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汉高祖刘邦的耻辱——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_《中华上下五千年》_原文_出处_内容

白登之围【出处】本篇为《中华上下五千年》:西汉时期【内容】汉朝建立后,刘邦开始着手管理国家各类事务,发现了一件让他很头疼的事情。
北方草原和荒漠中居住着大批少数民族,汉人称之为匈奴,秦始皇在一统江山后曾派大将军蒙恬和匈奴作战,收复了河套地区,在秦朝逐渐败落的时候,匈奴的头领头曼单于被自己的儿子冒顿单于杀死,冒顿继位后吞并了别的小政权部落,势力日益壮大,并趁楚汉之争的机会把河套地区重新夺了回去,还占领了朝那(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市南)几个地方,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中原大地。
汉朝建立后,韩王信因为战绩显著而被刘邦封王,赏赐颍川地区,都城定在阳翟。
公元前201年,刘邦担心韩王信所在的封国离北方游牧民族较近,日后会和匈奴勾结,便借口抵御匈奴入侵,要求韩王信从阳翟(今河南禹州)搬迁到晋阳(今山西太原),韩王信却请求刘邦把自己派到马邑(今山西朔州)去,刘邦答应了。
不料韩王信迁去马邑不久,匈奴就开始攻打马邑,这一下,刘邦对韩王信的怀疑更加深了,他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书信,韩王信一看,知道刘邦对自己已经有了误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真的和冒顿单于勾结起来共同攻打汉朝,并主动把马邑献给冒顿单于。
接着韩王信带领匈奴部队闯破雁门关,一路南下攻占了太原郡。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决定亲自出征平定匈奴、镇压韩王信。
一开始汉军接连获胜,在铜鞮(今陕西沁县附近)交战时,韩王信的军队受到重创,一名将领被汉军杀死,韩王信连连溃逃,跑到匈奴的地方躲了起来,他的几名部下找到了战国时期赵国王室后裔赵利,立他为王,然后把韩王信的残余部队规整起来继续和汉军作战。
匈奴布置了一条很长的阵线,从广武(今山西代州阳明堡镇)到晋阳,以此来阻止汉军北上。
汉军攻破了阵线,晋阳一战令韩王信和匈奴的部队又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后来汉军在离石(今山西吕梁离石区)第三次打败韩王信和匈奴的部队。
匈奴重新调集人马部署在楼烦西北,又被刘邦的骑兵队打败。
白登被围的历史典故

白登被围的历史典故本文是关于白登被围的历史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登被围,指公元前200年冬天汉高祖在白登山被匈奴围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登被围的历史典故,希望你们会喜欢! 白登被围的历史典故自从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打败匈奴以后,北方平静了十几年。
到秦灭亡之后,中原发生了楚汉相争,匈奴就趁机一步一步向南打过来。
汉高祖的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音mò白登被围的历史典故dúchán白登被围的历史典故yú,冒顿是人名,单于是匈奴王)带领了四十万人马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和韩信是两个人)的封地马邑(今山西朔县)。
韩王信抵挡不了,向冒顿求和。
汉高祖得到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
韩王信害怕汉高祖办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
冒顿占领了马邑,又继续向南进攻,围住晋阳。
汉高祖亲自赶到晋阳,和匈奴对敌。
公元前200年冬天,天空下着大雪,气候特别冷,中原的兵士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坏了不少人,有的人竟冻得掉下了手指。
但是,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一接触,匈奴兵就败走。
一连打赢了几阵。
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谷(今山西代县西北)。
汉高祖进了晋阳,派出兵士去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挺瘦的。
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
汉高祖还怕这些兵士的侦察不可靠,又派刘敬到匈奴营地去刺探。
刘敬回来说:“我们看到的匈奴人马的确都是些老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一定是把精兵埋伏起来,陛下千万不能上这个当。
”汉高祖大怒,说:“你胆敢胡说八道,想阻拦我进军。
”说着,就把刘敬关押起来。
汉高祖率领一队人马刚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突然四下里涌出无数匈奴兵来,个个人强马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
汉高祖拚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城东面的白登出。
冒顿单于派出四十万精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
周围的汉军没法救援,汉高祖的一部分人马在白登,整整被围了七天,没法脱身。
白登山典故

白登山典故
嘿,咱来说说白登山这个典故哈。
我给你讲个事儿啊。
有一回我去旅游,路过一个地方,看到有个牌子上写着“白登山”。
我当时就好奇了,这白登山是啥地方啊?后来我一打听,才知道这里面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呢。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啊,汉朝的时候,汉高祖刘邦带着大军去攻打匈奴。
刘邦那叫一个自信满满啊,觉得自己肯定能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
结果呢,他中了匈奴的计,被匈奴大军围困在了白登山。
那场面可惨了,刘邦和他的士兵们在山上,被匈奴的军队围得水泄不通。
匈奴的骑兵在山下跑来跑去,那马蹄声震得地都在抖。
刘邦这下可慌了神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记得我当时站在那个白登山下,想象着当年的场景,心里都觉得紧张。
要是我是刘邦,估计得吓得腿都软了。
不过刘邦也不是吃素的啊,他赶紧想办法。
最后还是靠了谋士陈平的计策,才解了围。
具体是啥计策呢,说法有很
多种,有的说是给匈奴的首领送了很多礼物,有的说是用了美人计。
反正不管怎么样,刘邦总算是逃过了一劫。
嘿,这个白登山的典故告诉我们啊,打仗可不能太轻敌了。
刘邦就是因为太自信了,才会中了匈奴的计。
我们在生活中也一样,不能骄傲自大,要谦虚谨慎。
不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遇到麻烦。
以后要是有机会,大家也可以去白登山看看,感受一下当年的历史氛围。
说不定还能从中学到点啥呢。
嘿嘿。
白登之围事件的结果及影响是什么

白登之围事件的结果及影响是什么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一次事件,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白登之围事件的结果及影响,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白登之围事件的结果及影响史料中对白登之围事件的结果及影响的记载有很多,白登之围是汉高祖刘邦在韩信反叛之后进攻匈奴和韩信时,因为轻敌冒进而发生的一次事件,那么白登之围事件的结果及影响是什么呢?白登之围事件的结果及影响对汉朝和汉高祖刘邦来说是一次的教训,让刘邦明白的轻敌冒进的危险。
白登之围事件的结果是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趁着大雾天派遣使者贿赂了冒顿单于十分宠爱的妻子阏氏,让阏氏向冒顿单于说汉军的援军马上就到了,才迫使冒顿单于从包围汉军的大军中打开一个缺口让刘邦和汉军从白登山撤退,刘邦这才安全的撤出了白登山。
史学家称如果冒顿单于继续将刘邦和汉军围困在白登山,没有粮草和援军的刘邦或许就被困死在白登山,之后的汉朝盛世或许就不再有。
白登之围事件的影响对汉朝颇大,刘邦之前没有听从刘敬的建议致使他被困与白登山,在成功撤退后刘邦吸取了教训,决定听从刘敬的建议,想要将长公主嫁给匈奴采取和亲策略,因为吕后不同意,刘邦最后改以宗室女为公主,并且将其嫁给了匈奴的冒顿单于,并且派遣刘敬一起前往匈奴,并且每年向匈奴送去大量的丝绸、酒、粮食、和棉絮,从此汉朝与匈奴成为兄弟,多年来都基本没有发生武力冲突,各自以长城为界,互不相犯,两国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
白登之围的内容白登之围是汉高祖在远征匈奴时被匈奴困在白登山的一次事件,那么白登之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据史料记载白登之围的具体内容是汉高祖刘邦称帝以后,封了众多权力很大的异姓诸侯,韩信是这其中的一位,刘邦又不放心韩信,觉得身处中原腹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的阳翟的韩信会威胁到汉朝的统治,所以把他调离了这里。
后来韩信与匈奴冒顿单于经常交战,但是战果却是匈奴胜的多,公元前201年,韩信更是多次派遣使者向匈奴求和,引起了刘邦的怀疑,韩信因害怕刘邦会因此杀死他,决定与匈奴合作共同进攻汉朝。
国学:白登山之围(资治通鉴经典故事)

国学:白登山之围(资治通鉴经典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国学:白登山之围(资治通鉴经典故事)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 年),高祖亲自率领军队进击韩王信,在铜鞮县把韩王信的军队打败,韩王信逃亡投奔匈奴。
有关汉朝的历史典故

有关汉朝的历史典故与汉朝有关的历史典故有很多,下面就是其中的六个有名的典故。
1.白登之围:白登之围是汉朝太祖刘邦时期,汉军与楚军在白登之地交战的历史事件。
刘邦采用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最终取得胜利,确立自己在汉朝的地位。
2.无为而治:汉朝文化又称两汉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无为而治" 是汉朝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奠定了汉王朝的立国之本。
这个观念主张政府应该少管闲事,不要过度干预民间生产和社会活动,让事情自然发展,这样才能达到治理国家的最佳效果。
3.留侯问计: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率军攻打项羽。
在赵国留下来的刘敬、公孙杵臼、张良三个人中,张良被选为谋士,帮助刘邦制定战略。
张良提出了“围魏救赵”的计策,最终促使汉军战胜了项羽。
此后,“留侯问计”成为指向征询智谋的典故。
4.三步诀:汉武帝时期,有位名叫陈平的官员因犯罪被下狱,但他并不自认罪行。
某日,武帝经过狱中,看到了陈平。
陈平就用“三步诀”说服了武帝,使得他获得释放。
据说这个“三步诀”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此后,“三步诀”也常被用于形容机智应对、言辞巧妙。
5.负荆请罪: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盈(即汉惠帝)因为罪行而被废黜,但他并没有像许多古代皇子那样选择反抗或逃亡。
相反,他穿着麻衣,向父亲负荆请罪。
刘邦被儿子的行为所感动,赦免了他的罪过,并重新立他为太子。
这个故事后来也成为了“负荆请罪”的典故。
6.班超西域:西汉时期,班超率军出使西域,并取得了重要的外交和经济成果。
班超在西域期间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但他仍坚持完成任务。
此后,“班超西域”也常被用于比喻冒险探索、开拓创新等。
这就是与汉朝有关的6个历史典故。
古代战争故事《白登山之围》

古代战争故事《白登山之围》白登之围也叫白登山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事件。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匈奴骚扰北部边境,这里是韩王信的封地,因此他请求把自己封地的都城北迁到马邑(今山西朔洲),以便对匈奴的入侵能迅速作出反应。
刘邦同意了韩王信的请求。
秋天,匈奴单于冒顿率领大军再度入侵。
大兵压境,韩王信唯恐抵御不过,暗地里数次派遣使者与匈奴交涉,希望和解。
刘邦及时发兵援救,击退了匈奴。
然而,刘邦得知韩王信屡次派使者出使匈奴,怀疑韩王信存有异心。
韩王信知道已经失去了刘邦的信任,为了避免刘邦的杀害,他干脆投降匈奴公开反叛刘邦,拱手将马邑奉送给匈奴,而且还与匈奴联合起来。
匈奴出兵韩王信叛汉惹恼了刘邦。
前200年冬,刘邦亲率大军,大破韩王信,斩杀了韩王信的部将王喜,韩王信败逃匈奴。
韩王信的部下王黄等人收集残部,与韩王信和匈奴单于冒顿合谋共击汉军。
匈奴的左右贤王率领一万余骑兵,会合王黄等人,屯兵广武以南,攻击晋阳。
刘邦马上组织兵马与他们对战,结果汉军又一次取得胜利,然后乘胜追击节节败退的匈奴军队。
汉军由于节节胜利,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
坐镇晋阳的刘邦听说冒顿驻扎代谷(今山西大同东北),想派兵去攻打,于是便派探子刺探匈奴的军情。
探子回报说:“匈奴只剩下老弱残兵和瘦马,不堪一击。
”连续派出十几个探子,都带回了相同的情报。
刘邦半信半疑,他又派郎中刘敬再去一探虚实。
然而在刘敬还没有回来时,刘邦以为刘敬带来的会是一样的消息,于是便带领三十二万汉军浩浩荡荡越过句注山追击匈奴。
刘敬在路上遇到刘邦大军,刘敬劝阻刘邦,并指出此去将会全军覆没。
提醒刘邦说:“两军对垒,本应炫耀气势,掩盖短处。
臣去匈奴时,却只见到老弱残兵和瘦马,其中一定有诈,他们是想麻痹对手,埋伏奇兵以取胜,万万不可轻易攻打匈奴。
”刘邦听了非常生气,对刘敬说:“你懂什么打仗,如今我大军还没有开战,你居然说这些丧气的话,打击士兵的气势。
”此时,有人密奏刘邦,说刘敬先前与韩王信关系甚好,此时表面看来是为汉军着想,实则是为帮助韩王信与匈奴。
汉朝白登之围

汉朝白登之围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事件。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
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夏代,匈奴就已存在,当时称为荤粥。
周代称猃狁,秦代称匈奴。
其生活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
秦汉之际,匈奴统治者冒顿杀死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并且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逐步强盛起来。
汉初,由于长期疲于兵事,无暇北顾,冒顿利用自己兵强马壮的优势,乘机夺取了长城以北汉朝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到汉王朝在北部中国的统治。
为了防御匈奴的南进,汉高祖刘邦曾派韩王信坐镇晋阳,守卫太原以北之地。
后来,韩王信以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为理由,上书刘邦,把韩国都城从晋阳迁到马邑。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秋天,冒顿带领大队兵马进入长城,一直打到马邑城下,把韩王信围困在马邑城。
韩王信是战国时韩国的旧贵族,曾响应刘邦起义,带兵攻打韩地有功,被刘邦封为韩王。
但刘邦对他很不放心,所以,把他调到远离都城的地方。
韩王信也知道刘邦对他有疑心,所以,当匈奴兵临城下后,他一直不愿与匈奴交战,几次派使臣与匈奴谈判,要求和解,以便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汉朝援兵赶到马邑城后,见韩王信不出兵交战,不断派人与匈奴频繁来往,怀疑韩玉信可能要叛变,就把这一消息报告了刘邦。
在紧急情况下,为了防止事态扩大,刘邦亲自给韩王信写了封信,申明大义,对他进行劝告、指责和警告。
信中说: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汉书韩信传》)。
刘邦的这番话不但没有挽回形势,反而促使了韩王信的叛变。
他见刘邦如此口气,深知处境的危险,怕被问罪杀头,于是,献出了马邑城,投降了匈奴。
接着,韩王信与匈奴勾结起来,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长驱直入,很快占领了山西大部分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高祖刘邦的耻辱——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
皇帝亲自上阵率众杀敌是好事,可以鼓舞士气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但有时候如果不听旁言冒险轻进,可能就会遭殃了。
汉高祖刘邦就曾犯过这样的失误,此事件在历史上叫做白登之围。
大战前夕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刘邦称帝,大封诸侯,其中异姓诸侯王有七位,其中韩王信获封国于颍川一带,定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
阳翟地处中原腹地,刘邦认为韩王信封地乃兵家必争的战略重地,担心韩王信日后会构成威胁,便以防御匈奴为名,将韩王信封地迁至太原郡,以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为都。
不久,韩王信上奏,说晋阳离边疆太远,不利于守御,请求将王都迁到更北方的马邑(今朔州),得到刘邦批准。
韩王信与匈奴交战,败多胜少。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秋季,冒顿单于亲率军队,以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只得多次派使者与匈奴求和。
刘邦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致书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
随后韩王信与匈奴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
首战告捷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冬季,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叛乱。
随行的主要谋士是陈平、娄敬,将领有樊哙、夏侯婴、周勃等。
汉军进入太原郡后,连连取胜,特别是铜鞮(今山西省沁县一带)一战,大获全胜,使韩王信军队遭到重大伤亡,其部下将领王喜被汉军杀死,韩王信逃奔匈奴。
韩王信的将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拥立战国时赵国后代赵利为王,聚集韩王信的残兵败将,准备再次与匈奴合谋攻汉。
冒顿单于派左、右贤王各带兵一万多骑与王黄等屯兵广武(山西省代县西南阳明堡镇)以南至晋阳一带,企图阻挡汉军北进。
汉军乘胜追击,在晋阳打败了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乘胜追至离石(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再次击败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
匈奴再次在楼烦西北集结兵力,被汉骑兵部队击溃。
轻敌冒进
由于汉军节节胜利,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
刘邦到达晋阳后,听说匈奴驻兵于代谷(今山西省繁峙县至原平市一代),于是先派人侦察冒顿虚实。
而冒顿将其精锐士兵、肥壮牛马等隐藏起来,只显露出年老弱小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派去的使臣十余批回来都说匈奴可以攻击。
刘邦派刘敬(娄敬)再去出使匈奴,他回来报告说:“两国交兵,这时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才是。
现在我去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争取胜利。
我以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
”这时汉朝军队已经越过了句注山,二十万大军已经出征。
刘邦听了刘敬的话非常恼怒,骂刘敬道:“齐国孬种!凭着两片嘴捞得官做,现在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的大军。
”就用镣铐把刘敬拘禁起来押在广武县,准备凯旋后进行处罚。
被围白登
刘邦率骑兵先到达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此时汉军步兵还未完全赶到。
冒顿单于见汉兵蜂拥赶来,在白登山设下埋伏。
刘邦带领兵马一进入包围圈,冒顿单于马上指挥40万匈奴大军,截住汉军步兵,将刘邦的兵马围困在白登山,使汉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不能相救。
刘邦发现被包围后,组织突围,经过几次激烈战斗,也没有突围出去。
之后,冒顿率领骑兵从四面进行围攻:匈奴骑兵西面的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一色青马,北面是一色黑马,南面是一色红马,企图将汉军冲散。
结果,双方损失很大,一直相持不下。
此时正值隆冬季节,气候严寒,汉军士兵不习惯北方生活,冻伤很多人,其中冻掉手指头的就有十之二、三。
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也没有占领白登。
遁出脱围
汉军在被围了七天后,粮食也快吃完了,饥寒交迫,危在旦夕。
陈平看到冒顿单于对新得的阏氏(单于的妻妾)十分宠爱,朝夕不离。
这次在山下扎营,经常和阏氏一起骑马出出进进,浅笑低语,情深意笃。
于是陈平向刘邦献计,想从阏氏身上打主意。
刘邦采用陈平之计,派遣使臣,乘雾下山向阏氏献上了许多的金银珠宝。
于是阏氏就对冒顿单于说:“军中得到消息说,汉朝有几十万大军前来救援,只怕明天就会赶到了。
”单于问:“有这样的事?”阏氏回答说:“汉、匈两主不应该互相逼迫得太厉害,现在汉朝皇帝被困在山上,汉人怎么肯就此罢休?自
然会拼命相救的。
就算你打败了汉人,夺取了他们的城地,也可能会因水土不服,无法长住。
万一灭不了汉帝,等救兵一到,内外夹攻,那样我们就不能共享安乐了。
”冒顿单于问:“那怎么办呢?”阏氏说:“汉帝被围了七天,军中没有什么慌乱,想必是有神灵在相助,虽有危险但最终会平安无事的。
你又何必违背天命,非得将他赶尽杀绝呢?不如放他一条生路,以免以后有什么灾难降临到咱们头上。
”
冒顿单于本来与韩王信的部下王黄和赵利约定了会师的日期,但他们的军队没有按时前来,冒顿单于怀疑他们同汉军有勾结,就采纳了阏氏的建议,打开包围圈的一角,让汉军撤出。
当天正值天气出现大雾,汉军拉满弓安上箭,从已经解除包围的一角慢慢地走出,才得以脱险。
后续影响
“白登之围”后,冒顿单于屡次违背汉朝与匈奴所订立盟约,对边界进行侵扰劫掠活动。
刘邦尽斩先前进言匈奴可击的十几名使臣,并赦免刘敬,封为关内侯,食禄两千户,号为建信侯。
刘邦为了休养生息,采纳刘敬的建议,要嫁长公主与匈奴和亲,吕后不答应,日夜哭泣,刘邦改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派刘敬作为使者陪同前往。
此外汉朝每年送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
自此,汉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各自以长城为界,两国的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