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一 )五行的相生相克

五行构成了万事万物,但五行之间仍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以维持事物生化不息的动态平衡。在正常状态下,有五行相生与五行相克两种机制。

1.五行相生

生有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

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

生木。形成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

有“生我”和“我生”两种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难经》称为母子关系。以木为例,由于土生木,而木又生火。

也就是土是木之母,木为土之子。而火为木之子,木为火之

母。

2.五行相克

克有克制、抑制、制约之意。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

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

克木。与五行相生一样,也形成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五行

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与“我克”两种关系。“克我”者为

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内。经》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以土为例,克我者是木,故木为土的“所不胜”;

我克者是水,故水为土之“所胜”。

3.五行制化

制,即制约、克制;化即生化、变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生克

的动态平衡关系。《类经图翼·运气上》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五行相生,助长、促进事物的发生与成长。相生太过,就必

须克制,所以才有五行相克,以抑制、制约事物的过分亢盛

为害。这样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正常

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

(二 )五行的反常生克

五行在正常范围内,虽有量的变动而引起生克平衡的波动,

但不致出现质的变化。若因某种原因,对立统一的生克制化

关系失去了动态平衡,就会导致反常的生克关系。常见的有

相生太过、相生不及、相克太过与反克四种情况。

1.相生太过

五行中任何一行相生太过,若无有效及时抑制,必定会亢盛

为害。例如水气盛,生木特旺,木偏亢,若为金气及时有效

制约,必导致过克与反克,也就是乘土侮金。同时,木气偏

旺,生火也偏亢,导致火气上炎。

2.相生不及

五行任何一行虚衰,必将引起两种相生不及的异常变化。一

种是母病累子,例如火能生土,若火母不足,则土子也不足,结果火衰土虚。另一种是子病累母,例如木为水之子,若木

气久衰,势必下损水母,终至母受子累,木枯水竭。相生不

及也必将导致乘侮异常。

3.相克太过

相克太过又称为相乘,简称过克。乘是乘虚侵袭的意思。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度克制“所胜”行的状态。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某气偏亢则会过度克制此气之“所胜”。例如,金气偏亢,必乘木 ;火气偏亢,必乘金 ;土气偏亢,必乘水。另一种是某气为正常水平,而所克之气过度虚弱,此时某气正常的克制就变成了一种相对过度的克制,也称为相乘。例如,水本克火,若火气过衰,则水气虽未偏亢,而已造成过度克制火气情况,称为火虚水乘,同样还有土虚木乘、木虚金乘等等。

4.反克

即相侮,又称反侮。侮有持强凌弱的意思。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反向克制“所不胜”行的状态。常见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某气有余则会反向克制其“所不胜”行。例如,木其偏亢,必侮金 ;水气偏亢,必侮土 ;金气偏亢,必侮火。另一种是某气处于正常水平,而“所不胜”之气偏衰,此时某气原本正常的被克制反而变成了一种相对强盛的反向克制,也

称为反侮。例如,木本克土,若木气偏衰,此时土气虽然为正

常水平,仍可抽象由被克制变成反向克制“所不胜”之木的状

态,称为木虚土侮。同时还有金虚木侮、水虚火侮等等。相乘

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的。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

生过强的克制,而形成五行间的生克制化异常:后者是与五行

相克次序发生相反反向的克制现象,而形成五行间的生克制化

异常。两者之间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 ;

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

综上所述,五行中任何一行的生克制化异常均可表现为相关行

的生克反常。相生太过与相生不及均可引发相关下的相乘或相

侮。这 4 种生克反常实质上是密切相关、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的。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气有余,则制已所

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中医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战国至两汉时期很有影响的哲学思想。它认为木、

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了整个世界,五种物质的不

同配比,组成了万物,因此,世界万物都可以归入这五大

类之中。五行学说源于先民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尚书·洪范》曰:“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 ;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 ;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到了战国晚期,贤哲们还根

据五行的特点,将自然界的许多事物或现象,最终归纳为五

大类别。并认为五者之间有着内在的次序和联系,遂构建起

一整体关联的世界图景。这一学说渗透进入中医学,成为中

医学家认识生命的一大方法。

五行的特性及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一 )基本概念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因此,可将“五

行”定义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与之相关的

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就性质而言,五行学说也是古

贤用以解释世界和探索自然规律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

(二 )五行的特性

古人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通过长期观察,抽象出五行的特性,

并以此归纳各类事物的特点,并作出演绎分析。现结合《尚

书·洪范》的记载,将五行特性分述如下: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所谓“曲直”,是以树干曲曲直直

的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生发姿态,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

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火现

象,都可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所。谓“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

升腾、向上的特征。因此,凡具有温热、升腾等特性的事物或

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