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第六节 原发性肝癌

合集下载

原发性肝癌免费课件ppt

原发性肝癌免费课件ppt
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调整生活方式
肝癌患者出院后应继续保持健康 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 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药物指导
肝癌患者出院后应遵医嘱按时服 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 量。同时应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及时向医生反馈。
CHAPTER
05
原发性肝癌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肝癌免费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护理 • 原发性肝癌的案例分析
CHAPTER
01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定义
01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实质 细胞的恶性肿瘤,而非从其他部 位转移至肝脏的继发性肝癌。
总结词
心理支持、家庭护理
详细描述
强调心理支持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重要性,如何提供 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支持,以及家庭护理的要点和注意事 项。
总结词
患者自我管理、康复指导
详细描述
介绍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如何科学 地进行康复锻炼和生活调整,以及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措 施。
使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 ,通常与手术或药物治疗 结合使用。
介入治疗
通过肝动脉插管注射药物 或栓塞剂,以阻断肿瘤供 血或杀死癌细胞。
热疗和冷冻治疗
利用高温或低温杀死肿瘤 细胞,通常与其他治疗方 法结合使用。
CHAPTER
04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是预防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措施,建议新生儿接种 乙肝疫苗。
膜黄染。
CHAPTER
02

原发性肝癌概述演示课件

原发性肝癌概述演示课件
险。
合理用药
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同 时根据医嘱正确使用保肝药物,减 轻肝脏负担。
饮食调整
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 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过度 摄入脂肪和糖类。
消化道出血预防措施
饮食调整
药物治疗
避免进食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 以免划伤消化道粘膜,导致出血。
根据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和胃黏膜保护 剂,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03
手术效果
手术切除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对于早期肝癌患者, 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
肝动脉栓塞化疗
01
02
03
适应症
中晚期肝癌、手术切除后 复发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患 者。
治疗方法
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 塞剂注入肝动脉,阻断肿 瘤供血并局部高浓度化疗 。
治疗效果
肝动脉栓塞化疗可以缩小 肿瘤、缓解症状、延长生 存期,但长期效果不如手 术切除。
局部消融治疗
适应症
小肝癌、肝功能不良、不 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 患者。
治疗方法
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 、冷冻消融等,通过局部 产生高温或低温效应,破 坏肿瘤细胞。
治疗效果
局部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的优点,对于小 肝癌患者可以达到与手术 切除相似的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及靶向药物应用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 攻击肿瘤细胞,如PD-1抑制剂
原发性肝癌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策略与方案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率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细胞或肝 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简称肝 癌。

原发性肝癌教学课件

原发性肝癌教学课件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 果,少吃高脂肪、高糖 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 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提高身体抵抗力
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
01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肝脏
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2
早期筛查:针对高危人群
进行早期筛查,如乙肝、
丙肝等病毒感染者
03
疫苗接种:接种乙肝疫苗,
活方式: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04
术后护理:预防感 染、促进伤口愈合、
监测肝功能等
放疗和化疗
01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 适用于局部晚期肝癌
02
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 适用于晚期肝癌
03
放疗和化疗的优缺点:放疗副作 用较小,但疗效有限;化疗疗效 较好,但副作用较大
04
放疗和化疗的选择:根据患者的 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需求进行 选择
4
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取得了 一定的进展,主要集中在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在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主要集中在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研究热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热点包括病因学研究、发病机 制研究、诊断和治疗研究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01
02
研究方向:早期诊断、 治疗方法、预后评估等
挑战:提高诊断准确性、 降低治疗副作用、提高
患者生存率等
谢谢
发病率相对较低。
肝癌的分类:根据肿瘤 的形态和病理特征,肝 癌可以分为肝细胞癌、 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
癌。
混合型肝癌:同时具有 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 的特征,占原发性肝癌 的5%-10%,发病率

原发性肝癌(培训课件

原发性肝癌(培训课件

原发性肝癌(
21
5 化疗:效果不佳。近年来健择及As2O3 受到重视。 局部化疗很少采用 全身化疗
原发性肝癌(
22
6 其它治疗 生物治疗 肝癌的非切除手术:冷冻,激光, 微波,电化学,射频,超声刀。
原发性肝癌(
23
7 综合与序贯治疗
综合治疗的模式: I:先局部治疗,然后手术 II:先手术后补充其它治疗 III:几种非手术方法的综合应用
原发性肝癌(
10
3 癌旁综合征
低血糖症 红细胞增多症 高钙血症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其它
原发性肝癌(
11
五 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
13
1 诊断
影像学:B超,CT,磁共振 实验室:甲胎蛋白,肝炎标志物,肝功
能 病理学检查:肝细针穿刺
原发性肝癌(
14
2 肝癌的鉴别诊断
与AFP阳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妊娠妇女(3-6个月) 急慢性活动性肝炎 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胃癌肝转移
黄曲霉素:黄曲霉素B1 饮水污染:
原发性肝癌(
29
三 病理学
大体分型: 弥漫型 结节型
块状型>5cm 小癌型<3cm
组织学分型: 肝细胞癌(>90%) 胆管细胞癌 混合性癌
原发性肝癌(
30
巨块型
原发性肝癌(
31
弥漫型
原发性肝癌(
32
结节型
原发性肝癌(
33
四 肝癌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
34
原发性肝癌(
50
最后:中医中药 作为首选治疗 作为辅助治疗
原发性肝癌(
51
原发性肝癌(
52
e.肝癌结节破裂内出血而估计不能或不易 切除者,可有效控制出血。

原发性肝癌课件

原发性肝癌课件

2019/11/26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15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并发症, AFP诊断肝癌的标准。
熟悉实验室检查。 了解病因、发病机制、防治原则。
2019/11/26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16
肝癌明星——傅彪
2019/11/26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17
定义
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所发 生的恶性肿瘤。
2019/11/26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13
善解人意的海豚
常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主管会怎么 办?这有助于吸收处理事情的方法。在工 作上善解人意,会减轻主管、共事者的负 担,也让你更具人缘。
2019/11/26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14
应该学习的12种动物精神
对照这些动物,你有那哪些优点? 又有哪些缺点?
2019/11/26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7
脚踏实地的大象
大象走得很慢,却是一步一个脚印,累 积雄厚的实力。新人切忌说得天花乱坠, 却无法一一落实。脚踏实地的人会让别人 有安全感,也愿意将更多的责任赋予你。
2019/11/26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8
忍辱负重的骆驼
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往往是新人无 法承受之重。人生的路很漫长,学习骆驼 负重的精神,才能安全地抵达终点。
2019/11/26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25
(六)其他:
可疑致癌物:有机氯农药、偶氮芥类、亚 硝胺类
华支睾吸虫 危险因素:嗜酒、缺硒
2019/11/26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26
病理
1、分型
大体形态分型 块状型:癌块直径>5cm,易发生出血坏死,最

外科学之原发性肝癌

外科学之原发性肝癌
CHAPTER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肝脏是否有占位性病变,以及病 变的大小、位置、形态等特征。
血液检查
病理学诊断
通过肝穿刺或手术获取病变组织,进 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 。
检测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 ,辅助诊断肝癌。
鉴别诊断
01
02
03
肝血管瘤
外科学之原发性肝癌
目录
CONTENTS
• 原发性肝癌的概述 •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预后
01 原发性肝癌的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实质细胞 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 之一。
分类
年龄与性别
原发性肝癌多见于40-60岁的成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预防与控制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和控制需要综合考虑环境改善、生活习惯改变 和疫苗接种等多方面的措施。
02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CHAPTER
早期症状
食欲不振
肝癌早期,患者可能出 现食欲不振、厌食等症
状,导致体重下降。
疲劳乏力
肝癌早期,患者常常感 到疲劳乏力,无法缓解
根据组织学特点,原发性肝癌可分为 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 等类型。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到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 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污染、长期 酗酒等。
流行病学特点
地区分布
原发性肝癌在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尤其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原发性肝癌讲课PPT课件

原发性肝癌讲课PPT课件
34
治 疗
• 原则: 早期尽量手术切除,不能手术者采取多 种措施。
一、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
• 诊断明确腹水或远 处转移者
• 心、肺、肾功能良好
35


二、非切除性外科治疗:
-196℃ 液氮冷冻治疗、高功率激光气化治疗、微波局 部高热治疗、术中瘤内无水酒精注射、肝动脉结扎、 肝动脉插管等
肝穿刺活检:超声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 肝癌结节 剖腹探查
鉴别小于2cm的肝内瘤样 病变与AFP阴性小肝癌
33
原发性肝癌诊断要点
中晚期肝癌易诊断 早期肝癌的诊断: AFP+B超是诊断早期肝癌的基本措施 低浓度AFP持续增高,ALT正常 AFP>500μg/l持续1月或>200μg/l持 续8周
对年龄35岁以上,有肝炎病史5年以上,或 乙肝、丙肝标记 阳性者,应进行每年1-2次 的 AFP检测和超声检查
3
发生率
在美国,肝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年 发生率为4/100,000(约5000~10000例) 亚洲、非洲地区年发生率>100/100,000 世界范围内,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高达 130万
4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环境、化学及物理因素 遗传
5
一、病毒性肝炎
最主要病因 明确与肝癌有关:乙型、丙型和丁型 全球HBV感染者约4亿,慢性HBV感染使肝硬化 患者发生肝癌危险性升高1000倍 我国有1.2亿HBsAg阳性者,约90%肝癌患者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 全球HCV感染者1.7亿,肝癌患者中HCV检出率 为10%~20%,是日本和欧洲最重要的肝癌病因
癌结节破裂
出血原因:癌栓引起门静脉高压致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肠 道粘膜糜烂;凝血功能障碍。占15% 肝癌死因

介绍原发性肝癌课件PPT[可修改版ppt]

介绍原发性肝癌课件PPT[可修改版ppt]
睡眠形态的紊乱:与环境,情绪,引流管放置有关
舒适改变:与放置多根引流管和胃肠减压有关
护理措施
(术前)P1 焦虑和恐惧:与病人对疾病的恐惧 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关 I1 入院时热情接待病人,给予环境介绍建立 良好护患关系。 I2 关心体贴病人,倾听病人主诉 I3 要求家属给予鼓励和支持。 I4 介绍病房同病种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 复情况。 O 患者积极配合术前治疗及手术准备
热原因 I3 根据病情适当饮水,给予合理饮食,补充
营养 I4 加强生活护理,开窗通风,给予口腔护理,
床上擦浴,及时更换衣物并保持床单位整洁 I5 倾听患者主诉,给予患者心理安慰 O: 患者体温正常
辅助检查
3.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多在B超引导下 行细针穿刺活检,具有确诊的意义, 但有出血、肿瘤破裂和肿瘤沿针道转 移的危险。
4.腹腔镜探查:经各种检查未能确诊而 临床又高度怀疑肝癌者,必要时可行 腹腔镜探查以明确诊断。
护理诊断
术前
焦虑与恐惧: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预感性悲哀:与担心疾病预后和生存期
临床表现
1 症状 : (1)肝区疼痛: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刺痛。 (2)消化道和全身症状:常表现食欲减退,腹 胀,恶心,呕吐等,持续性低热或不规则热
2 体征:肝呈进行性肿大,质地较硬,表面高 低不平,有明显结节或肿块
3 其它 有癌旁综合征的表现,低血糖、红细 胞增多、高胆固醇血症及高钙血清血症。如 发生肺、骨、脑等肝外转移,即可出现相应 部位的临床表现。
护理措施
P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低蛋白 血症和高分解代谢有关 I1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 如:鱼,鸡蛋,水果等 I2 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液治疗 O 病人体重无明显减少
护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原发性肝癌一、原发性肝癌㈠流行病学高发区:东亚、东南亚、东非、中非和南非;低发区:英国、美国、北欧、加拿大、澳大利亚;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

㈡病因和预防肝细胞肝癌的主要病因:①病毒性肝炎;②化学致癌物质;③饮用水污染;④烟酒;⑤遗传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是亚洲(除日本)和非洲肝细胞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丙型肝炎以及烟酒是日本及西方国家肝细胞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预防肝炎病毒感染及抗病毒治疗是肝癌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戒酒是预防酒精性肝硬化发生的最有效手段;避免使用霉变食物及改善饮水卫生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㈢组织学及病理病理组织学类型分为肝细胞癌(90%)、胆管细胞癌(5%)和混合型肝癌。

我国肝细胞肝癌85~90%合并肝硬化背景,多数为乙肝;日本和西方国家的肝硬化主要为丙肝感染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肝细胞肝癌再分为:梁索型、腺样型、实体型、硬化型、纤维板层型。

纤维板层型:好发于青年,多无肝硬化背景,预后好。

胆管细胞癌多无肝硬化或病毒性肝炎背景。

我国将肝细胞肝癌大体分型为:块状型、结节型、小癌型和弥漫型。

早期肝癌或小肝癌(≤3cm)的病理特点:常为单个结节、多无血管侵犯、多有包膜、细胞分化较好、癌栓发生率低、二倍体较多。

㈣临床表现早期多无症状体征,或来自于肝炎、肝硬化的表现。

1.症状:2.体征:3.旁癌综合征:指由于癌组织本身产生或分泌影响机体代谢的异位激素或生理活性物质而引起的一组特殊症候群,常见的有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症,或表现为高钙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高血糖症、高血压及男性乳房发育症等。

4.转移的表现:多通过血道转移(肝内转移最常见),其次为淋巴道(首先见于肝门淋巴结),亦有直接蔓延、浸润或种植;胆管细胞癌以淋巴道转移居多。

5.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破裂出血等。

㈤分期㈥诊断1.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是肝癌临床诊疗的关键,对患者的肝病背景应予充分重视,关注下列高危人群: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尿病或肥胖者以及有直系亲属肝癌家族史者。

35~40岁以上的HBV感染者应每6个月做1次AFP和B超检查。

2.肝癌的肿瘤标志物⑴甲胎蛋白(AFP):为诊断肝癌的最好指标,可在临床症状出现前6~12个月做出诊断,主要合成于卵黄囊、胚胎肝和胎儿胃肠道。

一般以≥400ng/ml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临界值。

AFP的含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中等分化程度的肝癌多合成AFP,而高分化和低分化肝癌很少或不合成AFP。

AFP对胆管细胞癌和纤维板层型肝细胞肝癌没有诊断价值。

部分肝细胞癌患者AFP持续在20~200ng/ml,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

一般是AFP≥500ng/ml,持续1个月,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尤其是要与肝硬化鉴别,或AFP≥200 ng/ml,持续检查2个月不降,再参考肝功能指标异常,即可考虑肝癌。

对于近晚期的肝癌患者,AFP的升高并不一定同肿瘤的生长相关,相反,由于肝代谢紊乱、肝衰竭、肝细胞的坏死致使AFP的浓度下降。

治疗初期部分病人出现AFP水平短暂升高的现象,这是因手术的创伤,药物及放射线的作用使肿瘤细胞急性坏死和肿瘤溶解综合征引起的AFP释放所致,这种情况半衰期<5d,如迅速降至正常或比治疗前水平低,表明治疗的有效性。

⑵血清铁蛋白(Fer):特异性不足,其升高不能作为恶性肿瘤的诊断。

⑶α-L-岩藻糖苷酶(AFU):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尤其是对AFP阴性或浓度较低的原发性肝癌更有意义。

特异性仅次于AFP,敏感性为79.5~81.2%,假阳性率高。

⑷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癌细胞的浸润使正常的肝组织细胞受到损伤致使其释放,水平升高。

3.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⑴B超:最常用的定位诊断方法及普查首选方法。

价值:①确定肝内有无病灶(可检出0.7~1.0cm的小肝癌);②鉴别占位性质;③肿瘤定位(包括穿刺和局部治疗定位);④明确肝内肿瘤与血管和邻近脏器的关系。

优点:无创性、多次重复、价格低廉、无放射性损伤,敏感度高;缺点:存在超声难以测到的盲区、结果受操作者技术影响大。

⑵CT:可检出1~2cm的小肝癌。

原发性肝癌CT平扫多为低密度占位,部分有晕症,大肝癌中央常有坏死或液化;典型表现为:双期增强扫描显示为“快进快出”表现,即平扫呈低密度,动脉期呈全瘤强化,门静脉期瘤密度降至低于肝。

CT+门静脉造影有助于微小肝癌(<1cm)的检出。

⑶MRI:在观察肿瘤内部结构和血管关系方面、鉴别肝内良性病变方面、血管瘤鉴别方面优于CT。

通常肝癌结节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强度,T2加权像呈中高信号强度。

⑷放射性核素显像:肝血管池显像有助于鉴别肝血管瘤,骨扫描有助于发现肝外骨转移;PET-CT可早期探测肝细胞癌的转移灶,对分期、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价值,但价格昂贵。

⑸肝动脉造影:仅在上述检查仍未能定位时应用。

常用于介入治疗前的定位诊断,也有一定的定性诊断价值。

指征:①肝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用常规方法难以鉴别;②病灶较大,边界不清楚者;③怀疑有肝内卫星转移或多原发灶者;④拟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着,栓塞前常规行肝动脉造影检查。

4.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⑴病理诊断:肝组织学或肝外组织学证实为肝细胞癌;⑵临床诊断:AFP>400ng/ml,持续4周以上,除外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胚胎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⑶肝内实性占位,除外血管瘤等良性病变及转移性肝癌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①AFP>200ng/ml;②典型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③无黄疸而AKP或γ-GT明显升高;④远处有明确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乙型肝炎标志阳性的肝硬化。

㈦鉴别诊断1.AFP阳性患者的鉴别诊断⑴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应对患者血清AF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肝病活动时AFP多与ALT同向活动,多为一过性升高或呈反复波动性,一般不超过400ng/ml,时间也短暂;如AFP与ALT异向活动和/或AFP持续高浓度,则应警惕HCC可能。

⑵妊娠:约妊娠12周时以胎肝合成为主,30周达高峰,出生5周后降至正常;亦可见于异常妊娠。

⑶生殖腺或胚胎型肿瘤:如畸胎瘤、睾丸和卵巢肿瘤等,鉴别主要通过病史、体检以及腹盆腔B超、CT检查等。

⑷某些消化系统肿瘤:胃、胰腺、肠道等肿瘤,和肝组织一样均由胚胎期的原始前肠演化而来,导致部分出现肝样分化,AFP升高。

鉴别依赖详细的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测定AFP异质体有助于鉴别,胃癌等AFP以扁豆凝集素非结合型为主,HCC则以结合型为主。

2.AFP阴性患者的鉴别诊断AFP在HCC中阳性率仅为70%,纤维板层型肝癌等AFP常为阴性,可能为肝癌细胞遗传基因活化程度低,表达AFP基因失活,检测不出AFP,此时可依据患者慢性肝病病史、肝区疼痛、食欲缺乏、消瘦、乏力、肝大等典型肝癌表现作出诊断;对无症状、体征者可以借助影像学检查、穿刺活检等手段确诊。

⑴继发性肝癌:多见于消化道肿瘤转移,多无肝病背景,可有便血、饱胀不适、贫血等症状,AFP阴性,但CEA、CA19-9、CA242等肿瘤标志物升高,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点:①常为多发性占位,而肝细胞癌多为单发;②典型转移瘤影像可见“牛眼征”(肿物周边有晕环,中央因缺乏血供而呈低回声或低密度,病理上,环状强化为肿瘤组织,外周为受压的肝细胞和肝窦);③CT增强或肝动脉造影可见肿瘤血管较少,血供不如肝细胞肝癌;④消化道内镜或造影可能发现胃肠道的原发病变。

⑵胆管细胞癌:多无肝病背景,病史中伴有或不伴有黄疸病史,AFP多无阴性,但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升高。

CT增强扫描肿瘤血供不如肝细胞肝癌丰富,且纤维成分多,呈“快进慢出”,周边可见扩张的末梢胆管,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也较肝细胞肝癌多见。

⑶肝肉瘤:常无肝病背景,AFP阴性,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血供丰富的均质性实性占位,不易与AFP阴性的肝细胞肝癌鉴别。

⑷肝良性肿瘤①肝腺瘤:常无肝病背景,女性多见,常有口服避孕药史,与高分化的肝细胞肝癌不易鉴别,99m Tc核素扫描示肝腺瘤细胞接近正常细胞,能摄取核素,但无正常排出通道,故延迟相呈强阳性显像。

②肝血管瘤:常无肝病背景,女性多见,病程长,发展慢,CT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MRI可见典型的“灯泡征”。

⑸肝脓肿:常有痢疾或化脓性疾病史而无肝病史,有或曾有感染表现,超声在未液化或脓稠时常与肝癌混淆,在液化后则呈液平面,应与肝癌中央坏死相鉴别。

肝动脉造影多无肿瘤血管与染色。

⑹肝包虫病:常具有多年病史、病程呈渐进性发展,有牧区生活以及狗、羊接触史,肿物大时体检可及,叩诊有震颤,即“包虫囊震颤”是特征性表现,包虫皮内试验阳性率高达90~95%,B超在囊壁钙化时可发现漂浮子囊的强回声,CT可见囊壁钙化的头结。

可诱发严重的过敏反应,不宜行穿刺活检。

㈧治疗主要目的:根治,延长生存期,减轻痛苦;原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积极治疗。

1.外科治疗⑴肝部分切除①适应症:病人全身情况良好,无严重的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肝功能Child-A或B级以上,影像学上提示肿瘤局限有切除可能,或姑息性外科治疗可能。

禁忌症:仅限于有严重的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肝功能失代偿,有明确的黄疸和腹水;有广泛远处转移者。

②切除术式的选择:是否彻底切除分为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是否按解剖结构进行分为规则性切除和非规则性切除。

无肝硬化或轻度肝硬化的病例首选解剖性肝切除术;合并肝硬化但肝功能代偿良好而不适合肝移植的病人,可行不规则肝切除或亚段肝切除;对于不能手术的巨大或多灶性肝癌,可降期治疗后二期切除;对肿瘤较大且与周围重要脏器组织致密粘连或侵犯周围脏器者,可采用逆行法肝切除术,可降低术中出血及感染的风险。

③肝癌的二期切除:80%就诊时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巨大无法切除的肝癌经综合治疗后肿瘤缩小或残肝体积代偿增大,从而获得重新手术的机会,称为肝癌的二期切除。

5年生存率取决于手术当时的肿瘤大小。

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经手术肝动脉结扎、置管化疗栓塞(HALCE)是目前肝癌二期手术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治疗可使8~18%肝癌患者获得手术机会,手术多选择在末次治疗后2个月左右,此时肿瘤周围的炎性反应及纤维化均已减轻,也避免了间隔时间太久导致存活的癌细胞继续增长、扩散。

如术前采用门静脉栓塞(PVE)以使对侧肝体积增生,则一般认为二期手术间隔2~3周为宜。

④肝癌术后复发后的治疗:大肝癌的5年复发率高达80%左右,小肝癌的5年复发率也达40~60%。

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术后局部复发和/或肺局部转移的首选治疗,且生存率与首次手术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疗效优于其他非手术治疗,但因首次术后及术后治疗致肝功能受损,再次手术风险大,需严格选择病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