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结项课题
2023年度湖北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调研课题

主题:2023年度湖北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调研课题一、背景介绍1. 湖北省的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扮演着重要角色。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青少年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挑战,例如教育、就业、心理健康等方面。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当前湖北省的共青团工作开展情况,包括组织建设、青年发展、志愿服务等方面。
2. 研究青少年裙体的现状和问题,探索适合湖北省的青少年工作新路径。
三、研究内容1. 共青团组织的建设情况,包括基层团组织建设、团员发展情况等。
2. 青年发展状况,包括青年教育、就业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调研。
3.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心理交流、心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4. 青少年志愿服务状况,包括志愿者队伍建设、志愿服务项目等方面的调查。
四、调研方法1. 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会、专家访谈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实际情况。
2. 充分征求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科学的调研报告。
五、调研成果1. 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工作方案。
2. 为湖北省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六、结语1.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湖北省的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现状,希望能为相关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2. 希望通过有力的调研成果推动湖北省的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朝着更加健康、活跃和有力的方向发展。
以上就是2023年度湖北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调研课题的相关内容,我们将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深入调研,努力为相关工作的改进和提升做出贡献。
七、调研展望1. 在调研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湖北省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形势和青少年成长特点,积极寻找适合湖北省的共青团工作新路径。
2. 我们将深入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与治疗方法,为青少年提供更为全面的成长支持。
3. 我们将关注青少年教育和就业创业领域,推动湖北省共青团在青年发展方面的工作取得新突破,助力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视角下—以项目制学习促进高校学生发展的路径研究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视角下—以项目制学习促进高校学生发展的路径研究发布时间:2022-09-27T05:35:56.04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5期3月作者:高源[导读] 基于《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的视角,高源黑龙江大学摘要:基于《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的视角,分析项目制学习对高校青年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针对项目制学习在高校实施与推广的现状,根据《规划》中的青年发展目标,探索项目制学习促进高校学生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项目制学习;高校学生发展一、引言项目制学习法是一种实践性动态学习方法。
如今,这一学习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价值得到较好的挖掘,项目式竞赛和项目制教学任务被用于促进高校青年学生发展,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并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面临着更加特殊的历史方位和环境条件。
鉴于新时代青年较强的个性和创造力等特点,如何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实现青年,特别是高校青年学生发展成为一大重要课题。
那么,能否用项目制学习方法激发青年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并促进高校青年学生发展?本文基于《规划》视角,探索项目制学习方法促进高校学生发展的路径。
二、主要概念及理论分析(一)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是一种以项目/活动为手段,实现态度、知识和思维活动能力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经验,运用研究、分析、制作并展示学习成果的技能来解决问题[1]。
项目制学习在我国开始引入时, 强调以“构想、验证、完善、制造出某种东西”作为项目研究的成果,并通过“有形的由学生制作的物体, 如书、剧本或一项发明等”表现, 因此主要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2]。
随着“挑战杯”等项目式竞赛、课题项目等在普通高校的进一步普及,其核心的项目制学习方法,特别是短期项目越发受重视。
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概要:本报告总结了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项目的成果和结论。
该项目旨在探索有效的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途径,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实验研究。
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了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的现状和问题。
最后,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通过实际实践验证并调整培养策略,以提升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研究发现: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重要的结论:1. 提供创造性的研究环境对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在创造性的研究环境中,青少年能够自由地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2. 培养青少年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通过培养他们对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3. 鼓励青少年进行创新实践和团队合作对于培养其创新能力十分重要。
通过实际的创新实践和与他人的交流合作,青少年可以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
结论和建议: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我们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提供创造性的研究环境,鼓励青少年自由地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2.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3. 鼓励青少年参与创新实践和团队合作,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提出了新的见解和建议,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实践有所启发。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少年网络伤害课题调研报告》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少年网络伤害课题调研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公布日期】2009.12.08•【文号】中青办发[2009]28号•【施行日期】2009.12.08•【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少年网络伤害课题调研报告》的通知(中青办发〔2009〕28号)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为掌握我国青少年网络伤害问题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青少年遭受网络伤害的原因,准确把握其中存在的规律性和本质性问题,为预防青少年遭受网络伤害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团中央权益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同开展了青少年网络伤害课题研究。
现将调研报告印发,请结合工作实际参考使用。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2009年12月8日青少年网络伤害课题调研报告前言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话语体系。
对于青少年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网络伤害和网络违法犯罪日益增多,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现实或潜在的危险。
为此,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合作,启动了“青少年网络伤害问题研究”项目。
本课题的调研对象为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网络问卷、个案访谈和实地观察的研究方法。
在课题前期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检索文献收集整合相关资料,梳理不同的观点,逐步形成研究思路。
在实地调研中,课题组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长沙五个城市开展调研工作。
为了解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情况,课题组与搜狐网站合作,对网民进行网络调查。
个案访谈是本次调研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访谈人员包括:网络违法犯罪青少年、公检法等部门负责人、游戏开发商等。
研判分析发言稿(参考)

研判分析发言稿研判分析发言稿研判分析发言稿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书记会成员以及各部门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谈了工作、形势、问题和对策,听了很受启发、很有收获,基本实现了本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问题、破解难题、推进工作的目的。
下面,我结合对近期工作的思考,和大家交流几点意见。
一、关于半年形势分析会的考虑今年年初,我们召开了团市委机关工作会,当时对会议的定位是学习会、公示会、对接会。
之所以那样定位,是因为年初全团的工作已经部署,从领导机关的角度要认真研究如何贯彻落实。
半年过去了,现在我们召开共青团半年形势分析会,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督查会。
通过本次会议,大家把上半年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对照着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对照着《共青团市委年折子工程》,总结、检查上半年的工作完成情况,看看取得哪些成绩、存在哪些问题。
二是研判会。
这次会议的重点是研判形势,就是根据近一段时期市委、团中央做出的工作部署、指示要求和基层提出的建议、青年现实的需求,认真分析共青团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思考我们的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有哪些需要完善和调整的地方,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三是推进会。
作为全市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机关,针对当前的形势和下半年的任务,要研究如何进一步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在全面完成各项计划任务的同时,在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在重点工作上求得创新。
这是我们第一次召开形势分析会。
会前给大家明确了重点方向,大部分同志准备非常充分,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对形势有分析、有判断,列举出丰富的基础数据,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和对策,对于推动下一步的工作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也有的同志没有完全按照要求发言,围绕着具体工作而讲。
既然要研判形势,就得去了解形势、分析形势、判断形势,并从中找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的着力点,要学会用社会的方法、市场的方法、政治的方法来研究青年工作。
2024年度中国青少年研究会课题指南

2024年度中国青少年研究会课题指南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变化,青少年研究工作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特制定2024年度课题指南,以引导广大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青少年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青少年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课题类别与申报要求1. 重点课题重点课题集中围绕对青少年成长和共青团工作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指导意义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
课题成果应具有学术性、指导性和创新性。
该类课题拟设10项,每项资助经费10万元。
申报者需提交一份研究计划书,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方法手段、预期成果等。
2. 立项课题立项课题集中围绕当前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共青团重点工作以及现实突出问题进行研究。
课题成果应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应用价值。
该类课题拟设20项,每项资助经费5万元。
申报者需提交一份课题申报书,包括研究问题、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
三、课题研究领域1. 青少年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塑造;2.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危机干预;3. 青少年网络素养与网络保护;4. 青少年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5. 青少年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6. 青少年权益保护与法律援助;7. 共青团组织建设与工作创新;8. 其他与青少年发展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四、申报程序与时间要求1. 申报者需填写相应的课题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至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秘书处;2. 申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31日;3.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将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于2024年3月公布评审结果;4. 研究周期一般为1年,自2024年4月起至2025年3月止。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共青团中央2012~201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的立项通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共青团中央2012~201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的立项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公布日期】2012.10.22•【文号】中青办发[2012]49号•【施行日期】2012.10.22•【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共青团中央2012~201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的立项通知(中青办发[2012]49号)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经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评审办公室评选,并报团中央书记处审定,确定共青团中央2012~201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立项300项,其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青年维度及传播路径研究”等18项课题为重点研究课题,“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入问题研究”等282项课题为一般研究课题。
团中央还将立项少先队学科化建设重点研究课题若干项,具体名单另行发布。
团中央将向每个重点研究方向资助经费3万元。
对一般研究课题原则上不予经费资助。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计算,立项课题的研究时间为6个月。
课题结项后,团中央将对其中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开展理论研究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培养团干部理论思维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各省级团委和团属教学研究单位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共青团中央立项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鼓励团干部和有关方面的研究人员积极参与,紧密结合团中央的研究规划和本地工作实际,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大对课题研究的投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效开展。
各立项课题研究人员要着眼青少年成长发展新变化和共青团工作实践新需要,创新研究方法和范式,积极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努力增强研究的实践价值,不断提高研究成果质量。
青年项目结题评级

青年项目结题评级摘要:一、青年项目结题评级背景及意义二、评级标准与方法三、评级结果的影响四、对青年项目的建议和展望正文:青年项目结题评级是我国为了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推动科技事业发展而设立的一项重要评价体系。
通过对青年项目的结题成果进行评级,有助于衡量青年人才的科研能力和潜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青年项目结题评级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青年人才逐渐成为科研创新的主力军。
为了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我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青年科研项目。
青年项目结题评级制度应运而生,旨在对青年人才的科研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优秀青年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评级标准与方法青年项目结题评级主要从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技术水平、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级方法采用专家评审、现场考察、数据统计等多种手段,力求客观公正。
三、评级结果的影响青年项目结题评级结果对青年人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评级高的项目,其负责人在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申请经费支持、评定职称等方面将具有优势。
此外,评级结果还将影响到青年人才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地位,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
四、对青年项目的建议和展望1.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青年人才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2.注重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推动青年科研项目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相结合。
3.完善青年项目结题评级制度,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4.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储备更多优秀人才。
青年项目结题评级制度是衡量青年人才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对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所在单位
南京市关于少先队辅导员职称评定的探索与研究
陈乙华
共青团南京市委
高校大学生家庭背景与在校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许倩茹
东南大学
网上青年自组织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吴保磊
中国矿业大学
青年心理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实施路径研究
陈文
中国矿业大学
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陈一
苏州大学
网络社区“意见领袖”现象研究
马中红
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及传播路径研究——基于共青团工作的视角
费坚
扬州大学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传播路径探析
姚永明
扬州大学
高校共青团提升团员青年群众工作能力水平的路径方法研究
左红梅
扬州大学
青少年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对本土品牌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据
张华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
“枢纽型”团组织的思考与探索
李豫琦
共青团陕西省委
以“双网互动”创新基层团建和工作模式探索“两个全体青年”的实现路径
周艳
共青团浙江省委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青年参与问题研究
侯红
共青团河南省委
流行文化对当代中国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研究及对策分析
柏贞尧
北京师范大学
共青团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创新研究——基于政治合法性的视角
喻包庆
华东政法大学
微博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韩磊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共青团服务青年能力的构成要素、培养路径分析
陈英俊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共青团干部的政治技能及其相关研究
任园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优化青年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实证性研究
赵文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价值观的பைடு நூலகம்响及对策研究
侯波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刘虹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山西(项)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所在单位
山西省青年就业状况分析研究
何静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内蒙古(项)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所在单位
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内蒙古部分高校为例
陈志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我国涉罪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东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青年化及传播路径研究
吴基伟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央企业共青团规范化建设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
赵奇胜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天津(项)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所在单位
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社会支持环境和社会服务体系研究
缪礼寅
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河北(项)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所在单位
流行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
张继文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的实地调查
张丽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青年外交论纲:公共外交学视角下面向国外青年文化交流机制建设研究
朱峰
河北大学
新媒体环境下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基于河北省部分高校的调查研究
共青团中央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结项课题名单(第一批)
重点研究课题(项)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所在单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青年维度及传播路径研究
万资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团青融合中新媒体作用研究
马宁宇
共青团贵州省委
新媒体在团青融合中的功能和作用研究
田野
共青团辽宁省委
共青团与青年关系的本质以及履行群团职能路径的研究
杨峻
共青团上海市委
社会管理及创新背景下青年志愿者工作研究
李泱泱
共青团上海市委
上海未成年人福利政策现状与福利需求调查
程福财
上海社会科学院
青少年时尚文化的价值引导及其重构研究
周进
复旦大学
国外政党组织开展青年民众工作的路径及其特点研究
朱鸣华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共青团社会化工作体系的框架内容及其建构路径研究
童潇
华东政法大学
赵博
清华大学
中国共产党与青年、青年运动关系研究
郗杰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新媒体在团青融合中的作用
郝向宏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
少先队学科化建设重点研究课题(项)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所在单位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基本概念与内涵、中外儿童思想意识教育方法研究
石中英
北京师范大学
儿童信仰启蒙研究
王晓朝
清华大学
儿童政治社会化研究及艺术时尚情感元素运用
宋震
中央戏剧学院
一般研究课题(项)
北京(项)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所在单位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刘震
共青团北京市委
朝阳青年创业就业资源瓶颈及优化机制研究
王洪涛
共青团北京市朝阳区委
流行(时尚)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念研究
张小梅
北京师范大学
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帮教问题研究
谢加封
南京林业大学
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诉求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探究——基于江苏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
陈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胜任力预测在团干部选拔中的应用——基于人格特征视角
吕莹璐
常州工学院
“后”大学生道德学习倦怠问题研究——基于态度改变的视角
郭毅然
赫曦滢
吉林社会科学院
青少年网络罪错行为分析与矫治对策研究
王晶
吉林师范大学
校园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张宝君
吉林师范大学
共青团工作时代化问题研究——新时期开展共青团工作的思想着力点
庞长亮
吉林财经大学
高校共青团在青年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李秀岩
长春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青年化及传播路径研究
单耀军
河北大学
共青团工作时代化问题研究——论“三面统筹、以人为本”的时代化创新
张明莉
燕山大学
面向成才就业,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启示研究
李爱先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多元文化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程度的分析
杨桂芳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区域文化视阈下青年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翟思成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赵英民
吉林省团校
黑龙江(项)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所在单位
共青团服务青年能力建设问题研究
陈凯云
共青团黑龙江省委
进城务工青年婚恋状况研究
史晓杰
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
青年志愿风潮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以中美英法四国为例
马炳航
黑龙江大学
上海(项)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所在单位
关于整合建立共青团服务青少年“”一站式平台的研究
王立东
内蒙古科技大学
辽宁(项)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所在单位
运用新媒体和文化产品促进青年创业研究
苏海泉
共青团辽宁省委
辽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李忆红
辽宁省青少年研究所
进城务工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韩伟
辽宁省团校
吉林(项)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所在单位
当代青年思想新动向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