桧柏一梨锈病
梨锈病

发病特点
病菌只在春季侵染梨树1次,是典型的单病程病害。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 桧柏类植物的发病部位越冬,春天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在梨树发芽展 叶期吸水膨胀,萌发产生担孢子,随风传播至梨树上造成侵染,冬孢子传 播的距离在5000米以内。在梨叶正面形成不同的性孢子器。由昆虫传播至 异性孢子器上,受精后在叶背产生锈子器,锈子器产生锈孢子随风传播至 桧柏类植物上,在其上越夏、越冬。桧柏类植物的多少和远近是影响梨锈 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梨树发芽展叫期,多雨有利于冬孢子角的吸水膨胀 和冬孢子的萌发、担孢子的形成,风向和风力有利于担孢子的传播时。梨 锈病发生严重。白梨和砂梨系的品种都不同程度地感病,洋梨较抗病。
防治方法
1.彻底铲除梨园周围5000米以内的桧柏类植物是防治梨锈病的 最根本方法。 2.在桧柏植物上喷药抑制冬孢子的萌发和锈孢子的侵染。对不 能砍除的桧柏类植物要在春季2月下旬冬孢子萌发前及时剪除病 2 枝并销毁,或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抑制冬孢子的萌发。 3.喷药保护梨树。在重病区,于梨树展叶期和落花后各喷1次杀 菌剂,来防止担孢子的侵染。药剂有1:2:200倍波尔多液,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等。
梨锈病
梨锈病(Pear rust)又名赤星病、羊胡子,是 梨树和桧柏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既属于果树病 害,也属于花卉病害。我国梨产区均有分布, 以梨园附近有桧柏栽培的地区发病严重
症状
侵染叶片后,在叶片正面 表现为橙色,近圆形病斑, 病斑略凹陷,斑上密生黄 色针头状小点,为病菌性 孢子器,斑上溢出黄色黏 液为病原菌性孢子。叶背 面病斑略突起,后期长出 黄褐色毛状物,为病原菌 锈子器,成熟后锈子器顶 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状 物为病菌锈孢子。果实和 果柄上的症状与叶背症状 相似,幼果发病能造成果 实畸形和早落。
梨树锈病的防治

梨树锈病的防治
1、发生危害时间。
梨树锈病通常在春季梨树展叶到展叶25天间发生,以后不发生危害。
2、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嫩叶,其次危害嫩枝,发生严重时也危害幼果。
3、危害症状。
被害部位先出现橙黄色小斑点,斑点逐渐扩大成斑块,斑块上密生针尖大小的橙黄色粒点(即将产生性孢子),这些小粒点后变成黑色,最后斑块上出现黄褐色毛状物(锈孢子)。
4、防治方法。
病原菌是转寄主锈菌,另一寄主是桧柏类树木,锈孢子在桧柏类树木越冬,若能真正做到梨园周边数千米内不栽桧柏类树木,梨树基本不会发生梨锈病。
桧柏类树上喷药,3月上旬产生担孢子飞往梨树前在桧柏类树木上喷洒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灭冬孢子。
梨树上喷药,第一次用药时间是萌芽期,10天后用第二次药,再过10天用第三次药,叶片日龄25天以上即可停止用药,药剂选用三唑酮、萎锈灵、1:2:200波尔多液,其中三唑酮的效果最好。
另外,病斑块上密生针尖大小的橙黄色粒点(即将产生性孢子)时,喷洒梨锈病原菌的寄主菌(即微生物杀菌剂,以菌治菌),抑制产生锈孢子转寄到桧柏类树木,可以逐年减少梨锈病的发生。
梨锈病在梨树上一年内不会重复侵染,只在春季发生一次。
梨锈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梨锈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作者:————————————————————————————————日期:梨锈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园林梨锈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李翠英(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湖南沅江413100)梨锈病又名梨赤星病、羊胡子病,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南北果园均有发生。
除危害梨树外,还可危害山楂、贴梗海棠和堂梨等。
但不危害苹果,病原菌为转主寄生的锈菌,其转主寄主为桧柏、圆柏、龙柏、柱柏、翠柏、球柏、金羽柏、欧洲刺柏、欧洲柏、高塔柏等,其中以桧柏为主要寄主。
因此,凡梨园周围种有桧柏或附近的学校,机关、工矿企业等种有桧柏的附近梨园,梨园的锈病发病就会特别严重。
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
叶片受害,开始在叶正面发生橙黄色有光泽小斑,以后扩展为近圆形病斑,中部橙色,边缘淡黄色,空气潮湿时溢出淡黄色液,病组织逐渐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在隆起部位长出灰褐色的毛状物,像羊胡子,为病原菌的锈子器。
一个病斑上一般有十几个到数十个,病斑以后逐渐变黑,一片叶上的病斑过多,往往枯死脱落。
果实、果梗、叶柄和新梢受害,初期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病部稍隆起,初期病斑上密生小黑点,以后在同一部位长出灰色毛状物,最后病部发黑龟裂,落叶落果。
2发生规律梨锈病在梨树上形成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入桧柏枝叶,形成孢子越冬。
因此,梨锈病的流行与转主寄主的多少和春季气候条件关系密切。
下年春遇到雨水,冬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再随风传到梨树上,经过一段时间形成性孢子器,再经过一系列变化产生小孢子再侵染梨树,一般传播距离为2.5~5千米。
小孢子遇干燥条件易死亡,病菌萌发最适温度为17~20℃,低于5℃或高于30℃的温度条件下,该病发生就轻,若梨园周围方圆5千米范围内没有桧柏植物等转主寄主,梨锈病则一般不会发生。
梨锈病5—6月为发病盛期,一般在梨树萌芽、梨叶初展开时,开始侵染发病,以后陆续表现出羊胡子状。
梨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梨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作者:张鸿来源:《现代园艺》2011年第15期梨锈病又名赤星病、羊胡子,是梨树和桧柏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各地梨产区均有分布,以梨园附近有桧柏栽培的地区发病严重。
常造成早期大量落叶,严重影响果树生长和产量。
笔者把这几年梨锈病发生的规律及防治对策归纳如下,以供同行和果农参考。
1 症状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图1),严重时也能危害幼果。
叶片受害,开始在叶正面形成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数目不等,可自1、2个到数十个。
后扩展为近圆形病斑,中部橙色,边缘淡黄色,空气潮湿时,其上溢出淡黄色粘液,粘液干后,病组织逐渐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在隆起部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最后散发黄褐色粉末,病斑变黑枯死,可引起早期落叶。
而幼果受害,初期病斑大体与叶片上的相似,病部稍凹陷,病斑上密生橙黄色的小粒点。
后期在同一部位产生灰黄色毛状物,即锈子器。
病果生长停滞,往往畸形早落。
新梢、果梗病害时,症状与果实上大体相同。
2 病原梨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胶锈菌属。
病菌需要在两类不同的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
在梨、山楂、木瓜等寄主上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子器,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上产生冬孢子角(见图2)。
3 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
一般在春季3月间开始显露冬孢子角。
遇雨时,冬孢子角吸水膨胀,成为舌状胶质块。
萌发后在上面形成担孢子。
自梨树发芽展叶至幼果形成的这段时间,担孢子散落在嫩叶、新梢、幼果上,在适宜条件下产生侵染丝,直接从表皮细胞和气孔侵入。
当温度为15℃左右,在有水的情况下,担孢子需1小时可完成。
梨树自展叶开始直至展叶后20天容易感染,展叶25天以上,叶片一般不再受感染。
一般来说,植物锈病流行与春季气候条件关系密切,3~4月江南一带降雨次数和雨量多,即相对湿度90%以上时,容易引起该病的流行,最适温度为17~20℃。
一般在梨萌芽、梨叶初展开时开始侵染发病,4月上、中旬就表现出羊胡子状。
【梨树病虫害防治】梨锈病用什么药防治好?附图片

【梨树病虫害防治】梨锈病用什么药防治好?附图片
梨锈病又叫梨赤星病、梨羊胡子,主要危害梨树叶片、新梢和幼果,一般梨树梨锈病有什么药防治好?以下耕种帮就介绍梨锈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供网友们参考。
一、梨锈病的症状及危害1、叶片受害症状:梨树叶片受到锈病危害后,叶片正面长有黑色斑点,背面隆起长出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在潮湿时,病斑溢出淡黄色粘液。
2、新梢受害症状:梨树新梢受到锈病危害后,新梢受害部呈橙色,膨大成纺锤状,后期凹陷龟裂易断。
3、幼果受害症状:梨树幼果受到锈病危害后,在幼果洼处产生圆形黄色斑点,后期变为褐色斑块,受害严重的导致果实产量及品质下降。
二、梨锈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1、锈病病菌主要在桧柏枝叶上越冬,在春季借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从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发病。
2、梨树各品种对锈病的抗性也有差异,中国梨最易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最抗病。
3、锈病在4月初至5月上中旬降雨次数多、雨量大,则易流行。
三、梨锈病防治方法1、铲除梨园附近5公里以上的桧柏树,减少病菌源。
2、如果园附近桧柏树不能砍除时,可在春雨前对桧柏喷施1-2次波美3度石硫合剂,或1:1:100—160的波尔多液,以防止冬孢子角的萌发。
3、在梨树花前后各喷施一次药剂进行防治,可用1:1:160的波尔多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0%世高5000倍;40%福星8000倍液等防效较好,间隔15天喷一次。
4、在幼果时对梨幼果进行套袋,
防止果实受到锈病危害,在套袋前应喷施新高脂膜,预防果锈病发生。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耕种帮感谢您的支持。
梨锈病危害大,注意及时防治

梨锈病危害大,注意及时防治症状:叶片发病初期为橙红色近圆形病斑,一叶多达几十个,病斑逐渐扩大,天气潮湿时病斑处变肥厚,叶片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生出淡黄色变紫黄色毛状物,每个病斑上可生出几十个毛状物,一旦破裂即散发出许多黄褐色粉状锈孢子,此后病斑变黑,引起叶片枯死脱落。
幼果上发病,果变畸形早落,停止生长。
新梢果梗、叶柄被害时,引起新梢枯死,落叶落果,致使减产。
发生规律:梨锈病为转主寄生,在梨树上形成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到桧柏上,侵入桧柏枝叶,形成冬孢子,次年春遇到雨水,冬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再随风传到梨树上,经过一定时间形成性孢子器,再经过一系列变化产生小孢子而侵染梨树。
传播距离2.5~5公里。
小孢子遇干燥条件易死亡。
防治方法:在梨园周围5公里以内彻底清除桧柏,铲除梨锈病寄主;在新建梨园区,应禁种桧柏。
在不能砍除桧柏的风景区,应在春雨来临前剪除桧柏上的病枝,并喷1~2次4~5波美度石硫合剂。
冬季、早春及生长期及时刮除病皮,消除病源,要求做到及时和彻底。
刮后用10%菌毒清水剂50倍液消毒,然后用波尔多液保护。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料,及时排水,合理修剪,改善树体营养,加强梨树病虫害的防治,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从7月起,要经常注意摘除病果,消除菌源。
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即担孢子传播侵染盛期的3、4月勤检查,发现叶片上有橙黄色病斑时开始喷药,连续喷2~3次。
有效药剂有20%三唑酮乳油2000~2500倍液、10%氟硅唑水乳剂1200倍液、2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硫磺胶悬剂200倍液等。
梨树叶子发黄卷叶咋回事?发病原因:发生梨树黄叶病的地块,土壤的PH值往往大于8,这样容易形成土壤板结,由于这类土壤属碱性土壤,使土壤中的Fe2转化为Fe3降低了土壤中能够被树体吸收的Fe2的浓度。
同时,由于土壤中Ca2的浓度较高,抑制了梨树对Fe2的正常吸收,最终导致树体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缺少含铁催化酶,不能正常合成叶绿素而形成黄叶。
桧柏锈病防治

桧柏锈病防治桧柏锈病在我国普遍发生,除对桧柏造成危害外,还直接导致多种果树受害、减产。
一、病菌1.梨胶锈菌寄主是柏科的桧柏,还有欧洲刺柏、翠柏、龙柏等,其中以桧柏,欧洲刺柏和龙柏最易感病。
转主寄主是梨树、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山楂等。
2.山田胶锈菌它除危害桧柏、新疆圆柏、欧洲刺柏、希腊桧,矮桧、翠柏及龙柏外,转主寄主是苹果、沙果、海棠等。
二、症状1.梨胶锈菌桧柏染病后,起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黄色斑点,后稍肿大。
次年二三月间,渐次突破表皮露出单生或数个聚生的圆锥形角状物,红褐色至咖啡色,此即病菌的冬孢子角,同时该部位膨胀显著。
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胀成舌状胶质块,橙黄色,干燥时收缩成胶块。
2.山田胶锈菌桧柏染病后,在小枝一侧或周围形成直径3至5厘米的瘿瘤。
病部呈黄色,起初表面平坦,至春季,菌瘿中心隆起破裂,露出深褐色鸡冠状的冬孢子角。
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大,呈胶质花瓣状。
桧柏受害严重时,小枝枯死。
三、发病特点1.梨胶锈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
病菌侵入桧柏后,10至12月出现症状,呈黄色小斑。
至第二年二三月间,症状才明显,冬孢子角突破寄主表皮而外露。
3月下旬以后冬孢子才逐渐成熟。
气温在5℃以上时,冬孢子角遇雨即胶化,冬孢子萌发黄粉状的担孢子,它不能危害桧柏,只能危害转主寄主如梨树等,而在转主寄主上形成的性孢子和锈孢子不能再危害梨树等,转而侵害桧柏的嫩叶或新梢,形成新的侵染循环。
2.山田胶锈菌在桧柏上以菌丝体在菌瘿中越冬,翌春形成褐色的冬孢子角,遇雨或空气潮湿时膨大,萌发大量淡黄褐色的担孢子,随风传到转主寄主如苹果等树上,侵染叶片、叶柄、果实及新梢,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
锈孢子成熟随风飘至桧柏上,侵害桧柏枝条。
四、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2.剪除菌源冬季剪除桧柏上的菌瘿和重病枝,集中烧毁。
3.果树喷药打断转主循环。
两种锈菌的传播范围一般在2.5至5公里,对于离桧柏近的苹果树和梨园,应在苹果树发芽后到幼果期,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即在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喷药保护。
圆柏胶锈病

圆柏胶锈病分布与危害:又称梨一桧锈病。
此病在我国分布很广,尤其南方发生更为普遍。
此菌系转主寄生,危害圆柏、龙柏、翠柏、柱柏、高塔柏和梨、贴梗海棠、木瓜、山楂等。
在圆柏等寄主上,通过连年反复发生危害,可造成枝条大量枯死,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观赏。
症状:在圆柏上危害针叶、嫩梢和绿色小枝。
在针叶上病斑多生于叶面,初出现黄色小斑点,微肿,所以有人称为赤星病。
受害的木质化小枝,病部常略肿大成梭形,以后叶、枝病部表皮开裂,露出咖啡色的,锥形或扁楔形的冬孢子堆。
叶上冬孢子堆单生,小枝上冬孢子堆常数个从生在一起。
在翌年春天,冬孢子角吸水后膨胀胶化,呈黄色似花朵状的胶状物,表面有黄色粉状物,此即病菌的担孢子。
病原: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Syd,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梨胶锈菌属。
冬孢堆近圆锥形或扁楔形,冬孢子椭圆形、长椭圆形,黄褐色,双细胞,分隔处不缢缩,柄无色,极长。
无夏孢子。
性孢子器和锈范子器寄生在梨属等寄主植物的叶上。
性孢子器生于叶片病部正面,瓶状,性孢子纺锤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
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器细圆筒形,锈孢子串生。
锈孢子圆形,单胞,淡黄,壁厚,表面有瘤。
发病规律:梨胶锈菌是转主寄生菌,不完全型,它具有冬孢子、担孢子、性孢子和锈孢子,由于缺少夏孢子,因此没有再侵染。
病菌以多年生的菌体在夏圆柏病组织中越冬。
早春形成冬孢子角,3-4月担孢子大量产生,如遇春雨,冬孢子角即吸水膨胀,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
担抱传播到梨树等寄主上后,遇水即萌发,直接侵人梨叶,新梢和果实,引起发病。
担孢子借风力传播,传播直径约5km ,8、9月锈孢子释放、传播到圆柏等寄主上实现侵染。
锈孢子释放期长达1个月以上。
3、4月温暖多雨,病害发生常严重。
担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3℃,锈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7C。
此病发生的轻重与附近梨树等寄主的多少,分布距离有关,附近梨树等植物较多,发病常较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桧柏一梨锈病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江西、青海、辽宁、河北、山西、贵州、湖南、江苏、福建,青岛、南京、杭州、西安、昆明等地。
由于病害转主寄生,所以发生在梨上称之为梨锈病,发生在另-一寄主圆柏及其变种龙柏、塔柏和崖柏上时称之为这一类植物的锈病。
病菌还可危害棠梨、贴梗海棠、山楂、木瓜、海棠等蔷薇科植物。
被害叶部、果实长出灰褐色的毛状物,数根到数十根不等,发病严重时,叶片焦枯,失去光合作用,引起落叶。
症状:
梨叶、果(有时也危害新梢)发生锈病时,在叶上初期是叶正所面出现枯黄色斑点,后扩大成圆形病斑,大约4~8mm,中央颜色稍深,密生橘黄色斑时点,并分泌黏液,以后小点变成黑色,接害着病斑凹陷向背面隆起,长出灰褐色的毛蔷状物,数根到数十根不等,即为病菌的锈孢子器。
最后病斑变黑焦枯。
叶多个病斑时,整叶枯焦脱落。
幼果上病斑稍凹陷,四周长毛状锈子器。
病果常畸形脱落。
桧柏_上危害针叶和绿枝、嫩枝。
初为浅黄斑点、后隆起顶破表皮露出红褐色的圆锥形或鸡冠状物,单个或数个相连,即为病菌的冬孢子角。
春雨后遇水胶化呈黄色花朵状的胶状物,冬孢子即在此胶状物的表层。
病原:
性孢子器埋生病组织内,孔口外露。
性孢子纺锤形或椭圆形,无色单细胞,大小为8~ 12μm x3~ 3.5μm。
锈孢子器细圆筒形,大小为2.5 4mmx 0.3 ~ 0.5mm。
锈孢子近圆形,壁厚,表面有小瘤,淡黄色,串生,大小为18~ 20μmx 19~24μm。
冬孢子椭圆形或两端稍尖,双细胞,分隔处稍缢缩,淡黄褐色,胶质长柄,大小为33- 62μm x14~28μm。
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圆形,无色,单胞。
大小为10~ 16μm x 7~ 10μm。
发病规律:
以菌丝在桧柏上越冬,次年春(3~4月)产生的冬孢子角遇雨萌发产生担孢子,由风传播,于梨幼嫩组织上萌发,直接侵入表皮,进行一一桧柏一海次侵染。
此菌无夏孢子阶段,故梨锈病无再次侵染。
同样,桧柏上也无再侵染。
春季温暖多雨的年份,发病最重。
中国梨比西洋梨易感病,而西洋梨中巴梨是免疫的。
防治方法:
①防治此病关键是除去中间寄主。
在园林规划时,在圆柏、龙柏、塔柏等植物附近尽量避免种植梨树等转主寄主,如必须种植,应力求桧柏相距10km则较安全。
无梨树,锈病也不会发生。
②冬季修剪圆柏的枯病枝,春季3月中旬应注意剪除冬孢子角枝,并集中烧毁。
③4、5月份是锈病的最佳防治时期,在花卉苗木发病初期喷施劳恩格润粉锈唑稀释300-400倍液,均匀喷施叶面,连续使用2~3次,间隔期为15天;或使用快刻600-650倍液进行杀菌处理,可有效防治锈病。
④在担孢子发生侵染梨树等寄主时,直到开花前不能喷,以免影响受粉。
⑤发病严重时期喷施粉锈唑可结合杀菌剂菌杀使用。
防治转主寄主柏树上的锈病,应喷药1~2次,杀死越冬菌源冬孢子。
秋末到翌年萌芽前,在清扫田园、剪病枝后再施药防治,可喷广谱杀菌剂菌杀600-800倍液进行均匀喷雾,连续使用2~3次,间隔期为8-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