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政治大纲
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新旧大纲对比

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新旧大纲对比
2017年考研大纲8月26日公布,考研大纲频道为将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新旧大纲对比,更多考研政治大纲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新旧大纲对比
2017考研政治大纲在8月26日正式出台。
马原中第一章变化不多,小编对新旧大纲做了相关的汇总,希望能能够给广大的考研学子提供参考。
总之,2017考研政治大纲中马原的第一章并无实质性的变化,广大的考研学子按照原来的复习进度去把握就好。
政治考试大纲2017

政治考试大纲2017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政治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政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策,掌握政治分析的方法,以及对时事政治有一定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1. 政治学基本概念:包括政治、国家、政府、政党、政治权力、政治参与等。
2. 政治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政治理论、西方政治理论等。
3. 国家政治制度:包括宪法、法律、政治组织结构、选举制度等。
4. 政治文化与政治思想:包括政治文化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政治思想。
5. 政治行为与政治过程:包括政治行为的类型、政治过程的阶段、政治决策等。
6. 国际政治:包括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全球化等。
7. 当代中国政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政治稳定与发展等。
8. 时事政治:包括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政策变动等。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1.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要测试学生对政治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
2. 判断题:主要测试学生对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的判断能力。
3. 简答题:要求学生简明扼要地回答政治学相关问题,测试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
4. 论述题:要求学生对某一政治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测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材料分析题:提供相关政治材料,要求学生分析并回答问题,测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考试准备建议1. 系统复习:学生应系统地复习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关注时事:学生应关注国内外的政治动态,了解重大政治事件和政策变动。
3. 练习答题: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4. 提高分析能力:通过阅读政治评论和分析文章,提高自己的政治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加强表达训练: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组织能力。
2017年政治考研大纲变化

2017年政治考研大纲变化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下发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尽快地熟悉新大纲。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2017年政治考研大纲变化以及2017年政治考研大纲讲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2017年政治考研大纲变化: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2016年大纲2017年大纲说明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含义拆分考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调整拆分考点,实质无变化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变化说法,无实质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删除考点删除考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变化说法,实质内容未变第一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对考点进行完善化马克思主科学的世界观和将原来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调整和整合为独立标题的考点。
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二章第一节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删除考点: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删除考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将“物质观”改为“物质范畴”,实质内容无变化。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整合考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整合其中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变换和整合考点,实质内容无变化新增考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新增考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整合考点: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实际内容未变实践与人的存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人和自然的关系。
删除考点删除该考点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标题变换说法,内容无实质变化。
规律及其客观性删除考点删除该考点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删除该考点删除该考点第二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变更说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新增“体系”二字内容无实质变化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硕士《政治学原理》考试大纲_中南财经大学考研大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硕士《政治学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通过考试使学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框架和逻辑结构,具有一定的书面表达和初步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力,能够运用所学政治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三、考试范围1.政治与政治学政治(政治的含义,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2.政治关系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含义,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含义,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的作用);政治权利(政治权利的含义,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3.政治行为政治统治(政治统治的含义,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政治管理(政治管理的含义,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4.政治体系国家(国家的含义,国家的形式,国家机构);政党(政党的含义,政党制度);政治社团(政治社团的含义,政治社团的类型,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5.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心理的含义,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政治思想(政治思想的含义,政治思想的结构和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含义,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6.政治发展政治革命(政治革命的含义,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政治革命的方式和作用);政治改革(政治改革的含义,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政治民主的含义,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文章来源:文彦考研旗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研网。
2017年心理学考研政治大纲解析讲义(石磊)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新大纲解析班讲义一、马原部分变动情况:新增的考点有5个,调整表述的考点有53个,删除的考点13个。
共变动71处,需特别注意的考点有18个。
二、毛中特部分变动情况:新增的考点有3个,调整表述的考点有8个,无删除考点。
共变动11处,需特别注意的考点有8个。
三、中国近现代纲要部分变动情况新增的考点有2个,调整表述的考点有3个,无删除考点。
共变动5处,需特别注意的考点有5个。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变动情况新增的考点有1个,调整表述的考点有1个,删除的考点4个。
共变动6处,需特别注意的考点有1个。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变动情况调整表述的考点有2个,无新增考点和删除考点。
共变动2处,需特别注意的考点有2个。
第二部分 2017新大纲知识点详解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
同时,他强调,实施新的发展理念,要坚持系统的观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新发展理念彰显了辩证思维的光辉,辩证思维是一种关系思维、矛盾思维、整体思维、规律思维,而新发展理念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真理光芒。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是唯物辩证法思想的集中反映和深刻展现。
2、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2017年政治考研大纲(表格版)

社会形态的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
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科学技术的含义;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利润和平均利润。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成及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和本质。
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自由与必然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和所有权。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其特点。
2017考研政治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变动对比

2017考研政治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变动对比
2017年考研大纲8月26日公布,考研大纲频道为将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2017考研政治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变动对比,更多考研政治大纲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考研政治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变动对比
2017考研政治大纲今日发布,考研政治老师及时对政治中"史纲"新旧大纲做了详细对比,具体如下:
以上就是考研政治老师对"史纲"新旧大纲变动做的对比表,希望备战2017考研的考生注意变动的知识点,做好后续政治复习准备,预
祝大家考研顺利!。
2017考研政治大纲史纲新加考点(二)

2017考研政治大纲史纲新加考点(二)来源:文都教育2017年考研大纲史纲唯一新加的两个考点,本文文都教育政治老师为同学们分解第二个考点——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新增考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这个考点强调的是建国之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最中心的政治任务。
这些考点同学们要拿下。
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第二,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党的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强调,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要区别对待。
敌我矛盾属于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
第四,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方针和意义。
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则采用民主的方法。
所谓专政的方法,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对于国家内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严重犯罪分子依法治罪,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为新人。
所谓民主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
毛泽东建国之后的两篇重要的文章《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已经在去年和前年连续考察了,今年也该轮到《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威了,请2017年考研的小伙伴牢记上面四个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考研政治大纲2017年考研政治大纲将在2016年9月中旬发布,参加2017年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可以先参考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进行复习即可。
博仁考研老师也会在政治大纲发布后第一时间进行大纲分析,帮助同学进行复习。
同学可以实时关注博仁考研。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对比分析Ⅰ.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 50分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对比分析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规律及其客观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发展的实质。
发展与过程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认识与实践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与基本形式。
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用于创新。
自由与必然。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构成及其作用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性质和作用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和所有权。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剩余价值的实质。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与后果。
资本有机构成。
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形成及其尖锐化。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具体表现和周期性。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
垄断与竞争。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
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
苏联模式的形成、特征及其作用。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及发展的曲折性。
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最终目标和国家形式。
社会主义民主。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八)共产主义最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意义。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2.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4.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