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数学与中医辨证论治现代化(孟凯韬著)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

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 阴阳五行学说是极其科学的公理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
众所周知, 中国科学界近年来曾出现否
定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潮, 具有代表性的是,何
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
孟凯韬
(西北大学哲理数学研究所)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有对立性;土与水具有对立性;水与火具有对立性;火 与金具有对立性。
§
对五行的本质作如上理解,就可看出,相生的本原
在于具有同一性;相克的本原在于具有对立性。而且,
阴阳五行学说的局限性也得以克服,从而可以对中医理
论做出圆满的解释。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分别为A25(v),A25(y),且
§
A(x)+A(y)+A(z)+A(u)+A(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Q(x)=k1Q(y), Q(y)=k2Q(z), Q(z)=k3Q(u), Q(u)=k4Q(v), Q(v)=k5Q(x); A21(x)+A21(z)=1, A22(y)+A22(u)=1, A23(z)+A23(v)=1, A24(u)+A24(x)=1, A25(v)+A25(y)=1.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ppt课件
39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 包括辨证和论治两大方面
40
辨证论治
辨证----即采用望、闻、问、切等诊
法收集病史、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 指导下,通过分析综合,去粗取精,去 伪存真,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发展阶段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 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辨证的过程就是对病人作出正确、 全面判断的过程。
中医基础理论
1
中医学绪论教学目标
了解中医学的发展历史 熟悉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异同点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
第一章 中医学绪论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 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从伏羲制九针、 神农尝百草开始,逐渐形成了包括 经络文化、诊疗文化、本草文化、 养生文化等在内的完整的中医药理 论体系。
3
19
3.晋至隋唐----中医学分化、 融合和发展阶段
• 苏敬等二十余人(公元657年-659年)
《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这是中 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 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 载药850种,在国外影响较大。
比欧州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 堡药典》早883年。
21
4.宋至金元----学派涌现、 理论突破阶段
宋代活版印刷术的发明 宋代对中医教育重视。设立“太医局”, 作为培养中医人材的最高机构 学术争鸣 学派涌现
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确立 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病因分类 说。 出现了“古方今病不相能”的思潮,涌现 了许多学派。
22
4.宋至金元----学派涌现、 理论突破阶段
第一章 中医学绪论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生活实 践中积累而成的,曾对中华民族的繁衍 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时至今日,仍然 为人类医疗和保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来源于感性认识,服务于理性实 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ppt课件

1.存在于宇宙中运行不息的无形

可见的极细微物质
古代哲学中 2.构成宇宙万物的共同本源
概念是相同

3.推动宇宙万物发的概念的来源不同,内涵也有所区别。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精的概念
古代各家论述:
1.精是指水:地中之水,是万物赖以生长发育之 源泉。引伸为“万物之源”。
2.精指宇宙的本源之气:精即精微的、能运动的气,宇 宙万物由气所构成。
精和选p调pt课节件最方新 式。
2
学说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 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源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
哲学家理论。
精气学说发展沿革:
精气学说 元气说 气一元论
(先秦:易经 管子等)
(两汉:董仲 舒、王充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两汉)
4
精气的基本概念
2.人类为自然界万物之一,与自然界万物存在着共同的生化之源。
3.气充塞于宇宙之间,具有传递信息的中介作用。
4. 人的生理、病理与自然、社会息息相关,治疗应“同时因地因人制 宜”。
三、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气者人之根本也。”“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气、神”为人之三宝。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学
哲学基础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中医哲学基础
理论化、系 世界观和 中医
哲学—统化的世界— 方法论指— 哲学
观和方法论 导科学研究 基础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中医哲 学思想
自然观—说明天地万物的物质统一性,奠定
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孟凯韬:阴阳五行思想的沿革及五行的本质

孟凯韬:阴阳五行思想的沿革及五行的本质

孟凯韬:阴阳五行思想的沿革及五行的本质阴阳五行学说不仅是中医的理论基础,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

然而,它的此等地位并不是一开始就已形成,而是随着“五行”概念的发展及其应用范围的扩大,及至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合璧之后,才逐步确立的。

最早提出“五行”一词的是《尚书·甘誓》,最早对“五行”作了系统解释的则是《尚书·洪范》。

但据考证,二者的含义并不相同,《尚书·甘誓》所说的五行,指五种德行,即五种行为规范;《尚书·洪范》所说的五行,指五种自然物,即五材,亦即木、火、土、金、水。

因此,五行的核心在于五材。

这也是五行最原始的意义。

后来经过演变而引伸为五种属性乃至五种功能,便使之涵盖上述两种意义并具有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功能,从而使之登上大雅之堂,被作为说理的工具。

由于古人对五行说的推崇,处事接物都试图将其纳入五行的框架,对天文、气象和医学的研究更是如此。

以四时配五行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对此,古人曾提出多种方案。

《管子·四时》篇中,以春、夏、秋、冬各占三月,各据一方,各应一行(即春与东方及木对应,夏与南方及火对应,秋与西方及金对应,冬与北方及水对应)外,特提出“中央日土,土德实辅四时出入”,即土辅四时而不名时。

紧接其后的《管子·五行>篇中又提出一个“七十二日配一行”的方案,即从冬至开始,第一个72日配木,第二个72日配火,第三个72日配土,第四个72日配金,第五个72日配水。

这两种匹配法,一个突出四时而委屈五行,一个突出五行而委屈四时,都不是万全之策。

于是出现一年分五季(即春、夏、长夏、秋、冬),每季各配一行之说。

与五季配五行相关的还有五季配五运,即从木运开始,木为初运,主春;火为二运,主夏;土为三运,主长夏;金为四运,主秋;水为终运,主冬。

木运起于大寒,水运起于冬至后第四日。

每运各主73日零1刻,五运合计365日零5刻,正合周天之数。

此法沿用已久,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中医基础理论概论阴阳五行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概论阴阳五行ppt课件

编辑课件
32
2、五行的分类
五行归类方法:
其一,取象比类法,即将事物的性质和作 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推演得出事物的 五行属性;
其二,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 物的五行属性,推演至其他相关事物,以 得知这些事物的五行属性。
编辑课件
33
编辑课件
34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五行学说运用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阐 释事物之间有序的促进和制约的联系,以 达到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
编辑课件
18
②阴阳制约,即阴阳相互抑制、相互约束, 主要体现在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之中。
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 阴与阳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取得统一的结 果。
编辑课件
19
2、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互用,是指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
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 用的关系,又称“阴阳相成”。
①阴阳互根,即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每 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 在的前提。
编辑课件
20
②阴阳互用,即阴阳相互资生,相互促进 的关系。所谓“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 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阴阳互根互用,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阴 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编辑课件
21
3、阴阳的消长平衡
编辑课件
26
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①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失调的基本病机是阴阳偏胜和阴阳偏衰。 治疗原则:偏胜是“损其有余”、“实则泻
之”;偏衰是“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②归纳药物的性能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编辑课件
27
分析题:
患者见面色红,语声高亢,多言不休,烦 躁多动,舌红苔黄,脉数大有力。根据阴 阳学说,回答一下问题。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哲学基础阴阳五行ppt演示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哲学基础阴阳五行ppt演示课件

阳依阴而存 阴依阳而在
可分不可离
※相互为用 阴阳双方不断资生、促进和促长对方。
相互为用
阴精在内,是阳气的根基— 阴为阳之基
阳气在外,是阴精所化生— 阳为阴之用
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在自然界和人体的普遍 性。
例:
夏季虽热,但阴从
阳生,雨水增多
以自然界为例
维持四季相对稳定
冬日虽寒,但阳从
阴生,干燥少雨
血为阴,是气的物 质基础,血能生气 以人体为例
人体
的物质或属性
阴——具有宁静、凉润、抑制作用
的物质或属性
精血—— 有形物质,滋润营养
精气
主静(属阴)
气——无形功能推动、激发
主动(属阳)
四、就阴阳属性划分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阴阳属性的相关性
用阴阳来概括或区分事物属性,必须是 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 方面,才具有实际意义。
例: 水与火、日与月、男与女、 左与右、上与下等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建立在精气论基础上的古代 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 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
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 及其属性对立双方的概括。
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天——阳

地——阴

阴阳


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方面 昼——阳
阴阳学说大发展,渗透至各个领域: 阴阳学说作为一种方法论,渗入到天文、
地理、农业、气象等各方面,也包括医学 领域,成为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末期,阴阳学说 便成为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基础理论绪论,阴阳五行,脏象.

中医学基础理论绪论,阴阳五行,脏象.
症:患者主观不适的感觉
征:即体征,通过四诊和其他检查方法,客观 查得患者机体病变的表现.
病: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导致机体 内外环境失调,阴阳失和、气血紊乱、 脏腑经络功能失常、抗病能力下降的 异常生命过程.
发 正不虚 病
邪实
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variation) 辨证论治: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 则,包括辩证和论治两个阶段.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至汉朝 唐朝 至 明清 近代至今
形成时期 发展繁荣时期 改革探索时期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
※1.《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了中医学理论 体系的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素问》《灵枢》.受古代 哲学思想影响,运用气的一元论和阴阳五行 学说全面系统的论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 病理、诊断治疗及预防养生,标志中医学由 单纯积累经验阶段,发展到系统的理论总结 阶段,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例如:气随血脱---亡血的同时出现热 汗淋漓,面红如妆,脉微欲绝的亡阴证.
3. 阴阳的消长平衡
①阴阳的消长:消即减少,长即增加.阴阳的 消长指处于统一体中阴阳的量及其比例在
不断地处于次长彼消、此消彼长、次长彼
长、此消彼消的运动变化中.
病理情况
绝对不足
一方
对方
绝对亢盛
阳虚则外寒 相对亢盛 阴虚则内热
阳 昼夜

上午 白天
下午
前半夜 夜晚
后半夜
阳中之阳 阳中之阴 阴中之阴 阴中之阳
3.阴阳学说
运用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来阐释宇宙 中相关事物及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 变化规律的学说.将此理论引入医学领域, 用阴阳之间四大关系阐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防治的一种世界观和 方法论叫做阴阳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的思维模式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的思维模式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的思维模式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有一定的条件的。

作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生成也是如此,她是先哲们在古代的时空条件下总结当时的自然规律而形成的。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蓝田人、周口店人、大荔人、半坡村人均生活在黄土区内,而且本区也是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作为中国第一个朝代的夏后氏建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东)、斟(今登封西北)、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等地,其后西周都于今西安附近的镐京和丰京,东周都于洛阳,再以后秦都于咸阳,西汉都于长安(今西安),东汉都于洛阳,即便是都于山东临淄的齐国、都于河南开封的魏国、都于河南新郑的韩国、都于河南商丘附近的宋国、都于河北邯郸的赵国、都于河南淇县的卫国、都于山西翼城南的晋国、都于山东曲阜的鲁国等,不仅其都城都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且其国家的疆域也都在此范围之内。

这一地域黄土肥沃,雨量虽不丰裕却集中于作物生长需要的夏季。

这些正是农耕世界人们赖以生存的最佳环境,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古人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自然基础,也是古代文化和科学赖以生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居住在黄河中下游流域,黄河中下游流域也就成了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也就成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也就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所在。

要探讨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就必须把着眼点放在黄河中下游流域这块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上。

这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而夏季时间较长,且夏季先热后暑,暑期雨量集中而暑湿交争,故在这里又可明显地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时,中国古代自然观就是在这种地理气候特点的地域上形成并不断完善的。

可以说,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地理气候因素就是阴阳五行学说形成的环境基础,脱离春温、夏热、长夏湿(暑湿交争)、秋凉(燥)、冬寒的气候特点也就无法探讨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形成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大自然虽然物种纷繁,千奇百怪,五光十色,但整个自然界却又是浑然一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