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应用】五行相生相克

合集下载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悔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悔

第一讲: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理解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其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其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为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为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

相乘和相侮,是指五行系统关系在外界因素的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状态,都是指五行之间不正常的相克。

作为人体,则是病理上的相互传变。

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的制约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

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1、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

如土气不足,则木乘土(虚)。

2、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制之行。

如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则木(亢)乘土,从而使土气受损。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

同样也有两种情况:1、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

如金本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来侮金,即为木(亢)侮金。

2、二是克者本身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侮之。

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一般来说,凡因某一行过度亢盛而产生相乘或相侮,如木亢乘土或木亢侮金等,在病变过程中常表现为机能过亢的实证性病理变化;而因某一行虚衰所导致的相乘或相侮,如木乘土虚或木侮弱金等,则常表现为机能不足的虚证性病理变化。

第二讲: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对应的五脏生克乘侮首先谈:相生1、木生火五脏对应的是肝生心2、火生土五脏对应的是心生脾3、土生金五脏对应的是脾生肺4、金生水五脏对应的是肺生肾5、水生木五脏对应的是肾生肝其次谈相克:6、木克土五脏对应的是肝克脾7、土克水五脏对应的是脾克肾8、水克火五脏对应的是肾克心9、火克金五脏对应的是心克肺10、金克木五脏对应的是肺克肝再次谈相乘11、木乘土五脏对应的是肝乘脾12、土乘水五脏对应的是脾乘肾13、水乘火五脏对应的是肾乘心14、火乘金五脏对应的是心乘肺15、金乘木五脏对应的是肺乘肝再谈相侮16、木侮金五脏对应的是肝侮肺17、金侮火五脏对应的是肺侮心18、火侮水五脏对应的是心侮肾19、水侮土五脏对应的是肾侮脾20、土侮木五脏对应的是脾侮肝共二十条,简称为病机20条,每一条在临床上都可以得到灵活的运用。

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及其临床应用

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及其临床应用

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及其临床应用“金、水、木、火、土”是指五行的五种运动的物质(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类比的概括),五行则是指“金、水、木、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的“行”指是运动的能量状态,而不是走路)。

天地万物都有其规律,也有其五行属性,所以事物之间都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关系,少了哪一个都不可以。

因此,五行之间必然存在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

五行相生的涵义及临床应用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互相资生、互相助长、相互促进的和谐状态——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①金生水:因为地球上最原始的水就是从地球内部转化而来的。

比如超市里卖的“矿泉水”,就能说明水从地下矿石(金石)缝隙之中流出的地下水。

②水生木:因为水灌溉草木,草木便能欣欣向荣。

比如沙漠中,有水源的地方才生长绿草和树木,形成绿洲;没有水的地方只能是寸草不生的荒漠。

③木生火:因为火以柴草(树木、草类等)为燃料,柴草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燧人氏“钻木取火”故事,更难说明“木生火”。

④火生土:因为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

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年代,通常是通过放火烧荒,而获得耕地(土地)进行耕种。

⑤土生金:因为金属矿石蕴藏于土层之中或以土的形式存在,经冶炼成为金属。

现在国家限制出口的战略资源“稀土”,不正是把土提炼出稀有金属吗?结合五脏来讲,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肾水之精以养肝(木),相互之间起着资生、濡养和促进作用。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临床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㈠金水相生法——滋养肺肾阴虚、肺肾同治。

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表现为咳嗽气逆,干咳或咳血,音哑,骨蒸潮热,口干,盗汗,遗精,腰酸腿软,身体消瘦,舌红苔少等㈡滋水涵木法——滋养肾阴以养肝阴。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论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论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论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行是:木火土金水按大自然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从而形成统一整体,人体五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脾属土,脾胃不和。

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肾是先天之本: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

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乃五色。

再就是五志: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恶性循环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

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肝功能弱的人,喜酸;心功能弱的人,喜苦;脾功能弱的人,喜甜;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这是五味。

六字诀五行相生相克及应用

六字诀五行相生相克及应用

六字诀五行相生相克及应用五行相生相克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研究宇宙万物的演化规律时所总结出的重要理论,也是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

这一理论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包括五个基本元素,即金、木、水、火和土,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生相克,形成了宇宙的多样性。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及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五行相生的规律。

五行相生的原则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这是一种顺序上的相生,即每个元素都会生出下一个元素。

比如木是植物的代表,它能够生出火,因为火是植物的燃料;火能够生出土,因为火能够将植物烧成灰烬,变成土壤的一部分;土生金,是因为金属矿石存在于地底深处;金生水,是因为金属矿石都是在水中生成的;水生木,是因为植物需要水分才能生长。

五行相生告诉我们,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相互作用的。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五行相克的规律。

五行相克的原则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这是一种对立上的相克,即每个元素都会克制另一个元素。

比如金可以伐木,木被砍伐后会消失;木可以破土,将土掩埋;土可以堵塞水的流动,也可以吸收水分;水可以灭火,火遇到水会熄灭;火可以熔化金属,使金属失去原有的形态。

五行相克告诉我们,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消长变化、制约制约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进行协调和调节,以达到宇宙的平衡和和谐。

比如,在室内布置时,可以根据五行的相生关系来选择装饰品和家具的摆放位置。

比如,如果房间中央是一个装饰有植物的花架,这样就形成了木生火的局面,可以增加生活的活力和热情;如果房间的一侧是一个吊灯或电视机,这样就形成了火生土的局面,可以给房间带来稳定和安全感。

此外,五行相生相克还可以应用于中医药学中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行,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决定了人体健康的平衡状态。

比如,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中医可以采用木克土的原则,通过运用具有泄热功效的药物来增强脾胃的功能。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一)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构成了万事万物,但五行之间仍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维持事物生化不息的动态平衡。

在正常状态下,有五行相生与五行相克两种机制。

1. 五行相生生有资生、助长、促进之意。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形成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

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种关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难经》称为母子关系。

以木为例,由于土生木,而木又生火。

也就是土是木之母,木为土之子。

而火为木之子,木为火之母。

2. 五行相克克有克制、抑制、制约之意。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与五行相生一样,也形成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

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与“我克”两种关系。

“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

《内经》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

以土为例,克我者是木,故木为土的“所不胜”;我克者是水,故水为土之“所胜”。

3. 五行制化制,即制约、克制;化即生化、变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生克的动态平衡关系。

《类经图翼·运气上》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

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五行相生,助长、促进事物的发生与成长。

相生太过,就必须克制,所以才有五行相克,以抑制、制约事物的过分亢盛为害。

这样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正常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

(二)五行的反常生克五行在正常范围内,虽有量的变动而引起生克平衡的波动,但不致出现质的变化。

若因某种原因,对立统一的生克制化关系失去了动态平衡,就会导致反常的生克关系。

常见的有相生太过、相生不及、相克太过与反克四种情况。

1. 相生太过五行中任何一行相生太过,若无有效及时抑制,必定会亢盛为害。

中医药五行学说:五行的生克乘侮(图解)

中医药五行学说:五行的生克乘侮(图解)

中医药五⾏学说:五⾏的⽣克乘侮(图解)五⾏学说,是中医中药的基础内容,也是每⼀位中医⼈必备的内容。

但是要想全部搞懂这个还是很难得,今天⼩编就⽤图解的⽅式为你讲解五⾏学说!同时,五⾏学说也是执业中医师和执业中药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各位考⽣有所帮助!⼀、五⾏与五⾏学说五⾏,即⽊、⽕、⼟、⾦、⽔五类物质的运动。

五⾏学说,是在“五材”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对⽊、⽕、⼟、⾦、⽔五种物质的认识基础上,进⾏抽象⽽逐渐形成的哲学概念。

(⼀)五⾏的特性1.⽊的特性古⼈称“⽊⽈曲直”。

“曲直”是指树⽊的⽣长形态,为枝⼲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

因⽽引申为具有⽣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2.⽕的特性古⼈称“⽕⽈炎上”。

“炎上”是指⽕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3.⼟的特性古⼈称“⼟爰稼穑”。

“稼穑”是指⼟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

因⽽引申为具有⽣化、承载、受纳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故有“⼟为万物之母”之说。

4.⾦的特性古⼈称“⾦⽈从⾰”。

“从⾰”是指“变⾰”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5.⽔的特性古⼈称“⽔⽈润下”。

“润下”是指⽔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五⾏的分类其⼀,取象⽐类法,即将事物的性质和作⽤与五⾏的特性相类⽐,推演得出事物的五⾏属性。

如以五脏配属五⾏,则由于肝主条达⽽归属于⽊,⼼阳主温煦⽽归属于⽕,脾主运化⽽归属于⼟,肺主肃降⽽归属于⾦,肾主⽔⽽归属于⽔。

其⼆,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属性,推演⾄其他相关的事物,以得知这些事物的五⾏属性。

如肝属于⽊,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的“筋”和“⽬”亦属于⽊;⼼属于⽕,则“脉”和“⾆”亦属于⽕;脾属于⼟,则“⾁”和“⼝”亦属于⼟;肺属于⾦,则“⽪⽑”和“⿐”亦属于⾦;肾属于⽔,则“⾻”和“⽿”、“⼆阴”亦属于⽔。

五行相生相克揭秘五行相克原理及应用方法

五行相生相克揭秘五行相克原理及应用方法

五行相生相克揭秘五行相克原理及应用方法五行相生相克揭秘——五行相克原理及应用方法相传古人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自然界万物之间都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其中,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就为大家揭秘五行相克的原理及应用方法。

一、五行相生相克原理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重要理论,它主要包括了五行的生成规律和克制规律。

1. 五行生成规律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和土,它们之间相互制约与相互生成。

具体而言,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

这种生成关系体现了自然界物质的变化规律。

比如,木可以转化为可燃物,然后生火,火能产生火山喷发或烧化物质形成土壤,土壤中含有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可以溶解在水中,水能滋养植物,植物又可以发展成木。

这样,五行之间形成了一个相生相克的循环。

2. 五行克制规律除了相生关系,五行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克制的关系。

具体而言,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种克制关系体现了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比如,木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从而抑制土壤中的生命活动。

水可以灭火,火可以熔化金属,金属可以砍伐木材,木材又可以阻碍水的流动。

这样,五行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克制约的循环。

二、五行相克的应用方法五行相克原理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学、农业生产、风水学和文化艺术等领域。

下面将分别介绍其中的应用方法。

1. 中医学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五味、五官等与五行相应。

通过调理五行相克关系,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举个例子,如果人体出现了水液代谢障碍的问题,可通过增加火的元素来治疗,因为水能生木,木能生火。

所以,在中医上,常常会采用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等来恢复水液代谢的正常功能。

2.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中,经验丰富的农民也会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提高作物产量。

比如,庄稼需要土壤养分才能生长,但土壤中的养分会因为作物的吸收而减少,这时可以适当施加金属元素来补充。

简述中医五行的相生相克联系

简述中医五行的相生相克联系

简述中医五行的相生相克联系中医五行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中医认为,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掌握这种关系对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都有重要意义。

简单的说,相生是指五行之间的相互生长和壮大的关系,相克则是指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互相克制的关系。

一、相生关系1. 木生火木能生火,即木是火的母亲。

例如,大自然中的树木可以转化为燃料,为人们生火做饭、取暖等提供便利。

同时,在中医中,肝属木,肝气旺盛可以生发火的阳气,对于身体来说至关重要。

2. 火生土火能生土,即火可以使土壤变得富饶。

中医上认为,火属于心脏,心主血,火能生土,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达到健康的目的。

3. 土生金土能生金,即黄土产生出金属矿物。

中医中,脾属土,脾能够消化食物中的精华,提取出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同时产生出“津液”,滋润全身各组织器官,保持生命活动正常。

4. 金生水金属可以融化为熔断,形成液态的水。

中医经络理论中,肺属金,肺主气,气质清晰,可以通过呼吸运动促进身体的气血流通,使身体保持平衡。

5. 水生木水能生木,即给树木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

中医中,肾属水,肾精负责生命的起源和生长发育、繁殖,同时控制人体的水分代谢,维持身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二、相克关系1. 金克木金属可以砍伐树木,制作家具或者是工具等等。

中医认为,肺属金,肺的气虚则会导致肝木受阻,肢体麻木,头昏、头痛、失眠等等。

2. 木克土树木生长需要土壤,但同时会将丰富的养分吸收掉,破坏土的肥力。

在中医中,肝属木,肝气过旺则易损害脾土的消化功能,最终导致身体各种疾病的发生。

3. 土克水泥沙是土的一部分,当泥沙过多的时候,就容易导致水的流速减缓,甚至堵塞河道。

中医中,脾属土,脾气血虚弱,则水液不能运行于四肢百骸,人会有疲乏无力、肢倦乏力、面色未泽等现象。

4. 水克火水能够将火灭掉,保护人类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应用】五行相生相克自然界的五行有相生和相克,在中医理论上,我们人体的五行也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在此了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应用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中医学把人体的结构分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三大部分。

它们在人体中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相互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

其中,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气血液则是由脏腑功能活动所生成,也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输布到全身,供给机体维持生命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有濡养周身的作用,脉为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脑)藏神,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肝主疏泄,情志方面及消化方面。

肝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的筋(爪)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滋养。

肝开窍于目。

脾---主运化,脾具有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脾气主升”或“脾主升清”。

脾统血。

脾主肌肉、四肢。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

肺司宣发,外和皮毛。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

肺开窍于鼻。

肾(附命门)---藏精,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藏之于肾。

精能化气,气能生精,充满生机活力。

肾主水,肾是管理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肾主生殖、生长、发育。

肾主骨、生髓、通脑,肾藏精,精能生髓,包括脊髓和骨髓。

肾主纳气,肾脏具有固摄肺所吸入之气的功能。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其华在发”。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饮食的消化。

胆汁肝脏,它的分泌和排泄是与肝的疏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说肝胆同主疏泄。

胃---接受饮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

这种功能可归结为“受纳”和“腐熟”水谷两方面。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体现为“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转导糟粕,排泄粪便,并吸收部分水液。

膀胱---贮藏和排泄尿液。

膀胱的病变归根结底多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

三焦---上焦,呼吸和输布养料的功能;中焦,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分清泌浊、排泄粪便的功能。

总之,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统一体,内脏肌体之间即有结构上的联络,更有功能上的联系。

自然界的五行有相生和相克,我们人体的五行也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相生——相互滋生、促进、助长。

即肝好,心好;心好,脾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好。

相克——相互制约、抑制、克服。

即肾功能不好,心脑血管就不好。

心脑血管功能下降,克回肺,又克回肝,肝不好又克回脾胃,肝功能不好的人,见油腻的东西,他就吃不下,最后又克回肾。

青色益目(清肝明目),红色补心(强心益气),黄色健脾(健脾养胃),白润肺(润肺化痰),黑色强肾(补肾填精)。

大怒伤肝,大喜伤心(乐极生悲),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酸伤筋,苦伤心,甜伤肉,咸伤血)
木、火、土、金、水构成了宇宙万物,在宇宙中如果五行平衡时,自然界中会风调雨顺,万物生长。

所以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如果五行不平衡时,自然界就会发生各种自然灾害。

如:地震、水灾、火灾,沙尘暴等等。

也就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中医、道教、佛教把人体比做一个小宇宙,人的心、肝、脾、肺、肾、和宇宙中的五行是相同的,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胰)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当人体五脏相对平衡时,身体就会很健康,体内肾滋养肝,肝滋养心,心滋养脾,脾滋养肺,肺滋养肾,各脏器之间会产生相生的作用,良性循环。

但平衡是相对而言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因为100%的健康人是不存在的。

现代人生活在空气严重污染的今天,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及生理功能的自然衰退,食物中的农药、化肥、药物中的毒素沉积等等,都会导致机能失调。

当其中一个脏器有病的时候,如不及早治愈,慢慢的各脏器之间就会恶性循环,产生相克。

假如一个人脾胃不好就会克肾,肾会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

也就是“顺之生,逆则克”。

1. 相生关系
木生火,木材可做火的燃料。

肝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火生土,形象地用太阳对地面的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作比喻。

心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土生金,金属从土中而生。

脾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肺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金生水,我们在自然界可以看到,有石就有水。

石头结构的山可以长树,因为岩缝可以使水升达到山顶。

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

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秃一片。

石头中含有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

肺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树木生长要靠水。

肾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肝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2. 相克关系
水克火,水能灭火。

肾循环系统不好,心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肾性心脏病等。

但是,水不克火火会失控。

火克金,火可溶化金。

心循环系统不好,肺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心肺衰竭等等。

但是,火不克金,则金属无所用途。

金克木,金属可伤木。

如果肺循环系统不好,则肝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肺阴虚引起的肝阳亢进等。

但是金若不克木。

木则疯长无序。

木克土,树的种子破土而出。

如果肝循环系统不好,则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肝胃不和等。

但是土如果没有草木的制约,又会沙漠化。

土克水,土能阻挡水运行。

如果脾循环系统不好,则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脾虚引起的肾病等。

但是土如果克不住水,水又会泛滥。

3. 相乘关系
相乘指相克太过,超出了正常的制约关系。

事物相生相克均匀
才能保持平衡,否则会出现连锁失衡。

例如肺(金)克肝(木)太过时肝(木)就会受损失常,或克脾(土),或化为火伤肺(金)。

4. 拒纳关系
五脏之间生纳相交为正常。

如肺(金)生肾(水),肾接纳肺气。

五脏之间依次类推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体。

反之脏与脏之间互不接纳,即逐渐演化为病态。

拒纳表现为:木不纳水、水不纳金、金不纳土、土不纳火、火不纳木。

中医理论称“子病及母”。

木不纳水,可用水土流失现象作比喻。

如有些地方砍树,破坏
了植被不能吸纳水,便会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

同样,如果肝不纳肾,肾的循环系统就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例如:肝郁气滞引起的肾病等。

水不纳金,流水不腐,水滞则臭,久之可以伤金器。

肺为肾上
之水,肾不纳肺,则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哮喘、肺气肿、肺积水等。

金不纳土,土孕育了金属元素包括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供养植物。

如果金属拒绝接纳土的供养,它本身就不存在了,土也成了无用之土。

如果肺不纳脾,脾的运化功能则失常,例如营养不良等。

土不纳火,北方生火炉有一种现象:火炉里抹一层湿泥土,土未干时煤炭在炉中点燃后容易熄灭,因为此时“土不纳火”。

待湿泥干了后,煤炭可燃起很旺的火苗,因为此时已是“土克纳火”了。

脾胃不好的人会引起心脏病,甚至老年人吃的过饱都可引起心闷、心跳过速,重则心脏供血不足。

火不纳木,木经过燃烧才能转化为能量,如果火熄灭,木转化能量的运动则受阻。

心脏不正常,久之会引起肝胆发病。

5. 反侮关系
前面讲了五行相克,但是有时也会出现反克现象。

反克也叫“反侮”,“侮”即侮辱。

例如木反克金,金反克火,火反克水,水反克土,土反克木。

木反克金,金能伤木。

一般情况下木不能伤金,但是木燃烧时也可以伤害金。

肝火过旺时可伤肺金,这叫“木火刑金”。

金反克火,火能伤金。

一般情况下金不能克火,但有时又是可以的,如北方的火炉,只要把进气口的铁门关上,把铁烟筒堵死,金即可把火憋死。

肺长期不好,可导致心脏衰竭。

火反克水,水能灭火。

一般情况下火不能克水,但是火大于水也可把水烧干。

心脏长期不好也可伤肾,致肾水枯竭。

水反克土,土能制水。

一般情况下水不克土,但是水大了也可冲破土堤。

肾长期不好,也可伤脾,使人的脾胃功能下降。

土反克木,木能克土,一般土不克木,但是土层过厚也可把树种压住,使其不能破土而死;脾胃长期不好可伤肝胆。

纵观上述相生、相克、相乘、拒纳、反侮关系,可以看出,人体五脏各种关系的变化既有规律又是变化的,一定要辩证施治、以简制繁。

辩证的方法是:抓一个中心,观察四方面。

自然的五行平衡会风调雨顺,人体的五脏平衡会身心健康。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