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主要原理归纳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1)我们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不能只注重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2)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P57第一段中的其它文字选择使用)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1)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改造世界)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素质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有完整准确的认识。(认识世界)

归纳:发展观的主要原理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不变和消极悲观的心态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原理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联系)原理:

世界观: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

①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正面材料)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正面材料)

③要注意适度原则(把握好事物量变的度),做好防微杜渐的工作。(反面材料)

4、发展的原因/ 源泉/ 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67标题)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P68最后一段)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P83-1)

矛盾观(或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观点/矛盾分析法/矛盾的相关知识)主要原理归纳

1、对立统一原理: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坚持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的方法,反对只看对立或只看到统一的形而上学一点论错误观点。

2、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原理: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应当分析和把握条件,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3、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对立性)的关系:P68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①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P68第一段)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P68第二段)

(3)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P68最后一段)

4、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反对害怕、回避和掩盖矛盾的错误做法。

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②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③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④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⑤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的错误观点和做法。(适合细微观设问,作为答案的全部或大部分)

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的错误观点和做法。(适合较大的设问,作为答案中的一部分)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①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②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1)要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即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

殊性)

(2)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要通过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从中抽出矛盾的普遍性,再用带有普遍性的经验或理论指导具体的工作。

(3)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8、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每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忽视支流。

9、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总观点)

(2)坚持两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

(3)坚持重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4)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联系)

主次矛盾常见的实例

1、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不是所有行业都占支配地位

2、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中之重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3、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4、西部大开发要着重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6、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7、全党全国工作重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

9、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

10、发展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1、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

12、党的领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13、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4、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矛盾主次方面常见的实例

1、课本P73虚线框:玫瑰花总是有刺。

2、评价事物:权衡利弊: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如互联网、核电站(日本福岛核电站)、经济全球化等的优势与劣势。

3、评价个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功与过、得与失、优点

与缺点、长处与短处

4、评价国际的和平和发展局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5、评价我国的经济形势:成就(主流、总体上好)

困难、问题(支流)

6、评价党的作风(腐败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

7、一国两制:不会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8、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

9、股份制的性质倾向:看由哪种所有制控股

10、“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防微杜渐

11、桔生淮南则为橘,桔生淮北则为枳

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之比较《学案》P66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A)与着重把握主要方面(B)的区别

实例:

1、“发展农村经济,关键在党支部”。

2、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

3、网络利弊都有,但利大于弊。

4、处理中外关系中要重点处理好中美关系。

5、我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统一祖国后,

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6、党内腐败是存在的,但大部分党员是廉洁的。

7、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8、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

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观)

主要原理归纳(第十课)

1、辩证的否定观原理(适合微观设问)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

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4)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①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适合微观设问)

(世界观)

(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

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总观点)(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破旧)

(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立新)

3、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适合宏观设问)

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4、为什么要树立创新意识?

(1)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②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树立创新意识更好地探索规律。

(2)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永无止境;同时,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从辩证法角度来看:①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只有创新,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③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4)从创新的重要性(意义)来看: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④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总观点)

归纳: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第三单元综合探究)(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 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

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 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一、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和永恒发展) ?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3)、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质和趋势。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忘记悲伤的妇人 一个老妇人唯一的儿子死了,她非常悲伤。便请教一位灵修大师:“大师,有什么办法使我儿子复活吗?”大师说:“我有办法,但你要先去找一杯净水给我。这杯水必须来自一个从来没有过痛苦的家庭,有了这杯水,我就可以救活你的孩子。”老妇人听了十分高兴,立即去寻找这杯水。可是,无论到了茅舍或华厦,乡村或城市,她发现每一个家庭都有他们各自的痛苦。最后,她为了安慰别人的痛苦而忙碌着,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忘了找水的事。就这样,在她热心的付出中,丧子的哀伤悄悄地离开了她的心。痛苦和欢乐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一对矛盾,世界上的任何家庭都有痛苦和欢乐,都存在着矛盾。 【哲理启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事事有矛盾,而且时时有矛盾,采取回避、逃避的办法都是没有用的。只有承认矛盾,直面矛盾,分析矛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才能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为社会做出贡献。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第二,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3)、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为质变作准备;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完成质变。 量体裁衣 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裁缝名气很响,他裁制的衣服,长短肥瘦,无不合体。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朝服。裁缝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老爷,您当官当了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的五 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从没跌出过考研政治大纲,在今年大纲大变的情况下,你又有多少时间分配给了它?凯程考研帮大家整理从政治真题角度讲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真题例证: 1993年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 A.存在先于本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统一于存在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A) 【解读】本题既可归于辩证法关于本质和现象关系的考查,又可归于历史观关于人的本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论述学习和生活实际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的来源分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而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后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充实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力量。虽然我们的绝大部分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是我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到与年龄相应的程度,因为我们上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始终处于家长和学校的保护中,现在又进入了与社会相对隔绝的“象牙塔”。在进入社会之前,我们一直都在做的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我们离开家长和老师的保护,开始享有自由的时候,一步不慎,就很容易走上歪路甚至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生活,学习,价值观,爱情观,社会观以及在人际交往等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我今天就唯物辩证法在大学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在我们的大学期间,四年的生活中,宿舍是一个重要场所。宿舍对我们来说,就是我们在学校中的家,是我们大学生活里最重要的地方。舍友,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是普遍联系的,如果不能和舍友处理好关系,那么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一团遭,我们的人际关系也会很乱,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的生活。宿舍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事情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完全一样,矛盾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当问题或矛盾出现使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而这个时候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时候了,这里就需要我们用“联系”的原理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宿舍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离开了任何一个人这个宿舍都是不完整的,这就需要我们宿舍的每个人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习题精讲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习题精讲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守株待兔”者犯的错误是( ) A.夸大必然性B.夸大偶然性,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 C.否定偶然性D.形而上学 2.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中,某些生产队甚至汇报说水稻亩产达到十几万斤。改革开放后,水稻专家通过反复试验提出了我国水稻能够实现亩产过吨的目标。2003年,我国栽培出了亩产900公斤的水稻,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亩产吨级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以上事实说明() A.提出水稻亩产十几万斤的人混淆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之间的区别 B.水稻专家提出的目标和实践成果体现了可能性总是向现实性转化的关系 C.“亩产过吨”目标与“水稻亩产十几万斤”的提法都具有抽象的可能性 D.“亩产900公斤”是朝着“亩产过吨”目标发展过程中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原因和结果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经常要遇到的一对范畴。以下关于原因与结果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因和结果相互对立,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B.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既是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C.因果联系只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关系 D.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2.关于事物的可能性,下述正确的观点有() A.可能性有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B.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抽象的可能性是主观意识范畴的可能性 D.可能性是事物中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必然性和偶然性 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在本题中,兔子撞树是偶然的,但守株待兔者把这种偶然当作了必然。故选项A错误。

论述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论述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分别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说:一、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二、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的科学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围非常广泛,我们今天研究的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联系和发展是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以下是对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具体阐述。 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根本规律,亦称之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

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哲学思想发展的初期就已具有关于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的思想。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易经》用阴阳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近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一唯心主义的方式体统的表述了关于对立统一的思想,认为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马克思主义批判地改造和吸取了哲学史上特别是黑格尔的合理思想,深入地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述。 一、对立统一规律 ⒈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⑴矛盾即对立统一,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⑵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辩证关系,是马克思关于矛盾部分的精髓。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质量互变规律 1、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⑴质量互变规律,又称量变质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

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辩证法就是哲学在生活中最生动、最突出的体现,展示了辩证法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有许多将辩证法运用得活灵活现的经典例子。例如:“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所必需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害虫,但冬天也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道出了评价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的道理。又如:“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钥匙后配。对很落后、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告诫人们做思想工作要尊重规律,要讲究循序渐进。 我们如果把唯物辩证法、群众的智慧和通俗生动的语言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使他的思想和观点呈现出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道出了许多深刻的辩证法道理,给人印象深刻。比如:“下了高棋得意,下了臭棋生气,下了废棋不在意,其实废棋有时比臭棋损失还大,它耽误了许多时间和机遇。回想一下,建国以来我们下了多少废棋!”又如:“自吹不好。越吹越灰,越吹越飞。八分成绩吹成十分,人们最多给你打六分;八分成绩只说六分,人们反而给你打八分乃至十分。如果你不服,继续加大吹的力度,那么群众会只看你的缺点问题。” 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以中国化的语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使哲学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的生活之中。这些经典著作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瑞环同志的《辩证法随谈》在把哲学通俗化、生活化、群众化上与以上著作是一脉相承的,读后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感动。 人们长期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大量的工作经验和思想方法,对我们做好工作、加强修养、为人处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比如:“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方针政策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发展规律上找原因。”又如:“看人必须抓住主要方面,看主要方面是缺点还是优点,既要看缺点对工作有多大害处,更要看优点对事业有多大用处。就一般讲,要先看长处后看短处,发挥长处避其短处,在发挥长处的过程中补其短处;要先看优点后看缺点,在发扬优点的过程中克服缺点。”再如:“高明的领导之所以高明,主要不在于他的脑袋比别人聪明,而在于他善于综合,善于概括,善于汲取更多人的实践经验和聪明才智。”这些话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总之,可读性强的优秀的哲学普及著作。会给指导人们如何社会与学习和工作。 自然辩证法的课程已经结束,回想这一段的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通过学习,对中西方科学发展的历程主要观点有了一个初步的全面了解,对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概念有了重新的理解,对一些事物有了一些新的全新的认识,同时引发了很多新的思索。下面我借这篇小文对学习期间的一些几点收获进行梳理。 2楼 一、更新了对事实的认识, 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事实只有一个,存在一个完全客观的事实,当人们的认识和 这个客观事实一致时,人们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认识,当不一致时,就是错误的认识.学习了这门课以后,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一、基本概念: 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内因,外因,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论,重点论,矛盾分析方法,对立统一规律 二、重点难点辅导: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注意:第一,这是比较综合的问题,既要谈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又要讲内外因问题,如果出题只问其中一部分,那么回答所问的那部分即可。 第二,对于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考生容易记住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对立统一,但往往忽视二者的辨证统一、相互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运动这关键的一层含义。 2、矛盾问题的精髓: 要把握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3、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第一,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

意义在以往考试末以大题形式出现过,应予以重视。 第二,内外因辨证关系中不要以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并不等于内因决定外因。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基本概念: 联系,发展,运动,静止,规律,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注意:形而上学理解的同一,是一种绝对相同,是抽象的同一,是排斥差别的同一。现实中不存在这种同一。形而上学与唯物辨证论对立的焦点就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是包括差别、对立的同一。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注意:这条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的规律。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结合,由此推断事物的转化和发展。 3、规律及其属性 注意:第一,把握规律与认识、规律与真理的区别。规律指的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条原理) 原内容(世界观) 理 联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系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的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是一个普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性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系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的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 客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观 性 联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 系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 的多样的。 多 样 性 联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系 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的 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条 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件 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性 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整唯物辩证法认为,(1)整体和部分体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②和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部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分⑵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 辩不可分的。①相互依赖。证②相 互影响。 关(具体内容略) 系 方法论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 孤立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 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 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 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 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 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 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 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 联系。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 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 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 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 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 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 条件为转移。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 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 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 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 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 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反对 反对割裂事物之 间的联系,用形 而上学孤立的观 点来认识和处理 问题。 反对否定事物的 联系,或主观臆 造联系,把本来 不存在的联系强 加给事物。 反对以一种联系 概括事物之间多 种多样的不同联 系,否认联系的 多样性。 反对忽视联系的 条件性,认为任 何事物之间都存 在着相互联系是 错误的。 既要反对只考虑 整体利益,忽视 局部利益的做法; 又要反对只重视 局部、部分利益 而置整体利益于 不顾,把整体和 部分割裂开来。

论述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任腾腾0143599 一、何为唯物辨证法 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 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内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思维方法. (一)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将会在下面进行介绍,此处略。

(三)五对范畴 ◆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四)四种思维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现象与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一,现象与本质。 第一,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的一对哲学范畴。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第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主要表现为。现象是露于事物的外部,是多变易逝的现象比较生动丰富,史具体的多种多样的。而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是相对稳定的,普遍的,深刻的。两者统一主要表现在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 第三,根据现象和把握本质。 认识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只能通过对现象的研究才能达到对本质的认识,决不能离开现象凭空想象事物的本质,并且要在不断积累材料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二,形式与内容。 第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及其结构和表现方式的一堆范

畴。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把内容祝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第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同时活跃易变的内容于相对稳定的形式形成了二者的矛盾及矛盾运动。 第三,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内容。根据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原理,还应注意形式的作用,反对形式虚无主义。根据内容和形式矛盾运动的原理,当形式对内容起促进作用时,要保持形式的相对稳定性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要选择和创造新形式以适应内容发展的需要。 三,原因与结果。 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世界普遍联系中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 第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统一的。 第三,因果联系的实践意义。 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word版本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主要问题: 一、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对立统一规律? 答: (一)对立统一规律概述 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它的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促成对立面的转化,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既是客观的、普遍的,又各有其特殊性。 它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深刻本质在于事物的矛盾性,强调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的方法。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它揭示一切事物内部对立面的又同一又斗争,是一切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三)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什么是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它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性质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又称统一性、一致性,都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的互相吸引、互相转化的趋势。 第一,矛盾着的对立双方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彼此相消;矛盾的矛盾双方必须是共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之中; 第二,矛盾双方具有某种共同点。矛盾双方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结在一起构成一个同一体,就是因为矛盾双方具有某种共同点。没有共同点就构不成矛盾,也就不可能相互依存。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具有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具有内在根据和基础。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互相排斥、反对、限制、否定、克服等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第一,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

马原理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难点详解

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难点详解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这些基本范畴从不同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基本范畴一:原因和结果 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 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第二,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第三,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考研辅导班,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第四,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基本范畴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考研英语资料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基本范畴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基本范畴四: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 及方法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辩证法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联系5、发展4、矛盾6、创新2)(共16条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观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 (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典例列举:猪肉价格上涨引起连锁反应,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五个统筹、循环经济等。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典例列举:A有些人将命运同生肖属相联在一起;涸泽而渔、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B 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循环经济;嫦娥一号卫星实现绕月飞行。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又是具体的,每一个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主观、客观、内部、外部、有利、不利的条件)。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也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联系的条件性要求我们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到联系的条件性。 典例列举: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某人在社会上可扮演学生、教师、消费者等不同角色。

唯物辩证法的五个范畴理解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 学号:2009010200032 姓名:焦亚庆09市场营销 1现象和本质2内容和形式3原因和结果4可能性和现实性5偶然性和必然性。 1.现象和本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例如,人们生活中黑夜白天很常见,都知道一年有四季,靠感官即能得知,那是表面现象。其本质是由地球自转,公转引起的。 。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象从正面直接的表现着本质,假象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例如:我们每一天都要经历白天黑夜,每一年都要经历四季。揭示了地球自转,公转原理才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本质。 2..内容和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 (1)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例如:一件商品,其广告,包装那是外在的,是形式。其作用功能是内在的,是内容。 (2)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 现象和本质与形式和内容的区别是:现象反映本质是一种必然的自发,形式表现内容则可以人为选择。 例如:其一,两者相互依存,没有包装广告等的商品往往很难推销出去,而没有实际功能的商品也很难背购买者认同。其二商品的功能决定了产品包装广告的形式,产品的广告包装也服务于产品的功能作业的说明。其三,同一商品可以以不同的广告包装表现,同一形式的广告包装也能囊括一类产品。 3.原因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