浅成侵入-隐爆相复合岩体,既有隐爆作用形成的角砾熔岩、凝灰岩,又有后期侵入的次火山岩。

其形成可概括为“1个来源,2次隐爆,3次侵入”:即二长花岗斑岩侵入—爆发相角砾岩—钾长花岗斑岩侵入—爆发角砾岩-成矿—黑云石英二长斑岩脉贯入。

岩浆活动虽属浅成-超浅成相,但并未通达到地表,还是在相对封闭条件下进行的,从而使大量矿质和挥发分得以保存。

岩体中Pb,Zn,Ag的含量明显偏高,而且都体现在早期阶段侵入的二长花岗斑岩中,这也显示出矿区岩体岩石地球化学演化的一个特点。

3矿床地质特征3.1矿体地质特征银家沟矿区的多金属矿体按照矿石类型、控矿地质条件及矿体赋存部位可分为3种类型:①产于岩体接触带中以硫铁矿为主的多金属矿床;②产于岩体内的细脉浸染型钼矿床;③产于外接触带围岩中与受断裂控制的铅锌银矿床。

矿体中工业意义较大的矿种为硫、铅、锌、铜、钼矿,分述如下。

3.1.1以硫铁矿为主的多金属矿体已经查明7个矿体(群)。

除Ⅳ号、Ⅶ号矿体受断裂控制外,其他5个矿体均受接触带控制或受接触带与断裂带的联合控制。

Ⅰ号、Ⅲ号单矿体的硫铁矿储量已达大型规模,但埋藏深度较大,其次为Ⅱ号矿体。

Ⅳ号、Ⅴ号、Ⅵ号、Ⅶ号矿体规模较小,但埋藏较浅,矿石品位较高。

各矿体中的伴生组分也有较明显的差异。

3.1.2铅锌铜矿体矿区的铅锌铜矿体按其产出部位和控矿条件的不同分为2个亚类。

(1)产于接触带中的铅锌铜矿体。

硫铁多金属矿体中,Pb,Zn,Cu作为硫铁矿的伴生组分。

其中,伴生锌矿品位>1%的共有12个块段。

当锌铜矿相对富集而硫铁矿相对贫化时,可构成小型锌铜矿体。

探明的锌矿体产于岩体西部接触带的北段,呈半隐伏状,受接触带和断裂的控制,矿体长150m,厚1.5~2.4m,产状110°~115°∠75°~85°。

平均品位:ω(S)=34.24%,ω(Cu)=4%,ω(Zn)=11.81%,ω(Pb)=0.77%。

(2)产于围岩裂隙中的脉状铅锌矿体。

在岩体接触带以外200m 范围内,由NNE向为主的断裂和地层层间裂隙控制的小型不规则脉状矿体,是古人采掘的主要对象,特别是矿区东北部和西南部分布着大量古采硐。

这类矿体的规模小,形态和产状复杂,分布零乱,分为7个氧化铅锌矿带。

一号铅锌矿带。

位于岩体东北侧,走向310°,长400m,宽40~100m,老硐很多;矿体受F203断裂控制;矿石主要为含铅锌角砾岩及铁帽,ω(Pb)=1.18%~1039%,ω(Zn)=1.80%~3.30%。

二号铅锌矿带。

位于岩体北部接触带,为V号矿体的氧化带;近EW 向延伸,长160m,宽5~40m;ω(Pb)=0.90%,ω(Zn)=0.99%,ω(Cu)=0.32%。

三号铅锌矿带。

位于岩体西南部接触带,受F204断裂控制;北段为Ⅶ号矿体的氧化带,南段为Ⅵ号矿体的氧化带;矿体长290m,宽10~32m;ω(Cu)=0.07~0.35%,ω(Pb)=0.36%,ω(Zn)=0.84%。

四号铅锌矿带。

位于岩体南部岩枝中,长150m,宽5~12m,矿体小而薄。

五号铅锌矿带。

位于岩体东部岩枝中,EW 走向,长130m,宽30~40m;ω(Pb)=1.61%,ω(Zn)=0.77%。

六号铅锌矿带。

位于岩体西南侧,作325°方向延伸,长400m,宽30~40m,老硐遍布;矿石主要为含铅锌褐铁矿或构造角砾岩,ω(Pb)=1.82%,ω(Zn)=2.28%。

七号铅锌矿带。

位于岩体西北侧,与NNE向裂隙有关;范围小,矿化弱,偶见老硐。

3.1.3钼矿体在岩体中心0.3km2 范围内呈现不同程度的钼矿化,构成细脉浸染型钼矿床,矿化与F204断裂下盘的羽状裂隙有关,共圈定31个钼矿体;若用ω(Mo)=0.02%作为边界来圈定钼矿体,钼矿体则比较完整,形态也较简单。

3.2矿石特征3.2.1矿物组成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辉钼矿、磁黄铁矿、菱铁矿、闪锌矿,次为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方铅矿等。

脉石矿物有镁橄榄石、粒硅镁石、透闪石、阳起石、斜长石、钾长石、蛇纹石、石英、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等。

表生矿物有褐铁矿、硬锰矿、软锰矿、孔雀石、蓝铜矿、菱锌矿、白铅矿等。

3.2.2有用元素赋存状态(1)S。

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据3个大样S的物相分析,黄铁矿中S占全硫的98.22%,98.66%,95.88%,其他硫化物及硫酸盐类矿物中的S仅占1.78%~4.12%。

(2)Fe。

主要铁矿物为磁铁矿、菱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及黄铁矿。

根据3个物相样分析,黄铁矿占62.5%,碳酸铁占22.6%,磁性铁占7.03%,赤铁矿中铁(包括可溶硅酸铁)占7.02%,酸不溶硅酸铁占0.85%。

(3)Cu。

已知铜矿物有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等。

据铜的物相分析,原生硫化铜占63.99%,次生硫化铜占20.19%,总氧化铜占15.82%。

(4)Zn。

锌矿物有闪锌矿、少量铁闪锌矿及锌铁尖晶石等,偶见菱锌矿、黑锰锌矿。

据锌的物相分析,硫化锌占54.1%,氧化锌占44%,锌尖晶石占1.9%,锌主要含于闪锌矿中。

(5)Pb。

铅主要赋存于外接触带围岩裂隙中的脉状铅锌矿中。

在硫铁多金属矿体中,据319个组合样分析,ω(Pb)>0.5%的样品仅占1.9%,ω(Pb)<0.1%的占95%。

4结语银家沟硫多金属矿床受超浅成相的二长花岗斑岩的控制,产于EW 向断裂与NNE向断裂的结点上,矿化部位多样,岩体内、岩体接触带、岩体外接触带都有不同类型的金属矿化,构成了清晰的矿床分带;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矿化类型为斑岩型+接触交代型+脉状充填-交代型,形成一个完整的矿床组合;矿床具有成矿多阶段、成矿物质多来源的特点。

矿床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演化,分为富集期和成矿期两大地质过程:中元古代,强烈的火山作用和剥蚀沉积作用将成矿元素初步富集,形成矿源层;中生代晚期,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小岩体在强烈的构造活动背景下上侵定位,带来充足的流体和成矿元素,提供了强大的地热场,使不同来源的成矿元素被裹携到热流体中,在环境适合的条件下,经过多个成矿阶段,在不同的部位沉淀并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